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
鹽城博物館是江蘇省標志性的文化場所之一,位于鹽城市的中心地帶。它不僅展示了鹽城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更以其獨特的設計和精美的館藏讓人流連忘返。最近,我有幸參觀了鹽城博物館,這次經歷使我深刻體會到了鹽城的繁榮和文化底蘊。以下是我對這次參觀的心得體會。
首先,鹽城博物館的外觀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物館的建筑采用了現(xiàn)代與古風相結合的設計理念,主樓四周是一片廣場,綠樹環(huán)繞,空氣清新。博物館的主樓是一個巨大的銀色圓柱形,看起來如同一個巨大的寶塔,極具現(xiàn)代感。站在博物館門前,我仿佛看到了一個閃耀的文化明珠。步入博物館內部,我被陳列得井然有序且別具特色的展廳所吸引。
其次,鹽城博物館的館藏展示讓我大開眼界。鹽城博物館將鹽城的歷史發(fā)展和文化演變進行了全面而精細的展示。在青銅器展區(qū),我看到了鹽城地區(qū)的古代青銅器,這些器物刻滿了精美的圖案,生動展現(xiàn)了古代鹽城人的智慧和藝術造詣。在陶瓷展區(qū),我欣賞到了鹽城陶瓷的獨特風格,那些精美的瓷器無一不體現(xiàn)了鹽城的獨特文化。而在書畫展區(qū),我看到了許多名家的作品,心中不禁對這些藝術家的才華與創(chuàng)造力深感敬佩。
再次,鹽城博物館的互動體驗豐富了我的參觀體驗。鹽城博物館注重觀眾參與,為觀眾提供了許多互動體驗的機會。在工藝制作區(qū),我親身參與了制作陶瓷的過程,親手體驗了陶藝的樂趣。通過互動展示,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鹽城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之處。在科技區(qū),我還使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參觀了鹽城古城,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美麗與神秘。
最后,鹽城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笑容可掬,熱情周到,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詳盡的解說,還主動幫助我們解答了疑惑。在參觀的過程中,他們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解鹽城博物館的歷史和文化,使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鹽城。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耐心細致的服務讓我倍感溫暖,更增添了這次參觀的愉悅。
通過參觀鹽城博物館,我對鹽城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這次參觀帶給我許多思考,也讓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鹽城博物館不僅是鹽城的一張名片,更是一個見證著鹽城繁榮發(fā)展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我相信,鹽城博物館將繼續(xù)為鹽城市民和游客帶來更多的文化盛宴,在推動鹽城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我期待著下一次有機會再次參觀鹽城博物館,繼續(xù)領略鹽城的魅力。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2
進入博物館,墻壁上是用銅打造的鏤空裝飾,裝飾上還有用彩銅依托的字銅呢!再抬頭望去,是一盞重達兩噸的銅射燈,極其壯觀,走進展廳,里面是一個礦井的剖析圖,我們能看見下的人們是怎么開采礦石的。向后轉去,是三塊礦石。講解員介紹,那是一塊純綠的礦石,叫做自然銅。他和其他的礦不一樣,它不用像銅礦石一樣燒煉出銅,他自己本身的含銅度就非常非常高,所以不需要燒煉。這樣的礦石是非常少見的。
大家都聽說過,“以史為鑒”這個成語吧,但你們知道“鑒”是什么意思嗎?其實它就是一個銅盆。古代沒有鏡子,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在井邊用井水倒映出的像來照鏡子。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可以用“鑒”。把“鑒”里裝上清水,就可以看見自己的圖象了。
繼續(xù)往前走,我們看到了商代的'饕餮紋爵,他是一個飲酒器,但是卻有一個蘑菇狀的傘狀帽子立在上面。講解員說;“這個帽子,會在喝酒的時候抵住鼻梁,讓人們不要一飲而盡。”
沒走多遠,我們看見了銅渣,我很好奇:銅渣為什么會被展出?它不算已經沒用了嗎?我試著抱起一塊銅渣,呀,好重呀!怎么會這么重?講解員說:“遠古時代的煉銅技術不發(fā)達,一塊銅礦石,古人只把其中的百分之四五十的銅提煉出來,而剩下的大量稀有金屬都在銅渣里。關于他它,還有一個小故事:新中國剛成立,日本人要買到我們的銅渣,周恩來總理說:“日本人要買到的一定是好東西,千萬不能把銅渣購得他們!币驗榭偫淼囊痪湓,昨晚使銅渣留存到了冶煉技術發(fā)達的今天,制出了大量的稀有金屬。
每次游覽博物館,一種對祖先的崇敬之情,都會從心中油然而生。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3
