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項鏈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項鏈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故事《田鼠太太的項鏈》內容有趣,蘊含一定的生活哲理。通過田鼠太太的一系列行為,通俗易懂地說明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事先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借助這個故事,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經驗和思維特點。設計了“猜一猜、想一想、判一判”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積極思考,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幫助幼兒學習智慧地面對生活。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大膽想象、猜測和講述故事內容。
2.能積極參與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簡單的判斷能力。
3.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學習智慧地面對生活。
活動準備
8張PPT課件,第1張:田鼠太太走在樹林里的背影;第2張:田鼠太太彎腰撿項鏈;第3張:田鼠太太分別遇見花母雞、兔子、刺猬和烏龜;第4張:9瓶花生仁,8袋玉米,7袋稻子;第5張:9瓶花生仁,點擊后變成一條長袖連衣裙;第6張:8袋玉米,點擊后變成一條褲子;第7張:7袋稻子,點擊后變成一雙鞋子;第8張:田鼠太太倒在雪地里。
活動過程
一、根據故事名稱猜測故事內容
1.認識故事名稱。
炳:今天趙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個故事,看看能從這個故事里明白一個什么道理。
出示故事名稱“田鼠太太的項鏈”,提問:①有你們認識的字嗎?誰知道“太太”是什么意思?是指男的還是女的?②項鏈有什么用?
2.猜一猜故事內容。
師:《田鼠太太的項鏈》這個故事會講些什么呢?請你們先來猜一猜。
小結:你們從故事的名稱就能猜出這么多的故事內容,真了不起!
二、根據部分圖片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師:我這兒有幾幅這個故事的圖片,請你們看看這些圖片再來猜猜故事的內容。
1.播放第1張PPT。提問:這是誰?這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的時候田鼠太太會忙些什么呢?
幼兒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感知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人物等。
2.播放第2張PPT,)提問:田鼠太太手里拿的是什么?項鏈是她自己的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3.播放第3張PPT。提問:故事中還有誰?他們會和田鼠太太說些什么呢?
三、理解故事內容,對田鼠太太的
行為展開討論
師:《田鼠太太的項鏈》這個故事到底講了些什么呢?哪些和我們想的一樣,哪些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呢?我們來聽聽故事。
分段播放故事,每聽完一段,教師借助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從“秋天到來的'時候”到“因為她找到了很多糧食”。
播放第4張PPT。師:田鼠太太都找了些什么?我們來數一數。想象一下,這個冬天田鼠一家會怎么過?你覺得田鼠太太怎么樣?喜歡田鼠太太的小朋友請舉手。
2.從“一天,趁天氣還不是特別冷”到“田鼠太太快活得馬上把項鏈掛在了脖子上”。
師:這串項鏈會給田鼠太太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呢?如果是你撿到,你會怎么做?要說真話哦!
3.從“田鼠太太帶著高貴的項鏈,高興地走在大街上”到“趕快用你的9瓶花生仁去換一件新衣服吧”。
①師:你聽見花母雞說什么了?你認為花母雞的話有道理嗎?田鼠太太會怎么想呢?她會用花生仁換衣服嗎?
、趲煟哼@些都是你們的想法,田鼠太太的想法是:對呀,我都好久沒買新衣服了,也該給自己買件漂亮的新衣服了。于是,她急忙跑回家,拿了9瓶花生仁換了一件新衣服。
教師邊講述邊播放第5張PPT,讓幼兒直觀感受用花生仁換了新衣服。
、蹘煟赫l能把田鼠太太的做法說給大家聽?請支持田鼠太太做法的小朋友輕輕端起小椅子坐到右邊,左邊的小朋友記住,你們是不支持田鼠太太做法的。
4.從“田鼠太太在大街上遇見了兔子”到“拿出準備過冬的8袋玉米換了一條漂亮的褲子”。
播放第6張PPT。師:田鼠太太是怎么做的?你們同意田鼠太太這樣做嗎?為什么?支持田鼠太太的小朋友請繼續(xù)留在右邊。
5.從“田鼠太太穿著一身新衣服走到大街上”到“到底要不要把這最后的糧食拿去換新鞋子呢”。
師:你們說田鼠太太要不要換?還有誰支持田鼠太太用最后的糧食換鞋子?
小結:可是,田鼠太太沒有聽我們的意見。
6.從“她想到自己脖子上掛著高貴的項鏈卻穿著一雙露腳趾的破鞋子的模樣之后”到“田鼠太太又餓又累,暈倒在雪地里”。
隨故事進展,分別播放第7張、第8張PPT。師:田鼠太太早就準備了過冬的糧食,怎么會又餓又累,暈倒在雪地里呢?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你覺得田鼠太太拿過冬的糧食去換新衣服、新鞋子值嗎?
小結:是啊,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要想一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吃的,生病了,漂亮又有什么用呢!
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師:有沒有什么辦法既能讓田鼠太太穿上美麗的衣服,又能安全過冬?
