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
《陶罐和鐵罐》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搞笑,貼近兒童生活,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互相尊重,和睦相處。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從整體上把這篇文章分成了兩個部分,也就是“鐵罐瞧不起陶罐”和“許多年后陶罐和鐵罐各自的命運”兩大塊。前一個部分我以“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為線索,讓學生思考1、陶罐的短處是什么?鐵罐又憑什么來奚落陶罐的?2、鐵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話數(shù)說陶罐的短處?3、應對鐵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勾畫。然后分組討論,體會各自的態(tài)度。透過教師的指導,讀出兩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點,使情感的變化漸漸明晰,這一部分是我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的教學,我對文章進行了一些取舍,以兩個問題來引導閱讀,透過默讀、導讀、細讀讓學生體會兩只罐子命運的不同,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悟出這則寓言所蘊涵的道理。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透過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當時的情緒,學生理解得比較到位,興趣很濃。如在理解輕蔑一詞時,我們結合課文插圖,有學生說它的意思,有學生表演輕蔑的樣貌,我趁勢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神態(tài)來朗讀鐵罐的話,學生興致很高紛紛練習。幾個環(huán)節(jié)下來,透過加表情讀、加動作讀、小組分主角讀等等形式,學生讀得充分,對于人物說話的語氣、神態(tài)和動作的理解也都比較清楚。一節(jié)課上下來看到學生情緒高漲,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用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我覺得自己在課前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能夠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課堂上學生有合作,但體現(xiàn)不夠。有時只是個形式,未體現(xiàn)合作的實效性。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反復的試教過程中,我對課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學理念在變化,教學設計也隨之改進。
一、課文主線的把握:體會人物性格 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tài)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鮮而易見。開始,我一直把抓人物性格作為學習的主線,讓學生在尋找人物神態(tài),反復朗讀對話的過程中加深對陶罐和鐵罐的印象。于是乎,大家對鐵罐的傲慢、輕蔑、惱怒很感興趣,他們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動作、語氣,把盛氣凌人的鐵罐表現(xiàn)地活靈活現(xiàn)。而對謙虛溫和的陶罐,大家則表現(xiàn)得不溫不火。因而整堂課的反面人物形象過于強調,突出了鐵罐而忽略了陶罐,輕重倒置,難怪學生在結尾對陶罐鐵罐說的話中,寫到:“我喜歡鐵罐,因為他很威風! 這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輕蔑與惱怒的結果,其實這些詞語都是我們生活中貶義詞,只是幫助體會人物性格,無須過分強調,陶罐才是一個正面的,讓學生有價值去體悟的人物形象。
朗讀對話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服務,而人物不同性格正因對待問題,處理問題的角度、方法所引起的,這才是整堂課的核心。于是,在后來的教學中,學生不只是簡單地朗讀課文,停留在理解人物性格的表面層次中了,大家都有了更深的感觸,陶罐的謙虛溫和是因為他看待問題很全面,因此他也有了好結果。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nèi)容,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這篇課文帶給學生的不只是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給他們應該正確地看待問題,要明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學理念的轉換:按部就班讀對話 順水推舟入情境
傳統(tǒng)的教學總是在教師設計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后,學生按照教師的步驟,跟著問題一步步串著走,這主要體現(xiàn)了教師是主導而完全忽視了學生是主體。我們說,教案要板塊設計,非線形的一問一答,而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回答,引發(fā)各種多元化的`思考,閃爍出課堂的亮點。面對陶罐和鐵罐來一回的對話,我曾經(jīng)試過先讀鐵罐所有的話,體會他情緒的變化,再讀陶罐面對鐵罐說的所有答話,烘托出陶罐的氣概。但是這樣的朗讀脫離了對話情境,對話對話,本來就是對著說話的,一味讀一個人的語言,使得課文學習支離破碎。后來我又設計了一組組對話朗讀的模式,請三組同學模仿人物,分別讀好這三次對話。但是這三次對話平鋪直敘下來,均勻指導,層次又不明顯。學生在朗讀人物對話時也總是少了一份神韻。后來,經(jīng)過許多老師建議,教師在課堂中不要按部就班地指導朗讀對話,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為什么不把他們帶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自然展開對話呢?老師不是在背教案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感受這個生動的故事。于是在后來的課堂中,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我與學生們一起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鐵罐,
三、教學設計的變化:單一地側重 由面到點
