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相信未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篇1
《未來道路我選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士標:明白今天的青少年面臨越來越多的選擇;知識進行合理選擇的方法和策略;認識到當今時代對青少年的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能力目標:掌握科學的方法和策略,為自己作出明智的選擇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知道選擇對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對待人生的重要選擇,愿意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會選擇、學會承擔。
2、難點:生活的岔路口。
三、學習過程:
。ㄒ唬╊A習準備:
準備講述自己的理想,思考課本P135、P136、P137、P138、P139的活動思考題,并將答案寫在課本
(二)請認真閱讀資料,完成預習自測題——必須完成哦!
1、生活充滿選擇(為什么?表現(xiàn)?)
2、如何進行合理的選擇?
。ㄈ┠氵有哪些疑惑問題?請寫下來吧,準備在課堂與老師、同學共同解決。
四、教學講解:
。ㄒ唬⿲W案收集后同學們較多疑惑的`問題記錄好,并在課堂講解。
(二)自主探究——討論
(三)展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
1、生活充滿選擇(為什么?表現(xiàn)?)
2、要認真地對待人生旅途中出現(xiàn)的岔路口,慎重地進行選擇。
3、如何進行合理的選擇
。ㄋ模┬〗Y
。ㄎ澹┳寣W生再次提出疑難問題
四、學以致用,達標測評。
有這樣一幅漫畫:一群小孩從一棵大樹底下往上爬,越往上樹的分杈越多,結果這群起點完全相同的孩子卻各自爬到了不同的方向和高度上。這幅漫畫實際上是一種對人生的喻示:人生即是選擇,生活充滿選擇。據(jù)此回答1——2題。
1、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選擇,是因為
、俣喾N多樣的選擇對我們的選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需求的擴大,自主能力的增強,面臨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前人相比我們選擇的機會更多,選擇面更大
④我們是未成年人,自主選擇的能力比成年人強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有位哲人說過,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黑暗或光明兩種境界。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
A、人生道路上的選擇就像按“開關”那樣容易
B、我們要認真對待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慎重地進行選擇
C、只要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奮發(fā)努力,就能實現(xiàn)人生目標
D、人生的發(fā)展面臨著很多選擇,只有在關鍵時刻作出選擇才能成功
3、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所做出的選擇是錯誤的以后,應該
A、尋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責任
B、坦然接受,堅持自己的選擇
C、掩飾錯誤,維護自己的名譽
D、吸取教訓,提高選擇的能力
4、漫漫人生路,有無數(shù)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可能會決定我們不同的人生道路。小磊面臨著初中畢業(yè),人生的道路如何規(guī)劃?他爸爸和它展開了對話:
。1)評析:“我喜歡周杰倫,我選擇當歌星!
。2)如果你是小磊,你準備怎樣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5、閱讀思考:
材料一:居里夫人在實驗條件和設備不足的艱苦條件下,不畏困難,忍受巨大病痛,獻身科學事業(yè),在上千次實驗失敗后,終于提煉出鐳,勇攀科學高峰。由于多年輻射和積勞成疾,居里夫人身體嚴重受損。這個例子說明在探索自然世界的過程中,人類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盡管如此,人類也不會停止探索世界的腳步。只有堅持不懈,刻苦鉆研才能獲得成功。
材料二:近年來,作為“天之驕子”的許多北大、清華畢業(yè)生,毅然放棄東部優(yōu)越的就業(yè)環(huán)境,主動投身西部大開發(fā)的建設中,為改變西部僻落后面貌奉賢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根據(jù)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的知識回答以下的問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說明了什么道理?
2、為作出最佳的選擇,你自己應做好哪些準備?
3、學會自己作出選擇,對于人生有什么意義?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語言,理解詩歌內(nèi)涵。
2、朗誦傳達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和情感傾向
3、初步培養(yǎng)頑強自信、戰(zhàn)勝挫折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
教學方法:
活動體驗品讀賞析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活中有陽光,有陰霾;有歡樂,有痛苦;有幸福,也有苦難。面對這一切,該如何呢?如何來面對生活中的陰霾、痛苦、不幸、失落呢?
我們一起來學習食指的詩歌《相信未來》。
二、誦讀感受
多么堅定的信念!多么動人的詩篇!
三、合作探究
1.詩中用哪些形象來表現(xiàn)生活的苦難的?