小結:我們都很愛美,也應該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但一定要想清楚了,用最好的辦法來裝扮自己。
2.師:現在田鼠家最要緊的是什么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請你們回家后把想法畫下來,下次我們一起來續(xù)編故事。
項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A、理解曲折的情節(jié)、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現主題 的作用。
B、體會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及其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學習根據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說的主題,訓練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教學重點]
目標A、B
[教學難點]
目標C
[教學設想]
1、第一課時,完成目標1、2,第二課時完成目標3。
2、通過品析文章的“出人意料”而“情理之中”的結尾,“失項鏈”的“偶然”與“必然”,開頭六段“背景”的描寫來理解“情節(jié)的作用”;通過“背景”與“借項鏈”“失項鏈”來理解“心理描寫”,通過分析討論“賠項鏈”“還債務”“明真相”來領會把握主題的方法。
3、抓住各部分的要點、關鍵詞句和片斷,從具體的語言出發(fā)去理解內容與體會技法。
4、組織學生討論,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閱讀訓練與檢測
2、品析、討論情節(jié)
3、體會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目標
從“預習提示”中對瑪蒂爾德這一形象的概括和所引起的爭論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消除“預習提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給學生先入為主的心理定勢)。
二、整體快速閱讀訓練
要求: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明確線索、順序;批注人物描寫,將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詞句批注出來。
三、 整體閱讀練習與檢測
一.字詞
。保x擇正確的注音
寒傖 (A、chan B、chen) 謄(A、teng B、 juang)
租賃(A、lin B、len) 褶 (A、zhe B、zhe)
面面相__(qu) 氣__(gai)
____(wei)幕 __(an)淡
。玻鶕忉寣懗鲈~語
。粒驗樽约旱臉幼硬蝗鐒e人而感到慚愧( )
。拢蚴б舛鸩挥淇斓那榫w( )
二、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按什么順序組織的?
2、小說以什么這線索來將情節(jié)串連起來?
3、說說你最欣賞的地方,并簡述理由。
4、給分開的各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5、根據小標題簡要概括復述情節(jié)(不看課本,用自己的話)。
明確:(一)1、B、A、A、B、覷、慨、帷、黯 2、A、自慚形穢 B、惆悵
。ǘ1、事件的自然進程 2、項鏈(物線) 3、不作具體要求4、背景、得請柬、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還債務、明真相(說得通即可,不強求統(tǒng)一)5、不能照本宣科,需概括
四、品析、討論情節(jié)的安排
(一)、梳理情節(jié)、理解情節(jié)設置的巧妙
十九世紀法國的城市可簡單分為以下幾個階層:大資產階級(貴族)、中小資產階級、城市平民、無產階級,假如我們以此為縱坐標,而以課文的七個部分為橫坐標,請畫出瑪蒂爾德和丈夫的地位變化的曲線圖,并簡要解釋這樣畫的根據。
明確: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現了地位的變化也即人物命運的變化,本文情節(jié)曲折,引人入勝。(見板書)
。ǘ⑵肺銮楣(jié),體會情節(jié)的作用
1、從上圖可以看出,“失項鏈”是命運變化的轉折點。作者對此有一段感嘆,請找出。作者說: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那掛項鏈,她現在是怎樣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這段話很明顯是針對“失項鏈”這件事而發(fā)出的感嘆。這段話的意思是什么?“失項鏈”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結合文中的有關片斷來談)
明確:性格決定命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所推動的。
孤立地看“失項鏈”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聯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會丟,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這次不丟項鏈,也會有其它甚至是更慘的事等著她;另一方面,在晚會上的“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及后來的“趕快逃走”,在這種慌亂陶醉中丟失東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2、其實,這篇小說中只有“失項鏈”這一個偶然嗎?小說的結尾作者才說出這掛項鏈是假的,這個結尾“有些也人意料”,它合理嗎?前面作者有沒有暗示?為什么不在瑪蒂爾德去賠項鏈的時候設置一個情節(jié),讓瑪蒂爾德知道項鏈是假的,不用經受十年的磨難?
明確:一方面欣賞結尾的藝術,體會前面三處鋪墊的效果;另一方面進一步理解情節(jié)的發(fā)展對于表現人物和主題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讓她知道項鏈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現虛榮的代價,也無法表現作者對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諷刺。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力地表現了人物性格。
。ㄈ、欣賞心理描寫
1、剛剛我們欣賞了作者高超的結尾藝術,現在我們來看看開頭,小說的開端,很顯然是“得請柬”,那么作者在此之前為什么用了六段文章,近千字去寫一個背景,這個背景寫了什么內容,請概括出來。它與后面的情節(jié)的關系是?主要采用什么人物描寫方法?請找出這一部分中的心理描寫,體會其所表現的心理及人物性格。
從情節(jié)的欣賞轉入對心理描寫的欣賞,既是對前面環(huán)節(jié)所學的運用,又自然引出新的學習內容。
重點賞析兩組“夢想”。
明確:第一部分是對后文的鋪墊,是從面上去展現主人公的性格,也就是提供了一個性格背景,后面的情節(jié)是在這一背景下的自然發(fā)展。
這一背景主要寫了瑪蒂爾德的現實與夢想及它們之間的反差,她的痛苦來表現其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性格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描寫。
2、請描述出從“得請柬”到借到項鏈時瑪蒂爾德的心理變化歷程。兩節(jié)中的心理描寫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得請?zhí)焊吲d――懊惱――不耐煩――悲痛――平靜 直接
借項鏈:郁悶不安憂愁――驚喜――猶豫不決――驚喜――遲疑 直接與間接相結合
發(fā)現、發(fā)抖、出神----遲疑而焦急---跑起來、摟、親、跑
無首飾的郁悶、不安、憂愁
發(fā)現鉆石項鏈的激動、神往,
想開口借而唯恐對方拒絕的`猶豫不安
終于得到對方允許的極度歡欣.興奮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她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精神世界.