在我的觀念中,一堂好課就要有重點,有需要突出,出彩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幾次試教的過程中,我一直把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作為設計重點,用不同步驟和方法來烘托這個亮點。但是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整堂課讀對話,學生容易疲倦,課堂的氣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讀到最后雖然感情是有了,但是總覺得有點索然無味,學生興趣減弱,整堂課的內(nèi)容含量也很單薄。后來有聽課的老師提出,教師上課需要大氣,不能過重計較一些細節(jié),過于強調對話,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后聯(lián)系,學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讀越?jīng)]興趣。于是我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使對話部分變得粗線條一些,在品讀對話前加入一個全文感知的填充課文內(nèi)容的小練習。學生在自由讀文后,看著內(nèi)容提示,很輕松地就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對后面的學習起到了鋪路搭橋的作用。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備工具性,為了充實課堂,讓學生能在這堂課中學有所獲,實現(xiàn)人文與工具的結合,在課堂尾聲時,又有一個寫話的練習 —— 陶罐,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鐵罐,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_。學生在感悟文章,認識兩個人物后,對他們的性格,對他們的品質,對他們看待問題不同的態(tài)度,都有了或深或淺的想法,請他們寫寫想對這課文人物說的話,這是一個人文性的綜合練習,在寫話中學生充分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
陶罐,我想對你說:“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也看自己的優(yōu)點,你還能看見別人的優(yōu)點,我要向你學習。”
陶罐,我想對你說:“你真謙虛,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對你說:“面對鐵罐的傲慢,你還那么心平氣和的說話,你可真有風度!”
鐵罐,我想對你說:“你不要太驕傲了,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
鐵罐,我想對你說:“陶罐對你那么好,你還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
……
這樣豐富精彩的寫話是學生基本對文本的深入認識后,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所有的感觸。這樣的語言文字綜合性練習是新課程課堂所需要的。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始終想體現(xiàn)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但是在課件出示對話部分,我把表示人物神態(tài)的詞語,直接打在說的話后面,原本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看著課件上的提出神態(tài)語,更快、更好地讀出人物語氣,但是這樣急于發(fā)揮語文工具性的做法,卻起到畫蛇添足的反作用,讓學生失去了在對話中親身感悟的經(jīng)歷,教師直接給學生,而不是學生自己悟到的,這是嚴重喪失語文人文性表現(xiàn)。這樣單獨出現(xiàn)神態(tài)語,讓它脫離文本存在的做法是不合適的。
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的經(jīng)歷中,我學習到,體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就是這樣一步步練成的,雖然還有許多不足與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jīng)驗都是我今后教學生涯寶貴的財富。作為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鉆研,看更多,聽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充實自己。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
每次講完課,我都忍不住反思:學生學會了嗎?聽懂了嗎?今天課堂結束,我開始梳理自己的講課:《陶罐和鐵罐》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在國王的御廚里驕傲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課文以陶罐和鐵罐精彩的對話以及對它們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展開故事情節(jié),刻畫了一個謙虛友善和傲慢無禮的人物形象,從而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該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住重點詞句,品味人物形象。
本節(jié)課,課文內(nèi)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所以在課前通過讓學生自讀任務單,觀看微視頻,自讀課文圈畫重點等方法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在教學活動時教師再作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動作和神態(tài)的詞語,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鐵管傲慢的說。“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鐵管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梢钥闯鲨F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碧展拗t虛地回答!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抓住重點的詞句品讀,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陶罐和鐵罐鮮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給學生在習作方面以引領。
二、多種形式朗讀,明白蘊含道理。
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朗讀環(huán)節(jié),我不是拋磚引玉,而是鼓勵小組自我展示,其他小組評價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生朗讀后我又一“競賽者”的角色來挑戰(zhàn),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把朗讀時要注意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呈現(xiàn)給學生,與無形的教育達到了有形的目的。在我的激勵下同學們表演的欲望更加強烈,這時學生就會主動通過演一演的方式詮釋人物形象,加深對“人物”的理解?梢哉f是水到渠成。自然對于課文所蘊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領悟——“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在《陶罐和鐵罐》這一節(jié)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學到的、體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雖然還有很多不足和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jīng)驗都是我今后教學生涯的寶貴財富,作為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鉆研,看更多、聽更多、學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優(yōu)秀的老師!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4
