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指》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手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手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手指》教學反思1
春天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大地煥然一新……隨著季節(jié)、氣候的轉變,孩子 們都發(fā)現(xiàn)了春天的到來。當孩子們在散步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柳條綠了、桃花開了、迎春花吹著喇叭在高歌、蝴蝶更是忙著在花園里面采蜜、太陽曬在身上暖洋洋的……孩子們用他們的感官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的變化,感受 到了春天的美麗,孩子們對于春天里的事物更是津津樂道起來。于是我結合主題計劃和季節(jié)特征,設計了這節(jié)手指點畫《粉紅紅色的桃花》的美術 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在感受濃烈的美麗的春天氣息中,讓孩子嘗試用點畫這一表現(xiàn)形式來感覺藝術 的多樣性!笆种更c畫”活動就是用手指蘸點顏料后在畫紙上點畫成形狀和物,從而顯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而組成一幅畫的一種美術形式!笆种更c畫”活動,工具獨特,操作方便,氣氛輕松,而畫面卻變化無窮。而且從作畫的過程來看,具有挑戰(zhàn)性,也是讓幼兒 不斷想象、創(chuàng)作的過程。從而激發(fā)幼兒能夠積極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讓幼兒初步感受用手指點畫的`樂趣,促使幼兒對美工活動能夠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同時在不斷聯(lián)想構思的過程中,思維的發(fā)散越來越流暢,想象越來越豐富,使手、眼、腦得到了協(xié)調的發(fā)展。
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就想過對于我們小班的孩子來說,手指點畫桃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就制定了這樣的目標:1、學習用手指蘸顏料點畫桃花。2、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作畫習慣 ,保持畫面整潔干凈。想想孩子們在顏料盤里蘸一蘸,慢慢拿起按下去,使得點畫的桃花有大有小,有多有少,還要保持畫面的整潔也未必能夠做得到。
整個活動分成五大環(huán)節(jié):一、談話引出桃花;二、嘗試點畫技巧;三、教師 示范點畫;四、幼兒操作點畫;五、體驗成功樂趣。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是在前個活動的基礎上,直接了當通過談話提問幼兒回答而導入主題;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教師和孩子們的一起商議而嘗試著和總結著點畫的技巧,為下個環(huán)節(jié)作了有力的鋪墊;接著就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開始:老師 的示范點畫。其實對于小班的孩子教師的示范畫是極其重要的,也許是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講解的不夠透徹,使得幼兒在第四環(huán)節(jié)中出了狀況,幼兒在整個點畫過程中我一直在叢中巡視著、指導 著、然而問題 還是接二連三的出現(xiàn)。()如:點畫的力度不夠到位導致模糊狀態(tài);沒有點畫成有大有小的;手指蘸顏料太濃,滴的畫紙上也是……看來老師的講解和示范還是不屬于成熟狀態(tài)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欣賞和評價,從而體驗成功樂趣,給我的感覺就是講評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怎么處理這個環(huán)節(jié)最好,如何讓幼兒更好的欣賞,讓評價體現(xiàn)的更有價值。也是我一直以來每個活動開展后帶給我的思考。
總而言之,每一次活動后總能總結出自己許多的不足之處。如:教案設計方面、過程、教師回應等都存在著許多問題,看來自己應該在不斷的努力與學習、實踐、反思 中錘煉自我,才能更好的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和我一起快樂的成長。
在每一個活動中,只要能讓孩子們處于歡樂之中,能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這也讓我無比欣慰。我是經常告誡自己:一個活動,不在于教師如何的精彩,而在于孩子在學中的快樂,這樣我也會感到滿足了……
《手指》教學反思2
這是一堂手工課,課的一開始我運用了手套玩偶“藍兔”導入,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導入可以說是成功的!在隨后制作手指玩偶“小狐貍”的時候,我給小朋友進行了示范制作。但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一點是:我制作的范作有點小,以至于有些小朋友沒有看清而不知道該怎么做或是出現(xiàn)制作錯誤。課后同事給我建議:教師示范作可以大一點或是直接放到實物投影上制作給他們看。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可以放些音樂,這樣整個課堂氛圍就會變得更加輕松!另外在拓展制作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多讓學生說一說,再進行引導。這樣學生的思路就不會局限于我說的那些方法。不過這堂課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總的.說來還是不錯的,學生在我的啟示下做出了小熊、小狗、小兔等一些可愛的動物手指玩偶。最后的表演部分也非常生動、有趣。總的說來,這是一堂比較實在的課,思路較為清晰,但是想要上得更加出彩還要動更多的腦筋!
