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記者演講稿匯總六篇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者演講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記者演講稿 篇1
我是20xx年3月調來報社的。我有幸在上班的第三天,讀到一名優(yōu)秀女記者的動人事跡。
她叫陳琳,只有二十出頭的年齡。1999年秋天,她不經(jīng)意中被查出了肝癌,而且到了晚期,但她很快就鎮(zhèn)定下來,悄悄地藏起診斷書,第二天就帶著大包小包的中藥上班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這名年輕的女記者開始用生命與時間賽跑。
有一天,一位民辦教師找到陳琳,說自己12歲的癱瘓女兒,因無聊撥打了某聲訊臺,聲訊小姐騙孩子說不要錢,結果一個月下來,話費高達5000多元。面對求助的目光,陳琳拔下針頭,就帶著民辦教師去找消協(xié)。她往返于烈日之下,隱忍著肝部的疼痛,幾經(jīng)周折,總算說通有關部門免去那孩子誤打的話費。20xx年5月的一天,這名頑強的女記者終于無法抵抗病魔的肆虐,她暈倒在采訪的途中……
陳琳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就算明天我將離去,今天也要把微笑留給讀者。”
我更有幸的是,能與很多優(yōu)秀的同事一起工作。在我的印象中,每到夏天,攝影部主任張大樂的臉上,總是帶著陽光暴曬后的紅與黑;每遇重要活動或重大災情,總能見到他在第一線拍攝的照片。20xx年10月,為了全面反映通山庫區(qū)群眾的生活現(xiàn)狀,他沿著富水河逆流而上,用整整15天時間,走遍6個鄉(xiāng)鎮(zhèn)13個村,采訪了幾十位村干部和近百位村民。他坐過小木船,乘過農(nóng)用車,也徒步翻越過山山嶺嶺。他住在農(nóng)家,吃在農(nóng)家;累了,就靠在路邊的巖石上休息一會兒,渴了,就喝一捧山溝的泉水……他這次采訪的17組攝影報道,產(chǎn)生了很大反響,被認為是新聞“三貼近”的成功范例。我曾問他:“是什么力量讓你走向庫區(qū)?”他說:“那里的群眾值得關注!
我記得報社一樓的大廳里曾有一個銅字大標語:“求真務實,負重爭先。”我想,以上提到的幾位同志,還有很多我沒有提到的同志,他們就具有“負重爭先”的.精神。他們的事跡表明:一個負重爭先的人,病魔是不能打敗他的,因為他的內心始終有愛和希望;一個負重爭先的人,他內心總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力量來自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一個負重爭先的人,他總能迎難而上,并能在克難奮進中確認自己存在的價值。同理,一個單位充滿了負重爭先的精神,這個單位就充滿了發(fā)展的動力,它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一個民族充滿了負重爭先的精神,這個民族就充滿了發(fā)展的活力,它的前途就一片光明。
記者演講稿 篇2
xx年夏天,我獨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車,去了福建一份都市報,在那里開始了我的新聞旅程。
幾年里,我時常在想:我們?yōu)檎l怎樣寫作?有前輩告訴我,做新聞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實上,我們一生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事?我們要怎樣去做事?
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墒菍嵺`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
是什么讓我們永遠抓不住正確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們始終沒有解決內心的沖突———我們?yōu)檎l寫作?
