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模板匯總十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zhì)量,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shè)計方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六個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讀通課文。準確讀通長句。
3、 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知道課文主要寫了笑談腿疾 旋轉(zhuǎn)板書 放風箏三件事。知道課文是從劉老師的生活態(tài)度與工作態(tài)度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品質(zhì)的。
教學重點:
掌握生詞,理清課文脈絡(luò)。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歸納出課文的三大事例。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1、(板書:理想)老師的理想是當一名學生尊敬,信任,喜愛的好老師,愿意談談你們的理想嗎?同學們的理想是遠大的!(板書:風箏)看到這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書:的)理想與風箏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學反思:學生對于理想,對于風箏顯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但兩者如何有機融合,似乎解決得并不巧妙。這種無須回答的問題是否有著存在的必要呢?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齊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學反思: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順著學生的思維整理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方面還考驗著我的課堂駕馭能力。
3、是呀,這篇課文到底寫的是什么呢?風箏中寄托著怎樣的理想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在文中圈畫出生字,自己喜歡的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這些詞語是什么意思.
(2)課文中寫了劉老師的哪些事?
(3)劉老師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假如請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詞語?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寫得細膩感人,畫出來,認真讀一讀,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
設(shè)計意圖:以這四個問題統(tǒng)領(lǐng)全課,既解決生詞,又把握了課文中心,且抓住重點語句讀好了課文。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出示生詞:風箏 瞇眼 蜈蚣 倘若 連翹花 翹尾巴 撒脫 撒謊 急速一轉(zhuǎn) 旋轉(zhuǎn) 酸澀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圓木拐杖 女媧造人 擎著風箏 翩翩起舞 翱翔盤旋 氣喘吁吁 功德無量
(1) 讀準字音:指讀正音。注意三個多音字,幫助學生區(qū)別好。
(2) 認清字形:倘 敞 箏 掙 睜
(3) 理解詞義 A酸澀 文中是酸澀的感情,什么情況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難受呢?文中為什么而酸澀?B 看到功德無量這個詞,你想起了哪些偉人?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為什么那根圓木棍是功德無量的呢?C誰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詞語說一句話,如果你能用上幾個詞,那就說明你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棒喲。當然也可以結(jié)合我們的課文內(nèi)容來談說話。
(4) 指導寫字:字會讀、會認、理解了,我們還要寫好它。在寫字之前,一定要先認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布局,還要看清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這叫讀帖,讀完帖后,要一筆一畫認真書寫。這六個生字中,哪個字最難寫?我們一起來寫它。請看老師板書。請大家認真在書上119頁描紅。注意寫字姿勢,一定要做到一筆描成,筆筆到位。
教學反思:對于生詞的教學,我常常采用這樣的方式;蛟S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太多的新意,但應該做到了扎實。高年級學生字詞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詞義的理解,及積累運用詞語的能力。因而在設(shè)計時我著重關(guān)注了這一點。對于多音字的教學,從思想上重視了,但或許因為對學生學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困生對于字音并沒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況下,字音教學應該是針對學困生。
2、課文主要寫的是劉老師,寫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笑談腿疾 旋轉(zhuǎn)板書 放風箏)指讀第四、五、八、九自然段。這三件事構(gòu)成了文章的主體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的呢?指讀第一段。文章的結(jié)尾又寫了些什么呢,你們覺得最后這兩自然段表達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老師小結(jié):課文開關(guān)通過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了對劉老師的加快;中間第四至九自然段通過三件事,表現(xiàn)了劉老師的人生態(tài)度,最后又回到現(xiàn)實中,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懷念與贊美之情。
教學反思:這部分讓學生說事,部分學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語言來回答,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歸納,既讀了課文,又概況了課文大意。對于分段,概括大意,個人認為不是教學的重點,因而直接用語言引導,讓學生有個大體印象即可。或許這樣的設(shè)計仍有牽著學生走的痕跡,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3、誰來回答第三個問題:劉老師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假如請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詞語?能用書中的語言來解釋你為什么這么說嗎?
教學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主要是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在實際教學中,效果還是比較好的。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4、你找了哪些細膩感人的句子,愿意讀給我們聽嗎?學生讀后,追問:你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心中涌起怎樣的情感?
教學反思:這一設(shè)計也是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學生自主地感受與表達。無論學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問題或許學生表達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滲透這樣的讀書要求,還有非常有必要的。邊讀邊思的習慣應該逐步培養(yǎng)并落實。
二、作業(yè)布置
1、 將生字在田字格中書寫四遍,生詞抄寫兩遍
2、 認真反復朗讀課文,在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上,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讀三遍)
教學反思:在最后我特別強調(diào)的“讀”這一項作業(y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課,真正的落實還得有賴于課任老師。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感受北京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的字詞。研讀課文,學會閱讀按方位順序?qū)懙囊欢卧挕?/p>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引領(lǐng)學生感受北京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第二段寫天安門城樓前與整體介紹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課件(注:作者已經(jīng)把課件提供給站長,請向站長索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北京
1、請小朋友聽一首歌,并猜猜歌名,(課件播放《我愛北京天安門》)
2、摸清學生對北京的了解。
師:小朋友們,你們?nèi)ミ^北京嗎?
生:去過。(沒去過)
師:請你說說你在北京看到了哪些景物?(你們在哪兒見過北京?)
生:
二、讀北京
一讀
1、師:聽了這幾位小朋友的介紹,大家想不想對北京有更多的了解?
2、今天,教師將與小朋友們一道去游一游。(揭題,讀題)
3、請把書翻到116頁,自己自由讀一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比誰讀得最認真,最充分)
4、檢查朗讀:A、課件出示生字新詞;B同桌互讀,齊讀。
5、師: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說說對北京的印象,你會用哪個詞?
三、游北京
1、師:北京有許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小朋友們喜歡先上哪兒玩?
2、文中哪個自然段對此作了介紹?