3、這些心理描寫對于表現人物有什么作用?試比較《祝!分斜憩F祥林嫂的描寫手法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明確:兩者相同的地方是都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祝福》中主要是通過人物的言行間接表現人物的心理,而本文主要直接的描繪心理(第一、二部分尤為典型)。這也是中西小說的不同的特點之一,中國小說重人物言行,西方小說重心理。
五、小結
情節(jié)設置的三個“是否”和心理描寫的作用
六、作業(yè)布置
小說以佛來思節(jié)夫人說出項鏈是假的為結尾,情節(jié)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的空間,請以情節(jié)設計的三個“是否”為要求,進行合理想象,補寫小說的結尾,400字以內。
板書設計
現實 感覺 夢想
外貌:美麗動人 自己 美麗、豐韻、嬌媚、聰明
出身: 低微 無法 優(yōu)美的姿質,溫柔的性情
婚姻: 不如意 只得 生活 住所
生活:拮據 穿---樸素粗陋 不幸 裝飾
住----寒傖黯淡 痛苦 生活方式
首飾------沒有 苦惱傷心 地位
被人艷羨
得人歡心
被人追求
愛慕虛榮、追求享樂
一、導入
請同學們談談自己補寫的結尾,并讓學生們評出最好一個,教師略作總結。
二、分析討論人物形象
1、提問:從上節(jié)課對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的賞析中大家已經很明顯地得出一個結論:瑪蒂爾德是一個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小資產階級婦女形象,F在請大家總結一下,她的這一性格特點在文中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作者對她持怎樣的態(tài)度。(注意,是概括性的總結)
明確:她的對豪華奢侈生活的夢想; 她的痛苦無奈的感受;她借項鏈時的動作心理;她在舞會上的陶醉;她在舞會后的逃走
作者態(tài)度:諷刺
。ǹ隙ㄓ袑W生會涉及到她十年后的回想和小說的結尾,由此正好導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2、瑪蒂爾德的性格僅僅是“愛慕虛榮、追求享樂”嗎?作者對她僅僅是諷刺嗎?請重點閱讀“還債務”和“明真相”兩部分。分析一下她的性格特征中是否還有其它的側面或者說她的性格是否有改變,如果有的話,是什么?請找出依據。
著重引導學生朗讀、品析以下片斷、設計如下問題來引導學生
1)賠項鏈的過程:她為什么不說明,不拖、不逃、不賴、不買一掛假的去騙?(可讓學生聯系現實,假如我們碰到這樣的情況會怎樣)
2)十年的生活及對生活的感受:她痛苦嗎?(比較前面的現實與夢想及感受)
3)她“一定得去告訴佛來思節(jié)夫人”:她為什么一定得去?(比較第一部分見佛來思節(jié)夫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4)她“帶著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為什么是得意的?
5)補寫一句瑪蒂爾德聽說項鏈是假的之后的神情,動作或語言。
6)重新理解“一件小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認為“失項鏈”這件事是敗壞了她還是成全了她?(比較《母親》中的“母親”這一形象)
總結明確:瑪蒂爾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側面,且經歷了一個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如果說前半部分表現其“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這側重于表現其“勇于承擔責任,誠實講信用”這一側面,由愛慕虛榮、追求享樂而變成“吃苦耐勞、自強務實”的性格特點,作者對這一點顯然是持贊賞態(tài)度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當是整節(jié)課的高潮,突破了人物形象,下面關于主題的討論已經水到渠成]
三、討論小說的主題
1、小說的主題主要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自然的完成的,正如對瑪蒂爾德這個人物形象存在著不同的理解一樣,對這篇小說 的主題,歷來有較大的爭論,目前還在進行之中,尚無權威定論。綜合這些爭論,大概有以下五種觀點(投影出示),你同意哪一種,理由是什么?
A、“小說尖銳地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課文編寫者持這種觀點,“預習提示”中也是這樣表述的,這是一般認可的看法。
B、小說尖銳地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與追求享樂的思想
C、小說表現了小資產階級地位的不穩(wěn)定及對他們的這種尷尬處境的同情。
D、小說表現了人生的無常、命運的無常。
E、對女主人公的追求奢華生活遭到失敗的不幸表示同情, 對其以誠實勞動償還債務的行為予以肯定,對主人公的虛榮心作了批評。
點撥:閱讀“單元知識”中關于小說主題的內容,明確從三個維度去綜合把握
A、作品本身: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作者對人物的態(tài)度
B、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C、生活實際
可用以下問題進行引導
女主人公的命運是悲劇還是喜?造成其命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從自身性格和社會原因是什么?)
