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壓強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壓強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壓強說課稿1
各位評委,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科版8年級物理第十章第一節(jié)《壓強》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我將從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定位、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教學程序的安排與意圖三個方面談談本節(jié)教學的構思。
一、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定位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壓強是力學中的重要內容,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對與壓強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較為熟悉,但壓強的概念學生還比較陌生。本節(jié)教材主要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基礎上,和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和力的關系后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全章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因此,搞好壓強的教學是抓好本章教學的關鍵。
(二)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具有力的初步知識和受力分析能力,熟悉科學探究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實驗探究積極性高,抽象思維不夠,通過實驗現(xiàn)象尋找規(guī)律的能力比較弱。
。ㄈ┙虒W目標
依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僦缐毫Φ母拍睿欢脡毫Φ姆较虼怪庇谑芰γ。
、诶斫鈮簭姷母拍、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xiàn)象和解決簡單問題。
③知道壓強增大和減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ㄋ模┙虒W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
壓強的概念統(tǒng)領全章、貫穿全章,因此壓強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重點。
2、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
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得出壓強概念是本節(jié)的難點。
3、教學關鍵:實驗的成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壓力效果的實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主要反映教學方法選擇與應用要點)。
。ㄒ唬┰O計思路和理念
本節(jié)設計總體思路:從有關壓強的生活情景引入壓強課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感受壓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壓強概念,并用所學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壓強應用。充分體現(xiàn)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ǘ┙谭ê蛯W法
1、教法:根據(jù)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本課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來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
2、學法:根據(jù)以上教法及學生年齡特點,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獲得對壓強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學程序的安排與意圖(包括教學媒體和板書的使用步驟及其理由)
。ㄒ唬┙處熣n前準備
1、教學媒體準備:多媒體硬件和相關課件準備
采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使教學聲圖并茂視聽并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驗器材準備:海棉、橡皮泥、肥皂、氣球、磚兩塊、一只削好的鉛筆、自制壓力小桌、自制壓力演示器(銅圓柱體綁在鋼鋸片上)、鉤碼一盒、廢舊小礦泉水瓶、水、針、圖釘、細線等。(盆盆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 、讓土器材成為實驗教學的生力軍)
(二)教學程序設計
為達到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本節(jié)教學程序設計采用以下幾個板塊進行:
第一個板塊:情境導入;第二個板塊:壓力概念;第三個板塊:感受壓力的效果;第四個板塊: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及計算;第五個板塊:增大與減小壓強的方法;第六個板塊:總結和反饋。
1、情境導入
學生觀看視頻,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入課題。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
2、壓力概念
通過視頻引入中“冰破裂”導出壓力概念。對壓力概念的`教學不宜用太多時間,分兩步完成:
。1)建立概念
展示茶杯對桌面、圖釘對墻面、木塊對斜面等代表不同方向壓力的生活現(xiàn)象圖片,通過受力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壓力共同特征,導出壓力概念并板書。
。ò鍟唬簤毫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深化理解
由于重力知識的干擾,學生以為壓力一定是重力產生的,會對壓力的正確理解造成困擾。為了突破壓力學習難點。我利用自制教具設計了一個實驗:將鋼鋸片平放、斜放、豎放,從形變大小引導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壓力和重力大小,為理解壓力效果作好鋪墊。
3、感受壓力效果
讓學生感受壓力效果,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為壓強概念的建立做準備。
。1)提出問題猜想假設
我設計兩個體驗活動:
體驗一:用手指壓鉛筆兩端。
體驗二:用不同的力壓氣球,用針尖扎氣球。
意在通過體驗讓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期望,并有所依據(jù)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分組自選器材對可行性方案自由探究,驗證猜想。
實驗探究中要求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老師巡回指導。
學生實驗時不受器材的限制,大膽嘗試,根據(jù)自己實際選擇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分層次的教學,既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交流總結
學生分組匯報不同實驗探究方案,引導學生總結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實驗中,學生往往忙于動手,而忽略實驗的記錄和總結,老師及時讓學生填寫實驗單并展示實驗方案,有助于學生相互學習,得出結論,并體驗成功快樂。
分組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究、盡情體驗,加深對壓力作用效果的理解,從而更好理解壓強的概念。充分體現(xiàn)出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這一理念。
4、壓強概念
在以上結論基礎上學生已經認識到壓力的效果不僅跟壓力有關,還跟受力面積有關,由此提出壓力的大小能否反映壓力的效果?引起學生思考,從而指出在物理學中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壓強來反映壓力的效果,揭示出壓強的物理意義。
然后引導學生找出比較壓力效果的兩種方法,通過兩種方法分析對比,啟發(fā)學生分析壓力大而作用效果不明顯是不是壓力被面積分散了,問學生能否找到一種計算壓力效果的方法呢?自然給出壓強的定義、定義式及單位。
、捕x: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彻剑簆=F/S
、磫挝唬篜a,1Pa =1N/m2,1Pa含義)
這種按照“物理意義 定義 定義式 單位”邏輯順序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在前面學習速度、密度時已有接觸,在這里加以強化,體現(xiàn)了對方法的重視,同時也為后續(xù)功率等物理量的學習奠定基礎。
通過例題使學生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更進一步加深對壓強概念的理解?梢宰寣W生先看書自學,在此基礎上交流討論獲得相關知識,教師分析例題,主要強調公式的應用和解題規(guī)范。深刻挖掘例題的隱含意義:一是單位要一致,二是正確理解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含義。三是進一步加深對壓強的理解。以磚塊為例分析壓力、接觸面積及壓強。同一塊磚怎樣放置壓強最大?那么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呢?自然引入下一個問題-----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5、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
先引導學生根據(jù)壓強公式進行分析歸納增大和減小壓強的途徑。然后媒體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例子,感受物理知識的價值所在。并展示各種圖片,組織學生討論它們分別是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的。
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意在將壓強知識聯(lián)系在生活中應用能加深學生對壓強意義的理解。突出新課程“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6、總結和反饋
通過師生共同小結,形成知識體系,既總結知識也總結方法。
解釋現(xiàn)象:在雜技表演時,氣功師躺在釘子上,人卻毫發(fā)無損。
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引入新課時的問題,如果要設法營救落入冰窟窿的人,設計多種營救方案。
意圖:學以致用,前后呼應。使整個課堂渾然一體。
。ㄈ┌鍟O計
壓力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壓強1、意義:表示壓力的效果的物理量
2、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3、公式:p=F/S
總之,在這一節(jié)課的設計上,我根據(jù)新課標精神,以現(xiàn)代課堂教學觀為指導,以實驗活動為基礎,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同時力求突出課堂的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但課堂內容較多,講解時注意側重點,把握時間節(jié)點。
壓強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體的壓強》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十四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由“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的大小”及“連通器”三個問題組成。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剛學習完壓力和壓強的概念后提出的,由壓力和壓強的關系引出液體的壓強。因此學習本節(jié)內容能鞏固前內容,讓學生懂得除固體產生壓強,液體也會產生壓強,氣體也會產生壓強。所以本節(jié)是聯(lián)系前后知識的橋梁,是物理知識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2、教學目標:
依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同時針對我校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壓強大小。
。2)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接受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悅,通過閱讀“科學世界——三峽船閘”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xiàn)象的基礎知識。
難點:從理論推導液體壓強大小的公式,因為其中研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物理模型法)盡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觸,但學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沒有深入理解,對學生來說仍然比較陌生,我將主要用分解問題、由淺入深的方法突破這一難點。
4、課時安排:本節(jié)安排1課時
5、教具準備:
在這節(jié)課中,我準備的器材如下:
教具:裝滿水的薄塑料袋、鐵釘、薄膜手套、U形管壓強計、盛水的大圓筒、刻度尺。
學具:薄膜手套、U形管壓強計、刻度尺、盛水的大圓筒、水、鹽水(或煤油)。
二、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物理往往反映內容多、雜亂,不易理出頭緒,要記的東西多、容易忘記;學生長處是對知識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實驗現(xiàn)象興趣很濃,希望每節(jié)物理課都有實驗,但不了解應該怎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更不會聯(lián)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現(xiàn)象去思考問題。加上本節(jié)課是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生對探究的感性經驗較少,因此,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多這方面的感性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采用鋪設懸念法通過多次設疑,讓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jù)學生喜歡看實驗、做實驗的特點,采用教師演示實驗法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采用了學生演示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操作技能,養(yǎng)成勤于動手、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利用多媒體演示播放一些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圖片和視頻,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四、學習方法:
學生主要通過根據(jù)生活經驗對“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討論實驗方案,在課堂上對探究實驗的觀察思考、記錄、對比分析、與其他同學交流與合作,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五、教學過程:
1、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利用多媒體展示問題:“你見過活的帶魚嗎?潛水艇為什么用厚鋼板制成?攔河大壩為什么要設計成上窄下寬的形狀?”
