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緊抓作者的感情線索——四次贊安塞腰鼓,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通過品詞析句、創(chuàng)造性的朗讀、語言訓練、合作探究等,催化學生情愫,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四次贊嘆不是簡簡單單的疊加,而是濃濃烈烈的升華。作者是借贊安塞腰鼓贊黃土高原,贊中華民族。
一、提綱挈領,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朗讀了課文,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感受到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熾烈的情感!作者在文中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課件出示作者的四次贊嘆,生讀)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細細品味這“好一個安塞腰鼓”。
(文中作者四次由衷的贊嘆環(huán)環(huán)相扣,渾然天成,層層推進,將課文凝成一個整體。學生通過朗讀就抓住了牽一發(fā)動全身的主線,把握了文章的情感脈搏。)
二、品讀感悟,入情入境
。ㄒ唬┬蕾p火烈的舞蹈(5—8自然段)
1、師:細細地讀5—8自然段,你眼前浮現(xiàn)的是什么?(板書:火烈的舞蹈)
2、師:“火烈”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請你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3、指導朗讀:
。1)引讀:驟雨一樣,是……旋風一樣……亂蛙一樣,是……火花一樣,是……斗虎一樣,是……
師:在這段話中,作者分別把這火烈的舞蹈比作——驟雨、旋風、亂蛙、火花、斗虎(生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再讀,讀出熱情,讀出力量。
。2)問答式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怎樣了?(燥熱了)
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怎樣了?(飛濺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怎樣了?(亢奮了)
師:在這段話里,作者用了三組反義詞,請你找出來。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師小結:面對這壯闊、豪放,充滿熱情,充滿力量的舞蹈場面,作者情不自禁地贊嘆:齊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ㄗ髡咄ㄟ^五個比喻句,三組反義詞來表現(xiàn)“火烈”。文章有溫度,字詞知冷暖,這“火烈”在詞中,這“火烈”在句中。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的朗讀中感受到了這“火烈”就是熱情,就是力量。)
(二)傾聽沉重的鼓聲(9—11自然段)
1、老師讀9—11自然段,問:你的耳畔傳來了什么?(板書:沉重的鼓聲)
2、師:從“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我們感受到什么?你想到了哪些詞?
3、師:讀著“觀眾的心也變成牛皮鼓面了”, 你覺得此時觀眾的心情可用哪些詞來形容?從中我們感受到什么?
3、師指導朗讀:讀出鼓聲震天,讀出心潮起伏。
4、師小結:這鼓聲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齊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ㄗ髡哂昧藘蓚相同的句式,由表及里來表達鼓聲帶來的震撼力!吧窖买嚾蛔兂膳Fす拿媪恕睂W生不難理解,“觀眾的心也變成牛皮鼓面了”卻很抽象。讓學生先用詞說說此時觀眾的心情,再讓學生說讀后的感受,學生就會明白,此時觀眾被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震撼、感染,沉浸在這鼓聲里了。)
。ㄈ┳呓獨饬芾斓暮笊12—14自然段)
1、師:輕讀這段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板書:元氣淋漓的后生)
2、理解“元氣淋漓”:
。1)哪些句子寫后生們的元氣淋漓?你覺得還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這些后生?“元氣淋漓”是什么意思?
。2)拓展:理解“大汗淋漓”。
3、師指導朗讀:讀出“活躍、強盛”,讀出“元氣淋漓”。
4、師追問:這元氣淋漓的后生是誰養(yǎng)育的?這紅豆角、老南瓜是誰養(yǎng)育的?
5、師小結:看著這群元氣淋漓的后生,看著這片長出紅豆角、老南瓜的土地,作者又一次贊嘆:齊讀——“好一個黃土地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者借贊“元氣淋漓”的后生來贊黃土高原。理解“元氣淋漓”是重點,也是個難點。引導學生找出表現(xiàn)“元氣淋漓”的句子,讓學生描述這是一群什么樣的后生,再讓學生讀相關句子,這一難點在層層剝筍中,在具體的語境中迎刃而解了。)
(四)融進變幻的舞姿(15—17自然段)
1、師:默讀第15自然段,然后觀察插圖,你的眼前浮現(xiàn)的是什么?(板書:變幻的舞姿)你的心中感受到什么?
2、師:是啊,這一切使人“嘆為觀止”。作為中國人會怎樣自豪地贊嘆?作為國際友人又會有何感慨呢?(學生想象、交流)
3、介紹安塞腰鼓的起源,引讀第15、17自然段(課件出示)。
(1)師:在古代,安塞腰鼓是迎神驅(qū)邪的,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假、惡、丑的憎恨,對真、善、美的向往,讀——
。2)師:安塞腰鼓在古代戰(zhàn)場上,遇敵來襲時是報警的信號;作戰(zhàn)失利時,是求援的呼聲;兩軍對壘時,是助威的'號角;贏得勝利時,是慶功的笙歌。讀——
4、師小結:此時此刻,人融進了鼓中,沉醉在聲里,人鼓合一了。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齊讀——“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水平相去甚遠。適時向?qū)W生介紹安塞腰鼓的起源,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明白古代人們是用安塞腰鼓來表達擺脫痛苦、追求幸福的愿望。這就夠了,這里的“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這里的“交織!旋轉(zhuǎn)!凝聚!升華!”無須逐詞逐句地進行繁瑣的分析,“適度模糊”,只可意會,無須言傳。)
三、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體會文章寫作結構:
。1)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感受了氣勢磅礴,氣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與這充滿動感的描寫相比,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又有何特點呢?請你們讀一讀,體會體會?
。2)討論,小結:開頭和結尾都是靜態(tài)描寫,首尾呼應。全文在結構上是 “靜——動——靜”。
2、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1)師:同學們,我們已欣賞到了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靜靜地想一想:作者僅僅是在贊美安塞腰鼓嗎?
。2)借助板書引導學生讀作者的四次贊嘆。
(崔巒先生說:“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這一教學設計讓學生回歸整體,追本溯源,把握了文章的寫作結構,感受到了作者不斷升華的情感歷程,體會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妙處。)
四、拓展延伸,意猶未盡
1、(課件出示閱讀材料:江西儺舞)師:讀讀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2、師:同學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十千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它像一頂皇冠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安塞腰鼓只是皇冠上的一顆寶石。祖國的地域文化豐富多彩,還等待我們?nèi)パ芯亢吞剿。課后請同學們搜集一些描述民俗風情的內(nèi)容讀一讀,更多地了解祖國,了解祖國的文化。
(設計意圖: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想編者是通過本文讓學生了解安塞腰鼓,了解祖國文化,熱愛祖國文化。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興趣,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抓住重點句子賞析
2.體會文章對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贊頌,對中華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贊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
【教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多媒體片斷黃土風情,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調(diào)動沉重的情緒。
安塞位于黃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簡樸的窯洞,咆哮的黃河,養(yǎng)育了樸實豪放的陜北人。安塞有腰鼓之鄉(xiāng)的美譽,安塞腰鼓被稱為中華第一鼓。瞧,一群茂騰騰的后生打著富有節(jié)奏的鼓點,邁著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們走來了。同學看后有什么感受?這酣暢淋漓、富有動感的藝術,如何用無聲無色的文字把它寫的有聲有色有氣勢,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陜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樣的妙筆,將這一民間藝術的奇葩展現(xiàn)出來的,讓我們?nèi)バ蕾p、去感悟。
二. 整體感知
聽錄音范讀,學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并思考,作者四嘆好一個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兒?