3、自由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這一自然段。
5、(同桌討論):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師相應輔導)
6、集體交流讀書感悟。
7、動態(tài)生成,據(jù)學生的回答來學習文本
第二自然段:(1)、課件出示比一比,小組討論。
。2)、反饋時,指導學生讀好聞名中外、雄偉、雕刻精美、永垂不朽等詞。
。y點突破:在廣場的北面,除了天安門城樓還有什么?出示相關(guān)圖片天安門前真美,你能把這幾句話讀好嗎?自由試讀,指名讀)
。3)、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圖片,讓學生感受北京的'美,激發(fā)學生對北京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
。4)、學生補讀課文;
。5)、認真讀課文,獨立填寫天安門廣場示意圖。理清文本的寫作順序
。6)、交流(7)介紹天安門廣場上的景物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第三自然段:1.結(jié)合畫面和上文理解綠草如蔭、鮮花盛開、造型新穎的立交橋、川流不息的意思。
2、以喜愛的心情來背誦這一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1.出示相關(guān)圖片,讓學生感受北京的美。
2.你還知道北京的哪些名勝古跡?(引導學生課后自主探究北京的美)
3、引讀第五自然段:應帶著怎樣的感情讀?
4、讀全文:(自由讀、男女生試讀)配樂齊讀。
四、探北京
課后閱讀《北京》綜合資料。
預設(shè):
1、尊重學生的原有認知,使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學生原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與向往;
2、課堂采用開放式的結(jié)構(gòu),使學習的主動權(quán)掌握在學生的手里,學生對文本的學習隨著自己的興趣而展開;
3、課堂上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4、以多媒體為手段,讓學生在觀賞圖片中領(lǐng)悟美,在欣賞音樂中創(chuàng)造美;
5、課堂上通過同桌互讀、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3
【課前透視】
課文熱情洋溢地敘述了1961年周總理在西雙版納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jié)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情誼。總理的滿面笑容、傣族人民的興奮與喜悅在作者飽滿的激情中淋漓盡致地得以展現(xiàn)。文章圖文并茂,緊扣難忘二字展開,內(nèi)容突出景難忘人難忘情難忘。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層次、多種形式反復地讀課文,從而感受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
二年級學生對潑水節(jié)的來歷、周總理與人民的關(guān)系了解不多,課前應布置他們搜集有關(guān)的資料,提高搜集、處理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jié)有初步感受。
【教學重點】
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情景,體會他們之間心連心的深情厚誼。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潑水節(jié)的.多媒體課件、課文插圖、師生搜集潑水節(jié)和周總理的相關(guān)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上課,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我們杭州著名的旅游景點宋城潑水節(jié)的盛況。
1、個別介紹。
2、其他同學作補充。
3、課件出示有關(guān)宋城潑水節(jié)的圖片和錄像。
4、積趣存疑:
今天我要帶領(lǐng)大家一起去參加傣族的潑水節(jié)。
(板書課題)
教師或?qū)W生簡單介紹傣族潑水節(jié)的習俗。
(圖片激趣)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jié))
(板書:潑水節(jié))
然后在前面加上難忘二字:為什么說是難忘的潑水節(jié)呢?學習課文我們就會知道。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受潑水節(jié)的難忘。
2、再次讀課文,圈畫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3、限定時間,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接龍讀檢查讀文情況。
三、檢查朗讀,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注意瓣讀 bàn,在句子中讀花瓣時要加兒化音花瓣兒。因為的為讀 wèi 。翹舌音有蘸、壽,平舌音有踩。
2、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是怎樣認字的,然后全班推薦好的識字方法。
3、利用課件游戲檢查識字:抓特務、對號入座、購買門票。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換詞比較:火紅火紅的可以換成紅色的嗎?
(突出鳳凰花的艷麗,烘托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還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紅火紅的?自由回答。
3、指導讀──練習讀──齊讀。
五、學習二、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地方和學習伙伴交流。
2、今年的潑水節(jié)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重點抓住人們動作的詞語體會。
(用你自己的話向大家描述一下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情景)
4、指導朗讀:
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難點是讀好最后一句:周總理來了!讀最后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diào)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體現(xiàn)出個性。
六、寫字指導
1、學習恩、壽、鳳、凰、龍、度六個字: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
⑴ 都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
、 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guān)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 鳳字內(nèi)是又,要和風區(qū)分字形。 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qū)別。
2、利用課件,分析結(jié)構(gòu)和注意點。
3、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根據(jù)書寫實際相機指導。
4、學生互相觀察和欣賞,寫得不滿意的字可以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讀文思考
1、學習四五自然段:
⑴ 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⑵ 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獲。
2、反饋交流:
⑴ 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 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 結(jié)合課文插圖,理解笑容滿面。
(態(tài)度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 想像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 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的情誼。
、 你能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寫一句話嗎?
、 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提供句型,練習說話,發(fā)散思維。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導朗讀:
個別讀──男女同學──齊讀。
三、學習最后段落,重點指導朗讀
1、配上音樂,激起情感高潮:
師:周總理開心,人們更開心,我們也開心。
2、配樂齊讀。
四、知識延伸
傣族人民的潑水節(jié)因為有了周總理的參加而顯得格外難忘,你還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呢?