這樣設計旨在設疑,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注意力分散的學生,能很快的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問題上。
2、講授新課
(1)、復習上節(jié)壓力和壓強的知識,說明固體有壓強,那么液體會流動有壓強嗎?以舊帶新。
。2)、感受液體壓強的存在:
讓學生戴上薄膜手套,將手伸入水中不同的深度,感受水對手的壓強,明確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
(3)、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認識到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有壓強:
用一個塑料袋裝滿水,用一個釘子從底部扎一個孔,水就會從底部流出。再用釘子從袋子扎一些小孔,水就會從四周噴出。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這樣做符合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guī)律。
。4)、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什么有關:
①首先介紹壓強計的使用方法,使學生知道壓強計是怎樣顯示壓強大小的,學會使用壓強計。
、谌缓笠龑W生根據(jù)生活經驗對“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并引導學生討論用控制變量法制訂實驗方案,大家相互點評并完善。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從而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方案成熟后,讓兩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同時在講臺分別演示探究活動(一組學生用水、另一組學生用鹽水或煤油做實驗),其他學生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設計好的表格中。
④指導學生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液體的壓強的特點:
1、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個方向上的壓強大小相等
4、液體壓強還與液體密度有關
、萁處煾鶕(jù)剛才的課堂討論、學生實驗、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一方面是對優(yōu)秀同學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對其他同學的鼓勵,促進全體同學都有進步。
。5)、液體壓強的.大。
可以從潛水員潛入海中不同深度,需要不同的裝備,引出計算液體在不同深度處的壓強,有助于使學生體會學習這一知識的實際意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采用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利用壓強的定義公式結合質量、密度公式推導出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上的壓強相等,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體豎直向下的壓強,也就知道了液體在這一深度各個方向上壓強的大小。如圖:設有一水平放置裝有液體的圓筒,距液面深h處假設有一水平放置的平面S,要計算平面S受到液體對其豎直向下的壓強,可以按下面的步驟思考:
1、這個液柱的體積是多大?V=Sh
2、這個液柱的質量是多少?m=ρV=ρSh
3、這個液柱有多重?對S的壓力是多大?F=G=ρgSh
4、平面S受到的壓強是多少?P=F/S=ρgh
因此,深度為h處液體各個方向上的壓強為:P=ρgh
(6)、引導學生根據(jù)公式討論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進一步明確液體的壓強與密度、深度有關,與受力面積無關。
。7)、通過課本例題的計算加強液體壓強公式的理解和應用。
講解例題時強調:
1、利用公式計算時各個物理量的單位
2、通過對比計算結果再次明確液體的壓強與僅與液體的密度、深度有關,與受力面積無關。
。8)、用所學知識討論攔河大壩設計上窄下寬的道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課堂小結:
小結是一節(jié)課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及時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我們有哪些收獲,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所學的知識,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課堂檢測:理論聯(lián)系實際,討論以下問題:
帶魚生活在深海中,你見過活的帶魚嗎?為什么?潛水艇都用抗壓能力很強的厚鋼板制成,為什么?使本節(jié)課前后呼應。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理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5、課后作業(yè):p85頁3 4題
六、板書設計:
略
壓強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號選手,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滬科版第八章第四節(jié)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我的教學過程設計是這樣的:
首先通過一個開放性實驗引入新課,如何不直接用手將紙片拿離桌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吸管吸氣摩擦吸管等方法,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教學生一招,用吸管吹氣,(演示)問學生: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那么一起來探究一下。
帶領學生進入探究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猜想一下:向兩張紙中間吹氣,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然后讓學生分組做下這幾個實驗看自己猜想是否正確,要求學生在實驗中注意做了什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三個實驗共同點是吹氣,吹氣改變的是什么?氣體流動的速度。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向中間靠攏,誰的作用?這個地方可適當進行點撥。氣體壓強。之前為什么不動,壓強相同。之后為什么會動,壓強變化了,而吹氣是改變中間的氣壓,所以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是不是這樣呢,我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驗證。這是一個改裝的壓強計,兩面都與大氣相連,當這端氣壓變大時,這邊液柱下降,反之升高。直接這樣做實驗效果不明顯,所以我改裝了一下,讓壓強計可以旋轉,這樣效果就明顯了,我吹氣試試,液柱升高,說明結論是正確的。通過用水流做實驗說明液體也符合這一結論。這樣就得到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如果是上下表面存在壓力差呢?讓學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實驗,并讓學生分析乒乓球不下落原理,上下表面壓力差合力向上克服了重力。
克服重力,翱翔于天空,自古就是人類的夢想,看一則新聞圖片:這是一位農民通過自我努力,自制了一架飛機實現(xiàn)了藍天夢。飛機怎樣才能升上天空呢?給學生介紹仿生學,飛機的機翼就是仿照鳥的翅膀做成的。這種形狀有什么功能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一下,我做了一個機翼模型,讓空氣流過模型,觀察發(fā)現(xiàn)凸面流速大。為了使實驗更準確,調換一下小球的位置,(展示小球),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機翼上方流速大壓強小,下方流速慢,壓強大,上下方存在壓力差,它們的'合力向上即飛機的升力。飛機就是靠這一原理升空的。再通過模型模擬實驗進行驗證。
說道仿生學我們像動物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設計了幾個應用拓展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第一個不可思議的灰鵝、水翼船、汽車尾翼;第二個草原犬鼠的空調系統(tǒng);第三個飄柔廣告視頻,讓學生找出違背科學規(guī)律的地方,說明廣告是擺拍的;而且存在安全問題。河南鐵路高速發(fā)展,在這里順便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最后再回到課前的問題,再教學生一招,看是不是很壯觀呢?地上弄得很亂,不要緊套上一個過濾網,收拾下就好了,吸塵器就是這樣制成的。
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把探究帶回家,一是不要鼓風機也能做吸塵器實驗,辦法總比困難多。二是思考有何提高實驗顯示效果。三是利用互聯(lián)網學習。
壓強說課稿4
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流程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過渡句:備好教材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礎,那么首先先來說說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選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的第4節(jié),其主要內容是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系,是本章的最后一節(jié),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已經學習了液體壓強、大氣壓強等,這些都是流體靜止時壓強,本節(jié)是對于流體流動時的壓強進行研究的。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都能夠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決,學好了本節(jié)課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提高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
二、說學情
。ㄟ^渡句:新課改理念要求我們要“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那么在上一堂課之前分析學情是必不可少的。)
在本節(jié)課,學生對于物理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本節(jié)內容較為簡單,學生能夠輕松掌握,但是,學生在此時根據(jù)生活經驗會產生一定思維定勢,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會多采用實驗、視頻等直觀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三、說教學目標
。ㄟ^渡句:根據(jù)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流體的概念;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并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經歷在生活中現(xiàn)象應用新知,提高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生活與物理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獲得對科學的熱愛、親近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ㄟ^渡句: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就隨之確定了)
【重點】
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關系。
【難點】
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關系解釋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
五、說教法學法
。ㄟ^渡句:教育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法、多媒體演示法、談話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ㄟ^渡句:接下來談談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本次說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為了簡明扼要地將我的教學過程敘述清楚,我將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
。ㄟ^渡句:首先是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為同學們誦讀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讓同學們解釋這兩句詩詞的大意,并讓學生嘗試解釋茅草被卷走的原因,學生根據(jù)之前的知識經驗并不能夠完全解釋,由此引入本節(jié)課題。