屏幕顯示板書:
亢奮 容不得羈絆
好 沉重 嚴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釋放出能量
顫栗 濃烈的享受
三. 朗讀訓練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diào)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分組自己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氣勢,然后推薦代表,比賽朗讀。朗讀內(nèi)容為中間部分,將其分成五小節(jié),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這四部分由各組代表朗讀,25段-27段由全班同學集體朗讀。(在朗讀的同時,播放多媒體片段腰鼓英姿,以鼓聲伴讀,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學生對生命律動的感受,進而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對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贊美之情。同時,用比賽的形式來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四. 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老師: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升華,我們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語言,看作者是怎樣體現(xiàn)生命的律動的。
(提示:可以結合體會多種修辭手法去品味賞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這個句子運用排比句式,使語言氣勢充沛、節(jié)奏鮮明、感情強烈。)
學生根據(jù)范例分組品味語句,相互交流,教師參與指導。對共性的問題,全班討論,若有些重要問題學生未提出,可提出來與學生共同交流,達到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的效果。
共同研討句子: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運用排比和比喻,用層出不窮的美好想象和聯(lián)想,來描繪鼓聲,思維大開大合。氣勢恢弘。)
2.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無形為有形。寫出了鼓聲的力度。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運用比喻,寫出了沉重的鼓聲清楚地回響在山崖之間,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強烈的鼓點。三個隆隆反復出現(xiàn),造成一種回環(huán)音的效果。)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ㄎ覀儜撊绾卫斫膺@段話,這生命力的.本質(zhì)是什么?其本質(zhì)是一股安塞人要沖破貧窮落后的羈絆,掙脫束縛,撞開閉塞,不甘貧窮落后,不畏屈辱,奮發(fā)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勢不可擋的勁頭。)
情感遷移:播放多媒體片段激情飛揚。
情感導語 :看吧,這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挾裹著黃土高原的狂風,蘊藏著黃河的咆哮,向我們撲面而來了。人與鼓合為一體,人借鼓勢,鼓助人威,共同演繹了一首生命力量的贊歌,在這火烈的頌歌中,人們與自然抗爭,與命運抗爭,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在這火烈的頌歌中,我們能不被感動嗎?讓我們也積蓄生命的能量,隨著這激越的鼓聲,去唱我們生命的贊歌。嘿嘿......
主題遷移: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雞叫了,天亮了,新的開始,新的希望,安塞腰鼓所噴發(fā)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現(xiàn)在,安塞人民盼來了黨中央開發(fā)西部的新契機,讓我們也帶著我們的收獲走上人生之路。(播放多媒體片段歡慶腰鼓)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场W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
。病⒏惺馨踩牡男蹨啔鈩荨
二、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薄⒙(lián)系上下文,體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 忘情:不能節(jié)制自己的感情。
⑵ 狂舞:縱情的跳舞。
⑶ 閃射:閃耀,放出(光芒)。
、 火烈:像火一樣熱烈。
、 亢奮(kàng):極度興奮。
、 晦暗(huì):昏暗,不明顯。
⑺ 羈絆(jī):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
、 碰撞:運動著的物體與別的物體突然接觸。
、 搏擊:奮力斗爭和沖擊。
、 燒灼(zhuó):燒、燙,使受傷。
、 奔突:橫沖直撞;奔馳。
⑿ 輻射(fú):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
、 翻飛:上下或內(nèi)外交換位置。
⒁ 淋漓(lín lì):① 形容濕淋淋往下滴。
、 形容暢快。
二、導入
大家在電視節(jié)目上看過陜西安塞地區(qū)的腰鼓嗎?我想大家一定會被安塞腰鼓那種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對安塞腰鼓是怎樣欣賞、體會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老師范讀、或聽課文錄音、或?qū)W生齊讀、輪讀、個別讀均可)
。、提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討論并歸納: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第二段:從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從當它冥然而止的時候到完。
3、提問:第二段可以分成幾層?討論并歸納:
分成4層:
第一層:從但是到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寫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給人的聯(lián)想。
第二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
寫安塞腰鼓的響聲給人的感受。
第三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
啊。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4、提問:文章怎樣寫表演前的情況?討論并歸納:
從背景寫: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
從人物寫:是藍騰騰的后生。
從性格寫:是樸實的。從神情寫:是沉穩(wěn)而安靜的。從腰鼓寫:是呆呆的、不曾響。
。、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討論并歸納:
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丁⑻釂枺鹤髡吲c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點?討論并歸納:
壯闊、豪放、火烈。
7、提問:作者是怎樣寫的?討論并歸納:
先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錘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再用排比、連續(xù)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斗虎。
。浮⑻釂枺哼@樣寫有什么好處?討論并歸納:
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9、提問:這腰鼓這一段用了那些反義詞?討論并歸納:
空氣(冰冷~燥熱),陽光(恬靜~飛濺),世界(困倦~亢奮)
。保、提問:運用反義詞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11、提問:如果說上面是實寫,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寫?
討論并歸納:虛寫。
。保、提問:用虛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虛寫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內(nèi)涵。
。保、提問:作者聯(lián)想到什么?
討論并歸納:聯(lián)想到落日古戰(zhàn)場,電閃雷鳴和人的大徹大悟。
。保、提問: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這句話怎么理解?
討論并歸納:這里寫出了陜北高原人們的性格特征,是粗礦、豪邁、
開放的。
四、小結
文章描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壯闊、豪放、火烈。先實寫,用連喻,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虛寫,通過聯(lián)想、想象,寫安塞腰鼓給人的感受寫出了陜北人們的性格特征。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第一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 給下面的詞配上一個同義詞:
忘情( ) 閃射( )
火烈( ) 亢奮( )
晦暗( ) 羈絆( )
搏擊( ) 輻射( )
⑵ 境空:
、 驟雨一樣,是( );旋風一樣,是( );亂蛙一樣,是( );火花一樣,是( );斗虎一樣, 是( )。
、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 )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 )了。
③ 容不得( ),容不得( ),容不得( )。是( )了、( )了、( )了的那么一股勁。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二、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層,今天我們再來看看作者怎樣描寫安塞腰鼓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節(jié)奏、重音、感情。
2、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層怎樣寫安塞腰舞的響聲的?
