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美術教案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幘恼淼拿佬g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畫一幅登山游戲線路圖,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教學重點:
用線和形的組合,在紙上畫棋譜。
教學難點:
畫面的布局。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好范圖及若干小圖片。
學生:彩筆及幾幅游戲棋譜。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游戲切入:讓學生通過游戲與觀察,了解游戲棋的玩法和基本組成部分。
師出示游戲棋:這是什么?(游戲棋)今天我們就來玩一玩這種棋類游戲。(依次請數個學生和老師對手進行游戲)
2、師生共同討論,展示游戲棋的種類。
師:你還見過哪些游戲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W生展示帶來的棋譜,說說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圖案。)
3、通過實物棋譜,引導學生觀察游戲棋組成部分。
提問:一幅游戲棋都會由哪幾部分組成?
總結:一般包括名稱、路線圖、用于設置障礙和獎勵方法的圖譜、裝飾美化的圖案、游戲方法介紹等等。
4、學生嘗試,實踐總結
。1)讓學生在畫紙上隨意畫一條彎曲線,盡量把紙畫滿。
(2)選取學生草稿中的范例,針對其中的不足和優(yōu)點進行講評。
線過于彎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線路。
線條流暢舒展——棋格順序明顯。
。3)總結學生的草稿,并示范。
a)在紙上隨意畫一條彎曲的線。
b)根據彎彎曲曲的`畫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準備好的小插圖裝飾成完整的棋譜圖。)
c)安排棋子的行進路線圖或序號。
d)根據畫面想象如何進行登山游戲。
5、再實踐,學生獨立設計一份游戲棋,師巡回指導。
6、欣賞,并學習評價
展示學生的草圖,啟發(fā)他們談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設計的游戲方法。
施教時間:10月11日——10月14日
第二課時
1、請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共同完成一幅登山游戲棋。
教師引導學生四人為一組進行合作。
2、要求小組長安排好分工與合作。
要選擇一份共同的設計稿,圍繞棋盤的裝飾進行。
3、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代表向大家介紹玩法與規(guī)則,談談小組成員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想。
4、根據自己設計的圖譜進行游戲。
教學反思:
在紙上設計圖,讓學生自己安排棋子走的路徑他們特別興奮,有創(chuàng)作與游戲的愿望,為本課的導入與進行做了較好的準備。課的重點是線路圖在整張紙上的構成安排,教師通過讓學生范畫發(fā)現問題,并講評導學,讓學生較快理解棋盤布局的合理與適用。課中能引用學生已有的游戲經驗,讓他們自由創(chuàng)想棋的玩法與規(guī)則,使學生玩得有趣,也設計得生動。
施教時間:10月17日——10月19日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體驗做生活小主人、表現和表述我是生活小主人的樂趣。
2.學習生動表達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現方法,認知生活美化與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感受力,以及表現生活情景的創(chuàng)造力和運用所學美化生活的意識。
【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以自主參與體驗為學習基礎,圍繞著“我是生活小主人”的表現主題進行學習活動,不論是繪畫表現,還是評述居室美化與整理,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體驗感知基礎之—亡,方能有深刻的領悟和理解。所以教學設汁要注意營造—個能參與體驗的“我是生活小主人”的學習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的靈感。
【教學過程】可考慮以下的環(huán)節(jié):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情認知——學習方法——創(chuàng)作表現——自我評述。
活動二,欣賞感受——即興評述——設計方案——交流討論——整理體驗。
具體過程
