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shè)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
課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相關(guān)詩句:(課堂備用)
滿面春風皆朋友,有緣千里終相會 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相識半天下,知音只一人。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知我者,子期也! 士為知己者死。
教學目標:
。、正確、通順、有節(jié)奏的朗讀課文,滲透古文朗讀方法,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利用插圖、注釋等方法理解文中詞句的意思,了解課文大意。
。场⑼ㄟ^朗讀感悟、情感體驗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鐘子期之間知音深情。
教學過程:
導:(板書: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先看看黑板上的四字詞語有什么特點,同學們能不能也說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生說)如果說一些以景物為主的這樣的詞語。(生說并板書4個:白雪皚皚 清風徐徐 波光粼粼 楊柳依依 草色青青等)
一、初讀課文
同學們,咱平時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梢钥闯觯羰呛蔚鹊恼滟F。〗裉煸蹅儗W習的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講述的就是兩千多前春秋時期的一個關(guān)于知音的故事。
1.練讀。請同學們自由讀三遍課文,第一遍讀準兩個生字的讀音及讀好一個易讀錯的字。第二、三遍將古文讀通順,注意停頓。
2.指名讀。第一個:注意聽,每個字都讀正確了嗎?第二個:注意聽,他在句子中是怎么停頓的?并練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3.練讀。讀出古文的味道來。什么是古文的味道呢,舉例平淡的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弊杂勺x出自己的味道來。
4.指名讀。
5.齊讀。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課文讀了幾遍了,這篇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仔細看書上的插圖和注解,自己先來學習學習。靜靜的默讀,自己學習。
。、檢查:老師問兩個問題,看看同學們自學得怎樣了。
第一個:伯牙和鐘子期分別有什么特點?
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問:這兩人分別有什么特點?(伯牙喜歡鼓琴,而鐘子期喜歡聽琴。)
1.從哪里看出來是“喜歡”——(善)
2.善字僅僅是喜歡的意思嗎?還會是什么意思?
3.擅長。(一個是鼓琴的高手,一個是聽琴的高手)指名讀,讀出他們的特點來。
4.鼓字是什么意思,(彈)從哪里知道的?(注釋能幫我們很多忙。。
5.再讀,讀出他們的特點,(突出善字,并注意停頓。)
第二個:伯牙想彈什么,鐘子期都聽出來了嗎?(想彈高山,想彈流水,都聽出來了。板書:高山流水)
三、句子學習、情感體驗
同學們,伯牙鼓琴,鐘子期聽琴,多么詩意動人的畫面啊,我們也一同前往感受一下這個場面。投影:插圖及高山流水的音樂。
1.同學們,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伯牙,一個怎么的鐘子斯?(彈得認真入情,聽得如癡如醉)
2.投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此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的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么的畫面?(巍峨高大的泰山)——讀出峨峨的感覺
3.鐘子期為什么不以華山或別的什么山來感嘆,而選擇的是泰山呢?(五岳之尊、皇上祭天的地方,巍峨而神圣)——指名讀。
4.如癡如醉的鐘子期聽到伯牙這美妙的琴聲,會發(fā)出怎樣的感嘆——指名讀。(激動的、癡迷的、沉醉的、、、、)
5.善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怎么感嘆?(好啊,棒啊,妙啊,強啊、、、、、、)
6.再讀
7.還有另一個感嘆詞是——兮。一個句子中一同時出現(xiàn)兩個感嘆詞,此時的鐘子期看來是真的聽得如癡如醉了,指名讀——
同學們,伯牙表達高山的'琴聲令鐘子期如癡如醉,伯牙表達流水的琴聲,鐘子期又會發(fā)出怎樣的感嘆呢?投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讀
2.此時展現(xiàn)在鐘子期面前的又是怎樣的畫面?( )
3.再讀。
句式練習:同學們,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啊。如果伯牙志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志在白云,鐘子期曰——悠悠兮若白云、、、、、、
這正是投影——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同學們,你對這句話,現(xiàn)在有何感想?——念字的理解,必字的朗讀。
四、補充
同學們,學到這,我們覺得伯牙鐘子期能如此心靈相通,那么他們可能是什么關(guān)系呢?(學生猜:朋友、知己等)真是這樣的關(guān)系嗎?輕聲快讀——投影:伯牙是春秋時期有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聽他彈琴的,雖然大都是宮中的達官顯貴,可卻沒有人真正聽得懂他的琴聲,伯牙甚感孤獨。一日外出途中,他在高山流水間彈奏了起來,以抒發(fā)內(nèi)心的苦悶。不想,一個砍柴的樵夫——鐘子期,駐足靜聽,并聽出了伯牙琴聲中想要表達的意思。(配流水樂曲聲)
板書:(高山流水)巧相遇
只可惜他們兩人相處時間甚短,意猶未盡。于是相約第二年的春天再于此地相會。
投影:插圖及《傷離別》曲。悠遠悲傷。敘述:第二年,伯牙興致勃勃地趕來此地與鐘子期相會,再續(xù)前緣。不想,天有不測風云,等待伯牙的并不是鐘子期的人,而是鐘子期冰冷的墓碑。
同學們,伯牙于茫茫人海中巧遇知音,何等的榮幸。可是此時,當他跪在子期冰冷的墓碑前,昔日的知音已化作一堆黃土。此時的伯牙做了什么?
投影: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1.做了什么?(板:破琴絕弦)這樣做意味著什么?
