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后感(集合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后感1
有這么一個人,他用了長達35年才擁有了一塊地,但他卻用這塊地來保護大自然的一切,同時探索昆蟲的奧秘,寫下了一部聞名世界的著作一《昆蟲記》,這個人就是一亨利。法布爾。他把這塊地稱為:“荒石園”,在長達30余年之久,《昆蟲記》在這塊地中問世了。
作者對昆蟲的觀察十分細致,就比如這一段:"掉下去的小蝎子舉手蹬腳,緊張焦急,然后突然發(fā)現(xiàn)媽媽的一只鉗子就在自己的面前,便迅速爬上去。”由此可見,作者觀察多么認真。如果是我可能絲毫不會在意,這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東西罷了,可是法布爾卻不同,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在他眼中是一個驚天的發(fā)現(xiàn)。
《昆蟲記》中有著許多小精靈,這些昆蟲們會哭,會笑,會唱,也會跳。他們過著和人類一樣的`生活。作者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了對人類社會的判斷。文中對昆蟲的本能、習性、死亡的描述中,帶著作者對人類生活的看法和思考,也有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和評判。
各種各樣的昆蟲是大自然的一個大家族,法布爾他樂于從每個昆蟲細微的動作來發(fā)現(xiàn)昆蟲的習性,所以才出一本如此的帶有一絲親和力和幽默感的世界名著。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堅持不懈,堅持到底的精神,可能如果每一個人都擁有這樣的品質,世界上就到處都是人才了。
《昆蟲記》讀后感2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家、文學家法布爾。這本書向我們主要介紹了7種昆蟲。
《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為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各種趣聞逸事,是一部集知識、趣味、文學、哲理于一體的散文集。這本書精選了有關紅螞蟻、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種較為在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讓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中學習了科普知識。
小時候,每到夏天,我都會在外婆家住上一陣子。跟著大我三歲的表哥,我們幾乎翻遍了院內(nèi)院外的每一個角落。大有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情趣。捉過螢火蟲,掏過螞蟻洞,撅過蟬的幼蟲,甚至還養(yǎng)過數(shù)不清的.蟈蟈。跟昆蟲沒少打過交道。殊不知,在閱讀了《昆蟲記》后,我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從不知觀察蟲子,與蟲子打交道還有如此高深的學問。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這許許多多關于昆蟲的知識,竟使我有種第一次進入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的幻覺,我仿佛成了“蟲盲”。
法布爾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xiàn)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昆蟲記》讀書筆記600字
《昆蟲記》讀后感3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之作。法布爾很小的時候就對自然界的事物有一種親近感,非常喜歡觀察昆蟲。那時候,雖然沒有人教他相關知識,也沒有相關的書可以看,但是他從小樹立了成為昆蟲學家的目標。
我在讀《昆蟲記》時最喜歡蝴蝶的成長過程。曾經(jīng)我非常害怕毛毛蟲,也知道蝴蝶是它變成的,當我看到它扭動的身軀就感覺很惡心,雖然它小時候丑陋,但是丑陋的'外表并不代表它的心靈,因為它也有美麗的一面。從毛毛蟲的卵孵化出小幼蟲開始,它就經(jīng)歷著風風雨雨,比如說在躲避天敵的情況下尋找食物活下去,僅僅是一條微不足道的小蟲子。
法布爾的這本書讓我看見了自然界那些微小的生命,它們的成長過程有多么的艱辛。不要瞧不起它們,它們小小的身軀,能撐起很大的天地,就像我們?nèi),有多少人夢寐以求能夠事業(yè)有成呢?
