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集錦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98頁例10
教材簡析:工程問題應用是分數應用題中的一個特例。它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與整數工程應用題基本相同。本節(jié)教學,主要是用整數工程應用題引入,讓學生根據具體數量解答,然后把工作總量抽象成一個整體,用單位“1”表示。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工程問題的實際意義,掌握它的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智力。
教學目標:1.認識分數工程問題的特點。
2.理解、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和方法。
3.能正確解答分數工程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幾張。
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項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幾分之幾?
3.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每天修25米,幾天修完?
4.一項工程,每天完成1/8,幾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ㄍㄟ^這組題,復習工程問題的三個基本數量關系,以及工作總量、工作效率、不定具體的數量應樣表示,為學習用分數解答奠定基礎。)
二、新課:
1、引出課題:工程問題應用題.
2、教學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2)審題后,根據條件問題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講算理: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工程問題應用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量關系。
2、掌握一般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
3、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重點: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并說出數量關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產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們要幾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加工80個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80÷4=20(個)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2、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
1÷4=
。ò压ぷ骺偭靠醋鳌1”)
。2)一項工程,甲單獨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單獨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隊獨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谝谊牚毿,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③兩隊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結:剛才這幾道題中,工作總量所以用“1”表示,因為工作總量不再是一個具體的數量,而工作效率是一個分數,這個分數實質上是單位時間完成了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項工程,由甲工程隊單獨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隊單獨施工,需要12天完成。兩隊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審題后,想:這道題需我們求什么?你可以根據哪個關系式來解答?
(2)學生嘗試做,并同桌交流。
。3)反饋說明。
1÷(+)=1÷(+)=1÷=4(天)
(把工作總量看作“1”,兩隊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師:如果不把工作總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結果會怎樣?
學生任選一個數列式計算。
小結: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不過看作“1”是最簡捷、最常用的。
2、練一練。
(1)填空。
、偌鬃鲆豁椆ぷ餍5天完成,每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3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
、谝豁椆こ,甲隊獨做需要36天完成,乙隊獨做需要45天完成。兩隊合做,一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條公路,甲隊獨做需10天,乙隊獨做需15天,甲乙兩隊合做,幾天可以完成?
(全班練,抽學生寫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說是怎么想的)
3、小結:四人小組討論。剛才練的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么解的?
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工程問題。(出示課題)
三、鞏固練習
1、變式練習
打印一份稿件,甲單獨干要10小時,乙單獨干要12小時,丙單獨干要15小時。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時,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2)三人合打一小時后,還剩下幾分之幾?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幾小時可以完成?
1÷(++)=4(小時)
(4)甲、乙兩人合干5小時,可以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5=
。ㄋ娜诵〗M交流,想想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解答。)
2、看書,質疑。
四、教學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是怎樣來解答這些應用題的?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P70[67]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經歷走進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達等過程,讓學生
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結合百分率的知識,運用調查、觀察、討論、分析數量關系等方式,學習利息的計算方法,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策劃理財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價值,培養(yǎng)科學理財的意識。
教學重點: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稅后利息的計算。
設計理念:本課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結合百分率的知識,通過策劃理財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價值,從小培養(yǎng)科學理財的意識。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1. 提問:你家中暫時用不到的錢怎么處理的?(課前布置同學們向自己的爸爸媽媽了解家中暫時用不到的錢怎么處理的)
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把積余下來的錢存到銀行里嗎?(明確:人們把錢存入銀行或信用社,這叫做存款或者儲蓄。這樣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得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 關于儲蓄方面地知識你還了解多少?(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信息)
根據學生交流地情況摘其要點板書:
利息 本金 利率
多媒體出示告訴你: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除了還給本金外,另外付給的錢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計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計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書上第5頁利率表)
師:你從這張利率表上能獲得哪些信息?說說年利率2.52%的含義。你認為利息與什么有關?怎樣求利息?(學生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二、教學例3
1.出示例3。讀題后明確,二年期的利率應該就是表格中對應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師: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條件?你會列式求利息嗎?(試著做一做,集體訂正)
2.教學試一試
。1)亮亮實際能拿到這么多利息嗎?為什么?(請了解利息稅的同學解釋)
教師再說明:這里求得的利息是稅前利息,也叫應得利息。但是根據國家稅法規(guī)定,從1999年11月開始,儲蓄所得的利息應繳納20%的利息稅,由儲蓄機構代扣。稅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稅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實際得到的利息,即稅后利息,也叫實得利息。購買國家債券、教育儲蓄不繳納利息稅。
這里的20%是什么?