2.為什么這樣做?(板:謝知音)
五、結(jié)尾
后人根據(jù)這個凄美的知音故事,改編成了一曲優(yōu)美的樂曲——播放《高山流水》
讓我們在這美妙的琴聲中,再讀這個故事!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等方式學習課文,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2.繼續(xù)運用借助注釋、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圍繞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比較等方式學習課文,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三、教學難點:
繼續(xù)運用借助注釋、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高山流水》音樂
五、教學課時: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1、單元導讀,了解單元目標
(1)、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2)、欣賞各種藝術(shù)形式的美,培養(yǎng)熱愛藝術(shù)的情操
(3)、學習作者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的表達方法
(4)、通過其他渠道了解藝術(shù)
2、感受音樂魅力,揭題導入:
(1)教師播放名曲《高山流水》,感受音樂魅力,引出演奏者(板書:伯牙絕弦)
(2)人物了解
俞瑞,字伯牙,戰(zhàn)國時的音樂家,被尊稱為“琴仙”。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武漢漢陽)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
(3)解題
“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了。
3、出示學習文言文方法,學生自學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A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B借助注釋,一句一句讀,想一想每一句的意思
C讀懂整篇課文的意思,并借助課外搜集的資料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
D不理解的地方與同學共同探討交流或請教老師
E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把課文背誦下來
4、交流自學情況,學習課文
A朗讀課文,注意停頓
(1)自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指導難讀的句子
(3)劃分朗讀節(jié)奏
B翻譯課文
合作學習,出示要求
請同學來翻譯課文,先把句子朗讀一遍,然后解釋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最后翻譯整個句子
(1)結(jié)合注釋,理解句子
注釋:
絕:斷絕。
善:擅長,善于。
鼓:彈。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峨峨:高。
哉:語氣詞,相當于“啊”。
洋洋:廣大。
理解句子:
、俨郎乒那,鐘子期善聽。
“善”,善于,擅長。 “鼓”,彈。
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欣賞。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太好了!岸攵搿,高!百狻,啊!叭簟,好像。
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說:“太好了!簡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
、壑驹诹魉,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廣大。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說:“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暗谩保。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2)翻譯全文
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說:“太好了!簡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說:“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了。
(3)設(shè)疑
伯牙是一個技藝高超的.音樂家,生活中應(yīng)該不缺少別人的贊美,但他因為鐘子期的死而“絕弦”了,為什么呢?
資料引入
俞伯牙是春秋時期的一位宮廷琴師,被人們稱為“師仙”。他彈琴,琴聲優(yōu)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心里一直非常失落。有一年,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他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這個人又說:“這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庇岵澜柚鹿庾屑氁豢,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是個打柴的人,這個人就是鐘子期。俞伯牙不禁驚喜萬分,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相談甚歡,相見恨晚,結(jié)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C蘊含的情感
、倮斫夂螢橹(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谕ㄟ^楚國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告訴我們純真的友誼基礎(chǔ)是理解,要珍惜朋友間真摯的感情。同時他的舉動也是對知音的悼念。
D反復(fù)朗讀,思考問題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鐘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俨郎乒那,鐘子期善聽。
、诓拦那伲驹诟呱剑娮悠谠唬骸吧圃,峨峨兮若泰山!”
、壑驹诹魉,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句子拓展
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皎皎明月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以下引導學生說出)
徐徐清風
裊裊炊煙
瀟瀟春雨
……
、懿浪睿娮悠诒氐弥
E拓展,進一步理解課文
悲痛欲絕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瑤琴,并寫下一首短歌,來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這一段曠世友情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A如果你是伯牙,遇到鐘子期,會有何感想?
B以后,我們遇到很知心的人,就可以叫他們--知音。(板書)
C雖然我們都知道知音難求,知音難尋,我們?nèi)匀灰谏姓覍の覀兊闹?/p>
5、課后作業(yè):
①背誦課文
、诎颜n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文
、凼占w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3
《伯牙絕弦》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shù)的魅力”為題來組合課文的。所選課文情真意切,文質(zhì)兼美,體現(xiàn)了無窮的藝術(shù)魅力。本課文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惫适率帤饣啬c、耐人尋味。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辈澜^弦所預(yù)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是東方文化的瑰寶。
設(shè)計意圖: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如何提高小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欣賞和理解能力,是小學文言文教學中的一個關(guān)鍵,而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本設(shè)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重點指導朗讀,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lǐng),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練筆寫作的方式,讓學生走進伯牙子期的情感世界,融匯自己的情感入情融境,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學會如何體會文章所表達出來的深情厚誼,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3.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展開想象,走進人物內(nèi)心進行練筆。
課前談話: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幅畫,(出示伯牙鼓琴圖,了解兩個人的身份)老師想考考大家,這幅畫的名字叫“高山流水”,你知道畫中的兩個人是誰么?(圖中這位入神彈琴,一身長袍,端坐船舷的,他是晉國的上大夫——俞伯牙;這位凝神聽琴,兩截布衫,頭戴斗笠的,他是楚國的一個打柴的樵夫——鐘子期。)那么,誰能說說“高山流水”的意思?( 比喻樂曲高妙也比喻知己或知音。)今天我也做一次伯牙,你們愿意做我的知音么?——好,那就讓我們一起合奏一曲“高山流水”——上課!
