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10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1
當余秋雨闡述本書由來的時候,我一下想到了中國的《論語》,同樣是學生記錄老師的言語的書,同樣是闡述人生哲理,我一度將它定義為西方的論語。
但當我讀到小說的正文,我才發(fā)現(xiàn),《論語》寫滿了名言警句和人生格言,而《相約星期二》這本小說,更像是記事錄或回憶錄,它有一定的故事性。兩本書是完全不同題材的著作,卻傳遞出來相同的人生思考。
而就作品本身,它所釋放出的能量,以及所體現(xiàn)出精神力量,更像是另一本家喻戶曉的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同樣是與命運的抗爭,同樣是飽受疾病的摧殘,他們都是《老人與海》中的堅韌無堅不摧的精神硬漢。
這樣一部飽含能量的書,如果將它拍成電影,會不會又是一部獲獎影片呢?這是我看完《相約星期二》的突發(fā)奇想。
“如果早知道面對死亡可以這樣平靜,我們就能應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
“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與生活講和!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相愛,或者死亡!
“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他們在忙于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昏昏慵慵。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你要使生活有意義,你就得獻身于愛,獻身于你周圍的群體,去創(chuàng)造一種能給你目標和意義的價值觀!
讀過這些,你是否覺得人生從此豁然開朗?
我慶幸,慶幸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雖然現(xiàn)在路途艱難,也頗多曲折,但前方的'道路必將光明開闊。一份有溫度,有情感,傳遞大愛的事業(yè),值得我去奮斗終身。
莫里一點點被死亡吞噬,而又倔強地跟病魔抗爭到最后一刻,完成了一本叫做人生的畢業(yè)論文,一部充滿力量、啟迪與生命力的著作,這一切都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名字:保爾·柯察金。
與保爾·柯察金不同的是,莫里除了展現(xiàn)出一種生命的力量之外,他的言行也同樣述說著了諸多做人與人生的道理,而這些道理足以影響和指引我們整個人生。
例如“愛情和婚姻還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xié),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
例如“如果你一直不愿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
例如“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2
幾年前,一位好友勸我讀一讀在美暢銷排行榜的一本好書《相約星期二》,它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fā),改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出于好奇和期盼,周末的一天,我走進新華書店,在新書架上找到了這本書,一個老頭,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的課,一個感動整個世界的故事,從此讓我改變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相約星期二》的作者米奇。阿爾博姆是一位美國一位頗有成就的專欄作家、電臺主持,他得知自己最尊敬的老教授莫里身患不治之癥,在前往探視中與老教授相約每周二,在與莫里教授相伴的最后十四個星期里,米奇。阿爾博姆聆聽莫里教授最后的'教誨,他們聊到了許多的人生問題多,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人生是莫里教授的臨終一課。這持續(xù)了十四周的人生課題,直到莫里教授的逝去。米奇。阿爾博姆將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談話內(nèi)容編輯成冊,書名《相約星期二》。