聯系生活,說說女主人公十年的艱苦值不值得?她得知事情真相之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此討論不要求有正確答案,訓練目的是學習歸納主題的方法,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最后可用我自己的概括為示范:小說通過瑪蒂爾德的命運,形象地表現了人在社會生活中找到正確的人生定位的過程,揭示了正確的人生定位的重要性。]
四、總結性練習
1.“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一句中的“也”字隱含的意思是( )
項鏈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小說情節(jié)、人物性格的剖析,讓學生深切體會虛榮心給小說主人公帶來的巨大打擊,記取小說提供的超時空的現實警戒意義。
2、引導學生學習借鑒小說主人公遭打擊而不沉淪,遇逆境而敢于奮起的堅強、負責、勇敢的精神。
3、通過對小說的鑒賞,讓學生領會本文別出心裁的結構藝術。
4、培養(yǎng)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本文巧妙的構思和結局的空白藝術。
2、人物形象的分析與概括。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討本文多元化的主題。
[教學方法]
質疑、啟發(fā)、討論相結合。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悉小說的情節(jié)。
2、領會本文精妙的構思和布局。
。劢虒W重點]
體會本文結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含義,重點探討本文結局的空白藝術,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空白,并在寫作中嘗試這種技法。
。劢虒W步驟及內容]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個故事:長征路上,冰天雪地之中,一個人又凍又餓,行將死亡。這時,司令生氣地找軍需部長,因為是他的失職,才讓戰(zhàn)士這樣凍餓致死,出人意料的是,原來這個快死的人就是軍需部長。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意味悠長。
這種結局往往是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今天我們要學的《項鏈》一文結局也是如此。(板書題目)
二.概括文章結構
。ㄕn前讓學生聽朗讀,解決生僻字詞,熟悉情節(jié),了解作者情況。)
提問:1。文章的最后結局如何?從結局往前看,連續(xù)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明確:得請柬借項鏈丟項鏈還項鏈發(fā)現真相
附圖:
提問:2。從文章的內容看,瑪蒂爾德為之付出十年艱辛的項鏈竟然是假的,我們不難理解結局的意料之外,可我們還說它是情理之中,這在文中有哪些根據?請同學們找出來并加以分析。
明確:文中有三處暗示項鏈是假的。
瑪蒂爾德借項鏈時,佛萊思節(jié)夫人答應得很爽快,甚至沒有一句叮囑的話。
瑪蒂爾德還項鏈時,佛萊思節(jié)夫人連盒子都沒有打開來看一下。
珠寶店的老板說只賣出過盒子。
教師小結:
文章貴曲忌直,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肯定比平鋪直敘更能吸引人。但情節(jié)的設置也應合乎事理,不能脫離實際,這樣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編硬造,出人意料卻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會有什么審美價值。文學作品無論長短都須遵循四個字:合情合理。
三.分析、鑒賞結局的空白
本文結局除了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點外,還有一個特點:空白。文章的結局是實在的,但同時又是空白的,實在是說指明了項鏈是假的;空白則指我們不知道瑪蒂爾德到底想什么。
提問:1,數贍柕侣牭椒鹑R思節(jié)夫人的驚嘆后,會有什么樣的想法?故事將會怎樣發(fā)展?請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好嗎?
。▽W生自由交流,然后發(fā)表看法。一定不會有統(tǒng)一的意見。)
提問:2。使用空白藝術有什么好處呢?請同學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明確:可以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意蘊深厚,余味悠長等。
提問:3。你能從你所接觸過的文章,音樂或繪畫等作品中再舉一例嗎?
提示:中國山水畫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但我們不會認為這樣不好,相反透過空白,還可以領悟到其中深遠的意境,那是一個比畫面宏大萬千倍的意境。不僅大而且因人而異,雖虛而實,雖少而多。這就是空白藝術的魅力。
參考例子:
1。要畫一座寺廟,但又不得有建筑出現,怎么辦?一僧一溪一桶足矣,雖不見寺,但寺已在心中了,即《深山藏古寺》之妙啊。
2。畫《花襯馬蹄香》,一馬奔跑,數蝶圍其蹄隨舞,雖不見花,但花香已四溢了。
3!都t樓夢》中,黛玉臨死前喊的那一聲寶玉,你好,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黛玉臨死前的復雜心情,也成了人們談論不休的話題。
4。雨晴(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由蜂蝶過墻產生無限遐想:鄰家春光到底如何明媚?
5。小小說《德軍剩下來的東西》,讓人對男女主人公相認后的情況作出種種猜想。
6!杜眯小分校P于音樂的描寫中,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遐想;繪畫中有十里蛙聲出山泉的優(yōu)美意境。
教師小結:
文章采用了空白的藝術手法。這種手法,是借無形表現有形,賦空白以豐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據欣賞主體的不同,表達豐富的生活內容,虛實結合,有無互補,創(chuàng)造出言外之旨,含蓄空靈的藝術境界。如果作者寫出了結局,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爭論,就會縮小讀者思考的空間,作品的余味也會降低。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對作品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這不是很好嗎?
值得注意的是:運用空白藝術要因情而設,因境而設,刻意追求未必會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要做好鋪墊,埋好伏筆,空白不等于含混晦澀,令人費解。
四。作業(yè)布置
1。完成課后第四題,寫到作業(yè)本上。
2。結合寫作第四單元對小說的寫作要求及示例,仿照《項鏈》的結尾方式,寫一篇小小說,做到周記本上。
附板書:項鏈
一、結局的空白藝術
效果:想象空間大讓人回味無窮
使用:因情而設因境而設
第二課時
。劢虒W目標]
分析人物形象,探討文章主題。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劢虒W難點]
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分析本文多元化的主題。
。劢虒W步驟及內容]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重點鑒賞了文章結局的空白藝術,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分析人物形象、探討文章主題。
二、分析人物形象
提問:1、從上節(jié)課對情節(jié)的分析中大家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使瑪蒂爾德付出慘重代價的是她的過分虛榮,F在請大家總結一下,她的這一性格特點在文中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作者對她持怎樣的態(tài)度?(要求學生嘗試概括性的總結)
明確:她對豪華奢侈生活的夢想;她對現實處境痛苦無奈的感受;她借項鏈時的動作心理;她在舞會上的陶醉;她在舞會后的逃走······
作者態(tài)度:諷刺
提問:2、瑪蒂爾德的性格僅僅是愛慕虛榮、追求享樂嗎?作者對她僅僅是諷刺嗎?在當時的法國,女性只有憑借美貌和風姿,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女性的意識和價值,只有在男子目光的觀照下,才得到承認。她們毫無獨立價值、社會地位可言。把女性視為玩物的惡劣的價值觀念占主導地位,追求享樂、愛慕虛榮的風氣彌漫于整個法國社會。在這樣的背景下,你能從瑪蒂爾德身上看到哪些閃光點?
