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學設(shè)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shè)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shè)計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教學設(shè)計1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湘版音樂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家”為主題。《可愛的家》是本單元的演唱歌曲,《可愛的家》選自英國作曲家、比肖普、歌劇《米蘭的少女庫拉莉》中的主題歌,也譯作《甜蜜的家》,創(chuàng)作于1823年,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英國歌曲。歌曲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的懷念,對安詳溫馨的家庭生活的向往。
【設(shè)計理念】
通過學唱歌曲《可愛的家》,讓學生懂得“家”對我們每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啟發(fā)學生珍惜幸福家庭,用自己的愛回報父母的愛,同時關(guān)心那些缺少家庭溫暖的孩子。最終達到珍愛家庭、關(guān)愛他人、熱愛父母的單元總目標。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歌曲《布娃娃》
2、學唱歌曲《可愛的家》: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可愛的家》,并能用深情而飽滿的.聲音演唱;
2、引導學生感受4/4拍歌曲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溫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導學生聲斷氣連地歌唱,并準確唱好弱起拍。
3、通過音樂學習,學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關(guān)愛父母和身邊的人。
【教學重點】
通過歌曲《可愛的家》感受和體會家庭的溫暖,通過欣賞歌曲《布娃娃》激發(fā)對弱者的同情。
【教學難點】
認識弱起小節(jié),并準確演唱弱起節(jié)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排隊有序律動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音樂課堂常規(guī)練習:
1、發(fā)聲練習;
2、柯爾文手勢練習。
三、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shè)情景,
1、教師簡要導語: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兒歌《布娃娃》,大家聽一聽歌曲里唱到了什么,可以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播放兒歌《布娃娃》)
2、生:回答歌曲里的故事。談對歌曲的感受。
3、教師做補充:同學們講的很好。這首歌表達了小主人公對遺棄的布娃娃的同情之心。
4、師:好、同學們!再請大家欣賞另一組圖片,同學們認真觀看,等會兒說說你看了這些圖片,心中想到了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
(課件播放一組表現(xiàn)和諧家庭生活的圖片,背景音樂為將要所學的歌曲《可愛的家》)
師:同學們,看完圖片你想說些什么嗎?
生答:幸福,快樂,和諧,溫馨-------。
師:有誰來說說你幸福可愛的家
生:……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同學們的感受是對的,家給我們的感受是非常的幸福,快樂、和溫馨。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歌曲名字就叫《可愛的家》,一起讀課題。在學唱歌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歌曲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兩首不同情感歌曲的欣賞,形成較大的反差,使學生體會沒有家和有家的感受。
四、新授歌曲:《可愛的家》
1、作者簡介:
這首歌本是英國音樂家比肖普的歌劇《克拉里—米蘭姑娘》中的一首主題歌,歌劇表現(xiàn)了身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思念故鄉(xiāng)想念家園的思念之情。如今歌劇已經(jīng)被人遺忘。而歌劇的主題歌《可愛的家》仍在人民中間傳唱。歌曲采用英國西西里尼民歌的音調(diào)寫成的。當時在演出歌劇結(jié)束的時候,聽眾總是再三要求他們加唱《可愛的家》才肯散場,說明它具有相當?shù)乃囆g(shù)魅力。而這首使人感到親切溫暖的主題歌卻被人們世代相傳,直到今天。
2、聆聽歌曲《可愛的家》
學生可輕聲跟著旋律哼唱、感受歌曲情緒及優(yōu)美的旋律。
師:同學們都聽的很認真,老師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有很多同學可以哼唱一些句子了。下面老師有問題問大家:1、歌曲是用了什么樣的情緒演出的?2、歌曲旋律中有哪些特點?3、歌曲中的難點在哪里?同學們自主學習3分鐘后把你的答案告訴大家。
3、學生自主學習3分鐘:
4、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5、根據(jù)學生回答問題情況教師作補充回答:
師:①歌曲的情緒:深情、安詳。
、诟枨桑簝(yōu)美、平緩。
、鄹枨碾y點有幾處:歌曲的開始弱拍起,旋律中的四分附點音符很多,歌曲是4/4拍要把握好四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同學們還記得4/4拍的強弱規(guī)律嗎?
6、綜合練習:
① 四四拍的強弱規(guī)律:強,弱,次強,弱
、 節(jié)奏練習:xx | x. x x x| x – 0 ||
7、按強弱規(guī)律跟琴學唱歌曲旋律,邊學唱邊用手指畫出旋律線。
8、按節(jié)奏有感情的讀歌詞。
9、學生跟著老師的琴聲唱歌詞。
10、歌曲感情處理:
師:同學們,唱得真棒,但老師總覺得缺少些什么,同學們唱的時候覺得這首歌每一句都是同樣的感情嗎,那一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呢?哪一句最能體現(xiàn)對家的喜愛?
生答:中間兩句、開頭和結(jié)尾都比較平緩,“可愛的家庭啊”最能體現(xiàn)歌者對家的喜愛。
師:歌曲的題目叫“可愛的家”,可愛的感覺該怎么用歌聲表現(xiàn)一下呢?
、 播放《可愛的家》伴奏課件、學生帶著深情平緩的情緒練習演唱
② 前8小節(jié)找一名學生領(lǐng)唱、后面齊唱。
【設(shè)計意圖】通過復習四四拍強弱規(guī)律、使學生更為輕松直觀地學習弱起小節(jié)。通過歌曲情感處理、使學生了解歌曲每個樂句的演唱力度及演唱情緒。
五、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演唱的很好。今天!我們通過學唱《可愛的家》這首歌,使我們大家懂得了“家”對我們每個人多么的重要,家是我們幸?鞓返母蹫、爸爸媽媽的關(guān)愛與呵護、使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應(yīng)有感恩之心。哪!我們應(yīng)該給爸爸媽媽做點什么?
生:……
師:好!同學們講的很好!我們不但要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要愛爸爸媽媽、愛家人,同時還要關(guān)愛我們身邊的其他人,像2008年5月19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玉樹地震,同學們都做得很好,大家都積極踴躍的為地震災(zāi)區(qū)捐錢捐物,獻出了同學們應(yīng)有的那份愛。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因為你們都是心懷感恩,充滿愛心的孩子,真的很棒。好。讓我們帶這著顆感恩的心,想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再次演唱這首《可愛的家》吧!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進行情感教育。
。úシ鸥枨樽嗾n件學生演唱)
六、結(jié)束:
師生再見、學生聽音樂有序離開教室。
《家》教學設(shè)計2
一、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2、 理解和把握課文中三個比喻句的具體含義。
3、 引導學生探求“家”的真諦。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三個比喻句的含義
難點:1)、理解作者關(guān)于家的哲學思考。
2)、體會本文極具哲理性的語言特點。
三、 教學時間:
2課時
四、 教學教程:
第一課時
課前預(yù)習準備:
生字詞的掌握與理解
裊裊:本文指煙氣回旋上升的樣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的或異常的情況,仍像平常一樣,心情平靜地對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樣子。
一應(yīng)俱全:一切應(yīng)該有的全有。
溫馨:溫暖芳香,充滿溫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條件給人的思想、品格、學識等以積極的影響。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無光的樣子;蛐稳輧(nèi)心沮喪,情緒低落的樣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葉歸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著落和歸宿。現(xiàn)多比喻客居異國他鄉(xiāng)的人,終究要回到故土。
(一)情境導入
(放音樂《我想有個家》)
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會有一咱莫名的感動,我知道我的感動是對家的感受的共鳴。我不知道同學會對于家是怎樣的感受,能談?wù)剢?
(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二)研討課文
1、解題
“家”是人們所熟悉的名詞,周國平的這篇散文從三個層面寫出了自己對家、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2、簡介作者
周國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shù)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續(xù)集為《周國平文集》(1~6卷),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等。
3、課文分析
A、內(nèi)容分析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觀察漁民以“船”為家的生活現(xiàn)象之后進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長河里漂流,家承載著親人戰(zhàn)勝前方變幻莫測的命運。
第二部分“家是溫暖的港灣”是在第一個比喻的基礎(chǔ)上將人生比作乘船遠航,既是遠航,就需要休息、?扛蹫、補充給養(yǎng)、恢復體力、放松精神、放飛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遠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礎(chǔ)上提出的,既是遠航,就要有目標,學要有彼岸和歸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標和?康谋税。
B、請同學作自由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么作用?
(2) 周國平認為家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將家與船聯(lián)系起來的?
(4)船是漁民的家,找出第一部分最能體現(xiàn)“家”特點的詞語。
(5)作者的寫作方式是什么?