翻開這本書,我看到面對自己將要逝去的生命,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對生命即將離去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它沒有發(fā)人深省的警示名言,也沒有什么心靈雞湯之類的詞語,只有記錄了莫里教授用他的平和、親切、幽默面對即將死去的事實,侃侃談吐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這是一堂關(guān)于如何面對愛與被愛,衰老與死亡的教育課。之所以讓我感動,面對關(guān)愛,當大多數(shù)人在索取,在抱怨自己沒有得到更多一些關(guān)愛時,而莫里教授卻始終保持往以的樂觀和一向飽滿的熱情,繼續(xù)給唯一的學生上課;面對衰老,當大多數(shù)人在哀怨惋惜,在抱怨時光如劍、逝者如斯夫時,而莫里教授坦然的回答: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歲的年齡階段,你就永遠是二十二歲的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而活得更好。;面對死亡,在大多數(shù)人恐懼而終日不可惶恐時,而莫里教授面臨死亡,坦然的說:死亡跟生命一樣自然。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他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用清醒冷靜和熱情的心態(tài)去審視自己的一生,用自己一生的智慧去辨別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以前,回想自己工作生活的現(xiàn)狀,勤勤懇懇的工作,忙忙碌碌的一生,隨著流失的歲月,也看不到自己人生價值所在的體現(xiàn)。自從讀《相約星期二》之后,我對人生的感悟有了一定的認知,再也不會抱怨和畏懼。我明白自己不能抵擋時間逝去的腳步,也不能抹去歲月留在臉上的痕跡,但我會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tài),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情,踏踏實實的走自己的路,做一個永遠快樂的平凡人。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3
也許是人生的卷軸剛剛翻開的緣故吧,我總是問自己:“人為什么要活著?”、“人生的意義在哪里”,“為什么我活著,有的人卻死了?”這是十幾歲歲左右的人最愛問的問題。到了爸爸媽媽的年齡,人們大多已經(jīng)為家庭奔波的不成樣子了,不屑或不敢再問這樣的問題。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它還會悄然從心底冒出。這千古之謎,有誰能說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學家,他們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仙答”卻并不解決我們凡人的問題。一位老人,在臨終之前,通過他的學生,向我們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當時買這本書時,并不是因為寫著余秋雨的推薦做序,而是這個問題深深地吸引了我,人生剛開始,更渴望了解人生。
有的人在突如其來的災禍中死去,或在某個黑夜里靜靜地離開,中國人會面無表情地說地說:好,好,至少不是在開膛破肚時去的。但是,當?shù)弥俗约涸谀骋惶鞎x開這個充滿眷戀的世界時,這時他的心理大概可想而知,有人顫抖,有人飲泣,有人崩潰,有人在癡癡的笑,也有人未服從命運的安排,自己在大限之前解決了自己。因為,人們所說的“受罪”不僅是病痛的種種折磨,更是等待死亡的種種心態(tài),因為等死的時候,心里永遠比死的一剎那更痛苦。所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提及的因果報應,如果有個人此生成就了種種善舉,那么他最好的結(jié)局就是“無疾而終”。
當我們兩只腳踏上人生的起點時,終點就是死亡。無論偉人還是凡人,終究是會死去的。后來莫里老頭兒很瀟灑地走了,而他為了學生做的備課內(nèi)容還沒有教授結(jié)束,他在天國看著人們,看著人們是否在翻看他的備課筆記,也在看著人們是否接受了他教授的精神。
所以,這本書的最后一句,作者留下的文字是:
“這門課仍在繼續(xù)。”
“我已經(jīng)踏上了最后的旅程——人們要我告訴他們該怎樣打點行裝。”莫里說。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4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多么簡單的一句話,卻成為本書的資料概括。應對這樣的概括,你或許不會對這本書產(chǎn)生怎樣的興趣?但是,看一看這本書的目錄吧:世界、自憐、遺憾、死亡、恐懼、永恒…看到這些,你還能說它是“簡單”的嗎?