【設計意圖:這樣的導入讓我的物理課堂生動起來,讓一成不變的物理課堂融入了一些新鮮的文學元素,出乎學生的意料,激發(fā)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一把金鑰匙,由此也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ㄟ^渡句:接著是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
本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我將其分成三個部分:
首先是流體的概念,我會讓學生復習一下前幾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如大氣壓強、液體壓強等,并且讓學生明確流體的概念,接著在多媒體上呈現(xiàn)本節(jié)與前幾節(jié)的知識框架,讓學生清楚本節(jié)與前幾節(jié)所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設計意圖】: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利用以前所學知識建立流體的概念,多媒體呈現(xiàn)的知識結構圖能夠在學生腦中形成知識網絡,有利于今后的復習。
接著是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液體方面,我會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器材,模擬海洋中小船相撞的過程,并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引導同學比較船的兩側水流速度,同學們此時會明顯看到兩船靠近,最后結合實驗現(xiàn)象,由我和學生共同總結出兩船相撞的原因是中間水流速度大壓強小,內外產生壓強差。
【設計意圖】:用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先讓學生初步感知,再結合實驗的過程讓學生抽離出物理規(guī)律,在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
在氣體方面,所以在此時我會出示傳感器,保證通過管子氣體總量相同時,比較細管和粗管流速大小,進而在計算機上分別讀出壓強值,進一步驗證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接著由學生解釋導入時提出問題,茅草被卷走的原因,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在液體方面學生已經有了知識基礎,此時讓學生通過傳感器讀出壓強值,使剛才的理論推導更有信服力,進一步培養(yǎng)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最后是飛機的升力。
在課前我會給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發(fā)做好的機翼模型,此時讓學生們向機翼吹氣,觀察機翼的運動狀態(tài),學生試驗后,小組討論機翼向上運動的原因,教師總結飛機產生升力原理。
【設計意圖】:這樣的小實驗既復習了剛才所學知識,又讓學生意識到物理應用于社會的理念。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過渡句:接著是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熟練并靈活運用掌握本節(jié)知識。)
在此時我會讓學生觀察地鐵安全線與火車安全線,小組間合作交流,討論其中原理。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ㄟ^渡句:最后就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了)
我會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作業(yè)我會讓學生自己觀察生活中流體壓強與流速的其他應用。
壓強說課稿5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說學生:流體力學現(xiàn)象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學生對流體力學現(xiàn)象的理性思維和認識不足,因此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情景創(chuàng)設與實驗探究具有很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有所欠缺,老師要及時地進行興趣激發(fā)與技巧引導。
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內容是流體力學的基礎,是液體壓強與大氣壓強的延伸與拓展。主要由“流體的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飛機的升力是如何產生的”兩大知識點組成。
教材抓住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特點,利用實驗探究、模型展示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物理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能進一步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回歸生活。
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他們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確定本節(jié)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了解流體的壓強和流速的關系。
2、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了解生活中跟流體壓強和流速相關的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流體的壓強跟流速相關的現(xiàn)象。
2、通過探究實驗,體驗流體壓強差產生的升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薄⑼ㄟ^本節(jié)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物理學的魅力所在,從而讓學生更加熱愛物理,熱愛科學。
。病⑼ㄟ^本節(jié)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交流討論,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難點:運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
教具準備:演示器材:吹風機,水槽、水、乒乓球、兩只紙船、水槽、礦泉水瓶等;分組器材:白紙條、一枚
1角的鋁質硬幣、刻度尺、學生自制機翼模型等。
【教法學法】
本節(jié)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引出物理知識,再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
【教學設計】
教學流程:采用“情境引入——實驗探究——應用反思——課外拓展”四位一體的教學過程。
教學模式:“學案導學,合作探究”——鑒于物理學科中“實驗探究”在教學中的突出地位,用“學案導學、合作探究”替代“學案導學、展示激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六個合作學習小組。
目標達成:知識用于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讓學生學會善于觀察、善于歸納的科學實踐能力。
反饋調控措施: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自評與互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適當調整教學活動。
【教學流程】
1. 情境設疑,導入新課:
情景創(chuàng)設1:讓一學生用漏斗把乒乓球吹起來!
情景創(chuàng)設2:向上吹氣,乒乓球吹不走!
情景創(chuàng)設3:再水盆的邊緣放一個乒乓球,用小棒劃動中間的水,觀察現(xiàn)象。
設計理念:創(chuàng)設激趣、設疑情景,目的是為了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好的開始時成功的一半。
引入流體的概念:氣體與液體都具有流動性,叫流體。
板書:8.4、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實驗探究,感悟新知:
一、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提出問題:流體壓強與流速有什么樣的關系?
2、猜想與假設 :
猜想1:液體和氣體流動越快,它的壓強越大。
猜想2:液體和氣體流動越快,它的壓強越小。
猜想3:液體和氣體流動越快,它的壓強不變。
設計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猜想能力——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fā)現(xiàn)。
3、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
學生活動一:
實驗一:用雙手將一張紙條靠在嘴唇下,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紙的上方水平吹氣,觀察現(xiàn)象。
實驗二:請同學們手握兩張紙,讓紙自然下垂,在兩張紙中間向下吹氣,觀察現(xiàn)象。
——邊做邊想:分析這兩個實驗的現(xiàn)象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并猜想其中的原因?
實驗三:演示:在兩根固定好的平行的玻璃管兩側放置兩個乒乓球,然后讓學生用大吸管向乒乓球中間吹氣,觀察現(xiàn)象。
設計理念:學生通過對以上三個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與概括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得出結論:氣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多媒體板書。
二、探究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導語:氣體的壓強差異會產生這么奇妙的效果,液體的壓強與流速之間是否也有相似性質呢
情景導入:1912年,“奧林匹克”號與“豪克”號的意外相撞事故。
學生活動二:
兩只紙船漂在水面上,讓學生用礦泉水瓶向中間噴水,看小船是向兩側分開還是向中間靠攏?
根據(jù)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思考兩紙船靠攏的原因——進行類比性推理訓練能力的培養(yǎng)。
得出結論:液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多媒體板書。
學生活動三:
硬幣跳高比賽——以比賽形式進行探究活動,迅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預設感想:當學生真的把硬幣吹起來的時候,學生個個興奮不已,學生在驚愕中體驗到了科學的力量有多么的神奇!
知識反饋:嘗試解釋激趣與導課實驗,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找到原因?
情景強化:用吹風機吹乒乓球的實驗——乒乓球放到吹風機口,無論朝向什么方向,乒乓球好像被什么吸住了,不會掉下來。
學生歸納結論:板書: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體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設計理念:將教材上的一個實驗探究改為多個實驗探究,目的是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歸納概括,使實驗現(xiàn)象更具有說服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
關心科技,走進生活
三、探究飛機的.升力產生的原因:
導入:飛機起飛的動態(tài)畫面——幾十噸的飛機騰空而起并在空中自由飛翔,靠的是什么力量呢?——利用直觀情景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活動四:
拿出上節(jié)課布置的小制作作業(yè)——按照右圖的尺寸折成的機翼模型,用嘴對著“機翼”前端細線的位置水平吹氣,觀察現(xiàn)象?教師強調機翼的形狀,學生思考升力產生的原因?
情景模擬與釋疑——利用動畫的好處是直觀形象,學生易于接受。
再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出:在相同時間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長,速度比下方氣流大.
得出結論:氣流在機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產生了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四、探究生活中的流體現(xiàn)象:
你能用今天所學解釋學案上的生活現(xiàn)象嗎——預設并準備了幾個與流體壓強知識有關的生活畫面和自然現(xiàn)象。
設計理念:一為鞏固所學,二是讓學生感受到流體壓強的知識就在身邊而且應用廣泛。
圖片情境:火車站站臺上要設一條安全線且不允許人進入。
圖片情境:“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詩句。
圖片情境:下雨打傘遇到大風時,雨傘為什么會被向上吸起來?
圖片情境:草原犬鼠如何將自己的巢穴打造成“空調系統(tǒng)”?
視頻情景:模擬龍卷風——為什么排水管能將紙片吸起并拋向空中?
實驗情景:對著紙杯口沿水平方向吹氣,紙杯為什么會跳出來?
——六個小組抽簽,每組解釋一個,比比哪個小組的解答思路清晰,語言簡練,說理透徹!