陶罐與鐵罐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文本生動有趣,情節(jié)充滿變化。據(jù)說國王御用廚房里的鐵鍋很硬,很鄙視陶器。許多年后,陶器作為文物出土,但鐵罐已不復存在。全文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驕傲的鐵鍋、鄙視的陶鍋和經(jīng)常嘲笑的陶鍋,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多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壺,但鐵壺早已不見了。作者告訴《人物》“我們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不能看到自己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這個寓言的語言很簡單,但充滿了童趣。當我第一次讀教科書時,我覺得對話應該是重點。對話貫穿全文,呈現(xiàn)給學生一個傲慢的鐵鍋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讀了幾遍之后,我發(fā)現(xiàn)作者的童話故事的目的不是給我們看兩個罐子,而是用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黃金是紅色”的真理。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人和事。發(fā)現(xiàn)了人文價值,將以何種形式貫穿全文?經(jīng)過深入思考和課堂實驗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種通過閱讀與對話的“提示”來引導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方法。通過這門課的教學,我有了一些見解和想法。
洞察1:放手是有益的`。
每次我拿課文的時候,我都會急于思考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想出新點子讓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設計,但每次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仔細想想,我忽略了課堂上最重要的人物學生,他們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是課堂的源泉。因此,我試著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們暢所欲言,暢所欲言,并熱愛與學生們的興趣相隨。我沒想到它會有效。學生們的表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和我的預設一模一樣。仔細想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思考他們對什么感興趣,他們最想知道什么?會給我?guī)砗芏囿@喜。
insight 2:輸入文本,輸入學生,達到師生對話和文本的效果。
我不記得在哪里讀到過這樣一句話:漢語是學生、老師和課文之間的對話。就像春春溪在課堂上流淌。因此,我們班的最終目標是關注學生的課文,關注學生。在開始上課時,我可能沒有走進學生和課文,所以我不知道它的效果。當我和學生們一起探索陶器和鐵罐的特性和價值時,我的學生和我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學生為中心,分享他們的感受和經(jīng)驗。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思想相互碰撞,我們的心靈相互溝通,這讓我真正體驗到了真實的課堂。
洞察3:把設計放在一邊,關注學生。
每次上課前,我都會準備教學計劃,甚至仔細思考評估語言。但通過這節(jié)課,我深刻地認識到課堂是隨機的,課堂也是學生的,教學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應遵循學生的發(fā)言。它處處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當然,這也要求教師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因此,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深刻地理解了知識儲備對于一名教師的重要性。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5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述,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資料簡單易懂,生動搞笑,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比如:透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齊,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能夠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透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能夠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狀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jù)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tài)的具體描述,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二、以比較、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那里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以前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這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到達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用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能夠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內(nèi)容生動有趣,是篇童話故事。是小孩子最喜歡的話題,本文通過陶罐與鐵罐精彩的對話的生動神態(tài),展開了故事情節(jié),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要正確看待人和事物。
針對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大部分學生能讀懂課文,都能用自己的話總結文章中心。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有好些孩子完全能用自己的觀點總結文章中心。作為老師我,根本就沒作多的準備,就是讓學生自愿組合角色讀,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這種辦法比老師指定的角色配合,學生容易接受,有利于情感交流。不過我也沒閑著,巡視聽聽后指導學生讀出雙方角色的語氣。比如、鐵罐的語氣是:傲慢、輕蔑、惱怒、怒不可遏”的變化。語調上要以上揚為主,這里我配合學生角色演讀了,并反復領讀了,還有陶罐自始至終是謙和寬容,講道理,自然平穩(wěn)的語氣,語氣要堅實有力,語調要不卑不亢。