不要以為科學就是愛迪生的一盞燈,居里夫人的一克鐳。法布爾告訴我們,其實科學還是身邊的一只螞蟻、一只蚱蜢?茖W是要不斷地探索的,只需要你一顆堅持不懈的心,就能獲得偉大的成就。哪一個科學家不是經(jīng)過風風雨雨才獲得那么珍貴的結果!人們需要的是永無止境的探索,才會使未來更加光明。
我讀《昆蟲記》時,被法布爾堅持不懈的人生態(tài)度感動了,所以我也開始留意身邊的事物,觀察生活的點點滴滴。每次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我都會想到:當初法布爾是怎么觀察毛毛蟲的呢?法布爾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特殊的描寫呢?多觀察、多思考、多記錄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獲。
《昆蟲記》讀后感4
暑假期間,我津津有味地閱讀了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書中的故事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領會到昆蟲世界的多姿多彩,也了解到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和一些趣事。
《昆蟲記》重點講的是各種蜘蛛。比如:黑肚皮的塔蘭圖拉毒蛛,虎紋園蛛,狼蛛,蟹蛛,園蛛等,尤其是園蛛,法布爾精細的寫出了園蛛結網(wǎng),園蛛的網(wǎng)很有粘性,園蛛的配偶和園蛛捕獵的.方法。看了這些故事后,讓我在昆蟲的知識上邁進了一大步。
我嘆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他為探索真理而投入畢生心血,讓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神奇和美妙,也感受到了昆蟲與我們?nèi)祟惿娴沫h(huán)境息息相關。同時我佩服法布爾對事物的如此細微的觀察本事和他的超凡的文學水平及表達本事。我想,如果他僅有細致的觀察本事,沒有超好的文學水平和表達本事,寫出來的《昆蟲記》就沒有這么多青少年喜歡去閱讀。反之,如果他沒有良好的觀察本事,僅有超好的文學水平,也就寫不出如此真實科學的《昆蟲記》。
經(jīng)過閱讀《昆蟲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要對社會有偉大的貢獻,就要有堅強的意志力、有細致的觀察本事、有良好的表達本事等等。從此刻開始,我必須要從這些方面好好地培養(yǎng)自我。
可是,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也有不足的地方,記得我在課外書上看到過,蜘蛛不屬于昆蟲類,而是蛛形類。我想可能是因為法布爾所處的那個年代,昆蟲的分類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蜘蛛看成是昆蟲了。如果編者在文章的前面做個說明,就不會誤導一大批的讀者,到此刻仍然把各種蜘蛛看成是昆蟲。當然,這一點并不會影響我對法布爾的崇拜,對《昆蟲記》的喜歡。
《昆蟲記》讀后感5
近幾天,我讀了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shù)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細致地了解了昆蟲。法布爾為我開啟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以前我并不喜歡昆蟲。看完這本書后,我覺得昆蟲有時侯也很有趣,很勤勞。如果沒有蜜蜂,我們就不能吃到蜂蜜;如果沒有螞蟻,人們就很難體會到團結的魅力;如果沒有蝴蝶,大自然就不會有那么多美麗的花朵……昆蟲也像人一樣有豐富的感情,它既有丑惡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
比如,蟬是一種自食其力的昆蟲,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夏天為我們帶來高昂的歌聲,但人們并不十分喜歡它,因為它的聲音太吵。螞蟻是一種勤勞的昆蟲,它有史以來都被人們看作為勤勞和團結的象征,但法布爾卻發(fā)現(xiàn),螞蟻有時卻十分貪婪和兇悍,它會將蟬辛辛苦苦覓得的食物洗劫一空。
看完這本書,使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如何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考、實踐、探究,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觀察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一分為二地去研究和思考問題。
《昆蟲記》不僅讓了解了昆蟲,改變了過去對有些昆蟲不正確的看法,它還教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我物和研究問題。《昆蟲記》可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昆蟲記》讀后感6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僅僅翻開了《昆蟲記》的第一頁,我就被這本有趣的書迷住了。接下來的幾天,我就窩在家看這本令我興趣盎然的書,從中我知道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東西:蟬是怎樣脫殼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蟋蟀是怎樣建造巢穴的。這些奇妙的事情讓我不禁浮想聯(lián)翩,我仿佛看見了自由自在嬉戲的小魚,看到了蹦來蹦去的蚱蜢,聽見了蟬的鳴叫,聽到了百靈婉轉的歌聲??
