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
這本書寫的其實挺深而全面的,講述了閱讀的目的,讀書四問,閱讀的層次,閱讀方法,讀與寫。讀書四問是我們讀一本書時應該一直存在腦海中的`指導思想,可以讓讀者帶著這四問來讀懂書中的內(nèi)容。
我覺得在四問中,為什么讀這本書,這個問題是最核心的,然后才是讀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對你有沒有用。用最后的應用,通過想找到應用的方法反過來指揮自己選擇書,解答為什么選擇這本書,能讓我們讀起書來更有目的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比如說我,讀起書來盲目的時候更多一些。只是單純的想看看這本書講了什么,至于對我有沒有用,能為我?guī)硎裁催@些事上,肯定會有,但我可能提前并不能想到,這種探索過程,也不失為讀書的一種樂趣。至于讀書方法,我覺得因人而異,可以去學習不同的學習方法,然后不斷改善自己的讀書方法就好了。書中所講的閱讀的層次和讀與寫部分,我覺得是屬于一種閱讀的進階層次了,這需要是擁有了讀書愛好的人,在讀過了很多書后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實現(xiàn)的。我覺得我目前還達不到這種層次,讀了一本書,摘抄幾句,寫幾句感想,做個札記就是我當前的目標了。如果我能繼續(xù)的熱愛閱讀下去,讀到了下一個層次的時候,我會回來重新翻閱這本書,相信那時會有不同的感悟。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2
最近讀了不少關(guān)于閱讀的書,發(fā)現(xiàn)之前的讀書方法有些問題,所以就決定”從頭再來“。之前在閱讀中了解到了主題閱讀的這個概念,準備先讀一部分關(guān)于閱讀主題方面的書。
今天就讀到了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幾天利用碎片時間,在網(wǎng)上也讀了不少關(guān)于讀書方法的文章。發(fā)現(xiàn)很多內(nèi)容都出自于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
可以說很多關(guān)于閱讀方面的書,多多少少都有這本書的影子。之所以有這樣的結(jié)論,就是因為這本書出的夠早,不過里面介紹的閱讀方法,到現(xiàn)在看來也是很實用的。
書中把閱讀分為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拆閱讀,主題閱讀。
第一層次就是基礎閱讀。這個沒什么好說的,基本上能識字讀書的人都在這個層次,只要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在這個層次。
第二層次就是檢視閱讀。這個相當通讀或者略讀,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先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nèi)容。通過書名、目錄、索引、作者介紹等,先對書的主旨有個大致的了解。
然后根據(jù)自己對書主旨的了解,挑選幾個跟主旨息息相關(guān)的`章節(jié)來讀。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可以放慢速度讀一下,就這樣快速的提取書中的精華部分。
當然我的理解是也可以整本書快遞的閱讀,一目十行,遇到自己喜歡的部分在慢下來閱讀。現(xiàn)在很多書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引經(jīng)據(jù)典,一個章節(jié)精華部分也就是開頭的引題,和最后的總結(jié),中間全部都是舉例說明。按照這個方法閱讀,一般200頁左右的書,幾十分鐘就能讀完了。
第三個層次就是分析閱讀。很多朋友都會疑問:像上面這么快速的讀一本書能記住嗎?分析閱讀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說白了這個章節(jié)就是教大家怎么做讀書筆記的:
第一,這是什么樣的一本書?
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gòu),來發(fā)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通過讀書筆記的方式,把以上的問題記錄下來。這樣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肯定還會重新回頭去翻書,這就相當于又通讀了一遍。當然,這些讀書筆記也要拿出來經(jīng)?纯矗由钣∠,這樣才能把作者的論述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
第四層次就是主題閱讀。這個概念我開頭的時候提過,這里詳細說一下。可能讀了一本書之后,我們的部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可以通過讀這本書同一主題類型的書來解決問題。
主題閱讀首先就是先確定書單,大家可以通過書名、目錄、索引、作者介紹等,先對一本書進行大致的了解,看看是不是自己要找的書,最后確定一個書單。
在讀書單里面的這些書的時候,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這些書有哪些論點是類似的?有哪些論點是相悖的?為什么會相悖,哪個更有道理?
