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術說課稿模板集錦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有趣的鞋》是綜合制作、游戲的學習活動課。本課教學以游戲來營造美術學習的情境,切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有趣的鞋》一課是以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用品“鞋”為題材,通過學生參與欣賞(感知)制作(實踐)展示(評價)游戲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牛對生活中的“美”進行體驗、認識和再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提高手腦協(xié)調并用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造型能力。
本課教材雖簡單,卻給教師極大的發(fā)揮空間,包括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用具的選擇。重點要突出“認識鞋、制作鞋”這主要內容。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對鞋的形狀、外觀、實用等方面的觀察和理解,讓學生體會美術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本課的教學活動力圖在一個自由、輕松、愉快、合作、交流的氛圍中進行,在賞+賞,想一想,做一做,玩一玩中,使學生從視覺、觸覺卜感受實用美術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的欲望,積極投入到學習、制作之中,同時起到美術學習的情感教育作用。
設計理念:
在成人的眼光里,鞋與小學生好象相距甚遠,其實不然,鞋的設計不僅涉及成人的領域,而且還涉及到兒童領域。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習內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課讓學生把熟悉的鞋作為創(chuàng)作的重點,是將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世界緊密聯(lián)系,強調學生把美術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通過情境的設置,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能力,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體現(xiàn)“以學生自主發(fā)展、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和“展現(xiàn)自我、張揚個性”的教學思想。
。ㄒ唬⿲腚A段
1、謎語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設計意圖:運用謎語導人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2、鞋的欣賞,豐富視覺形象,注重素材積累
設計意圖:教師課件展示鞋的發(fā)展演變,讓學生仔細地欣賞、觀察不同年代、不同款式、不同民族,不同功能的鞋。
。ǘ┌l(fā)展階段
1、分析鞋子的組成與作品欣賞
教學意圖:通過欣賞教師親身制作的大鞋子,能更進一步地維持學生的興趣。在欣賞教師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無形地掌握了一些制作的方法和材料的運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欣賞同齡學生不同風格的`作品,點播了創(chuàng)新的火花,消除了創(chuàng)作的畏懼心理,產(chǎn)生了你行我也能行的學習動力。
。ㄈ⿲嵺`階段
教學意圖:師生轉化角色,淡化課堂環(huán)境,以兩人一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欣賞與聯(lián)想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圖形和色彩的分析,討論。訓練學生敏銳的造型感覺,采用大膽的表現(xiàn)形式,獨立完成一只有趣的、用料獨特的鞋子作品。
。ㄋ模┳鳂I(yè)展評:(觀摩欣賞,表演購買鞋的情景)
1、推銷鞋:
教學意圖:將自己的作品向他人介紹,得到他們的青睞和贊賞,是孩子們的愿望,作業(yè)交流提高表達能力。
2、鞋的展示:
教學意圖: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已是美術課改實驗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新課程綱要從以人為本的思想出發(fā),就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有新奇感,能吸引學生的生活情境,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本環(huán)節(jié)還體現(xiàn)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注重了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
3、購買鞋,并說明購買的理由
教學意圖:將課常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積累社會經(jīng)驗,均等級的評價,即注重教育過程的情感體驗,又注重學生個體的傾向性比較,不評等級,用簡單的描述性語言的形式給經(jīng)適當?shù)脑u定,激勵學生小斷努力,不斷進步。
(五)課后拓展,加強學科輻射,注重學習延伸。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zhèn)鬟_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然而對于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jīng)驗基礎。新《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為幼兒應該豐富的經(jīng)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jīng)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jīng)驗。那么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jīng)驗之后,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觀察認識:向日葵
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
基于兩種經(jīng)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
美術欣賞活動:向日葵
實地參觀:向日葵園地
認識凡高
生活經(jīng)驗
美術經(jīng)驗
種植向日葵
這個主題中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后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
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jīng)驗。另外教師還通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畫特點、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jīng)驗也隨之形成。
二、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jīng)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jīng)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jīng)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了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fā)現(xiàn)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的運用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夸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現(xiàn)。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 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fā),畫面中,鮮艷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夸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chuàng)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入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zhèn)鬟_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fā)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目標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zhèn)鬟_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目標難點:了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
