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wù)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jié)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yīng)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
課文《第一次抱母親》記敘了“我”去醫(yī)院看護母親,抱母親換床單時,才知道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曾經(jīng)以她瘦弱的身軀承受了那么重的生活艱辛,我十分難過和愧疚。于是,我突發(fā)奇想,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把母親抱在懷里,輕搖著讓母親入睡,卻突然發(fā)現(xiàn)母親流淚淚了。
課文語言明快,沒有雕飾,但字里行間卻包含著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在教學中,我覺得教師應(yīng)注意抓好以下幾個教學點:
一、比較兩次抱母親的不同
文中有兩處作者抱母親的細節(jié)描寫:一處是在課文的開頭——“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推挽,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另一處在課文的結(jié)尾——“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作者兩次抱母親的動作之所以前后完全不一樣,是因為抱的原因不一樣,作者抱的心境不一樣,這里可以引導(dǎo)學生好好體會。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僅是因為方便護士換床單,所以作者的動作比較隨意,稍稍顯得有些魯莽,要不是護士扶了一把,險些把母親摔著。作者第二次抱母親,抱得那么柔情,是因為作者在心靈受到巨大震撼后,對無私母愛的一種特殊回報。
二、聯(lián)系生活去體會文中“身體輕”與“擔子重”這種強烈反差中蘊含的內(nèi)涵
文中母親說自己最重時只有89斤,學生對這個數(shù)字所包含的意義一般不會太注意。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母親的體重與自己的體重、學生的體重進行比較,用較為直觀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母親的瘦弱。而就是這樣一位瘦弱的母親,超負荷地承受著看得見的肩上的擔子和看不見的生活的重擔。肩上的擔子可能擔了些什么?生活的重擔又是承擔的什么?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平時自己生活中,母親是怎樣為家庭為兒女默默付出的',來進一步豐富對母愛的感受和理解。
三、體會文中人物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
文中由三個人物,分別是作者“我”、母親和小護士。這三個人的感情變化細膩而微妙。教師可以引導(dǎo)學生細細品味!拔摇睘槭裁措y過?為什么愧疚?當看到母親流淚時,“我”內(nèi)心又是怎樣的感受?母親最后流淚了,這到底流的是什么淚呢?護士作為局外人,是什么也讓她感動了?
四、拓展渲染
古往今來,歌頌?zāi)笎鄣脑娫~、名言有很多多如:《游子吟》等。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吟誦,即可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也可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2
《第一次抱母親》敘述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經(jīng)歷,表達了母親的偉大和兒子對母親的一片孝心,是一篇引導(dǎo)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的.教學我設(shè)計了三讀(即初讀、再讀、精讀)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難過—愧疚—崇敬、愛戴之情)在讀中感悟母親的艱辛、母愛的偉大。從而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對母親的崇敬、愛戴和孝敬之情。
這個片段,我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文字,領(lǐng)會文意,真正理解和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我引導(dǎo)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朗讀,讀出話中意,弦外音,再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讓作者的心靈和學生的心靈進行碰撞,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地釋放。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識(“三八”書信、《游子吟》)進行拓展,挖掘課文的內(nèi)涵,能調(diào)動學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能使他們很快地入情入境,從而讓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和學生的獨特體驗融為一體,變?yōu)榫唧w的行動。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3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nèi)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dǎo)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zhàn)。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chǎn)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lǐng)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dǎo)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蔽页鍪具@個句子后引導(dǎo)“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dǎo):“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弊プ£P(guān)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
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fā)現(xiàn)呢?學生找到相關(guān)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边@段文字,這是本節(jié)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fù)一年——”,我又引導(dǎo)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還有“年復(fù)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chuàng)造了奇跡。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那樣?”多么溫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shù)次”?兩個數(shù)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guān)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著??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感受并沒有我預(yù)想的深刻。也許是由于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于學生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fù)一