作者,我們權(quán)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樣忙碌于工作的縫隙中偶然看到了一次電視采訪,嘉賓是他的大學老師,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施瓦茨,他才想起畢業(yè)時曾與老師有約相見。而此時的莫里已經(jīng)患了肌萎縮癥(ais),一種不治之癥,莫名的沖動驅(qū)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師。于是,在此后的每周星期二,米奇都會應老師的要求來上課。十四周后,課程學完了,老師也如流星般消逝了,留下來的卻是一本200頁的暢銷書,名字叫—“相約星期二”。
我們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當中的,上學、就業(yè)、升職、結(jié)婚、生子、創(chuàng)業(yè)、賺錢,太多的羈絆使我們感到勞累。為什么呢?正因我們需要,大多數(shù)人至死都好不懷疑這一點。但是,莫里教授告訴我們: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說:“擁有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yè)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復地對別人這么說——別人又反復地對我們這么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shù)人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決定潛質(zhì)。簡單來說,我們總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謂我們的需要,卻經(jīng)常是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潛質(zhì)之外買了lv的皮包,是你的需要還是品牌的圈套?千辛萬苦送孩子出國,是你的.需要還是西方世界的誘惑?追逐名利,不擇手段,是你的需要還是世俗的脅迫?最快樂是人,不是神。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方具,放松別人,也是放飛自己。
生活是很艱難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應對它們,我們該怎樣辦呢?莫里教授給出他的答案:世間病與痛,盡付笑談中。
“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边@就是教授死亡前設(shè)想被火化時的話語。最后一堂課,他期望學生有空時能去去墓地,還有什么問題盡管問。愛徒說:“我會去,但到時候聽不見你的說話了!倍鲙熣f:“到時候,你說,我聽。說說你遇到的一切麻煩問題,我已作過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尋找,這是課外作業(yè)……”
聽一聽這幽默的對話吧,死亡也能夠這樣的詩意。
假設(shè)生命中只剩下一天,你該如何度過?莫里是這樣設(shè)想的:“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能夠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后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齊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愛吃鴨子——剩下的時刻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但也許這就是所謂幸福的本質(zhì)吧!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需要不知足的奮斗,來滿足我們多欲的身,更需要知足的享受,來撫平我們焦慮的心。
死亡是黑色的,莫里的心態(tài)卻是金黃色的,他說:“我感覺到了依靠別人的樂趣。此刻當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是一種享受。當他們替我擦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以為常了”……“這就像回到了嬰兒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過當孩子的經(jīng)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在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如果早知道應對死亡能夠這樣平靜,我們就能應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
死亡帶給莫里的不是痛苦,而是安詳?shù)摹皥A寂”。高明的是,莫里不僅僅能夠把杯具變成喜劇,甚至能夠?qū)⑦@一切升華為課程。14堂課的旅程,不就是我們?nèi)松闹黝}嗎?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5
《相約星期二》內(nèi)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断嗉s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面對,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作為教案,展現(xiàn)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xiàn)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著美好而奢華的夢。每天鍥而不舍地追求,時間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借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著……因為這些都是構(gòu)成我們生命的元素,所以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抵擋不住時間的.腳步。當歲月流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勇氣以坦然的心去面對。于是,我們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了迷茫,開始浪費生命……
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開始珍愛身邊的一切。但到了那是,我們已經(jīng)到了莫里那個時候了,我們便懺悔、哭泣,可是誰都不會像莫里那樣達觀、坦然……
所以,我們現(xiàn)在就應該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不要等到生命的終點在回頭感嘆,那是哪怕你表現(xiàn)得再樂觀、再豁達,結(jié)局都不會是完美!断嗉s星期二》還告訴了我很多……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6
《相約星期二》是一位不認為生活中有“來不及”的、最后走向死亡的智者說給他的學生的對生活的感悟。文中的莫里,是一位社會學博士,以前發(fā)誓永遠天真活潑的活下去,以前是一位舞迷。
他得了幾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病魔一點點侵犯他,從腳到腿,再到肺部。就在他倍感孤獨的時候,他的學生米奇撿拾起若干年前的承諾,重新走進他的生活。米奇每個星期二都如約而至,手中持有老師愛吃的食品,即使老師不能吞咽下它們,但可愛的學生仍然持續(xù)原來的習慣。于是,這位喪失了駕駛潛質(zhì),喪失了行走潛質(zhì)的老人坐在輪椅上,躺在病榻上開始了每周一次的人生課。愛憐之感常咬米奇的心,老人的怡然、泰然、悠然和坦然也常在我的腦中跑馬。再次品讀,讀完這本書的時候,這匹馬跑得不停蹄------
認識世界——世界的所有人都就應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理解愛。感恩話語
認識自憐——人有悲哀,需要時就大哭一場。但悲哀過后要立刻想生活中完美的東西,想要來看自己的人和想聽得好聽的故事。
認識遺憾——要習慣于退后一步,經(jīng)常審視自己的生活。要問自己:“我所做的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缺點什么?”
認識死亡——認識到自己會死亡,并時刻做好準備,但要死而無悔,死而無憾!