(學生自由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可讓學生聯系現實來談。)
提示:現代社會中,親情在金錢面前被擊得粉碎的事屢見不鮮,為了金錢利益的分割而仇恨相向的事也不少見,大家想一下,在那樣的社會風氣下,瑪蒂爾德的所作所為有沒有讓我們感動的地方?
例如:
。1)賠項鏈的過程中她不說明,不拖、不逃、不賴、不買一掛假的.去騙,這樣做都可以逃避責任,但這樣也是極其自私的,她沒有這樣做,表明她勇于負責、誠信的一面。
(2)她不通過出賣色相這條捷徑來既保全美貌,又償還掉債務。她曾向往著被人艷羨,被人追求,而且在舞會上乍露頭角就引起了男人們的注目與興趣。此時,她完全可以陪部長或傍大款,從而輕而易舉地還債,而且可以享受她所向往的生活。這樣的例子在當時的法國,在今天的中國都是屢見不鮮的。可她沒有這樣做,為什么?因為她不愿以犧牲尊嚴為代價去換取那種生活?梢姡龑ψ约旱娜烁衽c尊嚴是很愛護的。
。3)她一定得去告訴佛萊思節(jié)夫人的心態(tài)。十年貧窮生活的磨練,不僅改變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此時的她沒有了十年前見佛萊思節(jié)夫人時的自悲自怨、自慚形穢和低聲下氣,有的是自在從容,多么的達觀,多么的平和。
由此我們這樣來總結:(可讓學生自己概括總結)
瑪蒂爾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側面,且經歷了一個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如果說前半部分表現其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這側重于表現其勇于負責、誠信、維護人格尊嚴這一側面,作者對她的態(tài)度也由諷刺進而變得同情、贊美。
二、討論小說的主題
小說的主題主要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完成的,正如對瑪蒂爾德這個人物形象存在著不同的理解一樣,對這篇小說的主題,歷來有較大的爭論,目前尚無權威定論,傳統(tǒng)的看法是:小說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這里,我設計了幾個題目,同學們可就其中的一個題目,也可自擬題目(不妨借助歌詞、詩句、影視劇名稱等),展開論述,就文章的主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感受。
《天堂與地獄》得與失、禍與福
《一夜縹緲夢,十年艱辛苦》瑪蒂爾德的懺悔
《我虛榮,我之過?》虛榮心的背后
《人生無常,我心有主》無悔的選擇
《想說愛你不容易》面對項鏈訴心曲
。ㄕn上給學生時間,寫100字左右的文字簡明扼要地表述自己的看法與感受。)
教師總結:
多元化的主題需要我們多樣性地解讀。同學們從中讀到了不可過度虛榮;讀到了做人要講誠信,要有尊嚴;讀到了面對艱難要勇敢接受等等。我想,在讀了這篇文章后如果你覺得對你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怎么走有所啟迪,那我們學習此文就有收獲。同時,對主題多樣性地解讀也啟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要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凡事都不要一概而論。
三、作業(yè)布置
從下面題目中任選一題或自己擬題,寫一篇練筆。
A、說說路瓦栽
B、如何看待瑪蒂爾德對豪華生活的追求?
C、說說我們身邊的瑪蒂爾德
附板書:
項鏈
一、人物形象二、文章主題
瑪蒂爾德:愛慕虛榮多元化主題
維護人格尊嚴多樣性解讀
誠信負責勇敢
項鏈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的變化,列出減法算式并領會0的實際意義。
2、懂得凡是要根據事實的情況下量力而行,不貪慕虛榮的道理。
活動準備:課件ppt、自制表格、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1、師:你們知道田鼠嗎?誰知道田鼠是怎樣準備過冬的?
(儲備糧食)對呀過冬前田鼠都會去找糧食,今天故事中的田鼠太太也去找糧食準備過冬了,田鼠太太找了那些糧食呢,帶著問題一起去聽故事吧。
2、引出故事的開頭。(秋天快要結束了,田鼠太太……)
二、分段講述故事,幼兒互相討論
。ㄒ唬
1、大家一起幫她算一算,她儲藏了的糧食各自有多少?( 4+4 一行一行數,還可以怎么快快數 2個2個數。)
2、田鼠太太出去散步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撿到了一條漂亮的項鏈)。
3、田鼠太太出去散步的時候,遇到了誰?(花母雞)那她對田鼠太太說了什么?
4、那你們覺得要換嗎?
5、我們一起聽聽田鼠太太到底換不換,(講故事)于是田鼠田鼠太太拿出了4袋谷子、3瓶花生仁和3個玉米去換新裙子了,快幫可憐的田鼠寶寶算算柜子里還剩幾袋谷子,幾瓶花生仁,幾個玉米呢?用減法算式題幫他算一算把。請你將算式寫在你的表格內。
6、小結:田鼠太太真的用糧食換了新衣服,并且小朋友們都幫助她算出了剩下四袋谷子,四個玉米,三瓶花生仁。
(二)
1、田鼠太太又遇到了誰。浚ㄍ米樱┩米邮窃趺春退f的呢?
2、你們覺得田鼠太太會換嗎?說說你的理由。
3、故事是怎么說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田鼠太太又拿出了4袋谷子、2瓶花生仁和2個玉米去換新褲子了。
4、快幫可憐的田鼠寶寶算算柜子里還剩幾袋谷子,幾瓶花生仁,幾個玉米呢?用三個減法算式題幫他算一算吧。田鼠太太還剩下了那些糧食,分別是多少?