年??!币欢,僅僅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shè)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dǎo)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shù)慕庹f,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guān)心和愛護,這樣最后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于紙上!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4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述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寫出了我抱母親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親情。我細讀了課文,特別是沿著“抱”字去讀課文,去追溯作者情感的源,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成年人,對母愛的感受也是膚淺的,對報恩也只是言語多于行動。我想到了我的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想到了母親為我奉獻的質(zhì)樸的'母愛,再想想自己為母親所做的,我覺得在我的潛意識中,接受母愛是自然而然的,而回報母愛卻是在各種各樣的借口下所忽略的。文中的母親為“我”的真情一抱而感到欣慰,而感到幸福,我們做子女的應(yīng)該行動起來了。于是,我讓學生寫一句話,表達自己心中對母愛的理解,還要求學生在母親節(jié)那天為母親做一張賀卡。
教學中,讓學生品味文字,感悟母親辛勞一生,揣摩情感,體驗作者的愧疚之情,涵詠“淚水”,感悟母子親情。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接讀、齊讀,學生們對母親的理解就已經(jīng)上升了一個高度。我注重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情感,以情動人,渲染母愛。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中,我從題目中的“抱”字入手,引導(dǎo)學生品悟母親曾無數(shù)次抱過孩子,這種愛是多么的偉大和無私;而兒子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卻讓母親感動得淚流滿面。而我,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被孩子們的真情流露感動著。我想這時不僅僅是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的心靈交融,更是一個母親與孩子們的心意溝通!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5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作者“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人人都會說,母愛是偉大的。但怎樣體會這偉大的母愛呢?俗話說:“情到深處,自然真!蔽姨崆皽蕚淞艘恍┡c生活實際相關(guān)的事例、圖片,引導(dǎo)學生來感悟無私的母愛。教學過程中我設(shè)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一、 體會母親的輕
“輕”是作者抱起母親最直接、最明顯的感覺,“只有80多斤重,這么輕的母親自己竟然多年不知是什么原因呢?”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的回憶,同時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輕重對比作了鋪墊。
二、 體會擔子的重
首先,讓學生明白“那么重的.擔子到底有多重?”從而體會母親翻山越嶺的艱難。
其次,輕——重對比讓學生看著
80多斤重
100多斤﹢背著妹妹﹢拉著我
這兩組數(shù)據(jù)談感受,體會母親超負荷的工作。
三、 感悟“母愛情”,體會“難過情”
文中有句話“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很難過”為何難過呢?應(yīng)該有這樣幾個原因:
1、 為自己的粗心而難過。通過抓“竟然”、“沒想到”等詞語感悟作者的自責。
2、 為自己的不懂事而難過,小時侯年幼力小未能幫母親,可長大后,母親讓我們放下重擔自己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未想到母親是用80多斤的身體挑起那么重的擔子。
3、 母親幾十年毫無怨言地挑重擔,而今病成了這個樣子,心疼母親,自責而難過。
學生在朗讀中如能理解這些、體會到這些,那么“母愛之情”便會油然而生。
四、 體會母親博大的胸懷
重點抓住“提那些事干什么”這句話來體會,“那些事”指哪些事,是否值得提?從而感受母親博大的胸懷。
五、 聯(lián)系生活談自己的母親
出示一組母親撫養(yǎng)孩子成長的圖片,通過圖片學生回想往事,體會自己母親的艱難,自己母親身上的重擔。同時,教師通過范唱《我的好媽媽》讓學生明白應(yīng)該知恩圖抱,回抱母愛。
“情到深處,自然真。”學生只有入情入境,才能深切的感受那無私、偉大的母愛,此時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情感也能真正得到調(diào)動。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6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深意長、感人至深的文章。課文記敘了由于母親住院,護士來更換床單,就這樣的一個偶然的抱母親的機會,引發(fā)了母子之間心靈的碰撞。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流淌著子女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這篇課文的文眼在一個“抱”字上,我抓住文章中關(guān)鍵的語句引導(dǎo)學生品出滋味,品出情感。
一、感悟“抱”中之情,走進“我”的心靈。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讀文,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就是在具體描寫“我”抱母親的情形呢? 第一次抱母親,才發(fā)覺母親輕,這么輕,竟然這么輕,出乎“我”的意料,“我”吃驚,“沒想到母親輕輕的”和母親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孩子由于偶然的一抱才發(fā)覺母親輕得那么令人難以置信。
于是我著重引導(dǎo)學生品一品文中第一處寫“我”抱母親的句子。想一想,這一抱,讓作者抱出了怎樣的感受?然后品讀關(guān)鍵句:“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钡谔幚怼拔覟槭裁春茈y過?”這個問題時我挖掘得不夠深刻,太膚淺。學生體會到母親竟然這么輕,發(fā)現(xiàn)了這一真相的.兒子此時更多的是難過,難過母親用這么輕的身子承受了那么重的擔子?墒悄赣H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淚呀,作為兒子想到這些怎能不難過?作為教師應(yīng)該引領(lǐng)學生深入地去探究“我”的心情?梢杂羞@樣一些理解:“我”和母親生活了幾十年卻不知道她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關(guān)心母親了;我為自己一直不懂事,竟然沒能幫母親挑重擔,減輕一點負擔而難過;母親不怕勞累、毫無怨言,現(xiàn)在卻病成這樣,我心里很難過。因為當時我怕時間來不及就沒有讓學生深入文本細細品讀,這一點比較遺憾。
二、品讀“我”的敘述,感受母親的形象。
閱讀教學永遠的教學手段,閱讀的質(zhì)量通過朗讀可以充分的展現(xiàn),在對文章對母親飯山越嶺的這一小節(jié)的教學中,讓學生不斷的讀,讀出作者不同的情感。在閱讀的基礎(chǔ)上我又抓住“翻山越嶺”這個詞引導(dǎo)學生想象母親的艱辛。由此學生體會到母親身體的力量不是無窮的,但母愛的力量卻是無窮的!
文章最打動人的就是“我”抱母親入睡的那小節(jié),一切多余的講解在這樣的情景下都是蒼白無力的,讀好,讀出情,讀出感,在朗讀中讓愛永駐。
在課堂的結(jié)尾,我本想讓學生打開記憶的閘門,說說自己的母親為他,為家庭的付出,感受在平凡中,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所蘊涵著的母愛。引導(dǎo)學生回報母愛。但由于已到下課時間,對文章“母愛的回報”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只能拖到下一課,而且文章的精彩部分,最后一節(jié)的朗讀時間還不夠……
但整堂課上,我覺得上得還是比較滿意,孩子們也用情在學。大家都被文本所感動,被情所感染,這是情感充盈的課堂,是情感凈化的課堂,是人性之真之美的課堂。語文課需要感動,需要震撼,需要心靈獨白。我欣慰我曾經(jīng)與學生一起營造著愛的氛圍,一種和諧的人性氛圍。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7
“經(jīng)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歌德