接著我出示了一些詞語:驕傲、奚落、傲慢、謙虛、輕蔑、惱怒、興奮、懦弱。為了理解這些詞語,我將文中四個人物設計了出來,分別由學生扮演,甲:鐵罐。乙:陶罐。丙、。嚎脊湃藛T,具體操作程序(略)。通過這樣課本劇的表演,詞意自然會懂。這里我作了過高的點拔,因為語文就得靠積累感悟,即使學生暫時不明白,感覺一下也好。如:我適當點撥了背景知識。寓言,文學的一種體裁樣式,它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了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
這里我講了《焰火北斗》的故事。(具體故事略)。本單元的作文訓練也是讓學生利用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特點自編童話。于是我將課前自己的下水習作“小狗減肥記”,因為是自己寫的,我就自編自演,學生可來勁兒了,還給我鼓掌,我又讓學生評價,我哪兒寫的好或者說的好?舉手的學生不少,有的說我抓住了“狗與貓”的對話,還有“狗與狗媽媽的對話”也有學生說我表情好……
我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也像我一樣,選自己的喜歡的動物編一個童話故事。我給了學生30分鐘,大多數(shù)學生寫好了。不過學生的與我的下水習作思維差不多,什么“小鴨減肥記”“小兔減肥記”雖然學生習作雷同現(xiàn)象較多,可我還是高興,因為作為三年級學生,我們不能只看到“雷同現(xiàn)象”因為“雷同現(xiàn)象”隱含著深層價值。學生這樣“由不會寫到會寫”這樣一個學習過程,如果沒我的范文引路,學生還真不一定寫的這么快。所以我把學生習作的雷同現(xiàn)象歸納為“完全正常,是必然的”。
接下來,我拓寬了本課的知識面。比如、我突然用手指“噓”學生看見我手勢,教室里安靜了,我神神秘秘地說:“聽,是誰在哭?好像是書包里發(fā)出來的……?”教室里活躍了,有個調皮的.男孩說:“是我的鉛筆……”接下來說的可多了,題材也多了“教室里的哭聲”“書包里的哭聲”“廚房里的哭聲”“月亮和太陽想成家”“月亮和星星”……這下學生對童話故事真是略知一二了,我將自己的教學回峰一轉,又回到教材,去感悟文中的角色神態(tài)的描寫。
這也是我要在本文中所滲透的重要寫作知識點。“閱讀感悟寫法”怎樣運用神態(tài)描寫,這是我要教學生的寫作技巧。本文生動刻畫了陶罐和鐵罐的神態(tài)。讓學生去具體勾畫文中語句。比如、“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桓遥F罐兄弟!碧展拗t虛地回答!揖椭滥悴桓,懦弱的東西!’“住房嘴!”鐵罐惱怒了。這些生動神態(tài)描寫,生動地刻畫了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友善、克制。那么怎樣進行神態(tài)描寫呢?
上完本課,我反思了,在我的語文教學中,必須以“閱讀與寫作”為教學中心和目的。這樣完全可以把教材的重點、難點始終貫穿在語文的實際意義中。比如、本課要突出的語文知識點。首先描寫人物神態(tài)要與動作,語言等描寫相結合。老師戴著一幅深度近視眼鏡,每當老師進教室,她總會用右手去推眼鏡,然后什么也不說,把教室從四角到每個同學都得掃視一遍,然后又推推眼鏡,上課……“這些神態(tài)動作描寫表現(xiàn)出老師既親切又嚴肅,突出了個人的特點。然后,要注意描寫人物神態(tài)的細微變化,表現(xiàn)人物心理。如、”我感到身后有人,轉身嚇了我一跳,一位又高又瘦的老婦人坐在石頭上,平靜地望著我。我的臉頓時熱乎乎的……”這段描寫將我內(nèi)心的細微變化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了。
總之,上完本課,我悟出了一點寫作技巧的指導,描寫人物神態(tài)要考慮文章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處境,不能生搬硬扯。將閱讀與寫作相柔和,相互穿插,要注意觀察人物在各種場合的神態(tài)點滴做到心中有數(shù),展現(xiàn)人物個性,看來語文真的是浩蕩而又沉靜,廣博而又精髓。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7
《陶罐和鐵罐》是學生所喜歡的搞笑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發(fā)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搞笑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tài)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顯而易見。在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以感悟人物性格為主線,以分析朗讀為主。在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們欣賞小動畫,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緊之后提出問題“那么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好處深重,既啟發(fā)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在指導朗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tài)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學生在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方式下,產(chǎn)生了極大的樂趣。透過品讀、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能用恰當?shù)脑~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潛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潛力及情感表達潛力。為了讓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我個性強化了“演一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后,我便讓出講臺給學生表演。學生的表演能夠說是繪聲繪色,博得了我和同學們會心的笑。學生學得簡單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
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成了學生的舞臺。
這種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主角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這天這節(jié)課的教學,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到達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能夠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8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初讀教材時,我感覺對話應該是重點,以對話貫穿全文,給學生呈現(xiàn)一個傲慢自大的鐵罐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多讀幾遍后才發(fā)現(xiàn),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xiàn)兩個罐子,而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應如何正確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價值,以何種形式來貫穿全文呢?