(師介紹:火把節(jié) 那達慕大會等)
五、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課件,分析結(jié)構(gòu)和注意點。
3、展示寫字作業(yè),學生互相評價。
六、課后實踐活動
1、查找、搜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jié)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與地球自轉(zhuǎn)相關(guān)聯(lián)的現(xiàn)象除了晝夜交替以外,還有天體的東升西落、不同地區(qū)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等。
2.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這就意味著越是東邊的時區(qū)就越先迎來黎明。
3.不同地區(qū)所處的經(jīng)度差決定了地區(qū)之間的時差。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模擬實驗、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象和自然現(xiàn)象等多種途徑和方法,收集有關(guān)的證據(jù)。
2.通過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活動,理解相對運動,根根據(jù)天體視運動的方向推導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并用來解釋太陽等天體的視運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初步知道因參照物的不同,對物體的運動需要從多角度去認識。
2.培養(yǎng)尊重事實、重視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這就意味著越是東邊的時區(qū)就越先迎來黎明。
2.難點:世界時區(qū)圖的認識。
【學習準備】
小組準備:自制教學模型、小紙人、北京和烏魯木齊紙牌、記錄單。
教師準備:大地球儀一個、小地球儀、課件、臺燈一個、圓規(guī)、三角板。
【學習過程】
課前發(fā)給每組一個地球儀,自由看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引入:剛才同學們都玩了地球儀,地球儀是縮小版的地球,胡老師也把地球縮小畫在了黑板上,畫陽光和分界線,當陽光照在地球上的時候,地球?qū)χ柕倪@一面是什么?預設(shè):白天。
2、教師補充:白天我們可以稱為晝,板書:晝。繼續(xù)提問:那背著太陽的這一邊是什么?預設(shè):黑夜。教師補充:黑夜我們也可以稱為夜,板書:夜。
3、教師表述:在白天和黑夜之間有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出示地球儀和臺燈,在地球儀上看,打開臺燈,當太陽照在地球上,對著太陽的一邊是白天,背著太陽的一邊是黑夜(學生一起說)。教師指著地球儀,從黑夜到白天過渡的這個時間叫做黎明什么?預設(shè):黎明。板書:黎明。
4、引導:在我們中國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城市,一個是首都北京,我在地球儀上用紅色五角星做了標記,另一個是新疆的烏魯木齊,我用藍色五角星做了標記,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和這兩個城市。提問:這兩個城市,北京在烏魯木齊的哪邊?預設(shè):東邊,課件出示:東。繼續(xù)提問:那烏魯木齊在北京的哪邊呢?預設(shè):西邊。課件出示:西。質(zhì)疑:那北京和烏魯木齊誰會先迎來黎明呢?大家想一想,板書:誰先迎來。
二、模擬實驗
1、談話:北京和烏魯木齊誰會先迎來黎明呢?請學生回答。預設(shè):北京。板書:北京。
2、追問:你是怎么想的?你判斷北京先迎來黎明有什么依據(jù)?預設(shè):①北京在東面,先看到太陽。②太陽東升西落,北京在烏魯木齊東面就先迎來黎明。③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zhuǎn)。
3、繼續(xù)追問:這是你的觀點,誰有不同的想法?請另一名學生回答。預設(shè):烏魯木齊。板書:烏魯木齊。
4、追問:你的依據(jù)又是什么?學生說理由。
5、引導:北京和烏魯木齊究竟誰會先迎來黎明呢,我們一起來觀察兩張照片。課件出示相同時間北京的和烏魯木齊的景色照片。
6、提問:從這兩張照片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預設(shè):北京先迎來黎明。追問:你從哪里看出是北京先迎來黎明?預設(shè):同樣是早上7點,烏魯木齊的天還很黑。
7、質(zhì)疑引導:從照片上看很有可能是北京先迎來黎明,這只是我們的猜測,你們能用什么辦法來證明呢?預設(shè):模擬實驗。追問:怎么模擬呢?學生回答。
8、課件出示模擬方法:①每組一人②圍成圓圈③角色模擬④轉(zhuǎn)動起來⑤觀察現(xiàn)象
學生圍成圓圈,教師給學生掛上地名,確定東西方向和太陽位置,然后開始實驗。
自西向東轉(zhuǎn)兩圈,自東向西轉(zhuǎn)兩圈。
9、交流反饋,提問:地球怎么轉(zhuǎn),北京先迎來黎明?預設(shè):自西向東轉(zhuǎn)。追問:那地球怎么轉(zhuǎn),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預設(shè):自東向西。
10、談話:通過模擬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北京有可能先迎來黎明,烏魯木齊也有可能先迎來黎明。在這個模擬實驗中,一些同學把自己模擬成了地球,沒有真正觀察到地球的轉(zhuǎn)動和這兩個城市誰先迎來黎明的情況,如果我們能站在地球上去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迎來黎明,那是否能觀察的更清楚呢,你們想站到地球上去觀察嗎?預設(shè):想。
11、課件出示小人,談話:我把你們都變成了這么小的小人,課件出示貼,你們把自己貼在地球儀上相應的位置,北京與紅五角星對齊,烏魯木齊與藍五角星對齊,課件出示開,貼好后打開手電,把它當成太陽,課件出示轉(zhuǎn),然后轉(zhuǎn)動地球儀,指導示范如何轉(zhuǎn)動地球儀,明確左西右東,課件出示看,看一看地球怎樣轉(zhuǎn)動,北京先迎來黎明?怎樣轉(zhuǎn)動,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
學生模擬實驗,教師指導。
12、反饋交流:誰來說說你們是怎么做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上臺展示)預設(shè):地球自西向東轉(zhuǎn),北京先迎來黎明。板書:畫上地球,弄清東西方向畫上箭頭,寫上自西向東。追問:那地球怎么轉(zhuǎn),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預設(shè):自東向西。板書:畫上地球,畫上箭頭,寫上自東向西。
三、地球怎么轉(zhuǎn)
1、談話:大家做的實驗是不是跟他們一樣?通過實驗我們再次發(fā)現(xiàn),北京和烏魯木齊都有可能先迎來黎明,課件再次出示相同時間北京和烏魯木齊的照片,從剛才的照片來看,事實上可能是誰先迎來黎明?預設(shè):北京。
2、如果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你認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預設(shè):地球自轉(zhuǎn)方向。
3、質(zhì)疑:你認為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是怎樣的?預設(shè):自西向東。追問:你有什么依據(jù)?預設(shè):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zhuǎn)動。
4、繼續(xù)質(zhì)疑:誰有不同意見?如果沒有,教師則追問:大家都認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轉(zhuǎn)的,你們用什么辦法來證明?學生可能想不出。
5、引導: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課件播放視頻,看完視頻后提問:視頻中的汽車是怎樣運動的?預設(shè):向前。追問:那旁邊的景物呢?預設(shè):后退。副板書:汽車前進,景物后退。
6、談話:我們再來看一段視頻,課件播放看視頻2,看完視頻后提問:視頻中的木馬是怎樣運動的?預設(shè):自西向東或順時針。追問:那旁邊的景物呢?預設(shè):自東向西或逆時針。副板書:木馬順時針轉(zhuǎn),景物逆時針轉(zhuǎn)。
7、引導:天氣晴的時候,我們站在地球上每天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那么地球是怎么轉(zhuǎn)的?預設(shè):自西向東。板書: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zhuǎn)。
8、引導小結(jié):我們把生活中這樣的一些運動稱為相對運動。板書:相對運動。提問:現(xiàn)在你認為烏魯木齊有可能先迎來黎明嗎?預設(shè):沒有。追問:你的.依據(jù)是什么?預設(shè):地球是自西向東轉(zhuǎn)的。教師指著板書小結(jié):如果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地球必須自東向西轉(zhuǎn),板書:①,而事實上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北京想要先迎來黎明,地球只能自西向東轉(zhuǎn),板書:②,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一定是地球自西向東運動造成的,板書:③,這么多證據(jù)證明地球的自轉(zhuǎn)方向是自西向東,在自西向東前板書:。
四、認識時區(qū)圖
1、談話:事實證明地球的自轉(zhuǎn)方向是自西向東的,所以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那北京比烏魯木齊提早多少小時先迎來黎明呢?我們讓世界時區(qū)圖來幫助我們尋找答案。