當我偶然間讀到這句話時,被深深地觸動:用兩只眼睛讀書?多么奇妙。在我自己平時讀書時,我用兩只眼睛看書了嗎?在我平時教學中我告訴過我的學生應(yīng)該用兩只眼睛去讀書了嗎?如果我要教給學生用兩只眼睛讀書的方法,我要怎么來教呢?我思考著:一只眼睛看到紙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有幸觀看了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執(zhí)教的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后令我茅塞頓開。原來用兩只眼睛看書并不神秘,在我們每位語文教師的教學中都在使用,那就是我們都熟悉的讀中感悟,讀中思考,讀中理解。只是“用兩只眼睛去讀書”更加的形象。
《第一次抱母親》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nèi)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dǎo),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于永正老師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滲透著教給孩子“用兩只眼睛讀書”的方法。
一、讀課題質(zhì)疑。在讀題之后于老師讓學生對課題質(zhì)疑:“讀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提?”當學生看到課題的同時,讓學生去思考,去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
二、朗讀指導(dǎo),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愛道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于老師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學生朗讀的指導(dǎo),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留給學生思考與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句子的停頓,注意在學生的朗讀的`過程中進行字音的糾正,因為要讀懂文章必須建立在正確流利的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之上。在指導(dǎo)對話時,于老師告訴學生:“讀書要像平時說話一樣自然!笔茄,這篇課文不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片段嗎?讓學生通過動情的朗讀,啟發(fā)學生從我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讀了母親的話,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充分的讀文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如果說前面的讀是用一只眼睛看到了紙上的話,那在學生充分讀會用自己的話來談體會則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紙的背,去與作者,與文本進行了心與心的對話。
三、抓關(guān)鍵詞,回歸全文,升華主題。在教學的量后環(huán)節(jié),于老師抓住課文的關(guān)鍵詞“第一次和無數(shù)次”讓學生看到這兩個詞說先自己最想說的話,然后讓學生猜老師想說一句什么話,從而引伸出了課外的名句:“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輝。”“老吾老……”這次讀書,不僅讓學生透過重點詞,看到了課內(nèi)的話,還讓學生看到了課外的話。讓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擴大閱讀的面。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要用兩只眼睛讀書,更要讓他們知道怎樣才能做用兩只眼睛去讀書。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8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覺察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慚愧。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角里流出了淚水。課文語言質(zhì)樸,但情意濃濃,十分感人。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敘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拔摇备嬖V護士,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母親只有80多斤的身體,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寫“我”突發(fā)奇想,想抱母親入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文章一共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兒子抱母親前后情感的變化,從不了解到愧疚至抱母親入睡的釋然;另一條是護士態(tài)度前后的.變化,從責怪我到被母親的故事感動至為“我”拉床單,兩線交叉著體現(xiàn)著母愛的偉大,反映出為人子女應(yīng)及時回報母愛的思想。
我讀這篇課文之前,我把眼球停留在“抱”字上,我想這個“抱”應(yīng)該是“擁抱”吧,但閱讀之后,發(fā)現(xiàn)這個“抱”不是“擁抱”,最后一段這樣寫的:“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母親終于閉上眼睛。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準備把她放到床上去?墒,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為什么抱母親,因為護士要為母親換床單,于是我把母親抱起。第一次抱起母親,與自己想象中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差點仰面摔倒,感覺母親是那樣的輕,與記憶中母親的力大無窮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我內(nèi)心的難過、慚愧皆浮上心頭,原來一直以來自己都沒有好好關(guān)心母親,只管享受著母親的照顧,卻忽視了母親。錯綜復(fù)雜的情感交替中突發(fā)奇想,抱起母親,沒想到母親卻流淚了,這是幸福的淚水,這是激動的淚水,這是快樂的淚水,這還是苦盡甘來的淚水。
一次擁抱,讓母親感慨萬千,可回想,母親給予孩子的擁抱是“無數(shù)次”,在孩子坦然接受母親懷抱的同時,作為孩子往往忽視了母親的感受。當然母親對孩子的付出無怨無悔。
在教學中,一要引導(dǎo)學生讀課題質(zhì)疑。在讀題之后,可以讓學生對課題質(zhì)疑:“讀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提?”當學生看到課題的同時,讓學生去思考,去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二是朗讀指導(dǎo),讀中感悟。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留給學生思考與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揣摩。讓學生通過動情的朗讀,啟發(fā)學生從“我”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讀了母親的話,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充分的讀文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去與作者,與文本進行了心與心的對話。三是抓關(guān)鍵詞,回歸全文,升華主題。在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可以抓住課文的關(guān)鍵詞“第一次和無數(shù)次”讓學生看到這兩個詞說自己最想說的話,然后讓學生猜老師想說一句什么話,從而引伸出課外的名句:“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币簿褪钦f在讀書的時候,不僅讓學生透過重點詞,看到了課內(nèi)的話,還讓學生看到了課外的話。讓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擴大閱讀的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9
為期一個月的同課異構(gòu)的準備,今天在新華小學結(jié)束了。首先感謝讓區(qū)教育局的領(lǐng)導(dǎo)能夠給予我們這些教師一個學習、交流和進步的平臺,其次感謝新華小學的各位領(lǐng)導(dǎo)和教師的幫助和支持,最后感謝四年二班的各位同學的配合。
