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音樂教案1
目標:
1、學習用活潑歡快的聲音及動作來演唱和表現小青蛙。
2、探索用動作表現小青蛙捉害蟲的情景。
3、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中,體驗活動的快樂。
準備:
小青蛙的胸飾
重點:
學習歌表演
難點:
跟著音樂做動作
過程:
一、在情景中學唱第一段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歌曲《小青蛙》
1、根據教師的提問,胸飾的暗示創(chuàng)編歌詞。
2、學唱歌曲第一段,創(chuàng)編與歌曲相對應的動作。
3、集體模仿反饋的動作。
4、兩兩結伴坐在池塘邊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二、探索用動作表現小青蛙捉害蟲
1、說出青蛙的本領,并模仿小青蛙捉害蟲。
2、根據老師的體態(tài)的暗示,在樂句句末處捉害蟲,并嘗試用語言描述捉害蟲的動作。
3、在池塘里,有節(jié)奏的捕捉害蟲,體驗捉蟲帶來的快樂。
三、完整的.進行表演
1、在池塘邊和老師的暗示下,聽音樂用歌聲、動作、表情表現小青蛙、仔細聽害蟲的聲音以及捉害蟲的情景。
2、完整的進行結伴歌表演,進一步的體驗與同伴游戲、勞動的快樂。
小班音樂教案2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我的身體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處于懵懂時期,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探索世界不妨從幼兒自身開始。身體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卻很少有機會去仔細觀察它,創(chuàng)設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感受,在游戲中萌發(fā)對身體的初步探索興趣。
在活動形式安排上,我考慮到了幼兒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行動"的`特點,通過看、說、摸、跳等形式,讓孩子們在寬松的氛圍中充分地感知、體驗、表達,在發(fā)展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獲得保護身體的粗淺知識。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初步了解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2.運用身體各部位積極參與活動,感受身體的重要性。
3.體驗游戲的樂趣,萌發(fā)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初步的認識人體的經驗。
物質材料準備:10個呼啦圈,一塊大布,每人一張拼圖,三首奧爾夫音樂。
活動過程:
一、韻律導入,認知身體"小朋友,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嗎?"(有腳、頭、肩膀??)"讓我們一起再來認識一下它們,從頭開始吧!"
二、摸摸猜猜,學說兒歌過渡:"小朋友真棒,身體的各個部位:頭、手、腳都協調地動起來了。現在先請小朋友坐下,我們來玩?zhèn)猜猜看的游戲。"1.幼兒觸摸,進一步認識身體。
"這塊大布下藏著一個人,我們來摸一摸,猜猜你摸到他身體的哪個部位。"2.揭示人體部位名稱,學說"我的xx"。
3.完整說兒歌。
三、呼啦圈游戲,協調動作"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玩一個呼啦圈游戲。"1.介紹游戲規(guī)則。
2.聽音樂(奧爾夫--開始、停止的音樂。)玩游戲,適當增加難度。
四、模仿想象,遷移經驗過渡:我們認識了身體的這么多部位,好能干啊!你的身體平時都干些什么事,誰能表演一下?(洗臉、刷牙、打電話??)1.模仿生活動作。
2.歸納提升保護身體的辦法,升華愛惜身體、珍愛生命的情感。
小魚游游
核心提示:幼兒園藝術活動游戲化、生活化的研究初探一課二議活動記錄日期20xx.3.16活動名稱小魚游游(音樂)執(zhí)教者顧舟觀摩人員謝園長、李老師、陳老師等第一次活動設計一、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用手指、手腕來表現小魚游。2、提醒幼兒在做小魚
游時能保持與同伴的距離,,互相間不...、一課二議活動記錄
小班音樂教案3
教學內容:
1 歌曲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2〈〈大雨和小雨〉〉;
3 聽聽我創(chuàng)造的聲音。
教材分析:歌曲音域六度,旋律流暢、節(jié)奏簡單,富有兒童特點。歌詞模仿了大雨嘩啦啦和小雨淅瀝瀝的聲音并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小草笑嘻嘻隱喻了雨水對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樂形象鮮明,富有童趣。
教學要求:
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
2 能夠用不同的材料創(chuàng)造聲音(非常規(guī)音源);
3 回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重點與難點:對聲音的聯想。幼兒雖然對生活中的聲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沒有從聲音引起聯想的經驗。教師應通過本科的教學,使幼兒逐步建立起對聲音的聯想,為探索聲音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教具:
1、多媒體光盤;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種聲音的錄音帶或CD;
3 自大自然中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幼兒聽音樂走進教室。(有關大自然中聲音的多媒體課件,對各種音響感到好奇有趣,新課標要求體現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
二、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1、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啟發(fā)幼兒用耳朵仔細聽辨生活中的聲音。(謎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兩邊,說話聽的見,相互難見面。謎底:耳朵。)
2、啟發(fā)幼兒走進教室時,聽到了什麼聲音。
師:剛才我們聽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師:有一個“快樂”團要帶著小朋友旅行,看!火車來了,小朋友們上車吧。(多媒體課件:火車開了。)
師:大森林到了。(多媒體課件:教材中大森林的聲音,這幾組聲音都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為了開闊幼兒的思路,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提供更多的`聲音,特別是農村中的幼兒,對大自然中的聲音會不會深切的感受。)
三、歌曲〈〈大雨和小雨〉〉
1、師:雷公公發(fā)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多媒體課件:有關整個下雨過程。)
師:雨是一種自然現象。有大雨也有小雨,發(fā)現有什麼不同嗎?