你覺得應該怎樣計算稅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計算器計算亮亮實得利息是多少元?(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2)小結:一般我們從銀行取出來的'都是稅后利息,所以在多數計算中最后要將利息稅減掉。
。3)引申:如果問題問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內容。(明確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稅后利息)
這個問題由你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應得利息怎樣求?實得利息怎樣求?(學生列式解答)
二者的區(qū)別是什么?實得利息是應得利息的百分之幾?(組織學生討論)
2.做練習二的第5題。
提醒學生教育儲蓄不需繳納營業(yè)稅。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訂正)
3.理財我能行
談話:你們對家中的存款情況了解多少?能說給大家聽聽嗎?當然該保密的就不要說了。(學生交流)
學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題目(同時出示利率表)
。1)張明家有5000元計劃存入銀行三年,張明的媽媽想請我們班的同學幫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還是存定期一年,然后連本帶息再轉存合算呢?(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據你家的實際情況,你打算怎樣投資?請你設計一個理財方案。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同學們有意識地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計劃消費的習慣,并能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發(fā)揮其價值。
五、布置作業(yè)(兩道實踐題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到銀行去儲蓄,從實踐中認識儲蓄)
1.到銀行存壓歲錢;
2.找一份存折或存單,看懂上面的每一欄,并從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時間,能計算到期后這份存折(存單)一共可取出多少元?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有關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內容。
教材簡析:
本課時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采用同桌合作的學習方式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直接計量學生卡的面積,預測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會有不同的計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滿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長、寬各擺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長、寬,算長乘寬的積。對于學生的各種計量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比較,特別是第三種方法,為什么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要請學生講算理和原因,并通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面積,學會用字母表示。至于正方形面積公式,學生是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遷移形成的。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比較,探究得出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去探索、發(fā)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體驗面積公式形成過程,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實驗發(fā)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你能說一說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2.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請你估計一下我們學生卡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學生交流估計答案并說明估計方法。
3.同學們估計出了很多答案,到底學生卡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動手測量來驗證一下。
【評析:在回憶常用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選擇學生卡這個素材,讓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自己學生卡的面積,從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二、實踐探究,發(fā)現方法
1.動手操作。
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測量出學生卡的實際面積。
2.反饋交流。
問: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測量得到的呢?
學生交流:
辦法一:用學具盒里的透明方格紙蓋在卡片上面,然后數一數,每排有8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共6排,所以卡片的面積是48平方厘米。
辦法二:用我們自己做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滿整個卡片,每排8個,一排一排數,6排一共48個,所以卡片面積48平方厘米。
辦法三:我們也是用擺的方法,用學具盒里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擺,每行可以擺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列可以擺6個,說明可以擺這樣的6行,所以8乘6就是4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同樣是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擺的方法,你們更喜歡哪一種,說說理由。
問: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辦法四:我們是用尺量的,一人量長,一人量寬,量出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乘一下面積就是48平方厘米。
請你們說說你們的想法。
(長8厘米就是沿長可以擺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排8個;寬6厘米就是沿寬可以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6排,所以面積48平方厘米。)
問:他們的解釋你們滿意嗎?看來,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長和寬,然后乘一下計算出卡片的面積是可以的,這種方法對于其他的長方形是否也適用呢?我們可以怎么辦?(想辦法檢驗。)