因為是同磨一堂課,我也聽了我?guī)煾瞪稀妒种竿媾肌愤@一課,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我?guī)煾档倪@堂課明顯比我的要生動有趣,整個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悅,更適合二年級小朋友的身心特點。比如在課題書寫的這一小小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只是用粉筆寫了一下“手指玩偶”這四個字,而我?guī)煾祫t事先寫好了四個漂亮的美術字,導入課題后就把它貼到了黑板上,使整個課堂更加充滿了童趣。另外師傅在最后學生作業(yè)展示的環(huán)節(jié)運用了彩帶,把學生的作品全都掛在了彩帶上進行展示,這樣不但學生非常開心,而且更給聽課的老師一種美的享受。
經過這次磨課,我知道一堂課要上的出彩,首先要選擇一堂適合于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其次要精心設計教案。此外,要善于多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多聽他們的課,學習他們的經驗,這樣我的課才會越上越好。
《手指》教學反思3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教這篇課文,重點是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因此在初讀課文后,我首先引導學生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2-5段重點體會,同時配上相關插圖加深理解,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找出五指的優(yōu)缺點并制成表格。在學生初步理解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特點后,我出示了一組非常新穎的由五根手指共同拼成的圖片,學生在驚嘆手的神奇作用的同時也領悟到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團結就是力量”。拓展部分我引導學生仿照《五官爭功》編排一個《五指爭功》的小品,那繪聲繪色的表演既調動了氣氛,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文章的主旨。課后我布置了小練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團結就是力量”。
在教學中做得好的地方:
1. 新穎的多媒體課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講略讀課文做到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合作學習、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 朗讀、制表、表演等形式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活躍了課堂氣氛。
不足之處:
1. 多媒體課件展示與學生的表演進行沒起到預期效果。
2. 老師引導的太多學生表達的太少,應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
教學是個不完美藝術,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學習并嘗試新課改的教學模式,讓自己的教學過程趨于完善。
《手指》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玩玩手指,創(chuàng)造出各種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說出其意義。
2.愿意參與手指編故事的活動,能較完整地敘述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
3.培養(yǎng)小組合作意識,學習安靜傾聽、輪流講述。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事先準備一則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動過程
1.玩手指.進入活動。
(1)錢老師的手指會說話,你們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辮子……)
(2)變變變(兩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雞嘴巴……)
(3)變變變(兩手合成空心圓),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錢老師做了這么多手勢.你會做什么手勢呢?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
(5)誰愿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2.手指講故事。
(1)手指會變出各種東西,它還會講故事呢。教師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來了,看見一塊石頭,從石頭上跳了過去。小鴨子呷呷叫著走來了,看見石頭.從石頭邊繞了過去。小山羊高高興興地走來了,它沒有看到石頭,撞了一下,摔了個大跟頭.它爬了起來,一瘸一拐地走了。)(2)小手講的故事好看嗎?大家一起再來看看,邊看邊學一學,再想想小手講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說一說小手講的'故事,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討論,教師巡回指導)(4)整理故事,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5)誰愿意來表演,聲音要響亮。(小朋友邊表演邊說。)(6)有沒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請兩名幼兒一起表演。)3.創(chuàng)編手指故事。