主題閱讀不僅能拓展我們的視野,還能讓我們思考起來,在思考的同時,也是我們內(nèi)化的過程。
當然,主題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輸出。我們通過一系列的主題閱讀,不斷的內(nèi)化。形成一個我們自己的一套理論,能夠把這套理論寫出來,或者是教給其他人。這個時候我們才算是真正的吃透這些書,達到我們讀書的目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3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奧野宣之,張晶晶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當當網(wǎng)做活動時購得。
1、抄寫文章或段落相比拍照更有利于記憶。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況還是自己動手抄寫比較好,同時還鍛煉書法,談到效率的話,拍成的照片會有幾個朋友會認真看呢?
2、貪多嚼不爛,貪快也嚼不爛。目前市面上大多鼓吹十分鐘教會你速讀諸如此類,但是如果你沒有相應的知識積累、詞匯量和相應的理解能力
的話,這只會讓你交了智商稅。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扎實的收獲,等到達這個目標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遲。
3、讀書要動筆,要寫讀書筆記。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zhuǎn)變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過分強迫自己,按照習慣的節(jié)奏來讀書,一步一步地讓你“與書共讀”的關(guān)系更加親密,做到這一點,你只需要一本隨處可見的筆記本。
4、思考讓人如同置身于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新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jīng)閃現(xiàn)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于把迷霧裝進塑料袋緊緊扎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以后,再過多久都不會輕易遺忘。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tài),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chuàng)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寫文章、制作企劃書或者整理提案的時候,可以翻開筆記找到曾經(jīng)記下的書籍、文章和自己當時的視角、思考,讓這些內(nèi)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時候,這些內(nèi)容甚至是醍醐灌頂?shù)撵`藥。這本筆記不只是為你提供便利,還能讓過去的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快樂。
5、養(yǎng)成習慣。就像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睡前沒有刷牙會覺得非常難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一本筆記本上。標記好日期、靈活運用便簽和電子化,可以非?旖莸恼业阶约盒枰膬(nèi)容。
7、在平時要積累書單,充實書單內(nèi)容。在需要時進行主體閱讀,并指名購買需要的書籍。這樣不會被書店各種暢銷書的標語給迷惑,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書。
8、把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讀書,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zhì)量也會有所提升。這也是我開設這個公眾號的目的,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這點可以設想一下自己教別人某項知識或者技能的時候,自己大腦里的思維狀態(tài),同平時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9、蔥鮪(wei第三聲)火鍋式讀書筆記。把書中覺得很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摘抄下來并和自己主觀。的`一些想法、評論放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就像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guān)系一樣
總體來說這本書屬于比較簡單易懂的書籍,書中值得思考的東西并不多,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這樣,一個不經(jīng)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變你學習的效率甚至心態(tài)。值得大家有時間去圖書館或者線上閱讀,不建議購買紙質(zhì)書。但書的最后有19個讀書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為大多都很簡單實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4
閱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獲得信息,一種是增進理解力。
當一本書的知識量與我們自身知識儲備對等時,讀這本書時,我們只是了解了我們已了解的事情,讀懂了我們讀得懂的東西,從中只是簡單地獲得了一些訊息。
當一本書的知識量超出了我們自身的知識儲備時,讀這本書我們會對作者想說的話不是很了解。這時我們仔細推敲不懂的那些文字,從模糊的`概念到似懂非懂的了解,至到摸到頭腦里的某個開關(guān),突然茅塞頓開,清楚地理解了。
這個過程如同破繭,我們從一開始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范圍。因為理解力增進了,我們比未閱讀此書時高上一截了,同時自我也提升到了可以與作者自由對話的地方了。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有一個快速找到好書的方法。一本書拿到手里只看書名,然后閉目想著這幾個問題的解答,這本書如果我來寫會有什么?知識點要如何構(gòu)架?如何謀篇布局?