討論并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安塞腰鼓聲音的回響。第一句寫聲音撞擊在山崖上,山崖發(fā)出回響;第二句寫聲音撞擊在觀眾的心里,觀眾的心里發(fā)出共鳴。第三句寫聲音引起的豪壯的抒情、嚴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
。场⑻釂枺哼@樣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響聲,氣勢不同反響。
。、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層怎樣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討論并歸納:先寫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
落的搏擊著,使人感到震撼、燒灼、威逼。使人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感受到陜北農(nóng)民的那種取之人的甚少,奉獻給人的甚多的精神。寫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
。、提問: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只有黃土高原這么深厚的土層,才生養(yǎng)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才能有這么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提問: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討論并歸納:這里用比喻說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diào),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
。、提問:第二段的第四層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總結上面的三層的意思。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幻、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從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寫給人心靈的凈化。從后生們生命中噴發(fā)出來的力量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震撼。
。、提問:倒數(shù)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zhuǎn)!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幾個詞能不能對調(diào)?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9、提問:為什么說當它更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討論并歸納: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里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保啊⑻釂;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討論并歸納:雞聲是天亮的標志,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fā)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升華,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保、提問: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nèi)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說明這樣的寫法,對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
⑴ 句內(nèi)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 句與匈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 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jié)奏明快,語句錢鉆,能表
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保病⑻釂枺涸L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通過對安塞腰鼓的描寫,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四、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jié)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jié)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罌群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作業(yè)
。薄⒄n后練習二、三、四題。
。、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⑴ 寫出了面詞的反義詞:
晦暗( ) 束縛( )
閉塞( ) 歡樂( )
擺脫( ) 冰冷( )
恬靜( ) 困倦( )
、 簡答:
① 本文以什么作為線索?
、 安塞腰鼓的特點是什么?
、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一股勁!這句話運用了什么類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 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4
教案背景: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可設計2課時,本教案是第一課時教案設計。學生提前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了解文章大意。
教學課題
1、知識能力目標:學習運用修辭手法、短句和生動形象的詞語所構成的場面描寫;能夠借鑒本文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完成簡單的場面描寫。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安塞腰鼓的特點,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內(nèi)涵。
3、情感態(tài)度:感受安塞腰鼓所體現(xiàn)的生命力量,激發(fā)學生對生活態(tài)度的思考。
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安塞腰鼓表現(xiàn)出來的激情與力量,在讀中感悟、想像,為了加強感悟,做好朗讀訓練指導,我利用了百度搜索,搜索了安塞腰鼓的圖片、安塞腰鼓的朗讀視頻,身臨其境的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與磅礴氣勢。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歌頌了充滿激情的生命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作者用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xiàn)出來;也表現(xiàn)了西北人民雖然生活貧困,卻似“高粱”一樣樸實、堅強、健壯。雖然身體“消
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并沒有因生活的貧苦和封閉而喪失希望,復生的生命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nèi)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fā)的。這里的人們是有希望的,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物質(zhì)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xiàn)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重負的力量;黃土高原的人樸實、健壯,充滿生命的活力,相比經(jīng)濟發(fā)達的江南,缺了些世故圓滑,但厚土蘊藏著原始的生命,積蓄著巨大的力量。這里的'生命還在期盼“搏擊”,對未來充滿期盼。
設計思路:
教師的講解是無法幫助學生理解黃土高原養(yǎng)育的后生勃發(fā)出來的奔騰的生命和感受到磅礴的氣勢,這種激蕩奔騰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要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中去體會,必須借助視頻朗讀,整體感受安塞腰鼓中表現(xiàn)出來的“激情勃發(fā)的生命與力量”,然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安塞腰鼓表演的情節(jié),感悟黃土高原孕育的奔騰的生命體現(xiàn)的不可阻擋的力量。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讀。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品味安塞腰鼓的內(nèi)涵,借鑒場面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設備、連接網(wǎng)絡的計算機、電腦有播放影音的組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45分鐘)
一、導入
1、課前播放背景音樂《黃土高坡》進入上課時間。
2、請概括本段的語言形式特點,并舉例說明其表達效果。(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點撥。)(①多用短詞短句,簡潔有力,清脆響亮;②善用排比,一氣呵成,表現(xiàn)氣勢,渲染形象,節(jié)奏鮮明,鏗鏘有力。)
3、各自放開聲音激情朗讀,體會語言的節(jié)奏和氣勢。
4、指名朗讀,自由評議。
5、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用那些詞句、修辭手法來描寫安塞腰鼓的?
學生討論后抽學生口述:(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lián)想和想象是聯(lián)結形與意的紐帶。)
6、想象一下,安塞腰鼓給你了你什么樣的感覺?用詞語概括。(明確:諸如粗獷、豪放、狂野、大氣磅礴、活力。)
二、那么想一想,如果我們朗讀這篇文章的話,我們該怎么讀它?(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結束后)
。鞔_:開頭和結尾應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間部分應激情澎湃,情緒激昂。)
三、那么一會我給大家時間自由朗讀這篇文章,然后抽同學展示。朗讀之前我交給大家一點朗讀技巧,慢慢體會。(朗讀技巧:1、聲音大而不喊,體現(xiàn)渾厚;2、慢而有感情;3、快而不能讀錯,錯了也不要重復。)
讀的聲音要大,即使讀錯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讀出來。有感情要求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感情,是高亢還是低沉,是歡快還是悲傷等等。
下面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大聲自由朗讀自己感興趣的片段。
四、學生任選一段,進行片段朗讀展示,老師及同學點評。教師可在學生朗讀后進行朗讀示范、糾正。2分鐘
五、作業(yè)
1、對印象深刻的某個場面進行描寫,用上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150字左右。
2、有感情的朗讀文章,體會文章的修辭和句式特點。
教學反思:安塞腰鼓的視頻朗讀用時在8分鐘,占用了一節(jié)課時的五分之一時間,因此,在視頻朗讀學習之前,應該安排學生預習,標注出文中描寫安塞腰鼓的詞句,分析修辭手法的運用效果。這樣便于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有效地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練。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5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習者分析
1.學生基礎較好,過討論,適當?shù)囊龑Ь湍芎芎玫膶W完本課。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悟自己真實的承載著原始的和力量無窮的生命源泉。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圖片、聲響和學生的行為參與來激發(fā)學生的多種官能,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品味作品和感悟生命。
三、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看“安塞腰鼓”的圖片,學生能初步激昂、亢奮、雄渾,人茫茫一片,聲茫茫一片的忘我場面。
2.借助感官的初步體會朗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3.借助背景理解作品蘊含的情感和深意。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主題的基礎上激活自己的生命。
教學資源
投影儀、安塞腰鼓的圖片,影像資料和制成的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1.導入新課
讓同學們閉上雙眼,讓后播放一小節(jié)薩克斯輕音樂,聽完后馬上播放安塞腰鼓的影像。
教學活動2
1.談感受
1)完后讓同學們談談聽完薩克斯和看完安塞腰鼓影像有什么感受?
2)學生可能回答:聽完薩克斯讓自己心情輕聲…看完安塞腰鼓的影像使自己激情澎湃,被那激昂的場面所震撼…
教學活動3
1.師生交流
師:那么大家能不能找?guī)讉詞語來概括安塞腰鼓場面的特點?
生:粗獷、雄渾、恢弘、磅礴等。
師:那么同學去朗讀的時候能夠讓聽眾聽出這些特點來嗎?同學們自己嘗試地朗讀一下,一定要能打動聽眾。
教學活動41.朗讀表演
1)分角色朗讀;
2)放朗讀的錄音;
3)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與錄音對比后慢慢體會,揣摩作品的意蘊。
教學活動5
1.學生交流
體會揣摩后,同學相互交流自己所得:作者情感,作品深意等。
教學活動6
1.大家討論
師:作品怎么會給我們展現(xiàn)這么磅礴的力量、亢奮的生命、火熱的激情、恢宏的場面,讓人的生命得已自由的揮灑?作者到底想給我們表現(xiàn)什么呢?