活動一:可先通過參與生活自理活動的錄像片斷來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通過學生回憶模仿表演自己自理的生活情景來創(chuàng)設情境,接著讓學生從中感悟“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義,進而啟發(fā)對“家里的事幫著做”的理解,可通過交談和描述具體事件與情景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然后通過自畫像的方法塑造自我形象,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自我活動行為”與相關“環(huán)境襯托描繪”相結合的繪畫表現方法。創(chuàng)作表現時,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可在“生活自理”和“幫媽媽做家務”兩者之間選擇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最后,
學土各自展示自己的作業(yè),展開自我評述,主要表達繪畫表現的意圖和平常自己是如何生活自理,幫媽媽做家務的感受,
活動二:先通過典型居室整理圖片的欣賞感受,讓學生自主找尋居室整理與美化的特點,教師應提供盡可能多且具有典型;意義的居室整理圖片給學生。接著分組進行評交流,從每組中推選代表來總結評述。接下來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系實際,提出自己的關于對小居宅整理的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美術知識于居室美化中。通過教材圖片與文字的提示和自主學習,獨大思考如何進行自己的小居室整理與美化、書包或書桌整理簡略方案的設計,根據學生的能力所及,就一個局部進行整理設想也是值得肯定的。然后讓學生自由進行方案討論與交流.獲得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分別對自己的小居室整理與美化、書包或書桌整理進行有代表性的交流。
活動后應組織全班同學巡回參觀,讓被參觀者進行自我說明和評價,課堂小結時,教師可提示;學生回家嘗試對自己的小居室整理與美化,延伸本課的學習活動。
教學評價以自評為主,學生互評應滲透在學習交流活動中,教師是評價的組織者,在恰當時候幫助學生找準評價點,可激勵,可概括、可提煉學生的評價。
作業(yè)要求:
活動一,回憶自己刷牙、洗肢??和幫媽媽做家務的情景,說一說,畫一畫。
活動二,評一評圖中居室整理有什么特點,說—說將用什么方法來整理和美化自己的小居室,做一做書包整理或書桌整理。
第3課方方圓圓
主備人:審核時間:總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尋找、認識外形特征近似方形、圓形的動物,了解動物的外形特征。
2.能運用方形、圓形等幾何圖形概括出動物的外形,抓住動物的特征進行添畫。
3.能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養(yǎng)成概括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概括出動物的'外形并能抓住動物的特征進行添畫。
【教學難點】概括出動物的外形。
【教學準備】課件、作畫工具、課本
【教學過程】
一、激趣
導入:
1.魔術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瞧!方方和圓圓要進行大變身魔術啦,它們會變成什么?
2.揭示課題。原來方方和圓圓都能變出這么多的動物,我們一起走進方方圓圓的世界。
二、看圖感知、概括外形:
1.認識方形、圓形。
2.仔細觀察圖中的動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或者圓形概括的動物。師:方方圓圓的好朋友可多了,你能找出外形和他們近似的動物嗎?
3.說說你在生活中見到的動物,還有哪些的外形分別近似于方形或圓形?(七星瓢蟲、刺猬等的外形和圓形相似;牛羊等的外形和方形相似)總結一下:用幾何形概括動物外形,有助于我們把握動物外形的特征。
三、觀察分析、掌握方法:
1.欣賞黃永玉的國畫《羊》得出結論:畫動物時,在概括的外形上添加動物們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們準確地描畫動物。
2.看局部猜動物,了解動物的基本特征。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請猜猜這些圖片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局部?
3.嘗試小練習:選擇圖中的一種動物,快速的描繪出它的局部特征。
4.對比觀察:欣賞黃永玉《烏龜》,與真實烏龜進行對比,你能找找畫與真實動物的相同于不同之處嗎?原來在繪畫的時候,動物的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5.討論一下:動物的哪些特征必須添畫,哪些特征可以省略?
四、鞏固知識、方法講解:
1.師示范步驟:
。、用幾何形概括動物的外形,并畫下來。
。、添加動物們的典型特征。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說說老房子的特征來感受老房子獨特的美。
2、用線描的方式表現老房子的美。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事前欣賞過老街的錄象、老房子的圖片。
重點與難點:
說說老房子的特征,感受老房子的.美。
活動過程:
一、說說老房子的特征
T:說說你最喜歡老房子的什么地方?
小結:原來老房子都是一幢幢重疊,而且屋頂都是用一層一層的瓦片覆蓋上去的,非常整齊漂亮,最高的頂上還有兩只角翹在那邊。
小結:窗戶上有許多美麗的線條,組成了各種圖案。
二、幼兒畫老房子
以前的人真的非常聰明能夠把房子造得這么漂亮,你們想不想也造一幢那么漂亮的老房子?