設計理念: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學以致用,升華能力——培養(yǎng)小組內的交流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等能力。
預設感想:利用學案上設計的六個生活情景,讓學生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從物理回歸生活,讓學生嘗試用剛獲得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既鞏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探索實踐,走出課堂
圖片情景:鼓勵學生根據(jù)流體力學原理制作一個飛機模型,一周以后舉行航模比賽,看誰的模型飛的高,飛的時間長——動手動腦,學以致用,激發(fā)興趣,發(fā)展智力。
暢談收獲:
以小組為單位,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自主歸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感悟和體會、還想知道那些知識等。
設計理念:知識與技能的提煉,過程與方法的拓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升華。
【布置作業(yè)】
乒乓球是我們濟寧十二中的體育優(yōu)勢項目,是我校的驕傲與自豪……弧圈球是乒乓球運動中最為實用的一種技巧。請你上網查詢“弧圈球” 的原理。
作業(yè)設計理念:情感上:實事求是,激起自豪;知識上:學以致用,課外延伸;能力上:激發(fā)興趣,發(fā)展特長。
【時間安排】
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相得益彰——既要放得開,也要收的攏。在時間安排上教師應適當矯正,靈活掌握。
壓強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本節(jié)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壓強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但學生比較陌生。本節(jié)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剛學習過的力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是學習了重力、摩擦力后對另一類力的學習遷移,是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和力的關系后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教材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xiàn)象開始,通過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欲和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比較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通過了解生活實例,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進行有關計算。
2、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本節(jié)課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過實驗探究來加深對壓力、壓強的理解。有關計算和增大減小壓強,安排到下一課時進行。因此我確定教學目標為:
a、知識與技能目標
、僦缐毫Φ母拍,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诹私鈮簭姽街懈鱾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
b、過程與方法目標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關?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體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以獲得對壓強的了解。在此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
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偻ㄟ^參加探究性實驗的活動,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難點:
由于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tǒng)領全章的作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因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歷了簡單探究實驗的過程,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guī)律有一定的認識。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通過實驗現(xiàn)象尋找規(guī)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教學中應注重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 學生以為壓力一定就是重力產生的,會對壓力的正確理解造成困擾。所以我細化了壓力部分的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jù)我縣提倡的問題導學模式的教育形式。我采用先學后教、小組合作、問題導學的教學方法。設計思路立足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教師點拔,達到學習目的。
教具準備:海棉、壓力小桌、一盒鉤碼、氣球、削尖鉛筆 四、說教學過程 1、設計實驗
讓學生自選器材設計實驗,讓學生把他們的設計思路展示出來。這樣的教學設計對于一些基礎較一般,他們會打開課本,學會用海棉、壓力小桌做探究實驗。而對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學,他們的思維較活躍,探究方法也多。這樣分層次的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壓強知識的應用
將壓強聯(lián)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學生對壓強意義的理解。老師介紹每一物體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限度,超過這一限度,物體就會損壞,并舉了一些實例。 請學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壞物體表面(增大壓強)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體表面被破壞(減小壓強)的?
4、小結
讓學生板書對本課時的收獲。
5、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1讓各小組學生回去設計“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并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后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作業(yè)2下去收集生活中需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事例或應用。作業(yè)3自學壓強的計算。
壓強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選自滬粵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三節(jié)。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闡述。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1.教材分析
《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一課,既是對以往固體液體壓強知識的復習鞏固,又是對壓強知識的深化和提高,也為后面大氣壓知識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本節(jié)教材內容分為三部分:
1)大氣壓強的存在
2)大氣壓強的測量
3)大氣壓強的應用,分兩課時完成。
本次課主要學習前兩部分。
2.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喜歡動手動腦,他們的思維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盡管大氣壓比較抽象,但在教學中通過實驗和多媒體,以感性認識為依托,學生完全能夠完成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
3.教學目標
依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本次課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目標
、倭私獯髿鈮簭姷拇嬖
、诹私獯髿鈮旱墓罍y方法以及測量方法
、七^程與方法目標
、儆^察與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
、隗w驗自主動手探究的過程,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③通過對托里拆利實驗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和理解用液體壓強來研究大氣壓強的等效替代的科學方法。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經歷觀察、實驗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谕ㄟ^探究性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
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4.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
、僬J識大氣壓強的存在
、诖髿鈮簭姷墓罍y和測定
本次課的教學難點是:
、儆枚喾N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②學生自主動手探究估測大氣壓
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在教學過程設計中予以闡述。
第二部分【教法及學法】
本次課主要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實驗演示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學生分組自主探究法、游戲活動法。
第三部分【教學器材】
本節(jié)課要用到的教學器材如照片所示,依據(j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盡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體。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
1.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激趣,引入課題
在本節(jié)課開始,教師拿出一個飲料瓶并設置問題:“老師這里有個飲料瓶,你能想出幾種辦法讓它變扁呢?利用你手邊的飲料瓶試一試。”學生通過實踐想到的辦法可能有“捏扁、吸扁”,緊接著教師繼續(xù)設問:“用手將飲料瓶捏扁,是因為手對飲料瓶有力的作用,那么用嘴吸飲料瓶時是什么力量使它變扁了呢?”通過引導分析學生較易答出:“瓶外空氣”。然后讓學生用類比的方法猜想:既然液體有壓強,那么與液體同樣具有流動性,受到重力的氣體是否也有壓強,從而引入課題,并板書標題“大氣壓強”。
開篇通過簡便易行的小實驗,直接切入主題,簡潔、明了,而且實驗器材來源于生活,隨手可得,讓學生感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2.分組探究,討論交流,體驗大氣壓的存在
教師先進行“覆杯實驗”的演示,并利用動畫解釋說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且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探究:要求學生盡可能設計多種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學生利用自己身邊的物體或老師提供的器材可以進行“吸盤掛重物”“兩吸盤吸在一起拉不開”“堵口的注射器拉不開”“筆帽吸嘴唇”等實踐活動,邊讓學生交流討論展示邊引導學生進行解釋,以加強對大氣壓強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為了開拓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我又設計了幾個有趣的演示實驗:
(1)“彩沙噴‘泉’”(在有支管的錐形瓶口裝一吸管,倒插在彩沙中,通過支管抽氣,很快彩沙通過吸管進入瓶內形成噴“泉”)。
。2)“自動上升的小試管”(在較大的試管中灌滿水,將較小的試管插入大試管一定深度,倒置,水流出,小試管在大試管中自動上升“)
(3)“飲料真的是吸上來的嗎”(讓兩個學生分別吸兩瓶裝滿飲料的飲料瓶,一個密閉,一個敞口,密閉的吸不上,敞口的輕松吸上,進行對比)
。4)“誰壓扁了易拉罐”(將加熱后的易拉罐倒置在水面,很快易拉罐變扁)。并讓學生對實驗進一步解釋。美國科學家愛迪生曾經說過:“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這些實驗讓學生在驚訝中領略科學的神奇。
通過這些探究活動,讓學生切身體驗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以此達到對第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3.歷史故事開篇,自主探究估測大氣壓和了解托里拆利實驗
教師邀請兩個“大力士”同學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大氣壓的威力。接著結合課件中的動畫給學生講馬德堡半球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物理發(fā)展史中的盛事。緊接著提出問題: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呢?然后安排學生利用所學壓力壓強知識和手邊老師提供的吸盤、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等器材進行分組實驗估測大氣壓。學生較容易想到通過測壓力和受力面積來計算出大氣壓的值。在探究活動中,由于實驗室所用彈簧測力計量程較小,吸盤被拉動瞬間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較難把握,學生實驗探究難以成功,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改進,用裝沙子或水的掛瓶,或者用小鉤碼加橡皮泥來代替彈簧測力計測拉力的大小。實驗時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組織學生對實驗進行評估,讓學生了解到:吸盤中的空氣往往難以充分排盡,拉動吸盤時受力面積也發(fā)生了變化,這些因素會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教師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從前面所做的“覆杯實驗”入手,讓學生思考“用水槽裝水封口,換更高的容器實驗結果又會怎樣呢?”實驗后水依然不流出,繼續(xù)發(fā)問:“大氣壓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此時播放大氣壓支持水柱的實驗視頻,引導學生分析獲知:大氣壓的大小就等于它所支持的水柱所產生的壓強,獲得一種可以準確測量大氣壓值的方法,但此實驗有缺陷:支持水柱過高,實驗操作不方便,進一步引導學生考慮換用密度更大的液體---水銀來解決問題,由于水銀有毒,所以我通過實驗視頻給學生介紹托里拆利實驗并結合動畫進行分析,讓學生計算出大氣壓的值。
在這個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步步深入,循序善誘,讓學生學會了用轉換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來獲取科學知識,以此達到對第二個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4.回顧小結,活動遷移以及課后研討
先組織學生回顧小結,以便學生系統(tǒng)掌握所學知識。
接下來設定兩個活動:
。1)怎樣將底部有小孔的飲料瓶灌滿水?“(灌滿水,蓋上蓋拿出水面即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安排學生進行用吸管搬運乒乓球比賽的游戲活動,游戲規(guī)則是不允許用手接觸乒乓球。(用吸管吸球搬運即可)。這個游戲寓教于樂,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興趣,也增進了師生關系。
最后,我設計了兩個課后研究問題:
。1)收集和了解身邊與大氣壓有關的現(xiàn)象及應用。
。2)撰寫小論文:《假如沒有了大氣壓》,
學生可任選其一。這樣設計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物理,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能力及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專家評委!