經(jīng)過深深思索與課堂實驗,經(jīng)過全校教師的同研,我們找到了以“提示語”貫穿對話的朗讀,從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為了讓課堂更加明晰、教學思路更加精細,我們?nèi)w語文教師進行了深深的思考。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有許多的感悟與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過課文,我都會著急的去思考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才能想出新點子,讓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設計,但每次都沒有預想的效果。仔細想想,我忽略了課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學生,他們才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才是課堂的源泉。因此,我認真聽取了岳校長的意思,課堂上放手,讓學生隨便談,隨便說,隨著學生的興趣愛好走。沒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學生的表達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與我的預設也完全一樣。仔細想想,原來站在學生的立場,想想他們對什么感興趣,他們最想了解什么?會給我?guī)砟敲炊嗟捏@喜。
感悟二:走進文本,走進學生,達到師生、文本對話之效。
記得李家棟老師說過:語文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課堂上。因此,以學生文本、關注學生才是我們上課的最終目的。課堂伊始,我可能沒有走進學生、走進課文,因此不知其功效。當我投入的與學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探究其價值時,我和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學生為本,和他們同感悟、同體驗。這時我們的思想相互碰撞,心靈相互交流,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真正的課堂。
感悟三:拋開設計,以生為本。
通過這節(jié)課,讓我深深領悟到:課堂是隨機的`,課堂也是學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教學。處處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當然,這也需要教師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過這節(jié)課也讓我深深的明白:知識的儲備對一個教師來講是多么的重要。
這節(jié)課,我也深深的反思過,對于我個人來說缺乏一定的鍛煉,聽的少,練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過這次教學,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閱讀教學方面的不足。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虛心地向老師們請教,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9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仍光潔如新,鐵罐卻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根據(jù)課標要求,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語文內(nèi)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回顧公開課《陶罐與鐵罐》的教學,感受頗深。本課的教學目標,以人文目標為基本點,通過文本的學習,與文本交流,感受本課通過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寫法。以期達到對學生待人處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朗讀,卻忽略了文本內(nèi)涵的挖掘;對鐵罐的反面教育過于注重,卻忽略了以陶罐為住的正面引導?v觀整堂課,有收獲亦有遺憾,現(xiàn)反思如下:
(1)、本課教學中,為了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教學理念,我多次安排學生自讀,指名讀,表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陶罐和鐵罐,進行分角色表演朗讀,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激勵學生大膽的參與,努力調動每一個成員學習的積極性,目的.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獲得充分自主的發(fā)展。
。2)、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課文內(nèi)容。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在課中,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陶罐和鐵罐說的語句,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方式來體驗。課后拓展設置了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鼓勵學生進行續(xù)寫。但是對續(xù)寫考慮不夠周全,要求不夠明確?梢宰寣W生仿照課文,通過神態(tài)和語言來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
3、在教授本課時不僅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注重了通過反復朗讀中對重要詞語的理解,如“傲慢、輕蔑、相提并論”等。在反復朗讀和老師的激發(fā)下,以讀帶講,學生能夠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在講解輕蔑一次時,我查閱了資料,利用字理解學,讓學生感受這個蔑字,還讓學生通過動作體會當你這樣看人時心里是怎樣想的,從而理解文本。這也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于學生正確全面認識陶罐和鐵罐有很大的幫助。