2、談話:我們將整個地球以經(jīng)線為標準展開,就是一張世界時區(qū)圖,課件播放展開過程。板書:世界時區(qū)圖。
3、質(zhì)疑:這張世界時區(qū)圖能幫助我們學到什么信息呢?請各小組拿出學習單學習世界時區(qū)圖的相關(guān)知識,完成學習單上任務,并思考交流相關(guān)的疑問。
學生學習世界時區(qū)圖,教師指導思考題。
4、反饋交流: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學習成果。請學生上臺匯報,匯報第一題時板書:24個。任務一完成后,詢問其他學生:你們的結(jié)果都跟他一樣嗎?
5、交流思考題:①北京和倫敦誰先迎來黎明?預設(shè):北京。追問:你有什么依據(jù)?預設(shè):北京在東面,東八區(qū),倫敦在0時區(qū)。
、诒本┖蜄|京誰先迎來黎明?預設(shè):東京。追問,你的依據(jù)又是什么?預設(shè):東京在北京東面,東十區(qū),北京在東八區(qū)。
③為什么越是東面的時區(qū)越先迎來黎明?預設(shè):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
6、小結(jié):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的原因,越是東面的時區(qū)就要比西面早一些迎來黎明。在課題下面板書:東早西遲。
五、課堂總結(jié)
談話:同學們,原來誰先迎來黎明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決定的。這個單元我們都在研究地球的運動,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收獲,讓我們來整理一下,課件出示表格。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5
【教學設(shè)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科學說明文,但所說明的對象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文章內(nèi)容并不深奧。授課過程中,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shè)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解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最后設(shè)置自由問答環(huán)節(jié),給喜歡鉆研的同學一個空間,由興趣引領(lǐng)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前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欧e累詞語,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鱗片、脊椎、兩棲”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弄清“繁衍、相安無事”的詞義。
⑵收集有關(guān)克隆的科學知識。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感知文意,通過篩選信息,概括內(nèi)容要點,逐步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颇軌蚶砬灞疚牡恼f明順序,并理解這樣安排的好處。
、谴Ρ疚倪\用的說明方法,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3、情感目標:
體會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和精神,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全面看待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實現(xiàn)科學精神和人文關(guān)懷的統(tǒng)一。
【教學重點】
1、了解有關(guān)克隆的知識和克隆研究的動態(tài)。
2、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3、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的科學性。
【教學難點】
1、理清“克隆鯽魚出世前后”的說明順序,理解這樣安排的原因。
2、對文章結(jié)尾一段話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讀和點撥相結(jié)合。
【教具準備】
幻燈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篩選重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說明順序、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條理性、科學性。揣摩語言,體會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設(shè)計(一):
20xx年11月份,我國多家媒體曾轉(zhuǎn)載國外媒體報道的一條驚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組織操縱的科學狂人,正在美國內(nèi)華達州大漠深處進行著一項克隆人的秘密實驗。他們根據(jù)英國科學家創(chuàng)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樣原理,從一個當年2月份夭折的10個月大的美國女嬰身上提取細胞制造克隆人。(選自20xx.11《文匯報》)消息披露后,克隆技術(shù)及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今天,讓我們走進《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板書文題)
設(shè)計(二):
《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有一個絕招令人拍案叫絕:他與妖魔作戰(zhàn)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來參加戰(zhàn)斗。這當然是神話,但是今天的科學卻能實現(xiàn)類似的“奇跡”,這就是“奇妙的克隆”?寺『我阅苋绱松裢◤V大?還是聽聽遺傳學家的解釋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shè)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
多媒體顯示:
1、給下列加黑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兩棲
2、解釋下列詞語,并用詞造句。
繁衍
相安無事
3、克隆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4、“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和“克隆綿羊‘多利’”分別為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克隆羊的誕生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5、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克隆技術(shù)造福于人類?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計時閱讀,然后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fā)言進行全班交流。教師作總結(jié)發(fā)言,以歷時最短、概括較準確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
明確:
1、nánɡ pēi tāi chán chú jǐ zhuī qī
2、繁衍(yǎn):逐漸增多或增廣。
相安無事:相處沒有沖突。
3、克隆是無性繁殖的新興生物技術(shù)。
4、“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術(shù)的發(fā)展脈絡(luò),為我們介紹了中外科學家所進行的克隆實驗及實驗進展情況,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
“克隆綿羊‘多利’”較為詳細地描述了“多利”的誕生過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義和巨大反響。
克隆羊的誕生在世界引起了轟動,主要原因是它標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
“這個結(jié)果證明:動物體中執(zhí)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tài)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這一突破意味著它既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能危害于人類。
5、課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寫克隆技術(shù)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三、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分析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條理性和科學性
學生精讀課文,教師設(shè)計思考題,指導學生閱讀。
多媒體顯示:
1、文章四個部分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能調(diào)換順序嗎?
