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翠鳥》一文,備課中考慮到對于翠鳥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小鳥,學生們知之甚少。針對本課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資料。
課堂中,感到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然后分組交流的完成為學生主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了適宜的空間,匯報交流中指導學生注意語言準確與生動,培養(yǎng)了想象力與表達力,如出示兩組句子,每句較之前一句都多一個“形容詞”,這樣寫的作用讓學生觀察,讀中比較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抓翠鳥外形美、捉魚本領高這兩部分時,我適時播放了色彩艷麗、富有動感的畫面,借助了畫面由爪子→頭部→背部→腹部,顏色不斷疊加,呈現了五彩斑斕的羽毛變換,同時配以小鳥清脆的鳴聲,樸棱著翅膀箭一樣捉魚疾飛的'身影,魚兒機靈吐水泡的聲音,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理解上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艷麗之美,而且極好地體會了翠鳥“釣魚郎”的美稱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們饒有興趣之時,我的一句:“你們喜歡翠鳥嗎?原意背下來翠鳥的美麗和它捉魚本領高的描寫嗎?”學生們齊聲“愿意”繼而興趣盎然地背起來,全然沒有了畏難情緒和被動狀態(tài),而此時我依然用課件演示外形分環(huán)節(jié)畫面,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分層指導課后效果得到檢驗,絕大多數學生均能背誦下來。
之后的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將收集的鳥類知識隨堂介紹展示,感覺學生的語言得到積累,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了,拓展了其知識面,滲透了審美和思想教育。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從文中的擬人句中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麗:正是因為作者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讓沒有生命的事物賦予《山村的早晨》是s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更是一首語言優(yōu)美、意趣盎然的詩歌。詩歌語言簡潔精煉,意境清新明麗,描繪了山村早晨的美麗和寧靜,展現了山村里人們生活的祥和、愉快,表達了對山村的熱愛和向往。
新課程目標指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痹谡麄課堂教學過程中,“讀”貫穿了全課時的始終。培養(yǎng)文本意識應抓住閱讀,強調以讀為本。眾所周知,“感悟”是從“感”開始的,無感之“悟”乃“空悟”,“假悟”,猶如空中樓閣。
因此,我首先讓學生細心研讀文本,從字里行間中去感受山村早晨的美麗——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麗,邊讀邊畫,邊讀邊想,并寫下理由。學生很快了生命,讓不是人的動物賦予了人的動作、思想,頓時這些事物便充滿了靈性,讓這山村的早晨充滿了生機勃勃,作者的喜愛之情也就躍然于紙上了。再通過學生個別讀、男女生賽讀、教師引讀、想象畫面讀等多種方式的朗讀,老師也及時給予真切的鼓勵,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很明顯,學生已經走進了文本,進入了詩歌的意境中,與作者產生了心靈的碰撞,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筆下的山村的早晨是如此的美麗而又寧靜,她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哪!
語文教學以大閱讀為核心
“以讀引讀”、“以讀引說”、“以讀引研”、“以讀引寫”是語文教學的一條主線。而我的這節(jié)語文課上,僅僅呈現了“以讀引讀”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早晨的美文精彩片段,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或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進行了課前閱讀,還做了記錄、交流,所以課堂上能夠有所呈現。這期間,不僅有學生的閱讀交流、情感交流,更有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因而,參與閱讀分享的學生還比較多,基本上達到了“以讀引讀”的目的,但是離“推進大閱讀”的目標甚遠。
閱讀教學以課文為基點,引發(fā)學生更廣泛地展開閱讀,從大量的相關主題內容的研讀中,感悟語言、感悟文學并學習以語言為載體的多種文化。在課堂的交流碰撞中,他們不斷感受漢語言的魅力,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果能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一寫,讓他們在閱讀中形成思想,在寫作中表達思想,在討論中交流思想,那就更完美了。另外,小組合作學習是生本課堂的主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讀書、交流,以達到共同提高之目的,凸顯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然而這節(jié)課上,我并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僅僅是以小組為單位積分,以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這不得不說是本節(jié)課最為遺憾的一筆。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杜牧的《清明》是小學教材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對這首詩的教學,大多數教師都只是叫學生背誦并默寫就完事。教師們提起這詩,要讓學生說說這詩的意境或大意,能講好的寥寥無幾?梢娖浣虒W效果并不好。那么該如何教好這首詩呢?我對上述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背誦默寫與理解復述相結合
理解詩的大意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詩中寫了哪些事物?
2、詩人是怎樣描寫這些事物的?