認識家庭——如果沒有家庭,便失去了能夠支撐的根基。如果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撫、照顧和關(guān)心,我們擁有的東西就少得可憐。心有余悸
認識感情——理解所有的感情。對人的愛戀,對親人的悲傷,以及由致命的疾病引起的恐懼和痛苦。
認識對衰老恐懼——衰老并不是衰敗!它是成熟,要理解現(xiàn)狀并自得其樂,理解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權(quán)力。
認識金錢——錢無法替代溫情,權(quán)力無法替代溫情。因此要給與他人你要給與的東西。
認識愛的'永恒——生活中就應有許多擁抱、親吻、歡笑、交談和道別。
認識婚姻——感情和婚姻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不懂得尊重對方,如果不懂得怎樣妥協(xié),如果彼此不能開誠布公的交流,關(guān)聯(lián)都將有麻煩。共同的價值觀很重要!
認識文化——當我們受到威脅時,我們就只會為自己的利益思考,就會視金錢為上帝。要投入到人類的大家庭中去,建立一個由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組成的小社會。
認識原諒——我們不僅僅需要原諒別人,也需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就應做而沒有做的事情,不好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他人和解。
我的一生沒有遇到這么好的老師,不惑之年的門檻旁,莫里老人補充了這個空缺。他用智慧把我打磨得有點發(fā)亮。是啊!該是思考就應追求什么,避免什么樣的錯誤的時候了。
凡事宜早不宜遲!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7
常說向死而生,更好的了解死亡,才能更好的生活。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結(jié)束,不考慮生命的結(jié)束,如何考慮生命豐富多彩的過程。不同的文化對于死亡的態(tài)度不同,平常的生活中較少的考慮死亡,對于人生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卻如此缺乏深入思考,只是被動的等待命運的審判。這本書讓讀者思考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
《相約星期二》是一位智慧老人的臨死箴言,他對生活始終積極樂觀,即使生命只剩最后一天,他度過這一天的方式與平常一樣!霸绯科鸫玻M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圈和茶的早晨。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可以談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有情。然后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個好覺!,以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的態(tài)度來對待人生中的每一天,這樣的生活是會少很多遺憾吧。
書中討論的話題涉及的范圍很廣,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是莫里教授度過生命的最后一天仍然和平時一樣,他所過的生活就是他所向往的生活,多美好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8
你遇到過這樣一位好的老師嗎?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想用自己70多年的閱歷和思考,來給這個迷惘的世界教授關(guān)于人生的一點思考。莫里,一位罹患漸凍癥的社會學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在他的床榻邊,給他的學生米奇上了人生最后一課。課堂不需要書本,但討論的題目很多,涉及到愛情、工作、社會、年齡、婚姻、原諒以及死亡。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當莫里謝世后,米奇將聽課筆記整理后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全美轟動,連續(xù)四十四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
在《相約星期二》中,莫里教授用一種平和睿智的口氣來講述生命這樣龐大的命題,他從不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卻叫我常常被書中字句觸動,不得不停下來,反思曾經(jīng)那個愚蠢、自負又別扭的自己。
書中有一段講述原諒的話題。莫里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當他妻子生病住院后,他的朋友在明明知道這件事后卻沒有來看望他,于是莫里傷心地中斷了這段友誼。而當他的朋友想和他和解時,他因為自負拒絕了。最后他的朋友死于癌癥,而他為自己沒有去原諒他感到懊悔-他再也沒有機會這樣做了?墒牵罱K決定原諒自己“我們不僅要原諒別人,也應該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你不應該陷在遺憾的.情緒里無法自拔”。年輕時,我們常常因為一時的意氣,輕率地做出決定,等時間過去,卻再也拉不下面子道歉,然后漸行漸遠?墒,如果這是我們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我們還會把這些不甘、自負和失落看的這樣重要嗎?當這些遺憾成為自己的心結(jié),為什么不學會原諒?無論如何,我們付出的真心不是假的,我們曾經(jīng)歷的歡樂也不是假的,為此,它也值得我們慨然一笑。生活也是如此,扼住命運的咽喉固然慷慨激昂,但當它成為你的負擔時,不妨學會與生活講和。