(1)還有誰會碰到這塊大石頭?他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請你用手指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請大家來猜一猜。(小組討論)。
(2)誰愿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我們一起來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這塊大石頭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擋著怎么辦呢?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頭》
活動評析有人說現(xiàn)在的公開課簡直就是一個個"活動秀"――"秀"老師的水平,"秀"幼兒的表現(xiàn),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們處在一線的教師關注和渴求的是實際教學的有效性,看了錢老師的《手指編故事》活動,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學的鑰匙,那就是:簡單、自然、真實
活動反思:
《會變的小手》這首兒歌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容易理解。整個活動循序漸進,層次清晰,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提高了他們的動作表現(xiàn)力。在教學中,我大膽的放手,讓孩子們盡情的用動作表現(xiàn)手的變化,并及時的加以引導,使他們在相對自由、寬松和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詩歌,在玩樂中學習詩歌。孩子們人人參與,特別是在看手影圖片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時,孩子們更是情緒高漲,大膽的模仿手影的動作,到活動結束他們還意猶未盡。
《手指》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表達表現(xiàn)。
2、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適合大班的手指游戲
1、手指做飯
切切菜(兩手小指相勾,無名指和中指并起,向下切)。
搟搟面(無名指、中指彎曲,食指向兩邊運動)。
包包餃子(三指并起,上下運動和拇指相碰)。
搗搗蒜(兩手小指相勾運動拇指)。
手指游戲
2、手指搗米
對春對春搗搗(右手心向上,兩手拇指運動如搗米狀)。
掃帚掃帚掃掃(手形同上,右手食指在左手中運動,如掃地狀)。
簸箕簸箕扇扇(手形同上,左手食指、中指向上運動如扇風狀)。
小雞小雞啄啄(手形同上,右手中指與指指相碰如啄米狀)
手指游戲3、手指上課
手指上課(兩手五指相頂)。
大門開了(兩手拇指分開)。
小門開了(兩手小指分開)。
二門開了(兩手食指分開)。
后門開了(兩手無名指分開)。
中門也開了(兩手中指分開)。
小朋友都進來了(兩手十指交叉抱拳)。
教室門開了(兩手拇指分開)
老師走進來了(左手食指豎起)。
全體起立,(交叉的十指全部伸展)。
坐下(兩手交叉抱拳)。
報數(shù)
1(手形同上,右手食指伸出,然后立即放下)。
2(左手食指伸出,以下動作同上)。
3(右手中指伸出,以下動作同上)
4(左手中指伸出,以下動作同上)
5(右用無名指伸出,以下動作同上)
6(左手無名指伸出,以下動作同上)
7(右手小指伸出,以下動作同上)
8(左手小指伸出,以下動作同上)
大家早操一二一(先伸展左手手指,然后換右手。按口令左右手輪番伸展)
一二一(先伸展右手手指,按口令右手左手輪番伸展)
立定!解散(立下時停止運動,雙手成交叉狀,解散時兩手放開)。
手指游戲4、全體集合
大拇指出列(兩拳相靠,大拇指豎起)。
齊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入列(大拇指隨口令向前彎屈,入列口令時拇指收回)。食指出列!齊步走(兩手食指伸出)
一二一,!立定,入列(食指隨口令彎曲,入列口令時食指收回)
全體出列!齊步走!一二一,一二一(兩手大拇指相頂,其他田四指隨口令彎曲)。
跑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解散(手指加速做做彎曲運動,立定時停止運動,解散口令時,兩手分開)。
手指游戲5、手指眼鏡
一勾金(兩手背對,小指相勾)。
二勾銀(無名指相勾)。
三勾銅(中指相勾)。
四勾鐵(食指相勾)。
一勾出來個老先生(兩手由里外翻,中間抱著一個大拇指)。
老先生又不見了(兩手撒開)。
到哪兒去啦?商店里面買眼鏡(用食指指向前方)。
老先生選了一副好眼鏡(兩手相互勾起,拇指與食指民圓圈做成眼鏡狀,放置眼前)。
手指游戲6、手指小車
小車。▋墒种兄概c大拇指相接)。
小車巧(兩手無名指交叉,雙手食指各自勾住無名指)。
看誰的小車巧(中指向前伸展)。
看誰的車兒做得好(拇指靠攏成小車形)。
手指游戲7、手指打鼓
上敲咚咚鼓(雙手運動食指),
下敲鼓咚咚(雙手運動小指)。
上下一齊敲(食指小指同時運動)。
中間開了縫(食指、中指向上運動,無名指、小指向下運動)。
你敲鼓我敲鑼(械手上下運動食指,右手上下運動小指)。
我敲鼓你敲鑼(左手動小指,右手動食指)。
大家一齊敲(食指小指一起運動)。
中間開了河(食指、中指向上運動,無名指、小指向下運動)。
手指游戲8、五指轉轉
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牙刷,刷刷刷
兩根手指兩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白兔,跳跳跳
三根手指三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叉子,叉一叉