做記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分歧在于內心。
幾年來,我一直為“新聞”兩個字激動和驕傲。我熱愛我從事的這個職業(yè)。在這個行當中,我曾經(jīng)被朋友和同事們寄望去“開創(chuàng)大場面”,也曾因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們這般幸運,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里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么無冕之王……
記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創(chuàng)作,不是教導讀者,不是對事物發(fā)表看法,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萬的讀者,替他們選擇的對象發(fā)問或是探查一件讀者感興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觀者的身份、平靜的心態(tài),客觀真實地寫出一份報道,回答讀者的困惑……
做記者,幾乎每天要研究選題,寫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個好記者,我的強烈感覺是,一定要有長跑的'毅力和心理準備。
我們很多青年記者,包括我總是在詢問: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
我想,這一方面能證明我們對于新聞事業(yè)的激動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
有時候我聽到一些“訣竅”,有人推薦我們閱讀一些范文,更多時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寫,去思考。然后告訴自己:我這一篇比上一篇寫得好。做新聞就像談戀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還聽到一個關于閱讀的“訣竅”,那就是讀杰作,讀偉大的故事。好新聞就是一個好故事。好記者就是一個杰出的講故事的人。新聞與小說一樣,都是故事,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新聞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那些偉大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將故事講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所有東西都要回歸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shù)條岔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鍵在于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記者演講稿 篇3
大家好! 我是一名來自羅江縣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董霄。 我 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讓青春夢想綻放在新聞路上。 青春和夢想永遠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主題。年少時我就夢想著 將來做一名電視人,所以考大學時我報考了播音與主持專業(yè),xxxx年 6 月畢業(yè)后,我來到羅江廣播電視臺,同學和朋友有些不解,干 嘛到一個小縣城去啊?現(xiàn)在許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都向往大城市、 大舞臺,有的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棄自己所學專業(yè),但是xx 不是說了嗎:打鐵還需自身硬!
我認為,對于我們才畢業(yè)的大學生 來說,想要業(yè)務精、自身硬、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電視夢,就必須系統(tǒng) 地接觸了解廣播電視行業(yè),而縣級電視臺就是很好的鍛煉平臺,由 于人員有限,一個人扛起幾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著攝像機 跑新聞,中午寫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寫活動策劃,睡前備稿準備 第二天的活動內容,這些都是家常便飯。雖然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 游玩,但在采集新聞的路上,不停地嘗試,不同的經(jīng)歷充實了我的 青春,讓我有種踩在地面的踏實感。
從第一篇不到 100 字的簡訊新聞,到今天上千字的連續(xù)報道, 我從沒想過原來自己可以走這么多路,也從沒想過原來自己可以和 陌生人這么熟絡地聊天。在這一年多的工作經(jīng)歷當中,我感受很多, 感受到了單位領導的關愛,同事的幫助。記得第一次出外鏡,自認 為學這個專業(yè)的我不成問題,可面對攝像機拿起話筒時,我的面部 表情開始僵硬,說話變得結巴,同事安慰我說,沒啥,第一次都這樣,你把鏡頭當成自己的戀人就不緊張了。