5、小結:這回田鼠太太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和褲子,很開心心想這下可以配得起這條項鏈了呢,可是柜子里的.糧食卻越來越少。只剩下(和幼兒一起說)并且谷子是0袋,就表示已經沒有了。
(三)
1、穿上漂亮衣服和新褲子的田鼠太太呀心里想現在終于能夠襯托出項鏈的高貴了把。這個時候她又遇到了誰?和她又說了些什么?
2、如果你是田鼠太太的話,你會用糧食交換新鞋子嗎?
3、田鼠太太到底有沒有交換,聽聽下面的故事是怎么說的。 于是田鼠太太用2個玉米、1瓶花生仁去換鞋子,柜子里還剩多少糧食?我們趕緊用減法算式題表示一下剩下的糧食吧?
4、老師都看到了你們列出來的算是題目啦!請你們說說看,田鼠太太還剩下多少糧食了?
5、小結:剛才小朋友都已經用算式列出了田鼠的剩余的糧食,我們發(fā)現田鼠太太的糧食已經都為0,也就是沒有了。
三、想想說說,故事內容
1、咦?冬天都到了,田鼠太太在干嘛呀?(找糧食)怎么會這樣呢?
2、她為什么會這么做呀?(愛漂亮)
3、沒有了過冬的糧食,只有高貴的項鏈,這樣做值得嗎?為什么?
4、小結:我們小朋友絕對不能做一個為了外表的漂亮而放棄自己辛苦存下的食物。在生活中,我不能做一個像田鼠太太那樣貪慕虛榮的孩子。
項鏈教案 篇5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小說單元《項鏈》一課。我邊說邊板書課題。(復習相關知識和作品,略)今天我們學習的《項鏈》中,莫泊桑又會告訴我們一些什么呢?我給同學們設置了三個學習要點:一是了解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二是欣賞精妙的情節(jié)構思,三是通過對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分析,獲取一些人生啟示。
我問:“大家還記得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嗎?”
學生隨聲答道:“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蔽译S學生的回答寫著板書。之后,我追問:“這三要素是什么關系呢?”學生好像不太明白,我便改變問法,說:“哪一個要素在小說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呢?”
多數學生木然,少數學生輕聲嘀咕著,有說情節(jié)的,有說人物的?粗鴮W生一頭霧水,我笑一笑說:“李老師曾看過一個紀錄片。一個導演根據劇情需要招一個群眾演員。有個做夢都想做演員的青年,欣然前來應聘。導演問:‘小伙子,你愛看電視劇嗎?’‘是的!阍诳措娨晻r是關心情節(jié)的發(fā)展還是人物的命運呢?’導演繼續(xù)問!斎皇乔楣(jié)的發(fā)展!’那青年不假思索地回答。導演笑了笑說:‘小伙子,回家多讀點書,以后有機會再來應聘吧!瘡倪@個故事中我們不難體會出,藝術家們在塑造藝術形象時,總是把人物的塑造作為核心,那情節(jié)、環(huán)境與人物的關系是什么呢?我認為,情節(jié)是人物展現個性的舞臺,而環(huán)境則是人物展現個性的時間與背景。因此,情節(jié)的構思與環(huán)境的描寫最終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
說完,我分別在“情節(jié)”與“環(huán)境”兩詞上打了個指向“人物”的箭頭符號?匆妼W生們臉上的迷霧頓然消逝。我接著說:“明白了小說三要素中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那我們來看看《項鏈》中的主人公瑪蒂爾德是個什么樣的人物!
我要求他們試著用最凝練的語言來概括瑪蒂爾德的個性特點。
鄰座學生相互討論,最后選用了八個字來概括。(板書:貪圖享樂、愛慕虛榮。)
接著我說:“在這么一個貪圖享樂、愛慕虛榮的女人身上,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有趣的故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呢?”引導學生提取出四個關鍵情節(jié),板書: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假項鏈。討論情節(jié)上的特點,歸結出八個字:起伏跌宕、出人意料。然后我又引導大家分析情節(jié)中的四次跌宕,找出為后文“假項鏈”所做的三次細節(jié)鋪墊,對學生說:“優(yōu)秀的小說不管情節(jié)如何離奇怪異,如何出人意料,但它必須在情理之中,而不能胡編亂造。優(yōu)秀的情節(jié)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的。莫泊桑的《項鏈》就是優(yōu)秀的代表之一!
然后,我要求大家進一步討論:“剛才我們說人物才是小說的核心要素,可是,我們分明看到莫泊桑在情節(jié)構思上煞費苦心,這是為什么呢?”
“剛才老師說過,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展示的舞臺,因此,情節(jié)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小說人物塑造的成敗!币粚W生說。
“雖然小說的核心是人物的塑造,但沒有情節(jié)就沒有人物可言!绷硪粚W生說。我表示贊同:“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小說作為藝術作品,它還必須有很強的可讀性,就是要‘好看’!庇忠粚W生說。
我非常欣賞第三位同學的發(fā)言。我說:“這位同學的發(fā)言非常有見地。沒人欣賞的藝術,那不是真正的藝術,小說要讓人愛讀,情節(ji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闭f完,我又引導學生向更深層的閱讀推進:“不過,我認為,只停留于欣賞情節(jié)的讀者只能算三流讀者,能與小說中的人物感情發(fā)生共鳴,就是說,能夠與人物一起悲喜哭笑的讀者也只能算是三流讀者。同學們心中的一流讀者應該是什么樣的?”
