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語言教案[精華6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 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二、活動準備
1. 詩歌范例。
2. 人手一份紙、筆。
3. 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美的景色圖及配樂詩磁帶。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活動難點: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懷。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圖片,聽聽說說,引導幼兒充分感受詩中描繪的秋夜美景和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懷。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提問:這是什么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所反映的時間、地點、人物、景物、季節(jié),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小聲與身邊的同伴交流)2. 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配樂教師示范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2.了解古詩結構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3.分句理解古詩。
(1)月落烏啼霜滿天--月亮落下了,遠處傳來幾聲烏鴉的叫聲,寒氣陣陣,秋霜仿佛滿了天地間。
(2)江楓漁火對愁眠--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江面上漁船的燈火,詩人想起家鄉(xiāng),難以入睡。
。3)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外那座寒山寺傳來了沉悶的鐘聲。
。4)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里,鐘聲傳到了詩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師: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彎彎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著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 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請個別幼兒念。
。3)作畫。
過渡語:剛才我們做了一回小詩人,現(xiàn)在我們來當個小畫家,讓我們聽著配樂詩畫出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的美景。
五、評價要素
1. 是否理解詩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誦詩歌。
2. 能否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畫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顒咏ㄗh在其他時間段反復播放這首詩,并把詩歌范例和幼兒的繪畫作品貼在墻上,供幼兒欣賞、認讀、吟唱。
附:古詩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
2、初步理解和學習詩歌,并在此基礎上仿編詩歌。
3、通過想、看、聽、講來體驗詩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好意境。
4、喜歡并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蝴蝶、螞蟻、小青蛙、小兔、紅花、荷葉、樹葉、蘑菇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 導入主題
1、 教師提問,引出主題
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里,住了許多小動物。看,誰飛來了?(蝴蝶) 誰走來了?(螞蟻),
那一跳一跳的是誰啊?(小兔),還有誰也來了?(青蛙)
他們玩的正開心呢,突然下起雨來了,嘩啦啦,嘩啦啦。
下雨的時候你們怎么躲雨的.呀?(雨傘、雨衣等)
可是小動物們都沒帶傘,我們快快幫小動物們找個地方躲雨吧!蝴蝶可以到哪里躲雨呢?
(各種動物逐個提問,如果沒有自己要的答案,就說“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
2、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老師把大家說的方法組合在一起,編成了一首詩歌,請你們來聽聽
(一邊念,一邊出示“傘”)
《傘》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撐開美麗的傘。
紅紅的花朵是蝴蝶的傘,
黃黃的樹葉是螞蟻的傘,
綠綠的荷葉是青蛙的傘,
白白的蘑菇是小兔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傘。
二、 教師朗誦詩歌,幼兒感受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提問,幼兒感受詩歌結構
啊,小動物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傘,而且都非常漂亮。老師現(xiàn)在想請考考你們了,
剛剛的老師用了什么好聽的詞來形容花朵了呀?(依次提問樹葉、荷葉、蘑菇)
啊,這些詞都非常的好聽,那我們一起把剛才詩歌念一邊吧(教師主要負責前兩句和后兩句,中間三句由幼兒負責)
2、 幼兒分角色朗誦詩歌
現(xiàn)在我們要做一個小游戲,請你們在心理先想好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這首詩歌里的哦。待會兒我們一起念詩歌,
輪到哪個小動物出場了,就請你們模仿那個小動物走路的樣子,躲到自己的傘下面來。
三、 仿編詩歌
1、教師提問,擴展幼兒經驗
小朋友們想想,紅紅的花還能是誰的傘呀?蝴蝶還能把什么當做傘呀?(蜜蜂,樹葉)
那你們還能想到哪些小動物需要傘呀?他們可以拿什么當傘呢?