【評析: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fā)現長方形的計算方法。而且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舞臺,學生交流了多種解決學生卡面積的方法,并引導學生發(fā)現解決長方形面積的最好方法,但是教師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長寬是否對于所有的長方形都適用?】
三、動手實驗、驗證方法
同學們可以利用學具盒的學具擺長方形,也可以自己畫整厘米的長方形,還可以利用身邊的長方形,想辦法驗證一下。四人小組合作來試一試。
1.生分組實驗。
2.交流匯報。
組1:(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我們從學具盒里拿了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了一個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6乘2面積12平方厘米;又擺了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4乘3面積12平方厘米;還擺了一個長12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12乘1面積也是12平方厘米。我們認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長乘寬。
組2:(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我們組每人畫了一個長方形。我畫了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3乘2等于6平方厘米;他畫了長7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7乘5等于35平方厘米;她畫了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10乘8等于80平方厘米。我們用方格紙驗證一下都是對的。
組3:(在課桌上演示)我們組量了課桌的長是5分米,寬是4分米,5乘4等于20平方分米,然后我們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擺驗證是對的。
【評析:在驗證過程中,做到了學生人人參與教學過程,每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里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四、歸納評價,總結方法
通過剛才實驗驗證,現在我們可以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可以怎樣算?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如果長方形的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面積用s表示,你會表達長方形面積公式嗎?板書:s=ab
五、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1、口答下面圖形的面積。
(1)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問:圖(3)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從而你能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能用字母表示公式嗎?
板書:s=aa
【評析: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fā)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五、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
估估、量量、算算,你們身邊的某一長方形的面積。
【評析:整個練習,讓學生自己選擇素材,通過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并讓學生靈活的選擇計算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總評:本節(jié)課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講授接受式的模式,嘗試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自己去實驗發(fā)現,自己去求證,自己去總結,自己去推行,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積累學習方法(實驗發(fā)現驗證),思維方法,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教學重點: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個蔬菜基地,第一季度收蔬菜30萬千克,第二季度收蔬菜39萬千克。
1、根據算式提問題。
30÷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算式畫出線段圖,教師適時進行指導。
讓學生明確:要畫兩根線段;表示單位“1”的線段一般都畫在上面,比較的線段畫在下面;問題用?或()%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3、出示新的問題:第二季度的蔬菜產量比第一季度增產百分之幾?
二、呈現問題,探究新知
1、理解問題,思考:把誰當作單位“1”,誰與單位“1”在比較。
2、把問題在原先的線段圖上表示出來,并說一說誰是誰的`百分之幾。
3、:求第二季度的蔬菜產量比第一季度增產百分之幾,就是求第二季度蔬菜產量比第一季度增產的是第一季度的百分之幾,簡單地可以概括為“增產的產量是第一季度的百分之幾”,先求出增產的產量,再除以第一季度的產量。
4、列式:(39-30)÷30=9÷30=0.3=30%
5、對比問題、算式、線段圖,指出各部分之間的對應關系。
6、如果把問題換成“第一季度的蔬菜產量比第二季度少百分之幾”,又應該如何解答?
畫線段圖,把問題補充完整,再列式解答。
7、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算?說說算理。
8、試一試:
向陽商場一月份營業(yè)額是萬元,二月份營業(yè)額是250萬元。二月份營業(yè)額比一月份增長了百分之幾?一月份營業(yè)額比二月份少百分之幾?
要求:把問題改變成:( )是( )的百分之幾?并畫出線段圖,再列式解答。
三、鞏固新知,遷移應用
1、基本訓練
練一練1,
補充幾道線段圖的練習,加強學生對線段圖的理解。
2、遷移訓練
(1)一塊銅鋅合金重20千克,其中含銅16.4千克。這塊合金的含銅量是百分之幾?含鋅量是百分之幾?
(2)一個工程隊原來每天修路2.4千米,現在每天修路3千米。增加了百分之幾?
。3)一個鉛筆盒原來賣20元,現在降低了5元。降低了百分之幾?
四、全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fā)同學興趣,培養(yǎng)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guī)范,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yōu)點。
教學內容:二年級數學教材P77~80。
教學目標:1、經歷認識直角的過程,會識別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斷直角。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意識,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會畫直角,判斷直角、銳角、鈍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學準備: 三角板、紙片、鐘、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認識直角。
1、談話:前面我們認識了角,現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幾局部組成嗎?(指名匯報)
2、談話:看看這個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嗎?