把這幾個問題想清楚后才翻開書本。如果這本書與自己想的一樣就不會去讀。如果書里有一些自己開始想不到的獨到、新的東西,就會仔細閱讀。
華羅庚只讀作者超出自己的書,并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我們閱讀。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盡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于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于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大多數(shù)人讀書只是被動地接收書里的訊息,只知是什么,不問為什么。
而讀一本我們需要仰視的書,最大的好處是增進了我們的理解力。因為它超出了我們以往的認知,讀懂它要花費很多的腦力活動,這種主動的閱讀方法,便是《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要講的一種閱讀技能。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5
《如何閱讀一本書》最早出版于1940年,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本不能錯過的經(jīng)典讀本。從閱讀的目的,閱讀的層次和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三部分出發(fā),幫助你重新認識什么為什么閱讀,怎樣閱讀。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shù)
閱讀的目的: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
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越主動,效果越好。
真正的閱讀:沒有借助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么都沒有,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
為獲得資訊而閱讀,是讀的懂的東西;為增進理解而閱讀是必須要讀的東西,讀某樣一開始并不怎么了解的東西。
我們只能從比我們“更高桿”的人身上學習,我們一定要知道他們是誰,如何跟他們學習。
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fā)現(xiàn)型的學習之間的差異。
你學到的知識,如果你運用的只是你的記憶力,其實你除了那些訊息之外一無所獲。你并沒有被啟發(fā)。要是能被啟發(fā),除了知道作者所說的話之外,還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為什么會這么說。
蒙田:初學者的無知在于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于學后、
要避免這樣的錯誤——以為讀得多就是讀得好。
思考只是主動閱讀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打算繼續(xù)學習與發(fā)現(xiàn),我們就要懂得如何讓書本來教導我們。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6
閱讀根據(jù)層次的不同,由低到高排序分為四個類別,依次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其中,最為關(guān)鍵的第三部分——分析閱讀,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來解釋其中精髓,并在章節(jié)結(jié)束時提煉了其中精髓的三階段,我加以形容詞“黃金”來描述其重要性,并摘錄如下:
一、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么的規(guī)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么。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guān)聯(lián)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并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二、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nèi)容規(guī)則
。5)詮釋作者的關(guān)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么,從內(nèi)容中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再重新架構(gòu)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jīng)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三、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guī)則
A、智慧禮節(jié)的一般規(guī)則
(9)除非你已經(jīng)完成大綱架構(gòu),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在你說出:“我讀懂了!”之前,不要說你同意、不同意或暫緩評論)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qū)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關(guān)于最后這四點,前三點是表示不同意見的準則,如果你無法提出相關(guān)的佐證,就必須同意作者的說法,或至少一部分說法。你只能因為最后一點理由,對這本書暫緩評論。
這也對我閱讀時的自然習慣形成了有效的糾正,微信閱讀很多同學也許會和我有類似的習慣,即尚未通讀就著急給出自己的評論和觀點,很可能有先入為主的預設思維,這會嚴重影響閱讀理解。記得關(guān)鍵一句話——除非你已經(jīng)完成了大綱架構(gòu),能夠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理性的做法是之前做到——暫緩評論。
與諸君共勉,以上。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7
翻開《如何閱讀一本書》,是因為有好多同學老師都推薦這本書,都說是值得反復看的好書。
我看了序言才知道,這本書在1940年就已經(jīng)有了第一版,現(xiàn)在的版本是1972年的改版,一樣是越來越受歡迎。
可以說,單單是看譯者和作者的序,就讓我有了閱讀這本書的興趣。那就是他們說出了很多我對閱讀的看法,其中有一點就是大多數(shù)人的閱讀水平還只是停留在小學六年級的水平。