對于該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里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周末帶我去充分利用的。第一次看見這么大的暴龍,被這龐然大物不可思議了,驚訝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于是對于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所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里的軟件也日益提高著。如今,很多博物館錄入都有電腦查詢系統(tǒng)和介紹,你可以通過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個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精的導游,能較詳盡地為游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游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拖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打探、獲得知識。
美術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反映著上海降低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廣州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說,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么多下周一的博物館的明晚一樣會更好。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4
今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了自然博物館。一進博物館我們先參觀了古干尸展廳,展廳里放了兩具干尸的骨頭,都是明朝的。一具干尸骨頭已經發(fā)黃,還有一具干尸骨頭竟然是黑色的。我看了覺得有點恐怖,所以我們很快就出來了。
接著我們參觀的是古動物展廳。一進展廳我就看到了巨大的恐龍化石。我根據(jù)這些化石的樣子告訴媽媽這里的恐龍化石有劍龍,還有長頸龍。媽媽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其實我是在自然課上聽老師說的。這次我看到了真的恐龍化石,覺得有些害怕。因為長頸龍的化石好高,頭頸好長,頭都快碰到屋頂了。我想如果它們沒有滅絕一定會把人吃掉吧,它們簡直是龐然大物,就連旁邊的恐龍蛋化石也很大,我都看呆了。
古動物展廳里的古人類發(fā)展陳列室也很吸引我。陳列室里的圖片、模型介紹了人類進化發(fā)展的.過程,還有人的胚胎發(fā)育的過程。我看到很多實景模型,知道了人類是由猿人進化而來的,知道了猿人由爬行到直立行走的進步,還知道了古人類是怎么生活、捕獵的。其中有一個模型中有一群猿人用自己做的石器在殺一只鹿,我覺得太殘忍了,不過媽媽說他們是為了生存才這樣做的,不然他們會餓死的。
后來我還參觀了各種動物的展廳,看到了節(jié)肢動物、線形動物、魚和兩棲動物的標本,還有各種鳥、哺乳動物的模型。其實還有很多動物我有點忘了。不過今天我問了爸爸媽媽一個問題把他們考住了。你知道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什么嗎?答案是蝙蝠。如果上自然課認真聽的小朋友一定都知道這個答案。
我今天的收獲可真大啊!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5
8月19日上午,班主任郭老師帶領著我們一行人來到位于人民廣場的上海博物館,開展戶外社會實踐活動。那天天氣十分炎熱,遠遠就見參觀者頂著烈日排著一條長龍,我們再沿著長龍隊伍挨在最后一個。大家興味盎然,一邊聊著暑假的話題,一邊腳步一點一點往前移,一點也不覺焦急。大約過了30多分鐘我們就進館了。
剛一進館,一陣名為歷史的氣息便迎面撲來。我們目不暇接的欣賞著館內的文物,那一幅幅如行云流水般的字畫;那一枚枚來自世界各地的錢幣;那一件件做工精美的青銅器;那一塊塊凝如羊脂似的玉石;那一身身帶有民族風情的服飾……都無一不讓我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如:走進繪畫館。我們立刻就從一幅幅圖畫中,感受到中國繪畫所包涵的深厚的傳統(tǒng)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造型藝術,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我以前只知道國畫最出名的是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參觀了繪畫館之后,我才知道其實還有院體畫、文人畫、丹青、寫意等。又如:在書法館,從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隸書、草書、到楷書的書法。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國文字形態(tài)的演變過程,以及人們在記錄書寫這些文字時對美的探索。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shù)二樓的中國古代陶瓷館了。陶瓷是我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物品之一。展館從新石器時代原始先民從泥土制作的器物到商代出現(xiàn)原始的`瓷器、到東漢前期的青瓷、隋唐以后的白瓷、到13世紀的黑釉、青白釉和彩瓷,以及后來元代又有景德鎮(zhèn)的成熟的青花瓷,再到了明、清景德鎮(zhèn)不斷有名品迭出成為舉世公認的“瓷都”。那時景德鎮(zhèn)是中國制瓷業(yè)的中心,制作了五光十色的各種彩色釉器?戳颂沾傻恼褂[,我們不僅欣賞了古代各時期的珍品,還了解了一些原本不太知道的知識,如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啊,瓷器與陶器的區(qū)別啊,唐三彩的工藝啊,還看到了整個燒窯過程的模型。從主要瓷器的品種簡介和實物觀賞,真的使自己獲益匪淺。
參觀接近尾聲,大家都十分留戀。走出上海博物館,灑下的陽光映襯著大家的笑容,我們師生十人的身影則定格在了博物館門前的那張合影上。大家心中卻感慨無限:從捐贈墻上那一位位捐贈者的姓名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無數(shù)海內外華人的一片片愛國之心。那一刻,我們下定決心,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長大后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6