(引導學生與作品對話,探究作者對家的認識理解過程)
明確:
(1)引子的作用:起統(tǒng)領(lǐng)作用。兩個比喻將人的一生所經(jīng)歷的時間比喻成“歲月之河”;將“人生奮斗的過程”比喻成“一種漂流”,從而引出下文的議論。
(2)作者認為“家是一只船”。
(3)作者首先從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和感受寫起:在南方水鄉(xiāng)蕩舟時,見迎面而來的漁船上炊煙裊裊,飯香撲鼻,孩童的嬉笑飄出船艙,蕩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溫馨、安樂,讓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漁民的家!币鼋Y(jié)論:家是一只船。
由“漁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對于漂泊的人生來說,家是一只船。
(4)(船上炊煙裊裊;飯菜的香味;孩子的嬉笑聲;食住器具,一一俱全。)
(5)作者的寫作方式 :先敘寫情境,寫出自己的感覺、感受,引領(lǐng)讀者一步步從感覺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認識,一切順其自然。(即先敘后議再抒情)
C、請學生朗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對“家”的感悟。
D、運用對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組學習,探究“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永遠的岸”兩個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歷程,以及語言表達效果。
4、主題分析
這篇散文以家、港灣和岸為喻,由眼前的現(xiàn)象入手,深入思考,寫出了自己對人生,對家的獨特思考。
三、布置作業(yè)
每個人對“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樣的呢?請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表達你對“家”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 請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二、 課文探究
1、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細讀課文,說說這幾種比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明確:
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的前提。是后邊幾個比喻的基礎(chǔ)。
“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種漂流”,這個比喻是后兩個比喻的基點。家是港灣,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發(fā)出去的。
“家是一只船”:是因為家的溫馨安樂能使漂泊者在陌生的水域不感到陌生,因為家的牢固能使風平浪靜、洶涌的.波濤化為美麗的風景,因為有一個好家,就不懼怕命運的變幻莫測。家就像一只船,庇護著漂泊者。
家是船--伴侶--載我們穿過漫長的歲月;
“家是溫暖的港灣”:承接第一個比喻句而來,把家比作港灣。道出了家的另一個功能:家能在漂泊者身心疲憊時供人小憩,能在寂寞時給人溫暖,能在嚴肅中放松我們的精神。
家是港灣--憩息地--給我們慰藉;
“家是永遠的岸”是前兩個比喻的升華,表達了家不僅是船,還是船停泊的港灣,從人生的啟示到終結(jié)來看,“家”是永遠的岸--它既是每個人登臨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個人離開現(xiàn)實人生的離別之岸。
家是岸--巢和根--讓我們牽掛。
2、三個比喻蘊涵了作者對家的什么情感?
明確:對家的贊美、依戀及對天下人的祝福。
三、美點欣賞
引用故事、名言,增強了語言的趣味性,使內(nèi)容易于理解,議論更為深刻。
1、正當我欣賞遠處美麗的帆影時,耳畔響起一位哲人的諷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麗的帆船上也有著太多瑣屑的噪音!”
這是尼采對女人的譏評。 引用尼采的話既引出了話題,又把對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討論對家的看法,也使作者的闡述更豐滿、更充分、更具說服力。
2、列舉《荷馬史詩》中奧德修斯的經(jīng)歷和他對女神卡呂浦索的回答,說明一個人不論他經(jīng)歷了什么,艱難困苦也好,飛黃騰達也罷,最后的歸宿還是自己的家。
3、“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清淚!币髡b馬致遠的詩句,說明家是游子夢魂縈繞的永遠的岸。
4、引用《紅樓夢》中的話,論說每一個生命來到和離開人世之時,都是與家息息相關(guān),都要登臨“家”這個接通現(xiàn)實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
四、情感對接
引導學生對“家”有深入的思考,從而培養(yǎng)自己愛家愛親人的情感,學會珍惜家庭生活,增強家庭責任感。
五、拓展延伸
我在教這一課時最大的收獲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
課內(nèi): 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仿照課文形式,用一組恰當?shù)谋扔餍蜗蟮孛枋?
學生A:人生是一場旅行,那么(1)家是一輛汽車,(2)家是加油站,(3)家是終點站;
學生B: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戰(zhàn)役,那么(1)家是一名勇士,(2)家是一枚炮火,(3)家是一方紅十字陣地;
學生C: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那么(1)家是旅行包,(2)家是驛站,(3)家是目的地;
學生D:人生就如一個大舞臺,那么(1)家是給你力量的導演,(2)家是給你機會的主持人,(3)家是給你掌聲的觀眾;
學生E:如果人生是一座學習的樂園,那么(1)家是媽媽的嘮叨,(2)家是爸爸的教誨,(3)家是能遮風擋雨的大樹;
學生F:如果人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那么(1)家是甜甜的糖果,(2)家是讓你飛翔的翅膀,(3)家是握在手里的那根風箏線。
學生G:家是很溫暖的讓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戀的地方。
學生H:家像我的一個支柱,時時刻刻支撐著我,無論我什么時候遇到什么困難,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氣來面對它。
學生I:家是一盞為我點燃的燈,它永遠地溫暖著我的心,照亮著我的路。
學生J:我認為家是一棵大樹,我在這棵大樹的樹陰下成長,它幫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它給我溫暖,給我依靠。
課外:搜集有關(guān)“家”的詩文,抄寫下來,并與同學交流。 拓展閱讀畢淑敏的《家問》及泰戈爾的詩 。
六、主題分析
這篇散文以家、港灣和岸為喻,由眼前的現(xiàn)象入手,深入思考,寫出了自己對人生,對家的獨特思考。
七、布置作業(yè)
小作文《家》
八、板書設(shè)計
家
周國平
家是一只船 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 家是溫暖的港灣
家是永遠的岸 思考人生
《家》教學設(shè)計3
一、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身邊的實際事例,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
2.通過調(diào)查了解知道現(xiàn)代通信的方式以及各自的特點。
3.能根據(jù)實際的情況正確選擇、使用相應(yīng)的通信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使學生感受現(xiàn)代社會通信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連。
2.教學難點:了解知道現(xiàn)代通信的方式,學會正確選擇通信方式。
三、教學準備
1.解現(xiàn)代通信方式有哪些。
2.了解家人常用的通信方式及具體的通信事例。
3.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通信”
師:同學們,咱們中國人過春節(jié)有拜年的習俗,今年過節(jié),你給誰,用什么方式拜過年呢?
生:……
師:剛才我們談?wù)摰降拇螂娫、寄信件、發(fā)短信等方式都能把信息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一個地方,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通信”。通信可以傳遞信息。這節(jié)課我們來共同學習【板書課題:通信連萬家】
(二)了解通信
1.找找生活中的通信方式
師:在前幾天,我請同學們就通信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問:你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嗎?
師:同學們可真棒!一下子說出了這么多通信方式,那我們來看一下。(出示課件圖片)那你,還有你的家人常用哪些通信方式呢?
生:使用打電話方式通信的人最多。
師:(補充信息)的確,中國有十三億多人口,固定電話用戶2.78億,移動電話用戶已經(jīng)有11.22億。那下邊我們就從電話開始,來聊一聊通信和我們生活的關(guān)系。
2、電話與我們的生活
。1)你們打過電話嗎?哦,這么多人打過電話。那么,據(jù)你了解,人們通常會在什么情況下打電話呢?
學生談——
師總結(jié):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老師這里有一個關(guān)于電話的材料,我們來看看好嗎?(出示課件)
師: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誰來說一說。
生:回答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材料中提到了120這個公益電話,現(xiàn)在同學們分組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公益電話,都是在什么情況下?lián)艽?(出示課件)
生回答
我們來看一下(出事課件)
。2)總結(jié):看來,電話和我們的生活還真是密不可分,它不但能傳遞祝福,互通親情,而且在危急時刻,能挽救生命,解除險情。難怪打電話這么受歡迎。
。3)接下來,我們再來關(guān)注信件這一人們很少使用的通信方式。
A、我這里有一封信(出示課件),已經(jīng)寫好了地址,貼好了郵票,怎么寄呢?你們知道嗎?(生:投到郵筒或送到郵局去)
B、那么,信又是怎樣到收信人手中的呢?(郵遞員送的)你們見過郵遞員嗎?(生:他穿著一身綠衣服,騎著……)
C、一封信的傳遞不是郵遞員自己就可以解決的,還要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我們來看一下。(出示P72頁信件傳送過程)。怎樣寄出信和怎樣收到信,我們已經(jīng)很清楚了。那么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干什么?有誰知道?(生答:上圖是郵政阿姨在對各個郵筒收集來的信進行分撿歸類。下圖是不同地區(qū)的信用火車送到收信人那里。)嗯,真棒,你的知識真豐富!在這個傳遞過程中,郵遞員不可少。那么,據(jù)你了解,郵遞員都給我們送來了什么?(生:送來了信件、報紙、雜志……)
D、總結(jié):其實,我們收到的不只是這些東西,還有濃濃的親情,深深的友情,生活也因此多姿多彩。那你想對郵遞員說些什么呢?(出示課件)
3、多種多樣的通信方式
A、剛才,我們從打電話和寄信兩方面,談了通信與我們生活的關(guān)系,其實,我們生活中的通信方式,除了這兩種,還有這么多(指黑板)。它們同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這里有一封郵件(出示課件),有誰能說出這封郵件是通過誰傳來的?(電波、光波)電波、光波,你們看得見嗎?(看不見)所以,電子郵件師通過看不見的信使來傳遞的。我們跟據(jù)信使的不同來給通信方式分分類。
師:板書信使郵遞員、看不見的信使,問:誰來歸歸類,看看誰屬于哪個?