學生自由討論后推選代表發(fā)言。
學生代表:
1)是為了給我們展現(xiàn)激越的力量。
2)是為了歌頌黃土高原的陽剛之美。
3)歌頌承載原始生命的黃土高原。
…
師:同學很有見解,再請同學們看一看作者的創(chuàng)作時間,想一想我們國家當時的.背景。
2.多媒體展示背景:
1)中國改革開放于1978年12月,80年代,劉成章先生,遠離家鄉(xiāng)來得省城,面對祖國改革開放日新月異的景象,詩情濃郁,神經(jīng)敏感的劉成章先生豈不怦然心動。很自然,這一刻,家鄉(xiāng)陜北那雄渾、粗獷、剛健、力量十足的安塞腰鼓---呈現(xiàn)理智和情感的復合物與眼前的一切都完美的糅合了。這難道不是現(xiàn)在的中國沖出一切束縛、羈絆、閉塞、痛快淋漓的生活么?不真是改革開放初期,這個時代的激情自由揮灑的真實寫照么?
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藝術表達,讓我們沉浸在原始生命自由釋放的同時。更是當今社會的人生的深刻哲學,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的生命形式呢?
2)播放改革開放時人們極富激情做事的圖片。
同學們暢所欲言。
3.師生共同總結:
祖國改革開放不久,以前的一切束縛、羈絆、閉塞都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于是人們的生命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那種場面火熱朝天、干勁十足,生活本就不好的中國人民把自己的原始生命力量揮灑得淋漓盡致!安塞腰鼓正是當時新中國新時期社會風貌的真實寫照。這就讓我們知道了人之所以為人,就因為我們有著原始生命的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有生之年并為之奮斗!
教學活動7
1.全班同學共同釋放自己生命激情。
全班起立,共同高喊:我能行,我能成功!喊三次,一次比一次聲音高,
最后一次使出渾身的力量喊出來。
教學活動8作業(yè)
下去寫一份釋放自己生命力量的計劃書。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品味排比句式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xiàn)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nèi)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cè)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過聯(lián)系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腰鼓表演我們并不陌生,許多大型文藝晚會里有這類節(jié)目,現(xiàn)在就請大家先欣賞一個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約1分鐘)。這就是安塞腰鼓,鏗鏘激越,發(fā)聾振聵。請大家再看一看有關的文字介紹。(播放文字資料,片刻后提問)什么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術于一體,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捎蓭兹嘶蛏锨艘煌M行,氣勢磅礴,獨具魅力。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xiàn)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學生能概括出一些特點即可)任何文藝形式都是對人生、社會的感受和認識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與壯闊場景,我們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蘊涵的文化價值、生命意識,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和感悟。下面我們學習《安塞腰鼓》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用生花妙筆去描摹一場動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韻的。
二、研習課文
。ㄒ唬┧僮x,整體感知。
1.劃分結構層次。
本文共分為三大部分,請說出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構思文章的。主體部分又可分為四個層次,請用"||"劃出并概括層意。(顯示結構圖表)
2.劃出文中明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內(nèi)涵和生命意識的一句話。
。"容不得……一股勁!")
3.從句式特點及思想內(nèi)涵兩方面品評這句話。(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點撥。)
。ň涫教攸c:①排比:一氣呵成,氣勢磅礴,表現(xiàn)安塞腰鼓沖破一切障礙的強大力量。②前后對應,"掙脫"、"沖破"、"撞開"力量急速遞增,使人聯(lián)想到爆發(fā)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會變革……)
(二)精讀,重點突破。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贊,為了表現(xiàn)生命掙脫束縛、沖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nèi)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jié)奏、排山倒海的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助的。
2.(播放表演片斷,配合錄音朗讀)請概括本段的語言形式特點,并舉例說明其表達效果。(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點撥。)
(①多用短詞短句,簡潔有力,清脆響亮;②善用排比,一氣呵成,表現(xiàn)氣勢,渲染形象,節(jié)奏鮮明,鏗鏘有力。)
3.各自放開聲音激情朗讀,體會語言的節(jié)奏和氣勢。
4.指名朗讀,自由評議。
5.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磥硭囆g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cè)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ㄈ珞E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lián)想和想象是聯(lián)結"形"與"意"的'紐帶。)
6.小結:前面我們品讀主體部分的第一層次,領略了排比句式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蘊;又分析學習了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
現(xiàn)在請大家快讀其他片斷,運用前面學習所得進行賞析,并發(fā)表見解。
三、遷移練習
(播放畫面)
要求:多角度、多側(cè)面觀察(正面、側(cè)面;動態(tài)、靜態(tài);調(diào)動各種感覺手段……)多角度、多側(cè)面聯(lián)想(由景生情,聯(lián)系社會,感悟人生);適當運用排比句式;大約200-300字。當堂交流、評講。
四、布置作業(yè)
。ㄒ唬┳杂蛇x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ǘ┧伎颊n后練習三。
教后記:
1、朗讀是與文本接觸的開始,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
2、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在“師生互動,共同探討”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主動質(zhì)疑,合作解疑,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學生在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維的空間,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和體驗,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也得到很好的解決。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學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二、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磐椋翰荒芄(jié)制自己的感情。
、瓶裎瑁嚎v情的跳舞。
⑶閃射:閃耀,放出(光芒)。
⑷火烈:像火一樣熱烈。
、煽簥^(kàng):極度興奮。
、驶薨(huì):昏暗,不明顯。
⑺羈絆(jī):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
⑻碰撞:運動著的物體與別的物體突然接觸。
、筒珦簦簥^力斗爭和沖擊。
、螣(zhuó):燒、燙,使受傷。
⑾奔突:橫沖直撞;奔馳。
、休椛(fú):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
、逊w:上下或內(nèi)外交換位置。
⒁淋漓(línlì):①形容濕淋淋往下滴。
②形容暢快。
二、導入
大家在電視節(jié)目上看過陜西安塞地區(qū)的腰鼓嗎?我想大家一定會被安塞腰鼓那種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對安塞腰鼓是怎樣欣賞、體會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老師范讀、或聽課文錄音、或?qū)W生齊讀、輪讀、個別讀均可)
2、提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討論并歸納: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第二段:從“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從“當它冥然而止的時候”到完。
3、提問:第二段可以分成幾層?討論并歸納:
分成4層:
第一層:從“但是”到“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寫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給人的聯(lián)想。
第二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
寫安塞腰鼓的響聲給人的感受。
第三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
啊”。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4、提問:文章怎樣寫表演前的情況?討論并歸納:
從背景寫: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
從人物寫:是藍騰騰的后生。
從性格寫:是樸實的。從神情寫:是沉穩(wěn)而安靜的。從腰鼓寫:是呆呆的、不曾響。
5、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討論并歸納:
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6、提問:作者與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點?討論并歸納:
壯闊、豪放、火烈。
7、提問:作者是怎樣寫的?討論并歸納:
先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錘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再用排比、連續(xù)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斗虎。
8、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討論并歸納:
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9、提問:“這腰鼓”這一段用了那些反義詞?討論并歸納:
空氣(冰冷~燥熱),陽光(恬靜~飛濺),世界(困倦~亢奮)
10、提問:運用反義詞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11、提問:如果說上面是實寫,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寫?