生:聲音不一樣。
師:下面我們學唱一首關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師范唱或聽錄音。
3、跟著教師學唱。
4、歌曲處理:啟發(fā)幼兒根據大雨和小雨的特點,如何演唱歌曲。
5、師:雨停了,太陽出來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個澡,你看,沖著你笑呢!(師生同唱,感受歌曲整體效果。
新課標重視音樂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增強幼兒音樂表現自信心。)
四、聽聽我創(chuàng)造的聲音
1、師:雨后的空氣真清新,我們到外面做游戲吧。(圍圈對坐)
師:大自然給予我們很多聲音,怎麼來回報呢?看,我們的身邊有樹葉、樹枝等。能不能用身邊的事物創(chuàng)造聲音呢?(教師要鼓勵幼兒的求異思維,我創(chuàng)造的聲音和別人的不一樣。)
生:老師你聽。(幼兒從身邊尋找聲音并進行創(chuàng)造,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2、師:同學們發(fā)現了沒有,用兩三種聲音連在一起能表現一個簡單的內容。比如:腳步聲、開門聲、喝水聲,好象是一個小朋友放學回家,打開門、口渴了咕嚕咕嚕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從身邊找出幾種聲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生:(討論)
3、故事表演
故事是幼兒通過音樂創(chuàng)造而出來的聲音,在教學中,發(fā)揮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機會,不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幼兒,培養(yǎng)和鼓勵創(chuàng)造精神,是新課標體現。)
4、小結
觀察身邊的事物,你會發(fā)現很多有趣的事情。
五、組織下課
師:在城市中生活久了,不免對郊外的生活很向往,今天同學們有機會親身感受大自然,一定是件愉快的事情,雖然很累,收獲卻很大.最后,就讓我們把一段精彩的舞蹈獻給大自然.(多媒體課件:愉快的夢。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走出教室。)
教學目標:
1 能尋找并模仿生活中的聲音;
2 能創(chuàng)造幾種聲音;
3 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小班音樂教案4
活動目標:
1、根據已有經驗,聽聲音說出車輛名稱。
2、能在老師引導下說出歌詞,感受流暢旋律,學唱歌曲。
3、嘗試創(chuàng)編歌詞,并根據音樂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
1、自行車小汽車救護車玩具各一輛
2、教學ppt
3、音樂《這是什么車》
活動過程:
1、音樂律動為活動做準備
2、根據生活經驗,以談話形式引出自行車小汽車救護車
3、出示模型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4、演示ppt,讓幼兒聽聲音辨別是那種車發(fā)出的聲音
。1)自行車:播放聲音———丁零零,讓幼兒園自己學一學這種聲音。辨別是那種車發(fā)出的聲音。
師:丁零零,丁零零,這是什么車呀?
幼:丁零零,丁零零,這是自行車,自行車
。2)小汽車:播放聲音———嘀嘀嘀,讓幼兒園自己學一學這種聲音。辨別是那種車發(fā)出的聲音。
師:嘀嘀嘀,嘀嘀嘀,這是什么車呀?
幼:嘀嘀嘀,嘀嘀嘀,這是小汽車,小汽車
。3)救護車:播放聲音———嗚嗚嗚,讓幼兒園自己學一學這種聲音。辨別是那種車發(fā)出的`聲音。
師:嗚嗚嗚,嗚嗚嗚這是什么車呀?