四根手指四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花貓,喵喵喵
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大老虎,阿嗚叫
手指游戲9、看戲
大拇哥,二拇弟,中山羊,四小弟,小妞妞,來看戲
腳下也要打著節(jié)拍,會更有意思。
手指游戲10、五指歌
拇指哥哥見面了,彎彎腰
食指中指大姐姐,跳個舞
無名指小弟弟,見面碰碰頭
小指妹妹在一起,拉拉鉤。
手指游戲11、兩只小手
兩只小手做雨點,雨點從天空落下來,淅瀝淅瀝淅瀝淅瀝瀝兩只小手做小傘,小傘是我不淋雨,淅瀝淅瀝淅瀝淅瀝瀝
兩只小手做小山,山上有只大老虎,啊嗚啊嗚啊嗚啊
(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些動作加進去)
手指游戲12、小手拍拍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合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轉起來
手指游戲13、小寶寶學動物
我是小寶寶,我會學小貓,喵喵喵
我是小寶寶,我會學小狗,汪汪汪
我是小寶寶,我會學小羊,咩咩咩
我是小寶寶,我會學笑罵,駕駕駕
……
手指游戲14、五兄弟
老大有力氣,(伸出大拇指)
老二有主意,(伸出食指,指一指太陽穴)
老三個最高,(伸出中指向上舉)
課后反思:
這節(jié)活動我選用的是上海建構教材的'一節(jié)內容。它以主題模式為特色,又以整合的形式展現(xiàn)給大家。同時我打破了以往的照本宣讀的教學方法。把課程向外擴展和延伸。本節(jié)活動,不是要求孩子要畫出多么美麗的畫面,而是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參與的快樂。在參與中體驗創(chuàng)作的愉悅感。從中感受色彩帶給人類的美感。整節(jié)活動孩子們能夠主動的配合老師,積極的參與到創(chuàng)作。我們的綱要要求新一代的幼兒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和探索精神。讓我們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給孩子一片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空間吧!
《手指》教學反思6
《手指玩偶》一課屬于手工制作課,做做、玩玩是學生的一種天性。本課通過學習橡皮泥的基本操作技法等活動,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造型能力,鍛煉手指靈活能力等,并講講演演,使學生感到其樂融融,滿足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愿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制作過程的指導,而且還應引導學生玩得有趣、有意義。
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按照“激趣導入——探究學做——自主創(chuàng)作——玩偶表演——拓展延伸”這樣五個環(huán)節(jié)來組織教學。
課的一開始我通過動畫片,我采用手指玩偶導入,當看到手指玩偶“憤怒的小鳥”的時候,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隨后出現(xiàn)了小鴨子、小南瓜等玩偶更是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這樣的激趣導入的設計可圈可點。
在探究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出示玩偶的基本型,開發(fā)學生主動學、自主思考的能力。請學生通過思考后總結制作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方法嘗試制作!妒种竿媾肌芬徽n中的手指玩偶造型多樣,色彩豐富,通過欣賞讓學生了解造型藝術的多樣性。通過學生自我探究總結出 “揉、搓、壓、捏、團”等橡皮泥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綜合能力。提示語告訴學生注意感受材料特性及其與設計的關系,便于開展研究型學習。
作為教師,每一堂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好好地去鉆研琢磨,只有做到精心準備每一堂課,學生的學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起來。課上仍有許多不足,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語言銜接上略顯生硬,在今后的教學中,語速減慢,銜接靈活自然,讓課堂氣氛更活躍。
《手指》教學反思7
本周是我們新教師的成長課,我選擇的是小班的美術課,一節(jié)手指點畫課。選擇的材料是《小蝌蚪》,小蝌蚪成群結隊地在水里游,圓圓的、黑溜溜的身體,短短細細的尾巴。幼兒對此很感興趣,往往會認真地看上好長時間。本課讓幼兒用手指隨意地點畫小蝌蚪的身體,用油畫棒添加尾巴,這樣的作畫,幼兒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仔細地分析了教材之后,我又設定了兩個活動目標,分別為1、學習用手指蘸色隨意地點畫蝌蚪的身體,用棉簽棒添加細細的尾巴。2、培養(yǎng)幼兒手指作畫的興趣。活動重點為教師引導幼兒用手指蘸色點畫蝌蚪的身體,用棉簽棒添加細細的尾巴。活動難點設定成了圓點與短線的`連接。
其實這是一節(jié)很有趣的美術課,在課前我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可是整個活動下來,卻不如我自己設想得那樣滿意。剛開始的時候還挺好的,后來由于我自己再示范的時候講得時間太長,然后又請了兩個小朋友上來表揚,可能相對而言前面部分上得時間有點長。幼兒的注意力都有點不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開始不集中之后,我自己也開始有點慌了,導致后面連要求都忘記了。