蜘蛛網(wǎng)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貧困、落后
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生命由鮮亮而黯淡,由熱情而失意,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由飽滿而枯竭的經(jīng)歷,激起了人們對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聯(lián)想
2.從這些意象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是怎樣的?
貧困、落后、混亂
1968年正是文革從開始走向深化的年代,在那個瘋狂動蕩、人性泯滅的時代,狂熱、血腥、暴力、貧困、迷惘、絕望充斥著整個中國。(著名作家秦牧曾這樣評述文革:“這真是空前的一場浩劫,多少百萬人顛連困頓,多少百萬人含恨以終,多少家庭分崩離析,多少少年兒童變成了流氓惡棍,多少書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勝古跡橫遭破壞,多少先賢墳墓被挖掉,多少罪惡假革命之名以進行!”
所以詩人面對的苦難,不僅僅是個人的,而是整個時代的、民族的苦難!
3.詩人是如何面對巨大的苦難的?
“我依然固執(zhí)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我依然固執(zhí)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在絕望中依然用純潔、質(zhì)樸的情懷憧憬美好未來,依然懷著未來的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劇感。
4.不僅如此,詩人在第3小節(jié)還說要用怎樣的方式來寫?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田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這一小節(jié)改變句式,沖出了前兩小節(jié)壓抑狹窄的意境,轉而變得開闊明朗起來,力量之大,范圍之廣,氣勢之猛,表現(xiàn)了詩人的滿腔豪情。如果說雪花寫下的“相信未來”會化掉,地上的字體會被風蝕,那么詩人用大海般的巨手以曙光為筆寫下的“相信未來”則在天地之間,更在他的心里,永遠無法被抹去。
這一小節(ji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如何,孩子的筆體又代表什么?
(暗喻生動形象,天馬行空,充滿想象力。孩子純真,他們有一種簡單的執(zhí)著,詩人對于未來的信念正是如此。)
如果說在一二兩節(jié)中詩人寫下的“相信未來”還讓我們感覺到有些無奈有些自我安慰的成分,那么我們在第三小節(jié)中就能清晰的'感受到他的堅定。
這三個詩節(jié),一詠三嘆,“相信未來”就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詩人心底的最強音。在那個陰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時代,《相信未來》在人們心靈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個年代過來的大多數(shù)知青也可以說是一代人,在任何時候重讀《相信未來》都依然會怦然心動!食指“相信未來”,那種殘忍的、固執(zhí)的、痛苦的、傷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個人在痛苦現(xiàn)實中對未來堅定不屈的信念。也是這首詩最為動人的內(nèi)核。
女生讀1、2節(jié);男生讀第3節(jié)
5.前三節(jié)寫我是怎樣“相信未來”的,后三節(jié)寫為什么要“相信未來”,探討詩人堅定相信未來的理由,說說,讀讀
首先,詩人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能“撥開歷史風塵”,“看透歲月篇章”。“睫毛”“瞳孔”兩個意象承“眼睛”而來,形象地描繪出未來人思考的神情,而“撥開”和“看透”又歌頌了人類智慧的偉大,詩人“相信未來”的原因就寄托于這思考的形象中。
其次,詩人不在乎人們對我們?nèi)怏w和經(jīng)歷的褒貶!案癄的皮肉”“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三個具體的形象或神情,傳遞著現(xiàn)實人們的種種苦態(tài);“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四個細節(jié),呈現(xiàn)出人們對過去歷史種種評價的表情,形象傳神,用筆精當。
再次,詩人堅信未來“人們對于我們的脊骨”“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無數(shù)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
這三節(jié),曲折地挖掘了人類內(nèi)心深處對未來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這種認識,詩人才毫不懷疑地“相信未來”,并且“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6.最后一小節(jié)詩人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最后一節(jié)呼喚人們帶著對未來的信念去努力,去熱愛,去生活。
詩的最后一節(jié),用熱情的呼告,滿懷激情地鼓舞人們“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zhàn)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詩以無可反駁的氣勢,無所畏懼的精神,向苦難的現(xiàn)實宣戰(zhàn)。對“未來”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陽那樣噴薄而出,強烈的地震撼著每一位讀者的靈魂。
四、由文識人這是怎樣一位詩人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1948年生,60年代開始詩歌寫作,他的詩,特別是早期作品廣泛傳誦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創(chuàng)作成就才得到公認,是一位成績巨大卻差點被埋沒的天才詩人。
但歷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詩,就像珍珠,越來越閃爍出燦爛的光芒!断嘈盼磥怼贰哆@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熱愛生命》《海洋三部曲》……這些寫于六、七十年代動蕩時期的詩篇,至今讀來,還是那么完美,那么讓人激動。在詩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態(tài)站在大風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發(fā)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xiàn)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從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進北京福利院。即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