幼:嗚嗚嗚,嗚嗚嗚,這是救護車,救護車
5、幼兒通過ppt演示,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歌詞
6、學唱歌曲
(1)播放音樂,讓幼兒聽旋律并小聲跟唱,一邊唱一遍看ppt
。2)聽音樂,反復唱兩遍
。3)老師唱第一句,小朋友唱答第二句
(4)男女孩分組唱(男孩問女孩答,女孩問男孩答)
7、請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8、創(chuàng)編歌曲
110警車119消防車120救護車
9、觀看ppt說歌詞并根據伴奏唱出來
110,110,這是什么車呀?110,110,這是警車警車
119,119,這是什么車呀?119,119,這是消防車消防車
120,120,這是什么車呀?120,120,這是救護車救護車
10、結束語
小班音樂教案5
活動目標:
1、借助手指游戲熟悉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2、能大膽地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及仿編歌詞。
3、體驗與同伴互動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小鳥指偶兩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并練聲
師:美麗的春天來了,瞧,一只小小鳥飛來了(出示指偶)提問:小鳥是怎么叫的?小小鳥還會邊叫邊唱歌呢。仔細聽!教師范唱將歌曲中的第三句旋律配上“嘰嘰喳喳”唱出來。師:好聽嗎?我們也來和小鳥一起唱一唱。練聲3個音階
2、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記憶歌詞
。1)師:小小鳥美妙的歌聲又引來了另一只小小鳥,現在有幾只了?兩只小小鳥見了面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請你們仔細看,認真聽。教師邊演示指偶邊有節(jié)奏地念歌詞。
。2)提問:兩只小小鳥見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先怎么樣?然后呢?接下來呢?最后呢?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現在請你們看著兩只小小鳥也來說一說他們的.故事。
3、學唱新歌
(1)教師范唱。
。2)跟著鋼琴也來學一學。
。3)提問:兩只小小鳥見面了,心里怎么樣?(高興、快樂)我們一起用高興快樂的聲音再來唱一唱。
。4)邊唱歌邊表演手指游戲,進一步熟悉歌曲。
。5)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兩只小小鳥?瞧!我這兒就有一只小小鳥,我是用什么變出來的?(手指)還有一只小小鳥怎么變?兩只小小鳥見面點點頭可以怎么做?親一親呢?誰來做碰一碰。飛走了。
。6)幼兒邊玩手指游戲邊學唱。
。7)兩兩結伴邊玩手指游戲邊歌唱。
(8)請一對幼兒到前面表演,其余幼兒演唱歌曲。
4、創(chuàng)編歌曲
。1)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
(2)幼兒邊歌唱邊用身體動作表演,提醒幼兒在前奏處找到朋友。
。3)針對表演進行評價,并鼓勵幼兒換一個朋友再來表演一次。
。4)仿編歌詞。
寶寶新村
[研究要點目標]: 1、學習在紙上畫好樓層后粘在盒子上,剪出“門”,從而做成一幢高樓。布置寶寶新村,體會制作成功的愉快心情。
2、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講述能力。
[研究過程]:
一、引出課題。
。ǔ鍪靖邩牵┭b飾過的一面背對幼兒,這是什么?(紙盒)。它可以做什么?老師用紙盒做了一幢什么?它是怎樣的?
二、講解示范。
1、在白紙上畫上樓層、窗口、門。
2、在白紙背面涂少許漿糊,粘到紙盒較寬的一面,貼緊。
3、將多余的紙修剪掉,并在底部剪出“門”。
三、幼兒制作。
用過漿糊后要手擦干凈,剪“門”時要沿著的“門”的輪廓線進行。
四、講評。
1、將幼兒完成的樓房布置成一個寶寶新村,在新村內放置玩具小車及花草。幼兒自由參觀,評評什么樓房造得好。
2、幼兒自由交流、探討。
[研究結果]:
活動過程中每個幼兒都能夠積極參與,動手動腦,基本能夠制作出不同的樓房,但有的稍粗糙,挖門時有些困難,不過小朋友們都比較興奮。
小班音樂教案6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的美妙音樂,樂意用語言、動作表達、表現。
2、嘗試在音樂伴奏下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FLASH;拉琴畫面以及梁祝音樂。
【活動過程】
看看聽聽阿姨拉琴
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圖片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看阿姨在干什么?(出現畫面)
2、讓我們來靜靜地欣賞阿姨拉琴:好聽嗎?你聽了小提琴唱歌有什么感覺?
幼兒可能A:很好聽
教師可回應:音樂是很美妙的。
幼兒可能B:想睡覺
教師可回應:聽音樂讓我們很舒服。
幼兒可能C:想唱歌跳舞
教師可回應:我也有這種感覺呢,你一定想跳一個最美麗的動作。(教師可邊說邊展示一個動作)
3、再次欣賞:聽了這么溫柔、這么美妙的音樂你想干什么?
【幼兒可能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是比較激烈的動作,因此這里的策略是先讓幼兒有一個感受和體驗:先讓幼兒說一說,個別幼兒做一做,然后再一起來試一試】
。1)聽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
【此時教師要關注幼兒在音樂中的表現,是否投入到音樂中,可觀察幼兒的動作表現,用語言輕輕鼓勵個別幼兒】
。2)老師可找找看看大家在干什么呢?
小結:小提琴唱歌是很溫柔,很優(yōu)美動人的。
過渡:聽聽小動物們聽到美妙的音樂會怎樣?
感受理解散文詩
【此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通過傾聽、觀看來理解散文詩!
1、聽音樂傾聽老師朗誦:
誰在聽美妙的音樂呢?
2、觀看FLASH:進一步感受散文詩的美。
。1)小動物們聽到音樂都怎么了?
【此時幼兒可能是說不全的,教師可提示幼兒如:那么小兔聽到音樂怎么了?】
。2)再次觀看FLASH:可一起跟著動畫說說念念
3、為什么它們聽到音樂都停下來了呢?