2、文章第一部分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4、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介紹多利的誕生過程,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學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處,另選幾位同學作補充或糾正。
明確:
1、文章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fā)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邏輯順序說明事理,逐層深入,步步推進。
2、作者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運用了三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解釋和引用。舉例子,列舉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作解釋: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并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游記》中孫悟空拔一根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說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文章第二部分采用了時間順序。小標題“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顯示這一部分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這樣便于勾勒克隆技術(shù)發(fā)展的脈絡(luò)。
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標志性詞語可供分析,如“‘多利’綿羊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先給……與此同時……手術(shù)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換核卵’一步一步發(fā)展的結(jié)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師對學生交流的情況作評價,對不當之處應予以糾正。
教師提示:關(guān)于第二部分的說明順序,應考慮如下一些內(nèi)容:第一節(jié)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從中國的“克隆試驗”寫到外國的“克隆試驗”,一條是寫“克隆試驗”從魚類、兩棲類再到哺乳類。以此來看,關(guān)于“時間順序”的判斷是不準確的。
那么,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呢?第一條線索突出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貢獻。第二條線索體現(xiàn)了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求索探究的過程,體現(xiàn)了科學家們的追求精神,同時也為下文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chǔ),做好行文的鋪墊。
四、揣摩語言,體會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
同學們,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淵博的科學知識,精湛的科學技術(shù)、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科學精神。請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xiàn)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與精神的句子,仔細體會。
生1:“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yǎng),經(jīng)過385天59代連續(xù)傳代培養(yǎng)后,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yǎng)細胞中吸出細胞核!
生2:“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guān),經(jīng)過80多天培養(yǎng)后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
生3:“經(jīng)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終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生4:“經(jīng)過247次失敗之后,他們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
……
選兩位同學談體會。
五、學生自由問答、質(zhì)疑、釋疑
學生爭論的焦點在于文章最后一段。文章寫道:“有關(guān)‘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萍荚桨l(fā)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guān)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
這段話該如何理解呢?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1、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既可造福人類,也可殃及人類,而且科學造福人類和殃及人類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長,如核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
2、科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從自然界逼近了人類本身,越來越深刻地觸及人類的倫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類心靈,如克隆人問題;
3、科學發(fā)展也會引發(fā)人類道德倫理觀的變革和更新。如何確立并完善現(xiàn)代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使之既能導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又能適應科技的進步,理性而德性運用科學之劍,使之為人類造福,這將是現(xiàn)代社會必須探討和面對的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課后查找資料,完善自己的觀點看法。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閱讀有關(guān)克隆的文章或上網(wǎng)查詢相關(guān)資料,并進行整理。
2、請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的看法,可以編述故事,也可以發(fā)表議論,500字左右。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6
【設(shè)計理念】
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力求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教學中應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小中見大,通過一幅畫巧妙地夸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guān)心長輩的好品德。整篇課文充滿了家庭的溫馨,內(nèi)容和語言都內(nèi)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fā)和教育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胖、喜”等13個生字。會寫“看、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寺朗讀課文。
3、養(yǎng)成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
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和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人人都有兩棵樹,一棵左來一棵右。不長葉子不開花,天天干活不說話。
二、揭題
1、這個謎底我請小朋友把它畫在黑板上,誰來?
(請小朋友畫小手)
這就是謎底。
板書:小手。
(出示蘭蘭的小手的畫)
這是蘭蘭畫的小手。你們能說說畫上是一雙什么樣的小手嗎?
(板書:__________的小手)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胖乎乎的小手》,請大家一起讀。
3、學習“胖”:
、 念。
、 怎么記住。
、 念詞語。
⑷ 組詞。
4、齊讀課題,想一想:
全家人都很喜歡這張畫你知道為什么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別著急,我們來看看書本。這就是我們要學的第6課。
(板書:6)
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把課文讀一遍,邊讀邊標出小節(jié)號,圈出生字。
2、檢查自學:
小朋友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哪個小朋友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讀生字?
⑴ 讀生字:
、 小朋友領(lǐng)讀生字。
② 開火車讀生字。
③ 讀后鼻音的生字和詞語。
⑵ 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啊?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我請六個小朋友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當小老師幫他們聽聽他們什么地方讀得好什么地方不夠好,并且用直線劃出把爸爸、媽媽、姥姥喜歡蘭蘭這幅畫的原因
、 說說爸爸喜歡這幅畫是因為?媽媽呢?姥姥呢?
四、重點讀悟
1、學生反饋后,投影出示:
“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
“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
2、師提醒:
、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3個句子非常像。這3個字(點紅)雖然不同,但是在這里作用差不多。你看我們中國人的語言多豐富啊!
、 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后面的標點符號都是!
(板書:感嘆號)
這樣的句子叫感嘆句。在朗讀的時候要加強語氣!
3、讀體會:
、 讀讀第一句:
、 指名讀。
、 你猜猜看蘭蘭在什么時候給爸爸拿拖鞋啊?
③ 如果你是蘭蘭的爸爸心里怎么想?你會怎么說這句話?
、 讀讀第二句:
、 指名讀。
、 蘭蘭在幫媽媽洗手絹的時候心里會想什么啊?
、 有這樣一個乖女兒媽媽的心里很高興,誰能笑著來讀讀這句話?
⑶ 讀讀第三句:
、 指名讀。
、 你幫外婆撓過癢癢嗎?