教學過程
一、引題聞知音(1分)
導入語:常言說“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個千古流傳、悲壯感人的故事!景鍟n題】
二、初讀感知音(5分)
1、齊讀標題:注意“弦”字的讀音!敖^弦”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絕”的意思,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
2、伯牙為什么要絕弦呢?請大家自由讀兩遍課文,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基本意思。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讀書效果,提問個別學生,隨機點評,要讀得字正腔圓,發(fā)音完整,吐字清晰。
4、文言文言簡意賅,但是卻很有味道,我們讀的時候就要讀出來它的'抑揚頓挫,根據(jù)老師的提供出來停頓符號練習有節(jié)奏的朗讀,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5、檢查有節(jié)奏朗讀,老師指導。然后有節(jié)奏的齊讀課文。
三、情動遇知音(15分)
1、在文中哪一句寫了他們相識的?(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吧啤弊质裁匆馑?他們的相遇也許只是一種偶然,正是這一個“善”字讓他們相識了!纠蠋煱鍟耙蛏葡嘧R”】
3、文中哪里又具體描寫了他們一個善鼓、一個善聽呢?(生回答,說說這幾句話的意思?)并與前一個“善”相比較。
4、指導朗讀(提醒: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兩個語氣詞的含義,注意“善哉”、疊詞和“兮”的讀法。)師生互動:老師讀旁白,學生讀鐘子期的話。(讀出高山屹立于天地之間、江河奔騰于大地之上的氣勢。)
5、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師:既然如此,伯牙所念的肯定不只高山流水,他如果想到了“徐徐清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皚皚白雪、裊裊炊煙、綿綿春雨……”子期能否聽出來里面的含義呢?(老師引導,學生逐一回答。)(評價:“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保
6、師總結(jié):這才能說“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币粋所念,一個必得,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7、古人往往詩以言志,借物抒情,讓我們靜下心來,再想一想,鐘子期能從伯牙的琴聲里聽出的,只是這些美好的事物么?或者說伯牙的琴聲中這些美好的事物蘊含了什么?(引導學生得出更是伯牙的心聲,還應(yīng)有理想、抱負、情操、志向、心情等。)
8、這幾句話里哪一個字可以看出里面有伯牙的抱負?(志)所以我們可以說“因志相知”。【老師板書:因志相知】正是因為子期從音樂中聽出來了伯牙的志向,所以說他們是一對——知音。【板書:知音】理解知音的含義。(知音: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
那就讓我們一邊聆聽這首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一邊讀出來這段文字吧——(出示課件,配樂配畫面感情朗讀)先找一生讀,再齊讀。
過渡:伯牙也曾經(jīng)給楚王彈奏過《高山流水》,可是,正當伯牙從自己的琴聲中陶醉過后去看楚王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楚王睡著了。那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憤懣,多么的失望。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多少年尋尋覓覓,驀然回首,偶然間卻遇到了鐘子期這樣的知音人,他的琴聲、他的抱負,終于有人能懂了,他的內(nèi)心一定涌動著許多話,他會說什么?(評價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得遇知音,砰然心動;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有說不完的話啊,于是二人約定,明年中秋重相聚——
四、絕弦謝知音(18分)
1、離別之后,多少相思,多少期許,這一天終于盼來了。無奈世事難料,遺憾的是子期不幸去世。
2、(出示句子)找兩個學生讀,師范讀,再齊讀,注意停頓。理解句意。
3、世上再無知音,無人能夠聽出自己心靈傾訴的痛苦。如今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他不堪承受無人理解的日子。所以“伯牙謂世——”(引導再讀結(jié)尾)。
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向世人宣告,知音不在,我心也死。琴斷情也斷。。景鍟阂蚯榻^弦】
4、此時,面前山水依舊,卻已物是人非,伯牙滿懷希望而來,等待他的卻是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掊無情的黃土,他一定有許多話想說,你覺得他此時會想起什么、會說什么呢?(指導方法: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表達現(xiàn)在的悲痛心情。)
5、(出示課件畫面音樂、練筆)師旁白:伯牙聞聽子期已死的消息,如五雷轟頂,眼前高山依舊巍峨,流水依舊奔騰,明月依舊清幽,清風依舊輕柔,楊柳依舊飄浮,往事歷歷在目,琴猶在,人已去。(子期死……伯牙來到子期的墳前,此情此景會讓他想起什么?他又會對子期說些什么?走進人物內(nèi)心,展開想象,請你替伯牙給子期寫一段話。)
6、學生練筆,老師巡視,從用具體景物表達情感的角度進行指導。(中間可點撥:馮夢龍: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寸土,慘然傷我心!)
7、作品展示,老師評價。(針對寫作內(nèi)容進行點評。評語預(yù)設(shè):痛失知音,黯然神傷,傷心欲絕,破琴絕弦,感人悲壯。半生以來,誰能理解我那份寂寞與孤獨?斯人已逝,吾與誰歸?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雖隔兩界,心卻一脈連;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千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去難再尋。馮夢龍: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8、你們都是伯牙、子期的知音啊!全文只有短短的77個字,這就是漢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而文中的感情之深又讓我們感受到了音樂藝術(shù)的魅力所在。請你再看一眼這有著無窮魅力的文字,就讓我們閉目去想象著這蕩氣回腸的故事,有節(jié)奏的、用情的背誦下來吧。(先找一生背誦,再齊誦)
9、后來宋代王安石讀此故事,作詩一首,一表對這對知音人的敬仰。(出示課件,找一個學生讀: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10、總結(jié):正所謂:(找一個學生讀)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這正是:“高山流水傳佳話,伯牙絕弦謝知音!
五、作業(yè)布置
課后收集關(guān)于描寫知音、朋友的詩詞句,摘錄下來。下課。
板書 伯牙絕弦
因善相識
因志相知 知音
因情絕弦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4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理解,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和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瑰寶也當之無愧。
這樣一篇飽含深意的文言文,該采用什么方法教學呢?我參閱了很多名師的教學設(shè)計,也觀看了幾個老師的教師視頻,真是越看越亂,越亂越急,覺得什么內(nèi)容都好,不知道如何取舍,曾想過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但是又怕內(nèi)容太少,沒有亮點,一節(jié)課下來不夠緊湊,再三思考之下,我還是決定一個課時完成,于是借助教師教學用書,我把這篇課文的學習分成了四大板塊:整體讀文,初解絕弦;再解絕弦(何為知音、知音相遇、知音之死);深悟絕弦;回味絕弦。緊抓“情脈“,體會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應(yīng)?傄詾檫@條線會一通到底,可是,事實是殘酷的.,我的幻想破滅了,一個一個的問題不斷涌現(xiàn)出來.。
1、學生的朗讀指導沒有到位,雖然看似花了很多的時間,但是朗讀的提高不大,特別是兩個語氣詞“哉、兮”,引導了多次,學生仍然讀不出味來,如果當時能示范讀一讀,傳授一些技巧,那么效果會更好。
2、以學生為主體現(xiàn)還不夠,解難釋疑時還不能放手,應(yīng)該讓學生自己讀懂文章,并有所體會,但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當?shù)谝粋學生說道“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時,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把我的教學流程繼續(xù)下去,完全沒有留下讓學生提問的時間。
3、時間的把握更存在問題,當鈴聲響時,我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完成,就是“面對如此傷心難過的伯牙,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本想利用高山流水的音樂,讓學生去完成練筆,再回歸課文,齊誦全文,來個總結(jié),給這堂課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但是由于前面引的太多,導致無法完成了,課后我利用了一點時間,讓學生去完成,發(fā)現(xiàn)學生寫的得好,甚至還有同學引用了詩句,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莫愁前路不知己,天下誰能不識君!钡,感受頗深,事后想想,如果可以少引多放,也許這些亮點就會出來了啊。
總之,這堂課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幸運的是我還有機會去磨練這堂課,希望下次的我有所進步。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5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你有朋友嗎?你又知音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跟知音有關(guān)的古文《伯牙絕弦》,(板題,齊讀課題)一起來看一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并指名讀學習目標)
師:能完成這些目標嗎?請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訴朱老師。
二、依據(jù)自學指導自學
為了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我們來看一下自學提示。(大屏幕出示自學提示,并指名讀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
1、輕聲朗讀課文,將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
3、默讀課文并思考:
(1)用橫線畫出能體現(xiàn)伯牙和鐘子期是知音的語句。
(2)伯牙作為彈琴高手,為什么只把鐘子期作為知音?