小結:原來阿姨拉琴真好聽,小動物聽到音樂都被吸引住了,都停下來欣賞了。
扮演角色表演
【以表演的.形式進一步鞏固散文詩,讓幼兒體驗表演的樂趣。】
1、聽優(yōu)美的琴聲,師生共同表演
現在我們也來扮演小動物們,看看你們聽到美妙的音樂會怎么樣呢?
2、分角色表演
表演前可問問幼兒你是誰
關注幼兒表演前是否大膽自信
四、拓展
美妙的音樂真好聽,想一想:還有哪些樂器寶寶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小班音樂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會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表情來演唱歌曲。
2.感受多種不同表情,嘗試根據表情創(chuàng)編動作。
3.樂意在集體中大膽表現自己。
4.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重、難點: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會用不同速度和不同的表情來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節(jié)奏圖譜,玩節(jié)奏游戲。
1.師: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玩?zhèn)有趣的節(jié)奏游戲,好嗎?(好)
2.師:請你跟我拍拍手(跺跺腳、點點頭)(XXX)或(XXXXXX)
3.幼:我就跟你拍拍手(跺跺腳、點點頭)
二、初步感知歌曲的內容
1.師:節(jié)奏游戲真好玩,你們高興嗎?高興的時候你們會有什么表情?會做什么動作?請一幼兒上來做一做。大,考吧.幼,師,網請你們一起來做一做自己高興時候的表情和動作。那你們不高興地時候,臉上又會是什么表情?又會做什么動作?請你們來做一做自己不高興時的表情和動作。
2.師:剛才老師把你們高興時的表情和動作和不高興時的表情和動作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聽?(想)這首歌曲的名字叫《表情歌》。
3.老師輕唱歌曲一遍,提問:剛才老師唱的.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想不想學這首《表情歌》?(想)
三、學唱歌曲,會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表情來演唱歌曲。
1.播放PPT,幼兒看圖譜
師:請你們看著圖譜,用高興地表情和難過的表情念歌詞,并能感受用兩種不同的聲音來念歌詞1—2遍。
2.提問:誰來說說,用什么聲音來唱高興的表情?(高點)
3.幼兒看圖譜,聽琴聲演唱歌曲第一段。
師:除了用高一點的聲音還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唱高興地表情呢?(快一點)幼兒再次聽琴聲唱歌曲第一段。
4.提問:請你說一說,用什么樣的聲音唱難過的表情?(低一點。慢一點)
5.幼兒看圖譜,聽琴聲演唱歌曲第二段2遍。
6.幼兒完整地看著圖譜,聽琴聲完整演唱歌曲《表情歌》,提醒幼兒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表情來演唱歌曲。
7.采用多種演唱形式來學唱歌曲。分組唱,分男女唱,找好朋友唱。
四、活動延伸
1.師:我們的臉上除了有高興和難過的表情,還有什么表情呢?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各種不同的表情。
2.出示其他不同表情的圖譜。
師:老師也帶來了幾種不同的表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學一學這些表情,并且做一做這些表情的動作。(幼兒相互說一說不同的表情。模仿一下表情。)
師:小朋友做得真好,下一次,把這些不同的表情也編到這首表情歌里,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做一做好嗎?
活動反思:
歌曲是孩子們百不厭倦的活動,更何況歌曲里面又穿插著各種動作,我覺得本次活動很吸引孩子,也很受孩子們歡迎。
活動剛開始,出示笑臉娃娃圖片時,孩子們都能分清小何哭表情,不但自己會說表情,而且也能做出相應的動作,并且還說出笑臉表示高興、快樂的心情。在學習歌曲時,因為歌曲比較簡單,先讓孩子們學習歌詞再熟悉曲調、旋律,所以學起來也比較容易。《表情歌》旋律活潑,節(jié)奏感強,歌詞內容易于孩子理解與表現,歌唱與節(jié)奏活動交錯進行的形式也比較容易調動孩子們的情緒。X X | XX X |這個節(jié)奏型對于剛從入小班的孩子來說是比較新奇但愿意去學習掌握,但不失一定難度的。但由于我在平時活動中對這個節(jié)奏有一定的練習與滲透,因而難度應該不是很大,本活動的難點是開始句的切分音學習。
小班音樂教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的柔和、舒緩的旋律及可愛的童聲。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用動作表達對歌詞的理解。
2.借助生活中的經驗以及自身動作、語言、歌唱的參與,體驗歌曲的和諧、溫馨的氛圍。
3.樂于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來,享受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愛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全家!闭掌、幼兒用書《讓愛住我家》
2.《讓愛住我家》歌曲磁帶、VCD片
3.在活動前看過幼兒用書《獅子爸爸和刺猬媽媽》,并聽故事《獅子爸爸和刺猬媽媽》,討論“什么樣的家庭是我喜歡的”。
活動過程:
1.欣賞照片、圖片,立理解其中內容。
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照片和幼兒用書《讓愛住我家》。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相互交流對照片和圖片內容的理解。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你們喜歡不喜歡家里人吵架呢?為什么?