從第一次的結巴到今天 主持大型文藝活動,我從沒想過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參加活動的舞 臺上瀟灑自如地主持節(jié)目,當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時,是熱情 的同事幫我潤色修改,在我為找不到好的選題而苦惱的時候,也是 他們及時給我點撥提醒。在這個溫暖的集體里我感受了什么是關愛, 什么是責任,什么是付出。
記得去年剛到單位時,正好趕上羅江“7·9”洪災,臺里的幾 位老記者迅速出動,為了第一時間了解災情,不顧自身的安危,深 入重災區(qū)芒江村,我記得當時我們所在地的水位已經(jīng)漫過了我們的 肚臍,而且水位還在上漲,我們新聞中心的老記者張熙,卻仍站著 一動不動,扛著攝像機,就為了捕捉到重災區(qū)第一支救援隊伍的鏡 頭,一股水浪打來,他險些跌倒,我趕去扶住他時,只見他高舉攝 像機,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話是:“看好機器!” 我隔壁辦公室的彭妮娜,是電臺走進鄉(xiāng)村節(jié)目的記者兼主持人, 在她的辦公桌下面,始終放著一雙平底鞋,剛開始我有些奇怪,后 來才明白,那是她下鄉(xiāng)時的專用鞋,作為對農(nóng)節(jié)目的主持人下鄉(xiāng)是 常事, 別看她文靜瘦弱, 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比我這個 90 后還跑得快, 跟娜姐一起下鄉(xiāng)采訪總會有農(nóng)民朋友上前搭訕,向她反映家里養(yǎng)的 雞鴨生病啦,地里的莊稼出什么問題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煩了 等等,娜姐總是耐心地聆聽他們的心聲,詳細記錄他們反映的情況。
記得有一次在金山鎮(zhèn)大井村采訪,村民向東說他家的雞苗大量死亡, 不知什么原因?娜姐立即與縣畜牧局聯(lián)系,請技術人員到向東家現(xiàn)場查看,原來是他把雞鴨兔混養(yǎng)在一起造成的,針對這個案例娜姐 制作了《盲目養(yǎng)殖要不得》節(jié)目,之后還做了回訪了解向東改進后 的養(yǎng)殖情況,提醒農(nóng)民朋友如何科學養(yǎng)殖,娜姐說,做對農(nóng)節(jié)目就 是要通過具體的事例加技術講解說給農(nóng)民朋友們聽,他們才容易接 受。一年了,娜姐的辦公桌下又換了一雙新的平底鞋,她說一年跑 爛一雙鞋沒啥,只要我們的節(jié)目有人聽,能幫到農(nóng)民朋友那才是最 重要的。 還有一個人他的手機隨時隨地都不離身,全天 24 小時開機,無 論在單位還是在家里,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窩里,他 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新聞中心主任楊俊。當時俊哥還是一名普通記者, 他是在去年當?shù)母赣H,記得當時俊哥的妻子已經(jīng)到了預產(chǎn)期,這時 候正是一名丈夫最應該在他妻子身邊的時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 的一天晚上,新盛鎮(zhèn)金龍村 10 組一汽車側翻在防洪溝內,駕駛員被 困車內,急需救援。接到熱線電話后,他沒有打擾熟睡的妻子,立 即出發(fā),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xiàn)場進行采訪,并以那次事故為由頭, 在《羅江新聞》中播發(fā)交通安全常識系列報道,向全縣群眾宣傳交 通安全常識。過后我們說他應該在家陪妻子,他卻說:“丈夫的責 任我確實沒盡到位,但是我對社會責無旁貸!”
我剛剛接觸民生新聞的時候,覺得繁瑣、累心,因為時常要下 鄉(xiāng),要花時間,要用精力。而我們的老記者勇哥,卻時常比我們這 些年輕人精力還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為他常跑民生新聞, 接觸的人、遇到的事、處理的問題比我們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我們常戲稱他為街道辦劉主任。勇哥是個事兒媽,一次下鄉(xiāng)采訪農(nóng) 業(yè)的'相關新聞時,他細心的發(fā)現(xiàn)有幾片田無人問津,打聽后才得知, 這戶人家的壯勞力只有父親和兒子,兒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 病的父親不想讓兒子擔心,一直隱瞞著病情,在勇哥和當?shù)卮迕竦?勸說下,這位父親終于到醫(yī)院做了檢查,結果是尿毒癥!巨額的醫(yī) 療費用讓這位父親幾乎放棄了治療,而勇哥卻在鼓勵這位父親堅持 活下的同時對降臨在這個家庭的不幸做了報道,社會的力量是無比 的強大,不僅村鎮(zhèn)上舉行了捐款,醫(yī)療單位也表示將按政策減免部 分治療費用。