。3)當鐘子期不幸去世時伯牙有什么樣的舉動?
(5分鐘之后,比誰學得好)
師:自學競賽開始
三、檢查自學效果
師:完成自學任務(wù)的同學請舉手。
剛才大家學的.都很認真,相信你們的回答也一定非常精彩。
1、指名讀古文,教師及時糾錯。(一至三名學生朗讀)
2、指名說說對古文的理解。
3、指名讀文中能體現(xiàn)伯牙和鐘子期是知音的語句。并指名說出句子的意思。
4、提問:伯牙作為彈琴高手,為什么只把鐘子期作為知音?并指導學生讀好相關(guān)語句。教師適時引出對“知音”的理解
5、提問:當鐘子期不幸去世時伯牙有什么樣的舉動?
并指導學生讀好相關(guān)語句。適時引出對“伯牙絕弦”的理解。
6、回味“絕弦”
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下面讓我們伴隨著這首動人的音樂一起來有感情的讀讀這個故事。
四、當堂訓練題
1、背誦課文《伯牙絕弦》。
2、完成字詞句第159頁的第三題和實踐天地。
五、總結(jié)下課
本節(jié)課我們都被鐘子期語伯牙的感人故事深深感動,從中我們也深深地體會到:人生知音難尋,希望大家能從你的生活中找的你的知音。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6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jù)】
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國務(wù)院關(guān)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wù)院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shè)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jù)的。
【教學背景分析】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伯牙、子期,相知相惜的情誼,自古便廣為流傳。該篇選入小學教材,不僅要讓孩子繼續(xù)接觸和了解文言文的特點,學會借助工具理解文章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感知人與人之間的通過藝術(shù)形式所建立起來的相知、相惜的情誼,這樣內(nèi)涵就更加深遠了。我在教學時,重點抓住相知時所喜,相別時所哀,來體會相知的情誼的。并在學習中充分表達學生內(nèi)心所感,與書中人物同喜同悲,即在學生情感萌發(fā)之時,在“讀中寫在讀中感在讀中悟”,以求達到情感共鳴。
【本課教學目標】
。薄⒄_、流利地朗讀課文。
2、獨立借助注釋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场⒎e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背誦),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體會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薄 借助字典和頁下注釋理解全文大意,并能理解重點字詞含義。
。、感悟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潔友情,并動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古箏曲《高山流水》。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楊氏之子》,還記得嗎?誰來起頭,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師:你的記憶力真好,相信這一課已經(jīng)給你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楊氏之子》這樣的文言文,我們已經(jīng)接觸過了,文言文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瑰寶,更是我們民族所獨有的,它不僅語言精練,而且寓意深遠,是值得我們同學深入理解和研究的。那么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文言文。
。病⒊鍪菊n題:
伯牙絕弦
。◤娬{(diào)“弦”讀 xīán,不能讀 xuán。)
。、師:現(xiàn)在,我們就跨越時空,來到春秋時代,來傾聽這個美麗的傳說。
二、總結(jié)學法,自主學習
。、師: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同學們都有了學習文言文的基礎(chǔ),回想一下,應(yīng)該怎樣學習文言文?
。ò炎忠糇x準,把課文讀通;借助注釋,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讀懂整篇課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詞句和同學研究,實在弄不明白再問老師。板書簡寫為:讀譯悟背。)
。、學生自讀自悟;同桌小組研討,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匯報,重點點撥
。薄⑸鷧R報讀課文情況,師生共同正音,必要時老師范讀,指導如何隔詞斷句。
2、于詞語的理解,重點點撥以下詞義:
、 絕:斷絕;
、 鼓:彈;
⑶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 峨峨:高;
、 兮:語氣詞,相當于“啊”;
、 洋洋:廣大。
。、生匯報句子意思的理解,提出經(jīng)過研究、討論還弄不懂的詞句,全班討論,教師點撥:
⑴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苦泰山!”意思:伯牙彈琴,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說:“好啊,像泰山一樣巍峨!”
、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意思:伯牙說世上再也找不到我的知音了,于是摔破琴弦,從此不再彈(琴)。
4、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chǔ)上,生連起來說課文意思。
。、為了便于學生準確理解全文意思,特別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區(qū)分:
出示課件:
善鼓琴──善哉破琴──絕弦志在高山──伯牙所念
對比區(qū)分含義的不同。
四、深入理解,感情朗讀
。、師:伯牙當時已經(jīng)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了,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那么他為什么單單把子期看作了知音了呢?認真讀讀文章,從文章中找出你的答案。想一想你從中明白了什么?
學生默讀,思考。
師引導:
那么當伯牙聽到那些贊美之詞不著邊際,他們中沒有一人真正理解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他會想些什么?渴望什么?他的渴望最終得到滿足了嗎?
師:對了,終于有一天,伯牙遇見了子期一人善鼓之,一人善聽之你想,伯牙內(nèi)心該是怎樣的激動啊?再讀讀這段話:伯牙鼓琴……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指導朗讀,鐘子期曰“善哉”──表達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怎樣的贊美。
“必得之”──伯牙的感受怎樣?子期的感受又怎樣?發(fā)揮你的想象,先思考,再討論。
兩人抒發(fā)的情感相互交融,心意相同,這樣的朋友,我們就稱之為”知己”,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你再讀讀,發(fā)現(xiàn)那些詞最能表現(xiàn)這一點。
。ㄗx中強調(diào):“峨峨兮若泰山”一句應(yīng)讀出山的巍峨;“洋洋乎若江河!”應(yīng)讀出水的寬廣。)
強調(diào)“必得之”。
。ㄗx中配樂,出示伯牙、子期畫面,這就是當年那一首高山流水。)
五、談?wù)n文感悟
師: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那伯牙會怎樣呢?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什么意思?你從中讀懂什么了?