2.欣賞歌曲第一段,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
教師:歌中唱的這個家是什么樣子的?你喜歡嗎?你有什么感覺?
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溫暖的樣子。
3.欣賞歌曲童聲部分,進一步感受歌曲和諧、溫馨的氛圍。
欣賞歌曲童聲部分,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
教師:誰在唱歌?小姐姐唱了什么?
幼兒說出歌詞的內容,教師用唱的形式反饋。
教師慢速地帶領幼兒練習演唱“我愛我的家,弟弟爸爸媽媽”兩句。
4.再次欣賞歌曲童聲部分,教師引導幼兒跟唱并用動作提示。
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愛是不吵架,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的動作。
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聽童聲部分邊用動作表演,記憶歌詞。
5.完整的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家庭成員之間的友愛。
幼兒邊完整地欣賞,邊猜猜小姐姐家中還有誰。
播放VCD《讓愛住我家》,讓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邊看邊跟著一起表演歌曲。
6.教師和幼兒齊唱“讓愛天天住我家,讓愛天天住我家,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备惺芗彝サ臏嘏。
活動延伸:
回去以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唱<讓愛住我家>,感受一家人相親相愛的溫暖氣氛。
小班音樂教案9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剛入園時,他們不僅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傾向,還在社會交往方面表現出一些缺憾,如退縮、拒絕、遠離等,與同伴之間還沒有達成很好的溝通。為此,我特地設計了《碰一碰》這個音樂活動!杜鲆慌觥愤@首歌曲表達了朋友與朋友之間相互接觸,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詞淺顯易懂,歌曲容易學唱。孩子們可以通過對歌詞進行動作的演繹,體驗與同伴碰頭、碰肩、碰手的快樂,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 理解“碰”的動作,初步學唱歌曲《碰一碰》。
2、 通過參與音樂游戲,培養(yǎng)初步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 《碰一碰》音樂磁帶,錄音機。
2、 小兔、小熊玩具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碰”的動作
1手偶情景創(chuàng)設:一天小兔出來玩,遇到好朋友小熊,可高興了,它們高興地碰了碰肩膀。
師:小兔遇到好朋友小熊,它們很高興地干什么啊?(肩膀碰肩膀)
小結:輕輕地碰碰肩膀。
2、拍肩,理解“碰”的動作。
師:寶寶們,伸出我們的小手,輕輕來碰碰我們的肩膀。
二、初步學唱歌曲
。1)介紹歌曲名稱:《碰一碰》
。2)教師示范唱。(只彈旋律,不彈伴奏)
提問:剛才寶寶們聽到了什么?碰了哪里?(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3)幼兒學唱歌曲2-3遍。
幼兒學唱:寶寶,愿意和老師一起唱嗎?(集體學唱兩遍)
三、師幼互動游戲
。1)老師邊唱歌曲邊做動。(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與老師合作游戲)
師:現在老師也要找一個表現好的寶寶,和他做朋友。也來和他輕輕地碰一碰。
(2)鼓勵個別幼兒找同伴一起游戲。
(3)全體幼兒到戶外空地邊唱歌曲邊游戲。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剛入園時,他們不僅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傾向,還在社會交往方面表現出一些缺憾,如退縮、拒絕、遠離等,與同伴之間還沒有達成很好的溝通。為此,我選擇了了《碰一碰》這個音樂活動設計相關教案,組織教學。
《碰一碰》這首歌曲表達了朋友與朋友之間相互接觸,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詞淺顯易懂,歌曲容易學唱。孩子們可以通過對歌詞進行動作的演繹,體驗與同伴碰頭、碰肩、碰手的快樂,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現在正值小班開學初,孩子們與同伴的交往經驗不足,因而,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我將該活動分成兩課時完成。這節(jié)教學活動主要是學唱歌曲,理解“碰”動作,通過參與音樂游戲,培養(yǎng)初步的合作意識。為了更好的讓孩子理解“碰”動作,我將原歌詞做了適當的`調整,將“鼻子碰鼻子”改成小手碰肩膀,讓孩子們切身體驗 “碰”動作的含義。整節(jié)活動有序的組織,孩子們情緒積極,課堂氛圍輕松,孩子參與活動的欲望強烈,活動狀態(tài)活而不亂,教學目標能夠較好的完成。發(fā)現的情況有兩點:主配班的配合需要加強;孩子們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經驗,讓活動更有效深入地開展。
小班音樂教案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能用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2、學習使用鈴鼓,感受玩打擊樂器的快樂。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出示教學掛圖,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練習用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1)閱讀教學掛圖,請幼兒猜想大狼是怎樣喝粥的。
“你們喜歡喝粥嗎?你們看大狼是怎么喝粥的?是快快地喝,還是慢慢地喝?是一小勺一小勺的喝,還是大口大口地喝?”