壓強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壓強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經常用到,這一節(jié)內容著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這一節(jié)內容又是初中物理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科學方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本身特點,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壓力的概念,了解靜置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與物重的關系,掌握壓強的概念,了解壓強的單位。
。2)技能目標: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
。4)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壓強的概念、計算公式和單位。
難點:壓力和重力的區(qū)別聯(lián)系以及壓強概念的形成。
二、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jù)本節(jié)課教材特點以及初二學生年齡特點,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法、探究實驗、問題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具體教學過程,學生不但要注重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獲得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參與討論,充分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并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學生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jié)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jié)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四、說課堂教學設計
。ㄒ唬┮胄抡n
通過三幅圖片展示引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xiàn)象?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壓力和壓強)
。ǘ┲v授新課
(1)通過觀看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激發(fā)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從而引出壓力的概念。接著讓學生作出一些圖形的壓力的示意圖。對壓力和重力再進行比較分析,明確壓力與重力是不同的兩種力,并強調只有在水平面時,壓力大小與重力相等。
。2)壓力的作用效果:
接著讓學生用手壓鉛筆的兩端時,有何感受?
a、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b、提出假設:學生進行大膽猜測
c、設計實驗:
d、驗證假設: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并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e、得出結論: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相同受力面積下,壓力越大效果越明顯;相同壓力下,受力面積越小,效果越明顯)。
。3)壓強的計算公式:
在以上結論基礎上教師設疑:那么如何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導啟發(fā)學生回憶密度、速度概念的學習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積上所受壓力來比較,一般是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結論: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通過層層深入地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歸納中充分體現(xiàn)了主動性,從而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繼續(xù)引導學生運用數(shù)學推理方法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根據(jù)計算公式可知決定壓強大小的條件?
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
結合壓強計算公式,仍采用數(shù)學推理,得出壓強的單位:N/m2(Pa),且1Pa=1N/m2,并說明1N/m2的意思。并舉例說明帕是一個很小的單位。
(三)小結:
。ㄋ模┎贾米鳂I(yè):
。ㄎ澹┌鍟O計:
壓強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我說課的題目《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是人教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九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教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這節(jié)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是教材壓強部分的升華,與實際生活和生產聯(lián)系密切。本節(jié)課的特點是探究活動多,生動有趣,所得規(guī)律應用性強。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思考,做好探究實驗并能應用探究得到的結論正確解釋現(xiàn)象,真正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科學理念。
2、教學難點重點
①難點:
1、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2、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現(xiàn)象的能力。
②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讓學生初步知道流體具有流動性。
。2).讓學生初步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3).讓學生初步了解機翼升力產生的原因。
。4).讓學生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簡單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2、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加強動手實踐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流體的壓強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加強愛科學和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研究實際問題的探索精神。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一步感受物理學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物理。
4、教具與學具
教師器材:說課PPT課件、機翼模型分析flash、兩個圓形紙、圓珠筆筆桿、優(yōu)酸乳飲料和兩個管子。
學生每組器材:兩個乒乓球、兩張紙,一張紙條、水槽、注射器、硬幣、漏斗、機翼模型、繩子。
二、說學情
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三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可適當讓學生動手做些實驗,來觀察流體運動而產生的一些現(xiàn)象,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利用生活現(xiàn)象,使學生認識到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存在關系,通過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本節(jié)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真正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科學理念。
三、說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主要以探究式教學為主,學生先通過三個探究實驗自己動手研究,最后小組討論分析總結歸納得出本節(jié)課所學規(guī)律,這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再用電腦投影展示飛機機翼的側面圖,觀察其特點,讓學生自己利用所得到的規(guī)律分析解釋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從中體會學習物理的樂趣。
還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針對本節(jié)課側重現(xiàn)象的特點,不準備設計獨立的評價與練習,而是把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現(xiàn)象的解釋作為一種練習,讓學的'現(xiàn)象和練的現(xiàn)象渾然一體。把課堂最后時間作為知識的升華,讓學生帶著已有的知識去解釋分析有關火車站的安全線、狂風掀翻屋頂、硬幣跳高等現(xiàn)象,在體會物理知識的無窮魅力的同時,進一步把現(xiàn)象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思考結束本堂課。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內化提高,實際應用———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引入:利用空中客車A380來到中國的新聞和用漏斗吹乒乓球做“吹球球不走”的小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課。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提出問題:當流體流動時,流體壓強的大小跟靜止時有什么不同?
流體壓強與流速有什么關系?進行猜想,通過以下三個實驗探究
實驗一:請同學們站立起來,手握兩張紙,讓紙自然下垂,在兩張紙中間向下均勻持久地吹氣,看見什么現(xiàn)象?
實驗二:點燃一只蠟燭,用一細管往蠟燭火焰的旁邊均勻持久地吹氣,火焰將向哪一邊傾斜呢?
實驗三:將事先折好的兩只小船,放入臉盆內,然后用礦泉瓶當作水管向船中間的水域沖水,兩船如何運動?
分小組實驗,完成后每組派一名同學上臺演示,并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導學生集體總結歸納,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第三環(huán)節(jié):內化提高,實際應用。
你能解釋嗎?
媒體展示狂風掀翻的屋頂,火車站的安全線,讓學生分析解釋其中原因,鞏固新知的同時鍛煉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通過吹紙小實驗讓學生分析其中原因,再過渡到分析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獲得了什么收獲?
第六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1、實踐作業(yè):
制作一個模型飛機,比一比看誰的模型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間長。
2、調查作業(yè):
調查和收集一下生活中還有那些與流體壓強和流速關系相關的現(xiàn)象,并嘗試解釋。
五、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知識有個系統(tǒng)全面的掌握,板書如下:
第4節(jié)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一、流體:氣體、液體統(tǒng)稱為流體。
二、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
流速小的位置壓強大。
三、飛機升力的產生:原因:物體兩側流體的流速不同,產生壓強差。
應用:飛機、小噴霧器
六、結束語
以上是我對“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這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對這堂課的整體設計,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專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壓強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壓強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壓強知識既是對前面所學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續(xù),又為后面整個章節(jié)奠定了基礎,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本節(jié)內容又是初中物理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科學方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本身的特點,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單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改變壓強的方法,了解壓強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⑵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進一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歸納、實驗能力;通過對壓強概念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比值定義法;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xiàn)象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現(xiàn)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壓強現(xiàn)象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物理學原理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壓強的概念,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著統(tǒng)領全章的作用)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形成。(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4、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guī)律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和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通過實驗現(xiàn)象尋找規(guī)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過形象直觀的實驗,讓他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jù)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來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
學法:根據(jù)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學生的特點,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法,歸納法,比值定義法,數(shù)學推理法。
三、 教學過程
1.讓學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體驗插入的難易程度引入新課;
2.復習彈力引入壓力,詳細講解概念、方向、作用點
先讓學生畫壓力示意圖,再畫重力示意圖,分析壓力與重力的關系
大。ㄍㄟ^鋼尺、砝碼實驗,讓學生明確壓力的大小與重力的區(qū)別),
通過力的三要素可以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單腳站立和雙腳站立,陷入泥潭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氣球、鉛筆實驗讓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怎樣來探究呢?(控制變量)
演示實驗,完善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論;
3.為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壓強,讓學生明白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學生對所提供的三組情況比較壓強大小,從而引出壓強定義式;分析單位,得出國際單位帕斯卡,對生活中的報紙對折展開壓強的大小進行介紹;
4.典型例題解題過程學生練習并分析、講解;
現(xiàn)實生活中要增大(減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舉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存在壓強的實例(打地基、沙發(fā)舒服,沙發(fā)變形增大受力面積、注射器),并說出是增大還是減小壓強,讓學生根據(jù)公式分析具體的方法,并把圖片拖至各種方法邊,一一對應;
6.鞏固練習;課堂小結
四.教學反思 本課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做實驗,這是后進生的強項,讓他們展示了自已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難心理,照顧了學生的差異。
3.在分析講解壓強的概念、公式時,用類比法步步深入,讓學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壓強的概念,從而更好的突破了難點。
4.在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的學習中,從公式、現(xiàn)象出發(fā),并結合實例分析,不僅鞏固了壓強的知識,還進一步落實了“生活——物理——社會”的教育理念。
本課需要改進之處:
1.時間的控制需要加強。
2.做得再靈活簡潔一些,可以隨時應對可能發(fā)生的問題。所以我會加強制作的學習,將多媒體技術更好的應用在物理教學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細節(jié)把握的還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當然我會繼續(xù)努力,懇請您的指導!謝謝!