這本書還讓我交了許多“朋友”,有勤勞的蜜蜂,有揮舞著雙刀的螳螂,有愛唱歌的蟬,還有溫順的貓,團結一心的螞蟻,恐怖嚇人的蜘蛛??這是一部講述可愛的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作者法布爾只用了簡簡單單的文字,就幽默的向我們介紹了許許多多新奇的`昆蟲,讓人無比新奇,無比贊嘆法布爾的文筆之妙。
看著看著,蟲子們都翩然登場,多么有趣的故事!我從不知道昆蟲的世界里也有弱肉強食,也有勞動,也有天敵。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讓我對昆蟲的了解更上了一層。法布爾的昆蟲記沒有不真實感,因為這些原本就是真實的事。沒有空虛感,因為那些文字,那些描寫寫得非常詳細,不時讓我感覺仿佛置身于現(xiàn)場一樣。從來沒有被我重視過的昆蟲在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融入了我的心靈,走進了我的生活。我敬佩法布爾,敬佩他對科學的嚴謹,敬佩他觀察
的細致,敬佩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昆蟲的精神。
我們要向法布爾學習,學習他的堅持不懈。我們要向法布爾看齊,爭取做到對事物嚴謹?shù)膽B(tài)度。
《昆蟲記》為我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為我們開啟了通往昆蟲世界的大路,讓我們一起走向那神奇的昆蟲世界吧!
《昆蟲記》讀后感7
這一段時間,本就喜愛動物的兒子迷戀上了兒童版的《法布爾昆蟲記》,每一冊都愛不釋手,什么手術專家——沙泥蜂、聰明的獵人——節(jié)腹泥蜂、戰(zhàn)爭狂——紅螞蟻等等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都被法布爾先生賦于了生命與情感,兒子和他的昆蟲朋友仿佛相見恨晚,連玩橡皮泥都讓媽媽幫他捏出這些昆蟲的樣子,喜愛的程度可見一斑。
法布爾先生將嚴肅的學術寫成了有趣的故事,生動有趣、充滿詩意,他的心思、文筆都如同孩子般純真、樸實、又充滿想像力。一類類的小昆蟲在他的筆下充滿了喜怒哀樂、栩栩如生,又都擁有著大自然賦予的神奇能力,連我這樣的大人都被深深吸引了,從沒想到自然科學也可以寫成這樣充滿趣味的故事。
我和兒子一同學習了紅螞蟻的勇敢與紀律性,領略了小小寄生蠅的威力,欽佩沙泥蜂捕食夜蛾幼蟲的專業(yè)性,更加感嘆昆蟲界的神奇與大自然的定律。看著這些故事情不自禁地對自然界和一切生命都充滿敬畏之情。
而這套書的作者法布爾先生,誰又能想像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充滿艱辛,穿著農(nóng)民的粗呢子外套,吃著粗茶淡飯,不知疲倦地在野外鄉(xiāng)村畢生從事著昆蟲學的研究,在如此艱苦的物質環(huán)境中竟能保持一份孩童般的純真與執(zhí)著,更讓人敬佩不已,法布爾攜同他的《昆蟲記》一起帶給我們雙重的感動與精神食糧!
《昆蟲記》讀后感8
暑假,班主任給我們推薦了《昆蟲記》這一本書。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專家法布爾,他是一個愛觀察和發(fā)現(xiàn)的人,花費了將近20年的時間寫成了這一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昆蟲的家庭生活、捕獵技巧和外貌特征等。
就說那可怕的狼蛛的生產(chǎn)和母愛吧!狼蛛是節(jié)技動物,身體主要分頭、腹兩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蜘蛛之一。狼蛛有一個又小又圓的`頭,頭上長著八只眼睛和恐怖的毒牙,還有八只長毛的長腿;腹是產(chǎn)卵用的,狼蛛真令人望而生畏啊!一年夏季的一天,法布爾在一叢迷迭香的花下見到一只挺著巨大肚了的狼蛛,這表明它將臨產(chǎn)。法布爾見了馬上用捏子小心翼翼地把狼蛛夾起,輕輕地放入,一個既透明,底部又放著泥土的大瓶子里,留作觀察。幾天后,狼蛛又開始產(chǎn)卵了。只見它先在地上織了一張網(wǎng),大小相當于一只手掌。蜘蛛網(wǎng)很粗糙,也不成形,卻相當穩(wěn)固,接著,母狼蛛吐出一些更結實的絲,織成一個圓形的白色球體。上面留了個小口子;,再把胎部對準小口子,產(chǎn)下一粒粒金黃的卵。產(chǎn)完后,狼蛛把口子封上,最后,它把那張不成形的網(wǎng)用腳踹到一邊,把卵袋往身上一背,卵帶就成了它的一無價之寶。狼蛛媽媽把他的“寶貝丸子”保護得嚴嚴實實的,無論行路、休息、捕獵、逃跑,狼蛛媽媽與它的卵袋每分每秒都不離開。如果卵袋意外脫落了,狼蛛也會飛速地拾起卵袋。狼蛛的母愛真深啊!