(2)教師講述《大狼喝粥》的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大狼在姥姥家是怎樣喝粥的呢?”(快快喝,嘩啦啦。)
“大狼在自己家是怎樣喝粥的呢?”(舀一勺,喝三口。)
“大狼在幼兒園是怎樣喝粥的呢?”(舀一勺,喝一口。)
(3)教師再次講述故事,請幼兒模仿大狼三次喝粥的不同動作。
2、學習使用鈴鼓表現故事內容,感受玩鈴鼓的快樂。
(1)教師出示鈴鼓,與幼兒討論如何使用鈴鼓表現大狼三次不同方式的喝粥。
“今天我們就用鈴鼓做大狼喝粥的碗,學學大狼喝粥。”
大狼在姥姥家喝粥。(舀一勺,嘩啦啦,慢拍一下,連續(xù)搖鈴鼓。)
大狼在自己家喝粥。(舀一勺,喝三口,慢拍一下,連續(xù)拍三下。)
大狼在幼兒園是怎木昂喝粥的呢?()(舀一勺,喝一口,慢拍兩下。)
(2)教師帶領幼兒集體空手練習上述三種喝粥的'方式。
(3)幼兒學習用鈴鼓表現大狼三種不用的喝粥方式。
幼兒每人拿一個鈴鼓,用鈴鼓逐一練習三種不同的演奏方式。
(4)幼兒和教師一起聽語言CD(盒帶),用鈴鼓表現大狼喝粥的故事。
演奏前提出要求:不演奏時,要保管好鈴鼓,不讓它發(fā)出聲音。
活動延伸
閱讀幼兒學習資源(5)第23—25頁。
教學反思:
我選擇了幼兒熟悉的鈴鼓作為演奏樂器,和幼兒一同觀察畫面、傾聽故事、分析內容,幼兒在學會敲打樂器以后,不會滿足于單調不變地發(fā)出一種聲音的。為了使聲音富于變化,有的會越敲越快,有的則越敲越慢,還有的越敲越使勁,或越敲越輕。這時,我問:“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樣的呢?”康賀說:“我用鈴鼓用力的搖,嘩啦啦!”心儀說:“鈴鼓輕輕拍,大狼輕輕喝粥!焙⒆釉谀7潞捅硌葜校粩嘧灾魈剿鬟m合的強弱和節(jié)奏,獲得表演的快樂,獲得了通過聲音表現事物、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和途徑。
小班音樂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感受小鈴和大鼓的不同音色,嘗試用相應的身體動作表現,并根據不同音色的不同節(jié)奏,用動作模仿,體驗樂器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只。
2.小鈴一對。
三、活動過程
(一)樂器朋友來做客
1.小鈴來做客。
T:今天有個會唱歌的樂器朋友來作客,我們聽聽它唱歌是什么聲音? (引導幼兒聽小鈴音色,并嘗試模仿聲響)
T:用小手為小鈴伴舞。(引導幼兒拍手模仿小鈴的節(jié)奏等)
2.大鼓來作客。
T:還有個會唱歌的.樂器朋友也來了,它唱歌又是什么聲音? (引導幼兒聽大鼓音色,并嘗試模仿聲響)
T:用什么動作為大鼓伴舞? (引導幼兒跺腳模仿大鼓的節(jié)奏)
(二)樂器朋友做游戲
1.根據音色快慢表現動作
T:兩個朋友來到草地上做游戲,聽到哪個朋友唱歌我們就給它伴舞,樂器唱得快我們就跳得快,樂器唱得慢我們就跳得慢。
2.聽樂器節(jié)奏,用動作表現
T:樂器怎么唱,我們就怎么跳。(引導幼兒聽不同樂器節(jié)奏用動作表現)
3.聽樂器動作表現
T:大鼓和小鈴來合唱,我們仔細聽誰先唱誰后唱,我們給它們伴舞。
操作提示
剛開始游戲時,節(jié)奏要簡單,重點落在引導幼兒聽辨不同樂器的聲響,并用相應動作表示。等幼兒在樂器音色和動作間建立起連接后,逐步增加節(jié)奏的難度,讓幼兒根據記憶模仿節(jié)奏。在老師搭建的階梯下,逐步達到目標,孩子成功的喜悅會提高游戲的積極性。另外,老師在游戲中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分別聽小鈴、大鼓音色表現節(jié)奏;第二步結合樂器,交叉操作,易于幼兒操作。
這個樂器聽辨游戲只是一個開始,老師還可以進行擴展式的操作。例如:逐漸加入樂器數量;逐漸增加節(jié)奏復雜程度。可以按照難度遞進依次進行:無節(jié)奏地輪換樂器,幼兒做出相應動作——快速變換樂器,幼兒做出反應——幼兒閉眼聽樂器游戲——背對幼兒敲樂器,幼兒做出反應——用鼓點間隔操作節(jié)奏——幼兒站起來做。
小班音樂教案12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傾聽音樂,嘗試在情境中用動作表現走路、由小變大、睡覺的音樂形象。
2、借助故事情節(jié)仔細觀察畫面,并且大膽進行想象。
3、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三段音樂錄音、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小老鼠來了
1、 播放課件圖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你們看看是誰來了啊?(小老鼠)
2、 過渡:原來是一只可愛的小老鼠。
二、進入情境:感受表現
1、走一走
1)播放課件圖,師:今天小老鼠帶著我們要到處走一走,它走呀走,來到了一片大樹林里,它看到了很遠的地方有個咖啡色的東西,你覺得會是什么呢?(幼兒自由說一說)
2)師:小老鼠也非常想知道這是什么東西,于是它就決定走過去看看,它是怎么走的呢?請你們聽一段音樂(老師播放音樂A)
△師:你聽了音樂后覺得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呢?誰來走走看。(請2-3個幼兒學學小老鼠的走路)(老師繼續(xù)播放音樂A)
3)小結:原來小老鼠是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向前走的。
4)請大家一起試一試,學學小老鼠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走路。(老師關注幼兒是否有節(jié)奏的學著小老鼠走路)2遍
5)師:現在我們跟著小老鼠一起有向前走,看一看前面到底是什么東西等著我們。2—3遍
2、由小變大
1)播放課件圖3(從小逐漸變大):我們離那個東西越來越近了,那個東西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大了)
△師:是的,我們離它近了,它就變大了。它是怎么變大的?(從小慢慢變大的)
2)師:我給你一段音樂,你來做一個變得越來越大的動作好嗎?(播放音樂B)