復述這首詩可以選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講述,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這基礎上理解背誦,最終才去默寫。
二、對詩歌的意境作些探究
(1)這詩寫清明前后,天氣多雨,雨絲綿綿,又密又細。春雨、行人、問路,牧童指點杏花村等構成春天野外的雨景,這是什么樣的意境呢?
。2)“斷魂”如何理解呢?有作“失意落魄”解。認為清明雨多,細密令人失魂落魄,表達詩人渴望安寧的思想感情。有作“消魂暢快”解。認為“斷魂”是游興的一種反襯,說明行人即使欲斷魂也不愿還家。
三、采用求異思維賞析詩歌的意境
第一行:清明時節(jié) 雨紛紛——春雨入趣(春)
第二行:路上行人 欲斷魂——游人惆悵(雨)
第三行:借問酒家 何處有——探問酒家(探)
第四行:牧童遙指杏花村——勝景賞花(勝)
這首詩與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有關。課前我調查了學生,學生對清明節(jié)的習俗知道很少,甚至部分學生不知道。所以我在本節(jié)課開頭設計了清明節(jié)的由來和相關習俗。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習俗文化。在教學詩意時,我結合制作的課件,讓學生看到春天花紅柳綠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在教學詩意時,鼓勵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學詩意。在學習古詩后,我讓學生跟著視頻資料讀,學生積極性較高,效果很好。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1、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由于恐龍距離我們年代久遠,誰也沒有見過,學生無法調動生活經驗來感悟。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圖片、調動學生對恐龍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認識恐龍、走近恐龍,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有人說,教是為了不教。故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精讀課文時,首先引導學生集體學習雷龍,用抓重點詞句、了解說明方法、感情朗讀等方法來感受恐龍的特點,總結了學習方法和步驟,為后面的自學作了一個示范。劍龍、三角龍、梁龍等幾種恐龍由學生自主研究,通過表格填空,讓學生明確目的,帶著任務去讀書。在匯報時相機點撥,達成共識。這樣既激發(fā)了自主探求的欲望、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讓教學靈活機動,以學生為中心,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檢查反饋來看,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回答都很精彩,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讓課堂呈現很多亮點,顯得精彩紛呈,煥發(fā)生機與活力。這正是學生在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發(fā)揮主動積極性后產生的良好效果。
3、積累遷移,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
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在學習了幾種恐龍的特點后,我給了學生幾個畫面,讓他們抓住事物特點,運用多種說明方法進行描寫。這樣加深了學生對各種說明方法的認識,也初步學習了運用說明方法將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后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的了解了課文內容,懂得了只有開動腦筋思考,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道理。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畫楊桃教后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作者先略寫了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接著具體細致的敘述把楊桃化成五角星的事。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tài)描寫,生動形象的說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果的思想方法。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了課文內容,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么是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路旁的橡樹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了自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掌握了本課生字詞。理解了小村莊過去和毀滅的原因,激發(fā)了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燕子專列教后反思
學習完本課,學生對本課的重點詞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你環(huán)境的意識。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誼。
翠鳥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課本中的`生字,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驗到了翠鳥的美麗可愛,激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珍珠泉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了珍珠泉的美麗積累了優(yōu)美的語言,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荷花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在欣賞荷花美麗的同時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激發(fā)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古詩兩首教后反思
本科結合古詩學習的特點,采用多種誦讀方式,激發(fā)了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燕子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把握了燕子的主要特點,體會了文中精美的詞句,培養(yǎng)了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揠苗助長》是S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講的是古時候有個農夫為了能夠讓禾苗快些長高,而將之一棵一棵往高處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有趣故事。