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讀書筆記作文匯編7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獲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每當我看到蜘蛛時,就想起《夏洛的網》這本>故事書。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只頗
腳的小豬生下來時,它的主人要殺掉它,主人的女兒很喜歡它,不希望這條小生命就這死去,就求爸爸將小豬留下送給她,于是爸爸同意了。但是,她爸爸最后還是把小豬賣給了另一個農戶。這只小豬于是就在這家農戶家里住了下來。
有一天小豬跟一只叫夏洛的黑蜘蛛成了朋友。夏洛能夠在網上織出美麗的文字。夏洛每天都給小豬講一個又一個故事,比如它的妹妹在河邊織網,捕到一條魚,它妹妹與那條魚斗了很久,最后終于把魚吃了。夏洛不但給小豬講故事,而且一次又一次幫助小豬度過難關,小豬也一次又一次努力讓自己做的像網里的文字一樣棒。
夏洛織”王牌豬“是想讓小豬覺得自己是最棒的,是獨一無二的,織”了不起“是讓小豬去做了不起的自己,將夢想照進現實?棥惫獠收杖恕笆亲屝∝i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織”謙卑“是讓小豬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要謙虛。在夏洛的指引下小豬終于成為”最佳豬“。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都想成為眾人心中的明星,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去做最真實的自己,做一個了不起的人,每一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山東青島市北區(qū)敦化路小學三年級:茍欣怡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今天我們的習作是雪孩子,媽媽給我把動畫片雪孩子又播放了一遍,我喜歡雪孩子。
它知道自己沖進火海里身體會融化的',仍然不顧一切把小兔救了出來,他這種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我在《史記》上看到了一個歷史故事,叫《臥薪嘗膽》。
《臥薪嘗膽》故事內容講述: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fā)奮圖強,報仇復國。
原來吳王夫差發(fā)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
對于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tài),老老實實養(yǎng)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tài)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后,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臥薪嘗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準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得勝的人應該斷續(xù)努力,失敗的人不應該泄氣,不應該灰心,想一想自己錯誤的原因,爭取反敗為勝,為自己立點功勞。吳國在一次戰(zhàn)斗中雖然勝利了,成功了,但是,越國打了敗仗不一定不來報仇。正如老師、家長說的一句勉勵我們的話:“成功不是永遠的,勝利用不永恒,好成績只表明我什么時候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一直都是這樣。要想無論什么時候都取得好成績,必須努力,才可以做到這關鍵的一點!彼,我特別努力,希望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臥薪嘗膽》這個歷史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勝利是一時的成功,而不是永遠的成功。如果你想一直取得勝利,必須努力,讓自己每次都可以勝利,而且是一件讓人考驗意志的事情!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追風箏的人》,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說,這是我讀完這本小說后最大的感想。
文中一開頭就寫主人翁阿米爾在美國接到他父親生前一位好友拉辛汗的電話,拉辛汗希望阿米爾能回到巴基斯坦看望自己。阿米爾在此陷入深深地回憶之中,他說十二歲的那一幕才使自己成為現在的自己,這次回到巴基斯坦是一次精神上的自我救贖。讀到這里我就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我好奇在阿米爾的童年發(fā)生了什么刻骨銘心的事情使年到中年的阿米爾還耿耿于懷,帶著這樣的好奇心我決定繼續(xù)探索下去。