我讀了這本書,學了很多關于昆蟲的知識,我也推薦給小朋友們讀讀這本有趣的書。
《昆蟲記》讀后感9
世界是多彩的。我們周圍有許多昆蟲。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要理解它們,我覺得讀《昆蟲》是首選。寒假期間,我細細品味了這本書。以下是我看完昆蟲學的感受。
《昆蟲》一書的作者是讓&米德多;亨利&米德多;法布爾。法布爾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但他努力工作,開拓進取,成為一名自學成才的學生。12年獲得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但這種努力并沒有得到法國教育界和科學界所謂權威部門的認可,以至于我雖然一直夢想著能執(zhí)教一所大學,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只能放棄中學教學,靠微薄的工資維持一家七口的生活。
然而,法布雷加斯并沒有氣餒。除了認真教學,他還利用業(yè)余時間仔細觀察和研究昆蟲。他的.力量和堅韌幾乎到了忘記吃飯睡覺的地步。他對昆蟲的好奇和熱愛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我非常喜歡讀《昆蟲》,因為吉恩&米德多;亨利&米德多;法布爾作品中的小昆蟲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充滿靈性,讓人看了之后覺得非?蓯邸I踔吝B大多數(shù)人討厭的吃糞昆蟲都讓人覺得有趣。我欽佩吉恩&米德多;亨利&米德多;法布爾的毅力,因為《昆蟲》是一本十卷兩三百萬字的書,作者仔細觀察這些昆蟲,不知道要多少個春秋才能看完這本書。
我認為我們不僅要了解這部作品的內(nèi)容,還要學習作者不懈的探索精神。在這里,我寫下看完之后的感受。
《昆蟲記》讀后感10
輕輕合起《昆蟲記》這本小說,我的腦海中泛起了層層波瀾。
這本昆蟲生物學小說的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在書中,他妙趣橫生的講述了上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其中作者將圣甲蟲比作“面包師”,并夸贊這位面包師所制作的面包具有幾何形完美;螳螂擁有所有昆蟲中最強壯有力的手臂,是一位“捕獵專家”。這些昆蟲在作者筆下被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讓我們好像打開一扇大門,進入了內(nèi)容記錄“相映生輝”、細節(jié)論述“百花齊放”的昆蟲世界中。
作者專注的創(chuàng)作精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他出身貧窮,多年來只能通過打工解決溫飽,當時的'法國科學家們看不起他的貧苦出身和自學學歷,漠視、厭惡和傲慢逐漸在他們心中合拍成對法布爾的偏見,但法布爾從未因自己出身貧苦而妄自菲薄,也從未因這種厚此薄彼的偏見而自愧不如,他自始至終一心一意的投入在昆蟲研究中,從而為后人留下了10卷極具科學價值的書籍,有力的回擊了這種自視甚高的傲慢與好丹非素的偏見。
著名作家巴金也評價道:“它(昆蟲記)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情感和思想的美文。”
人們對于昆蟲世界不真切的認識來源于人們對待陌生事物所具有的慣性——理所應當。這些文字的發(fā)表正是法布爾為了打破人們心中對昆蟲的刻板印象,告訴了人們不能憑一貫的思維方式就妄下定論,要付諸于實踐,用觀察與研究去探尋真理,才能找到屬于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
小說不長,卻意義深厚,這位生物學家將他堅持不懈的性格,披荊斬棘的品質與對昆蟲和人性的研究融為一體,合成了這本流芳百世的書籍。如今,再翻開這本書,看到的不會僅僅是昆蟲的世界了。
《昆蟲記》讀后感11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看了以后使原本就對昆蟲非常感興趣的我,就越發(fā)地喜歡上這些小蟲子。
《昆蟲記》這本巨著的作者是法國作家法布爾,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想,美術家一般的觀察能力,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他耗費一身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并將其記錄下來,這本讓他花費畢生心血的杰作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
通過作者的描寫,我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多么神奇的大啊。獸類動物有弱肉強食、寄生的'現(xiàn)象,昆蟲里也有類似的情況,蟬產(chǎn)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