生:歸類
師:(總結(jié))我們剛才認識了兩種信使:看不見的信使──電波光波,看得見的信使──郵遞員。靠光波、電波傳遞信息的通信方式是──電信通信。【板書:電信通信】另一類是──郵政通信!景鍟亨]政通信】
師:生活中的.通信方式有這么多,又各具特點,我們在通信時究竟應(yīng)該選擇哪種通信方式最合適呢?首先,我們要了解這些通信方式的特點,請同學們打開課本74頁?纯凑n本中給我們介紹了哪些通信方式?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1)學生閱讀
(2)誰來說一說他們各有什么優(yōu)缺點(課件出示)
4.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搶答游戲。(出示課件)
經(jīng)理要求小李叔叔傳遞一份文件,如果你是小李叔叔,在以下的實際情況下,你會選擇哪種通信方式?為什么?
1.如果這是一份緊急而且很重要的文件,必須在1-2天內(nèi)傳遞到上海,該選擇哪種通信方式?
。ㄌ乜鞂_f)
2.如果這份文件,必須10分鐘內(nèi)傳遞到北京,該選擇哪種通信方式?
(發(fā)傳真)
3.如果這份文件,只須在15天內(nèi)將原件傳遞到廣州,該選擇哪種通信方式?
(寄掛號信)
你們是根據(jù)什么來選擇的呢?
5.小結(jié):各種各樣的通信方式有著不同的特點,我們要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不同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理的通信方式,來解決問題!越來越多的通信方式已經(jīng)走進我們的家庭,方便我們的生活。
。ㄈ┞(lián)系生活,認識通信
師:5月27日是我們學校的讀書交流會,今天是5月22日,這個活動正式啟動,學校準備邀請一批客人來參加這個活動,苗校長知道我們正在進行通信方面的學習,想請我們班的同學幫著把邀請函發(fā)給客人,大家愿意接受任務(wù)嗎?
【出示邀請的對象】:
我縣城各兄弟學校代表、學校的退休老教師、學生家長、
請同學們根據(jù)家庭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
你愿意為學校通知誰?為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師:除了我們學校,春蕾小學最近也要開展“兒童環(huán)保日”活動,我們來幫他們出出主意好嗎?看看可以采用哪些通信方式?把書翻到75頁,現(xiàn)在開始。
小結(jié):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通信以它特有的魅力走進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它可以使危險得以解除,使愛心得以傳播。它將千家萬戶緊相連。
師:同學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結(jié)束了,課后,如果在通信實踐中遇到了問題,或者其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和我繼續(xù)交流,除了面對面方式外,還可以……用通信的方式,這是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課件出示聯(lián)系方式),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和老師聯(lián)系。通信連萬家,就讓我們用通信架起溝通的橋梁。
《家》教學設(shè)計4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nèi)容,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自讀能力,并能感受勞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自讀能力,并能感受勞動的快樂。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及媒體資源播放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媒體資源(動畫、ppt、視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yù)習探究
。ㄒ唬 生活在海邊、江邊的孩子們有機會去劃船、捕魚,生活在山區(qū)的孩子們有機會上山去采野果。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nèi)タ纯此麄冏隽诵┦裁矗浚ò鍟夯编l(xiāng)的孩子)
。ǘ、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讓學生對課文相關(guān)背景材料——槐樹的初步認識。
。ㄌ崾荆夯睒,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jié)莢果,圓筒形。花和果實可以制黃色染料;ā⒐麑嵰约案系钠ざ伎梢匀胫兴帯
2、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查字典。
二、交流展示
。ㄒ唬、教師抽查學生對生字詞的讀、寫的掌握。
如:槐、苞、般、耷、塞、縷、炊、磨
(二)、介紹略讀課文的特點及學習要求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什么叫“略讀”?
略讀的意思是閱讀時,不必細細地讀,只是粗略地讀。
2、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
讀懂文章的大意,理解重點、難點。
3、略讀課文的主要方式
以學生個體自讀為主,課堂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生自讀與學生間的交流,教師適當引導。
4、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主要靠學生獨立閱讀,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略讀方法主要有掃讀、跳讀等,要學會快速默讀,提高閱讀速度,有時,也會綜合運用到一些精讀方法,對一些重點字句作深入理解。
略讀課文通常還與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完全獨立閱讀的能力。
。ㄈ⒉贾眠@篇課文的學習任務(wù)
思考以下問題,并互相討論: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槐鄉(xiāng)的孩子們快樂嗎?請談?wù)勀愕目捶。在課文中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劃下相關(guān)句子。
3、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請談?wù)勀愕目捶ā?/p>
4、記下不懂的地方,和同學討論。
三、反饋糾正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事情。作者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
2、槐鄉(xiāng)的孩子們快樂嗎?請談?wù)勀愕目捶。在課文中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劃下相關(guān)句子。
提示:快樂。
(1)他們采摘槐米,靠自己的勞動換取上學的費用,他們?yōu)槟軠p輕家庭的負擔而快樂;
。2)從勞動過程的描寫及他們出發(fā)前的描寫看,他們很快樂。
相關(guān)句子:
。1)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2)勞動過程:槐鄉(xiāng)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jīng)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子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子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來了。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地,像覓食的小鴨子。
。3)勞動后: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
。4)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xiāng)。
3、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請談?wù)勀愕目捶ā?/p>
提示: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孩子們以苦為樂;作者寫他們唱著快樂的歌,滿載而歸;帶著甜密的微笑進人夢鄉(xiāng),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來他們很快樂。課文中有關(guān)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松、活潑,沒有令人感覺很辛苦、很勞累,也說明了孩子們以苦為樂。
4、學生討論不懂的問題,可以自由討論,也可以提出問題,全班討論。
5、思考并討論:槐鄉(xiāng)的孩子們?nèi)ゲ杉被ㄐ敛恍量?但是,他們(nèi)匀桓械胶芸鞓,這是為什么?
提示:勞動可以帶來收獲,所以,勞動是快樂的。
四、達標測試
這次課,我們學習了《槐鄉(xiāng)的孩子》。課文主要說的是槐樹的孩子們采集槐花換取上學費用的故事。他們很辛苦,但同時也很快樂。從這篇課文,我們可以體會到勞動是快樂的。
《家》教學設(shè)計5
【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nèi)蒙古短調(diào)民歌。為2/4拍,六聲羽調(diào)式,一段體結(jié)構(gòu)。全曲旋律明朗豪放、節(jié)奏較為整齊,表現(xiàn)了蒙古族兒童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摯愛。
【學情分析】
為全面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時我針對二年級學生好奇、思維活躍、集中注意持久性較差,但容易對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等特點,遵循直觀性、啟發(fā)性原則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肢體動作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間不斷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了解蒙古族風情,增進民族間的團結(jié)及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知識與技能目標:感知附點節(jié)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現(xiàn)作用,在老師的指導下為歌曲選擇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聆聽音樂中指導學生隨著音樂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學會簡單的蒙古族舞蹈動作,培養(yǎng)學生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充分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指導學生用輕快、柔美的聲音準確的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學難點】感知附點節(jié)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現(xiàn)作用。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鋁板琴、筷子等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師:歡樂音樂課,快樂在進行,歡迎來到今天的音樂課堂,我是今天的音樂向?qū),由我(guī)ьI(lǐng)的X年X班快樂團即將出發(fā),在出發(fā)之前,老師要給大家準備了一段小小的民族舞,你們來猜一猜老師今天會帶你們?nèi)ツ睦铮?/p>
師:大家猜出來老師跳的是哪一個民族的舞蹈了嗎?