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本課生字詞語,讀懂課文,并能從中明白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從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fā),在第一則《刻舟求劍》的教學時重點教會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自讀自悟,掌握學習的`方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課教學基本上能夠達到我預期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所以在聽完課后,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課教學無論是老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真正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確實落實新課程改革。在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上做得到位,也是這節(jié)課的亮點之一。首先,在初讀課文的設計上,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初步感知,并能利用觀看動畫課件,讓學生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時,帶著一定難度的問題深入學習,步步深入,循序漸進,自瀆自悟,在小組里合作探究,真正落實單元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敢于放手,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機會,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將自主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但不足還是存在的,如果教師能夠更全面地關注全體學生,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那將更錦上添花。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正視自己的優(yōu)點,禰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成長。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節(jié)日的大街》一課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而,在課始讓學生回顧自己所看到過的節(jié)日景象,有很多同學都紛紛舉手,眉飛色舞地講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吹贸觯⒆觽兿矚g熱鬧、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很自然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他們更好地學習文章打下了基礎。
由于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因而對于“節(jié)日的大街是一條彩色的河,歡樂的河”的理解學生也比較到位。部分學生能從多個視角,不同的思維角度去理解“彩色與歡樂”的意思。在朗讀時,由于教師富有情感的語言的激發(fā),學生已有的體驗,兩者結合使很多學生都比較動情。
在教學時,我發(fā)覺有好些比較美的四字詞語,聯想到上個學期考試時學生按要求分類寫出自己所學的所看到的四字詞語,但是好些同學對已學過的詞語已淡忘。因而靈機一動,臨時增加了一個摘錄好詞好句的作業(yè),并想把它作為一種長期的作業(yè)。我想這樣一來,讓學生隨時隨手地翻閱一下每一課自己所摘抄的詞句,可以加深他們的印象,也有助于積累。
但是,在學完課文后,讓學生談談節(jié)日的大街為什么如此繁榮、熱鬧時,沒有學生能把節(jié)日的'繁華、今天的幸福生活與改革開放以后黨的富民政策聯系起來。我想,這也許是學生很少收看新聞,對國家時事了解較少的原因,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點學生比較欠缺的是:由于學生自己解詞能力較差,因而本單元涉及的“一詞多義,據詞定義”的知識點學生還沒能掌握,選擇詞的義項時出錯較多,這還有待于加強訓練。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我曾經在小學時學過《燕子》這篇文章,我也曾經看過特級教師執(zhí)教的《燕子》實錄,我也曾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表《談燕子一課板畫的運用》一文。
教學這一課時,我多次用了板畫。如學習第一節(jié)小燕子的外形,就很熟練地畫出一支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學生們立刻被吸引住了;指導背誦第二自然段,就隨手在黑板上畫出了綠柳紅花嫩草;學習第三節(jié)小圓暈,就在黑板上畫出一圈一圈的小圓暈的形象;尤其是寫燕子的.“休息”的一段,畫上一段五線譜,學生立即理解了這個絕妙的比喻,仿佛聆聽到演奏美妙的樂曲……
喜愛畫畫!課余時間尤其喜歡畫卡通人物,喜歡黑白搭配的黑白畫,清晰的線條,對比鮮明的色彩,真是一種享受!學校開會時常常偷偷畫上幾筆,自我欣賞一下,心境平和而愉快。而當我發(fā)現,在課堂上,有時隨手畫上幾筆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引來陣陣歡笑。在批改作業(yè)時,在學生的本子上畫上一個大拇指,一個笑臉,對我來講更是一件愉快的事!學生常常捧著我的畫說:“劉老師,你當美術老師吧!”我想如果有機會讓我當美術老師,我一定干得很出色!
規(guī)劃我的人生,有一條就是學習繪畫和設計,相信不久的一天,我就會開始做!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在教學《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時,我根據課文思考題“養(yǎng)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設計了表格,讓學生自學課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出示表格以后,請學生自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表格。
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填表,克服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歸納學生死記的弊端,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自學獲得了知識,學會了學習。
課后,學生向我指出課堂上我出現的'問題,例如:甲同學在讀“則”時,發(fā)音不準,我沒有及時糾正;乙同學在對養(yǎng)羊人評價時,說了一個同學們不理解的成語,教師忽視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含糊而過,給同學帶來了學習上的陰影。這些只是學生給我提出的,可能還有一些細節(jié)出現了紕漏,作為“當局者”的我也沒有意識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悉心聆聽、快速分析、及時指出。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和時間賽跑》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傷不已,后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明白了為什么要珍惜時間;并在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啟示。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蓪τ谖襾碚f,不但是教學理念完善的開始,更是對生活體驗的一個重新解讀。
“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被叵霂讉月來,我一直沉浸在過去里,過去的點點滴滴就像影子一樣伴隨著自己。豈不知,這一切影響了我工作的內心體驗,更是影響了自己的幸福體驗!八袝r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边@句發(fā)人深省的文字再次敲擊著我的心扉,使我更覺得自己是否應該有所反省。