、 有這樣的`乖外孫女真該好好夸夸,誰能?
4、讀了課文你現(xiàn)在能再來說說蘭蘭的小手是一雙怎樣的小手?也要說說自己的理由哦!(勤勞的、靈活的……)現(xiàn)在想想,全家是喜歡蘭蘭的畫還是喜歡蘭蘭的小手啊?
5、延伸拓展:
我想蘭蘭這雙靈活的或者胖乎乎的小手一定還做了很多事情。
蘭蘭的老師說:“這________的小手給我___________________呀!”
蘭蘭的同學說:“這_______的小手幫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蘭蘭自己說:“這_________的小手為我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
、 先跟你的同桌說說!
、 指名說。
五、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對了,你們也有一雙靈巧的小手,我們也會寫一手漂亮的字。我們先來學習“會”:
怎么記──小老師說筆順──老師邊寫邊說注意點──生寫──展示生的字、評價。
2、“會”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我們再來學寫一個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興”
老師邊寫邊說注意點──生寫──展示生的字、評價。
六、趣味延伸
瞧你們的小手也很能干。寫出了這么漂亮的字。老師想它在平時一定也幫別人做過很多事情。我們也像蘭蘭一樣,來畫畫自己的小手,夸夸自己的小手。并給它配上小詩,好嗎?
我替爸爸( )。
我給媽媽( )。
我?guī)屠蠋? )。
我為大家( )。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
1、 熟讀、背誦對子歌,豐富語言,增加積累,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
2、閱讀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內(nèi)容,理清敘述順序,體會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可與過去學過的寫景文章在敘述順序上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生收集對子,課件。
教學過程 :
一、 完成“讀讀背背”
1、 趣聊對子:師講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講得有聲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讀書。有一次和同學們偷吃了廟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狀,先生追問學生,沒人承認。先生說:“我出個對子,誰能對上免罰!毕壬f:“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郭沫若思索了一會兒,對出下聯(lián):“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毕壬鸀樗牟湃A所震驚,極為高興,全體學生都免予處罰。(邊講故事,邊演示課件,課件出示故事中的對聯(lián))教師解釋“蟾宮)
“對子”也叫“對聯(lián)”,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種形式。有人對此很感興趣,我以前有個學生就是這樣的,他學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這樣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老虎雖兇惡,半信半疑該受狐貍騙”,下聯(lián)是“狐貍太狡猾,大搖大擺憑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學們喜歡對子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先創(chuàng)造的這種世上獨有的“對子”。(課件出示此對子)
2、 教師范讀,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聽老師是怎樣讀出對子的韻味兒的。(教師的范讀要讀出文味,讀出趣味,讀出韻味)
3、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對子的美感。
4、 各種形式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讀、師生讀、同位讀等,熟讀成誦。
5、 發(fā)現(xiàn)對子規(guī)律:讀著讀著,你發(fā)現(xiàn)對子的什么規(guī)律嗎?(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數(shù)相等等)
6、 交流收集到的對子。
7、小結(jié)過渡:大家對對子的學習興致很高,我建議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們將利用秋游機會,開展對對子比賽,好不好?說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來,讓我們走進大自然,去欣賞一下。(出示課件:四季美景圖片)
二、 完成“閱讀”
1、 看了圖片,你想說什么?想做什么?
2、 剛才我們欣賞了哪幾個季節(jié)的美?
3、 自由讀短文,檢查自己昨天預習有沒有要變動的內(nèi)容。
4、 小組討論交流教材中的問題,訓練一個同學當小組長。
5、 全班反饋:
。1)作者認為每個季節(jié)什么時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師小結(jié),出示課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顏色的變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螢火蟲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閃爍;
秋天的`黃昏,美在風聲、蟲鳴;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與嚴寒的和諧。
。2)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的描寫,美美地讀一讀,準備挑戰(zhàn)讀,指名讀。
(3)分春、夏、秋、冬四大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讀最喜歡的一段,爭取背下來。
。4)大家將每段的第一句劃下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沒有?
。5)根據(jù)你平時的觀察和體會,你認為哪個季節(jié)最美?仿照書上的內(nèi)容說一說。
(6)這篇文章按什么順序?qū)懙?與《高大的皂莢樹》對比。(《高大的皂莢樹》的敘述順序:圍繞皂莢樹這一種景物來寫的,本文寫的是各個季節(jié)不同的景物。)
。7)歸納小結(jié):讀文章要弄清文章的敘述順序,這樣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我們自己寫文章,也要理清思路,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別人讀了才會清楚明白。
三、作業(yè) :準備“口語交際”及作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在口語交際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yǎng)。
2、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訓練學生,使學生了解掌握購物講價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創(chuàng)設(shè)真實的購物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練習如何購物講價。
課前準備:教師:各種商品,商店標牌等。
學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
教學過程 :
一、情景導入 ,揭示課題。
1、改變身份,引生入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不光來上課,還要向大家推薦我們學校校辦工廠的一種書包,美觀大方,使用方便,原價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學見面,優(yōu)惠價40元,怎么樣,想買的同學請舉手。
。ń處熆勺叩綄W生中間,激發(fā)學生購買,引導學生還價!)
(點評:通過教師改變身份,設(shè)計情景,讓學生參與進來,師生互動,從而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讓學生明白購物講價的重要性。學生當時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
2、因勢利導,引出課題。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買的價格不同,問:為什么同樣的東西,有的同學買的要便宜得多呢?(討價還價)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本領(lǐng)。師板書課題,生打開課本。
二、聯(lián)系生活,獲取經(jīng)驗。
1、聯(lián)系生活。師:剛才老師設(shè)計了一個情景,就是想讓大家知道還價的重要性。其實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nèi)粘I钪匈I東西還價的機會非常多。同學們,你們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買過東西嗎?想一想怎樣還價的?