幼兒畫老房子
提醒幼兒要畫出老房子的層疊關系。并表現出老房子屋頂和窗戶的特點。
三、欣賞
T:看看誰畫的老房子最具有特色?
美術教案 篇4
浙美版第6冊實驗教材的編寫,以國家一系列有關教改的文件為指針、依據,打破過去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促成美術素養(yǎng)的形成為核心,探究性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和美術教材新體系。
本教材的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三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有15課,分為時代新貌、校園生活、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創(chuàng)造天地、藝術瑰寶六個單元,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占有較大比重,欣賞·評述有專題欣賞,但大多隨堂教學,因而均分配在各課之中。
本冊教學內容中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是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排列的。漸進關系如下:“造型·表現”課內容安排一般為:欣賞→觀察寫生或記憶畫→制作或想象畫;“設計·應用”課內容安排一般為欣賞→分析→局部設計→整體設計。
本冊單元及課節(jié)教學內容中,人文教學內容也有一定的遞進關系,如:《家鄉(xiāng)的橋》一課中按欣賞了解家鄉(xiāng)古代的橋→現代的橋→未來的橋。
本冊單元及課節(jié)教學內容除遞進關系之外,也有并列的內容,如《家鄉(xiāng)的橋》與《新老廚房》、《我的喜怒哀樂》與《幽默大師》、《照貓畫虎》與《我愛大熊貓》等。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時,課序可以根據季節(jié)、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做一定的調整。
本冊教學計劃:
序號 | 課題 | 教 學 目 標 | 重點、難點 |
1 | 首頁圖版 (1課時) |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青銅工藝品,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并進一步直觀地了解青銅工藝的造型特色與藝術價值。 2.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對傳統(tǒng)藝術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情感。 | 重點:啟發(fā)觀察記憶重點,激發(fā)記憶的積極性。 難點:經過記憶思考后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 |
2 | 家鄉(xiāng)的橋 (2課時) | 1.了解有關橋的相關文化,欣賞橋的美麗。 2.了解橋的基本結構和形狀, 通過對橋的描繪進行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教育。 3.培養(yǎng)觀察力、記憶能力以及根據記憶表現畫面,表現視覺感受能力。 | 重點:啟發(fā)觀察記憶重點,激發(fā)記憶的積極性。 難點:經過記憶思考后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 |
3 | 新老廚房 (1課時) | 1.通過觀察新老廚房的變遷,切實地感受時代新貌,激發(fā)熱愛生活的情感。 2.通過畫畫家中現在的廚房或想象中的未來廚房,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繪畫表現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 重點:觀察廚房、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表現廚房。 難點:表現出廚房的細節(jié)。(特別是廚房中常用的物品。) |
4 | 設計小板報 (2課時) | 1.了解板報的基本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報的特點和作用。 2.學習簡單的板報版面設計,提高學生處理信息資源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美術、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 教學重點:嘗試用不同形式來表現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 教學難點: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與夸張表現。 |
5 | 我的喜怒哀樂 (1課時) | 1.了解人物的各種表情,學習運用夸張、變形等方法來表現人物的不同神態(tài)。 2.欣賞運用各種方式表現人物表情的圖片資料,提高學生對人物表情的感性認識,以及懂得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的重要性。 3.嘗試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現過程,豐富視覺和審美經驗。 | 重點: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漫畫作品。 難點:創(chuàng)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意。 |
6 | 幽默大師 (2課時) | 1.欣賞優(yōu)秀漫畫作品,初步了解漫畫的特點。 2.學習漫畫夸張的表現手法,能根據自己或同學的面部特征,或某一個主題畫一些有趣的漫畫像,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以幽默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從而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富有情趣。 | 重點: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漫畫作品。 難點:創(chuàng)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意。 |