一直以來,我對博物館中的文物抱有濃厚的興趣。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我選擇了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走進了市區(qū)的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我被眼前各式各樣的展品所吸引。從古代的陶瓷到近代的書畫,每一件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時代的故事。在參觀過程中,我被一件唐朝的瓷器所吸引,它那細膩的紋路和柔和的色彩讓我感受到了古人的匠心獨運。
但這次參觀不僅僅是欣賞。在參觀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人與我一同走進博物館,他們或拍照留念,或認真記錄。這讓我感受到,博物館已經成為了現(xiàn)代人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
這次參觀,讓我更加堅定了繼續(xù)深入了解我國歷史的決心。我意識到,歷史不僅僅存在于書本上,它還隱藏在這些寶貴的文物中。我期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這些文物近距離接觸,感受它們背后的故事。同時,我也希望博物館能夠舉辦更多這樣的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愛上我國的歷史文化。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7
伊通博物館,位于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以滿族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最近我有幸參觀了該博物館,深深地感受到了滿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歷史悠久。下文是我對這次參觀的一些心得體會。
伊通博物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建筑,建于清朝光緒二十五年,也就是1899年。它最初是伊通縣的土地祠,后來改建成了南關公學。這里曾經一度作為電影院和商店使用。然而,在19xx年,經過修繕后,南關公學正式成為伊通博物館。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積淀,使得伊通博物館不僅自身具有歷史價值,而且也成為了伊通地區(qū)民族文化和歷史遺產的重要代表。
伊通博物館最主要的展覽內容是有關滿族文化的展示與解讀。在參觀過程中,我了解到了滿族文化的許多特點。首先,滿族文化中強調的是“家族”,家族是滿族社會最基本的單元。其次,滿族文化重視禮儀和傳統(tǒng)節(jié)日,例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哪戤、年餑和新春祭祀等。再者,滿族文化的傳承并非靠學習,而是通過日常習慣和世俗風俗來完成。這些特點都在伊通博物館的展品和資料中得到了生動的呈現(xiàn)。
伊通博物館的.展館分為三個區(qū)域,分別為“記述伊通風貌”、“展示滿族文化”和“孟達印刷史跡”。其中,“記述伊通風貌”主要介紹伊通縣的歷史淵源和自然地理環(huán)境。而“展示滿族文化”則是博物館主要的展覽內容,分為“生產勤儉”、“家族之道”、“宗教信仰”、“衣飾風俗”等多個展區(qū),展品包括器物、文物、生活用品和宗教用品等。這些展品的呈現(xiàn)方式新穎獨特,引人入勝。
伊通博物館的存在不僅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滿族文化,也是為了保護滿族文化。博物館不斷搜集民族文化和歷史的珍貴遺產,文物鑒定、保護和恢復也是博物館的重要任務。而且,博物館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例如校園講座和書法大賽等,為人們提供更多參與和了解滿族文化的機會。
參觀伊通博物館,讓我對滿族文化和歷史更加了解和認識。在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和展示內容中,我看到了珍貴的文物寶藏和歷史沉淀,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獨特的魅力。參觀期間,在館內尋寶、互動體驗,更能讓我深入了解了滿族文化的魅力。通過這次參觀,我發(fā)現(xiàn)了滿族文化的魅力和歷史價值,也更加珍惜我們的文化遺產。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8
今天,我參加黨的活動-----參觀魯迅博物館。我的心情很激動以至于久久不能平靜。
靜靜地走進魯迅博物館的展覽廳,站立在先生的遺像面前,用心去體驗那個血與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個人勇氣,看著用實物和圖片記述的魯迅戰(zhàn)斗的歷程:從紹興到南京,再到東京......到最后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戰(zhàn)斗的足跡在我面前展現(xiàn)出來,我思潮起伏,心緒難平,不禁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嘆服。
在展廳里,魯迅博物館的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生平,和魯迅先生生前的許許多多的事跡。魯迅——他偉大的精神和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魯迅筆耕一生,戰(zhàn)斗一生,始終為人民,為民族,為真理而戰(zhàn),他是一面鮮艷的戰(zhàn)斗旗幟,以獨特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吃人的本質。揭露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的精神創(chuàng)傷。祥林嫂,華老栓,孔已己......,魯迅對民族與社會的清醒認識和批判,恰恰反映了對民族的關心和熱愛,"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深厚民族情結的最真切的寫照。