早早地來到學校,和學生進行了溝通,本以為是胸有成竹的準備工作,可是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卻是情況百出,以下就針對這次同課異構(gòu)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jié),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chǔ)和教學理念基礎(chǔ)。
備一節(jié)課的基礎(chǔ),首先就是備學生。由于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都不了解,在前一天到學校了解了一下學生的基本情況,感覺他們對課本知識掌握的沒有問題,而且都能夠把握文中母親的品質(zhì),可是在授課的時候,學生根本就沒有按照自己的設(shè)想進行。這就是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掌握的不充分,導(dǎo)致在課堂中自己占主導(dǎo)地位,讓學生的思想受我的牽制,以至于所呈現(xiàn)的課堂非常地沉悶。這就體現(xiàn)了自己在課堂中的教育機制還是有待提高。
要想提高教育機智,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還是不夠的,還要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在設(shè)計報告單的時候,把小組合作部分學生要分析的內(nèi)容進行引導(dǎo),讓學生在匯報的時候,能夠按照從前往后的順序進行交流。
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分析,要讓學生進行大量地朗讀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對文本的知識進行透徹地分析。在課堂中僅讓學生針對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進行朗讀,自己也有意識地想讓學生在后面的文段中進行朗讀,可是在授課中卻大大地忽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導(dǎo)致沒有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死氣沉沉”的氛圍。
這次活動讓自己讓自己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時也在其他授課教師身上尋找到了閃光點,吸取他們的優(yōu)點,用到自己的課堂之上,使呈現(xiàn)的課堂形式更加地靈活,課堂效果更好。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0
今天要講《第一次抱母親》。我讓學生預(yù)習完以后,便開始檢查自學的情況。
“誰來朗讀課文?”我話音剛落,全班七十多名同學幾乎同時舉起了手,就連性格一貫內(nèi)向、一發(fā)言就有些口吃的小麗也舉起了手。
“請小麗第一個讀!背龊躅A(yù)料的是,小麗除了剛開始兩句讀得有點結(jié)巴外,其余的都讀得很流利,并且很有感情!疤袅耍⌒←惤K于戰(zhàn)勝了自己!”我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學也都為她鼓掌祝賀。
“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在旁邊做好批注。”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同學們有的埋頭看書,有的凝神思考……我走到班里的淘氣鬼小柏旁邊,想“偷看”一下他的批注,誰知一不留神兒,我的左腳碰到了他的凳子,他迅速掃了我一眼,根本沒理會我充滿歉意的微笑,繼續(xù)低頭在書上勾畫。我有點尷尬,轉(zhuǎn)身走上講臺。這時,許多學生已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
第一個發(fā)言的就是小柏。他說:“課文的最后一句最讓我感動,’’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了下來’’。因為兒子抱著母親睡覺,使母親感覺到兒子很孝順,她覺得自己一輩子的辛苦沒有白費,心里一高興就流淚啦。”“這是幸福、欣慰的眼淚。”等不及我示意,坐在旁邊的小冰就作了補充。“精彩!”我?guī)ь^為他們鼓掌。接下來,學生們的發(fā)言異彩紛呈。
快下課了,我準備作課堂總結(jié),班長又舉起了手:“老師,母親用80多斤的身體扛著100多斤的擔子,這是母愛的力量。母親為子女操勞一輩子,生病時被抱一次都幸福得流眼淚,我覺得我們的母親都一樣偉大。所以,我想建議同學們回家都抱一次媽媽,讓媽媽知道我們也愛她!卑橹鴲偠南抡n鈴聲,教室里再次響起了掌聲。
哦,我被這些看似沒有長大的精靈們感動了!他們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悟到了母愛的偉大。同時,文中兒子的反哺之愛也在他們心中產(chǎn)生了共鳴。誰說現(xiàn)在的孩子缺少愛心,誰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走近他們、了解他們,你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稚嫩的心正沐浴陽光雨露日趨成熟。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1
我一直在思考,課堂何以精彩?是課前靈動的預(yù)設(shè)?是教師詩意的語言?是師生默契的交流?是師生澎湃的激情?是聲情并茂的朗讀?是課外資源的引進?是美侖美奐的課件?讀了于永正老師《第一次抱母親》的課堂實錄,讓我對課堂精彩有了新的認識,不僅僅是我起先想到的這些,課堂的精彩還源自一個又一個的細節(jié)!
什么是課堂的細節(jié)?細節(jié)是教學過程中富有教學價值的環(huán)節(jié)和情節(jié),如細小的教學語言、環(huán)節(jié),文本詞句、訓(xùn)練點等。細節(jié)是很微妙的,少了這個細節(jié),聽課者可能覺察不到;有了這個細節(jié),讓人為之一驚!讓人心明眼亮!讓人回味無窮!課堂中的細節(jié)有的是預(yù)設(shè)的,有的是現(xiàn)場生成的,有的甚至是執(zhí)教老師的“無心插柳”。有句話叫做“細節(jié)決定成敗”,雖說有點夸張,但不無道理,成功的課堂往往是由多個精彩的細節(jié)巧妙組合起來的。從細節(jié)的處理中我們能夠隱約觸摸到執(zhí)教老師的“良苦用心”。我從于永正老師的課堂實錄中剪輯幾個細節(jié)與大家分享。
細節(jié)一:“看于老師會不會當你們的大朋友,是不是你們很好的大朋友!
師:上課以前,你們老師一個字都沒說我嗎?沒說我一個字?(學生無人舉手)沒說呀!哎呀,怎么能不說我呢?哦,說了,怎么說我的?
生:她說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師于永正來為我們上課。
師:哦,說了,而且還加了“著名”兩個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遲疑了一會兒)嗯——信!
師:信!不過她很勉強,想了一會兒說:“嗯——信!”。她這個表情很好,說信吧,又不太信;說不信吧,是老師說的。你用個詞兒來形容你現(xiàn)在的心情。
生:很猶豫吧。
師:這叫“將——”,“半——”(女生一時回答不上來)要不要別人幫忙呢?
生:(女生終于想起來)是半信半疑。
師:對,半信半疑。聽她說的話,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對老師說的話半信半疑。你們老師究竟說得對不對,要看咱們的課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師會不會當你們的大朋友,是不是你們很好的大朋友。咱們兩節(jié)課以后你們再說說你們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這是于永正老師課前與學生談話的一個細節(jié)。由于老師的“著名”引出“信不信”,再由“半信半疑”引出“課上得好不好”就要“看于老師會不會當你們的大朋友,是不是你們很好的大朋友!边@句話里包含了一個“課堂評價”的問題,于老師認為,一堂課好不好,應(yīng)該由學生說了算,評價的標準就是這堂課里老師能不能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對于借班上課的老師來說,在學生面前還是陌生的,通過一篇課文的學習,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學生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學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必然會對上課的老師產(chǎn)生好感,產(chǎn)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老師以學生為本,融入學生群體,成為學生的好朋友,這樣的語文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課。
細節(jié)二:“哎呀,很遺憾,我希望你們看一看,結(jié)果沒看!
師:四(6)班的同學都很棒,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們將在這一起上一節(jié)課,知道我們今天學什么課文嗎?
生:(小聲齊答)不知道。
師: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聲答)不知道。
師:書看過沒有?