于是,我跟著阿米爾的回憶回到了他的童年時代。十二歲那年,阿米爾是阿富汗富家少爺,他與父親仆人的兒子哈桑是很好的朋友,哈桑愿意為阿米爾做任何事情,從來不會背叛他。在父親的心里,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勇敢如己,但是阿米爾卻更喜歡文藝類的東西。阿米爾明確感覺到父親對自己的疏遠,反而更加呵護有擔當的、勇敢的哈桑。阿米爾急切的想證明自己,想得到父親全部的愛,他試圖改變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形象。他想在阿富汗一年一度的風箏大會上獲得第一名,這樣他就會得到父親的認可。在風箏大會上,幸運的阿米爾在哈桑的幫助下獲得了風箏大賽第一名的殊榮,但是就是這件事改變阿米爾和哈桑關系。在哈桑為小主人追到那只被割斷線的風箏時,他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里要他交出風箏,但他此時并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他誓死要為主人追回風箏。就這樣他被這些富家子弟施以暴力,而此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時還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此時我的心在滴血,一個為對方愿意犧牲一切,另一個卻選擇逃避,這讓我思考什么是真的友誼。
哈桑為了小主人,選擇了沉默,獨自承受著來自心靈上的煎熬。他渴望等到阿米爾的懺悔,哪怕是一點點歉意。然而得到的卻是來自阿米爾的再次傷害。在風箏大賽后,阿米爾如愿以償的得到了父親的肯定,但是那天的`那一幕讓他無法面對為自己付出一切的哈桑,他開始躲著哈桑,漸漸地,他萌生了讓哈桑離開自己家的想法,好擺脫這種尷尬的局面,得到心靈上的解脫。于是,阿米爾把父親送給自己作為生日禮物的手表趁哈桑不注意時放在哈桑的鋪子上,希望以此來證明哈桑是個盜竊犯。最后無法忍受阿米爾對哈桑父子的XX行為而離開了莊園。雖然阿米爾的父親一次次真誠的挽留,但卻怎么也留不住傷心的哈桑父子。在這里,我為阿米爾感到恥辱!我想我不會原諒他的。
后來,阿富汗局勢動蕩,阿米爾舉家遷移到美國,我以為哈桑付出就會以這樣的結果而結束,但是還好這次阿米爾沒有再次讓我傷心。他以為時間會沖淡一切,但是回憶總會不經意自行浮現。童年的事讓阿米爾內心備受煎熬,他一直都想找機會贖罪。到后來,阿米爾獲知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阿米爾從開頭的拉辛汗的電話中了解到哈桑的糟糕狀態(tài)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xiāng)阿富汗,開始了救贖。時間是洪水猛獸,戰(zhàn)亂讓阿富汗民不聊生,他看到自己荒廢的家,也得知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但是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落到阿米爾兒時宿敵的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一直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但是這次,他選擇了面對,開始了真正的救贖。最后,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阿米爾最后費勁周折找到哈桑的兒子,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擺脫了心中的惡魔,重新找到真正的生活。雖然,這個結局沒有中國式的大團圓,但作者卻將人性的弱點刻畫的入木三分,能真正的描繪出阿米爾或是所有人內心救贖的一個過程。
讀這本書時,有時會聯想到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例如,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對往事的自責,有對犯過的錯的救贖的心理,在真本書中尼或許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為有些事情就是人在兩難時刻不自主流露出來的最自然的想法,不得不佩服作者撲捉心理的能力。最感動的是哈桑在為阿米爾追風箏時說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我想人生在世如果能遇到這樣的一個朋友,別無他求。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身旁的每一個朋友,要勇敢的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如果你的內心也有像阿米爾一樣的令你久久不能自拔的事情,就勇敢的站出來追到那個飄忽不定的風箏,獲得內心的安寧!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知識我們,沒有阿米爾那樣的決心和經歷吧。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那些方位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鳥聲。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貯存古籍的圖書館,講授古文化的大學,而中國文化的真實步履都落在這山重水復、莽莽蒼蒼的大地上,大地默默無言,只要有一二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遠的文化內涵也就能嘩地一聲奔瀉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騰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結果,就在這看似平常的佇立瞬間,人、歷史、自然渾沌地交融在一起,于是有了寫文章的沖動……”
余秋雨在自序里如此寫道。
我們似乎看到這樣一幅畫面:文弱多情的余秋雨,在斷垣殘墻或莽莽蒼蒼的人文山水前,一會兒靜靜沉思,一會兒喃喃自語,欲步卻又停留……他驚嘆、震憾,他婉惜、嘆息。
他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行狀:我就這樣邊走邊想,走得又黑又瘦,讓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洗去了最后一點少年英氣,疲憊地伏在邊地旅舍的小桌上涂涂抹抹,然后向路人打聽郵筒的所在,把剛剛寫下的那點東西寄出去……
