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 推薦度:
-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
當(dāng)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來了,在開頭這幾天,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全書共七章,描述了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風(fēng)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dāng)?shù)乩习傩掌椒、卑瑣、落后的生活現(xiàn)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第一章:一個既僻遠(yuǎn)又熱鬧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著一個“大泥坑”。
第二章:民俗民風(fēng):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第三章:寫與祖父的歡樂生活。第四章:荒涼的家、荒涼的園子。第五章:胡家小團(tuán)圓媳婦的悲慘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個親戚有二伯,他是一個光棍,他古怪的性格。第七章:鄰居“磨官馮歪嘴子”的苦難生活,卑微的活著。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述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樣樣,就怎樣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就結(jié)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異常喜歡這一段,幾翻就翻到,快背得出來了,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么好!
如果童年的花園和爺爺帶給了她許多的.歡樂,那么和她差不多年齡的小團(tuán)圓媳婦那一章節(jié),讓人看得透可是氣來!讓人悲哀!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那里當(dāng)童養(yǎng)媳,因為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xù)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
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guī)矩!之后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fā)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簡便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墒,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tài),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蓖扑]大家有空讀一讀。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2
放假了,抱著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里,記憶中腦海里仍然浮現(xiàn)著《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diào)皮可愛,一向想去認(rèn)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jì)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并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在故事發(fā)生的小村莊里,到處都顯得那么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云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里,到處可見由于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fā)的一場又一場的災(zāi)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xiàn),讓我不明白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zāi)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里邊。人們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xiàn)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yīng)社會,順應(yīng)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歡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后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里,作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們能夠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能夠在三月春風(fēng)的吹拂下去放風(fēng)箏;夏天,我們能夠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jié)來到了,我們能夠品嘗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能夠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香港后,她更加懷念自我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用自我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3
《呼蘭河傳》這本書作者是蕭紅。她用平白樸素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沒有一點色彩的灰色城市,這里的村民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因此他們都很迷信,經(jīng)常做一些跳大神、算命的事,讓人覺得他們的人生中好像少了一些什么東西。
因為他們很迷信,所以在無形中成了很多劊子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小團(tuán)圓媳婦的死。她才十二歲,就被賣了出去。明明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年紀(jì),可她卻忍受了太多太多的痛苦:婆婆用皮鞭抽她、用燒紅的鐵烙她的腳心……她的婆婆認(rèn)為“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做是為她好,可真的是為她好嗎?她死去的時候,你便會明白,只有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背景下,他們才會做出如此愚蠢的行動!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沒有夢想、沒有追求的人生不叫人生。在那里,每個人中間好像都有著一堵厚厚的墻,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yuǎn),這種環(huán)境真是太壓抑了!
作者的筆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哭泣與吶喊,似乎是想把人與人之間的那堵墻狠狠地摧毀,讓理智和夢想照亮整個城市。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4
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知道了蕭紅童年在呼蘭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蕭紅細(xì)膩地寫下了呼蘭河是一個并不熱鬧的一個小村莊,敘述地寫出了她的家和那美麗而沉寂的大公園。祖父,二伯……在蕭紅的筆下讓我知道了那個小村莊的民俗風(fēng)情和那些小團(tuán)圓媳婦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蕭紅告訴大家,她的童年既快樂又寂寞。在蕭紅家的大花園里,她的快樂童年回憶全部都裝在這個大花園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這個大花園里笑聲總是在蕩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鏟地,但是蕭紅不會,拿不動那鋤頭桿,于是祖父便把鋤頭桿拔下來,讓蕭紅單拿個“頭”來鏟。因為不知那個是苗那個是草,所以用鋤頭亂勾一陣,把菲菜當(dāng)野草割掉了。還有蕭紅看見祖父在澆菜,蕭紅搶過來澆,但是她并不是往菜上澆,而是往天空澆,還說:“下雨咯!”