生:(齊)沒有。
師:說實話,看了沒看?
生:(齊)沒有。
師:哎呀,很遺憾,我希望你們看一看,結(jié)果沒看。好,今天我們學的課文題目是《第一次抱母親》。
于永正老師真的感到遺憾嗎?真的希望學生上課之前多看幾遍課文嗎?顯然不是。當前有不少人反對(質(zhì)疑)公開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開課上老師“作假”泛濫,上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把課文讀得滾瓜爛熟,甚至有過“彩排”,公開課成了“演出課”!“不知道!薄皼]有!
學生根本不知道今天上的是什么課文,童言是真實的,于老師的這堂課也是真實的,課前老師與學生沒有做過任何“手腳”。這樣的公開課才有“聽”的價值,能夠真實地看到學生如何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從不會讀到會讀,從不懂到懂的發(fā)展過程。公開課必須“貨真價實”,來不得半點虛假!我想,這也是于老師展示這個細節(jié)所要表達的意圖。
細節(jié)三:“我最關(guān)心的是字,通過預(yù)習,通過讀,認識不認識,課文能不能讀正確,讀流暢!
師:好,看來同學們很會提問題。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抱母親的人是什么感受?還有,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抱母親?為什么要抱母親?現(xiàn)在打開書,答案在書里,請翻到《第一次抱母親》。找到了沒有?請翻到第69頁。請你們帶著你們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課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認得的字可以拼讀一下,要求大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字記住,同時要思考你們的問題,好嗎?各人讀各人的,開始吧。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時間大約五六分鐘。)
師:讀了一遍課文,剛才你們提的問題,答案找到的請舉手。手放下。你們提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當中,只要一讀,就能找到。其實,我關(guān)心的不是你們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關(guān)心的是字,通過預(yù)習,通過讀,認識不認識,課文能不能讀正確,讀流暢。生字都認識的舉手。(學生紛紛舉手)于老師寫一字,看誰認識,大家都不要讀?次覍懽帧#◣煱鍟郑涸剑┱J識的舉手,請你來讀。
……
于永正老師讓學生讀了課題之后,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課題提了不少頗有價值的問題,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帶著問題讀課文。讀課文之前,于老師還有一項任務(wù),就是要求大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字記住。學生自由讀完第一遍課文之后,于老師并沒有急著請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而是檢查學生的識字和朗讀有沒有“過關(guān)”。在于老師看來,讓學生提出問題目的是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此時還是第一遍讀課文,后面還有更多的讀,問題的“答案”在多讀之后學生必會豁然開朗。于老師第一課時的“保底工程”是讓每個學生都能讀準確、讀流利!拔易铌P(guān)心的是字,通過預(yù)習,通過讀,認識不認識,課文能不能讀正確,讀流暢!睆倪@個細節(jié)中,我們還看到,于老師提倡課內(nèi)預(yù)習,不占用孩子們的課外時間,實現(xiàn)第一課時“零起點”教學,這在不少公開課中(第二課時除外)是少見的.。
細節(jié)四:“讀完課題以后要停一會兒,再讀正文,要讓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親》,母親病了……
師:(打斷學生)停下來。聽我說,十三,可以不讀,如果要讀,就讀成“第十三課”。咱不讀,上來就讀課題,讀完課題以后要停一會兒,再讀正文,要讓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讀正文,這樣讀——(師拿起書進行示范)第一次抱母親,(有意在題目與正文之間停頓一會兒)母親病了……這樣讀,給別人、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再讀。
生:第一次抱母親。母親病了,(題目與正文之間停頓的時間稍長)……
師:(打斷學生)有進步!停頓的時間再長一點兒。再讀。
生:第一次抱母親。(題目與正文之間留下了足夠的時間)母親病了,住在醫(yī)院里,我們兄弟姐妹輪流去守護。……
師:(打斷學生)我提示一下,句號要停頓。為什么要停頓?因為一句話說完了要想。住下讀。
生:“輪到我的那天,護士進來換床單,我讓母親起來,母親病得不輕,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保▽W生把“都”字讀得較重)
師:“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樣把“都”讀得很響,“轉(zhuǎn)身”的后邊應(yīng)該加個頓號,“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說明“轉(zhuǎn)身”和“下床”這兩個動作都很吃力,但是書上沒有這個頓號,因此這個“都”要讀得輕一點兒。(示范兩遍)“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跟著讀。
生:(齊讀)“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
師:(面對第一個女生)你也讀一遍。
生: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
師:會讀了,大家像她一樣再讀一遍。
生:(齊讀)“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
于永正老師的朗讀指導(dǎo)真是細致入微。”热纾赫n題前的序號可以不讀,要讀就讀成“第十三課”。“讀完課題以后要停一會兒,再讀正文,要讓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弊x到句號的地方,也要停一會兒,目的也是要“想”。與其說這是朗讀的技巧,不如說是于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朗讀既是讀給自己聽,也是讀給別人聽;既要讓自己思考,也要讓別人思考。再比如,“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這句話,學生把“都”讀重了,不仔細揣摩,是發(fā)現(xiàn)不了破綻的。于老師不是“聽之任之”,而是及時糾正,點撥得非常精妙!用一個“頓號”引導(dǎo)學生,“都”在這句話中不能讀重音,而且自己范讀了兩遍,再讓學生跟讀。如此細微的朗讀指導(dǎo),長此以往,不怕學生讀不好課文!
細節(jié)五:“他的讀有三個優(yōu)點,第一,題目讀得好;第二,有兩個詞讀得好……”
生:(男生讀第一段。在讀的過程中,仍然把“仰面”讀成了“áng面”,于老師再次讓全體同學把這句話齊讀兩遍。)
師:他的讀有三個優(yōu)點,第一,題目讀得好;第二,有兩個詞讀得好,一個是“趕緊”(邊說邊把“趕緊”二字板書在黑板上),同學們能看見嗎?跟我一起寫吧。還有一個詞,護士說話的時候,后邊用了一個十分恰當?shù)脑~,找一找,護士說話時用了一個詞,用得非常恰當,不知同學們聽出來沒有?