魯迅先生給我們年輕的一代樹立了一個榜樣。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給人們指引方向。先生在幾十年間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給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指引人生的道路!甚至生活在現(xiàn)在這個繁華由高科技和網絡組成的現(xiàn)代化社會的我們也能感覺到魯迅先生的余熱和精神!在他的書中我很清楚地了解到,寫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開的。他寫的全是講真話的書。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進步。他勇于解剖社會,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認錯誤,更不怕改正錯誤。他的每篇文章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他的確是把心交給讀者的。人們說他的筆像刀一樣鋒利,但是他對年輕人卻懷著無限的好心。魯迅先生生前還經常介紹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費印刷年輕作家的'作品。他長期生活在年輕人中間,同年輕人一起工作,一起戰(zhàn)斗,分清是非,分清敵友。先生愛護青年,但是從不遷就青年。先生始終愛憎分明,接觸到原則性的問題,他絕不妥協(xié)。這些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年輕的一代學習和借鑒嗎?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地了解到魯迅先生生前也曾經歷過許多困難,所有人的不理解,甚至污蔑和誹謗。但所有的困難,一切的一切也不會阻止他始終不停腳步地向著真理前進。
這難道不是我們當今現(xiàn)代人應該學習和堅持的信念嗎?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這樣好的學習機會,去用心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古人、中國的領袖,反思當代中國、當今社會、反思自己,因為只有很好地了解過去,才會更好的創(chuàng)造未來!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9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首批4A旅游景點,館內,從遠古社會到清代各種文物一應俱全,充分地反映了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
由于為了增加人們的愛國精神,博物館開展了免費參觀活動,領票窗口前排起了兩條長隊,每隊至少有300米長,我們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才拿到票。爸爸說:“要不是今日天氣熱,排隊的人還要多一倍!笨磥砣藗儏⒂^博物館的熱忱的確很高。
進了館,在進門處不遠是石器時代的一些石器和骨器,做工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當然有些粗糙,但看的出來特別好用。再往前,有年齡戰(zhàn)國時期的禮器、武器。各朝代的金銀珠寶首飾,彎弓利劍長矛,還有直徑一米多的大鼎……始終到清代的青花瓷器。物品奇多,內容豐富。
今日我參觀了一趟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就仿佛從猿人時代動身始終走,走過歷史,到了現(xiàn)在,知道了各朝代的`禮節(jié),懂得了一些千姿百態(tài)的物品的用處……
當時的人們,用自己聰慧造就出了一個個創(chuàng)舉,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我們、新時代的我們,是不是應當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呢?所以我們要從現(xiàn)在做起,好好學習,為給世界作出貢獻打好厚實的基礎,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0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fā)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xiàn)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文化橋梁”,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xiàn)歷史、表現(xiàn)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fā)展,這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xiàn)。然而,博物館硬件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huán)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tài)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嘩、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桿,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fā)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級”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yè)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摸”,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jié)的滋潤。