目標
。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jīng)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習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了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笔潜敬位顒拥碾y點,因為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內化為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的體驗作品、更好的體驗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
。2)是能力目標,我認為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yōu)榱嗣佬g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fā)幼兒對美的創(chuàng)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作。
四、教學流程:
前承:
經(jīng)驗豐富: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于向日葵的認知經(jīng)驗及美術欣賞經(jīng)驗。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提供: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二位幼兒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具體流程見圖:
環(huán)節(jié)一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和比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圖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歡那一幅?為什么?”(見附圖1)
在幼兒的自由欣賞討論中引出今天的教學,同時給了幼兒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賞的機會,為目標1的完成拉開序幕。
環(huán)節(jié)二
放映幻燈“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賞“十四朵向日葵”。
色彩的感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畫面中什么顏色最多?你最喜歡畫面中的那種顏色?如果都用黃色好嗎?……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為主、其他色為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列。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線條的感受: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夸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著生命的力量。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來:如: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彎彎曲曲?好象感覺到了什么?……
構圖的感受:
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體來分析作品的構圖,。教師通過和幼兒的對話:數(shù)一數(shù)由幾朵向日葵?它們一樣嗎?為什么有的低下了頭?(辨別成熟的和還未成熟的或還未開放的)……通過這些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構圖有張馳有疏密才會漂亮。
教師通過對話法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zhèn)鬟_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初步解決重點目標。
環(huán)節(jié)三
第二次對比欣賞,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比較照片圖片和繪畫作品給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兒理解到畫出來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畫面中充滿了創(chuàng)作者的感情——對向日葵的熱愛。
通過對比欣賞,進一步使幼兒領悟到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區(qū)別。這一環(huán)節(jié)使重難點得以突破。
環(huán)節(jié)四
教師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兩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向日葵帶給人們的那種美麗和熱情。激起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
最后通過欣賞、師生共同談話,探討、分享,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活動目標得以提升。
延伸:“我的向日葵”激發(fā)幼兒學習模仿或創(chuàng)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美術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3課《畫中的線條》。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教學效果五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線條是最基本的美術造型語言,單方面講,線可以分為直線和曲線兩種。直線有水平線、垂直線、斜線等;曲線有波浪線、螺旋線、弧線等。線的表現(xiàn)力極其豐富:水平線有廣闊、寧靜感;垂直線有升騰、挺拔感;斜線有危急或空間變化的感覺;短線水平排列則產(chǎn)生跳躍急促的節(jié)奏感;流動的曲線使人感到柔和、輕巧、優(yōu)美,給人輕快愉悅的感覺。線的粗細、剛柔、滑澀、虛實、疏密等變化產(chǎn)生不同的美感。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線條的表現(xiàn)力,學習觀察、欣賞畫面的方法,進而體會、認識到線條這種造型語言的魅力。結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僬J知目標:認識線條的多種變化,理解不同的線條變化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藝術美。
②操作目標:嘗試畫出不同形狀的線,運用線條來表現(xiàn)一個完整的形象,體會線條豐富的變化,體驗藝術的創(chuàng)作的快樂。
、矍楦心繕耍盒蕾p繪畫的線條造型作品,感受線條美及其賦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畫面的分析,認識線條的表現(xiàn)力,學習對畫家作品的分析和評述。
教學難點:學生能將本課的認識,初步運用到繪畫作品中。
二、教學方法:
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認識到線條的表現(xiàn)力,進而體會、認識到線條這種造型語言的魅力,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欣賞法、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評價展示法等。
三、學法指導:
理解線條的節(jié)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chuàng)造思維,要讓三年級的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不同線條表達各種不同的情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實例和課件的演示,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感性地認識線條,感受線的魅力。在課堂中我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讓他們參與有趣的美術游戲,增加了直觀性,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程序由激趣導入——分析作品——臨摹表現(xiàn)——展評作品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1、 激趣導入:
教師準備幾件物品(鐵絲、木棍、樹枝、樹皮、網(wǎng)兜等),請同學用線條表現(xiàn)出來。展示實物,貼近學生生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興趣。
2、 分析中國傳統(tǒng)繪畫作品
。1)在我國古代有許多畫家也是從生活中尋找到很多線條并運用到繪畫中。(欣賞我國古代畫家從生活中尋找到并運用到繪畫中的線條。)
討論:
、佼嬛羞\用了哪些線條?它們有什么特點?
