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區(qū)別最大最小。
2、嘗試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活動準備:
1、情景布置。
2、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如:大大小小的碗、臉盆、衣服等。注意同類材料要放在一起。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的操作興趣:
。1)教師交代游戲的`情景:
“等會有客人來,可是家里亂糟糟的,該怎么辦?誰愿意來幫忙整理一下?”
。2)幼兒觀察情境,并說說有哪些東西需要整理。
2、幼兒操作材料,積累經(jīng)驗:
(1)引導幼兒選一件材料進行操作,教師特別注意讓幼兒找出最大的、最小的。
(2)引導幼兒交流按物體大小排序的方法。
“看一看,這些碗有什么方法排列整齊?”
(3)教師請幼兒按照物體大小排序的方法,再對材料進行一下操作。
。4)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掌握情況,對它們進行特別指導。
3、檢驗操作情況,鞏固經(jīng)驗:
師生共同檢驗物品的整理情況。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紅、黃、藍顏料制作“花花布”。
2.感受兩種顏色交疊產(chǎn)生的不一樣的美,發(fā)展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用水調(diào)好的紅、黃、藍3種顏料若干盤。
2.裁好的白色方形宣紙若干,紙巾,固定好的長線繩,夾子。
3.幼兒學習資源⑤第33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⑤第33頁。
提問:彩色的花布上有哪些顏色?圖案是什么樣的?
2.引導幼兒嘗試制作彩色“花花布”。
(1)討論:彩色花布是怎么做成的`?
。2)出示調(diào)好的紅、黃、藍三種顏色,每組兩種顏色各一盤。請幼兒用宣紙自由嘗試做“花布”。
。3)請幼兒將自己制作的“花布”和教師出示的彩色花布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示范:將宣紙對邊(或?qū)牵┱蹆纱危缓髮⒄酆玫募埖乃慕欠謩e蘸一種顏色,稍停一會,再將四角分別蘸另一種顏色,最后慢慢將紙打開,感受兩種顏色交疊產(chǎn)生的不一樣的美。
。5)請幼兒按教師的方法再嘗試制作“花花布”。
3.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欣賞“花花布”。
將幼兒做好的“花花布”用夾子夾在線繩上,與同伴說說自己的圖案像什么,發(fā)展想象力。
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隨著上海市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強調(diào)數(shù)學與生活及其他活動的整合。數(shù)學活動以主題為線索,以幼兒為中心,以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和探究能力!渡虾J袑W前教育綱要》指出:3歲幼兒行動自如,認知范圍擴大,逐步形成了一些與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的實物概念。他們對數(shù)學的學習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自由探索和親身體驗。因此我們應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采用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生活化的、具有童趣的方式表現(xiàn)數(shù)學教育內(nèi)容,讓幼兒在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教學活動、日常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掌握數(shù)學。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數(shù)概念不是直接教會的!边@說明幼兒形成數(shù)概念必須通過自身大量的感知,通過與具體實物互動,從經(jīng)驗中逐步獲得。因此,一個有教育價值的數(shù)學活動必須以幼兒的現(xiàn)有經(jīng)驗為起點,將數(shù)學教育與他們所關心的事物、興趣和對生活的情感有效地連結在一起,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數(shù)學概念和獲得豐富的數(shù)學知識。
花花班正在進行“糖果甜蜜蜜”的主題活動,幼兒對各種糖果非常感興趣,他們喜愛吃甜甜的糖果,對糖果的名稱、形狀等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感知。而小班上學期數(shù)學活動目標之一是感知一一對應,并能說出什么東西多了、什么東西少了或是一樣多;谶@些因素,我設計了學習活動“我是快樂的小糖果”。
活動目標:
愿意跟著教師一起游戲;在說說、玩玩中,感知、體驗一一對應,并能說出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樣多。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增強幼兒對糖果的興趣和感知;了解和分析幼兒關于一一對應的經(jīng)驗。
材料準備:塑料圈13個;糖果頭箍12個;與幼兒人數(shù)相匹配的.糖盒若干、糖若干、塑料筐12個(三種顏色:紅、藍、綠各4個)、裝糖盒的藍色格子架三個(里面是一格一格的)、遮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扮成糖果寶寶,引出游戲
1.你們喜歡吃糖嗎,吃過哪些糖?今天我們把自己變成糖果寶寶好嗎?我這里有許多漂亮的糖果頭箍,等會兒每個寶寶去選一個戴。記住,一個寶寶只能戴一個頭箍!