1972年的時候,作者所在的國家已經(jīng)漸漸地掃除了文盲,跟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代也是差不多的一個文化普及的狀態(tài),可以說很多人都能看懂書畫字報,可是卻大部人是看不下去稍微結(jié)構(gòu)嚴謹?shù)奈淖,就如一些論文,理論性地文章書籍。不是說字體不認識,可是不能真正地理解。
在看到作者提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真的有很深刻地體會。
因為我就發(fā)現(xiàn)小時候自己非常喜歡看書,可以不用家長的陪伴也能自己一個人看圖畫,看拼音,看童話故事,那個時候的閱讀量很大,同時也幫到了我寫作文。可是到了上初中高中之后,我的課外閱讀書籍減了很多,大部分就只是看學習上的書本。
如果說你給我一本小說或者故事的.文章,我會看的很入迷,可要是讓我看一些解答類的文章,或者大部頭的理論的話,就看幾眼就不耐煩,一點也看不下去。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我就看到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就是學會主動去思考,去閱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一本書為自己所用。
這的確是一本可以反復閱讀的好書,很多值得一再揣摩的學習點。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8
閱讀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讀得懂的東西。如報紙雜志,容易讀懂,能增加資訊量,但不能增進理解力。因為在那之前水平已經(jīng)相當了。一種是必須要讀的東西。一開始水平就比讀者高一截,能給予更高層次的啟發(fā),增進讀者的理解力。相對而言,后者更值得做。讀者追求的不同目標「為了消遣or增進理解力」,會決定不同的閱讀方式。任何一本可以增進你理解力的書,也能達到消遣的效果,但倒過來很難成立。
閱讀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基礎閱讀。能認字,擺脫文盲狀態(tài)的層次,小學時期就能做到。
第二,檢視閱讀。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從表面觀察一本書,如15分鐘讀完一本書,但它并不是指簡單隨意瀏覽。因為資訊泛濫,太多的資訊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對理解力的阻礙。所以檢視閱讀很有價值的`,因為有些書完全不用孜孜不倦的從頭讀到尾。
第三,分析閱讀。是一種「專注」的活動,咀嚼消化一本書。
第四,主題閱讀。閱讀很多相關(guān)類的書籍,而不是一本書。列舉這些書的相關(guān)之處。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9
寫寫自己對本書的一些感悟吧。什么是好的閱讀?讀完本書,我明白了好的閱讀也是主動的閱讀。讀書越主動,則閱讀的效果越好。
主動的閱讀就需要帶著問題去閱讀,作者在本書開始就提出了讀者在閱讀時需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1這本書整體上說了什么?2作者細說部分說了什么,是怎么說的?3這本書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與我有什么聯(lián)系?作者總結(jié)的這四個問題感覺在閱讀過程中很有必要。
作者將閱讀分為了由淺到深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也對每個層次閱讀的內(nèi)涵以及讀者可以遵循的一些規(guī)則都做了說明?赐曛螅杏X還是很受啟發(fā)的。
另外,作者還對不同的書該怎樣更好地閱讀也做了說明。雖然基本的道理是相通的,但是不同的書閱讀的規(guī)則還是有所差異的。這里我也想補充一下自己的一點感悟,不同的.書可以有不同的閱讀速度,同一本書的不同部分也可以有不同的閱讀速度。讀一本好書或者一本書中的重要部分,應該細讀,慢讀,精讀。同時,讀書的話也應該多讀一些超出自己閱讀舒適區(qū)的書籍,這樣才能有助于思考和理解的增進。
最后,借用作者書中的一句話,閱讀可以幫助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長。我以后要做一名主動的閱讀者。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0
終于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了。這本書是美國艾德勒和范多倫一起所著。內(nèi)容艱澀難懂,耗盡我的所有精力,F(xiàn)針對這本書所學寫下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閱讀分成四個層次:
一、基礎閱讀。
二、檢視閱讀。
首先對本書進行了檢視閱讀,看目錄,看重要片段,學習了粗淺閱讀。在這個層次中,我學習了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么?
2、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guān)系?
學了三種做筆記的方法:結(jié)構(gòu)筆記、概念筆記、辯證筆記。這部分的閱讀我興趣盎然,讀得懂也讀得感興趣,自我感覺進步也較快,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三、分析閱讀。
這是最難受的最煎熬的一部分閱讀了。讀得痛苦莫名。讀完這一章節(jié)后的一個總結(jié),我倒是看懂了,現(xiàn)記錄下來:
1、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么規(guī)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事什么。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guān)聯(lián)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并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2、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nèi)容規(guī)則。
(5)詮釋作者的關(guān)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么,從內(nèi)容中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再重新架構(gòu)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jīng)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3、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guī)則。