生:……(蒙古、內(nèi)蒙古)
師:同學們可真棒!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蒙古、走進大草原。內(nèi)蒙古有美麗的草原,珍珠般的湖泊,草原上馳騁著勇敢的`蒙古人,那里牛羊、馬匹、成群,水草肥美,天高云白,一座座蒙古包就像天上的星星灑落在草原上。
師:蒙古人生活多姿多彩,他們熱情好客,非常歡迎你們的到來,他們每年的7、8月份是草原上最熱鬧的時候,他們會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有摔跤、騎馬、射箭等體育項目,一個個英勇的蒙古人都特別的神氣,我們來到了大草原,不僅要享受大草原的美麗,當然要感受一下來自大草原的歌聲啊。
二、學習新知,培養(yǎng)興趣
1、初聽歌曲范唱、為歌曲打節(jié)奏,出示課題
師: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體驗一下草原人的樂趣?那我們就把教室比作美麗、遼闊的大草原,現(xiàn)在你就是神氣的小牧民,拿出筷子為歌曲打打節(jié)奏。根據(jù)樂譜中的提示每聽到每一樂句的最后一小節(jié),就像我這樣打擊一次…
師:大家說當小牧民的感覺好不好?草原的小伙伴說了,要想真正成為小牧民,還要會唱草原的歌曲,那就讓我們來學學這首好聽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再聽歌曲熟悉旋律,感受節(jié)拍(劃出旋律線)
師: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希望大家靜下心來好好感受一下,大草原中美麗的音符。和老師一起感受歌曲節(jié)拍、用我們的指尖劃出大草原上的山山水水,劃出優(yōu)美的旋律線。你聽…草原上的小牧民來啦!
3、隨琴用“l(fā)a”音慢速的、輕聲模唱旋律
師:這么好聽的歌曲,是幾拍子的呀?你們想不想試著感受一下呀!接下來,請跟隨我的琴聲,輕輕地用“l(fā)a”音模唱旋律。注意!我們要輕輕地,不要吵醒大草原上睡著了的小動物們。
4、隨琴唱譜(接龍方式)
師:同學們,大草原美不美啊。那我們就一起看看,大草原上的音符又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起合作來完成大草原的樂譜吧!(師生合作,由教師演唱每樂句前三小節(jié)的樂譜,學生負責演唱每樂句的最后一小節(jié))【鋁板琴】
5、有感情朗讀歌詞
師:剛剛同學們的旋律唱的非常棒,老師都好像在眼前看到了你們在大草原上嬉戲玩耍的場面了呢!但是音樂是流動的文字,我們要把歌詞填進去,大草原才會更美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有表情地、有動作地,讀一讀、演一演,我讀一句你跟讀一句。大草原上的小朋友可說了,誰的表情不豐富、動作不夸張,照相機可就要拍不到他啦!
強拍(拍手)弱拍(拍腿、騎馬、硬手、聳肩)
6、填詞演唱(解決八度音程大跳、附點音符等難點)
師:在剛才的讀歌詞的過程中,老師覺得你們就是蒙古族的小牧民,騎著馬兒自由自在地奔馳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讓我們跟著老師的琴聲試著唱一唱吧!
第一句:感受藍天、感受白云(輕柔、大氣)
第二句:感受快樂、騎上小紅馬的喜悅(歡快、瀟灑)
第三句:注意跨八度演唱的地方、揮動鞭子動作(瀟灑、快活)
第四句: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心情(熱愛、快樂)
師:老師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學眼睛睜得亮亮的,讓我們大家都像他們一樣,用愉快、優(yōu)美的聲音來演唱,看看誰的表情最美啊,我們隨著音樂完整的演唱一遍。再加上讀詞時候的小小律動,看看誰是草原上最帥氣的小牧民!
三、課堂展示,才藝比拼
師: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唱歌的時候一定會是有舞蹈來搭配的。開動你的小腦筋,讓我們?yōu)檫@首美妙的蒙古族歌曲配上好看的舞蹈動作!分組合作,來編一編好看的蒙古族舞蹈吧!
四、拓展延伸,激發(fā)情感
師:欣賞了你們的歌舞表演,老師很高興。你們不僅唱得好聽,會為歌曲伴奏,跳得也好看,真為你們感到驕傲!這次快樂的草原之行眼看就要結(jié)束了,你有哪些收獲呢?大家來談一談(或者你有什么想對草原上的小伙伴說的嗎?)
師:熱愛音樂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希望同學們今后也能像她們一樣樂于用音樂的形式贊美自己的家鄉(xiāng),最后讓我們騎上草原的小駿馬,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走出教室。
《家》教學設(shè)計6
【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在初中對彈力已有認識的基礎(chǔ)上,進—步深化對彈力的來由、性質(zhì)、效果的認識,并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觀察——思考——歸納”科學方法。
【教學用具】
鋼鋸條、彈簧、泡沫塑料塊、銅皮、面團、白紙、墨水瓶(灌滿紅墨水)、通過橡皮塞插有細玻璃管的橢圓形玻璃瓶(見圖1)、激光光源、平面鏡及支架(兩套)、物理小車、橡皮筋、小螺旋槳、小球、掛圖1:顯示桌而微小形變裝置示意圖(見圖2)、掛圖2:比較重力與彈力(見表1)。
表1比較重力與彈力
【設(shè)計思想】
針對高一新生正處于從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階段的特點,本節(jié)教材在文字敘述上非常簡潔并配有大量的插圖。內(nèi)容直觀、感性,較易為學生接受,加上學生們在初中對彈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與理論基礎(chǔ),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會很空泛。教師覺得“沒戲可唱”,學生則有“炒冷飯”之感。其實,對于學生,高中物理不僅因在知識內(nèi)容上加深、拓寬而造成臺階,還因抽象思維、科學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學生倍感困難。所以幫助高一學生在初始階段跨好初、高中臺階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會他們學習物理的方法。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知識內(nèi)容學生較為熟悉、易學易懂的特點,我們可將教學重心放在對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傳授上,使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分析與歸納。基于此,本教案根據(jù)教材要求,設(shè)置了3個研究課題,每個課題以“提出問題——實驗與觀察——分析與歸納——總結(jié)與結(jié)論”為認知程序,引導學生既研究物理規(guī)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全課設(shè)計了12個演示實驗供學生觀察與研究;全課以“方法”為根莖,知識為枝葉,板書設(shè)計亦突出“方法”的脈絡(luò),使原本平淡的課堂教學變得充實、飽滿、有聲有色。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教師指出,彈力與重力一樣,是依性質(zhì)而命名的一種力。告訴學生,本節(jié)課將圍繞彈力展開對3個方面問題的討論,以弄清彈力的來由、彈力所遵從的規(guī)律。
二、研究問題1:什么是形變?
教師指出,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學科,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往往是從實驗入手,從觀察啟步。我們的研究也將這樣進行。關(guān)于什么是形變,將演示一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中物體發(fā)生的變化和變化發(fā)生的原因。
演示實驗1:鋼鋸條在手的作用下彎曲。
演示實驗2:彈簧被拉長或壓短。
演示實驗3: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zhuǎn)。
演示實驗4:銅片被彎成直角狀。
演示實驗5:面團在重力作用下下墜,形狀變化。
演示實驗6:紙張被手揉皺。
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實驗桌,桌面有形狀變化嗎?
請學生再觀察,觀察物體形狀的微小變化,并講解觀察的方法——把微小效應(yīng)“放大”的實驗方法。
演示實驗7:玻璃瓶的微小形變效應(yīng)。
演示實驗8:桌面的微小形變效應(yīng)。
引導學生對眾多的.實驗現(xiàn)象作出歸納——這么多的實驗現(xiàn)象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會發(fā)生形狀的改變。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實驗中,物體發(fā)生的形狀改變有哪些形式。歸納出形變有拉伸、壓縮、彎曲、扭轉(zhuǎn)等不同形式,它們屬于兩類情況:一類是,受力發(fā)生形變,外力停止作用,物體可恢復原狀;一類是,受力發(fā)生形變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復到原狀。
至此,對什么是形變的問題作一小結(jié)。
三、研究問題2:什么是彈力?
這里安排4個演示彈力作用效果的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注意彈力發(fā)生的條件。
演示實驗9:彎曲的鋸條將小球彈出。
演示實驗10:壓縮彈簧將與之相毗鄰的物理小車推出。
演示實驗11:伸長著的橡皮筋將與之相連的物理小車拉過來。
演示實驗12:扭轉(zhuǎn)著的橡筋條使與之相系的螺旋槳轉(zhuǎn)動。
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由學生歸納出彈力發(fā)生的兩個條件:(1)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必須直接接觸;(2)施力物體必須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教師指出,這是直接判斷有無彈力存在的基本依據(jù)。
作出什么是彈力的結(jié)論。
四、研究問題3:彈力的方向?大?