的小蟲子,會將的卵產(chǎn)在蟬卵上面,而這種小蟲子發(fā)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卵作為食物,供自己生長發(fā)育所需。
小時候,在看《黑貓警長》動畫片時,有一集是說母螳螂在結婚當夜將公螳螂吃掉,然后黑貓警長來破案的。一直以為這只是編造的,看了《昆蟲記》后發(fā)現(xiàn),這個動畫片是真實的科教。讓我了解了螳螂是一種
無情的昆蟲,母螳螂竟會六親不認地把它的吞食掉,產(chǎn)卵后便再也不回來了,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
在這本書里,作者將專業(yè)知識與人生感悟融于一體,娓娓道來,在對昆蟲日常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xiàn)作者對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熱愛。
在這本書中,作者不是經(jīng)過解剖等工序來完成自己的作品,而是親身溶入大自然,不顧野外冒險的,就好比描寫黃蜂,作者很細致地描繪了當時怎么冒著去觀察黃蜂巢,又怎樣弄懂黃蜂的習性,寫得非常精彩。
我非常喜愛《昆蟲記》這本書,沒事時我拿起它,沉浸在其中,仿佛和法布爾一起探究昆蟲的奧秘。
《昆蟲記》讀后感12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殘酷的從林法則在昆蟲的世界中一樣適用。法布爾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昆蟲之間相互殘殺的情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蟬和蝸牛,兩者都是性情溫順的昆蟲,但也因此遭到貪婪殘忍的昆蟲的欺壓。
先說蟬,盡管蟬是個寵然大物,但仍然拿那些居心叵測的小蜂科昆蟲沒撤。這種昆蟲用穿刺工具刺破蟬卵,把自己卵產(chǎn)進去,蟬卵就成了孵化出的幼蟲的食物。
法布爾嘆息道:“寬厚的寵然大物啊,你轉過身來,把這些侏儒踩扁吧!”可是蟬做不到,它的'善良,讓這侏儒肆意妄為。說白了,就是人善被人欺,被人利用,自己卻毫無辦法。
再說蝸牛,蝸牛時常被金步甲攻擊,尤其是有些缺口的蝸牛,正如法布爾所說,“金步甲需要的是我殘廢者。”這就是昆蟲世界,弱者得不到同情與憐憫。
這個社會也是如此,只有強者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這就如同“門可羅雀”這個成語一樣。
相傳,漢朝時,有位翟公,時任廷尉,聲名顯赫,有權有勢。很多人就來巴結他,翟府門口每天都堵得水泄不通?墒菦]過多久,有人上書彈劾翟公執(zhí)法不公;噬弦姾笳鹋,并未詳細查證,就罷免了翟公。而翟公過去的門客,無人為他平反,反而疏遠了他。可是不久后,皇帝查明翟公是被冤枉的之后,今其官復原職。那些阿諛奉承的人又都跑了回來,但這次翟公不再像過去一樣熱情地招待他們,而是在門上寫道:“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不過我個人以為,翟公不必如此,畢竟人順境時的友誼,往往不是那么牢靠的,因為投靠弱者,沒什么前途,只有依附強者,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昆蟲記》讀后感13
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故事情節(jié)曲折奇異。在書中,我了解到昆蟲世界里最傻最笨的是蟬,最無情的是螳螂,在蟬產(chǎn)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蟲子,當蟬產(chǎn)下它的卵,這些小蟲子就把蟬卵作為食物,可是蟬看見了蟲子就在腳邊上,卻沒有一點兒危機感,假如蟬一腳把蟲子踩死了,那樣蟬卵也不會被蟲子吃掉。
螳螂是個“壞家伙”,為了產(chǎn)卵,它會吞了自己親人,更可惡的是,它在一個地方產(chǎn)下卵后就走掉,也不會去關心自己的兒女生活健康。這個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與人類截然不同的。打我記事起,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我家還有一個疼愛我的姐姐。不僅如此,人間總有真情在,就算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我們也經(jīng)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者去幫助他人。說到這里我想起一則暖心的新聞:幾天前的一個中午,一位老伯推著一輛四輪手推車,推車上坐著一個老阿姨。天突降大雨,老伯疾步走過,一個正準備去吃午飯的七中學生看見了急忙走向那對老人,用遮雨的布蓋著老阿婆,把自己的雨傘給老伯遮雨,而自己的'背后卻濕透了。他把倆位老人送到一處可擋雨的地方,讓老伯在此等候雨小點再離開,可是他沒走幾步就看見老伯準備要冒雨離開,他怕老伯淋雨受寒,就讓他在這里等著,自己去附近買啦把新雨傘,把這把新買的雨傘遞給了老伯,看著老伯撐著傘走了,他才安心回去和同學吃飯。