(點題,讀懂他們的深情……)
師:此時,當這一曲高山流水再次響起時,如果你是伯牙,會想些什么呢?
動筆寫一寫。寫后,指名2位學生讀。
。ㄓ幸粋詞,正好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絕。)
再讀這一句。
正所謂:“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朋友間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到如此境地的,恐怕唯有子期與伯牙了。
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捧起書,帶著你深入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試背誦。
。ㄅ錁。)
指名讀、背(各一人)。
六、課后拓展
雖然說知音難覓,知己難求,但古今中外有不少人成為知音他們攜手共進創(chuàng)造出了偉大的成就,請學生課下搜集有關(guān)的“知音”故事,有時間咱們一起交流。
七、作業(yè)
。、熟讀并背誦課文。
。、寫一寫自己和知音的故事。
【效果評價】
預(yù)期的效果最為滿意的是學生的朗讀。既表達出知音相遇時的喜悅與相見恨晚,又表達出失去知己時的痛斷肝腸。這一點是最有表達力和說服力的了。教師在引讀時,激情的表達烘托了課堂的氛圍,成為了學生學習探知的助力和方向,鋪就了學生的成長,發(fā)揮的基石,起到了主導的作用。但在學生暢談感想的表述之中,語言的精煉和準確還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這也是高年級學生突出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令人較為滿意。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7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病⒘私庾鎳凭脿N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能根據(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shù)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追浅:寐牭臉非銈兿肼爢幔肯肼,可是有要求,老師請你用心的聆聽,看看透過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樂曲)
2、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這首動聽的樂曲,包含著一個千載流傳,令人吟誦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時期的俞伯牙和鐘子期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彈琴的技藝很高我們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詩寫的好,人們稱他為什么?那么俞伯牙的琴彈得那么好,人們就會稱他為——琴仙而鐘子期卻和他大不相同,他不會彈琴,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人,他僅僅是一個在山中靠打柴為生的樵夫那么,他們之間到底有怎樣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來學習課文《伯牙絕弦》,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讀文
3、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它要求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美現(xiàn)在你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節(jié)奏
4、指名讀文,指導讀出文章節(jié)奏
三、品讀課文,感悟內(nèi)涵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抛鳛楫敃r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技可謂出神入化,而鐘子期也有很高的音樂欣賞水平課文中的哪一句寫出了這一點?
、坡(lián)系剛才講述的故事,談?wù)剬@句話的理解體會兩個“善”的意思
[過渡]: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有一天,伯牙乘著小船到了長江口滔滔的江水觸動了他的琴思,于是他就對著江水彈起琴來一首曲子還沒有彈完,他就發(fā)現(xiàn)有一個打柴的人立在岸邊正在聽他彈琴這個人呀就是鐘子期就是因為這次相遇,使伯牙認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就讓我們深入課文,從文中找答案
2、研讀課文的2至4句
、潘娜诵〗M合作學習,找出相關(guān)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茀R報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僬?wù)剬@句話的理解
、诶斫狻吧圃铡边@個詞語的意思(表示贊嘆的意思)
、塾觅潎@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④此時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聲高亢嘹亮子期透過琴聲,了解到他的心聲,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偉的志向(出示泰山圖片,感受它他的雄偉氣勢,指導朗讀)
B、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僬?wù)剬@句話的理解
、谀隳苄稳菀幌履阌∠笾械慕窃鯓拥那榫皢?
、塾懈星榈睦首x這句話
⑶我想,作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里不單只有高山流水,除了這些以外,他的琴聲里還可能會有哪些景色?
、俪鍪驹~語生讀
、诂F(xiàn)在你就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會贊嘆到:善哉—(引導學生說句子)
、酆靡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他們情投意合,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却蠹蚁胍幌耄偌既绱酥叩牟,他的周圍會缺少贊美聲嗎?為什么他偏偏視子期為他的知音?
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樣?
、纱藭r的'伯牙,他簡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這樣感嘆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讓我們再來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歡樂與激動(齊讀課文的前4句)
。圻^渡]:這短暫的相遇讓他們彼此成為知己在分別的時候,他們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訴衷腸然而,第二年春天,當伯牙帶著這份歡樂與激動前來赴約時,得到的卻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琵R讀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七@真是“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談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伯牙斷了琴弦,留下了無邊的孤獨、寂寞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話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伯牙絕弦,他向世人宣告什么?
2、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這樣一首短歌來悼念子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此時你一定已經(jīng)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就讓我們拿起書,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篇文章
4、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對伯牙說些什么?寫下來
5、“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譜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就讓我們伴著這動人的旋律,再來讀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嘗試背誦
五、板書設(shè)計
。玻
伯牙絕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鐘子期
必得之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8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課件、《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jù)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
4.放錄音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讀流暢。
5.指導朗讀,出示課件。
三、讀懂課文,領(lǐng)會文境
1.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課件示)(借助課后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 小組合作學習:組內(nèi)交流學習情況,互相補充,疏通文意。
4. 全班交流學習情況:在學生匯報時,老師相機重點指導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課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鼓”、“善聽”中的“善”解釋為“擅長、善于”;兩個“善哉”中的“善”解釋為“太好、太妙”。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會用怎樣的詞語來概括呢?這時,你是怎樣贊嘆呢?
(3)分角色表演:老師當伯牙,學生是子期。
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善哉,( )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細雨。善哉,綿綿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炊煙。善哉,( )兮像( )!
……
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蔽倚挠兴耄业呐笥岩欢靼锥潎@,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是知音呀!