不過,最后的游戲部分還是挺成功的,孩子們都能拿著自己畫的小蝌蚪聽著音樂跟隨教師學小蝌蚪游來游去。雖然,此次的教學活動,效果不是令我很滿意,但是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點,這也是一大收獲。
《手指》教學反思8
鍵盤指法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初學的基本內容,在認識鍵盤以及8個基準鍵位的基礎上本節(jié)課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常用按鍵的位置以及左右手的手指分工。
在教學過程當中,先讓學生回顧了8個基準鍵位的位置以及手指分工,然后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利用比喻的方法把左手的四個手指比作是四個小朋友;將四個基準鍵比作是小朋友的座位,小朋友都靜悄悄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這時前排的一個座位上出現(xiàn)了困難需要請求幫助,請問派哪個小朋友去是最合適的?老師講清楚幫助原則(即后面的擊鍵技巧):只有距離最近的'小朋友才可以去幫忙,有任務的小朋友去幫忙,幫助之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沒有任務的小朋友靜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動。讓學生討論得出各個手指的手指分工。然后加強鍵位的認識,借助比賽的方法讓學生在高壓狀態(tài)下識記常用鍵位。
但通過本節(jié)課和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在指法的認知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陀^分析存在的種種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間隔時間長。由于小學信息技術課每星期只有一節(jié),不及時鞏固,間隔時間7天后,保持的百分比就只有20%。所以教完就忘的現(xiàn)象很嚴重,導致以后的教學內容不能正常進行。
2、難以適應鍵盤的字母排列順序。目前我們使用的計算機,鍵盤上字母的排列并沒有按照小學生熟悉的順序。不少小學生反映鍵盤字母順序太亂,不容易記住,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要發(fā)明一種新鍵盤的設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順序排列。
3、手指不夠靈活。由于學生年齡小,且平時課程大多數(shù)用不到靈活的手指動作,所以,很多小學生手指活動相對較為笨拙:小拇指、無名指一般不能單獨活動,小拇指一動,無名指也跟著動,無名指一動,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動;所以在打字時手的擺放位置總會在無意中改變,有的學生的中指也不能靈活地單獨活動。
4、指法練習相對枯燥。與小學生愛玩好動的特征相比,指法練習并不有趣,很多中低年級的學生練習指法的持續(xù)時間超不過5分鐘,這給完成指法練習任務帶來了很大的障礙。盡管在教學里采用游戲教學方式進行,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不夠,玩的同時,就忽略到最根本的指法。因此游戲教學只有在學生掌握字母排列,及鍵盤位置的基礎上才能有利的開展。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指法的練習深度。
因此,怎么合理的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能保持學生指法練習的持久性是我將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借助游戲巧記鍵位
雖然字母擺放散亂,那如何加深學生記憶,知道字母所在的位置是學習的第一步。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可以采用拼圖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把散亂的拼圖,按鍵盤順序,放回原位。通過反復的擺放,加深他們記憶鍵盤字母排列。
2。熟識手指分工
為了幫助學生把手指練得更靈活,設計一些兒童手指游戲,結合瑯瑯上口的兒歌,練習手指的靈活性。通過討論自己得出各個手指的分工,借助“金山打字”加強練習,實現(xiàn)知識的掌握。
3。借助游戲提高學習熱情
在實踐中,借助“金山打字通”的游戲供選擇——“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幫助學生一步一步鞏固指法。從而評選出打字小能手,彈指神功等稱號,來提高大家興趣,通過一句話的反復輸入,可以讓學生明顯看到自己的進步速度,從而打消枯燥的感覺。
4。嚴格要求
孩子畢竟是孩子,一看到游戲就忘乎所以,只知道要勝利,只知道要得高分,哪還顧得了什么指法,什么打字姿勢。因此在游戲過程當中老師講清楚打字規(guī)則,游戲標準,嚴格要求,及時提醒犯錯誤的孩子,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打字水準。
《手指》教學反思9
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師用書上的要求定為: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了解五根手指的外形及其作用,總結五指的特點;
3、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4、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