3)師:還有小朋友有不一樣的.變得越來越大的動作嗎?原來可以做那么多的越變越大的動作啊。
4)師: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做自己喜歡的越變越大的動作。
(過渡:我們小朋友的動作做得真不錯,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大了。)
5)師:你覺得這個越變越大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幼兒自由猜說)我們繼續(xù)跟著小老鼠向前走看看那個東西究竟是什么?(播放音A)
3、睡覺
1)播放課件圖4(一半身體):那個東西是什么?(熊)你怎么知道是熊?(幼兒自由說)
2)師:你覺得他在干什么?(睡覺)
過渡:是的呀,你們聽,它還在打呼嚕呢。
3)師:那這只大熊是怎么睡覺的呢?我們來聽段音樂,請你來學學它睡覺的樣子(教師播放音樂C)。
4)聽第一遍后,請一個幼兒上前示范。
5)師:我們大家再一起跟著音樂身體像蕩秋千一樣的睡覺。(集體學做)
6)師:我們一起把這只睡熟的小熊叫醒好不好,讓他和我們一起做游戲。
三、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舞蹈。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根據音樂,用動作表示走路、變大、睡覺的音樂形象,重點是學習小老鼠走路的樣子。孩子們在課上興致很高,基本能跟著老師進行活動。但是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由于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幾次類似的音樂律動,在節(jié)奏感、音樂表現性方面還很欠缺。此外,在請孩子們想變大的動作時,基本以教師引導為主,孩子們自己的動作很少,在聽音樂做動作時,基本以模仿教師為主,因此,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在音樂感受性、音樂創(chuàng)造性方面有待加強。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斗起來非常兇猛。
小班音樂教案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啟發(fā)幼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來演唱歌曲前后兩部分。
2、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按樂句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
3、幫助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歌唱的快樂,指導幼兒用表情、動作和眼神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歌曲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創(chuàng)設兩種情境,讓幼兒分別感受與同伴發(fā)生矛盾及與同伴友好相處時的不同心情。
2、引導幼兒探討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時應如何解決。
3、學唱新歌。
(1)教師范唱或請幼兒欣賞歌曲錄音,體驗歌曲中好朋友間的情緒變化。
。2)幼兒學唱新歌,注意唱準切分音符和休止符。
4、啟發(fā)幼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兩部分,即用快而重且斷頓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用慢而輕且連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5、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同伴合作進行歌表演。
。1)啟發(fā)幼兒根據歌詞內容,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按樂句創(chuàng)編相應的.動作、表情。
。2)請幼兒兩兩結伴有表情地邊唱歌、邊表演動作,幫助幼兒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進行歌唱活動的快樂。
6、學習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演唱此歌。
請兩名幼兒有表情地領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并做相應動作,其它幼兒在歌曲的第17小節(jié)開始齊唱。
小班音樂教案14
【活動目標】
在有趣的音樂故事中,聽辨節(jié)奏的快慢與強弱,體驗用響板表現小螞蟻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螞蟻教具、響板、教學課件及音樂。
2、幼兒對小螞蟻的生活習性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小螞蟻爬呀爬重點:有節(jié)奏的聽著音樂爬爬玩玩做游戲歌表演:螞蟻搬豆師:老師帶你們到森林里去散散步,我們把自己變成可愛的小螞蟻好嗎?螞蟻的頭上有什么的啊?(播放音樂)出示小螞蟻,聽著音樂做律動小游戲“小螞蟻爬呀爬”
師:你們看看,我的小螞蟻是怎么和我做游戲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還想讓小螞蟻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結:我的小螞蟻是聽著音樂,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們,跟上嘍。
2、拍拍玩玩:出門找食物重點:情景中用響板表現快和慢的節(jié)奏。
聽螞蟻的腳步聲。幼兒聽聽說說,分辨聲音的強和弱。
出示兩種樂器:鼓和響板!奥犅犨@是誰的腳步聲。為什么?”
