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教學反思1
課文第一自然段寫了內(nèi)蒙古草原美麗的景色。在教學這一自然段時,我是這樣做的。
先自己熟讀課文,畫出中心句,弄懂作者觀察順序(即從上到下)和寫作特點(總分)。大體了解了這些內(nèi)容,理清了文章脈絡(luò)后,再細讀課文。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來寫,用橫線畫出來。接著逐句分析,看看草原的天空是怎樣樣的,齊讀,品讀,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天空的`明朗和作者愉快的心情。從天到地,地上作者采用的是總分的寫作方法,先總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分析這一句:草原遼闊,一片碧綠這種美是真實的,充實的,所以綠得實在而不空洞。分別找出描寫小丘。羊群。駿馬大牛的句子分別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再一起朗讀,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
抓住比喻句,擬人句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并參透寫作指導,并結(jié)合這個自然段寫景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參透。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教學反思2
《草原》這一課是一篇敘事性散文。課文著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我個人看來,這篇課文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注定了學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義又較深,對學生來說有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在講課之前,我還猶豫再三,擔心學生不能抓住散文的特點而理解文章的“神”。而一節(jié)課下來卻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在課上的表現(xiàn)把我的擔心全都打消了。學生們那獨特的見解,那入境入情的想法,有時連我這個老師都自愧不如。
回憶教學前的準備及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jié)課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引發(fā)學生興趣,為學生主動學習奠定了基礎(chǔ)。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y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在第一課時我范讀了全篇課文,在范讀中學生改變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讀起了課文。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chǔ)。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創(chuàng)造了時空。
文章篇幅較大,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友好。那么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課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關(guān)景物的描寫則放在了第一課時中,這樣整節(jié)課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間較充裕,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學生主體在反復(fù)讀中理解,在反復(fù)說中明理。
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凡是朗讀能力強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強。在學習《草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圍繞“草原上的人留給了你怎樣的印象”一題展開學習。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氣氛。教師設(shè)計了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走進課文,從而真正理解課文。學生一旦讀進去了,那么理解起來就不會那么困難。
小組交流、全班討論,使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
讓學生盡可能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
正是有了讀和說的鋪墊,學生的理解才那么到位。每個學生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加以匯報,在匯報中全班學生沒有丟掉一個知識點,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難點自然突破。
在這節(jié)課中我也找出了自身的問題:
一、課后練習中的讀讀寫寫落實不夠。
讀讀寫寫中的很多詞正是重點句中的重點詞,應(yīng)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jié)合具體情景理解詞義,而不應(yīng)局限于第一課時中單純的句詞。
二、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課前總擔心學生理解不透其實學生的能力很強,只要做法得當,學生會理解到位。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教學反思3
首先,我在課前已要求學生查閱有關(guān)的書籍或上網(wǎng)查找相關(guān)的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而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其次,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一方面,我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草原的美景分為三大部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圖畫,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另一方面,我還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jié)構(gòu)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luò)清晰的特點。由于品讀優(yōu)美語句,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于是,我想方設(shè)法地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此外,我還出示優(yōu)美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等方式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從而更進一步深入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感受相互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最后,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我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走進西部,了解西部和熱愛西部。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即使學生和老師是多么喜歡這篇課文,多么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師生從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中、從文章字里行間中能感受到草原的美麗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但是始終未能親身到遼闊而又美麗的大草原中感受,目睹這一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感遺憾。正如古人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钡拇_如此,我個人認為,假如學生和老師都能到蒙古草原中走一趟,置身其中,相信體會絕對比現(xiàn)在看圖片、看書、看錄像、讀書深刻得多。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草原教學反思06-23
《草原》教學反思05-29
草原教學反思08-09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6-26
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09-05
《草原》教學反思(15篇)08-16
《草原》教學反思15篇05-30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09-07
六年級上冊語文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0-09
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