討論并歸納:虛寫。
12、提問:用虛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虛寫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內(nèi)涵。
13、提問:作者聯(lián)想到什么?
討論并歸納:聯(lián)想到落日古戰(zhàn)場,電閃雷鳴和人的大徹大悟。
14、提問:“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這句話怎么理解?
討論并歸納:這里寫出了陜北高原人們的性格特征,是粗礦、豪邁、開放的。
四、小結
文章描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壯闊、豪放、火烈。先實寫,用連喻,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虛寫,通過聯(lián)想、想象,寫安塞腰鼓給人的'感受寫出了陜北人們的性格特征。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第一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沤o下面的詞配上一個同義詞:
忘情( )閃射( )
火烈( )亢奮( )
晦暗( )羈絆( )
搏擊( )輻射( )
、凭晨眨
①驟雨一樣,是( );旋風一樣,是( );亂蛙一樣,是( );火花一樣,是( );斗虎一樣,是( )。
、谶@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 )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 )了。
③容不得( ),容不得( ),容不得( )。是( )了、( )了、( )了的那么一股勁。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二、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層,今天我們再來看看作者怎樣描寫安塞腰鼓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節(jié)奏、重音、感情。
2、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層怎樣寫安塞腰舞的響聲的?
討論并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安塞腰鼓聲音的回響。第一句寫聲音撞擊在山崖上,山崖發(fā)出回響;第二句寫聲音撞擊在觀眾的心里,觀眾的心里發(fā)出共鳴。第三句寫聲音引起的豪壯的抒情、嚴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
3、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響聲,氣勢不同反響。
4、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層怎樣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討論并歸納:先寫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
落的搏擊著,使人感到震撼、燒灼、威逼。使人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感受到陜北農(nóng)民的那種取之人的甚少,奉獻給人的甚多的精神。寫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
5、提問:“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只有黃土高原這么深厚的土層,才生養(yǎng)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才能有這么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6、提問: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討論并歸納:這里用比喻說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diào),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
7、提問:第二段的第四層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總結上面的三層的意思。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幻、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從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寫給人心靈的凈化。從后生們生命中噴發(fā)出來的力量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震撼。
8、提問:倒數(shù)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zhuǎn)!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幾個詞能不能對調(diào)?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9、提問:為什么說“當它更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討論并歸納: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里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10、提問;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討論并歸納:雞聲是天亮的標志,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fā)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升華,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11、提問: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nèi)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說明這樣的寫法,對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
、啪鋬(nèi)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凭渑c匈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嵌闻c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jié)奏明快,語句錢鉆,能表
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12、提問:訪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通過對安塞腰鼓的描寫,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四、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jié)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jié)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罌群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二、三、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艑懗隽嗣嬖~的反義詞:
晦暗( )束縛( )
閉塞( )歡樂( )
擺脫( )冰冷( )
恬靜( )困倦( )
、坪喆穑
①本文以什么作為線索?
②安塞腰鼓的特點是什么?
、邸叭莶坏檬`,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一股勁!”這句話運用了什么類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芮迥7挛闹械呐疟染鋵懸欢卧挕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diào),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設想:
1、安塞腰鼓是產(chǎn)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采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進入主角。
2、這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有著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對這樣的文章,先指導學生朗讀,從誦讀中體會它的氣勢,實現(xiàn)整體感悟。然后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的資料美、形式美,經(jīng)過討論,揣摩句子含義,實現(xiàn)語言文字的內(nèi)化。整個過程以“朗讀”一線貫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學。
3、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凸現(xiàn)學生主體精神,力避教師煩瑣講解,突出新課程理念。
教學方法:
1、誦讀2、想象3、研討
教學準備:
利用多媒體課件,加強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承載著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jié)奏演繹著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贊歌!
欣賞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氣勢和鏗鏘激越。
看美景——(經(jīng)過播放安塞腰鼓錄像,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
請學生談一談觀感,能夠從聲響、畫面等方面談。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美文——
1、教師范讀課文。
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經(jīng)過讀來悟出。所以,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并多讓學生朗讀。
2、請根據(jù)文中描述,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
好一個的安塞腰鼓。ǹ杖碧幙商钤~、短語、句子)
3、整篇文章極富震撼力,文章中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連一個高潮,大家從中體味到了什么?
A、這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著一種陽剛之美。
C、表現(xiàn)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
三、朗讀賞析探究
賞美圖,配佳句——為了讓大家對被譽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觀的認識,我們再來看幾組特寫照片?春笳埜餍〗M用課文中的文句與之相配并高聲朗讀。
對學生即時找出的句子進行簡析,為下頭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比如:對排比句進行總結,說出對句子的理解。
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匐u啼預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期望的象征。
、谶@是以聲襯靜,用雞啼反襯火烈的鼓聲停止后大地的寂靜。
說美點,品美韻——這篇文章美嗎?美在哪里?
語言美: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xiàn)資料;很多運用排比,有句內(nèi)、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交錯出現(xiàn),連用許多。
思想美:
1、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學生可從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濟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結合江南音樂《姑蘇行》談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
作者在歌頌這種陽剛之美的.同時歌頌黃土高原,這正是貫穿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
2、文中“除了黃土高原,哪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是什么含義?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厚實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風雨變遷的見證,同學們能夠從黃土高原的地域特點和社會歷史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3、西北此刻好像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作者為什么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源地;在今日,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沒有因生活的貧困和環(huán)境的封閉而喪失期望,生命的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nèi)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fā)。那里的人們,那里的土地是有期望的。落后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并不遙遠。
4、同學們認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從課文中找到依據(jù)。歌頌生命力量歌頌黃土高原歌頌民族精神歌頌民族藝術
這篇文章美在,資料和形式(語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統(tǒng)一。
四、課堂小結:
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贊歌。腰鼓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xiàn)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頌。既有對陜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贊美,又有對我們這個從沉睡中覺醒、邁著雄健的步伐,不斷走向繁榮的偉大祖國的禮贊!
賞美樂——《黃土高坡》音樂FLASH,在歌聲中結束本課學習。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三。(目的:更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
2、做好《練習冊》上的作業(yè)。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美
景文圖韻樂
生命力量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1、“審美體驗”是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我力求在“詩意”與“歌韻”上突破,激發(fā)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學生對于黃土高原的民風民俗不是很了解,我試圖通過剖析語言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東西來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這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已有經(jīng)驗成為一個關鍵所在。如何理解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東西也就成了一個重點。而反復讀則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3、讓學生在充分熟悉課文內(nèi)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文章主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學會欣賞舞蹈表演的藝術,感受舞蹈的美,體會安塞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語言之情感。
2、學習課文9—20自然段,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后生粗獷、豪放、開放的性格。
重點難點:
1、重點:后生及舞姿部分。
2、難點:文章的表達方法,第17自然段的理解。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
1、教師談話: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領略了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感悟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火烈、狂野”(板書),F(xiàn)在,我們再次走進“安塞腰鼓”,去感受它,去領略它,去欣賞它。請看……
2、視頻播放“腰鼓表演”
3、復習“舞蹈”部分
。1)、出示6-7自然段
師引讀:看哪,“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生齊讀:“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師引讀:“黃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場……”
生齊讀:“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師引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使恬靜的陽光立即……,使困倦的世界立即……”
生齊讀:“……變得燥熱了,……變得飛濺了,……變得亢奮了!