書中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關(guān)于完美的一天。米奇問莫里:“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會怎么做?”莫里回答道:“讓我想想……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共進午餐,然后去公園散步。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或是鴨子。剩下的時間用來跳舞,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覺。”噢,就是這些嗎?不是和總統(tǒng)共進午餐,或是去享受什么奇異奢侈的生活,最普通平靜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一天。我們常常在追尋社會賦予我們的價值,更大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錢,為此我們汲汲營營一生,心里想著快快快,不然就要追不上什么了。可是我們?yōu)槭裁匆畹倪@么匆忙呢?當你年老時,回過頭去看自己行路匆匆的一生,發(fā)現(xiàn)既沒有好好陪伴親人,也沒有和朋友歡度一個假期,甚至沒有安靜下來聽過一場夜雨,難道不會遺憾嗎?去踏實過好每一天,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去樂于享受生命的每一個階段,而不必急于追尋結(jié)果,也許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當你知道自己要怎么死時,也許你才能明白自己應該怎么活。跳出社會強加給你的框架,也許你就能活得更加自由。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9
有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钡窃谶@本書中的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說出的話又何止只是“善”?莫里在他生命垂危時,繼續(xù)完成作為教授的最后一課。
如果,你說,這只是一本書,那么就大錯特錯了,準確的`說這又何止是一本書、一堂課。這是莫里教授與心靈的對話,這十四節(jié)課又何償不是對于人生的一番徹底醒悟?他無私的把這些分享給了我們,在他的面前,我們都是人生這門課程的學生。▽Γ∥覀兌加行页蔀檫@樣的學生。┧劳鲇肋h讓我們恐懼,當我們知道生命快要結(jié)束了的時候,又會做些什么呢?也許現(xiàn)在我們無從得知。但是顯然莫里教授選擇的是好好的活下去,帶著樂觀和笑容繼續(xù)活下去!
面對他我們是多么的渺小,甚至到現(xiàn)在還有那么多人拼命想結(jié)束這看似毫無意義的生命,這種人是可恥的、無知的,他們從來不會感恩,從來不會學會去愛別人,這種人茍活在世界上又有什么意義?就這樣結(jié)束了,他們想過家人的感受嗎,以為以這種方式結(jié)束就可以擺脫一切嗎?不,當看到家人悲痛欲絕的時候,你逃得了心靈的譴責嗎,面對生命與愛,這一切都太渺小了。
莫里依舊活著,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上著這個關(guān)于人生與死亡的大課!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10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老人,或者說一個老學者,臨終前的14堂人生課。
米奇是一個幸運兒,他在短短的14個星期里學到了這一生都適用的東西;莫里也是一個幸運兒,他在人生的最后14個星期里讓所有人成為了他的學生,聽到了他的思想;我們更是幸運兒,在遙遠的這兒聽到了莫里教授的諄諄教誨。(是呀!我們都因此成為幸運者!)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輪椅,那笑容,那臺錄音機,我聽見他在說:“我不像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后離去。?”這本書里,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
這是一種對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難免經(jīng)歷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當然,莫里教授的話值得珍藏的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薄安恍业幕钪餐瑯恿钊吮!薄叭藗儼盐乙暈橐蛔鶚蛄。我不像以前那么活著,但我又沒有死……我類似于……介于兩者之間!薄爸绬?我死了以后,你說,我聽!薄啊焙芏嗪芏,這些話語,這些真誠的話語,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悲哀。這位終身的教師,在人生的最后14個星期2里,滿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滿足了所有人的愿望。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覺悟,莫里的.話無疑在告訴我們:“這就是!”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讓我們,向他肅然起敬!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4-29
幸福讀書筆記11-08
童年的讀書筆記11-10
邊城讀書筆記12-22
《項鏈》讀書筆記11-28
學生讀書筆記12-02
《活著》讀書筆記04-27
野草讀書筆記01-09
《邊城》讀書筆記01-15
史記讀書筆記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