。9)除非你已經(jīng)完成大綱架構(gòu),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能證明自己區(qū)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看完這一個小結(jié),我恍恍惚惚對分析閱讀有了一些了解。但就是不明白作者花了那么大的力氣說這么做的理由令人讀著很困難。另外其實自己心里很明白,這么多的書,優(yōu)劣不等,我需要花那么大的力氣去讀一本書嗎?后來,作者又介紹了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讀不同種類的書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讀小說,強調(diào)的是快;讀詩,大聲讀出來;讀數(shù)學,像讀一種語言。心里因這些關(guān)照而放下一顆心,看來并不是所有的書都要用分析閱讀,接著往下讀的時候作者又告訴我,一本能提升你的書,就算你已經(jīng)變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識,這樣的書還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盡頭。這樣的書應該少于一百本,對任何一個特定的讀者來說,數(shù)目還會更少。
四、主題閱讀。
它有五個步驟:1、找到相關(guān)的章節(jié)。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3、厘清問題。4、界定議題。5、分析討論。
這一本書真正提升了我,不僅讓我了解的讀書的若干方法,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采用書中所說的“真正的閱讀”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么都沒有,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讀完整本書以后,覺得自己確實進步了,讀其他的教學類書籍和雜志,就跟看小說一般的輕松,而且確實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我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戰(zhàn)。
當然,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我無法理解的地方,文字的堆砌,明明熟悉的字,卻讓人無法理解,還有一個外國作家的寫作方式和我們中國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我再次的閱讀。這種頭腦的風暴在下一次空閑又有承受力的時候讓我再來一次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1
本書感覺太過冗長,不知道是不是譯者在翻譯的時候給自己加了很多戲;且文章的結(jié)構(gòu)條條框框要求太多,個人認為讀書不該有這么多的限制和指引。
童年憑興趣讀了很多書,喜歡的書也會讀很多遍,厚厚的安徒生全集重的連當時的自己抬起來都費力,沒人指導,沒人要求,純粹依靠興趣,這樣的讀書和學習或許是更自然且效率更高的吧。
閱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其實任何學習都不該沒有活力,就像任何閱讀都不該死氣沉沉。
不管你學到的'是有關(guān)這本書的知識或有關(guān)世界的知識,如果你運用的只是你的記憶力,其實你除了那些訊息之外一無所獲。你并沒有被啟發(fā)。要能被啟發(fā),除了知道作者所說的話之外,還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為什么會這么說。
如果你問一位活生生的老師一個問題,他可能會回答你。如果你還是不懂他說的話,你可以再問他問題,省下自己思考的時間。然而,如果你問一本書一個問題,你就必須自己回答這個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本書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樣。當你提出問題時,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與分析之后,才會在書本上找到答案。
受教或是能學習是一種極為主動的美德。一個人如果不能自動自發(fā)地運用獨立的判斷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學習到任何東西;蛟S他可以受訓練,卻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2
這本書堪稱讀書者的閱讀圣經(jīng)。要為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事總結(jié)出一套系統(tǒng)化、結(jié)構(gòu)化而且有實際價值的方法論,遠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容易。閱讀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表面上看起來門椹算是很低的,可以說一個人只要識字,就能閱讀,但是事實上事情遠非如此,讀同樣一本書,有人一天看完,就能如數(shù)家珍,侃侃而談,有人一周讀完,腹中只有些許不成體系的零散碎片。顯然兩者差距跟方法以及長期堅持某種方法所塑造的'能力差異有關(guān)。兩位作者均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其中一位還曾因讀書在美國一度大出風頭,正是在廣泛的、大量的閱讀生活中逐漸洞察并發(fā)現(xiàn)了閱讀的秘密,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就是這個秘密的全記錄。
本書自有展開論說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書其實回答了三個問題,閱讀的意義、本質(zhì)和方法,而且前兩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閱讀的終極意義是什么?獲取信息?娛樂?答案是增長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統(tǒng)一,有些方面不統(tǒng)一,不統(tǒng)一表現(xiàn)在身體在達到高峰后走下坡路,而心智則可以沖破身體的限制不斷上升,但這是一種潛在和自在,還需要人自覺學習讓它的成長成為現(xiàn)實。所以閱讀的終極意義就在于幫助心智成長,獲取咨詢和娛樂本身無法幫助心智,但會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這一個洞見來源于閱讀,但已遠遠超越閱讀了!
第二、閱讀的本質(zhì)是什么?是交流,是與一位擁有體系化知識的人物談話,所以讀者要能激發(fā)起自己的主動性和熱情,要積極思考對方的陳述,要不斷提出問題。記住閱讀就是在交流,要熱切,也要勤思。
第三、閱讀的方法是什么?閱讀的方法就是前兩者思想統(tǒng)攝下的外化和具體化。簡單說包括基礎、檢視、分析、主題四個層次和大綱整理、詮釋意思、判斷評價三個階段。根據(jù)個人讀書經(jīng)驗,真正有價值的是以下兩點,一是讀書要先摸出作者的寫作框架形成整體觀,再在整體觀下分析作者具體框架內(nèi)的內(nèi)容論述。二是看書必須作筆記,寫書評,尤其是只有寫書評才能幫助自己重新思考作者脈胳,推敲全書邏輯,檢測自己讀書的火候!