生:(齊答)責怪。
師:一起讀讀這個詞。“護士責怪說”,讀。
生:(齊)護士責怪說。
師:這個詞,他也讀得非常好。(邊說邊板書“責怪”)“怪”字的豎心旁,先兩邊后中間。為什么說他這兩個詞讀得好?“趕緊”不僅是說話快,更重要的是表達一種心情,表達我對母親的體貼。請你把這段再讀一讀。
生: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師:“媽”喊響一點,“媽,你別動”表達一種急切,“你別動,我來抱你!币黄鹪賮碜x一遍。
生:(齊)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師:“你別動,我來抱你!痹僮x。
生:(齊)“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師:還有一個詞,責怪,(手指黑板)責是責備,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學們看這兒,如果說護士責備他,用“責備”就太厲害了,那不符合護士的身份,因為他們畢竟素不相識。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對母親的關(guān)愛,對母親的著急。母親病得這樣,母親這么輕,你怎么用這么大勁呀,所以含有一點責備,這是護士的心情。請他再讀一讀護士責怪的話。
生: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
師:“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順著這樣的語氣往下讀。
生:護士說:“你以為你媽有多重?”
師:“你以為你媽有多重?”這都是一種責怪,而不是責備,責備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輕,少了一份對母親的關(guān)心、著急,這個詞用得太恰當了!想不想聽于老師讀一讀。
師:(范讀這一段)這是責怪的語氣,而不是責備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好嗎?
生:(練習讀這一段。)
“趕緊”和“責怪”是于永正老師“必講”的兩個詞語,如果由于老師自己提出這兩個詞語,會顯得不夠自然,有“貼標簽”之嫌。于老師很有辦法,在學生的朗讀中以“優(yōu)點”的方式提煉出這兩個詞語,并板書出來,“為什么說他這兩個詞讀得好?”然后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課文語境,體會人物的心情和感情,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樣的“詞語理解”不是局限于字面意思的簡單解釋,而是與課文情景融為一體,在細細地品味中,深深地朗讀中感受對母親的關(guān)心體貼。這一個細節(jié),我把它稱為“細節(jié)放大”,于老師抓住“有兩個詞讀得好”,引導(dǎo)學生把詞語做大、做強、做深!逐一“攻破”,自然流暢!不愧為大師!
細節(jié)六:“我要像愛我的父母那樣去愛我周圍的老人,我要像關(guān)愛我的孩子那樣去關(guān)愛我的每一位學生!
師:你們學過孟郊的一首詩嗎?《游子吟》學過沒有?(生齊答:學過。)你知道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的是詩中的哪一句話?
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掌聲。(全班同學鼓掌)是的,此時此刻我最想說的話就是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蓖瑢W們,我們對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難以報達父母對我們的恩澤,記住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币黄鹱x。
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拿出筆,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咱們一起寫。(生在書上寫,師在黑板上寫。寫完以后,師將末尾的句號改為嘆號。)同學們坐好。此時此刻我第一句話要說的是這句詩,我第二段話要說的,(師拿出一個筆記本)想不想聽于老師讀第二段話?
生:(齊)想!
師:謝謝大家。(讀自己寫的讀后感)《第一次抱母親》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動別人?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蔽业母改鸽m然去世了,但是別人的年邁的父母還健在,我要像愛我的父母那樣去愛我周圍的老人,我要像關(guān)愛我的孩子那樣去關(guān)愛我的每一位學生。(于老師讀完,臺上臺下再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這篇課文的教學于永正老師沒有只停留在“偉大母愛”的層面上,而是繼續(xù)深入開掘。對孩子們來講,更重要的是“回報母愛”,關(guān)愛他人!“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于老師道出了自己此時此刻最想說的一句話!盎貓竽笎邸,從古至今,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寫下這句詩就是要讓孩子們銘記母愛,回報母愛。更令人感動的是于老師當場朗讀了自己寫的讀后感:“我要像愛我的父母那樣去愛我周圍的老人,我要像關(guān)愛我的孩子那樣去關(guān)愛我的每一位學生!边@不是簡單空洞的說教,于老師是在用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出表率啊!與其讓學生去喊一些假大空的“愛”的口號,還不如老師率先垂范,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詩句和讀后感讓我們感受到了語文的味道,學習語文不僅僅是識字習文,同時也是在學習如何做人!
細節(jié)七:“我的掌聲不僅是獻給這五位同學,也是獻給所有同學,因為同學們都在進步!
師:在下課以前,我想請同學們再把書讀一讀,我最喜歡聽小朋友們讀書。我相信這一次讀得比剛才大有進步,我還想請開始讀的那五位同學來讀,好嗎?我們來看一看,這五位同學通過這兩節(jié)課,和第一次讀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進步。
生:(五位同學分段讀課文。第一位同學仍然把“仰面”讀成了“áng面”,師又讓全體同學練讀兩遍。其他同學都讀得很流暢,也很有感情。)
師:讓我們給這五位同學掌聲。(師帶頭鼓掌,生跟著鼓掌)依我看,這五位同學都進步了,我的掌聲不僅是獻給這五位同學,也是獻給所有同學,因為同學們都在進步。
課堂上,于永正老師總是會為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而感到高興,為每一位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而鼓掌。從這個細節(jié)中我們領(lǐng)悟到,課堂是屬于學生的,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樂園,只有每一位學生都進步了,課堂才能煥發(fā)生命活力。于老師為什么還要指名先前讀過課文的五位學生再次讀課文?我想就是讓學生的前后表現(xiàn)來證明我們的課堂“一切為了學生”,當我們親眼目睹學生從讀不通到讀通順,從自己提出問題到自己解決問題這一個進步的過程,我們沒有理由不為學生鼓掌。語文課不需要什么“花架子”,扎扎實實地以學生的進步為出發(fā)點,服務(wù)學生,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這才是語文課的本色!