呼蘭河里還有很多有趣和令人發(fā)笑的故事。特別是呼蘭河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發(fā)生的事情:娘娘廟大會那一天,女子和婦女參加的最多。如果是還沒有生小孩的婦女去的`話,只要在子孫娘娘的雕像背后釘一個紐扣,給她在腳上綁一條帶子,耳朵上掛一只耳環(huán),給她戴一副眼鏡,把她旁邊的泥娃娃給偷著抱走一個。據(jù)說這樣做,來年都會生兒子的。還有賣帶子的也特別多,婦人們都爭著去買,她們相信,買了帶子,就會把兒子給帶來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兒,也誤買了這東西,那就會變成大家的笑料。
呼蘭河雖然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是處處都是故事。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5
還記得上學(xué)期我們學(xué)過的課文——《我和祖父的院子》嗎?它選自于蕭紅的“回憶式”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就如茅盾所言:“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墒,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tài),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北緯v述了蕭紅童年的故事,是蕭紅的真實寫照。本書表達(dá)了作者對封建時期,舊中國傳統(tǒng)陳腐的偏見的社會現(xiàn)實的否認(rèn)。呼蘭河那小城里,有丟失的童年夢幻,有堅守的情誼,有不倦的等待,還有一段神秘的故事向你走來……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6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fēng)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jié)果,那自然的結(jié)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至于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fēng)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
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那粉房里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墻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他們就是這類人,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得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
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磨房里那打梆子的,夜里常常是越打越響,他越打得激烈,人們越說那聲音凄涼。因為他單單的響音,沒有同調(diào)。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7
《呼蘭河傳》是民國女作家蕭紅所著。它正如著名作家茅盾所說:“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蕭紅以自己小時候的經(jīng)歷和口氣,寫成了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小說。
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講胡家的團(tuán)圓媳婦。團(tuán)圓媳婦是個童養(yǎng)媳,才十二歲。她的婆婆很會持家,對家里的家禽家畜很是愛惜,對雞鴨豬狗都舍不得打,怕打了豬不長肉,怕打了雞不生蛋。。。。。。唯獨對小團(tuán)圓媳婦,卻毫不留情,每天打八場罵三場,還美其名曰:不打成不了好人。結(jié)果,打出病來,也不去大夫那兒治病,迷信地東家要個偏方,西家討個秘方,把團(tuán)圓媳婦放熱水里熱昏,再用冷水澆醒。如此這般折騰了許多次,活生生地把這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折磨致死,人財兩空。
從這個故事里,我不僅讀到了一個生活在公婆打罵下的童養(yǎng)媳悲慘的命運,更認(rèn)識到那個時代女子低下的地位。書里說到,當(dāng)?shù)啬腥舜蚱拮拥臅r候,都會理直氣壯地說道:“娘娘(廟會上的子孫娘娘)還得害怕老爺(子孫娘娘的丈夫)打呢,何況你一個長舌婦!”可見,男人打妻子,婆婆打媳婦在那個年代是一件天經(jīng)地義的事。連明媒正娶的女子都難逃脫被打罵的命運,更何況一個地位卑微,甚至可以說半是媳婦,半是傭人的童養(yǎng)媳。