2、教師及時整理,組合成新詩
活動反思:
1、在請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過程中,沒有進行舉例,而是請幼兒自己直接進行創(chuàng)編,提高了難度。
2、在請幼兒熟悉兒歌時,請幼兒一邊模仿一邊上臺,站在“傘”的旁邊,沒有意義,可以請幼兒直接在座位上起立。
3、在請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時,幼兒始終圍繞教師所展示的圖片,而不能發(fā)散思維。此時教師應及時將圖片撤離,在熟悉詩歌的最后階段就可以將圖片撤離。
4、在游戲階段,可以增加傘的數(shù)量,并散落在教室的各個地方,并自然引導詩歌創(chuàng)編。
5、在詩歌創(chuàng)編的過程當中,教室分階段請幼兒創(chuàng)編,首先是一句,然后是兩句,這對幼兒來說難度提高,可以分小組共同創(chuàng)編,并將他們的成果用圖畫展示分享。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猜測故事情節(jié),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2、感受小豬由不幸轉變?yōu)樾疫\的畫面內容。
3、知道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要積極開動腦筋,想出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重點:
仔細觀察畫面,猜測故事情節(jié),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難點:學習用“先干……然后干……最后干……”說一句完整話。
活動準備
1、《我的幸運一天》的PPT課件。
2、小豬和狐貍的圖片。
3、幸運星每人兩個。
活動過程(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個人隱私及肖像權等問題,請不要添加含幼兒肖像的照片!)
一、導入活動,并進行第一次猜測。
1、孩子們,看看你們身上貼了什么?幾個五角星?今天這兩個五角星,可不是一般的五角星,它們是幸運星。
2、教師自己講述在生活中遇到幸運的事。
3、孩子們, 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什么幸運的事?
4、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個關于幸運的故事(PPT1)
5、(PPT2)看到了什么,你們有什么感覺?你們覺得狐貍怎么樣?那小豬呢?它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一起看。(PPT3-5)
6、當小豬打開門時,看到誰站在門口,你們來猜一猜,小豬和狐貍誰幸運?請把你身上的一顆幸運星送給它。
7.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狐貍得了多少顆幸運星,小豬得了多少顆幸運星,看來我們覺著誰更幸運。
二、繼續(xù)觀看PPT。
1、(PPT6-9)你來猜猜,小豬想說什么,狐貍怎么給小豬洗上澡了?
2、(PPT10-11)我們來看看小豬到底和狐貍說了什么,誰來用“狐貍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什么,”來說說狐貍是怎么準備給小豬洗澡的?
3、師邊讓幼兒看圖,邊講述故事。(PPT12-13)
小豬又說話了,這回小豬說了什么,讓狐貍變成廚師給它做飯呢?
4、(PPT14-15)誰來用“ 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什么,”來說說狐貍是怎么給小豬準備午餐的?
5、這時候,小豬又會說什么呢?(PPT16)
6、(PPT17-18)我們左右兩邊的小朋友互相給對方按摩一下,誰來說說,按摩后你有有什么感覺呀?
7、(PPT19-21)狐貍怎么了?這時候你覺著誰幸運就把剩下的幸運星送給它。請幼兒再次貼幸運星。
8、我們再來看看誰的幸運星多,誰幸運呀?(若有送給狐貍的,請幼兒來說說為什么送給狐貍)
三、師幼回顧。
1、為什么小豬最幸運?這一天小豬都享受了什么待遇?(PPT22)
2、當它遇到困難和危險的`時候,它是什么樣的。我們來夸夸它(PPT23)
3、故事中的狐貍是只怎樣的狐貍。
4、師:當聰明的、不怕困難的小豬遇到很笨的、貪婪的狐貍時,就把不幸變成了幸運。
四、活動延伸:
孩子們,你們喜歡聽這個故事嗎?老師把這本繪本放在我們班上的圖書區(qū),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到圖書區(qū)去讀一讀。
活動總結
此教學活動以“幸運”為主線,教師運用啟發(fā)式的語言,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畫面,積極動腦想想、猜猜、說說,給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顒拥膶,簡單直接,通過封面讓幼兒讀一讀,猜一猜,激發(fā)了幼兒閱讀的興趣。幼兒送幸運星、相互按摩等環(huán)節(jié),真正讓幼兒自由的動起來,幼兒情緒高漲,氣氛活躍,動靜交替的以多種方式進行繪本閱讀活動,使活動一直在幼兒積極的、感興趣的狀態(tài)下進行,更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往往是自己設定的,心理距離更加遠于生活中的距離。東方人大多比較含蓄,不是很習慣用擁抱和親吻來表達愛。其實,只要一個簡單的吻,哪怕不是吻,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個友好的眼神就可以傳達愛和希望,讓人心生幸福。希望這種心靈上的溫暖能夠從孩子開始傳遞,給出一個吻,讓世界上多出更多的王子公主。
活動目標:
1.知道愛是需要表達的,吻和擁抱能傳遞愛的味道。
2.喜歡繪本閱讀,能理解繪本故事內容。
3.能大膽地猜、講,感受愛帶來的美好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PPT、視頻、頭飾(青蛙、牛、羊、蛇、豬、公主)。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教師簡述《青蛙王子》的故事,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城堡里會住著誰呢?
