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演講稿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發(fā)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fā)增多,為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論語》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我們品德高尚,更能讓我們學到很多哲理性的知識。如我們在學《論語十那么》時,里面既有講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又有講思想修養(yǎng)的。其中,〞學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學那么殆“的意思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它告訴我們。
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拖累,從而被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如果只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因此,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還有一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說明了我們應當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在任何處境都應堅貞不屈。
然而,《論語》畢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并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又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而經典是不會過期的,因此我們要學會科學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宣揚祖先們的博大精深?偟膩碚f,《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我們在生活中,對于這些哲理中的要求我們能做到的就盡量做到,不能做到的也不能完全無視,只要我們每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做到最好,才算我們真正領悟到了一些真諦。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吧!
論語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雖然不是很復雜的古文,但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chuàng)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言論,大多關于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并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穩(wěn)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從外表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fā)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獲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會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yǎng)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后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出色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仁人,孔子對它的解釋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叭嗜耸紫纫宰鹱詯郏约阂袏^斗目標要有追求,其次才是推己及人,推生出愛人之心,幫助別人到達他們的理想?鬃訉θ嗜说腵要求很高,他的學生輕易夠不著這樣的頭銜。仲由、冉求和公西赤是孔子3000學生中的得意門生,但是孔子對于他們的評價卻是:〞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
說他們雖然都是治國懂禮之才,可以駕馭一方之土,但是均夠不上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所說的仁不是本領而是德行,一個人不管本領有多大,能力有多強,如果不能夠推己及人,仁而愛人,都不能稱之為〞仁“。仁人要有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氣魄,以自己的德行來收納聚集人才。
論語演講稿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終于讀到論語的第8篇了,回想著原來讀的辛苦。有許多字不會讀,都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雖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嘛?鬃拥娜屎投Y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從課前導讀上也讀到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不管社會地位上下貴賤,每個人都應有受教育的時機。
我讀論語時發(fā)現了一句話: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以為并沒有什么大的含義便直接看譯文了。譯文上是這樣寫的: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時說話辦事的有把握;四十歲時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時凡聽到的都能區(qū)分是非;到了七十歲時才能到達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我從這句子中隱約體會到一個含義?鬃幼允隽怂麑W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悟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guī)那么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yǎng)到達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yǎng)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進過長時間的鍛煉和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的遵說道德標準,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論語》是一本好書大家好好讀吧,我相信大家。
【論語演講稿】相關文章:
《論語》教學設計05-05
《論語》 教學設計07-08
論語教學設計10-05
《論語》教學設計10-27
論語讀書筆記11-29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12-28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06-17
《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04-22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