附1.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壓強
一、壓力(F)
1.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2.特點:作用點 方向 大小
3.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壓強(P)
1.定義:作用在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 p=F/S
3.單位:帕 1帕=1牛/米2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壓強說課稿1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章第二節(jié)《液體的壓強》,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程序、作業(yè)與板書設計四個方面說說這節(jié)課。
第一大塊、說教材分析
第一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中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本節(jié)安排了“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探究性活動還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為學生驗證假說提供了科學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重要性顯而易見。
第二點、教學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彼詼蚀_、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我依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請各位評委看投影。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壓強
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和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培養(yǎng)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操作收集證據(jù)和分析歸納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悅
第三點、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xiàn)象的基礎知識。
難點放在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因為其中研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盡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觸,但學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沒有深入理解,對學生來說仍然比較陌生,我將主要用實驗的方法突破這一難點。
第四點、課時安排
本節(jié)安排1課時,因為研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時,只要得到壓強與深度、液體密度的定性關系,并不要求定量計算,這樣容量就較少,能夠用1課時完成。
第五點、教具準備:
請各位評委看投影
演示用:裝滿水的薄塑料袋、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U形管壓強計、課本圖9-11實驗裝置、水、鹽水、盛水的大圓筒
學生用:U形管壓強計、刻度尺、盛水的大圓筒、水、鹽水(以上器材,每兩位學生一組)
只有準備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而實驗又是中學物理教學的基礎。實驗能為學生學習物理提供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環(huán)境;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求知;是發(fā)展學生能力和使學生得到科學方法訓練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和科學作風。因此選擇以上教具。
第二大塊、說教學方法:
《學生生存》一書中寫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蹦壳,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新時代,作為教育者,應勇敢地面對改革,自覺完成從重“教法”向重“學法”的轉變。教育理論認為,好的學習效果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即智商、學習動力和學習方法,而教師能起到影響作用的是后兩個因素。我針對初二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但喜歡看實驗、做實驗的特點,我準備用多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操作技能,養(yǎng)成勤于動手、善于思考的習慣。同時指導學生運用觀察思考、記錄、對比分析、實驗探究、總結歸納、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第三大塊、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
(1)潛水員為什么要穿潛水服潛水?
。2)潛水艇下潛的深度為什么會有限制?
(3)深海中的魚捕到岸上為什么常常會死亡?
教育專家指出:學習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斯托克威也曾說過:“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你必須看它、聽它和感覺它!痹O計以上問題旨在設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注意力分散的學生,能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問題上。
第二步、演示實驗,提出問題,進行猜想
請各位評委看投影的五個實驗
(1)薄塑料袋裝滿水后鼓起來,學生用手指觸及其表面,會感到有壓力。
(2)向上端開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緩緩加水,觀察橡皮膜形狀的變化。
。3)向上端開口、側面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緩緩加水,觀察橡皮膜形狀的變化。
。4)將上端開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豎直插入水中,觀察橡皮膜形狀的變化。
。5)做課本圖9-11實驗,觀察橡皮膜形狀的變化。
這五個實驗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先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的現(xiàn)象分析其中的道理,符合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特點。經過這五個實驗的分析,學生已經知道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壓強,有助于接著提出問題: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引導學生要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常識和已有的知識進行合理的猜想,不能毫無依據(jù)亂猜。
第三步、設計并進行實驗
學生猜想后,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設計時要注意使用“控制變量法”,討論完后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實驗方案,大家互相點評并完善。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從而達到從不同角度來認識事物、現(xiàn)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學得的知識能夠保持較深的記憶。
方案成熟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表格。老師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在實驗前用投影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四點,請各位評委看投影:
。1)、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前,應注意U形管兩側的液面不能出現(xiàn)高度差。
(2)、測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時,一定要使金屬盒保持在同一深度處。
(3)、本實驗中,在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由淺入深的過程中,我們要仔細觀察U形管中兩管液面高度的變化;在測定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而轉動壓強計的探頭時,我們必須認真觀察兩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改變。
(4)、玻璃儀器,輕拿輕放,以免打壞。
第四步、各組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并派代表匯報。
第五步、老師評價。
老師根據(jù)剛才的課堂討論、學生實驗、師生對話、結論匯報,對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的同學們及時給予表揚,一方面是對優(yōu)秀同學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對其他同學的鼓勵,能使全體同學都有進步。
第六步、由學生歸納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小結是一節(jié)課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及時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步、當堂鞏固:內容是實驗冊第58頁“WWW”中的第1、2兩題
這兩題正好復習了課堂上的實驗,及時測驗,及時反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第四大塊、說作業(yè)與板書設計
第一點、作業(yè)設計:課本第68頁“WWW”中的第1、2、3三題、自學信息庫中的推導液體壓強計算公式。
第一題、與生活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物理無處不在,身邊也有許多的物理知識。
第二題、講述前人做的實驗,這個小實驗一般人不會相信,不能理解,而學過相關知識的同學能很容易解釋,可見學習物理知識很有用處,能解釋一些奇怪的現(xiàn)象,也能揭穿社會上一些騙人的小把戲。
第三題、讓學生做身邊的小實驗,使學生感受實驗不一定非要在實驗室進行,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
前三題都較簡單,可滿足全體同學的學習需要,布置自學信息庫中的推導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目的是滿足學有余力學生的需要。
第二點、板書設計:
二、液體的壓強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在液體內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3、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液體內部的壓強大小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為了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我將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作為板書,并采用提綱式的板書,這種形式條理清楚,一目了然。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專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壓強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首先來說一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jié)課選自初中物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1節(jié),主要內容是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因素以及壓強概念和公式的計算,本節(jié)內容既是建立在對于彈力、力的三要素等知識的基礎上,更是本章中的基礎內容,學好本節(jié)課可以為接下來將要學習的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本節(jié)課中教材還設立了探究性實驗,能夠推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信息總結歸納能力逐步提高。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下面談談我所教授學生的情況。
八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正逐漸發(fā)展,對于物理這門學科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方法,而本節(jié)內容與日常實際聯(lián)系較為緊密,易于理解,所以學生接受起來并不困難,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學生由于生活經驗仍有一定的思維定勢,如認為壓力一定等于重力或壓力的作用效果僅與壓力有關等,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圖片、實驗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形成正確的知識體系。
三、說教學目標
。ㄟ^渡句)經過以上對于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道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理解壓強的概念并能夠運用壓強的公式進行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整合能力。
3。通過學習,增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就隨之確定了。
【重點】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難點】能夠根據(jù)改變壓強大小的因素理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法學法。
教法:教法一方面將采用設置情境法,利用圖片、視頻等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將采用觀察分析,啟發(fā)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學法:為讓學生先學會,再會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法采用觀察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物理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發(fā)揚教學民主,讓學生主宰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據(jù)此本節(jié)課我分以下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
我將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為同學課本中壓路機壓路、跳水運動員起跳及手壓圖釘?shù)膱D片,進而向同學提出疑問,以上三副圖片中物體受力情況有什么特點?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進而導入本節(jié)新課《壓強》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并激發(fā)其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圖片結束后設置疑問可以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所要研究的知識目標,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
本節(jié)課的內容包含四個重要知識點:首先是對于壓力的理解與認識。
我會組織學生對于導入圖片中所受壓力進行分析,主要從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得出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我此時講解壓力的產生條件,并向同學們提出疑問,壓力一定等于重力嗎?學生簡單思考后,我舉出正例,物體不受其他力放在水平面上,再舉出反例,用手戳胳膊,讓學生意識到壓力是不一定等于重力的。
【設計意圖: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壓力是屬于彈力的一種,但是對其方向、產生條件并沒有系統(tǒng)的進行學習,而本節(jié)課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所以對于壓力的相關知識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接著是第二個知識點,實驗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此時我會繼續(xù)拋出問題:根據(jù)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作用在受力物體身上的力是壓力,那么壓力的作用效果僅僅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嗎?讓一名學生演示雙手夾鉛筆并說出其感受,引發(fā)學生的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還可能與受力面積有關。