以演示實驗9~12中的彈力實驗為據(jù),逐一分析彈力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間的關(guān)系,由學生歸納出彈力方向總是指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的規(guī)律。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的方向作具體分析,使學生一方面弄清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作為彈力的一種效果而得名,同時,掌握判斷它們的方向所依從的規(guī)律。
對于彈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與施力物體形變程度有關(guān),不作詳細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直接給出胡克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f=kx。
五、總結(jié)全課
采取將彈力與上一節(jié)課學過的重力作比較的方式,既總結(jié)了本課知識,又復習了前課內(nèi)容。
最后,要求學生們課后不僅要回憶本課學到了哪些知識內(nèi)容,還應(yīng)體會本課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板書設(shè)計】
主黑板:
第一版
問題1:什么是形變?
觀察→思考→再觀察→
歸納: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都會發(fā)生形狀改變。進一步思考→
歸納:
結(jié)論:見課本第14、15頁。
第二版
問題2:什么是彈力?
觀察→
歸納: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直接接觸;施力物體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結(jié)論:見課本第15頁。
問題3:彈力的大小?方向?
方向:
分析→
歸納:彈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
第三版
具體分析(壓力、支持力)→
結(jié)論:見課本第16頁。
具體分析(繩的拉力)→
結(jié)論:見課本第17頁。
大。
分析→
結(jié)論:胡克定律。
該定律適用于發(fā)生彈性形變的彈簧。
副黑板:
《家》教學設(shè)計7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重點詞語意思。
2、整體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
3、體會、學習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2、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寫作特點的體會、學習。
教學難點:
1、對生僻文言詞語的理解。
2、對課文內(nèi)容的準確把握。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師生互動,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完成教學任務(wù)。
教學儀器: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誰知道我國最著名的海潮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一同去感受一下錢塘涌潮的壯觀景象。
二、檢查學生預(yù)習情況。
1、學生介紹作者情況。
周密:字公謹,南宋文學家。
2、給下面的生字注音。(投影顯示)
霆 齋 艨艟 履 倏 舸 泅 鯨 綺 僦賃
三、教師范讀,學生正音,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讀后師問:
1、有哪些讀音和你讀得不一樣?
2、聽了后你對錢塘潮有什么印象呢?
四、學生朗讀課文內(nèi)容,疏通文意。
1、根據(jù)課下注釋初步理解,有疑問的地方標注出來,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決。
2、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chǔ)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五、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共同朗讀第一段。
①這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明確: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谶@一段是怎樣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的`?
(明確: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lǐng)全文,點示題旨,接著交待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后對潮水作正面描繪,最后用楊誠齋的詩句對上文作形象概括,呼應(yīng)首句,又為下文作鋪墊。)
③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
(明確:作者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由遠及近地寫出潮,刻畫了海潮的雄奇壯觀。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僅用簡單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在遠方,漸近奔涌到眼前時海潮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家》教學設(shè)計8
教材分析:
這首歌曲是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母親河》中的歌曲。是在香港、澳門回歸,人民期盼海峽兩岸早日和平統(tǒng)一的社會背景下誕生的。20xx年在中央電視臺《大風車》播出,立即受到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獲得了第四屆中國兒童音樂電視大賽金獎。
歌曲以“長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媽媽”為主題,從兒童的視角反映了一個厚重的主題,歌詞極富兒童色彩,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曲調(diào)優(yōu)美抒情,極具童真、童趣和童情。
歌曲為二段體,第一樂段富有敘述性,曲調(diào)具有溫暖、親切感,第二樂段旋律躍上高峰,突出了“長江是我的家”的主題,接著是低回歌唱,然后旋律又一次躍上高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長江的感情和“呼喚媽媽奔回家”的決心。
教學內(nèi)容:歌曲《長江我的家》;欣賞紀錄片《話說長江》片段。
教學目標:初步學會歌曲《長江我的家》,在演唱和欣賞時能激發(fā)學生熱愛母親河的感情,豐富有關(guān)長江的相關(guān)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運用深情而又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長江我的家》。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區(qū)分并演唱歌曲中重復歌詞的部分。
教學準備:鋼琴、口風琴、電視片《話說長江》音像資料。
教學方法:復習引入法、講授法、演示法、情境法。
課型:歌曲新授課
教學流程為:復習→引入→新課教學→課外拓展→課堂總結(jié)五大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訓練。
。1)節(jié)奏訓練。老師用手指出示不同的節(jié)奏,學生用da讀出。
(2)分組視唱,兩組唱do,兩組唱mi
。ㄔO(shè)計意圖:每節(jié)課前都會貫穿的基本能力的訓練,是我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我認為這是一個長期的,必須的過程,學生只有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才會在自己的音樂素質(zhì)方面達到一定的高度。)
二、鞏固練習。
。1)在上一單元五十六朵花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哪幾個民族?(羌族、瑤族、彝族)。
。2)其中學唱了一首貴州彝族歌曲,叫做《阿嘍嘍》,我們一起再來鞏固一下。(師彈琴,生唱歌曲《阿嘍嘍》強調(diào)發(fā)聲方法。)
(設(shè)計意圖:進一步鞏固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強調(diào)學生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來唱歌,避免大喊大叫對變聲期學生的聲帶造成破壞)
。3)師:通過上一單元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我國的大部分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國母親的懷抱里,用他們的勤勞和善良,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祖國母親也以她博大的胸懷和甘甜的乳汁哺育著各族兒女。
三、引入新課:
。1)有人把河流比作大地的動脈,河流世世代代滋潤著大地,哺育著人民,所以我們把這些河流稱為“母親河”。今天我們將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
板書:母親河(設(shè)計意圖:用波浪圍繞“母親河”三個字,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母親河在流淌)。
。2)我們知道每個國家都有他們的母親河,誰來說說你知道的外國的母親河有哪些?我國的母親河是哪些河流?(亞馬遜河、尼羅河等等。從而引入我國的母親河長江、黃河)
設(shè)計意圖(豐富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
。3)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本單元的第一首歌曲。
板書:長江我的家
四、新授課。
。1)師:有家才有愛,有愛才有家。我們應(yīng)當用一種什么樣的聲音和情緒來表現(xiàn)這首歌呢?(親切地、飽含深情地)
。2)請大家用飽含深情的語氣來朗誦第一段歌詞。
大家讀得很投入,老師也想讀了。(老師示范)
。4)學生齊聲朗讀第二段歌詞。
。ㄔO(shè)計意圖:學生在沒有學唱歌曲旋律之前,就對歌詞內(nèi)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從而為下一步以情帶聲做好了鋪墊,最終達到在音樂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
。5)歌曲背景介紹:這首歌是在香港和澳門即將回歸祖國的時候,由音樂家魏嵐和焦虎林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一首歌曲,表達了港澳少年兒童對祖國母親的思念和回歸祖國的迫切心情。所以說,此時的長江已經(jīng)不再單單指長江,而是指整個祖國了。
。6)下面我們來學唱歌曲。出示1=F,讓學生說出調(diào)號、拍號。(設(shè)計意圖:每節(jié)課都要鞏固的樂理的相關(guān)基本知識,避免學生盲目張嘴就唱,引導學生在拍節(jié)的基礎(chǔ)上,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唱。)
。7)老師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設(shè)計意圖:老師的范唱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歌曲的總體感受,用老師的范唱更直觀地引起學生對歌曲的興趣)
。8)跟琴學唱歌曲第一段歌詞。用線條畫出音的高低。
。ㄔO(shè)計意圖:突破難點,借助直觀的視覺讓抽象的音更直觀、更明朗。)
。9)在學會第一段歌詞的基礎(chǔ)上,進入第二段的學習。
(設(shè)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樂理知識、音樂感覺和自覺性,本環(huán)節(jié)有效鍛煉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10)完整演唱歌曲。
。ㄔO(shè)計意圖:鞏固整首歌曲,進一步加深印象)。
五、拓展。觀看紀錄片《話說長江》。
。ㄔO(shè)計意圖:讓學生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更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六、總結(jié):看完這段錄像,此時此刻我想大家的心情和我一樣。我們已經(jīng)無需用更多的語言來表達,就讓我們把贊美和熱愛化作對母親河深深的贊美和祝福,祝福母親河永遠年輕,也祝福人類在母親河的哺育下永遠繁衍生息下去。
《家》教學設(shè)計9
【教學目標】
1.能順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體會本文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摹狀的寫景方法。
3.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教學重點】
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jié)構(gòu)安排。
【教學難點】
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摹狀的寫景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錢江涌潮”(課件展示“錢江涌潮”及觀潮盛況)。同學們,錢江涌潮從海寧角度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jié)前后,海寧涌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勢如萬馬奔騰;云移至岸,浪卷轟雷,卷起“千堆雪”。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江“一線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數(shù)海內(nèi)外游客。讓我們?nèi)ジ惺苠X江涌潮吧!