4、本節(jié)課讓學生反復自讀、展示讀的內(nèi)容比較多。在課堂上,我對學生每一次的朗讀做出了鼓勵性的有效評價,不再是空空而談。比如:學生在讀到鐵罐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時,我給出“通過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師感受到了你的輕蔑。從你的動作和上揚的語調中我們知道了你瞧不起陶罐!睂W生讀到鐵罐惱怒時,我給出“你眼睛瞪得圓圓的,從嗓子里吼出的話語,我知道你惱怒了。你指著它,跺著腳,我感受到你惱怒了。從你咆哮的聲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氣了。”有效評價,不是“好,再來。讀得太好了!”而是要細心觀察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給出準確、具體的指導。教師要融入其中與學生,還有文本進行交流和對話。從而教師以讀代講,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5、由于太過投入鐵罐的角色,課上教態(tài)顯得略有生硬。課后有老師向我提出教態(tài)要具有親和力,語速再慢些,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會更好。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是一則很有啟發(fā)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為第二個課時,我主要把重點放在朗讀、體會人物的對話上。課文中的四次對話的感情是層層遞進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駕馭,就會有一定的難度,我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課文對話朗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留心觀察思考的基礎上也很好的把握了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接著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鐵罐說的話讓學生讀,并問他為什么這樣讀?學生回答是抓住了鐵罐的傲慢無禮的神態(tài)來讀的,再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很快掌握這種學習的方法。這樣既放手讓學生學會處理對話無形之中又讓學生抓住重點理解了文章。隨著對話的得感情層層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越發(fā)濃厚,對課文的對話理解的更透徹,朗讀的興趣非常高昂,紛紛爭著要求對話朗讀。
文章中有些詞語的理解我實這樣設計的:抓住鐵罐的第二次的說話“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引導學生:“鐵罐這樣用自己的長處去譏諷別人的短處,這就是課文里說的——”學生很快就聯(lián)想到了“奚落”這個詞,又如:理解“和睦相處”一詞,“怎樣才能做到和睦相處呢?”,學生說:“兩人在一起不爭吵,要互相幫助”,把詞語的理解和分析文章,聯(lián)系生活結合起來,而不是問學生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該怎么理解。學生有了很大的學習興趣,而且對詞語的理解更深刻!可以很快應用到說話和寫文章中。
為了更好的體會文章的重點,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也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講完課后我設計讓學生演下這個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以達到鞏固所學,檢查反饋的目的。學生爭著要求表演,積極性很高,表演的同學非常認真,演鐵罐的同學目不斜視,高昂著頭,一副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態(tài),把鐵罐那種傲慢、無禮、惱怒到憤怒的樣子表現(xiàn)的非常到位,演陶罐的同學同樣能很好的把握住陶罐謙虛、平和、寬容。整節(jié)課的時間和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比較合理,雖然沒有進行試教,但效果還挺好。
教學完后回顧一節(jié)課也還有很多的不足,總結了幾點:
1、語文教學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來指導學習一次對話,然后總結學法,再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對話。在指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個性的時候,我主要通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關鍵詞的方法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然后體會人物的感情,再來有感情地朗讀他們的.對話,由此對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我感覺不是很到位,學生討論的過程比較短,我在總結學法的時候也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應該在細節(jié)方面講得更清楚,小組內(nèi)也要注意到人員的合理分配,一個組內(nèi)應該有一個組織者,能夠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這些方面的訓練在平常也還需加強。
2、我覺得學生的朗讀有個別的地方有些重復,學生已經(jīng)能夠準確地把握住人物的語氣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復練習朗讀了,如陶罐和鐵罐的第三次對話,學生已經(jīng)能夠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了,我讓學生自由讀,和同桌分角色讀,男女分角色讀,讀得太多了,以至時間拖沓,導致后面的教學內(nèi)容沒有完成好?梢姡x也要有度,而不時非得為了訓練而去讀,重在效果。
4.在教這篇課文時,考慮到課文的內(nèi)容中四次對話的層次性,我一直有一個困惑,那就是怎樣既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又不會使教學過程顯得雜亂無章呢?在教學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實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學生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已經(jīng)能夠認識到了我所考慮的這個問題了?赡軙胁煌囊庖,但是在學生讀課文,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這些分歧就會漸漸趨與統(tǒng)一,不要要求學生一次就能達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讓他們一步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嘗到智慧的果實。作為老師,我覺得自己在這個方面的經(jīng)驗還不足,還放不開,怕學生跟不上自己的腳步,其實這些都是杞人憂天。要相信他們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解決問題。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閱讀教學方面的不足,也非常同級組老師的幫助,大大提高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虛心地向老師們請教,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1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xiàn)。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內(nèi)容。盧云老師主要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一、真讀書,學語言
“讀”應該是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盧云老師能抓住“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引導學生讀,尤其是重點段落,重點句子的反復地讀,多種形式地讀,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盧云老師做到了“讀讀悟悟”,真正做到“以讀為本”。
。ǔ鍪揪渥樱骸澳愀遗鑫覇幔刻展拮!”