所以,我重新以另一種的眼光來評價面前一張張調皮又天真的小臉。幾個月來他們發(fā)生多大的變化呀!在老師的`眼皮底下肆無忌憚的犯錯;課堂上隨心所欲地發(fā)表無稽的想法;同班同學之間、甚至與他班同學之間無止休的吵鬧——現在,似乎已經成為歷史了。雖然無法與我的標準相差甚遠,但是,他們確實在進步。突然我發(fā)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又浪費了許多。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爭吵》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15課,這是一篇重點課文!稜幊场窋⑹隽丝巳R諦和“我”之間因為作業(yè)本不小心被弄臟了而引起爭吵,最終,在克萊蒂的主動認錯下,圓滿解決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知錯能改的'良好品質。課后感覺還是有幾處亮點,所以寫了這篇《爭吵》的教學反思。
1、在教學《爭吵》這篇文章時,我側重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我”跟克萊蒂發(fā)生爭吵之后的心理變化。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反復朗讀,用心體會,這種方法使學生感到事情真實具體,就像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2、我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到,如果自己在與朋友之間有矛盾時,只有多想想朋友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
3、最后要求學生齊聲朗讀父親說的話,并說說父親說的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道理。
課后反思:上完《爭吵》后,自我感覺這節(jié)課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晰,學生也比較積極參與。但在一些問題的引導上還做得不夠明確,三年級學生有點莫名其妙,不知從何答起。另外感覺自己的臨時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對于一些不在意料當中的回答有些手足無措。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講完這一課稍找回一些自信,能量又滿格了。設計了板書后思路清晰多了。父親說教---我認真畫--同學嘲笑--老師審視--同學反省--教師教誨 ,父親說教和教師教誨箭頭同指四個字“實事求是”。
第一段,讀!跋氘斎弧焙汀白吡藰印弊寣W生說出其含義。很簡單,想象什么樣的就以為什么樣的。和原來的不一樣。
第一段是父親的話,后面有一段話和父親講的話一個意思。生“第18段,老師的話。”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生“首尾呼應!
第二段,為什么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生找關鍵詞句“我的座位正對著楊桃!弊ァ罢龑χ蹦銖奈业膭幼魃駪B(tài)中看出了什么?生“看出了我畫畫認真!
分析3-17段。同學們看到我的畫有什么表現?生“笑”是哪種笑?“嘲笑!蹦銇沓靶χx讀。直接指導朗讀。老師看了我的畫做了一個動作!皩徱暋笔裁唇袑徱?“認真仔細的看。”體會老師態(tài)度的嚴謹。
師審視后的師生對話再讀。指導朗讀時要讀出同學們的決然、肯定。找生對話著讀。再分析老師嚴肅的.原因。用反文表達出的感情色彩。好-笑的破折號含義是聲音延長。讀出同學們的痞勁、嬉笑感。
后老師讓大家輪流坐在我的座位上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讓同學們親自去體會、去感受。再讀,省略號說明了同學們說話吞吞吐吐。為什么同學們會吞吞吐吐?“因為同學們知道錯了!痹僮x。
課文在寫作手法上與以前的課文略有不同。“首尾呼應。”還有。師語言提示。運用了很多標點符號。破折號、省略號、問號等。多神奇啊!讓表達更清晰、生動了。
師“和顏悅色”知道大家錯了很欣慰。
最后,老師的話告訴了我們三個道理,誰來說說?“1、看問題角度不同,結果不一樣!薄2、不要忙著嘲笑別人!薄3、看到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的!弊詈笊f收獲,師總結!翱磫栴}、做事情不能憑空想象。一切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總覺得自己講課還是有點牽學生走的感覺,明明已經改了很多了。下次得多下功夫,感覺還是教材研讀的淺。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一次地球上發(fā)生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fā)生神奇的變化,最后從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童話表達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本文情節(jié)簡單,但包含的內涵很深刻。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特點,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上設計了教學目標:在知識目標上,認識本課8個生字,正確認讀10個生詞,理解課文內容和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例如:焦渴、喜出望外等。在能力目標上,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于奉獻的美好情感。在情感態(tài)度目標上,體會愛心對別人及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上自認為比較不錯,但是現實與想象存在者很大的差距,應印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狈此甲钪饕脑,就是自己的課堂預設和應變能力太差了。
下面是我針對這一節(jié)課的具體反思與改進:
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是和我預想的有很大的差距,學生都能引弄清水罐發(fā)生的變化和原因,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也感受童話故事想象的神奇。但是在最后的小練筆“愛的箴言”效果不是很好,因為時間關系,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多,而且這一環(huán)節(jié)相對略有難度,教師的引導不到位,所以效果不太好。
課堂氣氛
本節(jié)課的課堂氣氛整體比較悶,在與學生溝通時,學生表現很活躍,但是一看到許多老師來聽課學生就開始緊張不敢回答問題,甚至沒有勇氣舉手,這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如果我在過程中穿插一些有意思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也許會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課堂把握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暴露出的問題最多,首先時間把握不合理,前松后緊,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傾聽的習慣,在與學生交流時我就發(fā)現這個問題了,當時還特意的糾正了這一點,但是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整體結構慢了下來。發(fā)現這一問題時我還特意把第一環(huán)節(jié)中的默讀時間省去了,時間到最后還是不怎么夠用。其次,教師的問題不夠精準,導致學生答非所問。最后,個人的應變能力不夠,例如,我問學生“哪句話能夠體會出小姑娘的'孝心?”學生的回答是“我從: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這句話體會出了小姑娘的孝心,因為······”學生回答有些畫蛇添足,我采取的是不理會的態(tài)度,后來想想就應該順著學生的思路往下講,這樣這堂課就會好很多。