。2)、這火烈狂野的舞蹈場面,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不由得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3)、這火烈狂野的舞蹈場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們,我們也不由得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課題上方板書“好一個”)
二、過渡、歸納
1、是啊,“好一個安塞腰鼓!”安塞腰鼓除好在“舞蹈”的“火烈狂野”,還好在什么地方?
2、交流、討論(歸納整理、相機板書:響聲后生舞姿)
三、精讀課文9-16自然段,感悟文本
。ㄒ唬⿲W習“響聲”部分
1、出示9-10自然段
2、指名讀。(師生評議)
變換方式讀,男生讀第9小節(jié),女生讀第10小節(jié),齊讀“隆隆……”以朗讀促感悟,體會鼓聲的力量與震撼。
3、拓展:這鼓聲碰撞在黃土地上,黃土地也成了……也是……
這鼓聲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也是……
這鼓聲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也是……
這鼓聲碰撞在我們的心上,我們的心也成了……也是……
4、比較:如果去掉“隆隆……”,效果怎樣?如果不用“牛皮鼓面”來比喻,效果怎樣?(“隆隆……”增強了氣勢;比喻形象生動,把無形的'聲音變得有形了。)(板書:隆隆……)
5、小結:這“隆隆……”的鼓聲,震撼著山崖,震撼著黃土地,震撼著觀眾,也震撼著我們,我們一定會發(fā)出一聲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二)、學習“后生”部分
過渡:安塞腰鼓的舞蹈無疑是魅力四射的,響聲是震撼人心的,那么,這些擊鼓的后生呢?我請兩位“男子漢”分別讀12、13小節(jié)。
1、出示12-13自然段。
2、指名朗讀。(評議)
3、這是怎樣的后生?
4、抓住“元氣淋漓”進行自讀感悟。
。1)、“元氣淋漓”是什么意思?
。2)、你從哪些詞句看出?(視學生具體情況而定)
重點討論“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與“力量,激情,氣勢”對應起來理解。(見課件)
。3)、你能讀出這種味道來嗎?(教師指導、示范)
5、指導朗讀第12自然段。
6、面對這些后生,你會怎樣贊美?為什么要贊美黃土高原?(見13小節(jié))
7、小結:面對如此“元氣淋漓”的后生,我們怎么能不贊嘆呢?“好一個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ㄈW習“舞姿”部分
過渡:你們喜歡“舞姿”嗎?喜歡的站起來,我們一起讀!
1、出示第15自然段。
2、齊讀。
3、這是怎樣的舞姿?(討論,板書:嘆為觀止)
這里由4句話,每一句寫了“舞姿”的一個特點,每句分別寫了什么?
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排比)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出它的氣勢?
(指名讀,齊讀)
4、拓展,看插圖,在你心中還會有哪些舞姿?
5、小結:好一個變幻莫測、令人嘆為觀止的舞姿啊!讓我們一起大聲贊嘆吧:“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四)、體會反復的好處
過渡:作者反復贊美“好一個安塞腰鼓”,節(jié)奏明快,層層深入,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激情,讓我們讀出它的激情吧!
1、朗讀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
2、讓我們再次欣賞激情四射的安塞腰鼓。(播放視頻“腰鼓表演”)
四、研讀17自然段,突破難點
1、范讀17自然段。
2、學生大聲讀。
3、交流感受。
4、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
黃土高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秦、漢、唐的繁榮,可是現(xiàn)在,黃土高原卻成了貧窮落后的代名詞。是改革開放給國家都帶來了希望,劉成章對改革開放充滿了熱情。1986年,劉成章創(chuàng)作了《安塞腰鼓》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寫出了黃土高原人的精、氣、神。
有一首歌唱道:……(多媒體播放《我熱戀的故鄉(xiāng)》片段)
5、齊讀,加深體會
五、略讀結尾,升華主題
1、教師引入,學生輕讀18-20自然段。
2、“它”和“她”分別指什么?
3、給你的感覺怎樣?
4、“一聲渺遠的雞啼”是什么意思?
5、這里的“靜”和開頭的“靜”有何異同?
。ㄓ懻撘陨蠁栴},學生如有困難,教師適當點撥。)
六、總結
舞停了,舞姿仍在眼前,鼓聲仍在耳畔,激情仍在心中!讓我們記住安塞腰鼓,記住這黃土地上表演腰鼓的后生,記住這篇文章的作者——劉成章。
七、拓展練習
1、練習背誦12-16自然段。
2、讀一讀劉成章其它有關黃土地的文章,如《老黃風記》、《山峁》等。
板書設計:
舞蹈 火烈狂野
好一個 響聲 隆隆……
安塞腰鼓 后生 元氣淋漓
舞姿 嘆為觀止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diào),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觀看一段安塞腰鼓視頻。(見光盤)剛剛欣賞的是有著“天下第一鼓”美稱的安塞腰鼓。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陜北作家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雄渾、壯闊、旺盛的生命的場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
。1)教師范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ㄧH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經(jīng)過讀來悟出。)
。2)指導朗讀。
例段一:第7段
明確:本段描述安塞腰鼓表演開始時那種壯闊、豪放、火烈的場面,贊頌了那股噴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所以,“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三個短句要讀得簡潔有力;“驟雨一樣……強健的風姿”這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躍性的節(jié)奏,來表現(xiàn)腰鼓場面的豪放、火烈、動力十足;最終,“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讀出對腰鼓場面,對人的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
明確:寫腰鼓表演到達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復和一切都在“交織!……升華!”讀得簡潔有力、鏗鏘激越,使人體會到:腰鼓表演到達高潮,人的生命力被盡情釋放,生命的一切在這釋放中得以超脫和升華。
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diào)就應當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3)學生組內(nèi)自主朗讀,體會作品的情感、語調(diào),然后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2.知資料。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好一個xxxxxxxx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商钤~、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資料。
(學生各抒己見,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zhèn)グ蹴纭薄耙淮菲饋砭桶l(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zhàn)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3.明結構。
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學生會很快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
明確:這是文章資料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目標導學二: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1.尋美點。
布置分組朗讀,分組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用“xxxxxxxx美,你看(聽)……”的句式或用“xxxxxxxx好,好在xxxxxxxx”這一句式進行評點。(能夠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赡軙霈F(xiàn)的以下答案)
①蓄而待發(fā)的后生美,你看,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wěn)而安靜。
、诨鹆业奈璧笀雒婷,你看,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奂ぴ降墓穆暶溃懵牐偈畟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擊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⑤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
從用詞方面說:
①“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cè)的腰鼓,呆呆的,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tài)。
②“茂騰騰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邸斑@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比較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說:
、佟耙淮菲饋砭桶l(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fā)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凇敖豢!旋轉(zhuǎn)!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③“可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異常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zhuǎn)。
從修辭上說:
①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從寫法上說:
、佟笆谷讼肫穑郝淙照沾笃,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chǎn)生了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內(nèi)涵。
②“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后的寂靜。
、畚闹虚_頭的靜態(tài)描述寫得好,好在它為文章后面寫動做鋪墊,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目標導學三:美讀訓練,明確主題
1.能夠模仿合唱的形式。第1—4段和第28—30段由女生朗讀。第5—27段中的主體部分由教師朗讀。其中,抒發(fā)贊美之情,音調(diào)最高亢的第13、17、22、24段,由男生朗讀。
2.本文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是什么?