接下來引導學生利用實驗驗證猜想,實驗前讓學生小組內討論本次實驗中由于需要討論三個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需要使用什么實驗方法進行?怎樣選取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案才能明顯比較出壓力的作用效果等一系列問題。而我則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必要時解決學生所提出的疑問,和學生共同總結出實驗具體步驟。實驗結束后先由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最后再由我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接觸面積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引發(fā)學生產生疑問后,積極地組織學生利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化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主動地思考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重點知識有較為清晰的把握,也能夠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接著是第三個知識點的講解。
此時我會適時在學生實驗結論的基礎上,講解物理學中利用壓強表示壓力的這種作用效果,并對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進行講解,舉出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具體數(shù)值,并由此介紹壓強的物理意義。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壓力的作用效果影響因素之后,系統(tǒng)地對于壓強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易于學生的理解】
最后是對增大或減小壓強這一知識點的講解。
我會根據(jù)課本中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其增大或減少壓強的方法是什么,同時讓學生再列舉其他的方式或例子來充實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其理解。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新課講授之后就進入到了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會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活動,讓學生從座位上站起來,兩人一組合作,利用網格紙中測出腳與地的接觸面積,結合自己平時的體重,估算站立時自己對地面的壓強的具體數(shù)值,根據(jù)今天所學的知識研究并討論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設計意圖:增大和減小壓強在大部分教學過程中都是以問答法的方式進行,但個人認為,這個問題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學以致用,本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改變以往的聽課方式,在教室中自由討論合作,估算自己對地壓強數(shù)值,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于壓強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公式中的物理量】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最后就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了。
師生共同總結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作業(yè)我會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工具,如指甲刀、火車枕木等如何利用壓強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七、說板書設計
壓強說課稿13
我說課的課題是初中物理第十章壓強和浮力第一節(jié)壓強,本節(jié)內容根據(jù)教材要求是兩課時,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jié)課主要有兩大版塊內容:壓力、壓強,壓強的應用留到第二課時再講。本節(jié)課我用動畫和實驗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實驗及分析建立相關的物理概念,同時本課我還注重學法的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控制變量的思想。
一、 說教材
根據(jù)教學設計思路,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僦朗裁词菈毫,會畫壓力的示意圖。
、诶斫鈮毫Φ淖饔眯Чc哪些因素有關。
、壑缐簭姷母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活動,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壓力和壓強概念的建立。
難點: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壓強的概念及有關計算。
3、教學資源:
1、多媒體及課件。
2、教師演示實驗器材。
3、學生分組實驗器材。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一些簡單介紹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提問法、引導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討論法、交流法、實驗法等。
下面我就詳細闡述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通過對教材很好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學法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對本節(jié)課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引入
對于新課的引入,我是從一段動畫開始的:“胸口碎大石”,通過這段動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很快地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生必然會想到釘子多少對這個現(xiàn)象的影響。然后我在這個地方不失時宜地跟上釘板的演示實驗,一個釘板釘子數(shù)很多,一個很少,泡沫板放上去,為了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在泡沫板上加上砝碼按壓,學生會觀察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引導學生思考原因的關鍵所在,在這里,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很容易得到每個釘子分攤力的大小不一樣,釘子多的,每個釘子分攤的力就小,所以就不會有危險,進一步引導得出關鍵是和受力面積有關系,在這里順勢提出壓力的效果還和壓力的大小有關,這樣的效果可以用壓強來描述,從而引入到本節(jié)課的課題:壓強。
2、新課教學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壓力和壓強概念的建立,對于這兩個重點概念我進行了以下的設計。壓力的概念我是這樣建立的,學生課前完成課本上的兩幅圖的作圖,實物投影,學生糾錯,總結出共同點,讓學生充分感知壓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體接觸面上的力。對于壓強概念的建立,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前面我們已經通過實驗探究了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并且在描述關系的時候始終是控制某一個因素不變的,強化控制變量法的應用,但現(xiàn)在如果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都變化的話,我們又該如何來進行壓力作用效果的比較呢?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用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來進行比較,從而引出了壓強的概念,類似于速度的定義的建立。
本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是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這個難點我是這樣化解的:用了一個演示實驗,兩個物體對齊分開放,上面搭上一塊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碼,學生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三合板發(fā)生了形變,教師緊接著提問,為什么會這樣?引導學生關鍵是因為受到了壓力的作用,教師繼續(xù)提問,那壓力是如何產生的呢?學生很容易想到是因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師舉例,比方說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體還會給水平面壓力,根據(jù)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學生可以很快得到壓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教師在這個地方順勢提問:是不是壓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導學生舉出反例,比方說擦黑板,用手壓著黑板擦,手給黑板擦一個壓力,黑板擦要壓黑板,這時候黑板擦對黑板的壓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松,板擦由于重力作用會掉下來,所以這個地方壓力并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繼續(xù)回到實驗上面來,用手將三合板的一端緩緩抬起,觀察三合板的形變程度,學生一眼看出形變變小了,引導學生得出此時壓力的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導學生概括得到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壓力大小并不都等于重力的大小?紤]完大小,還要再考慮一下壓力和重力的作用點和方向,學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點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本課的難點之二壓強概念里面的物理意義以及壓強計算,在介紹完壓強的公式以后,緊接著介紹壓強的`單位Pa,同時指出壓強的單位是符合單位N/m2,這樣在描述一張報紙平攤在桌面上對桌面壓強為0.5Pa的物理意義就會得心應手。另外對計算一定要強化解題格式的規(guī)范。
另外,本節(jié)課對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根據(jù)自己設計的需要,自己從老師所給的器材中挑選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并相互交流實驗方案,并上臺邊模擬邊講解實驗思路,其他同學補充,然后一起總結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并會準確運用控制變量法完整回答相關結論。
到了這里這節(jié)課的內容就全部結束了,課堂反饋的題目里面我主要解決的是受力面的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學到的東西,對于課堂反饋的內容實物投影,學生自糾。
五、說教學效果評估
本節(jié)課教學容量大,但有些細節(jié)方面的處理不夠到位,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過度不夠自然,需要進行一些細化處理。
六、說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板書以內容式展現(xiàn),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對《壓強》這一課時的一個簡單的教學設計,由于經驗有限,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望評委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
板書設計
第九章 壓強 第一節(jié) 壓強
一、壓力
1、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壓力和重力是不同的兩個力。
2、作用效果大小的影響因素:①壓力的大小 ②受力面積的大小
二、壓強
1.物理意義: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義: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壓強。
3. 計算公式:p=f/s 單位:帕斯卡 簡稱 帕 符號是 pa 1pa=1n/㎡
三、增大與減小壓強的方法:
f一定時,s增大,p減。籹減小,p增大
s一定時,f增大,p增大;f減小,p減小
壓強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xx,我說課的題目《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是人教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九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教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這節(jié)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是教材壓強部分的升華,與實際生活和生產聯(lián)系密切。本節(jié)課的特點是探究活動多,生動有趣,所得規(guī)律應用性強。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思考,做好探究實驗并能應用探究得到的結論正確解釋現(xiàn)象,真正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科學理念。
2、教學難點重點。
(1)難點:
、亠w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趯W會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現(xiàn)象的能力。
。2)重點: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僮寣W生初步知道流體具有流動性。
、谧寣W生初步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圩寣W生初步了解機翼升力產生的原因。
、茏寣W生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簡單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2)能力目標。
、偻ㄟ^實驗使學生加強動手實踐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流體的壓強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弁ㄟ^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加強愛科學和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研究實際問題的探索精神。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一步感受物理學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物理。
4、教具與學具。
教師器材:說課PPT課件、機翼模型分析flash、兩個圓形紙、圓珠筆筆桿、優(yōu)酸乳飲料和兩個管子。
學生每組器材:兩個乒乓球、兩張紙,一張紙條、水槽、注射器、硬幣、漏斗、機翼模型、繩子。
二、說學情。
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三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可適當讓學生動手做些實驗,來觀察流體運動而產生的一些現(xiàn)象,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利用生活現(xiàn)象,使學生認識到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存在關系,通過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本節(jié)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真正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科學理念。
三、說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主要以探究式教學為主,學生先通過三個探究實驗自己動手研究,最后小組討論分析總結歸納得出本節(jié)課所學規(guī)律,這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再用電腦投影展示飛機機翼的側面圖,觀察其特點,讓學生自己利用所得到的規(guī)律分析解釋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從中體會學習物理的樂趣。
還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針對本節(jié)課側重現(xiàn)象的特點,不準備設計獨立的評價與練習,而是把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現(xiàn)象的解釋作為一種練習,讓學的現(xiàn)象和練的現(xiàn)象渾然一體。把課堂最后時間作為知識的升華,讓學生帶著已有的知識去解釋分析有關火車站的安全線、狂風掀翻屋頂、硬幣跳高等現(xiàn)象,在體會物理知識的無窮魅力的同時,進一步把現(xiàn)象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思考結束本堂課。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內化提高,實際應用——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ㄒ唬┑谝画h(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引入:利用空中客車A380來到中國的新聞和用漏斗吹乒乓球做“吹球球不走”的小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課。
。ǘ┑诙h(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提出問題:當流體流動時,流體壓強的大小跟靜止時有什么不同?