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以自己熱愛的工作為職業(yè)。我感謝 記者這個職業(yè)讓我融入在感動和溫暖中,給了我更廣泛地了解社會、 理解這個職業(yè)的機會,對于記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嶄新的。 每天一睜開眼,我想著:哦,又是一天,一個未知的一天,這一天 我又像往常一樣出門,找選題、想角度、做采訪、寫文章,這其中 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不可預料的情況出現(xiàn),我必須時時打起精神來應 對、解決,也許辛苦就在這里,挑戰(zhàn)、誘惑也在這里。
當一天結束 時,我會回想著對自己說:還行,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訪完成了, 我為報道找了一個很好的角度。發(fā)現(xiàn)自己對苦難還會感動,對不平 還會憤慨,對英雄還會敬佩。正如我的同事說的,做新聞就像談戀 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熱愛我從事的這個職業(yè),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zhàn)出現(xiàn),每天出門 都有無數(shù)的未知等著我,在這個信息已變得觸手可及的媒體時代里,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我為“新聞”兩 個字激動和驕傲。人生,因青春而美麗;青春,因夢想而絢爛;夢 想,因努力而閃耀,讓我的青春夢想綻放在新聞路上。 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 篇4
20xx年,也是我從事新聞工作的第16個年頭。重新審視過去的一年,于我卻不同尋常,因為這里有太多的時光值得我珍惜和鐫刻,有太多的記憶值得我珍藏和回味。
今年,是大冶分社四合機制改革的第一年,我真正融入記者之中,在與他們的`摸爬滾打、榮辱與共之中,真切感受到他們的心跳和脈動,感知到他們的思想和情懷。
時政部是一個年輕的團隊,90前后是絕對主力軍。因為年輕,記者程長珠在加班趕稿中忘記了饑餓;因為年輕,記者馮升在冒雨采訪中依然感覺內心溫暖;因為年輕,記者周雨婷踏著月光采訪歸來也倍感愜意;也因為年輕,每每接到百姓訴求,大家總能飽含激情與熱情
這些事,成為我生命中雕刻的時光,照亮我在希望中前行。
記者演講稿 篇5
從事記者的5年來,始終記得這樣一句話“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筆下有財產(chǎn)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在我的筆下,曾報道過數(shù)十年如一日無償修剪樹木、打掃衛(wèi)生,用生命種植綠色的老人;報道過西關小學執(zhí)著奉獻于聾啞盲童特教事業(yè)的青年女教師。作為遂平縣電視臺的一名普通新聞記者,一個可以與50多萬遂平人民脈搏一起跳動的記者,我有幸見證了遂平近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也有幸成為橋梁、成為紐帶,為這方熱土的群眾鼓與呼……
一位記者,他的腳下有多少泥土,他的筆下就有多少真情;他的筆下有多少真情,他的報道就有多少力量!今天站在這樣的演講臺上,我來說說我們記者自己的故事。
盛夏酷暑,正是煙葉生產(chǎn)的旺季,我的同事小馬接受了全程報道煙葉生產(chǎn)的任務。哪位姑娘不愛美?可是這白白凈凈的小姑娘,硬是扛著臉接受大太陽烘烤;哪位姑娘無潔癖?可是這位文弱的小姑娘,卻硬著頭皮往烤煙房里鉆。任務完成后,她悄悄告訴我,3天啊!天天臉像個“花老墨兒”,也不知道是汗水還是淚水,流到嘴里澀苦澀苦的',但是一想到我們的勞動成果能夠讓廣大觀眾和領導肯定,心里又有一絲甜甜的感覺。為了一個“真”字,她,付出的是亮麗青春。
一個畫面、一篇稿件、一次活動,我們都力求新意。感動中原人物李XX的事情發(fā)生后,為弘揚正氣、樹立典型,我縣組織了宣講團,同事小李接受了宣講李XX事跡的任務。為了將李XX的事跡講述得聲情并茂,她投入了真情,忍痛把正在哺乳期的孩子斷了奶。她在母愛與事業(yè)之間毅然選擇以大局為重。一邊是孩子哇哇的哭聲、一邊是停乳后的剌痛和不適,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幾千字的宣講稿,在孩子的哽咽聲中尋找宣講的感覺,終于圓滿完成了宣講任務。
現(xiàn)在,如果你再問我,怎樣才是一個好記者?我想我會這樣回答你,當你勇于承擔社會的責任,由衷地熱愛這個職業(yè)渴望幫助更多的人,義無反顧奔向事實真相時,你就是一個好記者。
記者演講稿 篇6
今年春節(jié)前一天,一位母親曾哭著對我說:"你們幫幫我吧!我的兒子圓圓迷戀網(wǎng)吧,已經(jīng)有8天沒回家了。我找遍了附近的所有的網(wǎng)吧,可就是找不著他。他要是不回家,我這個年可怎么過呀?他要真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怎么活呀……"
面對這位母親的哭訴和乞求,我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
倒在雪地上,我們爬起來接著走,總把希望和目標寄托在下一個網(wǎng)吧。在一家網(wǎng)吧的門前,一個孩子的背影讓圓圓媽媽眼睛一亮:
"圓圓!圓圓--"她一個箭步撲了過去,不小心一腳踏空,整個人從五六級臺階上滾了下來。圓圓的媽媽掙扎著坐了起來,仔細看了看孩子,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圓圓,失望地搖了搖頭,大滴大滴的眼淚從臉上滾落下來?.….