博物館里的不文明現(xiàn)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yǎng)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xiàn)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涌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huán)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游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qū)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鑒、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xù)發(fā)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1
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xiàn)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筑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筑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tǒng)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仿佛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眾非常多,并且很多是外國游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著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yǎng)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厘米寬50厘米賦有中國傳統(tǒng)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制而成的。
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后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xiàn)出淡淡的粉紅色,仿佛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只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tǒng)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xiàn)在更應該做是現(xiàn)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2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還寒,尤以風大為特色,仿佛要將所有渴望接觸春天的人們都趕回屋去。然而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的消息讓我有些心里發(fā)癢,早想去一睹為快。于是不顧那一天狂風呼號(吹得剛發(fā)芽的嫩柳都為之瘋狂),我一頭鉆進地鐵,趕往國博!
新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在原“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基址上擴展和改進起來的,于20xx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為于天安門廣場的東邊,和人大會堂相對,是一座暖灰色、帶有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初建時期特色的宏偉建筑(它是建國十周年“中國十大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當我鉆出地鐵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還是它的“宏偉”:它依舊是帶著沉穩(wěn)的淺黃顏色,佇立在陽光燦爛的藍天下,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由于很久沒有參觀過長安街上的任何建筑了,我光是找尋從哪里能走進這座宏偉巨大的博物館,就花費了至少二十分鐘時間!由于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門而去——由于這個錯誤,我見識到了長龍一般排隊等票的人群(里面不乏各色外國人),也領教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面像”帶給人的那種難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嚴聳立;前面是高度近兩層樓的臺階,其長度更是要走將近一分鐘的距離!閃著金色光芒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幾個題字鑲嵌在高高的立柱右側……
我?guī)е沒參觀里面就已經有些疲憊的雙腳(為了找入口,我?guī)缀鯂鴩┳吡税肴Γ。┬睦飬s被一種莫名的自豪感帶動的有些微微顫抖:這座建筑不正是我們當代中國的象征嗎?