流體壓強與流速有什么關系?進行猜想,通過以下三個實驗探究
實驗一:請同學們站立起來,手握兩張紙,讓紙自然下垂,在兩張紙中間向下均勻持久地吹氣,看見什么現(xiàn)象?
實驗二:點燃一只蠟燭,用一細管往蠟燭火焰的旁邊均勻持久地吹氣,火焰將向哪一邊傾斜呢?
實驗三:將事先折好的兩只小船,放入臉盆內,然后用礦泉瓶當作水管向船中間的水域沖水,兩船如何運動?
分小組實驗,完成后每組派一名同學上臺演示,并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導學生集體總結歸納,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ㄈ┑谌h(huán)節(jié):內化提高,實際應用。
你能解釋嗎?
媒體展示狂風掀翻的屋頂,火車站的安全線,讓學生分析解釋其中原因,鞏固新知的同時鍛煉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ㄋ模┑谒沫h(huán)節(jié):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通過吹紙小實驗讓學生分析其中原因,再過渡到分析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ㄎ澹┑谖瀛h(huán)節(jié):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獲得了什么收獲?
。┑诹h(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1、實踐作業(yè):
制作一個模型飛機,比一比看誰的模型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間長。
2、調查作業(yè):
調查和收集一下生活中還有那些與流體壓強和流速關系相關的現(xiàn)象,并嘗試解釋。
五、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知識有個系統(tǒng)全面的掌握,板書如下:
第4節(jié)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一、流體:氣體、液體統(tǒng)稱為流體。
二、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
流速小的位置壓強大。
三、飛機升力的產生:原因:物體兩側流體的流速不同,產生壓強差。
應用:飛機、小噴霧器
六、結束語。
以上是我對“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這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對這堂課的整體設計,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專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壓強說課稿15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說課的課題是第七章第一節(jié)《壓強》。
一、說教材
《壓強》選自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壓強》的第一節(jié)。其主要內容包括對壓力的認識、學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并會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疤骄繅毫Φ淖饔眯Ч弊鳛橐粋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獲取相關的知識。在探究活動中允許學生另選器材,給學生的探究活動留有較大的空間,以期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時為壓強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一節(jié)內容不僅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本節(jié)課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過實驗探究來加深對壓力壓強的理解。因此,我制定的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列舉常見壓力實例,知道壓力的概念,會區(qū)分壓力和重力。
2)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3) 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三、評價設計
1) 通過參加探究性實驗的活動,在體驗實驗的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并滲透對比法。
2)通過課堂計算練習,能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點】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生容易把壓力與重力混淆,所以我把認識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作為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jié)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jié)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已經具有一定的探究學習能力,雖然壓強是第一次接觸的新概念,但對于壓力確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整個教學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發(fā)揮探究實驗的作用,迎合學生“好奇”、“好動”的心里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獲得知識。
準備教具:自制壓力小桌、海面、氣球、圖釘、砝碼、鋼條、白紙、一端削尖的鉛筆等。
1、教法: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在教學中,提倡學習的多樣化,注重師生間的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法:本節(jié)課采用的學法為:觀察對比、討論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方法相結合。
五、器材準備:
選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教具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用:長方體小木塊、海綿、重物、長塑料直尺,多媒體課件等。
學生用:氣球、海綿、小桌、砝碼、磚塊、沙盒、圖釘、釘子、礦泉水瓶、木板等。
六、說教學流程:
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容,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5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力求以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究為主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的引人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1)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研究方向。(2)產生學習的內動力。
我準備采用:“實驗---觀察---提問”的方式引入課題。首先安排學生用兩種不同方法"讓學生用手指壓一端削尖的鉛筆兩端!,通過對比實驗現(xiàn)象,提出問題:“為什么用不用的方法頂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呢”指出這是通過今天的學習需要解決的。
我認為"用手頂筆的兩端”這個實驗是比較貼近生活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與生活習習相關,更好的激發(fā)學習愿望,調動學習積極性。帶著問題迅速進入課堂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理解壓力的定義
。1)壓力的概念
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常用到“壓力”這個詞,但對“什么是壓力”和“壓力的方向”沒有確切的認識,所以我用砝碼壓鋼條的實驗讓學生自己感覺到鋼條的彎曲是受到了力的影響,而且學生很容易通過觀察知道這個力是壓力,初步讓學生知道壓力的存在,然后利用幾幅圖片說明,哪個是受力物體,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學生總結出共同點,通過上述幾個實例的受力情況的共同點的歸納,指出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認識。
。2)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
這個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這個難題是我這樣化解的,通過叫學生演示幾個不是由重力而產生的壓力。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上述的壓力的概念畫出幾個例子的壓力的示意圖,然后根據(jù)已經所學的.知識畫出重力的示意圖。觀察壓力和重力的示意圖,學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點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壓力的作用效果
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決定把這部分的教學建立在學生觀察和實驗上,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完成這個部分的內容,教師間接的引導學生,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完成,我分以下步驟來進行
。1)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提出,為了引導學生正確的提出問題,我又讓學生重新作了手指同時壓鉛筆的兩端的小實驗。問,壓力的作用效果一樣嗎?你認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2)讓學生根據(jù)實驗提出猜想,學生會根據(jù)實驗感覺,提出合理的猜想。
(3)學生根據(jù)猜想設計實驗,(并提出實驗中如果涉及多個變量時,應該采用控制變量法)
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進行實驗。并讓學生上講臺來分享他的實驗結果。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并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能力
。4)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實驗表格:
一、目的: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__________的關系。
二、實驗方案:應控制___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觀察壓力作用效果是否發(fā)生變化。
三、選擇實驗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次數(shù)
壓力(大或。
受力面積(大或。
壓力作用效果(明顯或不明顯)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建立壓強的定義
對于壓強概念的建立,我是這樣設計的,由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兩個,也就是說當一個量的變化由其他兩個量來決定時,是怎么比較的,我通過叫學生回憶速度定義的提出,并引導學生用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來進行比較,從而引出了壓強的概念。在理解了壓強的定義后,師生共同分析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
利用一些練習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總結。然后發(fā)給學生氣球,讓學生根據(jù)已經學習的內容提出氣球的形變程度和什么因素有關,動手動腦如何改變氣球的形變程度?為下節(jié)課做好鋪墊。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這個活動安排在壓強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導學生根據(jù)壓強公式進行分析歸納。
增大壓強的方法有⑴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⑵當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⑶在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有⑴當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⑵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⑶在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在上述基礎上再組織學生討論教材圖10-5,明辨哪些屬于增大壓強,哪些屬于減小壓強,進而由學生舉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圖10-6中的三幅圖都是與受力面積有關的事例,如果先討論這三幅圖,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會認為只有改變受力面積才能增大或減小壓強.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歸納總結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板書小結,并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探究實驗應注重探究過程,而不能注重結果,并明確探究的五個步驟。同時對課堂中學生想法與實驗設計加以肯定和表揚。
請學生回去設計與課本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并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后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七、說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總體建立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歸納總結這一過程中完成。問題的提出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學生學習的熱情比較高,探究的欲望非常強,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雖然準備的教具不多,但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所進行的實驗多種多樣,所以我采用叫學生上臺來講解他的實驗思路,這樣作一可以讓學生驗證自己的實驗是否正確,又可以思考別人的實驗是否更科學更合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壓強說課稿】相關文章:
《壓強》教學設計04-15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03-16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01-26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學反思04-22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04-09
說課稿06-25
《寓言》說課稿01-31
《背影》的說課稿02-10
稱贊說課稿01-16
雪兒說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