有兩位同學發(fā)了言,認為一流的讀者不但能讀出小說中人物的思想情感,還能讀出作者寄寓在小說中的思想情感。
我肯定了這兩位同學的看法。然后說:“李老師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一流的讀者不僅能讀出人物、讀出作者,還能與人物和作者‘對話’,大家能理解我這里所說的‘對話’嗎?(生大都搖頭)這里所說的‘對話’,簡單地說,是指在對作品的欣賞基礎上,讀者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譬如‘紅學家’們之所以能稱為專家,就是因為他們在研究的過程中,對原作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再創(chuàng)作。今天,我們也來學著做一個一流的讀者吧!
看著學生饒有興趣地傾聽和思考,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瑪蒂爾德的悲劇究竟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大多數學生回答說是必然的,有少數學生說是偶然的。我先叫了一位說偶然的學生陳述看法。他說:“如果路瓦栽不拿回那張晚會請柬,如果瑪蒂爾德不去參加那場舞會,如果在舞會上沒有丟失那掛項鏈,他們夫妻倆就不會有十年的艱辛了!
我問:“‘必然派’的同學能駁倒這位‘偶然派’嗎?”
一位女生侃侃駁斥道:“瑪蒂爾德的性格決定了她悲劇的必然性,因為這樣的舞會是她夢寐以求的,在沒辦法買來精美的首飾的情況下,她的虛榮心必然要讓她去借,在舞會結束時,又是虛榮心不得不讓披著粗陋外套怕人笑話而慌忙逃走的她必然會丟三落四,從而掉了項鏈!
剛才那位“偶然派”同學像是很不服氣,便自個站起來反駁說:“你說的都是有了請柬之后的事。可是,如果路瓦栽沒有弄到那張請柬呢?”
課堂上第一次出現了我最欣賞的場面———思想互相碰撞。但是,“必然派”的同學在“偶然派”的同學追問下語塞了,我趁機說道:“李老師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得到請柬確實很偶然,丟項鏈這事也確實很偶然,就是這些偶然的事讓她偶然地承受了十年的艱辛。但是,我還是贊同‘必然派’同學的觀點,并為‘必然派’的同學補充兩個理由:其一,即使路瓦栽永遠沒有得到請柬,瑪蒂爾德也會因為不能實現她狂亂的夢想而整天地‘傷心、悔恨、失望、困苦’,她的生活中沒有開心沒有快樂沒有幸福,這本身也是一種悲。黄涠,就算她在舞會上沒有丟失項鏈,但因為有了第一次極大的滿足,保不定她以后會千方百計地去參加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舞會,按她的性格,難免不會去結識某位上層人物,最后產生悲劇。所以,悲劇是必然的',問題只是悲劇用什么形式上演。”
看到同學們對這個問題基本達成了共識,我提出了第二個問題:“有人說瑪蒂爾德的悲劇是社會造成的,有人說瑪蒂爾德的悲劇是她自己的個性決定的。大家認同哪種看法,或者你還有什么別的看法?請大家繼續(xù)討論。
一位男生站起來就說:“我認為是社會!
我追問:“瑪蒂爾德生活在什么樣的社會?”
男生說:“資本主義社會。那是一個到處充滿銅臭的金錢社會。就是這樣的金錢社會腐蝕了瑪蒂爾德的思想靈魂,讓她變成了一個貪圖享樂、追求虛榮的女人!
一位女生接著說:“我認為兩者都有。金錢社會促使她形成了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性格,有了這樣的性格,難免在生活中發(fā)生悲劇。”
我說:“‘人之初,性本善!松聛砥鋵嵤且粡埌准。后天的性格必然受到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從這點出發(fā),我是贊同前一位同學的‘社會論’的。但是,是不是只有資本主義社會才會有瑪蒂爾德這樣的悲劇人物呢?我想,社會只是一塊供人生長的土壤,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可能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只會長成纖纖細草。如是而已。另外,給瑪蒂爾德做女仆的女人也沒有像瑪蒂爾德那樣去追求虛無夢幻的生活。由此,我以為決定瑪蒂爾德悲劇命運的根本原因應該是她的性格!
我以發(fā)言者的口吻說完了以上這段話后,說:“如果大家同意我的看法,我們不妨來做一件好事,為瑪蒂爾德重新塑造一種性格,讓她不再有小說中的悲劇!
學生們很有興致。一女生率先說:“我要讓她學到一樣本領,自己去工作,自己去賺錢,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她所追求的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
我接著女生的發(fā)言說:“你的發(fā)言讓我想起了英國小說中的一位很光輝的女性形象,她叫簡愛。簡愛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矮小女人。但她一直力求自食其力,追求愛情的純潔。確實如剛才同學所說的,如果我們把瑪蒂爾德塑造成這樣的人物,她的悲劇就不會產生了。其他同學還可以為瑪蒂爾德塑造出別的性格來嗎?”
一女生說:“可以讓瑪蒂爾德安于現狀,正視現實,眼光朝下看,雖然沒有堂皇的大客廳與散發(fā)香氣的小客廳,但畢竟自己還請得起一個小女仆,雖然吃不起魚翅,但還喝得起肉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我接著她的話尾說:“是的,如果社會是一座塔的話,上流社會的人生活在塔尖,但那是極少數,而塔底才是絕大多數的平民。這樣一想,心態(tài)就平和多了!