小結:原來響板的聲音和小螞蟻的腳步聲有點像,小小的`,輕輕地,你們聽小螞蟻高高興興的出門找食物去了......
幼兒拿起響板和教師一起聽著音樂演奏,快快的,恢的。
故事繼續(xù)講述:幼兒在情景中聽辨上行和下行的音樂,并使用響板聽著音樂表現螞蟻快快慢慢的腳步聲。
觀看媒體:小螞蟻發(fā)現什么啦?幼兒使用響板表現螞蟻爬樹的腳步聲。
小螞蟻你們找到豆豆了嗎?找到什么豆豆呀?幼兒和老師一起聽著音樂把豆豆搬回家。用響板快慢交替的演奏表現故事情景。
該游戲可視情況復玩一次。教師注意提醒孩子“小螞蟻要慢慢走哦,聽著音樂一步一步走,別讓身上的豆子滾落下來哦”
3、音樂游戲:搬起飯團猜猜看看,小螞蟻發(fā)現了什么?觀看媒體:局部整體結合媒體變化,教師用響板表現,小螞蟻叫伙伴搬飯團,伙伴越來越多,腳步聲越來越響的故事情節(jié)。
那么的一個飯團我一個人搬不動怎么辦呀?
聽辨,聽聽我的朋友是不是來得越來越多了?
教師與幼兒一起把飯團搬回家。
教學反思
主題教學是現在廣為提倡的一種教學形式,它提倡幼兒按自己的意愿主動地和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交互作用,自主地豐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認識機構,并向更高一級認識知段邁進。在《螞蟻》這個主題活動中,教師設計了自由觀察、自由講述、幼兒討論、游戲學習歌曲,兒歌、畫畫等活動,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激發(fā)幼兒學習探索的內在動力,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地探索與發(fā)現,進而深入激發(fā)幼兒象螞蟻一樣團結友愛、互互助的精神。
小班音樂教案15
設計意圖
幼兒節(jié)奏活動故事化、游戲化教學是音樂教學新的嘗試,在節(jié)奏教學活動中,正確、有效地采取故事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與故事、游戲有機整合,其實質是指在教師教、幼兒學的共同活動中,尊重幼兒,發(fā)揮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自主性。本次音樂游戲活動,我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貓和老鼠》的故事情境,通過“小老鼠拿回香腸”的情節(jié)設計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輕松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顒又,通過圖譜輔助、游戲體驗、動作創(chuàng)編等環(huán)節(jié)設計,讓孩子們自然融入音樂情境,輕松理解音樂結構,充分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借助“貓和老鼠”的故事情境和圖譜,感知音樂的結構和特色。
2、在音樂游戲中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并用不同造型表現出來。
3、能積極投入游戲活動中大膽表現,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貓和老鼠的故事經驗。
物質準備:《爆米花》音樂、圖譜、老鼠和貓的頭飾、香腸若干。
活動重難點
在音樂游戲中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并用不同造型表現出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活動興趣。
1、“孩子們,我們最愛吃的香腸被那只總愛欺負別人的老貓搶走了,這可怎么辦啊?”
2、講述故事:“那天,老貓在家里走來走去看著那些香腸,我呢就偷偷的跟在它的后面,老貓走,我也走,老貓一轉身,我一動也不動。老貓走,我也走,老貓一轉身,我一動也不動。走走走走停,走走走走停,終于看見我的香腸啦,我跑呀跑呀,拿起香腸迅速的跑回了家!
“你們愿意幫助拿回剩下的香腸嗎?”
二、圖譜輔助,理解音樂節(jié)奏。
1、借助圖譜輔助,完整傾聽音樂。
“有一段音樂講的就是小老鼠拿回香腸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借助圖譜輔助,表現音樂節(jié)奏。
“小老鼠到老貓家一定要先學好本領,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吧!
三、情境游戲,表現音樂節(jié)奏。
1、跟隨音樂游戲。
“讓我們準備出發(fā)吧,去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2、創(chuàng)編情境動作。
“小老鼠的本領越來越大了,他還會變造型呢,變變變,試一下吧!”
四、結束活動,體驗活動樂趣。
“小老鼠們你們真能干,把香腸都拿回來了,真是令人高興,讓我們開個慶祝舞會吧!”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01-04
小班音樂教學教案11-22
奧爾夫音樂教案小班范文05-13
小班音樂教案15篇01-09
精選小班音樂教案13篇08-16
(優(yōu))小班音樂教案15篇10-12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04-28
【精選】小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5篇05-31
小班音樂游戲《開始和停止》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