其實,即使小團(tuán)圓媳婦沒有被折磨死,她也會和那個年代大部分女子一樣,默默地為別人走完一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何去何從。被三從四德綁架了人生觀的女孩子,一生只知道完成三件事:出嫁,生子,持家。她們的一生,僅僅是服從,僅僅是一個附屬品:從父,從夫,從子。即使是大戶人家的女兒,也往往沒有屬于自己的完整的名字。她們的姓就是她們的標(biāo)識。父姓上冠以夫姓,便伴隨她們的一生,直至刻在墓碑上,留下一點她們曾經(jīng)來過的痕跡。 從“xx氏”,我們無從得知她是誰,有著怎樣的音容笑貌,只能看到兩個家族的聯(lián)姻。她們代表的不是自己,只是一個代號,一個附屬品,一個婚姻證明。在時代的限制下,她們只知道自己是某某的女兒,是某某的妻子,是某某的母親。她們并不知道她們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我”—— 作為一個“人”的真正自我。 正因為沒有自我意識,她們不知道自身的尊嚴(yán),當(dāng)然也無法認(rèn)識自身的價值,只能在打罵歧視下,或痛苦或麻木地走到人生盡頭。書中還提到,有些媳婦不堪忍受婆家的暴力或冷遇,回娘家訴苦,可是母親卻告訴她這是“命”。 這些年紀(jì)輕輕的女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悲哀甚至痛苦的“命”。有些人實在不堪忍受,只能輕生以求解脫。所以,生在那個時代的.小團(tuán)圓媳婦,她的命運注定是一場悲劇。
我特別關(guān)注這個章節(jié),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到今年年底,我也是十二歲。 幸運的是,我生在一個民主而開明的時代: 男女社會地位平等,每個人都可以有屬于自己的名字,擁有自由的意志,懷有獨特的夢想,所以我擁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認(rèn)為這樣才是正確的。人生而平等。既不應(yīng)該有地位,職業(yè)的歧視,也不應(yīng)該有性別的歧視。在我們周圍,優(yōu)秀的男同學(xué)和女同學(xué)各領(lǐng)風(fēng)騷;我們放眼社會,各行各業(yè)的男女精英各有千秋。性別,本不存在“誰比誰優(yōu)秀”或“誰比誰差”的問題。無論男女,作為“人”,不僅有社會責(zé)任,家庭責(zé)任,更需要為自己負(fù)責(zé)。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 同樣十二歲的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大千世界里行萬里路,在夢想成為一名化學(xué)家,在夢想著諾貝爾的榮耀。我深深地同情同齡的小團(tuán)圓媳婦,為她嘆息,為她流淚,也為自己慶幸命運的恩寵。
千年前,《木蘭辭》 用委婉詼諧的方式向男性世界宣告:“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千年后,我們迎來了男女平等的環(huán)境。既然有幸降生在這個時代,作為一名女生,我會更加自信自強(qiáng),展現(xiàn)自己的風(fēng)采,發(fā)掘自己的潛能,追逐自己的夢想,努力活出自主的人生!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8
回過頭看我的童年,都像是上輩子的事,如今那片美麗的地方已經(jīng)被一片高樓大廈壓碎,童年回憶都是回憶是快樂的.,不懂成年世界里的冷暖和嘲諷,總和一群小朋友做游戲,在外公家的時候,和大家去田埂上奔跑,在花叢里打滾,伴著傍晚快要天黑的夜,歡快地回家,看七點半的動畫片,然后準(zhǔn)時睡覺,從來不失眠,六點起床也從來不賴床。這個記憶里有外公,他很慈祥,一想起他我還是很想哭,他還沒看到我讀高中就去世了,很想念。
文中的那些故事在我看來是很殘忍的,迷信,愚昧,無知,封閉禍害了多少的人,小的來說是一個人的幸福,大的來說是人命。文中團(tuán)圓媳婦,有兒伯,歪嘴子都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為了充盈那枯燥的生活沒了同情心,殘忍的就像劊子手,而不自知,看一個人死就像看一場戲一樣,還想要戲盡量曲折,想人家受到挫折從此一蹶不振,好滿足眾人的推理,這樣我猜有很多人看到歪嘴子老婆死了還有人打賭他會不會自殺了。人心冷淡。是人性如此,還是因為某些局限性造成了這種現(xiàn)象。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9
這是蕭紅對童年生活的自我回憶,也只限于童年生活,幸福的童年、苦悶的童年,童年的“我”眼中的其他人。
父親、母親對“我”不好,對“我”很冷漠,祖母還用針扎過“我”,因此“我”不喜歡祖母,“我”唯一的幸福就是從祖父那里得來的。其實,說祖母拿針扎作者,這算不算對作者懷有惡心呢?原因是,“我”調(diào)皮搗蛋,喜歡用手去戳祖母房里的窗紙,一排排戳過去。而祖母是個有潔癖的女人,潔癖還相當(dāng)嚴(yán)重,因而用針懲罰了“我”。我不了解蕭紅小時候的經(jīng)歷,因此這件事在我看來,只是簡單的,小時候的作者比較記仇,只記得祖母用針戳過她,因此她不喜歡祖母。
印象比較深的是,作者對東二道街上那個大泥坑的描寫,粘性極強(qiáng),總能淹死幾個人或牲畜。在貧窮的年代,人們吃不起肉,每當(dāng)有瘟豬肉賣時,大家都一窩蜂地去買便宜豬肉?墒,人怎么能吃病死的豬肉呢?有這大泥坑就不一樣了,豬是溺死的,不是病死的,人的心里過得去這一道坎,吃溺死的豬肉也比較衛(wèi)生,這肉就能吃了。貧窮使人們顧不上有病沒病,吃了沒病則下去繼續(xù)吃,萬一有病也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肉太珍貴了呀!錢太難得了呀!命算得上什么呢?!