。ǔ鍪揪渥樱拔揖椭滥悴桓,懦弱的東西!”
師:明知陶罐不敢碰,卻還說你敢碰我嗎?那鐵是什么目的?
生:想把陶罐碰碎。
師:為了嘲笑它,抓住對方的弱點,嘲笑別人這就是——?讓學生去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找詞:奚落。
緊貼語言,把多元理解與語言文字的品味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理解有根有據(jù),引導學生在尋根問底的探究中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老師引導學生抓住了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
二、朗讀中拓展
課文中語言如此有涵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誦讀中理解,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體會情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在誦讀中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我們要謙虛,不要驕傲;要多看別人的長處,正確對待自己的不足;驕傲的人下場可悲。教師要做到不僅僅局限于學生把書讀好,也不是把拓展思維訓練放在朗讀理解課文之后,而是讓它穿插在朗讀之中,處處有朗讀,處處有延伸。教師還要運用精湛的語言,恰到好處的評價、激勵的話語融入學生的身心,學生在誦讀中感悟鐵罐的傲慢,陶罐的謙虛,油然而生對陶罐的同情、贊美,朗讀也水到渠成地達到聲情并茂的境界,在讀中感受讀的樂趣,一次比一次讀得有味。
三、感受語言,親近文本
教師在學生讀懂課文之后,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悟用簡短的句子表達出來,“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寫出立意或語言獨特的`句子,以表達自己對課文個性化的感悟。如:我設計了夸一夸陶罐,勸一勸鐵罐,這樣即提高了他們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又使他們得到了人文的熏陶,使學生身心受到身心的洗禮。
陶罐:“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也看自己的優(yōu)點,你還能看見別人的優(yōu)點,我要向你學習。”
陶罐:“你真謙虛,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面對鐵罐的傲慢,你還那么心平氣和的說話,你可真有風度!”
鐵罐:“你不要太驕傲了,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
鐵罐:“陶罐對你那么好,你還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边@樣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進一步讓學生練筆,使學生把課文的內(nèi)容、語言化為自己的理解、感悟化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心理,使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的形象在心中不斷擴大、豐滿、立體化。
總之,盧云這節(jié)課讓學生“真讀書”、“學語言”、“重情趣”的教學思想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讀、思、悟的過程中積累了語言,培養(yǎng)了語感,訓練了表達。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2
這節(jié)課去年谷玲老師上過,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借鑒。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學思路,進行了適當?shù)膫性化修改。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點落實到位:
首先,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多,學生不容易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所以,我就嘗試讓學生將整個故事分成兩個場景,并找出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這樣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即對話部分學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設計中,我自己心里并沒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讀之后就能找出故事發(fā)生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又通過默讀課文找出了相應的自然段。這樣就理清了脈絡,有利于學生對全篇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
其次,通過多種形式品讀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從而了解人物神態(tài)和性格。緊緊抓住“奚落”這個詞語,讓學生從鐵罐對陶罐的明知故問中,悟出這就是鐵罐“奚落”陶罐,詞語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通過品讀,學生還知道了鐵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學重點和難點也迎刃而解。
不過,由于自身經(jīng)驗及準備不足,教學中也存在很多遺憾:
首先,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赡苁且驗橄挛鐚W生比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緊張,一直繃得比較緊,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啟發(fā)、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其次,指導朗讀形式單一,流于形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部分,是指導朗讀的重點。理想的`狀態(tài)是學生能夠表現(xiàn)出人物對話時的動作和神態(tài),而且每次對話都有所區(qū)別。應該讓個別學生進行演練,從而有目的的進行指導,逐漸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讓學生齊讀,這樣看不出梯度的變化,只是泛泛而讀。
總之,每一次公開課都是自我歷練、不斷提升的過程,就像這篇課文的最后,我送給孩子們的幾句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期待著自己的課堂教學,也能夠在互相學習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現(xiàn)。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3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內(nèi)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jù)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tài)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為了讓學生熟讀精思,充分體現(xiàn)“以讀為本”的思想,確保讀書人人參與,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組朗讀競賽,再次是師生品評。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調溫和些,拖長一點,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通過品讀、比較、分析,讓學生感悟:鐵罐一次又一次傲慢無理,而陶罐雖然謙虛,但能據(jù)理力爭。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