2.幼兒自由討論。
二、基本部分
1.播放PPT第1-2頁,幼兒觀察。
提問:池塘里有誰呢?
2.播放PPT第3-4頁。
提問:青蛙想要嘗嘗什么味道?它需要得到什么?
3.播放PPT第5-9頁,幼兒觀察。
。1)提問:青蛙上岸碰到了誰?他是怎么樣去的?青蛙得到牛的吻了嗎?
(2)引導幼兒復述內容:牛啊牛,我想嘗嘗做王子的味道,請你給我一個吻吧!
。3)引導幼兒說說青蛙與動物們之間的對話。
提問:青蛙蹦蹦跳跳地往前走,又碰到了誰?他說了什么?它們會給它吻嗎?
三、內化遷移
1.完整觀看故事視頻。
提問:公主吻了它,青蛙會不會變成王子呢?做王子的味道是什么味道?
小結:愛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2.討論:青蛙為什么想要得到吻?如果你遇到了青蛙,你愿不愿意給它一個吻呢?
小結:世界上有一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可是人人都想得到,那就是愛,因為愛能讓人享受到幸福甜蜜的感覺。
四、結束部分
幼兒扮演故事中的小動物,進行情境表演。
活動延伸:
1.給爸爸媽媽一個愛的擁抱,一個愛的吻吧,讓他們也嘗嘗愛的`味道。
2.畫故事《請給青蛙一個吻》。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特別的故事,它并不是要給孩子講一個道理,而是把一種幽默、浪漫的感覺,悄悄的浸潤到孩子的心里。童年其實需要一些浪漫的遐想和輕松的幽默,甚至還可以有些天馬行空的猜測和無厘頭的小舉動。這樣,孩子們的生活才會更加愉快和充滿陽光。孩子小小的心,才會變的更容易感受到幸福,感受到各種美好而奇妙的滋味。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述,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南京的情感。
2.豐富詞匯:雄偉、壯觀、古色古香、風景優(yōu)美……
3.嘗試講述:“我愛南京的山和水”,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在家選出一張自己在南京某風景區(qū)或名勝的相片,并和父母共同講述圖片、照片內容,回憶在什么地方照的。
2.南京幾個公園及名勝圖片若干張。
3.布置好“我愛南京的山和水”的.欣賞園地。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看著自己的照片或圖片,作簡單的敘述并回答教師的提問。
小朋友去過南京的什么公園?
請小朋友拿出在公園拍的照片或圖片,教師問你這張照片是在什么地方照的?為什么在這兒照呢?
請你講一講你照相的地方有何名勝古跡?
2.參觀“我愛南京的山和水”的欣賞園地,園地里有中山陵、莫愁湖、長江大橋、雨花臺等相片、圖片,引導幼兒邊看邊說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講出特征)你喜歡這地方嗎?為什么?師生共談(不斷豐富詞匯及擴大知識面)。
3.今天老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愛南京的山和水”,要講出南京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所以我愛南京的山和水。講的時候語句要優(yōu)美,看誰講得好,小朋友互相先講一講。
4.請2~3名幼兒到講臺前講。
5.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相片或圖片貼在班內“我愛南京的山和水”園地中,便于幼兒自由講述。
活動反思
1.活動準備第1條和第2條都是嘗試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第3條是幼兒的嘗試活動。
2.幼兒通過實地游玩和觀察,家長的配合教育,幼兒知識鋪墊好,幼兒發(fā)言討論熱烈。
3.擴大了幼兒知識面;ブv互學,真正感到南京美,通過嘗試講述,培養(yǎng)了幼兒口頭作文的能力。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古詩《村居》選材于幼兒園大班早期閱讀課程《幸福的種子》系列活動。古詩語言精練,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幼兒學習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文學的興趣和敏感力。
活動目標
1.通過配樂欣賞、賞畫吟詩來感受詩中山村熱鬧的春景。
2.嘗試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古詩《村居》,根據(jù)圖片理解古詩的內容。
3.學習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古詩《村居》,根據(jù)圖片理解古詩的內容。
難點:學習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
2.PPT
3.筆、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照片,引入古詩《村居》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幼兒春天時在幼兒園活動的照片)
——你們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們在干什么?幼兒園的大樹和小草都有了什么變化?