在上課之初,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提出要求:同學們自讀課文,根據(jù)教學目標在書上圈畫、批注。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以上內容。此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近十分鐘。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隨機抽查了學生的課本,看看學生在學過的課文上的批注情況。我看到的是每個孩子的批注不盡相同,但是,都能夠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于此同時,聽了幾個小組的發(fā)言,看到同學們基本能夠做到傾聽和寫下自己感觸較深的發(fā)言內容。
自讀時間結束后,找學生將課文從頭至尾再讀了一遍。隨機對“養(yǎng)尊處優(yōu)”等詞進行了解釋。一同學查字典解釋完之后,又點名將這位同學的'發(fā)言重復。站起來的同學大部分能夠就自己的理解解釋清楚,但是我說出了我這么做的目的是檢查大家的聽課情況。學生們由此能將注意力再次集中一些。之后,針對四個教學目標進行匯報交流。
對于第一個目標,學生們都能夠概括出來。
對于五指的作用,同學們能夠從文中準確找出來。在交流的時候,提示了在舉例子的時候,事例之間的標點符號是分號,感受了分號的用法。在概括特點的時候,結合各個事例,學生們基本上準確概括出來:拇指的肯吃苦、不圖名利、默默奉獻、實而不華;食指的機敏、愛受傷、勤奮賣力、敢于冒險、奉獻;中指的虛榮、高傲等。
在本節(jié)課上,對于文章寫作方法的匯報令我比較高興。
因為在寫作上,孩子的問題較大。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們匯報出來舉例子的寫作方法;擬人的方法(張賀同學匯報。他說他發(fā)現(xiàn)在整篇課文中,并沒有用“它”,而用的是“他”。);比喻等基本的內容。王淏明看出來了在五指的敘述中,拇指、食指、中指詳寫,無名指、小指是略寫;高航說出了構段的方法——總分結構,并和同學們再次朗讀一遍;還有王俊力匯報的謀篇方法——總分總結構,同樣領著同學們再次看了一遍。然后就本單元的寫作,對同學們提出了修改意見,按照這節(jié)課交流的構段與謀篇的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對于第四個目標,孩子們輕而易舉就答上來了。
在結課的時候,將本單元的五篇課文的寫作手法做了比較。提出要求:將本單元的五篇課文按照特點分成兩類。給了同學們30秒的時間交流,在交流完之后,找同學們匯報。叫的前兩位同學——李勝宇和是蘇金玉并不知道。第三位同學張淼匯報的很好。她將《匆匆》與《頂碗少年》、《文言文兩則》分為一類,因為這些課文的道理和啟示是通過文中的敘述總結出來的,而《桃花心木》和《手指》是在文中就有敘述的。同學們根據(jù)這個匯報,把后者涉及到道理與啟示的句子齊讀了一遍,大家都贊同這點。
對本次寫作的修改,提出了最后的建議:看看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這樣兩種形式,你的道理與啟示要么寓于文中,要么總結出來。
下課了,給學生們留了作業(yè):
寫給自己身邊母性一封信。(算是三八節(jié)給母性的禮物。之所以不是要求寫給媽媽,因為班上有些孩子的父母離異,并且不在少數(shù)。不少是與繼母生活。)要求寫出真情實感,從點滴小事寫起。要求那位家長在后面寫感想。(開學初家長會上,有些家長通過這種方式對自己的孩子了解了很多,親子溝通也好了些。趁熱打鐵。)
寫給彭志曄一封信。(這位同學是本周二到我班的。她是我們上一屆的學生,已經上初中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從六年再讀,從她的日記中,感覺對這個集體還有些陌生,對于學習等還有些壓力,希望我們的孩子以書信的形式給予她一些鼓勵和支持。)
《手指》教學反思10
《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豐子愷先生一開始就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給我們的啟示:“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边@個難點。懂得“團結就是力量”。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團結,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取得更大的進步,獲得更大的勝利。
在教學本文前,我先組織學生交流認識這五根手指,并說說自己的'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各抒己見,談的絡繹不絕,眉飛色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后引出豐子愷筆下的手指又是什么樣子的呢?讓學生列表比較它們的長處和短處。再和同學們交流總結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然后讓學生總結出“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人也一樣”的道理。發(fā)現(xiàn)并體會出“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我還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自主地合作學習,通過朗讀、默讀、劃出重點詞句等形式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活躍了課堂氣氛。