這些畫面多是以曲線為主,通過線條的表現(xiàn)體會到當時的情景。
②通過線條的表現(xiàn)你感受到些什么?
《放牧圖》:線條粗而短體現(xiàn)了奔馬的驃悍與力度。
《黃河逆流》:線條粗短表現(xiàn)了水流的湍急,以及一種不屈不饒的向上精神。
《八十七神仙卷》:線條曲直、粗細、舒緩體現(xiàn)神仙衣服隨風飄蕩的感覺
通過分析,進一步感悟不同線條帶給我們的不同感受,體會線條的表現(xiàn)力,引發(fā)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興趣,感受線在藝術作品中的作用及作品的藝術美感。
(2)、其實線條在畫面中不但能表現(xiàn)生動的形象,同時還能表現(xiàn)畫者的心情與意境。
思考:
①畫面中線條有什么特點?
②你從中體會了畫家怎樣的心情?
。ê献鲗W習,同學間取長補短: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對線條這種造型語言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提升。線條不但可以塑造生動的形象,而且還可以傳達畫家的思想)。
《女像》線條疏朗、簡潔。多采用曲線造型,表現(xiàn)畫家當時心情的平和與恬靜。
《兩個青年農(nóng)民》利用曲線與交叉線的結合,是畫面出現(xiàn)層次感,線條的粗細變化也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樸實的性格。
《海景》前景運用大量的直線造型,表現(xiàn)風平浪靜的海面,而背景多采用交叉線,有給人一種要變天的感覺。這種直線與交叉線的結合,給人一種強烈的臊動感,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說明畫家當時含有一種復雜的心情。
3、臨摹表現(xiàn)
任選美術作品的`一個局部進行臨摹。通過臨摹,嘗試并體會線條的表現(xiàn)力,了解、體會畫中線條,使學生對用線造型產(chǎn)生濃厚興趣。
4、展評作品
請同學說說嘗試畫線條的感受,互相說說自己對畫中線條的不同感受。進一步了解、體會,使學生對用線造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空間,培養(yǎng)學生評述能力。
五、教學效果: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線條的作用力和表現(xiàn)力,學習運用對比觀察、欣賞畫面的方法,進而充分地感受到線條這種造型語言的無窮魅力。為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上課時我準備了幾件物品,如木棍,樹枝,樹皮,讓學生用線表現(xiàn)出來。教學中我通過語言的提示設計一些練習,要求學生畫出有情感的線,如“剛強有力的線條”、“溫柔的線條”、“奔放的線條”、“平靜的線條”、“煩躁的線條”、“瀟灑的線條”、“猶豫的線條”等等,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線條的無窮魅力。
美術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黑白世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一、 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lián)系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二單元第1課,是繼《五角星》一課的拓展學習課程,本課是以“造型表現(xiàn)”為主,并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主要學習黑白木刻版畫的基本制作方法及表現(xiàn)技巧,并試圖結合木刻形式的文學作品插圖來深化教學活動,將木刻技巧與情感主題的藝術表現(xiàn)有機結合,為下一課《方寸之間》篆刻藝術學習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強調黑白的運用與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木刻版畫學習的興趣,加深對黑白版畫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通過借助簡化的版畫練習方式,提高學生運用黑白關系造型及利用黑白進行情感表現(xiàn)的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根據(jù)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fā)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刀法運用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能夠從臨摹中初步學會木刻的一種刀法,進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藝術實踐。
B、能夠運用木刻版畫的黑白表現(xiàn)形式,有意識地進行畫面不同的黑白處理
。3)發(fā)展目標:
A. 嘗試運用黑白木刻的表現(xiàn)技巧嘗試繪制文學作品的簡單插圖。
B.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yǎng)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把握不同刀法組織的韻律與節(jié)奏
借助黑白處理的技巧,表現(xiàn)影物空間立體與前后虛實關系。攻破這一重點,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讓學生觀察,探究,總結等方法。
教學難點 :木刻刀法及畫面黑白關系的處理轉化技巧。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
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xiàn);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畫面進行彩色,單色的轉換。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淘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臺,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chuàng)造,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chuàng)造作業(yè)法。