——這些照片讓老師想起了一首古詩《村居》。
2.播放背景音樂,教師朗誦古詩《村居》。
——請小朋友們仔細聽古詩。(教師朗誦古詩)
——你在古詩中聽到了什么?(第一遍)(草、楊柳、兒童……)
——聽得真仔細,這首古詩到底說了什么呢?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再次朗誦古詩)
——這一次,你聽到了什么呢?(二月天,教師可以追問:你覺得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呢?)
3.播放 PPT,幼兒邊看古詩畫面邊聽教師朗誦古詩,再次完整感受古詩,并理解古詩大意。
——小朋友們都聽到了古詩中的很多內容,那你猜猜看這首古詩是寫什么季節(jié)?
——對,寫的是春天的山村美景,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úシ PPT 古詩畫面)(柳樹、小草、小鳥、兒童、風箏)
——請你來說一說第一句古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幼兒嘗試逐句理解古詩,教師加以補充更正)
——古詩《村居》描述了一幅美麗的山村春景,早春二月,村子里的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村里的孩子們放學以后,一路上沒什么耽擱,早早的回家,趕忙趁著東風使勁吹的時候,把風箏放上藍天。
4.讓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古詩《村居》。
——這樣一首美好的古詩,我們可以用什么美好的畫面去展示這首古詩呢?(逐句請幼兒用筆畫出來)
——好了,我們一起看著你們畫的古詩把這首古詩朗誦出來吧!
5. 幼兒嘗試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這首古詩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那古人是怎樣朗誦古詩的呢?
——(教師起立模仿古人搖頭晃腦朗誦古詩)古人朗誦古詩和我們平時念兒歌有什么不同?(幼兒談論交流)
——對的`,念兒歌比較歡快,有節(jié)奏,而朗誦古詩我們要慢一些,要有感情、有韻律,還要搖頭晃腦。
——現(xiàn)在我們也學著古人有感情、有韻律的朗誦這首古詩吧。
6.延伸活動。
——我們也趁著在這美麗的春天出去放風箏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興趣比較濃,活動目標基本實現(xiàn)。古詩第二句“拂堤楊柳醉春煙”中的“醉”讓幼兒理解起來就有些困難,因此,我讓幼兒模仿醉酒的人搖頭晃腦兩手左右擺動,感受“醉春煙”。整首古詩
中最能引起幼兒共鳴要數(shù)后兩句,由于他描寫的就是幼兒的生活與游戲,就能使幼兒產生共鳴感。幼兒對于繪畫展現(xiàn)古詩《村居》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興趣,從幼兒根據(jù)每一句詩畫的一幅畫,不看詩就知道畫面描寫的是哪首詩。
不足之處: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達要及時的鼓勵和肯定,教師對于古詩的解 釋注意通俗易懂,語言兒童畫,朗誦示范要注意語言的節(jié)奏韻律。自己對古詩教學也缺乏經驗,在教學方法策略上應根據(jù)幼兒的已有經驗和需要適時調整,做進一步改進。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教案01-12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2-21
大班語言教案媽媽教案06-08
比尾巴大班語言教案04-14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喜歡》04-28
大班語言小熊嘟嘟教案04-06
大班語言教案(優(yōu)選)09-14
大班語言快樂的旅行教案06-08
大班語言好心的小蛇教案06-08
大班語言因為所以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