總之,本書名字普通,價值不普通!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3
關(guān)于書,關(guān)于讀者,書與讀者的關(guān)系,書的分類,怎樣認識、了解和評判一本書,各類書的閱讀方法,最主要的是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作者講的非常詳細,有分析、介紹和具體步驟,內(nèi)容豐富。本書是關(guān)于閱讀的藝術(shù),是為了增強理解力而寫的。娛樂消遣式閱讀不在作者探討范圍。
這本書有點閱讀門檻,提到的各類書,如果有過接觸更利于理解作者的相關(guān)介紹和閱讀技法。而且本書涉獵的'內(nèi)容很難一朝一夕全部消化,更適合目前遇到哪方面問題就先在實踐中具體試試看,一步步來。以不同閱讀方法接觸不同讀物,說到底讀書是很個性化的事,閱讀方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動閱讀,明確目標,提出問題并在閱讀過程中嘗試去回答問題,專心致志,邊讀邊思考。這本書總體在談些什么,想辦法找出作者的想法和論點,做出自己的判斷,他說的有道理嗎?這本書和你有怎樣的關(guān)系?~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對書籍內(nèi)容探索更強,收獲也更多。說到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一本書,最好的方法是做筆記做筆記做筆記,現(xiàn)在越發(fā)覺得不做筆記就像沒讀過一樣。做筆記除了幫助記憶、鍛煉表達能力,還能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保持頭腦清醒,促進主動閱讀。有時讀完一本書,我們覺得自己有被觸動到,內(nèi)心有所感悟有想法,但就是說不出來寫不出來,其實這只能說明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閱讀效率和理解程度&閱讀速度兩者有關(guān),多數(shù)人是可以比目前速度再提高一些的。讀不同書用不同速度,根據(jù)書的性質(zhì)和復雜程度采取不同閱讀速度。每一種書有適合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會影響到效率。
說了這么多,最后只想說一句:自己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4
今天的閱讀內(nèi)容為主題閱讀、閱讀與心智的成長兩個板塊。
閱讀的第四個階段:主題閱讀。其實主題閱讀挺像我們在寫論文的過程,通過不同書籍的閱讀,截取相關(guān)性的東西來完成整個閱讀過程。
主題閱讀也分為兩個階段:一為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們需要針對研究的主題,參考圖書館目錄、相關(guān)專家意見列出一系列書目,并通過對書目上的書進行瀏覽,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guān),并對你的主題確定清除的`概念。
二為閱讀階段,在這個階段大致有五個步驟。
第一步驟為:檢視閱讀所有書籍,并找出與主題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章節(jié)。
第二步驟為:根據(jù)主題創(chuàng)立一套中性的詞匯,帶引作者與你形成共識。
第三步驟為:根據(jù)主題建立一個中性的主旨,并就此主旨列出相關(guān)問題,并在書籍中尋求解答。
第四步驟為:界定主要議題及次要議題,然后將作者對各個議題的不同意見整理陳列在議題之旁,形成不同作者間的討論。
第五步驟為:分析討論,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以求凸顯主題,并將各個議題之間的關(guān)系清楚的界定出來。
在主題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用自己的詞匯表達作者的意見,但形成議題的觀點時盡量用作者的原句,避免自我設限,更為客觀。
在閱讀與心智成長這一塊,作者強調(diào)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成為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任何書任何文章都讀,你必須有所揀選,對你所讀的書要有所要求,這些書一定要看起來超過你的能力才行,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才能不斷提高自己。
心智其實就像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而主動的閱讀,思考對于心智就是一種運用,雖然社交媒體發(fā)展迅猛,我們看似動動手指就可以找到我們想要的任何信息,可是那些信息并不是來自于我們,往往會看過就忘了,并不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成長。
所以,今天起開始閱讀吧,拿起你手邊的書,去主動閱讀,取主動思考,去讓每一本書帶領你邁向更好的自己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5
這是一本日本人寫的書,區(qū)別于那本經(jīng)典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超實用讀書筆記法”,但我覺得對我的影響是如何用筆記來讀書。剛拿到和讀了前小半部分的時候特別興奮,覺得特別有共鳴,但是越往后,進行了快速地翻閱,因為有些方法對于目前的我來說暫時不會采用。這也是此書所提倡的,帶著思考去讀書。