“身世如秋雨般凄涼,內(nèi)心卻落日般悲壯”(1978《熱愛生命》)食指這位在痛苦吟哦中追問光明的詩人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五、能力拓展
布置作業(yè)——青春時代的詩篇可能照亮你的一生,詩人食指用“美麗的雪花”、“凝露的枯藤”、“孩子的筆體”,“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你準備用什么方式寫下“相信未來”呢?請仿寫《相信未來》前3小節(jié),寫一首小詩,寄托你的情思,表達你的人生追求。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2.培養(yǎng)新詩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
活動體驗法注意問題: 讓學生參與活動與體驗。
教學過程設計
一、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相信未來》是永不絕望的詩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1948年生,60年代開始詩歌寫作,他的詩,特別是早期作品廣泛傳誦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創(chuàng)作成就才得到公認,是一位成績巨大卻差點被埋沒的天才詩人。 但歷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詩,就像珍珠,越來越閃爍出燦爛的光芒!断嘈盼磥怼贰哆@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熱愛生命》《海洋三部曲》……這些寫于六、七十年代動蕩時期的詩篇,至今讀來,還是那么完美,那么讓人激動。在詩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態(tài)站在大風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發(fā)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xiàn)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 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從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進北京福利院。即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 食指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2.寫作背景: 此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xiàn)在!
二、課題導入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滅,人生最困頓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其中有兩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相信未來,誓為理想而奮爭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時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詩人用同樣的激情,寫下了《相信未來》的醒世之作。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要求:
聽課文錄音,明確每節(jié)的主要意思結構脈絡明確:課文基本結構:1—2節(jié):惡勢力橫行,我們希望破滅,果實被竊。(痛斥現(xiàn)實)第3節(jié):面對著困難,我們信念更強,豪情更濃。(表明信念)第4節(jié):想信未來有人能夠看清歷史,辨明真相。(相信未來)第5節(jié):面對表層的創(chuàng)傷,繼續(xù)前進。(任人評說)第6節(jié):相信歷史會給中國的脊梁以公正的評價第7節(jié):點明題旨,發(fā)出召喚,為未來努力奮斗。(決心戰(zhàn)斗)
四、分析鑒賞,把握主旨揣摩語言:
1.詩歌意象的運用:問題:仔細閱讀1、2、5、6、四節(jié),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詩歌意象,并體會這些意象所表達的.意思。明確:第1節(jié): 蜘蛛網(wǎng)——黑暗勢力 爐臺——產(chǎn)生希望的地方 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 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節(jié): 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 鮮花——收獲的果實 凝露的枯藤——沒有收獲但孕育著新的希望
第4節(jié): 腐爛的皮肉——創(chuàng)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時的
第5節(jié): 脊骨——能拯救中國命運的中國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問題:分析第三節(jié)前三句的精妙之處和所表達的意思。明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上面三個句子中,“手指”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與“那托住太陽的大!、“曙光”與“溫暖漂亮的筆桿”都是同謂關系。將手指比作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陽的大海,將筆桿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漂亮的筆桿是曙光。全節(jié)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撥動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表現(xiàn)形式反復手法的運用是本詩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明確:本詩的前三節(jié),都用大致相同的語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來不變的信念,增強了詩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詩歌主旨。
五、討論交流,自由欣賞注意:
積極引導學生,使其掌握欣賞詩歌的基本方法:詩歌的語言表達形式,透過形式體悟內(nèi)容。
六、組織朗讀,加深體驗在理解詩文主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詩文,采取多種形式的誦讀方式,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七、學生質(zhì)疑,師生交流組織學生質(zhì)難問疑,師生共同交流,以加強對本文的體驗與感悟。
八、板書
由詩而歌,走進詩人 相信未來個性高尚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教學設計01-14
地理教學設計02-05
《dtnl》教學設計02-07
《下雨了》教學設計02-11
分數(shù)教學設計02-12
密度教學設計02-24
《第幾》教學設計04-25
《荷花》教學設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