三、說學法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找出用黑白表現(xiàn)物體形象的.方法,在學生對刀法嘗試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藝術魅力。通過“活動一”刀法實踐活動的學習,學生體驗木刻黑白關系的轉化,在“活動二”中,主要是啟發(fā)學生對黑白木刻形式技巧的認識與學習的過程?梢圆辉僖劳心究坦ぞ摺⒉牧希 接用毛筆、黑色記號筆甚至鉛筆工具在畫紙上實踐。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體驗對同一圖形或者畫面進行不同黑白處理的技巧,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xiàn),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四、說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刀法嘗試)――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運用黑白木刻版畫表現(xiàn)技巧進行插圖創(chuàng)作)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chuàng)設――啟發(fā)點撥――匯總歸納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chǎn)生興趣,他就會自覺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yōu)秀的黑白木刻版畫作品和音樂,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刀法效果的黑白木刻作品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設計思路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飛舞,像鵝毛,像紙片,像棉花……紛紛揚揚,一下子,馬路邊,屋頂上,樹上全掛滿了雪花,頃刻間,這個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銀裝,變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對這一切,孩子們充滿了喜悅,充滿了驚訝。正是借助于孩子們這樣一個心境,設計了《下雪天》這一課。
本課在設計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指出:美術教育是我國所有公民在中小學階段必須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這種全體性成為可能,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游戲活動、欣賞、交流、體驗等一系列活動達到這一目的。同時,探究性學習也是美術學習的一種好方式,所以,在教師示范完后安排了這一環(huán)節(jié):請學生欣賞思考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該怎么剪?并試著剪一朵。讓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實踐,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冬天,感受雪,體會雪給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習表現(xiàn)雪景的方法,創(chuàng)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并通過集體合作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一個有意義的冬天。
本課內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名畫欣賞,關維曉的《雪野》和莫奈的《鵲鳥》,引導學生觀察下雪時及雪停了時各種事物的變化。第二部分為欣賞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為剪紙步驟,示范折三折的雪花如何制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創(chuàng)作雪景圖的照片,為學習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因為主要是表現(xiàn)下雪時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內容只是選取了關維曉的《雪野》作為欣賞的對象。第二部分內容基本保持不變。第三部分改成教師實際操作示范,這樣學生觀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則去掉了。在教學順序上,也作了部分調整,即第二部分內容與第三部分內容調換了一下,同時,根據(jù)實際需要,作了一些適當?shù)脑黾,目的在于便于教學,更好地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wǎng)
三、學情分析
大部分的學生都看到過下雪,都感受過下雪的景象,能表現(xiàn)雪景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是剪團花的技法掌握。由于學生還沒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紙時會遇到困難,折完后,在畫的時候,要注意繪制的角度與大小,剪時也要細心,不要剪斷,否則前功盡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主要通過觀察欣賞、交流體驗、探究學習、集體合作、游戲活動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觀察雪花和下雪的樣子,初步學習剪團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識。
2、學習折、剪、貼、添畫或拼貼的方法,通過集體合作的形式表現(xiàn)雪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對下雪天的觀察、回憶、思考、想象與討論,使學生感受雪景的.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
五、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觀察,學習用剪團花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過集體合作,用剪、折、貼、添畫或拼貼的方法表現(xiàn)下雪天的情景。
