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大班教案范文集錦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連貫、優(yōu)美和活潑輕快的歌聲較好地演唱三拍子歌曲,唱出句首重音。
2、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合唱,能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歌聲。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參觀柳樹。
"柳樹姑娘"畫面,幼兒大膽地擬人化想象,激發(fā)對柳樹的喜愛之情。
活動過程:
一、學新歌
(1)老師想唱一首非常好聽的歌給你們聽,聽聽老師唱的是什么?
(2)教師有感情、準確清楚地范唱。
(3)幼兒有節(jié)奏地隨音樂念歌詞。
(4)幼兒學唱
二、有表情的'演唱。
(1)教師有表情范唱,以琴聲暗示,提醒幼兒唱出句首重音。
(2)用優(yōu)美及活潑輕快的唱法表現(xiàn)歌曲。提示語:開頭兩句表現(xiàn)柳樹姑娘拖著長長的辮子,隨風輕輕擺動,我們應該怎樣唱?(優(yōu)美)柳樹姑娘在池塘里高興地洗頭發(fā),我們應該怎么唱?(活潑、輕快)
三、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合唱。
提示:我們想一個方法把這首歌唱得更好,一部分小朋友有表情地唱歌詞,另一部分小朋友同時跟著音樂旋律有感情地哼唱,從地五句開始全體合唱。教師示范演唱并帶領幼兒有表情地分聲部合唱。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一個數(shù)和它前后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
2、學習根據(jù)已有條件尋找不一個數(shù)多1和少1的數(shù)。
3、學習正確書寫數(shù)字1-4,養(yǎng)成安靜、獨立完成活動的習慣。
活動準備:
6只兔子卡片(1只白2只灰3只黑)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學說順倒數(shù)師:今天老師要跟小朋友玩?zhèn)小游戲,教師組織幼兒玩順倒數(shù)的游戲。
要求:我說倒數(shù),小朋友們就說順數(shù)。
例:教師:1、2、3、4、5 幼兒:5、4、3、2、1或者請一名幼兒任意說一個數(shù),其他的幼兒說順數(shù)和倒數(shù)。
。2)學習6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
教師出示6只兔子的卡片,引導幼兒觀察提問:小朋友們在黑板上看到有什么呀?他們有什么不同,誰會把相同的兔子放在一起 ,并按順序排好?
請一個幼兒操作,提問:你是怎么排的?(你排的時候是怎么想的?)(1只兔子排在前面,2只兔子排在1只的后面,3只兔子排在2只的后面……)為什么這么排?請幼兒上來在兔子下面貼上相應的數(shù)字,在引導幼兒仔細的觀察:2只兔子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鼓勵幼兒說一說。
小結:1比2少,排在2的前面,3比2多,排在2的后面……大家集體說一說
2、操作活動:
。1)、給小魚涂色教師出示未涂色的小魚圖片,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有幾條魚呢?
小魚說“今天我是來找好朋友的,請小朋友們幫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吧!”引導幼兒給這5條魚找好朋友,想一想,上面應該涂幾條魚,下面應該涂幾條魚。
我們在涂色的時候要邊涂色邊說:4比5少、6比5多,4和6都是5的好朋友。
。2)學習學數(shù)字1、2、3、4、3、
活動評價:
(1)重點評價“找朋友”的填空組的活動,請幼兒說一說,他是如何進行活動的,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材料,表揚好的小朋友。
(2)表揚能夠安靜、獨立完成活動的幼兒。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fā)現(xiàn)問題,使幼兒一直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游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shù)的'概念滲透在其中,盡量讓抽象的數(shù)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幫助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shù)的興趣。
1、在本課的設計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小動物搬新家引出課題,這個部分以故事的引導方式來激發(fā)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松的故事情節(jié)中自然將總是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2、在活動的過程中,以小動物找到鄰居后出動做游戲,請小朋友為數(shù)字寶寶也來找鄰居的這一過程,實現(xiàn)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shù)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shù)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第三環(huán)節(jié),我滲透了相鄰數(shù)的特點,每個數(shù)都有兩個鄰居,比它多1的數(shù)是大鄰居,比它小1的數(shù)是小鄰居。從而為探索后面數(shù)的相鄰數(shù)作好鋪墊,幫助幼兒掌握數(shù)的“鄰居關系”。
當然活動還存在著不足:
(1)由于不是專業(yè)的幼兒教師,在與幼兒互動上還要活躍一些。