7 | 燈彩輝映 (2課時) | 1.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掛彩燈的含義,知道制作燈飾的一般步驟。 2.學習制作彩燈的方法,能利用各種材料制作彩燈,在制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制作技巧及綜合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細致、耐心的品質。 | 重點:利用各種材料制作彩燈。 難點:巧妙利用各種材料,使彩燈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
8 | 雜技表演 (2課時) | 1.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個表演雜技的人。 2.通過欣賞中外雜技,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練習與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對立體造型的審美認識和泥塑語言的應用能力。 3.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回憶并塑造出雜技演員的形象,使學生感受雜技藝術的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 重點:了解雜技藝術,啟發(fā)學生記憶, 并能抓住人物在運動中特有的姿勢,塑出雜技人物的動態(tài)和組合造型。 難點:泥塑形態(tài)特征的表達和造型變化。能抓住運動時某一特有的姿勢來塑造形象。 |
9 | 巨大的恐龍 (2課時) | 1.了解恐龍生活的環(huán)境、種類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對恐龍的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2.以想象和仿制結合的方式,用大與小對比的方法塑制恐龍的造型,能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想象來表現恐龍的故事。 3.培養(yǎng)關注、熱愛、保護自然的情感。 | 重點:抓住各種恐龍的.各種特征獨立捏制完成恐龍造型。 難點:正確把握不同體型恐龍的身體各部分的比例。 |
10 | 照貓畫虎 (1課時) | 1.通過觀察、比較和歸納,了解貓科動物的基本特征。 2.學習“照貓畫虎”的方法,運用各種方式表現虎和其他貓科動物,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創(chuàng)造能力。 3.認識到動物無論是兇猛還是可愛,都是大自然的一員,樹立起從小熱愛動物、保護動物和保護生態(tài)的意識。 | 重點:如何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大膽表現。 難點:組織畫面,表現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意。 |
11 | 跳舞的點與線 (2課時) | 1.了解中國畫的藝術要素。 2.增強學生對毛筆運行的輕重、緩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體驗,以及感受由此產生的點、線的濃淡干濕的趣味變化。 3.采取游戲方式,啟發(fā)學生想象,運用點、線、面構成多樣式的彩墨畫作品,體味中國畫的筆墨樂趣。 4.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fā)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6.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畫的基本常識,提高動手能力。 7.對點、線的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與表現,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8.通過中國畫形式的點、線欣賞研究與游戲式練習,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 重點:引導學生在游戲中發(fā)現彩墨在生宣紙上產生的一種特殊變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濃淡干濕變化的趣味性。 難點:用水的多少與用力輕重緩急不同所產生的變化,啟發(fā)學生進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點、線、面構成探索。 |
12 | 我愛大熊貓 (2課時) | 1.學習用水墨畫的形式表現大熊貓,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和想象力。 2.感受水墨造型的樂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 3.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狀態(tài),樹立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 重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習中國畫的興趣。 難點:動態(tài)大熊貓的筆墨造型。 |
美術教案 篇5
第三課田野的色彩
課目
第3課田野的色彩
年級
一年級上冊
執(zhí)教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線線交織,
構成田野
1.畫線帶入情境:把畫紙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想象著在這畫紙上散步,慢慢地用線畫出一條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
2.分割布局:再從另一個方向走一走?三條路,把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塊田地了,近處的看起來大一點,遠處的小一點。請一位學生添畫條小路再分出幾塊田地。
3.工業(yè)化的田野分割:在更廣闊平整的土地上,開著農用小車,快速地直直地開墾農田,老師快速示范用直線劃分出田地。還要怎樣分割?請一位學生嘗試。
在實物投影儀上表現。
色彩認知,參觀田野
1.有了這么多田地,種點啥呢?先向農民伯伯學習學習。
農民伯伯說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識搶答。認識它嗎?是什么顏色的?
(1)、這塊田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田?——天藍,剛剛插秧的水田。
(2)、這是什么顏色?生長的是什么?——草綠,沒有成熟的水稻
(3)、這一片呢?——橘黃,成熟的水稻
。4)、這個呢?——油菜花、紅高粱、紫云英。
請學生對照油畫棒的顏色,挑選出來與教材中的小圖對應著擺好。嘗試著在小紙片上涂畫一塊試驗田,老師收集一些嘗試作業(yè)按照涂畫方法歸類備用。
2.現在農民伯伯請我們坐飛機,去參觀他們耕耘的田野,出發(fā)吧!
交流:你覺得田野怎么樣?說說你最喜歡哪塊田野?為什么?