。4)伯牙為什么絕弦?絕弦說明什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四、讀好課文,感悟文情
1. 播放《高山流水》樂曲。
2. 邊聽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悟,回味動人故事。
五、拓展文本,升華認識
1. 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2. 搜集有關(guān)的文章進行閱讀,積累有關(guān)朋友情意的語句。
六、作業(yè):
1. 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2. 背誦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伙伴聽。
板書設(shè)計:
25.伯牙絕弦
善鼓琴 善聽
所念 必得之
絕弦 死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9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談話設(shè)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nèi)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設(shè)計意圖:導入部分將詞語積累的環(huán)節(jié)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jù)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
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意圖在于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文言文的節(jié)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讀懂課文內(nèi)容
1.師: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課后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繼續(xù)強化、總結(jié)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ū砻娴。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nèi)心深處的表白)
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ㄊ⒓拍、憂慮、渴望)
后來,當你終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
。ǹ鞓、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質(zhì)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ê冒。。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ㄕ姘舭!了不起!真厲害!)總結(jié):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嘆善哉,理解善哉表贊嘆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感悟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xiàn)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敳拦那,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
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稱贊)周圍的人會怎么稱贊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8.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么?(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lǐng)會,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么呢?
9.從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fù)鼓。學生讀。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
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ㄗ悠谒懒耍烙忠氐竭^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11.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12.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yīng)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追求。]
六、作業(yè):
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小學六年級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lián)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向往這份美好……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思考,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時間對課文進行熟讀,了解故事的大概,在這基礎(chǔ)上,引出問題,從而探索課文。
古文教學,本人覺得朗讀是一大特點,因此,教學中,注重了朗讀。理解課文我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是對難讀的三句話:“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進行了指導,目的是為了學生在朗讀古文時能注意停頓恰當,讀出古文的韻味來。在理解課文時我把理解與朗讀相結(jié)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也注重了指導朗讀。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讀出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在教學尾聲之時通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試著背誦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xiàn)力,讓文言文那優(yōu)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shù)耐卣寡由欤骸凹热徊郎乒那,那么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聲里還會有哪些場景?能照樣子說上幾個動人的場景嗎?”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chǔ)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鐘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讀,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課下來,首先一點,覺得在對古文的朗讀指導中,還欠缺教學方法,學生可能是把古文給讀正確了,讀順了,但古文的韻味還沒讀到位,應(yīng)該在教學中慢慢滲透;其二,在理解課文時,對課堂中生成的關(guān)注度還不到位,有時,忙于趕時間,就匆匆過場,這可能跟自身的素養(yǎng)有很大的關(guān)系?傊虒W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今后,要在自己的課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時也希望同行們能多提寶貴意見。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0
一、教材說明:六年級第十一冊 P1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的第一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shù)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恫澜^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于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學生特點: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通過多讀、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至于課文所包含的人文內(nèi)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四、教學目標:
1.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五、教學理念: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在現(xiàn)行的教材中安排文言文的教學任務(wù),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chǎn),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要求。這些文言文雖然只是浩瀚文學海洋中的點滴,但卻是小學生認識、吸收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引導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教師應(yīng)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以讀為本,讓學生讀、悟,讀懂意思,讀出韻味,讀出語感。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感受古文形式美。
。薄⑿蕾p“伯牙鼓琴圖”,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豎排全文,感受古文形式美。
二、初讀課文,感受古文音樂美。
。、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詞句內(nèi)部的停頓。
2、檢查朗讀情況,指導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
重點指導難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教師范讀,學生再次練讀,指名讀。
三、解文悟情,感受古文意境美。
(一)理解大意。
1、解題,相機總結(jié)學習方法:聯(lián)系資料、借助注釋以及要靈活變通地理解古文。
2、文中有哪些文言詞是你在以往的古詩文學習中已經(jīng)理解了的?
3、還不懂的地方怎么辦?
。ǎ保⿲W生交流學習方法。
(2)自瀆課文,試著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3)全班匯報交流,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
在理解“哉”字時,引導學生用上“哉”字表述太高興了(樂哉、喜哉、快哉)和太悲痛了(悲哉、哀哉、痛哉),為后面的教學作鋪墊。
。ǎ矗┯米约旱脑捴v講這個故事。
。ǘ└形蛏钋。
1、得遇知音之喜。
從哪兒可以讀出他們是知音?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的想法、心聲,你的朋友都能懂得,這是古今多少人向往的`美好境界!這樣的朋友就叫做——知音。讓我們走近這對千古知音:焚一爐香,伯牙席地坐于瑤琴之前,子期凝望著遠方,思潮起伏。同學們,現(xiàn)在你就是那善聽的子期,讓我們用心來聆聽這動聽的琴聲吧! (播放音樂)
伯牙的琴聲幽然響起,他的思緒隨琴聲飛向了那峨峨的高山之顛,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伯牙的手指熟練地撥弄著琴弦,洋洋的流水仿佛從他的指間流淌而出,子期,此時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ㄔ谥笇Ю首x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美哉、妙哉、壯哉……巍巍兮、浩浩兮、滔滔兮……)
伯牙得遇子期這位知音,他內(nèi)心會發(fā)出怎樣的感慨?(板書:知音得遇,喜哉)
2、痛失知音之悲。
現(xiàn)實常常是那樣殘酷,子期先伯牙而去了。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再也沒有人會說——志在流水時,也再沒有人會說——(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保
子期已歸,伯牙來到墓前,以琴聲悼念子期。秋風瑟瑟,萬木蕭蕭,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傷。明代小說家馮夢龍這樣寫道:
。ú溃┍P膝坐于墳前,揮淚兩行,撫琴[撫琴:彈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聞[聞:聽]琴韻鏗鏘[鏗鏘: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jié)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此情此景,伯牙心里會是怎樣一番滋味呀?