二、以對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 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里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曾經(jīng)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教學本課,我感覺備課備得比較透徹,但自己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方面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4
《陶罐和鐵罐》一課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七單元的一篇寓言,該科講述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了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章語言生動,內(nèi)容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閱讀,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在閱讀中繼續(xù)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應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做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蘊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這課時,借用了著名特級教師靳家彥老師上這課的教學流程——“一讀二演三改四編”,不過靳老師用的是兩節(jié)課完成,我用了一節(jié)課完成的,我將朗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放到了學習生字的第一節(jié)課處理,所以基本上處理完了教學任務。
“一讀”即上課伊始讓學生們齊讀生字和課文。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將詞語讀正確,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朗朗的讀書聲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二演”即角色表演,在學生對文中的角色有一點的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深入體會人物的情感,感悟寓言講述的道理。學生們表演積極,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來表演的第一組的同學表演出了陶罐鐵罐的語氣和神態(tài),第二組的同學們還在第一組的基礎上加以動作,讓表演進入了一個高潮。孩子們意猶未盡呀,由于時間關系,我讓他們課后再表演。此環(huán)節(jié)如果讓學生脫離書本,將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話進行表演就更好了。
“三改”這環(huán)節(jié)我是讓孩子們領悟寓言的寓意后讓學生表演的。設計這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學生們在表演的基礎上讓他們說說悟出了什么道理(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學會全面看事物,不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相比),此時教學重點難點已經(jīng)突破了,我引導學生弄清二者優(yōu)缺點的過程中,使學生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覺地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并集體改編故事來贊揚鐵罐批評陶罐,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新的高度。此處有老師認為是敗筆,我認為就因為集體進行改編故事,才能克服學生寫寓言的畏難心理,有利于新寓言的創(chuàng)作。
“四編”這環(huán)節(jié)突出了讀寫結合,閱讀是讀懂文章,寫作是思想感情的表達。通過閱讀進行寫作,有利于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適用已學知識的重新創(chuàng)作。此處時間充裕的話應讓學生慢慢寫,然后老師當堂指導評改學生的語言?上r間太少,只能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也只有一個學生不流利地說,老師和同學加以補充才算說完整了。
學習名家上課只是鸚鵡學舌,模仿名家的框架固然可嘉,學習名家的語言思維教學也固然可嘉,要變成自我的教學風格我還需要好好加油。勉勵自己——“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采得百花成蜜后,為生辛苦為生甜”。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5
《陶罐和鐵罐》一文講的是發(fā)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tài)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顯而易見。在備課時,經(jīng)過反復的思考,我認識到應該讓學生以感悟人物性格為主線,以分析朗讀為主。在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們欣賞課件,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緊接著提出問題“那么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重,既啟發(fā)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通過討論,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在指導朗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tài)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學生在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方式下,產(chǎn)生了極大的樂趣。通過品讀、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能用恰當?shù)脑~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
今天這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積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4-21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6-15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9-22
《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04-19
《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07-21
鐵罐和陶罐的教學設計02-06
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10-12
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03-13
[推薦]《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