二、介紹作者和背景
1.請學生介紹作者,教師補充。
周密(1232—約1298)南宋文學家。家公謹,號草窗、四水潛夫等,原籍濟南,后為吳興(今屬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義烏令等職,宋亡不仕,以歌詠著述自娛。其詞講求格律,與吳文英(夢窗)并稱“二窗”。他工詩能文,亦善書畫。著有《草窗韻語》、《草窗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等。此篇選自《武林舊事》!段淞峙f事》一書寫于宋亡之后,書中緬懷先朝舊事,感慨世事盛衰無常,記載南宋歲時風俗、市井娛樂與游觀之盛。
2.介紹背景。
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國都。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人們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
三、初讀,整體感知,通文意
1.請同學聽配樂朗讀。聽準字音和節(jié)奏,初步感知語言美,感受錢塘江大潮的氣勢。
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勾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3.四人一小組,將自己不會翻譯的詞、句在小組內(nèi)討論、探究,仍解決不了的可等會兒再提出。
4.全班范圍內(nèi)提出在翻譯課文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5.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繪了什么畫面?給它們起個名字。
明確:作者描繪的四幅畫面分別是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
四、研讀,合作探究,知內(nèi)涵
1.課件展示研讀目標。
(1)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
(2)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形、繪色地描寫了這一壯美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家》教學設(shè)計10
一、學習目標:
1、我能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我能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4、我能養(yǎng)成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自學引導
1、自學生字詞語。
我要先把課文認真地讀一遍,邊讀邊用筆標畫出我還不認識讀不正確、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再自學課后出現(xiàn)的生字詞語,正確認讀識記生字,生字詞抄寫2遍。
。1)我會讀:讀一讀下面的字詞,給加點的字注音。
誠實 故障 破碎 車輛 超出 厘米 畢竟 寄信 地??
。2)我會寫:我要將課文中難記難寫的字認真地寫在下面。
誠 實 故 障 破 碎 畢 竟 歉意
。3)我會辨字組詞。
城( ) 購( ) 腦( ) 畢( )
誠( ) 溝( ) 惱( ) 華( )
2、朗讀課文。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至少讀五遍。
3、理解詞語。
。1)我能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語。
重點理解:故障:畢竟:責任:
。2)我能夠理解“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再一次謝謝你!”這句話。
4、課文內(nèi)容我知道。我知道課文圍繞誠實與信任寫了一件什么事?我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課文的內(nèi)容:
5、理解課文。我能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還能按要求在課本上做批注,把重點語句的理解,質(zhì)疑的問題,讀書的感悟等用筆標記下來。
重點探究:
。1)我知道課文中哪些語句可以表現(xiàn)我的誠實和給小紅車主人的信任感?
“——————他的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边@里印在“我”腦海里的話究竟指哪一句或哪幾句話?
。2)課文中“我”撞碎小紅車的反光鏡,小紅車的主人也有一定的責任。把責任全歸于自己。是不是“太傻了”?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6、搜集資料。我主要搜集了有關(guān)“誠實”的名人名言和身邊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事例,記到自己的'“積累本”上。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匯報交流
。1)我學會了什么?選擇自己最大的收獲有重點地簡要寫在下面。
。2)我還有哪些地方或問題不明白?看誰的問題最有價值喲。
2、全班展示質(zhì)疑
。1)各小組展示收獲。
。2)各小組質(zhì)疑問題,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是:
3、重點探究
(1)這篇課文為什么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
。2)人與人之間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四、拓展閱讀
1、主題閱讀
被信任是一種幸福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使。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的看著貨輪拖著浪花越走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地游,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后來,什么都看不見了,只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孩子的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游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棄吧,他對自己說。這時候,他想起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里后,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里,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長終于發(fā)現(xiàn)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規(guī)勸:“這么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又有人說:“為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一聲:“住嘴!”
終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蘇醒起來之后,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么能堅持這么長時間?”孩子回答:“我知道您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你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里,白發(fā)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內(nèi)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1一個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種幸福。他人在絕望時想起你,相信你會給予拯救更是一種幸福。
過失與責任
1920年,有個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2.5美元。在當時,12.5美元是筆不小的數(shù)目,足足可以買125只生蛋的母雞!
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男孩為難地說:“我哪來那么多錢賠人家?”父親拿出12.5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后要還錢。”
從此,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終于掙夠了12.5美元這一“天文數(shù)字”,還給了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日后成為美國總統(tǒng)的德羅納德里·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2、資料袋
有關(guān)“誠實”的名人名言。
。1)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jīng)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
。2)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招兄
《家》教學設(shè)計11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科版)一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掌握本節(jié)課生字,能用“漂亮”、“溫暖”等詞語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動物和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溫暖幸福的。培養(yǎng)學生愛家的情感,使學生學會關(guān)愛他人。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家”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撫愛”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動物頭飾、地球儀。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漂亮、舒適、溫暖、幸福的家。家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的“遮雨傘”,是我們的“快樂谷”:其實,小動物也有家。(課件出示動物的家:草窩、蜂巢、小河、山坡)看,小動物們的家多漂亮呀!你們想和老師一起參觀它們的家嗎?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課文《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看拼音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一邊看拼音一邊看漢字讀,不認識的字要看拼音讀準。
3.看漢字讀課文,邊讀邊標記出田字格中的生字。
師:看,動物樂園多美呀!樂園這么大,我們?nèi)フ夷膫朋友呢?還是到課文中找找吧!
(1)聽錄音里的老師讀課文,邊聽邊看書中的`插圖,邊想:課文中都講了誰的家?
(2)同桌之間互相講述,再講給全班同學聽。
師:鳥兒、蜜蜂、魚兒、蜻蜓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想馬上就見到他們嗎?
(1)學生自讀課文,交流匯報。
(2)師生共同總結(jié)。
(3)開火車讀,每人讀一節(jié)。
三、品讀感悟,內(nèi)化體驗
師:動物朋友這么可愛,它們的家也一定很可愛。你們看熱心的鳥兒、蜜蜂正邀請我們做客呢!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小節(jié)。
(2)結(jié)合課件體會“舒服”、“漂亮”的意思,試做“舒服”的動作,用“漂亮”造句。
(3)指導學生讀好“家”、“舒服”、“漂亮”的重音和“草窩”、“房舍”的長音。
師:我們已經(jīng)欣賞了鳥兒、蜜蜂的家了,還要去誰的家呢?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二小節(jié)。
(2)結(jié)合課文體會“清清”的意思,認識“山坡”。
(3)小組選代表匯報。
師:我們知道了動物的家是漂亮的、舒適的,我們怎么向動物朋友們介紹我們的家呢?再到課文中找找吧!
(1)學生自學第三小節(jié)。
(2)自由匯報讀懂了什么,重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理解“撫愛”的含義,用“溫暖”進行造句。
師:詩我們讀完了,說一說這首小詩告訴我們什么,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學生匯報)你們喜歡這首小詩嗎?讓我們帶著濃濃的愛意再讀這首詩。
四、畫演結(jié)合,加深理解
師:同學們喜歡動物的家嗎?愿意扮演成小動物介紹它們的家嗎?你喜歡表演誰就記一記它家的樣子吧!能夠用畫筆描繪出小動物家的同學,就盡情地畫出來吧!
(1)學生試著背誦。
(2)學生帶動物頭飾表演,邊做動作邊介紹。
(3)學生結(jié)合課文用畫筆描繪文中小動物們的家。
五、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師: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溫暖、幸福的家,那是小家。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大家叫“中國”。我們愛自己的“小家”,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所有的親人,更要愛我們共同的“大家”——祖國。我們和動物朋友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家叫地球,(出示地球儀)讓我們一起愛護祖國,愛護我們的地球吧!
.
《家》教學設(shè)計12
教材分析:
《可愛的家》選自歌劇《克拉麗》,也譯作《甜蜜的家》。很多人認為它是一首民歌,實際上它是19世紀英國作曲家亨利。羅里。比肖普和美國詩人佩恩合作,于1823年為歌劇《克拉麗》寫的主題曲。
課本歌曲為D大調(diào)4/4拍,一段體結(jié)構(gòu),除第五樂句之外,其他的均為弱起小節(jié),并且第一、二樂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樂句的最后一個音下移了一個三度,第六樂句的旋律則是第四樂句的重復。學生在歌唱時很容易就記住這悠揚流暢、略帶傷感的曲調(diào)。歌曲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的思念,對寧靜家庭生活的向往。
教學目標:
1.能夠聽辨樂句的相同與不同,并在老師的指引下畫出旋律線,分出樂句。
2.體會弱起小節(jié)在歌曲表現(xiàn)中的作用,能準準確的演唱弱起部分。用氣息支持歌唱,聲音連貫,能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可愛的家》,
3.掌握深情、安詳?shù)难莩椒,通過歌曲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于自己家庭的情感,同時延伸至對祖國大家的愛,激發(fā)內(nèi)在的情感。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體會家的溫馨與溫暖。
教學難點:
1.認識弱起小節(jié),并準確演唱弱起節(jié)奏。
2.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力度和演唱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今年一年級的音樂教材中有一首聽賞歌曲,聽來呢,有一種特別溫暖的感覺,而且每一次去播放的時候,一年級的小朋友都會不自覺的陶醉在這首音樂中,而且歌詞呢,很自然的熟記于心。今天,老師也把它帶來,與大家一同分享,會唱的同學你可以跟著輕輕唱一唱。
----(開始播放《讓愛住我家》的音樂)
2、這首音樂中的一家子帶給你怎樣的感受?請用一個詞語表述。
3、那你能說說自己家人間一些幸福的事情嗎?