。ㄖ该簧锨爸附,指出有4個同樣的角)
在紙工袋上有幾個這樣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
3、談話:剛才我們找出的這些角都有一個一起的名稱,叫“直角”。一般我們還要在直角上標上一個符號來表示直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直角。
二、折角。
1、 談話:那么你想自身來折一個直角嗎?(課件出示例2)
。ㄍ瑢W用圓形紙和不規(guī)則紙折角)
2、 提問:比較你折的兩個直角,有什么發(fā)現?
再與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ㄍ瑢W分別比較后匯報)
3、提問: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嗎?(直角都是一樣大小的)
三、找角。
1、談話:在我們生活中許多地方都有直角,你能從教室里找到其他的直角嗎?等會兒要請你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
。ㄍ瑢W找直角)
2、提問:誰來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
3、談話: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實啊,在我們經常看見的'鐘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嗎?(課件出示例1想一想)
。ㄍ瑢W交流,教師在鐘面上撥一撥,并驗證)
4、談話:當然在我們數學書的封面上也有直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數學書封面上的直角呢?
。ㄍ瑢W匯報,兩種方法。)
下面就請你用自身喜歡的方法找到數學書封面上的直角。(同學活動)
5、提問:你找到幾個直角?誰來指一指?
。ㄖ该锨爸敢恢福
6、談話: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用任意兩塊三角板拼出一個直角嗎?
。ㄍ篮献髌粗苯恰
指名匯報,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請生驗證。)
四、畫角。
談話: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畫下來嗎?
。ㄍ瑢W在書本P74點子圖上畫一個直角。
指名展示,并說說你是怎么畫的?怎樣驗證?
教師在點子圖上示范畫直角,同學再畫一個直角)
五、認識銳角、鈍角。
1、 談話:剛才我們折了直角,畫了直角,并知道在生活中 有許多直角。請你再看看這幾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組成的角,哪一個是直角呢?
這個角比直角(小),它也有一個名稱,叫銳角。那么這個角比直角(大),名字叫鈍角。看一看你們的三角板上有銳角和鈍角嗎?誰來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1、想想做做第4題。
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銳角,哪些是鈍角?
同學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1、想想做做第5題。
照下面左圖的樣子標出其他各圖形中的直角。
同學獨立完成,指名展示、匯報。
六、練習。
1、想想做做第6題。
下面的四邊形中,哪幾個圖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1、想想做做第7題。
在右邊的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直角、幾個銳角和幾個鈍角?
七、總結
談話: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yǎng)小組合作的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過程中感悟“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
三、教學準備
量杯、水、梨、土豆、石塊、橡皮泥、A4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經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你會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嗎?如果要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師:(出示一張A4紙)嚴格來說,一張A4紙也是一個薄薄的長方體,那么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
引導學生思考,悟出一張紙?zhí)×,可以用多些的紙來測量,再進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張來測量更便于計算。
板書:V1張=V100張÷100。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A4紙的體積,即復習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同時又有所超越,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為后面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埋下伏筆。
(二)探究合作,測量體積
1.明確任務,思考方案。
教師:剛才我們是直接測量一張A4紙的體積嗎?我們是把1張A4紙的體積轉化為100張,然后再求出一張。這里同學們很聰明地利用了轉化思想,從而想出了測量方法。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測量過了,那大屏幕上這些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你想測量嗎?今天我們就來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并出示課件)
教師: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你會測量嗎?先互相說說打算怎么測量?(給時間讓學生小組討論測量方案。)
【設計意圖】在動手實驗之前,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能使學生明確實驗的任務和養(yǎng)成先制定實驗方案,再根據方案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
2.合作交流,匯報方案。
學生1:橡皮泥容易變形,我們可以把橡皮泥壓制成規(guī)則的'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再測量長、寬、高從而計算出橡皮泥的體積。
學生2:可以把梨放到裝水的量杯里,水面上升部分水的體積就是梨的體積。
教師指出,這種方法可以稱為“排水法”。
【設計意圖】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學生一定能夠想到許多不同的方案,再通過這些方案的比較,使學生感受到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熱情。
3.小組合作,操作實踐。
。1)學生分組操作,并把測量數據填寫在記錄單里。
(2)請小組代表上臺重點介紹排水法測量梨的體積,一個同學匯報,組內同伴演示實驗過程。
。3)教師適時板書:V物體=V上升部分。
教師:想一想,遇到下面這兩種情況,你還能計算出這些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嗎?