書的架構(gòu)是比較清晰的,從筆記管理讀書生活談起,作者使用的讀書筆記本是隨身攜帶的,包括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報道的簡報、讀書筆記等都在里面。他的筆記本是一元化的:可以書寫任何內(nèi)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粘貼書報剪貼。作者使用讀書筆記有5個步驟:1.選書-列出購書清單;2.購書-指明購買;3.讀書-做記號;4.記錄-寫筆記;5.活用-用檢索標簽。
關(guān)于制作購書清單,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兩種渠道: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我的理解是主動聲吶是自己根據(jù)需求主動列清單,比如看了某部電影對某一個主題感興趣了,或者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講或溝通等清單;被動聲吶是指一些傳媒所推薦的,自己又比較感興趣,就可以收納在自己的'清單里,還有比如我們讀書群里小伙伴讀的書,也可以成為你的被動聲吶之一。這里,還有一個概念比較有意思:“樞紐書”,我的理解是通過一本書所展開的一系列書單,比如這本書的后面有一系列的推薦書籍,但這本書就是“樞紐書”。讀書清單可以包含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備注。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是,無論哪里看到一本書名(書中、微信、新聞、雜志、聊天提及等等),如果覺得還不錯,就現(xiàn)在豆瓣查一下看簡介,然后加入京東購物車,哪天湊夠幾本就一起買,或者等下次再看看是不是有必要買,防止當時腦子發(fā)熱買了不看。
接著,本書的重中之重,就是讀書筆記部分。一開局,就提到了讀書筆記要堅持記,這樣才能看到效果和有所收獲。同時提到,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在讀書的時候,就想著以輸出為思想前提,就會有意識去思考。再者,讀書筆記可以從一句話開始,哪怕就是一句摘抄一句感悟也是有效果的。
作者分享的讀書方法有三個步驟:1.通讀,把有價值的一頁折角;2.重讀,把折角的重讀,如果再覺得好就把那一角再起來;3.標記,把重讀部分有價值的,再重讀,有價值的做標記。標記也有三種方法:普通直線,波浪線,圓圈。
作者最推薦的讀書筆記的方法是“蔥鮪火鍋式”(將摘抄和評論并存):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對自己來說重要的部分進行摘抄(促進記憶、加深理解、找到真正讓自己心動的部分,不僅僅摘抄而是融入和紀錄自身感受和理解的東西),寫自己的感悟和評論(記下當下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同時這也是原創(chuàng)思考的源泉,書寫有利于整理自己的想法)。
還有一種是剪報式讀書筆記,可以粘貼書腰、信息卡片、書簽和其他比如書廣告等。還可以復印粘貼書的內(nèi)容放在筆記里。(小學、初中試過,個人不喜歡)
接下來的一部分是比較特別的“重讀筆記”部分,可以通過固定場景(比如在家)和固定頻次(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來養(yǎng)成重讀筆記的習慣。重讀筆記可以簡單回憶,也可以回憶更多,再去翻更多書中重點段落。在主題閱讀的讀書筆記方面,可以分別寫下三本書的要點和感想,和三本書中對于主題的思考。最后,在重讀筆記方面,自己將要做和收益最大的一個點是制作檢索標簽來快速找到目標,自己知識原材料的整理和分類,按照自己的邏輯建立管理體系(不復述作者的方法),這樣有利于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nèi)化。
最后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讀書體驗充實的19個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賴網(wǎng)絡(我覺得網(wǎng)絡也沒什么毛病啊),多用參考書;多讀百科全書;通過訂閱讓閱讀成為意想不到;淘舊書;由淺入深讀懂難懂的書(比如從名著的漫畫讀起);把要讀的書中書桌旁堆成山(已經(jīng)在做了,把每月要讀的書就放在桌上);名著放枕邊;同時讀三本書,進行切換(當然曾國藩說:讀書不二。認為只有專一到底的人,才真正能達到博學之境。我現(xiàn)在也是堅持讀書不二,不然感覺沒有一本書能真正好好看完,并深入思考);家里每個角落放滿書;把書的外封去掉讀;雜志邊讀邊撕(這個慎重,個人覺得多幾頁書帶著沒毛病。;名言要貼在顯眼處;讀手感從摘抄開始;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能有一面墻當書架那真是極好的)。
總之,讀書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樣,適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讀任何書,任何形式的讀書,都應該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這樣才能真正讓讀書有所收獲。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5篇02-12
如何開展閱讀活動方案10-12
閱讀讀書筆記06-22
一本書的讀書筆記03-04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06-08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05-01
關(guān)于閱讀的口號02-07
《一本書》教學設計10-27
親子閱讀家長感言01-19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