我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銅孔子像,在我看來,他似乎帶著一絲來自遠古的微笑,迎接著世界上所有仰慕這座建筑和里面珍寶的人們。
一系列安檢過后,我得以進入博物館的內部,心頭還想著剛剛那種莫名的自豪感,卻旋即被眼前開闊、明亮的廣闊廳堂給迷住了:
那是一個和建筑外觀幾乎一樣高、一樣長的大廳,百米左右寬,乳白色的基調,間或有淺咖啡色的墻壁裝飾,整體感覺非常明亮、優(yōu)雅,卻又讓人意外的感覺到安靜——這在一個人多又大而封閉的建筑內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環(huán)顧四周,我看清了各個展覽的導引圖,移步向前,我并沒怎么留意左邊買紀念品的柜臺,就左轉去尋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館。
大多數(shù)展館都在三層。巨大、寬敞的臺階直通建筑的高處,上行和下行兩條扶梯把臺階分隔開。沿扶梯上去右轉進入一條敞開式走廊,然后是一個被走廊分成兩半的展廳——比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發(fā)著點點亮黃色的光芒——那是這個展廳左側的佛造像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
踩著厚厚的地毯,流連于魏晉、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間,那殘留在石造像上的華麗色彩、巨大然而缺損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態(tài),都讓我深深為之感嘆。
造像館對面是青銅館。隔著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顏色深邃的商代青銅鼎正對著一尊兩米高的宋代菩薩造像!也許只有在那種環(huán)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國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詣,他們對神的敬仰,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靈活現(xiàn)的通過石像、青銅傳達的淋漓盡致。ㄔ煜翊砣嗣駥Ψ鸬男叛,對來生的祈禱;鼎,是中國先民對祖先的祭祀禮器;造像中每個神的安詳神情,都是人民內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穩(wěn)定,是政權鞏固,國富民強的象征。)
我站在這青銅鼎和造像之間時,我突然感受到課本中“中華五千年”的具體意義:一個宋代,一個商代,都放在當代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里!文化,跨越了時間、空間,毫無保留的向每一個愿意去了解和贊嘆她的人散發(fā)著她們各自獨特的魅力!
帶著對石造像和青銅器那種質樸的感懷,我進入了下一處國博的長設館:中國古代瓷器藝術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館不大,玻璃展柜里陳列著從漢代到清朝,每個時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顏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紋飾帶著西洋味兒的外銷瓷,有世界聞名的法門寺秘色瓷;從起初顏色灰暗、厚重的漢代瓷壺,到近百年之內官窯制作的晶瑩、精致的杯盤……
一個八零后爸爸抱著他三五歲的兒子,正諄諄教導著:“這是龍泉窯…….;這是釉里紅……;這是耀州窯的……”孩子的小手輕輕指點著玻璃柜里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復著那些詞匯——這一幕令我深受觸動,仿佛看見文化化身成真實的血脈,代代相傳。
離開三樓,沿階而下,到二樓往左一轉就是一張四米高的油畫招貼:德國畫家?说淖髌贰逗R蚶锵.丹內克》,畫中年輕婦人單純的眼神和紅白藍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視覺沖擊力。
這個館是德國柏林、德累斯頓及慕尼黑三家國家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合作的產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續(xù)活動之一。整個展廳轉下來,除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油畫風景、人物還算見過,其它的東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搖的長頸鹿模型、19世紀的歐洲婦女服飾(工藝及其復雜。、18世紀的鋼筆插畫等等,感覺展品種類豐富、獨特,好像每轉過一個拐角都有一個驚喜!
說實在的,轉了這么久之后,說身體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見所聞調動起來了,身體的疲憊都暫時被忘掉。帶著一種興致勃勃的感覺,我回到一層,又輾轉上了一個隱秘的半層高的臺階,尋覓到了“李可染、黃胄和潘天壽藝術大展”展館。
這三個館是獨立的,館外照例有大師們的畫冊出售,價格不菲。黃胄和潘天壽兩個館我只是粗粗轉過,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館中的多媒體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為父親制作的生平簡介,以及一段大師的繪畫錄像。
在這面幕墻前,我逗留了一個小時,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畫作非常吸引我,對我自己的繪畫也有很大的啟發(fā)。他是所有近代國畫家中,少數(shù)能把畫面做的氣勢磅礴而又細如發(fā)絲的一位人物?催^展廳里他的真跡,再細細品味大師的生平,及創(chuàng)造這些畫作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一點:“認真對畫,認真做人”。對待喜歡的事物,真的需要潛心研習,并且在承繼傳統(tǒng)的過程中追求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張畫,是他的代表作《萬山紅遍》。那宣紙上的紅,面積那么大,卻一點也沒讓人感到“堵”。紅顏色無論在國畫還是西畫里都是很難控制的,他卻能運用的這么自然,絲毫沒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嘆為觀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歡有一張畫教堂的,那些建筑的邊線用水墨表現(xiàn)的是那樣有趣;還有他畫的最熟練的牧童:悠閑,傳神;還有他中年時期的山水,水面上點點的風帆,山峽間的奇峰古剎…….