(2)活動中應多關注能力弱的孩子,讓他們也能在知識、情感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
大班教案 篇3
一、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跟隨教師仔細觀察模仿學習虎拳的動作,了解伴隨動感的音樂創(chuàng)編武術招式的基本方法。
2、通過集體討論與小組討論,伴隨音樂依次創(chuàng)編螳螂拳,仙鶴拳和蛇拳的動作。
3、通過游戲情境體會中國武術的氣勢,明白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就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活動過程】
1、律動游戲引出活動 (l)教師與幼兒扮演阿寶端面從教室外走進來找位置坐下學吃面的動作。
(2)故事引導,引入活動
2、A段音樂動作創(chuàng)編及游戲 (1)了解“蓋世武俠”并知道他們的拳法
——嬌虎(虎拳)——螳螂(螳螂拳)——仙鶴(鶴拳)——靈蛇(蛇拳)——金猴(猴拳)(幼兒根據(jù)自己經(jīng)驗說出蓋世武俠,請幼兒依次觀察圖片,運用觀察模仿學習的方法創(chuàng)編各拳法的.典型招式。
(2)學習虎拳的連貫動作,并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螳螂拳、鶴拳、蛇拳的連貫招式。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請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引導幼兒跟著音樂做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請一組創(chuàng)編較好的幼兒示范,并集體跟著音樂練習一次。
(3)教師扮演大浣熊師父做帶頭人,帶大家跟A段音樂練習武功。
——在最后蛇拳時,請大家定住(封穴)。
。ㄟ\用數(shù)學概念以及空間概念幫助幼兒回憶動作順序)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A段音樂有氣勢的練習虎拳,螳螂拳、鶴拳以及蛇拳,A段音樂結尾出(蛇拳后)教師讓幼兒定住。
教師簡單評價,提升幼兒的動作和表情。
請幼兒挑戰(zhàn),自己跟A段音樂游戲一次,教師“封穴”。
。ㄟ\用情境語言,引出B段游戲)
3、學習B段音樂游戲 (1)教師扮演阿寶被封穴,請一名幼兒扮演師父給阿寶解穴。
(2)教師扮演大師兄,給阿寶們解穴。B段音樂游戲一次。
(3)教師簡單評價,學習絕招一一神龍解穴手和打完收功的動作。
4、完整游戲 (1)教師扮演浣熊師父帶幼兒完整游戲。
(2)選出“大師兄”帶大家完整游戲。
(3)升級武功,頒發(fā)神龍秘笈。
——浣熊師傅頒發(fā)神龍秘笈,讓幼兒明白只要堅持夢想,每個人都會成為自己的英雄。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感受歡快流暢的樂曲風格,結合圖譜了解ABA的曲式結構。
2、 感受并用肢體感應樂曲A段漸強、漸快的.旋律特點。
3、 借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體驗傾聽、辨識、表現(xiàn)音樂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飄帶、礦泉水瓶、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韻律導入
二、傾聽感受
1、初次傾聽,幼兒與教師交流初步的感受。
師:今天,我?guī)砹艘皇讟非,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放音樂)
2、引入故事情境,分享音樂聯(lián)想
師:這首曲子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師講述故事)這個小精靈真厲害!你們想不想也來變變這個魔法呢?(請幼兒先觀察教師變)
我在變魔法的時候做了哪些動作?
3、了解樂曲結構,描繪圖譜
師:小精靈告訴我,變這個魔法湯有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可千萬不能錯,一錯就變不出來了,現(xiàn)在我來把這個步驟畫下來,這樣我們就不會弄錯了。(放音樂,師畫圖譜,帶著幼兒理解圖譜)
4、跟隨圖譜動作表現(xiàn)
師:現(xiàn)在,我們也來變一變這個魔法湯吧!(放音樂)
三、體驗A段
師:小精靈在攪拌魔法湯的時候是怎么做的?(放A段,引導幼兒感知樂句的漸強、漸快)(發(fā)放瓶子)
帶領幼兒用肢體動作感應旋律的變化。(放完整音樂)
四、游戲《小精靈的魔法湯》
1、根據(jù)音樂表現(xiàn)故事情境:攪拌——變——攪拌(此次游戲玩兩遍,第一遍沒顏料的瓶子,第二遍有顏料的瓶子)
2、調整游戲要求,增加情趣再次游戲
增加皺紋紙飄帶與魔法瓶,增添情趣。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對果實的分類及特點了解甚少,希望通過學習讓其了解認知相關知識。
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交流有關果實的經(jīng)驗。
2、觀察了解秋天的果實,能運用多種方法對果實進行分類。
3、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清楚明白不同種類果實的特征及其分類
活動準備
1、各種果實實物或自制的'果實圖片。
2、自制果實頭飾。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1、教師分發(fā)給幼兒各種果實,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分發(fā)了很多果實,那么大家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ǘ┗静糠
1、感知水果和堅果的不同
請幼兒品嘗水果和堅果,引導幼兒通過看、摸、品嘗等感知它們在形狀、顏色、吃法和味道等方面的不同。
①師:首先請小朋友們先觀察一下水果和堅果,它們的形狀和顏色是什么?