我想,古人讀書時所崇尚的那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人生境界,也定然會使他心旌神搖、羨慕不已。
他從祖國大西北的甘肅敦煌起步,轉向大西南四川的柳候祠、都江堰,再到東南的吳越春秋,最后寫至境外南洋的疊疊從冢。
他寫下了《道士塔》、《莫高窟》、《五城記》、《夜航船》、《酒公墓》、《家住龍華》、《華語情結》、《這里真安靜》。
至此,《文化苦旅》真正誕生了。
《文化苦旅》無疑是極為成功的。
它有著低徊與感傷的歷史氛圍,有著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戲劇性表現,有著雍容、典雅而抒情的文字描寫。
文學的歷史情懷,是作家自身生命與歷史的對晤,他要尋找自己與浩瀚歷史長河的關系,因此不得不在歷史中尋找合乎自身生命結構的底蘊,尋找那些與自己有緣的靈魂。
這種情感愈來愈深,一旦有機會訴諸于文字,則必然將歷史和生命混同一體。
余秋雨創(chuàng)作的歷史并不是抽象的歷史,他試圖與歷史對話,與歷史共鳴,在自身與歷史的對話中形成他獨特的歷史語境與歷史情懷。
當他厭倦了枯燥的學術生活,便想著離開案頭,換一身遠行的裝束去旅行,他并不同一般人那樣是為了輕松,為了獵奇,為了開闊眼界,而是在“尋找一所橫亙千年的人格學!。
他不是為了旅行而旅行,而是在于和歷史、文化進行對話。
余秋雨的遠行不愿意去找旅行社,寫出一些市面上充斥的旅游觀感的文章,他覺得,那種揚旗排隊的隊伍到不了他要去的地方。
由此,便決定了他這次的文化旅行活動成了一種“苦旅”。
當他浪跡天涯,一站又一站地去訪“人文山水”,行行止止,風塵仆仆,勞苦了四肢筋骨,也有了不少苦澀的感想,故謂之“文化苦旅”。
然而,書名所隱含的深層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
觀照人體生命,余秋雨這一旅程,是他本人對于人類的生命,以及文化走向的.問題,由困惑而至感悟的心路歷程,這歷程相當辛苦,故謂之“文化苦旅”。
再觀照中國文化的生命,這是辛苦的旅程,不再是作者的旅程,而是中國文化的旅程,我們中國文化,在時間的長途中,已跋涉了上千年的路,其間所見證的天災人禍、滄海桑田,豈是言語所能說盡。而數千年所累積下來的包袱,變得如此沉重難荷,今后還走得下去嗎?……
故又謂之“文化苦旅”。
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的滄桑感更能引發(fā)出人生滄桑感,在山水歷史間跋涉的時候,便有了越來越多的人生體驗與回憶,其實中華文化并不像當時哄傳的那樣頑固和腐朽。它確實步履艱難,卻來自于歷史意志和文化倫理之間的深刻沖突。
歷史意示要求強蠻、突進、超越,文化倫理則要求端莊、秩序、和諧,兩者都有充分的理由卻方向相反,互相牽制,誰也無法實現自己,結果成了千年廝磨的生死冤家,“苦旅”之苦,即來自于此。
“我無法不老,但我還有可能年輕。我不敢對我們過于龐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急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
正是這樣的創(chuàng)作翼求,形成了《文化苦旅》中那種特有的低徊、感傷的歷史氛圍,在余秋雨如數家珍般的歷史描寫與山水文化臨摹中,籠罩上了一層淡淡的感傷氣息,這種感傷來自于對數千年歷史文化的清理和總結,從而有了一種悲劇的味道。
當這種感傷、悲劇的氣息,在《文化苦旅》中升騰與散發(fā)時,便讓我感覺有種妙不可言的美感和閱讀效果。
我?guī)缀蹩梢钥吹揭粋哲人瘦瘦的影子,背著手,低著頭,皺著眉在慢慢地踱著,我也與這位哲人一起品味歷史,體驗文化,讓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拂拂地吹過多情而脆弱的心靈。
盡管余秋雨的散文創(chuàng)作是他厭倦了戲劇研究之后的產物,然而,一個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事實是,他在《文化苦旅》中有意或無意地融入了戲劇藝術的表現手法,在散文中制造出驚險曲折、絢麗多變的劇場效果。
“我不是天才,因此,我的靈感并不呈現為波瀾壯闊的狀態(tài),而只是片斷閃光!
余秋雨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不是天才,他缺乏如郭沫苦那樣汪洋恣肆的才情,他也不十分深刻,缺乏如魯迅那樣入木三分的眼光,但他那片斷閃光的靈感,通過生命潛藏的喚醒,倒不愧為一種創(chuàng)作散文極佳的境界。
我讀《文化苦旅》,是將它作為文學作品來欣賞,然而腦海里閃現出的卻是不同畫面的剪輯,好像自己置身于一個個時空交錯的舞臺之中。
試想一下,如果余秋雨沒有在戲劇方面的長期積累和薰陶,便不可能有《文化苦旅》中如此的寫法,他也就不可能于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說古道今,娓娓而談,興趣盎然。
余秋雨放棄了戲劇,然而他不曾料到,戲劇卻不自覺地成就了他的文學。
就文筆而言,《文化苦旅》中的散文,是一篇篇的美文,是一篇篇經過精心打造的文化佳構。文辭雍容、典雅,而又不顯出雕琢的氣息,在淡淡的敘述中,又蘊涵有濃濃的抒情意味。
在《五城記》中他如此描寫廣州:
“廣州歷來遠離京城,面對大海,這一方位使它天然地與中國千年封建傳統構成了逆反,千里驛馬跑到這里已疲憊不堪,而遠航南洋的海船正時時準備拔錨出發(fā)! 對于遠處南疆的廣州市來說,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真是既準確又極富想象力。
如果沒有闊大的胸襟,如果沒有游歷過祖國的大山大川、名城重鎮(zhèn),如何能寫得出這樣的奇句。
而在《西湖夢》中,作者則是如此點染蘇小小的心靈世界:
“由情至美,始終圍繞著生命的主題。蘇東坡把美衍化成了詩文和長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與白鶴,而蘇小小,則一直把美熨帖著自己的本體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轉捩,只是憑借自身發(fā)散出生命意識的微波!