2.幼兒扮成糖果寶寶——每個幼兒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糖果頭箍戴在頭上。
3.大家互相看看是不是一個寶寶戴一個糖果頭箍?
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幼兒通過扮演糖果寶寶的游戲情景,初步感知、理解一一對應。
二、游戲“糖果寶寶找家”
1.念兒歌:“我是快樂的小糖果,跟著媽媽做游戲,扭一扭、轉(zhuǎn)一轉(zhuǎn),糖果寶寶回家了,一個寶寶一個家。”
2.看看哪里是你們的家?
。ㄅ叮∵@些圓圈就是你們的家。等會兒糖果媽媽說,糖果寶寶回家了,每個寶寶就要快快回到自己的家。每個家只能待一個糖果寶寶哦。)
(1)第一遍玩游戲(邊念兒歌邊玩):
“我是快樂的小糖果,跟著媽媽做游戲,扭一扭、轉(zhuǎn)一轉(zhuǎn),糖果寶寶回家了,一個寶寶一個家!
教師和糖果寶寶一起核對:是不是一個寶寶一個家。糖果寶寶和家一樣多,所以大家都找到家了。
。2)第二遍玩游戲:
每個糖果寶寶都找到了家,好像多了什么呀?
多了一個家,那少了什么呀?(糖果寶寶少、家多。)
(3)第三遍玩游戲:
為什么這個糖果寶寶沒有找到家啊?(少了一個家。)
那多了什么呀?(糖果寶寶多,家少。)
通過念兒歌,玩“糖果寶寶找家”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情景中感知什么東西多了、什么東西少了或是一樣多。
三、游戲“裝糖”
1.娃娃家的小客人要來做客,我們給他們送點糖好嗎?
2.我們先一起來裝糖。這里有許多糖盒,等會兒請每個寶寶去拿一個糖盒,然后把糖裝進糖盒。記。阂粋糖盒裝一粒糖。
3.幼兒每人一個糖盒,開始裝糖,教師巡回指導。
4.寶寶們,糖盒和糖一樣多嗎?(引導幼兒講出多1個糖盒、少1粒糖等)。
5.原來多了糖盒、少了糖都不行。只有糖盒和糖一樣多,才能一個糖盒裝一粒糖。
前一環(huán)節(jié)“糖果寶寶找家”是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開展,本環(huán)節(jié)的游戲是讓幼兒進行個別化操作,讓幼兒將獲得的數(shù)學概念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并通過教師的個別指導,進一步了解每個幼兒對這個數(shù)學概念的掌握程度,給予個別回應與指導。
四、送糖盒去娃娃家的格子里
1.現(xiàn)在為這些糖盒裝上蓋子,把它們送到娃娃家放糖盒的格子里。記。阂粋格子放一個糖盒。
2.幼兒蓋蓋子,并將糖盒放進擺糖盒的格子里。
學習活動不僅要關注幼兒的認知發(fā)展,也要關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及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將裝好的糖盒送到娃娃家放糖盒的格子里的過程,不僅使整個活動達到高潮——且再次驗證幼兒對于一一對應概念的運用,同時也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游戲情景中學會自己物品。
點評:
這個活動以游戲形式進行,符合剛入園小班幼兒的特點。游戲讓枯燥的數(shù)學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幼兒在歡快、輕松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和學習初步的數(shù)學知識,游戲與學習有效融合。
活動中,教師將集體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與個別化操作體驗的環(huán)節(jié)有機整合,充分滿足了幼兒自我學習、自我內(nèi)化的需求。讓幼兒將已有經(jīng)驗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比較高。
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及的教玩具充分滿足每個幼兒的需求(幼兒扮糖果寶寶,戴頭箍;給幼兒了三種顏色的筐即具有三個維度),這些教具能很好地為幼兒的游戲服務,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理解數(shù)學概念。正如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說的:“對兒童來說,邏輯數(shù)理知識的獲得,不是從客體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fā)現(xiàn)和從自身內(nèi)部構建數(shù)學關系的!