最后讓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我們每個人,都隨時隨地隨身帶著十根手指,永不離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各有不同的姿態(tài),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和“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眱删?纯茨馨l(fā)現(xiàn)什么?再齊讀思考,讓學生在讀中發(fā)現(xiàn)文章結構上的特點:總分總,還有首尾呼應的特點。
回想這節(jié)課的亮點是讓學生用列表的方式填寫五個手指的特點,條理直觀,易于理解比較。學生不僅可以在文本中找到有關語句,而且透過表格看到了每根手指的優(yōu)缺點,從而總結出“各有所長,團結就是力量”這一深刻道理。再讓學生繼續(xù)深入理解,并指名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是不行的,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揚長避短,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到極致。
最后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讓同桌,互相找找對方的優(yōu)點,并贊一贊,鼓勵大家的優(yōu)點,懂得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教學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老師指導的有點多,而學生表達的相對有點少,以后我再教學這一課時,應該給學生多一點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充分理解文本,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閱讀鏈接里的小詩《手》,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并有感情地誦讀背誦。
《手指》教學反思11
有一句佛教俚語說:用手指著太陽,如果你只盯著手指看,永遠也看不到太陽;反之,如果不借助手指又難以知道太陽的所在。這無非是參禪悟道這的修身之階,但卻讓我產生了那么強烈的震撼,它讓我想到了教育、想到了教學。
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曾幾何時,教育界刮起了一陣風,美其名曰:“要讓孩子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于是一時間鋪天蓋地是說算理之風一刮數(shù)年。孩子們儼然一個個小哲學家,道理講的頭頭是道。記得,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一次偶然的聽課,讓我對能讓學生“知其所以然”的老師佩服的五體投地。那算理要多麻煩有多麻煩,要多拗口有多拗口,可孩子們居然說的順暢自如,酣暢淋漓?呻S著閱歷的增加和聽課經驗的豐富,我才慢慢知道了,那算理是孩子們不眠不休、備受折磨、死記硬背來的。在說算理之前,孩子們已經早就學會了方法。如此算理說它何用?我們在一次次的展示中放大這無用的芝麻,刻意美化的課堂,原來不過是行尸走肉,豈不悲哀!都說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可能力是什么。繍垡蛩固共皇钦f過嗎?能力就是當人們把所學的東西都忘了以后剩下的東西。如果我們什么都問個所以然,恐怕窮其一生也學不完先人經驗的皮毛。更何況那“所以然”是我們不久就會忘記的呢?既然有那么多先人的間接經驗在傳承,我們何不留下寶貴的時間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偏要舍近求遠,繞路而行呢?
這就猶如指引人們看太陽之說,只盯著手指,被其牽絆,永遠也看不到太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二、放任自流、漫無目的
還記得看過一篇關于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說陶先生去演講,帶了一只雞。他先撒了一把米,然后按住機頭,強迫雞去吃,雞不肯吃。而后,他松開手,向后退了幾步。雞就放松了吃了起來?春蟛唤宸招兄壬慕虒W藝術,這讓我受益匪淺。這無非是對填鴨式教學的否定,要我們壞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多么好的想法。】芍袊俗鍪,往往矯枉過正。這些年來,許多教學模式隨之誕生。有些模式,將學生的空間放大、放大、在放大,以至于教師形同虛設,以至于丟了指引孩子們看太陽的手指,弄的孩子們滿世界找太陽,弄得孩子們如同摸象的盲人。“柱子”“繩子”嗾使象。老師舍棄引領者的地位,儼然成了旁觀者。
我認為教學要有度。把握好這個度就是一門藝術。不能說“說算理”是錯的,也不能說給孩子們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不對。只能說這個度沒有把握好我們iushi指引孩子看太陽的手指,引領孩子求知之舟的舵。我們不是主體,但我們仍然很主要,關鍵時刻需要我們去“畫龍點睛”,但不要“畫蛇添足”。
《手指》教學反思12
修改理由:
我們班利用下午游戲時間,經常與孩子一起開展手指游戲,所以今天的手指兒歌內容對大家來說挑戰(zhàn)度不是很大,所以,我增加了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
孩子們在此環(huán)節(jié)中的活躍度遠比前面要高得多,感覺這才是孩子們真正的課堂——開放、積極、注意力集中,還夾帶著一絲競爭的氛圍,整個課堂就“活”起來了,所以增加的環(huán)節(jié)相當有效。
反思:
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將創(chuàng)編合適的物體馬上用簡筆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為什么采用這樣的手段?這樣的方法又有什么功效呢?