二、學唱《可愛的家》:
(聽著這些有趣的事情,讓人覺得,生活在這個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那么,在英國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愛的家又是怎樣的呢?不過不著急,先不要翻開書,老師彈奏歌曲的曲譜,你來聽辯。)
1、通過聽辨,分析樂句的不同,學唱歌曲曲譜。
教師在C大調(diào)上逐句彈奏歌曲曲譜,學生聽辨。(要求學生只是單純的聽,不要看書)
(1)聽辨第一、二樂句
學生回答:只是最后一個音不一樣,前面都一樣 ……
老師:請同學們與老師合作,一起來唱這兩句樂譜,老師唱前面的音,請同學們幫忙唱最后一個音。(師生合作唱第一、二樂句,學生只唱最后一個音)
如果將這兩個樂句用兩條線來表示,你們覺得應(yīng)該怎樣畫?
學生自由回答
(2)聽辨第三、四樂句(方法同上)
(3)聽辨第五、六樂句
學生回答:完全不一樣
同樣方法,發(fā)現(xiàn)不一樣后,重點練習第五樂句。第六樂句和第四樂句基本相同。
通過旋律線,大家會發(fā)現(xiàn),整首歌曲一共可分為六個樂句,大家我們重點學那幾句?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歌曲學習只要重點掌握1、3、5句就等于掌握了全曲,通過樂句的分析,掌握學習的竅門,還可以輕松地掌握換氣點)
學生回答問題,學唱曲譜
2、解決歌曲的弱起節(jié)奏
(1)出示樂譜,觀察節(jié)奏的特點
大家學到這里,有沒有對樂譜有疑問的,我覺得我們這首歌有一個不太合邏輯的地方。師生互動對話:
這首歌曲的`拍號是什么?(四四拍子)
那四四拍子的含義是什么呢?(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有四拍)
這不就對了,問題就出在這兒,那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節(jié)都是四拍呢?(不是,首尾兩小節(jié)不是)
那我們怎樣解釋這個現(xiàn)象呢?(知識點:弱起小節(jié))
請四人小組討論這個知識點,說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些什么?生答后師生對話總結(jié):
像這種不完整的小節(jié),我們叫他不完全小節(jié),那么完整的小節(jié) (完全小節(jié))
對,每小節(jié)有四拍的是“完全小節(jié)”;不足四拍的是“不完全小節(jié)”;
一般樂曲的不完全小節(jié)和結(jié)尾的不完全小節(jié)組成了一個完全小節(jié),來保證歌曲的完整性
(2)根據(jù)4/4拍的強弱規(guī)律,體會弱拍起句的特點。
通過觀察法,了解弱起的形成。---課件
大家都知道4/4拍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是什么呢(強、弱、次強、弱);而第一小節(jié)是弱,所以也稱“弱起小節(jié)”;最后一小節(jié)有三拍,是強、弱、弱。
請你把前兩小節(jié)的曲譜劃拍視唱,注意視唱不完全小節(jié)的時候,要把前面的拍空出來,按照強弱規(guī)律來唱。
學生視唱體會,教師示范,學生再視唱。
弱起小節(jié)要唱得弱一些,我們來試著唱唱第一句。弱起帶給你什么感受?
弱起拍之后,就是下一小節(jié)的強拍,由于前面弱拍的作用,使這個強拍就更加突出,就好像波浪一樣推動著音樂的前進,這就是弱起拍的作用
3、歌詞學習
通過歌詞你感受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表現(xiàn)了家的溫暖,對家的依戀與熱愛。
學生自己唱(全曲一字一音,但還是要求學生學生唱好弱起小節(jié)和在每一個樂句間的換氣)
學生齊唱歌詞 (注意空腔放松 咬字圓潤 注意觀察 每一個樂句的最后一個字的韻母都落在了ang上,要唱圓,唱飽 ) ----找學生示范,并糾音。
4、歌曲處理:
師:①歌曲的情緒:深情、安詳。
②歌曲旋律:優(yōu)美、平緩。
那么,在整首歌曲中,力度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mf——f——p——mf
f處:“雖然沒有大廳堂,冬天溫暖夏天涼”一句,作者表達對家的熱愛時,情緒非常激動,所以要唱得“強”一些;
p處:“可愛的家庭啊”一句,速度減慢,作者將對這個家的愛又深埋心底,所以,要唱得“弱”一些;
(唱歌中,要強調(diào)四個字:準 輕 圓 美 音要準 聲要輕 字要圓 表情要美)
(啟發(fā)學生表情美,不只是面帶微笑,而是真正從內(nèi)心體會到歌唱是幸福的,要表達歌曲的意境,就要有自己的體會0
跟著音樂,完整體驗。
三、拓展、延伸
課件----《假如愛有天意》
看看小孩有多可愛
世界上還有另外的小孩
他們是一樣的小孩,他們心中有同樣的畫面。他們又是不一樣的小孩 有人想著冰激淋的甜美
有人想著奧特曼的威武 而有人只想著一件事…… 如何活著
學生談感受:太可憐了;我們太幸福了;沒有戰(zhàn)爭就好了;誰來幫幫他們吧)
是的,沒有戰(zhàn)爭,才會有溫暖才能談到幸福。而這一點只有我們的國家富強,我們才不會看到眼淚 ……
課件 ——--《國家》
同學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溫暖的家,那是我們溫馨的小家,我們心中還應(yīng)有一個大家,便是我們的國家,現(xiàn)在的這首歌曲表達的就是這種情感,耳邊聆聽這樣的音樂,你想對大家說一些什么……(學生自主發(fā)言)
是的,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國與家,連在一起,就會創(chuàng)造地球的奇跡。那個時候,不管大家還是小家,整個世界都會充滿愛的力量,溫暖、幸福永遠伴隨我們。 同學們,請跟老師一起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家》教學設(shè)計13
《共同的家》是語文出版社S版教材中一年級上冊里的一首兒歌。課文把土地比做禾苗的家,把樹林比做小鳥的家,把大海比做魚兒的家,把地球比做我們 共同的家,既傳授了知識,又滲透了環(huán)保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經(jīng)驗不是太豐富,但是他們活潑、天真、可愛,表 現(xiàn)欲望強。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共、同、家、土、禾、苗、樹、林、地、球”10 生字。會 寫“云、土”兩個生字。學習新筆畫“撇折”。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理念:
第一、閱讀方面: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 導, 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體驗和理解。 本課教學要以朗讀為主, 在讀中成誦, 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1、體驗閱讀,讀中見悟 以讀為主, 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 與多樣的讀書形式,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 讀美, 在讀中去感悟, 在讀中去欣賞, 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學《共同的家》一課,結(jié)合詩歌短小精悍這一特點, 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結(jié)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guān)的清晰具體的形象“藍天萬 里,白云朵朵;樹林里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嫩綠的 芽破土而出,迎著和風微笑??”從而進一步悟出“家”的內(nèi)涵——溫馨、快樂, 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師適時的評價點撥給了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 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
2句式遷移,刨編詩歌 兒童詩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運用!都摇愤@課中句式“(什么)是 (誰)的家”的遷移有兩次。一是在學習課文“地球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前,其主 要目的通過句式的拓展練習使學生對于我們和底氣關(guān)系的感悟,從藍天白云、樹 林小鳥以及其他的生活經(jīng)驗遷移過來, 無需說教, 一樣親切感人。 既突破了難點, 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二是在學完整首詩后,讓學生用此句式創(chuàng)編兒童詩。 這種創(chuàng)編, 是學生超越生活經(jīng)驗的創(chuàng)造思維,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 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豐富閱歷,積淀對語文內(nèi)涵的感悟。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質(zhì)疑,引導發(fā)現(xiàn),解放學生的 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師生共同探討,共同 研究,老師給學生以指點,學生也給老師以啟發(fā),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共同進 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第二、識字方面:《新課程標準》 的識字教學,遵循低年級學生身心特點, 強調(diào)多識字,少寫字,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減輕了勞動強度,調(diào)動了學生識字 的積極性。 但是, 新課程的讀寫分離從另一方面又給識字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君 子動口不動手” 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識字教學成了新課程下教師最 頭疼的問題,教學過程敏繁分瑣析相當乏味單調(diào),沒有意義,且耗時大。我覺得 讓學生在充分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 記憶, 分析字形, 是培養(yǎng)識字能力的捷徑。 當然自學不等于老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fā) 現(xiàn)問題,獲得知識,這樣的所獲才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 律。比如:以舊帶新,形近字對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 件,增減筆畫。
教學思路:
《共同的家》 安排兩課時, 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學會兩個生字 “云、 土”,會借助漢語拼音讀文,做到三不。能初步懂得課文內(nèi)容。
教具準備:
白云、禾苗、小鳥、魚兒頭飾、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看看黑板上畫了些什么?(請生回答)
2.房子里有些什么人呢?(請生回答)對了,家里要有爸爸、媽媽、爺爺、奶 奶,這才是一個溫暖的家。(板書:家)
3.我們?nèi)巳硕加幸粋幸福溫暖的家。那么可愛的小鳥、美麗的白云、青青的禾 苗、活潑的魚兒,它們能和我們一起只在這個溫暖的家里嗎?(請生回答)
4.它們的家又在哪里,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非常好聽的`兒歌, 小手舉起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2.共同的)讀題兩遍。
二、 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小朋友翻開書 P56 頁,請小朋友先自己讀一讀這首兒歌,在讀之前老師有 兩個要求。(出示課件)
2.小朋友,你們看我們的生字寶寶全跑到大屏幕上去了,你們認識它們嗎? (1.指名生讀行)其他小朋友注意聽,他讀準了沒有。(全班齊讀一遍)
3.調(diào)皮的拼音寶寶不見了,你們還會讀嗎? (指名讀行,男女生讀生字 2 遍)
4.瞧!我們生字寶寶手拉手,組成了好朋友,我們來一起讀讀!