。ㄒ部勺寣W生看課本或從剛才的情景中領(lǐng)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說。)
。c評: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把生活經(jīng)驗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在實際生活中獲得討價還價經(jīng)驗,運用于課堂之中。)
2、學生發(fā)言,介紹經(jīng)驗,教師概括提煉。
3、師:老師把大家介紹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還價寶典,請看大屏幕,指名朗讀。
4、過渡:下面我們就來用這些方法進行實戰(zhàn)演習。
三、自由結(jié)合,摸擬訓練。
1、師:在練習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練習的注意事項,指名朗讀。
2、同學們下面我們就把教室當成申泰大市場,把你的課桌當柜臺,請同學們自由組合,分別扮演賣家和買家,看誰最會賣,看誰最會買。等一會兒老師請同學們到臺上來表演,誰演得最好,老師的書包就做為獎品送給他。
。c評:教師再次創(chuàng)設(shè)購物情景,使學生進行購物實踐來訓練剛才學到的還價方法。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賣家叫賣,使出看家本領(lǐng),買家使出渾身解數(shù)討價還價,有買有賣,氣氛熱烈。)
3、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指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身份、講價方法。教師也可讓學生把同類商品合到一塊兒,分成幾個小商店)
四、邊演邊評,鍛煉能力。
1、師:有句俗話叫“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毕旅胬蠋熅驼埻瑢W們到臺上來表演,看看到底是賣家精還是買方精。請其他同學當評委,評一評表演的同學哪兒演得好,用了什么方法還價。
2、學生分組上臺表演,教師相機點拔。(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還價方法,交易情況)
3、學生點評優(yōu)點及不足,教師應提醒其他同學學習和借鑒,對點評的學生及時表揚,提高學生聽說的積極性
。c評:口語交際是聽與說的訓練,是師生互動過程,它包括聽與說兩個環(huán)節(jié),在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聽力,注意傾聽別人發(fā)言,還要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注重多元評價,把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的評價結(jié)合起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五、總結(jié)評價,歸納方法。
1、同學們,你們認為剛才哪一位同學演得更好?(生不評師評,若有分歧可讓學生舉手表決。)
2、剛才他們用了哪些方法呢?你還知道其它方法嗎?
3、小結(jié):我們在學習中不光要學到文化知識,還要學會生存的本領(lǐng),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運用今天所學到的方法,花最少的錢買到自己喜愛的商品。
。c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把購物講價和學生學會生存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體現(xiàn)了“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教育觀。)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8
【課時目標】
1、讀通課文,學會
“曬、池、浮、黑”
四個字,會認讀“碰、雹”。區(qū)別“落、打、飄”的詞義。
2、能說出水的幾種變化形態(tài),初步了解水的變化過程。
。场⒓て鹦W生愛水的思想感情!菊n前準備】
寫有“云、雨、雹、雪”四塊卡片,四個帶有箭頭的卡片。
教學過程
設(shè)計意圖
一、謎語揭題
1、學生猜謎:謎底是云、雨、雪、雹子
2、揭題:我是什么
激起學生注意
二、初讀課文
。薄⒄垖W生讀課文,請給自己提提讀懂課文的要求。(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自己圈出生字,讀準字音,標上段落序號,想想課文說了什么?)
2、檢查有幾個自然段,再檢查生字。會認讀“曬、池、浮、黑、碰、雹”。
自主確定學習小目標
三、再讀課文
。薄⒆x了課文,你猜出了“我是什么?”
(師在在黑板的左下角板書:水)
。、你是怎么知道的?
3、師:原來我就是“水”!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呀。ò鍟核會變呢!你們愿意做小水珠嗎?(愿意)那好,今天咱們都是可愛調(diào)皮的小水珠了。
自主確定學習內(nèi)容
四、精讀其中一段(隨機出示:)第一段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第一段,看看我們能變什么呢?自己讀一讀這一段。(自由讀)
2、師:變成什么了?誰來說?那,是怎么變的?
指名一生讀,說說你喜歡云的什么?
生:喜歡云的變化多端。
生:喜歡云的美麗。
。、反饋,多姿多彩的云朵被大家所喜歡。我們知道,當它穿著白衣服的時候,我們叫它
(白云);穿黑衣服的呢?叫黑云;披紅袍呢?(紅云);紅云出現(xiàn)在早上時,叫──;出現(xiàn)在傍晚時,叫──你知道天上還有什么云?烏云、彩云(高中低),F(xiàn)在我們都變成云,,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漂亮衣服吧!
。ǔ鍪驹频.各種圖片)
。、大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讀第一自然段,可以一人讀,表演讀,或幾個人合作讀。
師:喜歡嗎?