在除夕之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圓圓的媽媽再也控制不住了,一下子坐在雪地里,大聲哭喊著:
"我的孩子呀,你跑哪兒去了……"那一瞬間,我
多少個不眠之夜啊, 《江城晚報》的記者深入到各個角落的黑心網(wǎng)吧,用偷拍機進行暗訪,讓他們的經(jīng)營大白天下。有一次暗訪,記者被網(wǎng)吧老板盯上了,黑心網(wǎng)吧的大鐵門一關,他們也就被關在了里面。幾個"小平頭"在他們身邊晃來晃去,監(jiān)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有的記者敲擊鍵盤的手都不由自主抖了起來?勺罱K他們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繼續(xù)暗中尋找網(wǎng)吧違規(guī)的證據(jù)。還有一次,當記者暗訪走出網(wǎng)吧時,從網(wǎng)吧里出來幾個高大的人,緊緊地跟在他們身后,一跟就是好遠,直到記者靠近夜巡警車,那些人才不得不離開……
恐嚇電話也打到了記者的手機里:
"我早盯上你了。你們再上我網(wǎng)吧來,我就打折你們的腿!"面對威脅,他們沒有畏懼!因為在他們的背后,有報社的支持,有千千萬萬個圓圓的媽媽的期待。他們怎敢有半點的猶豫和彷徨,他們怎敢有一絲的膽怯和退讓?短短兩個月內,他們接連對70余家黑心網(wǎng)吧進行了曝光,將暗訪進行到底! 面對無數(shù)沉迷網(wǎng)吧的圓圓,面對無數(shù)淚流滿面的母親,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穆青的話語再一次回蕩在我們的耳畔--勿忘人民!為了千百個孩子,為了千百個母親,為了千百個家庭, 《江城晚報》的記者又與公安、文化等部門聯(lián)手出擊,開展了打擊違規(guī)網(wǎng)吧的專項行動。他們提供了上百家網(wǎng)吧違規(guī)的線索和證據(jù),合力查處了100多家網(wǎng),巴。與此同時,100余家網(wǎng)吧紛紛打出了遵紀守法的綠色名片。越來越多的圓圓回來了,回到了學校,回到了課堂,回到了媽媽的懷抱。一時間,百姓為之歡呼,人民為之叫好! '
朋友們,當你看見我們的時候,我們和新聞在紙上;當你看不見我們的時候,我們和新聞在路上。打黑車、查假貨;解危難、濟貧弱……沐浴著"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春風,我們一批又一批的記者上路了!
朋友們,讓你、讓我、讓我們大家一起上路吧!弘揚職業(yè)精神,恪守職業(yè)道德,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履行新聞工作者的神圣職責,用青春和熱血譜寫新聞事業(yè)的新篇章。
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相關文章:
記者述職報告10-07
記者實習報告06-14
記者的辭職報告09-22
中國記者日的活動策劃10-30
記者面試自我介紹09-22
小記者演講稿10-24
記者節(jié)的演講稿10-25
記者團策劃書09-27
記者的實習報告范文合集九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