最后,我還犯了一個非常不應該犯基礎性錯誤,那就是“孝”的最后一筆寫的不規(guī)范。這是由于我平時寫字時不注意字的結構,才出現了這樣最低級的錯誤。今后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同時嚴格要求學生。
這真是一次難得機會,雖然課講的不是很成功,但是確實讓我得到了鍛煉,讓我收獲滿滿。最后,我想對教研室的領導,歡喜莊的領導老師和學生以及我們豐登塢的領導老師們,由衷的說聲謝謝,感謝你們的辛勤的付出。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海底世界》是一篇關于海洋的常識性課文,文中介紹了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象和豐富的物產,抒發(fā)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贊美之情。
課文一開始,便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什么樣的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第二自然段采用設問的方式回答了海底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接下來拋出問題“海底動物是怎樣竊竊私語的?”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朗讀,讀出各種小動物的的聲音。并且能夠模仿動物的叫聲,寓教于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內容的情趣性。再讓學生想象還有哪些聲音,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連起來說一說,這樣使孩子產生了共鳴,他們仿佛置身于情境中,心生向往之情。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海底的動物都有哪些活動方式呢?我運用了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訓練,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齊讀等方式,結合課件,對海參、梭子魚、烏賊和章魚、貝類等動物的活動特點有了更深的了解,讀起來自然有感情。默讀第四自然段時,讓孩子們讀懂海底植物的色彩差異和形態(tài)差異,勾畫出有關內容。學生通過自由讀、朗讀、默讀等方式主動在文本中尋找答案。授之以 “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教學上教給學生“漁”的方法意義更深遠。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1、教學方法可能太老式,提問不恰當。
陳舊的一問一答太多,應采用問題式探究。
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作為發(fā)現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學生有嘗試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fā)展這種探索心理。問題式探究是創(chuàng)設一種問題情境,引導、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去探究、去解決。我們所說的問題式探究不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問一答的問答式教學。應該是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民主、寬容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反復的閱讀,嘗試,比較,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積極地探究解答疑問,在疑問解決的同時發(fā)現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的一種反復的思維訓練的過程。問題解決不是最終目的,整個探究過程才是核心。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沉浸在問題情境中,探究性學習得到了落實,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會提出一個個具有學生味和個性特點的問題,閃爍出具有學生味和個性化體驗的精彩回答,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
2、閱讀指導注重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允許并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去解讀課文。只有這樣,學生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他在閱讀中才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的精神勞動所帶來的快樂,他才可能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該怎么讀,爭取把它讀好。”另外,朗讀也是一種極具個性的融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對一篇文章的體會即便一樣,朗讀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指導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八x得最好”,這樣的評價激勵了一個,扼殺了一片!澳憬裉彀l(fā)揮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膽量!薄坝赂倚,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發(fā)揮出來就行!”“為點評小專家送上掌聲!崩蠋煵粩嗟毓膭睿,使底下的同學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竟相朗讀和評議朗讀,獲得了陣陣掌聲。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fā)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勵后的學習與工作的效能是激勵前的三到四倍。在閱讀中,當人的身心處于激活狀態(tài)時,大腦會把意識的、潛意識的一切與文字內容相關的儲備充分提取起來,勾連貫通,進行意想融會,意會整合。在這種狀態(tài)下最容易產生頓悟和靈感,言語的、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浪花常常會不斷飛濺。課堂教學更需要我們走進兒童的心靈,走進兒童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也許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更新、更美的境界。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7-25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9-05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5-25
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4-26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20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4-21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5-23
語文的教學反思12-24
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02-24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教案及反思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