4.再次實驗,深化認識。
實驗一:請同學將量杯里的土豆取出,觀察量杯中的水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實驗二:把一塊石頭放入裝滿水的量杯,杯中的水又有什么變化?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完善結論。
V物體=V下降部分;
V物體=V溢出部分。
教師:我們現在懂得了利用轉化思想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誰來說一說,用排水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需要記錄哪些數據?可以利用剛才的方法測出乒乓球和冰塊的體積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學生實驗過程中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感悟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時轉化思想的應用,并且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不同的轉化方法,使學生對利用排水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有一個豐富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做中學”的樂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節(jié)約用水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進一步鞏固鞏固比例知識、簡單的統(tǒng)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過的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感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
教學重難點
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問題
1、(屏幕顯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垖W生說說對這則廣告的理解。引出課題。
2、提出問題:為什么要節(jié)約用水呢?
二、問題討論,明白道理
1、交流課前搜集的信息,暢談有關水的認識。
2、展示相關資料,了解地球上水資源狀況。
3、交流感想,強化體驗。
三、參與活動,親身體驗
師:水龍頭壞了或沒有關緊,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師:課前我請同學們做了一個漏水試驗,我們一起來看看試驗結果吧!
1、小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鐘大約滴水50毫升)
2、計算統(tǒng)計,交流感想。
師:根據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統(tǒng)計表。
一個漏水水龍頭漏水情況統(tǒng)計表
時間1分鐘1小時24小時1年
水量(升)
一個水龍頭一年浪費多少水?(1立方米約重1噸)
3、評價家庭用水狀況,提出節(jié)水建議。
4、(出示)小明刷牙時不間斷放水30秒,用水約6升。小剛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約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當于小剛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節(jié)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兩次算,那么每月(30天計算)可節(jié)水多少升?
C、節(jié)約的這些水,如果以一戶三人,每戶月均用水量為8噸計算,夠你家用幾天?
。í毩⒎治鲇嬎、匯報計算結果,交流想法)
四、解決問題,提出方案
分組討論一下節(jié)約用水的措施。
1、學生分組討論,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節(jié)水片段。
2、出示節(jié)水倡議,生齊讀: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節(jié)約每一滴水做起。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筆算除法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初商過大,初商過小時的調商方法。
2.能熟練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填一填把除數看作幾十來試商,再算出來。
2.下面的括號里最大填幾?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據試商情況,在括號里寫出準確商。
二、提高練習。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約是( ),計算后可知準確結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來試商,商大約是( ),余數是( ),說明商( ),應試商( )。
2.計算下面各題。
3.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三、課堂達標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為一位數,□可填( ),余數是( )。
(2)一個數除以17,商是14,有余數。當余數最大時,被除數是( )。
。3)7832可以這樣想,把32看作( )試商,78里面有 ( ) 個30,所以商是( ),余數是( )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87里最多有( )個20 78里最多有( )個30。
142里最多有( )個60 610里面最多有( )個80。
2.筆算下面各題。
18221=
28836=
29242=
3.解決問題。
飼養(yǎng)專業(yè)戶王大伯家養(yǎng)了185只公雞和229只母雞,還養(yǎng)了46只鴨。養(yǎng)雞的只數是鴨的幾倍?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30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08-04
【精】小學數學教案08-23
小學數學教案15篇12-30
小學數學教案(15篇)12-30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6篇05-2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三篇04-13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3篇05-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3篇03-05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四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