國家博物館真是一個匯集各方精華的地方!無論從歷史、文化,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有能打動你的內容。我?guī)е@樣的感慨走進了國博最著名的展館:復興之路館。
那是一個讓每個中國人重溫建國歷史的地方,走在展館的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沾滿先烈鮮血的遺物之間,我忽然想起了國歌!捌饋!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我們萬眾一心,……前進!前進!”——是!我們的民族從愚昧、被動挨打,到革命、建立獨立的國家,再到覺醒、建設富強的中國——整個過程,兩百年,歷盡艱辛,多少人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為當代中國百姓的生計和幸福而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粗察o的展館,看著悠然的觀看展品的人,我心里暗自感恩,感謝先輩的犧牲換來的中國的獨立和和平,也感謝當今那些為中國社會的和平、安定、進步作出自己貢獻的千千萬萬的人們!
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心里帶著這種種的感慨,回想古代中華燦爛的文明,回想國外美術的趣味以及與中國的不同,回想中國的近代歷史——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回頭看了看那依舊宏偉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見它時心里的那種種莫名的自豪感。
這自豪感從何而來?因為這座建筑: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們中國的象征,但不僅是當代的,更是從久遠走到今天,那全部的歲月的象征。它象征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象征著中國政府、中國的人民回歸自我、面向世界的風貌;它象征著過去,更象征了未來!
我想,在中國的首都有這樣的一座建筑,可以說真的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3
今日,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媽媽們帶著我們幾個到了普陀博物館去參觀。那是一個非常偏僻有窄小的地方,而且外面的造型特別老式,讓人感覺有點茫然?墒钱斈憧邕M大門就會讓你大吃一驚,似乎來到了漁民的皇宮一樣。這是一幢二層中國古式的仿造建筑,欄桿上精雕細刻,房子前的空曠地都是用石板鋪成。在里面讓我們回味了前的沈家門漁村風貌,漁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里面保藏了漁民老前輩們用過的最古老的各種船,有大捕船,雙拖船等……似乎只要我們一刺眼,就能回到過去,看到漁民們使用各種各樣的捕魚工具,如籮筐,魚叉等…在透亮的玻璃柜中,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做成的人物、風光。在一旁的墻壁,還有一首有意義的打魚詞:“吃吃雨淘飯,困困濕艙板,褲腳縛草繩,風沙當背心。冬打天暴夏張網,秋柯大捕無沒空,柯得魚蝦滿艙板,剩下只有一竹籃。篙子一甩,上岸討飯”。把過去的人捕魚的`辛苦和沈家門漁港做得有聲有色。
來到其次層,走進了大廳就是四德堂,迎面的八仙桌上放著豬頭和雞鴨魚肉等供品,媽媽告知這是我們舟山人的習俗,每逢過年時都要祭祀菩薩。在旁邊還有龍椅,龍櫈,和古老的電話機,真是莊重氣派。往里走去,里面還有古代人用的煤油燈,古代人穿的衣服、生活用品、取暖的暖爐等。在墻壁上還有清代名人留下名句。
參觀完了這些寶貴的物品,我的腦海里印出古時候的老百姓怎樣生活,漁民們怎樣捕生。雖然歷史在前進,但我們肯定要永久記住古人的辛勤付出。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4
博物館,是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我們觸摸時代脈搏的重要場所。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有幸參觀了本地的博物館,這次的`體驗讓我收獲頗豐。
博物館內陳列著各種珍貴文物,從古代的陶瓷、玉器,到近代的書畫、兵器,每一件都講述著一段獨特的歷史故事。我特別被一件明代的花瓶所吸引,瓶身的圖案生動,線條流暢,反映了當時工匠們的精湛技藝。
參觀過程中,我還了解到了許多歷史知識,比如古代的禮儀制度、生活習俗等。這些知識不僅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我更加敬畏前人的智慧和才能。
除了學習知識外,博物館之行也讓我體會到了寧靜與莊重。在這里,人們可以靜下心來,與歷史對話,與文化交融。這種氛圍讓我感受到了心靈的洗禮,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
這次博物館之行,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歷史和文化的厚重,也讓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應該努力學習,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5