①(出示課件)逐一出示讀詞語
、谧屛覀冞B起來再讀一次。
5.老師把生字寶寶都送回課文里了,讓我們來讀讀課文,你喜歡那一行就多讀 幾遍!
6.反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行,相機板書,分別讀的時候鞏固。
、佟八{天是白云的家!敝该x,帶全班讀。
、凇巴恋厥呛堂绲募!敝该x,還有沒有和他一樣喜歡這一句的,想讀的站起 來讀。 一這句話里面就有一個生字寶寶(舉起“土”字讓學生讀) 二你有什么方法記住土字(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 三組詞觀察田字格里的土字(起筆、重要筆畫) 四帶這小朋友們的發(fā)現(xiàn)寫土字 五老師提醒:小朋友在寫土字的時候要注意第三筆橫要寫得長些
、邸皹淞质切▲B的家!敝该x,分男女生比賽讀。
、堋按蠛J囚~兒的家!敝该x,小組比賽讀。
、荨暗厍蚴俏覀児餐募!比帻R讀。
7.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白云、禾苗、小鳥、魚兒)頭飾,學生跟這老師 說一遍這些詞語。我們分四個小組來讀一讀。
8.小結(jié):小朋友們都讀得這么好,老師就把這個頭飾送給你們每個小組。
三、 學習生字“云”
1.看見小朋友們讀得這么帶勁,老師忍不住也想讀一讀,讓老師來讀一行,行 嗎?。(出示課件“藍天是白云的家”。)
2.瞧!這里面就藏著一個生字寶寶請看(出示“云”字飛出來)“云” ,誰 來和它打招呼。
、 你有什么方法記住這個云字(加一加,減一減得方法)
② 下面這個部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筆畫“撇折”(出示課件)
、 請跟老師書空筆畫(2 遍)
、 組一組詞。(請 2 個學生)
、 那我們怎么能把云字寫得漂亮,觀察田字格里的云字。(請生回答)
、 下面就寫云的筆順。
、 帶著小朋友的發(fā)現(xiàn)我們來寫云字。 (提醒學生:云字第二筆稍長壓在橫中線上)
3.反饋學生寫的生字
四、總結(jié)
白云、小鳥、大海、禾苗都有家,地球又是我們共同的大家,讓我們 一起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最后,讓我們美美的把課文讀一讀。
板書設(shè)計:
共同的家
藍天 (白云) 樹林 (小鳥)
地球 共同的家
大海 (魚兒) 土地 (禾苗)
《家》教學設(shè)計14
教學目標:
1、會將Word文檔轉(zhuǎn)換成HTML。
2、會利用Word制作簡單的網(wǎng)頁。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個人網(wǎng)頁范例,個人網(wǎng)頁素材(配套光盤的“圖片”文件夾)。
教學重點:
用Word制作網(wǎng)頁。
教學難點:
插入書簽并制作超級鏈接。
教學過程:
1、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wù)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網(wǎng)頁制作,相關(guān)的'知識點有將Word文檔轉(zhuǎn)化成HTML,在Word文檔中插入書簽,制作超級鏈接。
2、制作一個成功的網(wǎng)頁關(guān)鍵是有一個好的創(chuàng)意和豐富的內(nèi)容,因此制作網(wǎng)頁之前要引導學生想好內(nèi)容,并整理好相關(guān)資料,分類存放在相應(yīng)的文件夾里,便于作用,而且要養(yǎng)成這樣一種良好習慣。
3、用Word制作網(wǎng)頁時,文本的編輯排版以及插入圖片的方法與原來相似,只是在形式上和原來的普通文檔有所不同。一個個人網(wǎng)頁一般分為網(wǎng)頁名稱、標題,與標題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圖片等,因此先要將這些內(nèi)容輸入網(wǎng)頁中。
4、相關(guān)內(nèi)容輸入網(wǎng)頁中以后,就可以在每塊內(nèi)容的開頭插入一個書簽,書簽名一定要以英文字母開頭,然后給每一個標題制作一個超級鏈接,鏈接到與之相對應(yīng)的內(nèi)容上。這樣每次單擊這些標題時,就會出現(xiàn)相對應(yīng)的內(nèi)容。
《家》教學設(shè)計15
一、學習目標
⒈過理解錢江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擦曌髡甙错樞、抓特點的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硨W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文章的語言美。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學習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四自然段,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描寫景物的方法,并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三、學習難點
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第一課時內(nèi)容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按時間順序?qū)懥顺眮砬啊⒊眮頃r、潮退后的壯觀景象。觀看了大潮到來時的錄像資料,并寫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樣子。
(二)了解學情,確定學習目標
⒈你在練筆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了解學情)
⒉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從而學習作者是如何將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驚心動魄的。
。ㄈ⿲W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語言,體會寫法。
、弊x課文,想象課文是從那幾方面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的?畫出寫潮形和潮聲的語句。
、擦晫懗甭暤恼Z言。
、抛杂勺x要求:努力讀的精彩些。
⑵指讀聽他讀你有什么感受?
⑶練習讀表現(xiàn)聲音的變化與氣勢
、葏R報讀學生評價
⑸老師范讀
、数R讀大地真的在顫動嗎?還有那些詞語用的好?
、朔止ぷx把你的感受寫在臉上。
同學們讀起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感受呢?(感悟?qū)懛ǎ?/p>
。ㄔ谧x中品味語言,感悟作者按順序、抓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描寫聲音變化的方法。)
、尺\用所學知識,學習寫潮形的語言。
、沤M學習交流,根據(jù)所學潮聲的寫法,說說作者是怎樣寫潮形的?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做些批注。(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a、白線城墻戰(zhàn)馬(形狀變化)
b、只見很快地再近些越來越近(由遠而近變化之快)
c、出現(xiàn)移來形成飛奔(變化之多動態(tài)之美)
、凭毩暲首x寫潮形的語言,想想應(yīng)該怎樣讀?
⑶匯報讀,評讀。
(感悟語言,進一步體會寫法)
2、聲形交織,領(lǐng)略潮來之勢,回歸整體。
看錄像并感情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ū磉_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ㄋ模┍痴b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積累語言。
。ㄎ澹⿲W習第五自然段。(略讀)
(六)談感受,運用語言,修改課前練筆。
。ㄆ撸┳鳂I(yè):
1、繼續(xù)修改練筆
2、推薦相關(guān)網(wǎng)站,搜集、積累古今名人詠潮的詩、詞、篇章。
(八)板書設(shè)計:
觀潮
潮來前
聲
悶雷
滾動
山崩地裂
按順序
天下奇觀
潮來時
抓特點
形
白線
城墻
戰(zhàn)馬
詞語準
潮過后
【《家》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家》教學設(shè)計07-03
《文具的家》教學設(shè)計10-28
《蝴蝶的家》教學設(shè)計09-19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學設(shè)計09-27
《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設(shè)計07-24
《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設(shè)計02-13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教學設(shè)計11-10
《家》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04-16
流程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