討論完這個問題,我又推出了另一個話題:“在小說中有這么一段話:‘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銈冋J為項鏈的故事是敗壞了瑪蒂爾德還是成全了瑪蒂爾德呢?”
一位男生率先搶言道:“項鏈的事是敗壞了瑪蒂爾德!币晃慌鷧s提出了相反意見,她說:“經歷了項鏈的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比過去更為可愛的瑪蒂爾德。過去的瑪蒂爾德只會成天沉浸在對上層社會生活的幻想中,而現在的瑪蒂爾德變得更為現實,成了一個吃苦耐勞的婦女!
另一女生也說道:“我也覺得是成全了她。我們從項鏈的故事中看到了她誠實、有責任感的優(yōu)良品質,這是一個更為現實、更貼近生活的女人。雖然她顯得老了,但給人的感覺是更成熟、更可愛了。”
我贊揚了三位同學共同的優(yōu)點,那就是都能為自己提出的觀點找到充足的理由。然后作了一個特別提示:“很多問題確實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能為自己的觀點找足依據,要能自圓其說,最終讓人信服!
一位女同學站起來說:“我認為項鏈的故事既敗壞了瑪蒂爾德,又成全了瑪蒂爾德!
聽到這位同學如是說,我非常高興,欣賞地說:“很好,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上思想的又一次碰撞,希望你能碰出些耀眼的火花來!
她說:“從她飽嘗十年的艱辛來說,她是悲劇人物。但后來她能勇敢地面對現實,讓我們看見了藏在瑪蒂爾德骨子里誠實、有責任感、不再愛慕虛榮等優(yōu)良品質。從這個角度說,項鏈事件也是成全了她!
聽完她的發(fā)言,我不禁贊嘆道:“我們經常說要多角度思考問題,要多層面認識問題,這位同學為我們做出了表率!比缓,我又問大家:“如果你面對還完債的瑪蒂爾德,你會對她說點什么呢?”
教室又熱烈討論了起來。(李錫琴)
對此課的評論
對話與訓練的交匯點
閱讀教學方面的對話理論已經為人關注許久了。這次讀到的兩個教學案例,比較好地體現了對話精神,值得深入探究。
雷其坤老師教《莊周買水》,利用多種相關信息,一步一步地“披文以入情”,審視課文的精神內蘊,并援引作者的解說性文字來開掘對話深度。雜文具有筆法靈活、取材自由、論述生動等特色。劉征先生的雜文立足于當代,旁征博引,妙趣橫生,思想的鋒芒又非常犀利,直指重大的思想文化命題。他說:“文章的主題不止于諷刺不正之風這個大家習見的較淺的層次,而掘進到廣大老百姓的艱難、憂慮和期望,以及他們對甘霖久望不來的強烈不安和知其必來的堅定信念。”這個基本立意,經由雷其坤老師課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進程,逐步彰顯出來。印發(fā)王松泉先生的文章片段,起到了引發(fā)和催化的作用,使學生的視角轉移到了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的失落與回歸方面———這是對話的進一步深入。雷老師向學生提出“善假于人”的要求,并辯正地分辨了“假”與“擇善而從”、獨有創(chuàng)見的關系,告誡學生要放出眼光拿來、沉下心去辨析和取舍。
我想,這個過程,可以概括成語文閱讀教學的對話過程,也就是信息的有效吸納和妥善處理過程。涉及兩組概念:(1)文本(課文)。當以文本為“本”,視之為基本信息,或者叫元信息。(2)圍繞文本選取的相關資料,即派生信息,或者叫從屬信息,涉及一個重要的閱讀教學觀念———對話。這似乎是課堂教學的主流,是呈現在表層的活動現象,其深層的精神醞釀和孕育,應該循著與文本及作者的對話的軌道進行、發(fā)展、提升。語文教師備課、講課,面臨雙重的教學需求:一條線是與文本及作者對話的應有深度,另一條線是本課語文閱讀教學的訓練重點。這兩條線的交匯點,即教學要義之所在,二者是缺一不可的。雷老師的這一課,具體講,發(fā)掘其立意及這個“意”帶給讀者的啟示,這是頭一條線;以這篇雜文為例子,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的更高層次(如“善假于人”、選取和處理相關信息等),這是另一條線。本課的教學重心,設置在這兩條線的比較合理的交匯點上,于是就成了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閱讀課。
前不久,有研究者提出,課文不只是“例子”,還應該是“引子”,引出更多的學習內容。這個說法,我覺得有啟發(fā)的意味。建議雷老師將自己備課、選取相關資料的過程,以及“善假于人”的學習經驗,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放手叫他們也這樣做一做,這樣,或許有望看到更為開闊和實在的教學實績。
李錫琴老師教《項鏈》,除了在對話與訓練的交匯點上,將教學這篇文章作得比較充實之外,突出的特色還在于“親和力”。教與學、知識與能力、語文訓練與精神涵育,能夠融合得這么自然,這么少留痕跡,很少見到。我認為,語文課的讀寫教學,最高境界是和諧、自然。這不是一時一地、一文一課的偶然顯現,而是長期磨合交流的必然呈現。語文課上得這樣和諧,應當作為語文教師每一課的自覺追求。
【項鏈教案】相關文章:
《項鏈》教案10-25
穿項鏈小班教案07-27
《小刺猬的項鏈》教案06-08
項鏈教案模板五篇10-15
【精華】項鏈教案3篇03-19
項鏈教案模板匯總6篇07-12
《項鏈》說課稿10-08
項鏈教學反思10-16
《項鏈》教學反思10-09
《項鏈》教學設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