1、 課件出示藍綠相間的水田等幾種代表性的田地。
2、 課件依次展示美麗的田野風光圖片,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
啟發(fā)想象,涂畫田野
看完了農民伯伯的田野,農民伯伯也想看看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們的田野里種些什么呢,是什么顏色的.?我們一起來試試。
1.請個別學生將試驗田的嘗試作業(yè)涂色方法,在分割好的田塊中展示,師生共同學習如何大片涂色(安排哪里也種這個就繼續(xù)這樣涂)、用線條排列涂色(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線)、點點播種般的快速點涂(可表現苗、花、果實等)、顏色疊加(色彩更豐富)等方法畫出幾片田野。
2.這幾片中間還留了一塊,用什么顏色好呢?提示:相鄰的顏色要有變化,田埂才分明。
3.如果你想還可以在一個田里加一個點綴(池塘、大樹、拖拉機、稻草人、谷倉等)。
在實物投影儀上表現。
欣賞范作,自主表現
1.出示最后效果圖,再欣賞學生作業(yè)。
2.作業(yè)要求:線線交織,塊塊涂色,畫出一片迷人的田野。
課件依次出示學生作品圖片
展評作業(yè),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1.互評作業(yè),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塊田野?為什么?
2.看到這么美麗充滿希望的田野,農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間小調歌頌美麗的田野,我們也辛苦了一起來放松一下。
課件播放一首田間小調。
美術教案 篇6
教 學目 標
知知識與技能目標:能使用水彩畫的工具,利用一些特殊的材料產生有趣的畫面效果,描繪與、雪情景。
過程與方法目標:了解招貼畫設計的基本特點,用線描、色彩表現雨、雪景,制作保護水的`招貼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珍惜生命之水,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 點
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水和環(huán)保意識,嘗試設計招貼畫。
招貼畫創(chuàng)意設計。
教法學法
探索、欣賞、設計、創(chuàng)作。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討論主題
1、組織教學,巡視紀律和學具準備等情況。
2、導入新課。
問:地球是個水球,為什么又缺水呢?我們怎樣來節(jié)約用水?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來保護和愛惜水?
3、板書課題:保護生命之水(設計招貼畫)
二、方法探究
招貼畫的基本要素:(出示)
1、要設計好招貼畫,首先要了解招貼畫最基本的形式構成要素。
形式要素有: (1)廣告語:簡單、明了、意義貼切。 (2)畫面:色彩對比強烈、主題突出。
2、欣賞各種招貼畫,對照要素進行分析。
3、步驟與方法學習。
①構思好了開始畫草圖(可用筆畫出圖形和文字的位置,并標出色塊。②草圖定好了開始繪制。③用軟件中的文字工具打出主題廣告語。
三、自主作業(yè)
1、作業(yè)要求:學習活動二,設計一副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
2、教師巡行、個別指導,提示。
四、總結評價
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簡評,總結。
1、學生舉例回答。
讓學生針對在網上查的資料進行討論,怎樣開展保護水的宣傳活動。
1、同桌交流后匯報。
2、欣賞、分析、交流。
3、學習設計繪制的步驟。
學生創(chuàng)作,按照要求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
評價作業(yè)的構思創(chuàng)意。
教學反思
美術教案 篇7
教材分析: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第十三冊第一課是屬于欣賞評述課,美術對于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來說,是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對于學習它的目的并未完全理解,對生活中到處存在的美術往往會忽略,在培養(yǎng)他們了解一些藝術史上重要的美術作品的同時,關注我們的歷史,文化,生活以及身邊的環(huán)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和文化素質。所以本課的教學首先從什么是美術入手,幫助學生了解美術的主要門類和特點,進而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及基本知識。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明確美術的門類是極為豐富的,甚至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應該以一種審視的、彈性的、思辨的眼光,去看待美術及美術作品甚至是我們身邊的日常生活品,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的豐富多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美術的主要種類及藝術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掌握美術作品的入門知識,提高視覺感受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了解美術的不同種類及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不同種類的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問題設疑法;觀察學習法;歸納總結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導入:同學們,從小學到現在上了六年的美術課,提問:畫畫是美術,美術就是畫畫?試辨析。學生回答,對于各種答案,進行歸納總結,前面半句話是對的,而后半句是錯的,美術并不單單只有畫畫一種表現手法,設計、工藝、建筑也屬于美術。
傳授新課
1、首先探討什么是美術?