包頭博物館是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文化單位之一,位于包頭市昆區(qū),是包頭市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址。近日,我有幸參觀了包頭博物館,通過對展品的仔細觀察和解讀,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包頭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底蘊。下面我將就此分享我的參觀心得和體會。
第一段:走進包頭博物館的大門,我仿佛進入了一個時光隧道。廣闊的大廳內,擺放著各種歷史文物和重要遺址的復制品,它們無聲地訴說著包頭的古老和繁華。我首先觀看了包頭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展覽分為地質展區(qū)和歷史展區(qū)兩部分,深入了解了包頭的自然和人文歷史。比如,在地質展區(qū),我了解到包頭地區(qū)是多礦的產地,富集了大量的煤炭、鐵礦石和紅土等礦產資源,這也為包頭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段:沉浸在歷史展區(qū)中,我感受到了包頭作為一個重要的工業(yè)城市的飛速發(fā)展。展區(qū)中展示的文物和圖片讓人感慨萬分。例如,我在其中看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包頭的軍工設備和汽車制造業(yè)的發(fā)展,這是包頭作為一個重工業(yè)城市的縮影。此外,還有展示包頭紡織業(yè)、電力工業(yè)和化工工業(yè)等的文物和圖片,讓人深刻體會到包頭在國家工業(yè)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段: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我還了解到包頭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在歷史展區(qū)的展品中,有著豐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在這里,我了解到包頭是著名的步云樓建筑的發(fā)源地,步云樓的獨特造型和精細雕刻令人嘆為觀止。此外,還有展示包頭傳統(tǒng)樂器、繪畫和書法等藝術表達形式的文物和圖片,讓我對包頭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
第四段:除了觀看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外,我還參觀了一些臨時展覽。臨時展覽展示了包頭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包頭當?shù)孛耖g文化的傳承。這些作品以多樣的形式和表達方式,充分展示了包頭當代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民間文化展示區(qū)里的手工藝品和傳統(tǒng)技藝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更加珍惜和傳承包頭的民俗文化。
第五段:參觀包頭博物館的過程不僅僅是一次對歷史和文化的了解,更是一次思考自身發(fā)展的機會。在包頭博物館,我看到了包頭在過去幾十年間的巨大變化和進步,這讓我深感包頭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同時,我也明白包頭的發(fā)展要依靠每一個包頭人共同的努力和奉獻,只有以包頭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推動包頭的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城市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
總結起來,參觀包頭博物館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通過對地質和歷史展區(qū)的參觀,我對包頭的發(fā)展歷程和文化底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臨時展覽中的當代藝術和民間文化也讓我體會到包頭的現(xiàn)代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在這次參觀中,我不僅僅是參觀,更是對包頭的思考和認識,這將對我個人的成長和未來的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07-30
大學生參觀博物館活動方案10-12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06-18
參觀酒店心得體會11-22
參觀小學心得體會06-25
參觀銀行心得體會范文07-24
參觀幼兒園心得體會04-13
參觀園博園的心得體會07-23
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心得體會11-25
參觀陶瓷工廠心得體會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