正是因為人人都有愛,我們的生活里才有親情、友情……我多么希望昆蟲的世界里也有這樣一個溫暖的家,一份暖心的愛。我還是希望螳螂一家能夠團團圓圓地生活在一起。
《昆蟲記》讀后感14
昆蟲,大家都一定見過吧!在路邊,在樹上,在草叢……隨處可見,可是你知道這些昆蟲的名字和生活習性嗎?想必你也不大清楚吧?墒欠▏囊粋小男孩——法布爾,卻是一個了解各種昆蟲習性的“科學家”。他長大后還成了遠近聞名的昆蟲學家,最終他將自己一生的收獲都編進了一本書——《昆蟲記》。
這本書生動有趣地講了各種昆蟲的生老病死、生活習性,如螞蟻,蜜蜂、馬蜂等等。它們?nèi)勘环ú紶栆灰挥^察過,因此法布爾也受了不少苦,一次他被一整窩的馬蜂蜇了手。為了觀察紅螞蟻和黑螞蟻的戰(zhàn)爭,一蹲就是好幾個鐘頭,但是這些苦都是值得的,他寫出了昆蟲界的“荷馬史詩”,也讓人們更加了解了昆蟲!
在這本書里,我最想說一說的一種昆蟲就是——蟬。蟬在寓言故事中總是像螞蟻乞討,不勞而獲,但事實并非如此;相反是螞蟻霸道!書中寫到:有一天,蟬在樹上吸食樹的汁液,許多昆蟲見里都想來喝上一口,螞蟻知道來立馬爬到蟬的井邊,他們不惜用一切辦法去霸占這口井,他們咬蟬的腿尖,爬上蟬的后背,有的還想拔來蟬的“吸管”!最后,蟬被螞蟻擾得生氣了,他離開了井,走之前還向螞蟻撒了泡尿,你看蟬多么清高,不與螞蟻這些小人們計較。沒想到螞蟻是寓言中的蟬,而蟬是寓言中的.螞蟻呢!
法布爾的這本《昆蟲記》幽默生動地敘述了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他描寫的每一種昆蟲都各具特點,例如:蟬是那么的可愛、高尚,螞蟻是那么的令人厭惡……他贊揚了蟬的這種不為小事計較,寬容大方的精神,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nèi)W習!
《昆蟲記》讀后感15
打開書架,一本本的名著整齊的排列。老師要求我們在暑假期間閱讀《昆蟲記》這本充滿著法布爾精神的書。我認為,我受益匪淺。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科學家只會擺弄著顯微鏡,注視著下面的世界,文學家只能整天揮舞著筆桿子。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詞:邊緣性人才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僅是杰出的理科生,也是出類拔萃的文科生。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學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爾的'這部《昆蟲記》,大概也是一本邊緣性書籍吧!
《昆蟲記》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細膩、文筆流暢,讓人感覺到是一部散文。雖然是散文,但昆蟲記處處都流露出知識,把人以前錯誤一掃而光,使你不禁感嘆:哦,原來如此,真是沒想到啊!
《昆蟲記》一書,給了我許多的回味。在書中,我仿佛走進了一個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看到了一幅有關昆蟲的精彩畫卷。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幫忙的甲蟲往往不懷好意。更多的時候,它是打著幫忙的幌子,做著趁火打劫的營生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原來甲蟲也是非常的狡猾;讀四年苦工,才能換來幾十天重見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蟬的生命意義;天氣越來越冷了,迷宮蜘蛛用盡最后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將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盡而死,這句話,又讓我體會到了它的滿足感和一位母親應盡的全部責任。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大自然中盡情探索奧秘;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天地間盡情領略精神!而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昆蟲記》讀后感06-16
(經(jīng)典)《昆蟲記》讀后感05-19
昆蟲記讀后感09-20
讀后感昆蟲記07-30
《昆蟲記》的讀后感10-18
昆蟲記讀后感08-05
昆蟲記的讀后感09-14
《昆蟲記》讀后感10-19
《昆蟲記》經(jīng)典讀后感10-09
昆蟲記精彩讀后感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