使學生對于美術有個初步的了解,知道美術不單單只有繪畫,還包括其他的藝術作品。擴寬學生的視野。
2、導入油畫作品《父親》,學生感受發(fā)言。
先用《父親》導入是因為此作品的寫實功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自覺而積極地參與到欣賞和評述活動中,才會產生從藝術形式上分析、探討美術作品的積極性,從自發(fā)的欣賞進入到自覺的欣賞,從而有意識地按照一定的欣賞程序,使欣賞從視覺的直觀層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層面。
教師引導學生從作品的美術語言的角度,側重于觀察和分析作品的線條、色彩、構圖、明暗、肌理等是怎樣圍繞著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說作品的主題進行組織的。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的欣賞意識,對一幅美術作品從美術語言的角度、從歷史背景的角度、從文化的角度、從美術家的生平或創(chuàng)作心理的角度進行欣賞。
3、和中國畫《粒粒皆辛苦》比較。
學生討論、發(fā)言。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手法創(chuàng)作的同一題材的美術作品放在一起欣賞,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發(fā)現藝術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點?梢詮念}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對中國畫、油畫進行比較分析。
4、出示一組不同題材的中國畫、油畫作品,進一步比較、區(qū)別,加以鞏固。
四、 課堂小結:繪畫是運用點、線、色彩等手段在平面上創(chuàng)造圖像,反映現實和表達審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藝術。
五、作業(yè)布置:回去收集不同種類的繪畫作品并進行分類。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
再議兩幅畫所用材料的不同之處,第一幅是油畫,第二幅是國畫,我們談到了油畫的色彩之美,國畫的筆墨之美,我們再來欣賞一種和色彩有關繪畫藝術,你們猜猜是什么?學生答:“水彩畫。”引出水彩畫!
二、新課講授
1、其他畫種:水彩畫、版畫
側重于介紹不同的材料、技法產生特殊的畫面肌理效果。
2、雕塑。
啟發(fā)學生回憶生活周圍的雕塑,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體積和材質。
3、混合所有繪畫和雕塑作品,讓學生辨別、歸納,感受藝術家是如何發(fā)現、表現美的。
4、由貼近學生的廣告導入(如播一則麥當勞的電視廣告),教師引導學生的思路:在上學路上、在商場購物時,不知不覺地可獲得許多信息。
由學生歸納出標志、廣告設計等藝術設計作品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5、展示一組視覺傳達設計的圖片,通過識別,得出視覺傳達設計的范圍。
6、通過學生對學習用品的選擇,引導學生認識工業(yè)設計以及范圍(包括家具、服裝、紡織品和交通工具等設計)。
設計是指對工業(yè)產品的功能、結構、造型、色彩、表面肌理和裝飾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設計,從而創(chuàng)造出符合實用和審美需要的產品。
7、啟發(fā)學生思考:除了以上介紹的藝術設計種類,還有哪些設計類別?
8、一組綜合所有藝術設計的圖片,讓學生辨認分別屬于哪類設計,以明確各自的特點,加深理解。
另外,讓學生了解因藝術設計占據的空間狀態(tài)不同,可分為平面、立體、空間等設計。 9、回到前面的電視廣告,引出現代媒體設計。
10、復習兩節(jié)課的內容,總結你認為美術應包括哪些種類。
美術: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載體,塑造可視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式。
教學評價:課上學生的參與度還是比較高,都能跟隨教師的步伐。
教學反思:1.教師規(guī)范:語言組織能力還需要多加鍛煉,尤其在課堂傳授新內容時,表達應該更清晰明確,加強對美術專業(yè)用詞的把握。
2.教學設計:謹記每個環(huán)節(jié)以及PPT應用都應圍繞教學重點進行,為教學重服務。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08-06
小學美術教案02-07
大班美術教案09-07
美術媽媽教案06-16
美術教案模板07-03
小班美術教案09-03
中班美術教案05-04
美術教案范文06-06
小學美術教案09-19
小班美術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