細節(jié)八:“我們要堂堂正正地寫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師:我們的課就上到這兒,好嗎?還有寫字任務(wù),寫字的時候,我提醒大家有兩個字要注意,第一,寫“疚”的時候要注意,(邊講解邊示范)里面的第一撇要短,最后一筆捺起筆要高一點,而且要舒展。因為字寫得有沒有精神,有沒有骨氣,捺很關(guān)鍵。還有一個“越”字,一起跟老師寫,(邊講解邊示范)捺要長一些,右邊的第一筆起筆從左邊的第二橫的地方開始,斜鉤稍微高一點兒。記。河疫叺牡谝还P一定要低,在“走”的第二橫的地方起筆,不然的話,這個字就寫得很難看。你們回去以后,描紅仿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兩個字。
師:同學們,我送大家一句話:“我們要堂堂正正地寫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下課。(臺下報以熱烈的掌聲)
說實話,語文課中很少看到學生寫字。其實寫字是語文課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于永正老師在這堂課里也是多次指導(dǎo)學生如何把字寫得美觀,他的板書向來都是一筆一劃,整齊規(guī)范,間架結(jié)構(gòu)符合楷書的要求。他是在用自己的字告訴學生把字寫好很重要。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漢字中浸潤著中國的文化,噴發(fā)著中國的精神,“我們要堂堂正正地寫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啊,寫字如同做人,寫字需要靜心、恒心,需要心領(lǐng)神會,寫好漢字,就是熱愛祖國,就是在弘揚祖國的文化和精神,就是在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聆聽著于老師的寫字要領(lǐng),觀賞著于老師的范寫,我感受到了語文帶給我們的力量和智慧!
細節(jié)是華美樂章中的一枚音符,細節(jié)是太陽光芒中的一束光線,細節(jié)是萬頃波濤中的一朵浪花,細節(jié)是高山峻嶺中的一顆石子。在于永正老師的《第一次抱母親》課堂實錄中還有不少成功的細節(jié),仿佛點點春雨滋潤著我的心田,催促著我努力生長。我們應(yīng)該從大師的課堂中搜尋這些美妙動人的細節(jié),汲取細節(jié)背后的精神營養(yǎng),從細節(jié)中領(lǐng)悟語文教學的真諦。
無數(shù)細節(jié)決定了教學行為的好壞、優(yōu)劣。我們應(yīng)該把更多的眼光投入到教學細節(jié)上來,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善于發(fā)現(xiàn)細節(jié),處理細節(jié),研究細節(jié)。擦亮眼睛,從細處入手,揣摩語文教學的一言一語、一招一式,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與精彩!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2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nèi)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dǎo)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zhàn)。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chǎn)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lǐng)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dǎo)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蔽页鍪具@個句子后引導(dǎo)“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dǎo):“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弊プ£P(guān)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fā)現(xiàn)呢?學生找到相關(guān)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边@段文字,這是本節(jié)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fù)一年——”,我又引導(dǎo)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边有“年復(fù)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chuàng)造了奇跡。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那樣!
多么溫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shù)次”?兩個數(shù)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guān)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著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感受并沒有我預(yù)想的深刻。也許是由于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于學生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fù)一年!币欢,僅僅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shè)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dǎo)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shù)慕庹f,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guān)心和愛護,這樣最后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于紙上!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3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這是中國人傳統(tǒng)道德標準的內(nèi)核之一。千百年來,一直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應(yīng)該遵守的。這篇課文正是進行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課文不難,老師飽含深情的朗讀,是很容易把孩子帶入書中的情境的。感情范讀之后,偉大的母愛已經(jīng)深深地感染著教室里的每一個人。再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討論、感悟。同學們一致同意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別看他們只有四年級,可是對母愛的感覺并不陌生。因為他們整天都生活其中。這,只是對課文第一層面地把握母愛。
我詢問了一下學生,這篇課文還有沒有什么地方不懂?有同學提出,課文的最后,母親為什么流淚了呢?而且還使用了省略號,那省略的又是什么呢?這個問題很有深度。我首先表揚了這位同學,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有時候,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借著這個提問,我把課文的學習引向第二個層面。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尋找答案。還別說,這個問題還真有難度。這也更加印證了這句話,母愛是無私的,可是愛母卻未必。這真是一種諷刺。在愛之間有時候真的無法劃等號。