難點: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通過觀察、想象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團花時折、畫、剪三步的處理與掌握。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在設計時盡可能地運用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謎語、游戲、音樂等,通過多媒體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感受與體驗,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達到學習目的。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白紙、剪刀、膠水、各色彩紙、繪畫工具
2、教師:課件、范作、白紙、剪刀、背景紙
3、環(huán)境設計與布置:運用藍白色調,營造冬天潔白與寧靜的氛圍,并在教室周圍適當張貼與"冰天雪地"有關的圖片。
4、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準備一些備用的白紙、彩紙、藍色的背景紙以及相關的課件。
八、教學設計
美術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美術14冊第十課《活躍有趣的帽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 說教材
本課是人美版初中美術14冊第12課,依據(jù)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明確了本課的課型屬于設計.應用領域。帽子是人們夏日出游喜愛的裝束。帽子可以遮擋烈日,不同款式和花色的帽子還能起到很好的裝扮作用,本課的設置就是讓學生們親自設計制作帽子,這一活動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動手才能、審美情趣、領會帽子除了適用功效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讓學生縱情施展想象力,增進發(fā)明力的發(fā)展。
二.說學情
依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制定本課教學方法。初中生兩級分化已形成,個體差異明顯,形象思維往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然占主體地位,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所以本課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合作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同時結合教材人文與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學目標分成三個維度來進行闡述
1. 知識目標:
。1) 適當?shù)膱D形、文字或符號在帽子上的應用。
(2) 用自己愛好的適合主題的顏色去搭配自己的帽子。
2. 能力目的:培育學生的想象才能、發(fā)明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 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發(fā)明美、發(fā)明美是每位學生都應具備的素質,通過帽子的設計,讓學生更加認識自我,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造就學生的自負念,造就學生之間互相協(xié)作的精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jù)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難點為
1.教學重點:顏色搭配、手工制造和個性化作風的表示。
2.教學難點:怎樣找到合適主體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作品,進步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對生涯的酷愛,造就他們創(chuàng)造美妙生涯的欲望和能力。
五.說教學方式
依據(jù)本課的教學內容,我重要采用“領導—-自主探究”的方式,以文化衫為線索,充足應用教具,采用展現(xiàn),啟示、討論、歸納相聯(lián)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領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加入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應用投影、音樂等教學手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致,進步課堂效力。學生分組運動,互評互比,這樣多法并用,即培養(yǎng)了他們集體合作的能力,又啟示了學生思維。
六.說教學程序:
先用奧運會圖片導入新課,引出課題——活潑有趣的帽子。通過師生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出本課知識點:帽子的`功能有哪些?以及明確本堂的對帽子的設計的目標是什么?即:遮陽、散熱、環(huán)保、輕便、美觀……
然后展示相關功能的帽子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各種不同功能的帽子的款式設計。
緊接著我給學生做示范,怎樣利用簡單的材料工具制作出大方美觀而且具有實用功能的帽子。
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我要給學生講述適當?shù)膱D形、文字或符號在帽子上的應用,用自己愛好的適合主題的顏色去搭配自己的帽子。
然后講解要根據(jù)不同功能來設計出不同款式帽子時,可以從帽檐大小,寬窄,以及頭頂?shù)恼谏w部分等細節(jié)部分來調整設計。
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后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總結。
七.自我評價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交流,以愉悅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
【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美術說課稿05-14
美術說課稿06-07
高中美術說課稿07-15
《什么是美術作品》說課稿02-19
小學美術課說課稿07-04
幼兒園美術說課稿01-04
小學美術《喜怒哀樂》說課稿12-25
中國民間美術說課稿08-19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06-07
說課稿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