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認識圖形》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旅媸切【帋痛蠹艺淼奶K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認識圖形》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認識圖形》教案1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和要求是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與球。所謂直觀認識,是指學生通過觀察和簡單操作,初步了解這些幾何形體的形狀,并把它們的整體形狀保留在大腦的記憶里,作為以后識別和辨認的參照;知道這些幾何形體的名稱,了解生活中有許多這些形狀的物體,并能把看到的實物與相應的幾何形體聯系起來,用幾何形體的名稱描述實物的形狀。
設計理念:
《認識圖形》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讓學生感知兩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征;再從眾多不同的平面圖形中分類,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圖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認、拼組。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觀察、滾、推、搭、轉、摸”等過程,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并能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
2、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通過學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學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學生經歷“觀察、滾、推、搭、轉、摸”等過程,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并能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銈兿矚g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師出示多媒體,屏幕上有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鏡等實物)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學生自由說)它們的形狀一樣嗎?(學生搶著說)
【過程說明】學習素材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學生感到親切,符合小學生愛玩玩具的心理特點,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
1、分一分 師:請小朋友們把桌子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塊兒。(師不停地轉著,指導小組合作。)
【過程說明】滲透分類思想,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不同。
2、議一議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yōu)槭裁窗堰@幾樣物品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們先在小組內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討論的結果,咱們比一比,哪一小組說得最好。
【過程說明】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傾聽能力。
。ǘ、初步了解物體外形的特征
1、評一評 師:有的小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類,即。
、僖桌、茶葉筒、接力棒分。
、谂徘、皮球、足球、乒乓球。
、鄯酃P盒、牙膏盒、皮鞋盒。
、芊e木塊、魔方。
⑤三棱鏡。
也有的組把這些物品分成了四類,即。
、僖桌蕖⒉枞~筒、接力棒分。
、谂徘、皮球、足球、乒乓球。
、鄯酃P盒、牙膏盒、皮鞋盒、積木塊、魔方。
、苋忡R。
大家有沒有意見呀?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這個問題。 師肯定小朋友們的分法是對的。
【過程說明】學生互評,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和交流能力,為下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打基礎。
2、講一講。
。1)、為什么把“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為一類呢?
、僬埿∨笥褌冇檬置幻谧雷由陷p輕滾一滾,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 師指出:我們給這樣的物品起個名字,叫什么呢?學生發(fā)表意見后,師說,小朋友們說的名字很好聽,老師也說一個名字行嗎?“圓柱”,師用多媒體出示“圓柱”二字,并出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2)、小朋友們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為一類,為什么呢?
①請小朋友們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輕輕滾一滾,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回答,師給予表揚。
、谟猛姆椒ńo這一類物品起名字,并用多媒體出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3)、小朋友們,我們?yōu)榱私o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積木塊、魔方”分為一類好呢,還是分為兩類好呢?小朋友們說說看。學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們分為兩類。
、傩∨笥褌儨蕚浣o“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么名字?為什么呢?小組商量商量。
②學生交流后,師用多媒體出示名字和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③用同樣的方法認識“正方體” 。
【過程說明】學生經歷“摸一摸、滾一滾、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進一步認識各類物品的特征,符合學生“愛說、愛動、好勝”的特點。學生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玩”中學習了數學,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學數學的價值,體現了《標準》的新理念。)
3、小結: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四位新朋友,他們的名字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三、實踐操作
1、比一比。
、僬埿∨笥褌兠總人分別拿出一個球、圓柱、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在桌子上滾一滾,推一推,你發(fā)現了什么?在小組內說說。
、诮M間交流,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圩h一議。
a、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嗎?為什么?;b、圓柱和球一樣嗎?為什么?小組討論,組間交流。
【過程說明】初步理解物體的本質特征,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
2、搭一搭。
①請各小組的同學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種造型。 師強調:小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組的同學們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谛〗M展示成果,并介紹各部分的名字。
3、游戲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P33第2題。
4、質疑:粉筆和削過的鉛筆是圓柱嗎?
5、你能舉出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哪些物體是圓柱,哪些物體是球嗎?
【過程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意識。這個活動增加了趣味性,使學生在活動和游戲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從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認識圖形》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能根據它們的特征,并從具體的情景中辨別出這四種圖形,初步運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學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從物體表面抽象成平面圖形。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準備:
各種平面圖形的實物、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摸物體,說形狀。
。▽⒏鞣N大小不一的平面圖形放在一個袋子里)
摸一摸,說說你手里拿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覺
全班交流。
揭示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二、感知“面”是從“體”得到的。
出示長方體,訃學生試試能從長方體上找出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后,課件演示、再讓學生從桌面上的物體找出長力形、師問:“你還能找到其他的圖形嗎?請大家4人一組,找找看。“讓學生自主活動,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從其他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結合學生匯報小組活動結果進行課件演示
a)方體上分離出正方形,揭示名稱。
b)柱上分離出圓,揭示名稱。
c)從三棱柱上分離出三角形,揭示名稱。
一起出示四種圖形,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并板書。
三、用“體”描“形”。
小熊貓說:“小朋友真能干,已經能從不同的物體找到不同的圖形了,那我們能不能自己想辦法用桌上的物體來描這些圖形呢?小朋友試試看!狈攀肿寣W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尋找用“體”描“形”的方法。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物體描出來的,描的是什么。學生評價結果。
四、實踐運用。
出示36頁,說:“這些美麗的圖形來到花園捉迷藏。小朋友找找這里有我們認識的哪些圖形?”學生自由發(fā)言。 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平面圖形,想起來的就站起來說。
五、圖形拼組。
放手讓學生分小組用圖形進行拼組。拼好后,學生自由參觀,進行評價。讓學生各自說說自己用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東西。展示部分優(yōu)秀作品。
板書設計:
【二年級上冊數學《認識圖形》教案】相關文章:
圖形的認識教學設計02-03
《認識圖形》說課稿09-30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4-10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4-02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4-16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9-03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9-21
小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圖形01-05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30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