既然難度較大的問題答不出來,我們就一步一步的來。先回答文中的我為什么難過。這個問題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感悟到我的難過和愧疚是源于對母親的缺少了解和關(guān)心。那么知道了之后該怎么辦呢?當然是彌補了。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我抱母親入睡。這里有幾個關(guān)鍵詞語需要細細品讀,感人至深。比如:我的輕輕地搖動護士的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等。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這一感人的情景。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研究母親的心情,流淚的原因就可以找到了。那是多么幸福的淚珠啊。母愛是無私的,愛母更加偉大。一個人連自己的母親都不熱愛,是不配去談什么其它的愛的。
家庭作業(yè),我特別強調(diào),一定要親自對著媽媽、爸爸讀一讀這篇文章,而且要把你的感受和你爸爸媽媽的感受都寫在成長日記上。第二天,我查看了孩子們的成長日記。發(fā)現(xiàn)家長們也被課文和孩子們感動了。有的家長說:孩子你長大了,媽媽很欣慰。有的`家長說:看來,我要多回家看看你的爺爺奶奶了。可是也有個別的家長說:我不需要你的回報,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我看了很驚心,這是一個家長說的話嗎?這只能遺憾地說明,分數(shù)的價值遠遠的超過了,家長對孩子品德的關(guān)注。)也有個別家長沒有任何反應(yīng),我感覺到不可思議,于是繼續(x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幾個孩子根本沒有給家長讀。不是忘記了,而是因為恐懼。這就更可悲了。其中一個有過撒謊經(jīng)歷的女孩子,告訴我,媽媽對她的要求極其嚴厲,稍有不對,就拳腳相加。每當犯了錯誤,(孩子誰能永遠不犯錯誤呢?)為了避免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她只好說謊。久而久之,這個謊話,越說還越像真得了。有時候,老師也會被騙?墒牵乙舶l(fā)現(xiàn),她的恐懼也越來越大了,朋友也越來越少了。
誰之過?!一言難盡.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4
4月21日,我上了一堂語文課《第一次抱母親》,感覺這節(jié)課比哪一次試講都成功,非常感謝全組同仁的幫助,如果沒有大家的集思廣益,沒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沒有大家的同籌構(gòu)思,怎么可能有這樣的課堂?一堂高效的課堂是打磨出來的。
針對道德課堂這一指導(dǎo)思想,在設(shè)計教案時,力求簡單,高效,以一個大問題貫穿全文。起先,我先是采取按部就班的策略,逐段講解,在實施過程中,我發(fā)覺只能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但是文本的精髓走不進學生的內(nèi)心。同時,同組的老師也毫不隱晦的指出,整堂課就是你自己在表演,在陶醉置身,沒有讓文本老師學生三者產(chǎn)生共鳴。
我思忖著,若是要學生走進文本,受到打動,產(chǎn)生共鳴,必須要先熟悉課文。這也是我在試講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少孩子沒有熟讀課文,所以在課堂上就不能順利的引導(dǎo)學生。
于是,我忽然萌生了一個想法,自己先在班級微信圈里動情的朗讀一遍,隨即孩子們紛紛效仿,一時間,微信圈里的精彩的朗讀此起彼伏。熟悉課文是學好文本的基礎(chǔ)。
在熟讀課文的情況下,就開始設(shè)計問題,全文貫穿一個問題:“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全文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都是“我”難過的原因。因為一個機緣巧合而抱母親,由此發(fā)現(xiàn)母親很輕,于是開始難過愧疚,回憶起童年,青年,自責自己對母親的關(guān)心太少了。在引導(dǎo)中,抓住關(guān)鍵詞語,理解句子,讓學生談感受,契合主題問題,利用文本走進孩子的生活,讓學生談及自己的經(jīng)歷,觸及他們的心靈深處
全班同學在前期的發(fā)言上都很積極踴躍,但是在小練筆時卻發(fā)現(xiàn)舉手的孩子為數(shù)寥寥,甚至是不少孩子可能是只字未寫。在寫法上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dǎo),使得有些學生感覺無從下筆。同時,也是因為學生平時訓(xùn)練的少,今后在這個方面還要多加強訓(xùn)練。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5
母愛偉大,這是天性,書中所講的母親對子女的愛確實非一般母親所能比的,從這個角度講,這樣的母愛的確是偉大的。
教學這篇課文應(yīng)該做到讓學生感動于文中這樣的母愛。編者認為用情感動人,大概已經(jīng)足夠?墒俏艺J為要引發(fā)對生活中母子關(guān)系的思考,這比情更有長久的震撼。
思考從何而來?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來剖析。文中講到當我要抱母親的時候,母親卻說:“快把我放下,別讓人笑話。”母親為什么面對子女的愛卻不敢接受?我想同樣的情況發(fā)生在西方國家,估計做母親的大概會欣然接受吧。也許,你會認為這僅僅是一個比較含蓄,一個比較開放外露,但是真的僅僅如此?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的周圍,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社會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做母親的幾乎無一例外地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做子女地幾乎也無一例外地不太知道疼愛自己的父母。這與母親只講付出而幾乎不講匯報的高尚品德有關(guān),還和母親沒有去教自己的孩子要愛父母有關(guān),還與母親不善于接受子女的愛有關(guān),至少接受得不夠坦然。我前一個星期,曾叫孩子們?yōu)樽约旱膵寢屜匆淮文_,可有的媽媽說:“你只要將自己的學習搞搞好就行了!”還有的媽媽一開始不好意思,后來才勉強同意。還有的媽媽欣然接受,洗后還說:“兒子,以后多幫我洗幾次!”這幾種態(tài)度中,我最喜歡第三種。
母親在愛孩子的同時,要教會孩子學會愛自己,否則到自己年老的時候,估計會痛苦流涕。我們做母親的父親的,不能等著子女哪天感動了,才知道孝敬我們,不能等著子女哪天良心發(fā)現(xiàn),才會去孝敬我們,因為我始終相信,情感的力量更需要理智相伴才更有活力
另外,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關(guān)系中最可怕的`東西,就是父母那種輕率的滿足物質(zhì)快樂的“供養(yǎng)”與孩子精神上、心靈上、生活中的空虛和貧乏。這就是說不善于去愛。因此,我們要盡量多地與自己的孩子在精神上進行溝通,進行教育。母愛偉大,母親還要善于愛,母親還有責任教子女學會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我母親非常愛我,從物質(zhì)上,從精神上也無條件地支持我,可是說實話,我無法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卻不去做一些體現(xiàn)愛的行動,心里似乎還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我現(xiàn)在覺得很不應(yīng)該!但是我知道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母親給我精神上的教育極少。
這樣,做母親的深愛孩子,要教孩子愛自己;做子女的孝敬父母。這樣的關(guān)系才是和諧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想從下面兩層來展開教學:第一層,感動于這樣的母愛;第二層,思考這樣的母子關(guān)系。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1-11
精選第一次抱母親教案三篇05-10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01-30
我的母親的教學反思12-31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03-17
荷葉母親教學反思02-25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04-19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15篇12-07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15篇)02-09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