蕭紅說“都是自由的”,真的自由嗎?悲慘的命運大概因為她實在太小,便從她身邊略過,到別處去了。看看老胡家的小團(tuán)圓媳婦,被婆婆打得精分了。夜晚睡覺也被婆婆的鞭打嚇醒,便一直嚷著要回家,大家于是就認(rèn)為她被鬼魂附體了,請人來跳大神,這一家提供一個偏方,那一家提供一種法子,活生生地把一個好好的十二歲的孩子給逼死了。中國似乎總有這樣一種傳承,女人老了,總要將以前在婆婆那里受過的委屈發(fā)到自己的媳婦上。也許不能說是撒氣,年輕時可能認(rèn)為自己應(yīng)該承受一切,那是婆婆的'教導(dǎo)。讀后感·因而如今痛打媳婦也是應(yīng)該的,合情合理的,竟也沒人反思。甚至說,“有娘的,她不能夠打。她自己的兒子也舍不得打。打貓,她怕把貓打丟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豬,怕豬掉了兩斤。打雞,怕雞不下蛋。唯獨打折小團(tuán)圓媳婦是一點毛病沒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丟了。她又不會下蛋,反正也不是豬,打掉了一些斤兩也不要緊,反正也不過稱!本拖裎疑厦嬲f的,聽起來可能有些荒唐,但確實存在,人算得上什么呢?
再說呼蘭河城里的人們,凡是遇上投河跳井的,或是上吊的,看熱鬧的人特別多,之前用滾燙的熱水從小團(tuán)圓媳婦頭上澆下去,圍觀的群眾無一不是看熱鬧叫好的,等人實在只有一口氣了,才起了一點同情心。這個行為時中國長久以來一直改不過來的,大家無聊慣了,冷漠慣了,自我慣了。
有人說蕭紅是“不朽的作家,幾百年都不朽”,我想這個評價是不是過高了,不是想拿她和誰比較,單從我看過的幾部作品里,這固然是一位難得的有個性、有思想的女作家,“不朽”可能還是有些抬高了。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0
《呼蘭河傳》是蕭紅最重要的代表作。因為《生死場》,人們知道了蕭紅;因為《呼蘭河傳》,人們記住了蕭紅,也記住了東北邊陲那個偏遠(yuǎn)卻動人的小鎮(zhèn)。
故事中,蕭紅以自己寫了一件件的事,有美好的,也有殘酷的。故事的第三章,就講了祖父,花園和她的故事。蕭紅的父母對她不是特別好的,祖母對她,也是很兇的,只有祖父對她好。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祖父做什么,蕭紅也做什么!盎ㄩ_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就結(jié)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一般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的多么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團(tuán)圓媳婦那一章了。一個小女孩,才12歲,不過也就12歲,一個天真活潑的年紀(jì)!和我們差不多大吧!我們在爸爸媽媽的關(guān)愛下茁壯成長,而她呢?世界對她來說太不公平了!