畫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話:“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明確: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洋溢著一種陽剛之美,表現(xiàn)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
總結: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zhuǎn)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贊歌。腰鼓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地表現(xiàn)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頌。既有對陜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贊美,又有對我們這個從沉睡中覺醒、邁著雄健的步伐,不斷走向繁榮的偉大祖國的禮贊!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chǎn)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對于生活在南方或現(xiàn)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松多了。
本課我采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朗讀課文、介紹背景資料;第二課時,重點語句賞析。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語言的魅力和安塞腰鼓帶給人們心靈的震撼。介紹安塞腰鼓的有關資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黃土高原,了解陜西的風土人情。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描寫了產(chǎn)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文中語言鏗鏘有力、句式變化多樣、修辭手法多樣化、感情激烈奔涌。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文章的語言和感情。
2、 讓學生走出課本,了解黃土高原上的風土人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俗話說:“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碑a(chǎn)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感情充沛,有激情)。
三、學生讀。
a) 現(xiàn)在請大家?guī)Ц星樽杂衫首x課文。
注意: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diào)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要放聲朗讀。
b) 剛才我范讀了課文,大家也自由朗讀了課文,現(xiàn)在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讀出氣勢來。
。ㄔ诶首x過程中不要給學生壓力,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品味文章)。
四、重難點解決: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把生字詞勾畫出來.借助《現(xiàn)代漢語詞典》注音并解釋。教師針對共性的問題全班予以訂正。
2、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跟讀—邊在課本上用符號記錄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diào)。
3、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及朗讀技巧。
文章氣勢恢宏.句子鏗鏘激越,表現(xiàn)了對安塞腰鼓的贊美之情。朗讀時要注意節(jié)奏的變化,要有豪情、音韻鏗鏘有力,細節(jié)方面注意摹仿錄音,把握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diào)的變化。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本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過程,文章由此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從“—群茂騰騰的后生”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表演前;第二部分從“但是”到“聲,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戛然而止的時候“到”耳畔是—片渺遠的雞啼”,是表演后。
6、如果用—個字來概括第—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用“靜”。
7、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部分側(cè)重于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cè)重于聲音的寂靜。
8、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么作用呢?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后呼應。
9、當你朗讀第二部分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個詞概括?
亢奮、驚心動魄、震憾都可。
10、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學生作答,教師予以點評。引導學生往兩方面考慮:—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修辭方法。
1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子內(nèi)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分別舉例說明這種寫法,對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12、再次朗讀,體會文章的氣勢和情感。
13、“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幾次,有何表達作用?
反復出現(xiàn)了四次,形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節(jié)和情緒向高潮發(fā)展。
14、我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燒的熱情,你怎樣理解“它使你驚異于那農(nóng)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zhèn)グ蹴绲哪芰?”
1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這句話包含了怎樣的意思?
五、總結、擴展:
我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作者劉成章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他認為自己的散文創(chuàng)作是黃土地的賜予。正如作者所說:“我生長在陜北的山溝……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薄皠⒊烧碌纳⑽膹摹拔摇甭涔P,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血肉的感情、火熱的心腸,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理解,一種獨到的感受,一瞬間即逝的靈感,一種哲理,一層詩意!
六、布置作業(yè):
1.寫一篇心得,二三百字即可。
2.背誦你認為寫好的句子、段落。
教學后記:
通過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的發(fā)言和認真聽講,我認為本課我的兩個教學目標都已達到:
1、學生認真朗讀了課文,在朗讀中品味了文章鏗鏘有力的語言和激烈噴涌的感情。
2、學生了解了課本以外的知識,了解陜西的風土人情。而且效果很好。學生對浙江以外的世界了解的實在太少,因此對于外界的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當告訴學生陜西的風土人情時,往日吵鬧的教室一片寂靜,學生都在靜靜地、認真地聽著,并且不時還做些記錄。課后還到辦公室詢問一些關于黃土高原的故事。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語文課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還可以給學生介紹課本以外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泱泱中華、大千世界學生都可以盡情地徜徉,盡情地領略,使貧乏的內(nèi)心世界變得充實、豐富起來。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反復朗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資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過質(zhì)疑問難、小組談論、全班歸納的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
。2)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西北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理解陽剛之美。
教學重點:
朗讀,體會恢宏氣勢,體會鏗鏘激越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激越的語言,并學習運用,嘗試表達。
教學方法:
1、多媒體助學
2、誦讀導學
教學步驟:
一、播放畫面(導語):
上節(jié)課我們隨著魯迅先生去江南水鄉(xiāng)看了一場社戲,領略了那里的柔情美,今日呢,我將要帶同學們?nèi)ヌ皆L一下黃土高原的安塞腰鼓!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劉成章先生。
二、研習課文
聽讀,整體感知
1、接下來我們將從劉成章的文字中去體味活力的腰鼓。請同學們欣賞《安塞腰鼓》電視散文朗誦,在聽的過程中標出課文的生字詞,同時注意把握語言的節(jié)奏以及語速的變化。(電視散文朗誦)
2、聽了范讀,此刻請同學們用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你此時此刻心中的感受。(爽、美、安逸、巴實、地道的很、震撼、痛快、亢奮、讓人渾身變得很有勁了,充滿了力量……)
3、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篇課文的生字詞和分析一下這篇文章的結構,以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
選讀,感受氣勢
如此豪放的腰鼓,如此活力飛揚的朗讀,是否也觸動了你朗讀的愿望?從文中選出你最喜歡或你認為最有氣勢的文字,大聲朗讀它。讀中在輕重緩急上不能把握的時候就舉手問教師。最終我們請同學朗誦表演。
品讀,學習語言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贊,為了表現(xiàn)生命掙脫束縛、()沖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資料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jié)奏、排山倒海的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2、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全班齊讀或者放錄音)指導朗讀,結合具體語境感受分析排比、比喻修辭的.表達效果。
。1)問: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ㄅ疟取=o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節(jié)奏感強,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請同學朗讀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讀準重音,讀出節(jié)奏、氣勢。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ň鋬(nèi)部的排比,增強氣勢。)
。3)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ê迷诒扔魇箤ο蟾有蜗缶唧w,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節(jié)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4)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層層推進,一氣呵成。)
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比喻修辭,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配合音樂、看畫面齊聲朗讀。)
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而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我們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安塞腰鼓的形與神結合起來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
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神”;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lián)想和想象是聯(lián)結“形”與“神”的紐帶。
小結: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jié)奏、氣勢與活力,再現(xiàn)“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又充分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三、拓展運用:
安塞腰鼓,它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贊歌!它是一幅鼓在搏擊、情在燃燒、人在奮發(fā)的北國風情圖!它給以了我們強大的震憾,今日教師還將帶著同學們再走進另一個震憾。欣賞影片:《千手觀間》,它是由21個又聾又啞的人表演的。這21又聾又啞的人,帶給我們的是怎樣的震撼!欣賞后請你請你借鑒本文的寫作技巧,把你剛才所看、所想的匯入你的筆尖,向同學們傳遞你的心靈上震撼。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首篇課文。該單元主要通過體味作者對藝術的獨特體驗,使學生在閱讀中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
本文是一篇用激越的鼓點敲出的豪放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贊歌。作者通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陜北后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xiàn)的雄渾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民間藝術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fā)了中華民族掙脫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后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語言頗有氣勢,短句鏗鏘激昂,極富音樂美。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達到了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交錯出現(xiàn)的大量排比,使情感表達得熱烈、淋漓、酣暢,充分體現(xiàn)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學情分析
學生對腰鼓這種民間藝術大都接觸過,但了解不多,加之農(nóng)村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匱乏,所以本文教學要注重在多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文中的生命力量和文化內(nèi)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圍繞“讀”來進行的,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和課文錄音,通過“讀”來體會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氣勢,雄渾的場面,感受課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美。
過程與方法:看表演、聽錄音、讀課文,積極的.參與學習,主動的進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贊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及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場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從不同角度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難點: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贊美,感受其中生命的偉大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本文因其獨特的句式特點而極具音樂美,同時還有豐富的畫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本設計旨在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文章之美,并掌握基本的朗讀方法。
教學步驟 :
一、齊讀、正音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齊讀全文。
2.糾正學生誤讀的字音。
二、讀出音樂美
1.學生自我評議剛才齊讀課文時所存在的問題。
2.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帶。要求學生帶著剛才評議的問題去聽,并根據(jù)錄音在文中作一些標記,如節(jié)奏、重音等。
3.對比評議:將自己的朗誦與錄音帶中的朗誦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他人長處。
朗讀指導: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接下來就是要讀準節(jié)奏。要讀準節(jié)奏,必須注意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還要分析課文的句式特點:本文以短句為主,因而節(jié)奏較快:讀準節(jié)奏以后還要注意語音的輕重,這樣才會產(chǎn)生抑揚頓挫的效果。
4.分節(jié)朗讀,學習重點:節(jié)奏、重音。
5.齊讀全文,注意音準、節(jié)奏、重音。
6.跟讀:跟錄音帶齊讀全文。
7.學生自由朗讀。
三、讀出畫面美
朗讀指導:朗讀水平若要向高層次發(fā)展,必須深鉆課文,才能身臨其境,進而讀出文章的'畫面美。
1.尋找本文主體畫面的構成因素。
黃土高原(厚實、大氣)、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熱情、充滿力量)、腰鼓(靈動而熱烈的陜北打擊樂器)。
2.分析全文畫面的構成。
以打擊腰鼓的不同過程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畫面(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等)、陜北農(nóng)民的生活畫面、黃土高原與江南的對比畫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錄像片段。
4.自由朗讀,力求進入課文情景,讀出文中的畫面美。
5.教師示范。
6.全班齊讀。在節(jié)奏、重音的基礎上,力求讀出畫面美。
四、讀出力量美
1.討論:本文的主旨。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各抒己見。盡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達到統(tǒng)一,但有些因素卻是很明朗的:表現(xiàn)了腰鼓這種民間舞蹈的震撼力,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還向我們暗示了西北這塊土地所蘊涵的潛力。
2.播放配樂朗誦帶,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力量美。
3.學生誦讀。力求讀出本文所特有的陽剛之美。
五、積累
1.將自己喜歡的句、段摘錄下來。
2.在摘錄的句、段中再作選擇,力求背誦下來。
[教學設計B]
創(chuàng)意說明:本文的句式和修辭都可以給學生提供許多學習的范例。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習慣,并教給學生一些積累的方法,并學會做品析式的積累。
教學步驟 :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正音。通過朗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解決音準問題。
2.聽配樂朗誦(或教師范讀),把握節(jié)奏和語音的輕重。
3.自由朗讀,練習節(jié)奏和語音的輕重。
4.齊讀全文,在節(jié)奏和語音輕重的基礎上,力求讀出本文的陽剛之美。
二、局部雕琢,品味語言
1.分組研讀課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辭方面的特點。
本文短句多、感嘆句多、排比句多。這些特點皆因特殊的寫作對象所決定,因為安塞腰鼓充滿了力量之美,能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錄像,對學生理解課文會有所幫助。
2.語言品析。從句式和修辭的角度各找一處自己最喜歡的例句,并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多讓一些學生發(fā)言,教師只作適當?shù)狞c撥。若學生品析有困難,教師可作一些示范。語言品析應在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范圍內(nèi)進行,不要隨意拔高。
三、分類積累,鞏固品析
按照前面學習的品析方法,將課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寫一點賞析的文字。可從以下方面去摘錄:
美詞(含新詞匯)、詞語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比喻句、對比句、疊詞句等。
[教學設計C]
創(chuàng)意說明:讀寫互動是本設計的特點。在寫作實踐中,學生可以感知為文之不易,從而刺激理解課文的熱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掌握一定的方法,再進行類似題材的寫作,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必然會有所突破。
教學步驟 :
一、看錄像寫作文(課前不作任何預習)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錄像(最好是在黃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讓學生進行課堂寫作。要求:盡量再現(xiàn)看到的畫面;有適當?shù)南胂蟮漠嬅妫?5--20分鐘完成;300字左右。
二、對比研讀
1.學生展示自己的現(xiàn)場作文。
2.聽《安塞腰鼓》的配樂朗誦,默讀課文。
3.仔細閱讀課文,將自己的作文與劉成章的《安塞腰鼓》進行比較。
4.暢談比較結果。
三、晶《安塞腰鼓》之美
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力量美等。
四、延伸寫作
播放一段其他類型的精彩的舞蹈錄像,讓學生根據(jù)所看錄像進行寫作,注意借鑒《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寫法。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三國演義)第五回(節(jié)選)欏貫中
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又束發(fā)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huán)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zhàn)?后面一將,縱馬挺搶而出?镆曋,乃河內(nèi)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于馬下,挺戟直沖過來?镘姶髷,四散奔走。布東西沖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后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zhàn)。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颮,先來沖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zhàn),被呂布手起一戟,刺于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zhàn)到十余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于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zhàn)。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zhàn)呂布。戰(zhàn)不數(shù)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纯蹿s上,布舉畫戟望瓚后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huán)眼,倒豎虎須,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zhàn)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zhàn)呂布。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云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zhàn)到三十合,戰(zhàn)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zhàn)。這三個圍住呂布,轉(zhuǎn)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里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后趕來
使用建議:選文與《安塞腰鼓》
皆展示了一個大的場面,但突現(xiàn)的人物卻不同。課文學習完畢,可將本段文字作課外閱讀材料,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同樣是展現(xiàn)男人的豪氣與力量,呂布是縱赤兔舉畫戟獨步天下,陜北后生們則是踏黃土擊腰鼓威震山河。試比較兩文寫法上的異同。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8-20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1-25
《安塞腰鼓》 教學設計06-16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8-05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8-31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9-15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優(yōu)秀01-21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最新11-01
(必備)《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9-18
安塞腰鼓優(yōu)秀教學設計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