萬般的滋味化作一句話——(板書:子期已歸,悲哉。
(播放廣播劇剪輯)反復(fù)感情引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奔ぐl(fā)學生情感。
四、回味誦讀。
隨著那一聲“破琴絕弦”的砰然巨響,伯牙的琴聲消逝了,只有這段友誼的絕唱千古流傳,讓我們把這動人的故事永遠銘記在心。
八、教學反思:
。保宰x為本,在逐層深入的讀中,引導學生逐步感受古文的形式美、音韻美、意境美。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帶領(lǐng)學生投入到了那美妙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古文獨有的韻味,領(lǐng)略到了古文那博大深厚的內(nèi)涵。
。玻晕难越涛难,課堂處處飄溢著濃厚的古文化氣息。老師的導語、評價語充滿古韻與詩情畫意,這樣的語言不知不覺地感染著學生,學生的語言也富有詩意起來。
。常侠磉\用課外資源。無論是音樂、繪畫、廣播劇,還是拓展閱讀的課外文本,都極為有效地縮短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完全忘我的境界,從而更加深入地走進語言文字,感悟其中深情。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1
教學目標:
1.讀懂、讀好課文,力爭背誦。
2.感受伯牙與鐘子期之間美好友誼,懂得“知音”的含義,學會珍惜友情。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讀出句子蘊含的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讀準下列詞語。
峨峨泰山 裊裊炊煙 依依楊柳 蒙蒙春雨
洋洋江河 徐徐清風 靄靄云霧 皎皎明月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文言文,它融美景美情于一體,是一段千古傳誦的佳話。讀課題,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力爭讀準,讀通,讀懂。
。ㄒ唬┳x通、讀準。
1.學生自讀課文2—3遍,借助注釋讀懂,讀通課文。
2.師檢測學生自讀效果。抽查課文朗讀,正音。
3.師范讀課文,帶讀課文。(視情況而定)
4.學著老師的樣子,再自己練讀一遍。齊讀全文。
。ǘ┳x懂。
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不知是否讀懂了課文,老師也來檢測一下。
1.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大意。
2.分析全文五句話之間的關(guān)系。師問,生讀相關(guān)句子。(師生互動)
3.試著把全文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萬分。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絕。
4.文章大意把握得很好,不知字、詞、掌握如何。有沒有自己不懂的詞語?說出來大家討論討論。
謂:說,對人說。 (查字典)
善(鼓琴):善于、擅長。 (擴詞、換詞)
善(哉):好! (看注釋)
終身:從此以后至生命終結(jié)。(猜讀)
三、精讀課文,品悟“知音”,體驗情感。
好!同學們對于一篇課文,既能讀通,又能讀懂了!是不是可以打上句號啦?我們還應(yīng)該讀出感情,讀出疑問。
。ㄒ唬┚x課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默讀全文。思考:茫茫人海,為什么伯牙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
派生問題思考:伯牙作為全國聞名的大琴師,難道沒有人稱贊過他?別人是怎么夸獎他的?(想象)
2.指導朗讀課文②③句。指導學生讀出字里行間的感情。
3.想象說話。
伯牙的琴聲還表達了哪些自然景物?鐘子期又是如何稱贊的?
伯牙志在清風,鐘子期曰:“ !”
伯牙志在明月,鐘子期曰:“ !”
伯牙志在云霧,鐘子期曰:“ !”
不管伯牙琴聲中表達了什么,鐘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稱贊。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4.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用一個字來概括伯牙此時的心境。
5.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豈一個喜字了得!聽伯牙譜寫的'《高山流水》,讀出他得遇知音時的欣喜若狂。
師生對讀1—4句。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
1.配樂,教師講敘鐘子期與伯牙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識,相見甚歡,并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見。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趕到漢陽江邊,久等不見子期。于是,彈起《高山流水》,仍不見子期。伯牙到處尋覓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說:“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囑咐‘請把我葬在江邊,此生不能聽到伯牙操琴,讓我九泉之下聆聽他的琴聲!’”知音死了,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伯牙悲痛萬分,久久佇立在子期墓前,長歌一曲后,把琴摔個粉碎,至死不再彈琴。
2.練讀課文最后一句。
3.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當時的心情。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
4.知音已死,豈一個悲字了得!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滿面春風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ㄗx出最后一句的感情)指導朗讀。
5.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吟誦了一首詩,請聽: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入我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寸瑤琴為君死!
6.齊誦。
四、背誦
伯牙為了紀念自己的知音,絕棄了一生鐘愛的瑤琴。這就是——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世代傳誦。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1.練背;2。抽查;3。齊誦。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2
【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中華文化在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安澜^弦”,是交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辈澜^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病⒛芨鶕(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改編自一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故事,一個關(guān)于友誼與知音的感人的故事,這是一段怎樣的友情,他們的友情源于什么呢?《伯牙絕弦》這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這個蕩氣回腸、令人回味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受韻味
1、自由讀:
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再讀,隨機點評,必要時教師范讀或帶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在文中作標注: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三、解題質(zhì)疑,激疑入文
1、理解文章的'題目:
“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學對原文詞句作恰當?shù)脑鰷p,使之通順、連貫。)
。、伯牙在什么情況下絕弦?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么,他要向世人表明什么?
。场⒛銓ξ闹械娜宋镞有什么疑問?
四、研讀課文,感受知音
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一遍,討論理解,研讀課文后交流。
預(yù)設(shè)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于”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贊嘆之義。
。、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換位體驗: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贊嘆?
。场⒓热徽f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炊煙、瀟瀟春雨……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3
設(shè)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shè)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lǐng),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场(chuàng)設(shè)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yù)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shè)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情趣
。、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
展示:
一琴一鶴 人琴俱亡 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調(diào)
琴棋書畫 焚琴煮鶴 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
(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
。A(yù)設(shè)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xiàn)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板書課題:牙絕弦
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ㄔO(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從小游戲入手,引發(fā)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后激情導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么區(qū)別。
。、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wù)勼w會。
。、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要讀出節(jié)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jié)奏。
。、教師范讀,相機指導讀發(fā)。
。、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ㄔO(shè)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本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薄煟赫媸亲x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A(yù)設(shè)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病煟赫n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A(yù)設(shè)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A(yù)設(shè)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預(yù)設(shè)交流1:
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預(yù)設(shè)答案:!好啊。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A(yù)設(shè)答案:真棒!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病⒘私庾鎳凭脿N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场⒛芨鶕(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shù)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齊讀課題。
2、正音。弦讀xián,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弄懂古文的意思
1、在1918年魯迅先生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前,中華民族所有的文章、書籍都是像本文一樣的文言文。(大屏幕出示課文原文)通過電視電影,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讀古文的呢?
2、學生學古人搖頭晃腦初讀本文。
3、在現(xiàn)代,我們都喜歡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讀文章,老師給本文劃分了節(jié)奏,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讀一讀吧。(大屏幕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古文)
4、學生以抽讀、比賽讀等方式讀古文,教師隨機正音,讓學生能節(jié)奏正確,發(fā)音正確。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這些大多都記載在古書古文中,我們要嘗試去讀懂古文。你能根據(jù)在這些字詞解釋的幫助下,讀懂本文每句話的意思嗎?試一試,可以和同桌討論,也可以求助老師。(大屏幕出示帶字詞注解的課文)
2、學生根據(jù)注解嘗試說出每句話的意思。
四、講解課文,感悟知音。
(一)以考查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句意
1、題目伯牙絕弦怎樣翻譯?