她本該和我們一樣,卻被賣到呼蘭河這小城里當(dāng)童養(yǎng)媳!她才12歲!她的年紀(jì)雖然小,卻會做許多事,可以說是人人都想要。】梢驗樗顫,不像媳婦,所以經(jīng)常受婆婆的毒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一天打8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
后來,這個團(tuán)圓媳婦生了一種怪病,怎么治也治不好。婆婆請來了大神跳大神,想要治好她,大神說要用燙水燙她三遍,再用被子從上到下裹緊了,一直到天亮,出一身汗。不過要堅持,直到病好。就這樣,團(tuán)圓媳婦天天被這樣折磨,婆婆卻說,這是為她好。最后,這個笑呵呵,可愛又活潑的`小姑娘,被她們就這樣折磨死了,婆婆很傷心,不過不是因為她死了,而是因為她是花錢買來的,就這么死了,還供她吃供她穿,花了不少錢在她身上,婆婆心疼的是錢!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原來相差這么大!作者蕭紅小時候的童年也是悲涼的,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回味這屬于自己的美好童年!作者:閔詩怡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1
今天上午開始整理讀書筆記,又重新翻開這本書,仍舊忍不住想從隨便什么地方開始讀下去,一直再讀完。而且見了誰,都想說起這本書。我想對于我,這樣子的話,對于我就是一本我喜歡的好書。
蕭紅,生于黑龍江呼蘭河縣,31歲的時候就病逝了。幼年喪母,父親性格暴戾,她只有從年邁的祖父那里享受些許人生的溫暖,寂寞孤寂的童年形成了她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犟的性格。
我終于覺得這本《呼蘭河傳》不再單是蕭紅對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一段回憶了。呼蘭河城的刻板守舊,母親的冷漠,父親的暴戾,爺爺?shù)年P(guān)愛,小團(tuán)圓媳婦的`死,磨坊的馮歪嘴子的苦難,有二伯的古怪,“我”家的荒涼寂寞……
一切好像盡是熱鬧的,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呼蘭河城每天都像規(guī)定好的一樣,生病了就應(yīng)該到“李永春”藥店,再不管事也應(yīng)該這樣做,因為這個城里的民眾就是這樣過下來的;大泥坑再給人制造諸多的不便,也從未有人想要填平它;生病很厲害就應(yīng)該跳大神;團(tuán)圓媳婦太健康太大方就是不正!磺泻孟癖仨毾褡孀孑呡厒鞒邢聛淼臉幼,不能有絲毫的改變,也不允許有,似乎也從未有人想要去改變。生活就這樣陳舊地走下去,小城的人一年一年地這樣允許自己迂腐固執(zhí)下去,竟總是認(rèn)為自己善良美好的人們卻是有著這樣不被人看見的丑惡。
或許這些人性的丑惡至今還存在著。在某一個寂寞而繁華的小城固執(zhí)地生存。
在熱鬧繁華看盡的人生,這樣飽嘗寂寞孤獨的女子才有這樣一雙靈澈的眼睛,洞察掩藏在光明背后的黑暗的人性的愚昧。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2
人們都說童年快樂,自由自在,那些放牛、釣魚、砍草的時光是那么有趣,無憂無慮;長輩們都說童年像金子,閃閃發(fā)光,回味無窮。我們都說童年像沙漏,一去不返,童年的時光讓人銘刻心底,是因為,我們迅速地長大了……
蕭紅,一個英年早逝的作家。她以自己的童年寫出幾本精彩無比的書!逗籼m河傳》便是其中的經(jīng)典之作,講述了自己在呼蘭小城以及祖父的家發(fā)生的各種奇事趣錄,讓我身臨其境,不知不覺中就仿佛來到了這個20年代的綠茵草地。祖父的園子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黑漆漆的地下室、花園、谷倉、臥室等,都是小蕭紅的玩耍天地。她的生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在園子里沒有惡語,沒有煩躁,沒有悲傷,也沒有壓力。只有天真、單純、可愛以及善良的存在。在祖父心中,蕭紅就像一個惹人憐愛的小天使,不想去傷害她,不想去干擾她,在她發(fā)揮想象的空間,任她去干一切她想做的事。所以,蕭紅的童年是在祖父的寵愛呵護(hù)下長大的。
呼蘭,一個冬天出不了家門,夏天光膀也熱的'小鎮(zhèn),像《城南舊事》中的京城一樣,發(fā)生了許多悲劇而又引人深思的事,那個可愛的小團(tuán)圓媳婦,后來被折磨致死;那個堅強(qiáng)的風(fēng)歪嘴子,努力獲得愛情;疾態(tài)的二伯,有著扭曲的性格。總總,這些人物的生平,仿佛讓我看到了舊社會的陰影,讓一個個人物敗落下來。
呼蘭,祖父家的園子,兩個讓蕭紅永憶的地方,讓世人所發(fā)現(xiàn)。童年的味道,讓大家引人入勝。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3
這篇課文來自蕭紅的《呼蘭河傳》,本文敘述了作者兒時的家有一個花園,作者和她的祖父整天都在那里轉(zhuǎn),祖父鏟地,作者不會鏟,就趴在地上用鋤頭亂搗一通。作者把水灑上天,裝做下雨……還有許多事,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作者童年時代的天真和活潑。
我也有我的快樂,那是我童年記憶中在老屋的一段回憶。我的老屋坐落在學(xué)宮旁邊,每天早晨我都去學(xué)宮里的眼鏡池喂魚,那里老婆婆也很歡迎我,直到現(xiàn)在那老婆婆見到我還是問寒問暖的',其關(guān)心程度決不比以前少一點點,F(xiàn)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真的很美。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4