無需尋尋覓覓,在《文化苦旅》中幾乎到處都可以找到這類精雕細琢的文字,既有特定的歷史氛圍作為烘托,又有類似小說情節(jié)的劇場效果作為主干,因而,其中配以雍容、典雅而又抒情的文字的描寫,并不會讓讀者有過于雕琢之感,反而會讓文章增添一些詩意,增強一份藝術的魅力。
悠遠的歷史便如一條纜索,余秋雨便是這樣依稀走來,又于秋風秋雨中漸行漸遠,雖征程漫漫,寒窗數載,卻終究走出了他的“文化苦旅”。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篇名:《微笑背后的我很不開心》
出處:《知心姐姐》
感受: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微笑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微笑不僅僅代表愉快的心情,更體現了一種坦然、平和的心態(tài)。文中的小作者一直在努力做一個快樂的人,很少和同學發(fā)脾氣,每天都以微笑示人?墒怯行┩瑢W好像覺得她沒脾氣,總往她身上發(fā)泄不滿。雖然在這些同學面前很不開心,卻還是強顏歡笑,心里有說不出的苦澀。我覺得她應該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讓這些同學了解自己的做事原則,不是只會微笑的'“老好人”。再說,微笑不是只能“示人”的,它也可以綻放自己的心里。想要以微笑面對生活,就先在心里給自己一個微笑吧。我相信,當她坦然、自信地面對這些同學時,同學們也會被她真誠的微笑打動,因為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它展示的是一種氣度和寬容。
家長手記:微笑面對人生,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大度,是一種氣質,F實生活中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你會憤怒,會傷心,有時也會很無奈。這時候微笑就會彰顯出它非凡的魅力,因為它有一種可以讓堅冰融化的力量。微笑面對自己,微笑面對他人,微笑面對生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微笑,這個社會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西晉時期,有個叫左思的人寫了一篇文章【三都賦】,它以豐富的內容、華美的辭藻讓讀者愛不釋手。一有時間,富豪人家爭相傳抄,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紙價一下子漲了起來。
這篇文章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魅力呢?難道左思是一個天文人才?其實不是這樣的'。左思小時候語言能力很差,讀書成績不太好,他學過樂器、書法,也都沒有成功。他對自己簡直喪失了全部的信心。
左思的父親見兒子為學業(yè)苦惱,就對他說:“你的天分并不比別人差,只是工夫還沒有用到!备赣H的話激勵了左思,從此他發(fā)憤苦讀,后來果然在寫作方面表現出了不凡的才華。左思用一年時間完成了【齊都賦】,之后他又打算為三國時期蜀國都城益州,吳國都城建業(yè),魏國都城鄴做一篇【三都賦】。為了使這篇文章寫得更好,他構思了整整10年。
在這10年里,他親自對三地的地勢、風俗和特產做了調查,并向到過蜀國的張載虛心請教蜀國的風土人情,他還向朝廷自薦做秘書郎,以便有機會閱讀國家典藏的地方志和史籍。
當時的文學家陸機也準備寫【三都賦】,他曾對弟弟說:“有個叫左思的正在寫【三都賦】,讓他寫好了,等他寫完了我們用他該酒壇子!笨僧旉憴C讀了左思的【三都賦】后,徹底打消了寫作此賦的念頭。
【讀書筆記作文】相關文章:
讀書筆記小學作文07-27
讀書筆記作文400字05-15
學生的讀書筆記11-14
教育讀書筆記09-21
荀子讀書筆記09-29
人生讀書筆記11-01
《牛頓》讀書筆記01-23
優(yōu)秀讀書筆記05-15
名著的讀書筆記05-27
《項鏈》讀書筆記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