2、在正文中哪個詞句和題目的意思差不多?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生:乃破琴絕弦
3、將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
4、誰破琴絕弦?
生:俞伯牙(板書:俞伯牙)
5、請問伯牙破琴絕弦是為了表明自己怎樣的決心呢?用原文回答。
6、你知道俞伯牙最擅長什么嗎?從哪句話知道的?是呀,俞伯牙最擅長于彈琴,是當時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也是當時晉國的司樂太師(板書:司樂太師),這樣一個應(yīng)該以音樂為生命全部的人竟然做出這樣的舉動,我們猜想一定是發(fā)生了什么大事?因為只有發(fā)生了什么重大的變故,一個人才能做出如此悲壯的舉動,是什么大事呢?
生:子期死。(板書:鐘子期)
7、子期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有沒有交代?
生:鐘子期善聽。
8、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鐘子期很懂俞伯牙的音樂?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9、伯牙彈琴時可能還會想到什么?你能用文言文說嗎?
10、伯牙會怎樣評價呢?讓學生模仿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河說文言文。
11、是啊,鐘子期是一個非常懂得俞伯牙音樂的人,你知道嗎,鐘子期是一個樵夫(板書:樵夫),你看一個是晉國的司樂太師,穿的是綾羅綢緞,過的是鐘鳴鼎食的生活;一個是山野樵夫,穿的是粗麻布衣,過的是粗茶淡飯的日子。但是,俞伯牙卻要為了鐘子期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這樣的壯舉讓你感動嗎,你想說點什么嗎?
12、學生暢所欲言,順勢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知音的含義。
五、創(chuàng)編故事,延伸主題
1、和學生一起將本文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創(chuàng)編成一個生動具體感人的故事。
2、讓學生在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再次被朋友間的純真友誼所動,理解知音的含義,激發(fā)學生有尋求知音的意愿。
【板書設(shè)計】
25、伯牙絕弦
俞伯牙(司樂太師)
知音
鐘子期(樵夫)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4
一篇短小、深奧的文言文,經(jīng)我校老師的真情演繹,撥響了全體聽課老師和學生們的心弦,讓我們?yōu)橹鸷场⑼锵、悲嘆。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然而弦盡音未盡,那余音卻久久縈繞我們的耳際,彈之不走,揮之不去。這就是鄒老師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為我們奏出的優(yōu)美動人的樂曲!
走進鄒老師的課堂,我仿佛聽到了伯牙優(yōu)美的琴聲,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離去喟然長嘆、悲切傷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難求的那種渴望、失落的心境……
鄒老師的課,之所以給我們留下這么深的印象,我覺得與老師對文本的挖掘、領(lǐng)悟得深入、透徹是密不可分的,是老師巧設(shè)情境,精心構(gòu)建教程的結(jié)果。
一、游戲?qū)?激發(fā)興趣
一開課,老師就指出“中國的語言文字是有顏色、有聲音、有畫面、有情節(jié),甚至是有味道的”,出示詞語“清風徐徐”、“炊煙裊裊”、“高山流水”等,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開始了學習。
二、以讀代講 回歸自然
整堂課,老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遍數(shù)不下二十遍。從剛開始接觸課文時“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讀到指名讀、分組讀、男女讀、全班齊讀;從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得有節(jié)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讀,引讀,配樂讀等。每次的朗讀并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fù),而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那就是老師抓住文本的“情脈”——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氣地品味語言的情思,在不經(jīng)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三、抓住重點 品出意境
整堂課,老師引領(lǐng)著學生如同暢飲著一杯醇香的酒,品味著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間,去品讀,去感悟。如讓學生品味三個“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現(xiàn)代文中,這個字的意思又是什么;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一品,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對伯牙琴聲的喜愛,以及他們之間的情誼。學生“善哉”之聲自內(nèi)心由衷地發(fā)出,一次又一次,不絕于耳。在此基礎(chǔ)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讓學生想象: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不復(fù)鼓的僅僅是琴嗎?通過想象說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這一品味,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難覓”,珍惜擁有,珍惜友情。
四、課外拓展 畫龍點睛
老師在教學中,多次設(shè)計了讓學生閱讀課外資料的環(huán)節(jié)。如“文中并沒有直接寫伯牙的善鼓,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伯牙與子期故事千古流傳,誰來講一講他們的故事”。這些安排,不僅體現(xiàn)了老師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還進一步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什么叫“知音” 、“千古知音最難覓”作了很好的鋪墊。而“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老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則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感人肺腑的功效。
老師能夠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讓學生通過讀中感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了學生、老師與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沐浴,真正達到了突顯語文教學實效的目的。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5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為中華文化中關(guān)于“知音”最為生動、最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zhuǎn)而后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shù)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于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于故事內(nèi)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里,伯牙子期又該經(jīng)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lǐng)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xiàn)象;其次,繼續(xù)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的基礎(chǔ)上還能用現(xiàn)代語匯去補充;再有,依托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nèi)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xiàn)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
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
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的閱讀基礎(chǔ),因為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nèi)涵和意蘊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為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xiàn)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yù)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guān)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一)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diào)“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質(zhì)疑導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fù)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zhì)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nèi)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滲透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
運用詞語、詩句聯(lián)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1)讀著這個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泰山?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2)江河在古文里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
些詩句?
(二)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xiàn)象。
2、聚焦“志”,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nèi)涵。、
(1)理解鐘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2)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nèi)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4)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chǔ)。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想象補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縱情朗讀。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一)提領(lǐng)一頓。
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著它!
(二)熟讀成誦。
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
板書設(shè)計:伯牙絕弦
知音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03-24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02-01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08-26
伯牙絕弦 教學設(shè)計優(yōu)07-30
伯牙絕弦微課教學設(shè)計12-29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5篇03-28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15篇05-09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反思01-25
伯牙鼓琴教學設(shè)計06-18
《伯牙鼓琴》教學設(shè)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