三國演義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他說袁術(shù)是“冢中枯骨”,袁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說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說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種蔑視、一種霸氣,但讀到后面,這些話全部應驗,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實在很準。他的武將“李典、樂進、典韋、于禁、許褚”等個個是猛將,全都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出生入死,為曹操打了無數(shù)的勝仗,成為曹軍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等人則幾乎全是北方最優(yōu)秀的文臣、軍師,這些人中許多是從曹操的敵人那里過來的,由此可見曹操求賢若渴的程度無人能及,單從這方面說,他比劉備更占據(jù)“人和”。
小時候聽別人說曹操占盡了“天時”,看過書之后才懂,因為曹操在消滅袁紹的時候?qū)嶋H上已經(jīng)占據(jù)了北方(其他軍閥往往自相殘殺、兩敗俱傷),這樣他就有機會休養(yǎng)生息、恢復經(jīng)濟,而且北方人口眾多,所以曹操的軍隊也得以迅速擴充至五十多萬,真是占盡了天時。
再說孫權(quán),孫權(quán)相比于曹操、劉備,優(yōu)勢在于他擁有父親、哥哥留給他的富饒的江南大地和眾多的賢臣良將。這使得他成為一個“繼承者”而非“創(chuàng)業(yè)者”,但繼承者絕不可無能,孫權(quán)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他獨具慧眼,提拔了“呂蒙、陸遜”等一大批智勇雙全的將軍,不但奪回了荊州、還讓蜀國元氣大傷,成功坐穩(wěn)了第二把交椅。我覺得孫權(quán)長人之處還在于他的韜光隱晦,他主動受魏文帝冊封為“吳王”,避免了與魏的再次戰(zhàn)爭,得以壯大實力。孫權(quán)占據(jù)地利又認真經(jīng)營,使得吳國穩(wěn)穩(wěn)地成為三國之中最長壽的國家。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05-18
《三國演義》讀后感05-09
三國演義讀后感01-04
《三國演義》讀后感01-04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9-28
《三國演義》讀后感06-12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05-11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01-24
《三國演義》讀后感_600字-讀后感06-18
《三國演義》讀后感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