1、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著一邊笑,當(dāng)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本桶盐倚Φ枚哙缕饋怼N?guī)缀鯖]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安然的不曉得。他還照樣地拔著壟上的草。我跑得很遠(yuǎn)的站著,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機(jī)進(jìn)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jìn)屋來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jìn)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么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
2、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3、雨滴就像千萬個傘兵,從空中跳下來,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4、一到后園里,我就沒有對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準(zhǔn)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兒等著我似的。其實我是什么目的也沒有。只覺得這園子里邊無論什么東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盡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聽話。等到自己實在跑不動了,才坐下來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過隨便在秧子上摘下一個黃瓜來,吃了也就好了。
5、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兒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6、雨如萬條銀絲從天上飄下來,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麗的珠簾。
7、別的一切都玩厭了的時候,我就想起來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脫下來用帽兜子盛著。在摘那花的時候,有兩種恐懼,一種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種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異想天開,這花若給祖父戴起來該多好看。
8、老胡家跳大神了,這次是為團(tuán)圓媳婦。我都學(xué)會歌詞了,祖父母聽到我唱時,就說要讓老胡家二月搬走。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5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錄,關(guān)于故鄉(xiāng),關(guān)于童年。如蕭紅所說,它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而有娓娓道來的敘述;沒有纏綿悱惻的情節(jié),而有充滿童真的想象;沒有長篇大論的說理,而有細(xì)致入微的描寫;沒有華麗辭藻的修飾,而有樸素情感的流露。讀來感覺像偶爾聽到的老人之間聊起家常,瑣碎而又生動;又像看了一部畫質(zhì)極好的兒童動畫,每一幀都是那么鮮活而富有色彩。起初,作者花了不小的篇幅介紹著呼蘭河的街道及街道上的一切,無所謂手法和構(gòu)思,就那么一一鋪排開來,好像長鏡頭緩緩地推進(jìn)。后來,作者介紹著后園及后園的一切、家人及周邊的一切人,也無所謂手法和構(gòu)思,就只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又好像短鏡頭根據(jù)需要隨時切換。就在長短鏡頭的交替中,我們得以走進(jìn)這段回憶。
關(guān)于平靜
這回憶,關(guān)于平靜。小城并不大,只有兩條街、一個十字街口,街上的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扎彩鋪就可以滿足日常所需。人們“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jié)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的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生不響的默默的辦理!彼麄兊奈镔|(zhì)生活并不富足,豆腐和麻花不是天天都能吃得起,要是偶爾遇到掉進(jìn)泥坑淹死的豬,就能吃到便宜豬肉,就會讓他們感到無比快樂和滿足。他們的精神生活也并不貧瘠,每年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娘娘廟大會等,就是精神的盛舉。“他們生、老、病、死,都沒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沒有什么關(guān)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著。這有什么辦法,誰老誰活該。 病,人吃五谷雜糧,誰不生病呢? 死,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親死了兒子哭;兒子死了,母親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來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總得到城外去,挖一個坑就把這人埋起來。埋了之后,那活著的仍舊回家照舊地過日子。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他們過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都算是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的希望著,只是一天一天的平板的,無怨無尤的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zhǔn)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著!边@座城幾乎沒有時間和悲喜的痕跡,夜以繼日地重復(fù)平靜的往昔。