活動中,教師追隨幼兒、順應幼兒,始終以游戲的口吻積極引導、回應幼兒,關注到每個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并給予大量表達表述的機會。從幼兒的語言表征中進一步加強他們對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幼兒學習的內(nèi)在潛能被充分激發(fā)。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動物的食性,喜歡聽故事。
2、感受故事中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熊、小貓、小狗、小雞頭飾;小熊玩具一個,故事掛圖及故事視頻。
2、小兔、小鳥、小羊、小猴等動物圖片及相對應的食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小熊玩具,激發(fā)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小朋友,看,誰來了?
幼:小熊
師:今天小熊請客,他準備了這么多好吃的,請小朋友們猜猜他要請誰呢?
幼兒自由猜測
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看看到底請的誰?
二、教師利用掛圖邊講故事邊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提問。
1、提問:故事看完了,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今天小熊要干什么?(小熊要請客,它把地掃干凈,把桌子椅子擦干凈,把三盤菜擺上桌,要等它的小客人來);它都請的.誰呢?(小貓、小狗、小雞)。
2、咚咚…小熊請的第一位客人是誰呢?(小貓)。
。1)小熊是怎樣對小貓說的?(歡迎你,歡迎你),小貓給小熊帶禮物了嗎?(帶了),小熊是怎樣回答的?(謝謝你,我也請你吃東西),小熊說桌子上的東西你隨便吃,小貓是怎樣回答的?(肉骨頭和小蟲我不愛,我最愛吃小魚)。
。2)小熊的第二位客人是誰啊?(小狗),小熊接過了小狗送來的禮物說我也請你吃東西,小狗是怎樣說的?(小魚、小蟲我不愛,我最愛吃肉骨頭)。
(3)小熊請的第三位客人是誰?(小雞)小熊接過了小雞送來的禮物說我也請你吃東西,小雞是怎樣說的?(小魚、肉骨頭我不愛,我最愛吃小蟲),三個好朋友吃完了飯他們是怎樣對小熊說的?(謝謝你)。
3、請幼兒分角色表演,學說禮貌用語。
教師扮演小熊,分別讓幼兒當小貓、小狗、小雞表演故事,引導幼兒主動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謝謝”。
三、出示另一組食物圖片讓小朋友自己找出相應的小動物。
四、和小朋友隨音樂一起做游戲,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5
游戲目標:
能手眼協(xié)調(diào)一致地完成任務,體驗成功的快樂
年齡段:
小班上學期
材料準備:
磁性各色魚玩具若干、磁性釣魚竿若干
玩法一:
把紅、黃、藍、白等各種顏色的魚放在地上,幼兒六人一組比比誰釣魚的.本領最大,速度最快,釣得最多的幼兒可以得到一顆星。
玩法二:
把紅、黃、藍、白等各種顏色的魚放在地上,并準備相應顏色的盤子,將魚釣到后放入相應顏色的盤內(nèi)進行顏色配對,顏色配對最多者可以得到一顆星。
游戲提示:
可根據(jù)幼兒的能力,適當調(diào)整魚玩具及釣竿上的磁條大小,增加游戲難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常規(guī)較好,活動秩序井然,我在最后的評價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幼兒的探索結果,并引導幼兒與大家分享,有效地促進了下次活動的開展。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安全教案05-07
小班安全教案02-15
小班美術教案12-24
小班教案:房子11-29
《聲音》小班教案12-18
小班體育教案01-01
小班音樂教案01-04
《滾球》小班教案01-13
小班美術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