②師:其次請小朋友們摸一摸水果和堅果,兩種果實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③師:最后請小朋友們品嘗一下水果和堅果,它們的味道怎么樣?有什么不同?
2、講述故事《果果開會》了解水果和堅果的特征
教師一邊講述,一邊出示核桃、栗子等堅果及蘋果、梨等水果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什么是堅果,什么是水果,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師:聽完了這個故事,請小朋友們相互討論一下你所知道的水果或堅果有哪些特點?你知道怎樣區(qū)分水果和堅果嗎?有幾種方法?
小結:師:水果和堅果都是果實,但是水果皮薄,水分多,味道酸甜,容易食用。而堅果皮厚,基本沒有水分,而且食用起來比水果麻煩。其實要區(qū)分水果和堅果非常簡單,只要通過看、摸及品嘗就可以判斷出來了。
3、玩游戲《尋找果實媽媽》,對果實進行分類
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寫有水果、堅果的大卡片,幼兒戴上各種水果和堅果的頭飾,尋找自己的果實媽媽。
。ㄈ┙Y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區(qū)分水果和堅果,請小朋友們回去自己動手找一找其它的果實,運用今天學過的區(qū)別方法幫它們找找果實媽媽吧。
教學反思
1、幼兒的獨立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太少了,今后應給予幼兒適度的自由空間。
2、上課活動太過于機械化,有些死板,缺少新意,沒有創(chuàng)新。
3、進行的游戲太少了,“玩中學”的教學思想貫徹的太少了。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孩子體驗玩樹葉的樂趣。
2、讓孩子嘗試樹葉的玩法。
3、練習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能力。
4、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5、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提前帶幼兒到院子里收集槐樹葉
【活動過程】
一、用歌曲《小樹葉找媽媽》導入活動
師:老師這里有槐樹葉,他們飄落下來想和我們一起玩。
二、出示槐樹葉,嘗試各種玩法。
1、師:你們玩過槐樹葉嗎?都是怎么玩的?(幼兒討論)
2、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每人一枝,你們能玩出和平時不一樣的.玩法嗎?(幼兒自由玩、教師參與到孩子中)。
3、教師隨時提醒鼓勵幼兒可以嘗試兩個、三個或多個小朋友一起玩。(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玩法的小朋友教師要及時表揚)。
三、教授幼兒新的玩法
玩法:一名幼兒手里攥住若干串槐樹葉(其中有一串是沒有樹葉的),盡量用手把槐樹葉遮蓋,其他幼兒來抽,抽出來后點數(shù)一下,有幾片就打這個抽樹葉的小朋友手心幾下,抽到?jīng)]有樹葉的才算贏。抽完后,請贏得小朋友來攥樹葉,其他小朋友來抽,如此循環(huán)。
四、幼兒分組來玩猜樹葉的游戲,練習點數(shù)。
【活動延伸】
師: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神秘禮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出示神秘禮物,用槐樹葉做成的粘貼畫、用槐樹桿做的小漏勺...
請幼兒回去后做一下。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歡快的聲音唱歌,并用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感受節(jié)日的喜慶氛圍。
2、學習"鬧"字的下滑音唱法,表現(xiàn)歌曲幽默、風趣的特點。
3、嘗試以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體驗合作歌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有關燈會的錄像或圖片。
2、幼兒用書第2冊第12頁。教學掛圖(龍燈、風燈、獅子燈、孫猴鬧天宮燈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燈會錄像或圖片,組織幼兒談話,引導幼兒回憶觀燈的情景。提示:你在燈會上都看到些什么燈?關燈是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引導幼兒模仿燈會上敲鑼打鼓的聲音,講難點前置,唱"隆咚--咚鏘"和"咚隆咚--咚鏘"。
。2)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數(shù)花燈",學唱"有花燈,有鳳燈,龍燈鳳燈獅子燈。"
。3)教師示范唱,引導幼兒在"數(shù)花燈"部分或"敲鑼打鼓"部分自然加入。
。4)教師和幼兒共同分析"鬧"字的唱法,引導幼兒嘗試下滑音唱法,表現(xiàn)出歌曲幽默、風趣的'感覺。
。5)教師組織幼兒采用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導幼兒體驗合作歌曲的樂趣。
3、引導幼兒邊演唱歌曲,重點啟發(fā)幼兒在歌曲最后"嗨"處創(chuàng)造性地做出孫悟空的不同動作并停住不動,增強歌曲的趣味性。
活動延伸:
為幼兒相應的道具,引導幼兒進行音樂表演。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07-23
大班美術教案10-12
《花生》大班教案06-09
大班教案(熱門)12-26
大班音樂教案12-26
《牙齒》大班教案08-04
大班健康教案08-29
實用的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精]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