關(guān)于溫暖
這回憶,關(guān)于溫暖。這里有給了作者最多愛的人——祖父,這里有留下作者最多歡樂的地方——后園。在孩童口吻的生動敘述下,我們仿佛能看到后園的一草一木和四季氣象,仿佛能聽到歡聲笑語和祖孫倆有愛的日常對答,也仿佛能嗅得到滿園的花香、草香和泥土香。在一個小女孩一天都跟著祖父在后園里邊,依樣學(xué)樣,裁花、拔草、種菜、鏟地、澆菜,但是搗亂比幫忙多的時候;在她給祖父插了一草帽的玫瑰花,澆水往天上潑,大叫下雨了、下雨了的時候;在她踢飛了祖父剛播下的種子,除掉了韭菜留下了雜草的時候.....很多個這樣的時候,都會令我感到無比動容,越是了解蕭紅后來的.顛沛流離,越是感動她曾經(jīng)擁有的短暫溫存。同時,我也總是會對號入座,換了時空與對象,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然后又開始瘋狂地想起我和我的祖父、外祖父發(fā)生了怎樣溫暖的故事,然后不自覺的紅了眼眶。蕭紅后來說起,“祖父時時把多紋的兩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頭上,我的耳邊便響著這樣的聲音:快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二十歲那年,我就逃出了父親的家庭,到現(xiàn)在還過著流浪的生活!L大’是’長大’了,而沒有’好’?墒菑淖娓改抢,我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著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關(guān)于悲涼
這回憶,也關(guān)于悲涼!皾M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家里寬房大屋,童年仍算圓滿,作者卻不止一次地說到“我家是荒涼的”,是因為周圍的人吧?租戶們的心很小,因為采到雨天屋頂長出的蘑菇就高興的不得了,他們的心又很大,眼看著房子逐漸傾倒,也能安然的在屋子里睡覺。漏粉的喜歡唱歌,拉磨的夜里通夜的打著梆子,養(yǎng)豬的常常聚在一起唱著秦腔、拉著胡琴,只是“那唱不是從工作所得到的的愉悅,好像含著眼淚在笑似的。”“雖然是拉胡琴,打梆子,嘆五更,但是并不是繁華的,并不是一往直前的,并不是他們看見了光明,或是希望這光明,這些都不是的。他們看不見什么是光明的!毙F(tuán)圓媳婦被跳大神的活活送了命,馮歪嘴子的女人在詆毀和饑寒中死去,有二伯脾氣怪,對人說怪話卻對地上的磚頭和天上的鳥說正經(jīng)話......透過作者兒童的視角、懵懂的語言,就算寫的是有趣的事和熱鬧的場面,也讓我們感覺到一個個真實的人物,他們活的艱難,艱難的讓人心疼,似乎就是我們身邊的某某!八麄儾恢拦饷髟谀睦铮墒撬麄儗崒嵲谠诘母械胶疀鼍驮谒麄兊纳砩,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回憶越是鮮活,越是反襯現(xiàn)實涼薄。蕭紅形容“那粉房里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墻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鼻∪缢奈淖,越是生動,就越讓人感到她深入骨髓的寂寞。寂寞的人總是會用心的記住他生命中出現(xiàn)過的每一個人,于是蕭紅才會意猶未盡地想起呼蘭河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節(jié)日,每一個與自己有過關(guān)聯(lián)的人,甚至蝴蝶、螞蚱、蜻蜓,甚至黃瓜、倭瓜、櫻桃。人們懷念過去的原因無非兩種,一是時間不夠久,二是現(xiàn)在不夠好!逗籼m河傳》是蕭紅1940年于香港創(chuàng)作的,此時已接近她生命的最后時光,距離她的童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祖父死了,蕭紅的童年也隨之結(jié)束了,此后,她經(jīng)歷了出逃、饑寒、戰(zhàn)爭、背叛,一直到孤單地在異鄉(xiāng)等死。她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溫暖和愛,可惜求而不得。在生命的最后,她心有不甘,卻只能憑著這回憶,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數(shù)著自己的寂寞,一遍一遍與曾經(jīng)美好的時光道別。
【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4-07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5-18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28
讀《呼蘭河傳》有感03-23
呼蘭河傳讀后感06-19
呼蘭河傳讀后感(經(jīng)典)08-16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05-16
呼蘭河傳讀后感(15篇)12-24
怎么寫呼蘭河傳讀后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