生;喜歡
師:誰能讀出這種喜歡。
。怠⒆杂勺x──指名讀。(評價:一般:誰能讀這種喜歡。好:從你的朗讀中我想你一定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很得意。誰愿意挑戰(zhàn)他?特別好:瞧,你讀得樂滋滋的樣子一定很喜歡。
6、學著他們的樣,自由再讀──男女賽讀──大家齊讀。
積累詞語
自主選擇學習形式
五、精讀第2段
。薄㈦S機出現(xiàn)第2段中的1、2句、第3句或第4句。
師:老師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2、看課件理解,學生練讀。
。场⒅该麑W生朗讀。說說為什么這樣讀?(讀出不同的語氣、速度等。)理解:“落、打、飄”。
。、指導讀雨落得溫柔,冰雹打得野蠻。雪花飄得輕逸。
理解、朗讀相結(jié)合
六、根據(jù)課文第一、二小節(jié),再結(jié)合板書說說水的變化
小結(jié):看,雨、雪、雹子回來后又將變回水的模樣,水就這樣不斷地循環(huán)變化著,現(xiàn)在你明白,雪孩子為什么能化成云,云里為什么能落下下雨了吧?不過,要想真正認識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們還得去它的家看看,還得去熟悉它的脾氣。這些,大家可以在下節(jié)課再學習。
再次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選擇學習形式。
七、寫字指導
。、出示要寫的字:沖、曬、池、浮自己讀一讀。
。、交流寫字過程中要注意的地方。
。、老師范寫。
4、生寫,老師巡視。
八、(機動)出示與生字有關(guān)的文章讓學生讀一讀,鞏固生字
九、作業(yè)
水還有哪些變化?課后畫畫,再寫上幾句話。
把課文內(nèi)容和說話練習結(jié)合在一起,既理解水循環(huán)的線路,又激起新的疑問。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9
一、復習導入,鞏固所學
1.以卡片檢查生字。(先帶著拼音讀,再去掉拼音讀。)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價。)
二、逐段理解,品味感悟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明白王二小帶敵人進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讀文。
簡介抗日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幫助理解“兒童團員”、“常常”、“放哨”、掃蕩”的意思。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
說說王二小是怎樣放哨的?(一邊放牛,一邊警惕地望著遠方。)
一邊……一邊……在這里指什么?(指王二小同時做兩件事:放牛、放哨。這么做,既不耽誤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
。3)句式訓練:一邊……一邊……
。4)為什么敵人要王二小帶路呢?(敵人出來“掃蕩”迷了路)
。5)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見二小時的情景,誰能來說一說、演一演。
。6)思考:面對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感悟二小是個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小英雄。
。1)“順從”是什么意思?王二小真的'順從嗎?從哪個詞看出來?(裝著)王二小為什么要“裝著”?
(2)討論:王二小如果不這樣做,會怎么樣?從這里可以看出王二小是個怎樣的孩子?(機智勇敢,不怕犧牲)
。3)“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這句話什么意思?(周圍都有八路軍在埋伏,敵人被包圍了)
。4)(輕緩、悲痛的語氣)知道自己上了當?shù)娜毡竟碜泳箽埲痰臍⒑α诵⌒∧昙o的二小,八路軍叔叔們含著眼淚,高喊著:“沖啊!為王二小報仇!”消滅了全部敵人。
①體會八路軍叔叔們的心情。
、谟懈星榈刈x一讀最后一段。
。6)思考:王二小是為什么犧牲的?他是怎樣一個人?
。ㄐ〗M討論,匯報:王二小是為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被敵人殺害的。他是個機智勇敢的小英雄)
三、指導朗讀,升華感情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王二小的神態(tài),想象出王二小的語言、行動和內(nèi)心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2.找出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樂曲為伴音,指導學生有感地朗讀課文
四、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1.先自學生字,然后同桌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說說每個字的部首及記憶方法。
2.全班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
3.練習擴詞,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4.教師示范指導:
。1)“邊、這、進、道”的部首都是“走之”,應重點指導,寫時注意:三筆寫成、點和橫不要連、捺是平捺,不要寫斜。
。2)“從”的第一個人的捺變成點。
5.學生描紅,臨寫。
6.優(yōu)秀作品展示,師生評議。
五、課后延伸,實踐拓展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隊活動課開展“學習小英雄、爭當小英雄”活動。
板書設(shè)計:
23王二小
小英雄
一邊……一邊
帶路
被殺害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用快樂的情緒和優(yōu)美的歌聲演唱《牧童》,表達牧童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并培養(yǎng)他們二聲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節(jié)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
3.通過演唱歌曲與姊妹藝術(shù)的結(jié)合及了解相關(guān)的牧童作品,體現(xiàn)文化藝術(shù)多元文化特點, 在體驗中感受歌曲的藝術(shù)魅力。
教學重、難點
1.用和諧的聲音唱好歌曲的二聲部合唱。
2.準確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節(jié)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伴著《春天在哪里》的`音樂做律動進教室(第一段音樂學生做律動,第二段音樂學生加上奧爾夫的節(jié)奏樂器拍擊)。
二、復習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伴著《春天在哪里》的音樂來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大自然它那風情萬種、絢麗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你最喜歡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歡碧波萬頃的大!
生2:我喜歡清晨的蓬勃紅日……
生3:我喜歡美麗的黃昏……
師:假如你現(xiàn)在身臨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畫筆,把美麗的黃昏畫出來。
師: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歡田野的景色,因為它的綠、它的黃、它的靜……
師:田野是這么美,讓我們一起奔向田野吧!
學生隨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喚》(在演唱中,學生加上跺腳、拍手、捻指等喜歡的動作)。
師:你們美妙動聽的歌聲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唱好嗎?
生:好!鼓掌……
師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在奔向田野的時候,還看到了什么景色?(這時教師將一幅牧童騎在牛背吹笛子的圖畫貼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時,我看到了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著笛子的景色。
師: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寫的一首古詩《清明》。
師:你能背誦一下嗎?
生:能(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生:老師,我還想到了袁枚的《所見》 。
師:你真聰明,你能為我們再背誦一下《所見》嗎? (學生朗誦,其余同學會背誦的可以同時背誦)
師:你背誦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簡單地為大家講解一下詩意?
生:能(學生講解,不足之處教師補充)。
三、學習歌曲《牧童》
1.引入新課。
師:你們朗誦的有關(guān)牧童的古詩,讓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聽嗎?
生:想。
師:老師現(xiàn)在把歌曲唱給你們聽,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師用有感情且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師:剛才老師演唱的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歡快、節(jié)奏活潑、跳躍,是一首帶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們就學習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師用黃色標記的節(jié)奏。
學生先練習切分節(jié)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樂句。
2.學習歌曲旋律。
師:首先來學習高聲部的旋律(教師指導學生唱高聲部的旋律,特別提示要唱準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學習低聲部。
【教學設(shè)計方案】相關(guān)文章:
教學設(shè)計方案10-01
教學設(shè)計方案06-14
教學設(shè)計方案模板10-23
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方案05-18
物理教學設(shè)計方案08-09
教學設(shè)計方案【精】06-26
教學設(shè)計方案范文09-29
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方案10-06
教學設(shè)計方案模板10-16
【精】教學設(shè)計方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