首先,它是對教師基本功的有力考驗。因為這些幼兒的答案都是課前無法預設的,幼兒無論回答什么,教師都要毫不猶豫的畫出來,同時講究速度和質量,千萬不能因為教師的“慢速”而導致全班幼兒的消極等待。所以,這需要老師在平時中加強練習,積累經驗,不斷提高,形成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在課堂上運用自如。
其次,它是課堂顯成效的重要手段。幼兒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說出一個物體,教師就馬上呈現(xiàn)該物體的圖像,對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的小班孩子來說,即是對他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肯定,也是避免重復創(chuàng)編的有力手段。使活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手指》教學反思13
去年我執(zhí)教了《手指歌》語言活動,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孩子知道小手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小手,并知道保護小手的方法,難點是教會小朋友手指歌,能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在上課內容上我設置了情景導入,認識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護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戲;《手指歌》三個環(huán)節(jié),三個環(huán)節(jié)緊緊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
這節(jié)課我首先讓孩子唱以前學過的《小手拍拍》這首歌,這樣讓孩子知道手上有五個手指頭,教孩子認識五個手指頭,告訴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護自己的小手。在這里我想了三個保護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兒一起來做手指游戲:手指歌,先教會小朋友歌詞,再讓小朋友念兒歌。最后邊做動作邊念兒歌。最后多加練習到活動結束。
以上就是我設計的這節(jié)活動的大概過程,教授環(huán)節(jié)上我還沒發(fā)現(xiàn)大的疏漏,教學目標也大體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有幾處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在進行完《拍拍小手》的兒歌后。小手都藏起來了,接著又讓孩子拿出手來數(shù)一下自己的小手有幾個,感覺有點不合理?梢越小杜呐男∈帧仿宰餍薷模詈笠痪涓臑榘盐业男∈址磐壬稀_@樣再進行下面的活動感覺更合理些。這樣在認識五個手指頭的時候,小朋友對五個手指名字一點都不了解。在課前更應做些鋪墊工作。
這節(jié)課雖然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經過多次反思,也總結了一些課堂應該注意的地方,在這節(jié)課當中有所應用,我在課前也設置了重難點,講時間主要集中在此處,做到重點多講,難點仔細講。各個環(huán)節(jié)時間分配還算還可以,所以以后上課教案一定要寫出重難點,將時間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地方也不是很多,我應該加入孩子探索的地方,我的小手真能干!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孩子自己說說自己的小手怎么能干,都會干什么。最后活動結束時,過度也不是很自然。以后要多看優(yōu)秀教師的教案,多學習,努力提高自己!
以上就是我這節(jié)活動反思,也有不足之處,希望指導老師提提建議吧!謝謝!
《手指》教學反思14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tài)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在教學本文時,我先讓學生交流:通過學習本組課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樣的啟示。在根據(jù)本課單元導讀中的提示自學課文。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么特點?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再和同學交流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運用排比的寫作手法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xiàn),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最后我們師生一起欣賞了閱讀鏈接里的小詩《手》,先有感情地誦讀,再談談讀后的收獲和體會結束本課教學。
《手指》教學反思15
《手指歌》是一首比較形象有趣的兒歌。邊念邊進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們會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學時,我先用簡單的“轱轆轱轆”手部游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接著讓幼兒嘗試著變變小手,看小手能變出什么來;然后我再根據(jù)兒歌內容變變,讓幼兒猜猜我的手變成了什么,在干什么?最后讓幼兒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來做一做,做一個動作學念一首兒歌,顯然孩子們對這種方式非常樂易接受,個個開心地念著、學著、做著……很是投入!
理論分析:
幼兒的'兒歌教學也可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1、采用游戲形式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有不少兒歌的內容是描述幼兒游戲活動的,對此類兒歌,我常采取先做游戲后教學的方法,按照兒歌描述的內容,先組織幼兒游玩,在游玩中幼兒一邊動作一邊觀察,充分體驗愉快的情趣,為學習兒歌打下基礎。
2、運用故事法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根據(jù)兒歌的內容可以看出有些兒歌是敘事性的,由于受字數(shù)和句式的局限,敘事的跳躍是兒歌的特點之一。這時教師選擇一些恰當?shù)年P連詞或過渡句把兒歌內容串連起來,根據(jù)兒歌要求,適當增添有關的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來增加兒歌的容量,為幼兒展開想象更好地理解記憶兒歌提供幫助。
【《手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手指》教學反思02-28
《手指》教學設計03-15
《手指》教案06-27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的反思12-21
教學反思06-30
教學的反思03-14
教學dtnl的教學反思12-15
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01-30
池上教學反思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