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通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1
閑暇時總是喜歡看幾頁《三國演義》,我深深的被栩栩如生的人物所吸引,讀到精彩時,心里有所感慨,不由的揮筆寫下這篇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小說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讓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和關羽。作者賦予諸葛亮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jié),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
關羽“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钡拇_,關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他長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傷,……都將關羽的忠義之舉,智勇之能,一展無遺,其虎牢關的英勇,白門樓上的恩義,令赤兔馬都為之殉命,何況人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麥城之戰(zhàn)失利,關羽面臨著心與血的生死決擇,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貴權力會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不可毀其節(jié)”他背負著忠君的滄桑與巍峨,透著不盡的'壯烈與蒼涼,留給世人一個從容赴死的背影,赤誠,雋永……
其實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松……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淀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長安樂,但關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這時,體面的義無反顧是唯一的。因為,中國人不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還注定活在千年的歷史中。
余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羽的悲劇,又蘊含著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都說勝者為王,我卻一直在心里稱他為“失敗了的英雄”,不管定語為何,他依然盈滿炎黃脈搏的英雄本色。
關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回腸的凝重。
忠義永存,
英雄無愧!
三國演義讀后感2
趙高以指鹿察左右之順逆,曹操以射鹿驗眾心之從違,奸臣心事,何其前后如出一轍也!至于借弓不還,始而假借,既且實受,豈獨一弓為然哉?即天位亦猶是爾。河陽之狩,以臣召君;許田之獵,以上從下:皆非天子意也。然重耳率諸侯以朝王,曹操代天子而受賀,操于是不得復為重耳矣。
云長之欲殺操,為人臣明大義也。玄德之不欲殺,為君父謀萬全也。君側(cè)之惡,除之最難。前后左右,皆其腹心爪牙,殺之而禍及我身,猶可耳;殺之而禍及君父,則不為功之首,而反為罪之魁矣,可不慎哉!
董承前曾拒傕、汜以救駕,今若能誅曹操,是再救駕也。馬騰前同韓遂攻傕、汜曾受密詔,今同董承謀曹操,是再受詔也。前之救駕是實事,而后之救駕是虛談。前之受詔用虛敘,而后之受詔用實寫。一虛一實,參差變換,各各入妙。又妙在七人受詔處,或自受,或因人所受以為受;或先見詔,或后見詔;或約來,或自至;或兩人同來,或一人獨至;或潸然淚下,或咬牙切齒。文官有文官身分,武臣有武臣氣概,人人不同,人人如畫,真敘事妙品。
曹操無君之罪,至許田射鹿而大章明較著矣。人臣無將,將則必誅。袁術之僭,其既然者也;曹操之篡,其將然者也。將之與既,厥罪維均,故自有衣帶詔之后,凡興兵討操者,俱大書“討賊”以予之。
前有謀誅宦豎之何國舅,后有謀誅奸相之董國舅,遙遙相對,然二人不可同年而語矣。進有鴆董后之罪,承有拒李傕之功;進則靈帝嘗欲殺之,承則獻帝傾心托之。乃二人之賢否不同,而同于敗者,進之失在不斷,承之失在不密。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事欲其秘,何必歃血會飲?跡恐其露,何必立券書名?雖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祚漢,無徒為董承咎也。
三國演義讀后感3
暑期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nèi)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群雄逐鹿。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zhàn)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隘的.周瑜;胸懷大志、知人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梟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尤其是他在《草船借箭》中表現(xiàn)得十分機智。
周瑜千方百計想刁難諸葛亮,命他十日之內(nèi)造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回答說:“不用十天,三日即可”。并立下軍令狀。為此,東吳謀士魯肅十分擔心,認為是諸葛亮在說大話。但是,諸葛亮卻一點兒也不擔心。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三十個人,還要扎一千個稻草人并排在船的兩側(cè)。
兩天過去了沒有動靜。到第三天四更諸葛亮派人來請魯肅喝酒。魯肅很是生氣,道:“先生大難臨頭了還有心思喝酒?”諸葛亮哈哈大笑:“魯肅,你不用擔心只管喝酒就是!彪S后,魯肅和諸葛亮一起出發(fā)了。五更,江上濃霧大起。船隊接近了曹軍水寨,諸葛亮命令船隊一字排開并將船尾朝江北方向,然后命士兵擂鼓吶喊。曹軍不明情況,便讓萬余名弓箭手向江中放箭。當船上稻草人上插滿箭時,諸葛亮下令船隊迅速離開。回到碼頭,周瑜派人到碼頭去取箭。一數(shù),的確有十萬多支箭。
有了這十萬支箭,周瑜指揮的孫劉聯(lián)軍在隨后的赤壁之戰(zhàn)中大顯身手并取得了大勝。從此以后,諸葛亮取得了周瑜的信任,周瑜不再為難諸葛亮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了一個道理:在困難面前不要低頭,我們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條件,開動腦筋、想方設法,迎難而上。
三國演義讀后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每當聽到這首詞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歷史回體小說。它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在書中,三國,是一個英雄薈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誕生了關羽、諸葛亮、劉備等英雄人物。他們雖性格各異,卻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在這些英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
草船借箭,表現(xiàn)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七擒七縱,表現(xiàn)出了諸葛亮的大仁大義;六出祁山,表現(xiàn)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三氣周瑜,表現(xiàn)出了諸葛亮的識人透辟;舌戰(zhàn)群儒,表現(xiàn)出了諸葛亮的不卑不亢。諸葛亮在西城的時候,司馬懿率領五十萬大軍前去進攻,當時諸葛亮手里只剩下一班文官,士兵也少得連敵方的一半都沒有,可是諸葛亮不慌不忙,冷靜應對,最終用空城計擊退了司馬懿。
諸葛亮遇到困難從不放棄,而是思考解決的辦法?墒牵抑灰挥龅嚼щy或難題,就不肯認真思考,直接選擇放棄,從不去思考解決的辦法。所以,在生活、學習中,我要像諸葛亮一樣,面對困難,勇往直前;面對挫折,毫不退縮;面對失敗,毫不氣餒。
我真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它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讓我受益無窮。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讀書,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5
讀了《三國演義》后,書中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讓我十分難忘。
在《三國演義》中,有慈悲為懷的劉備,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武功高強的呂布,有令人發(fā)指的董卓,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和“奸雄”曹操。但這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忠心耿耿又魯莽沖動的真性情張飛。
在作者的筆下,他性格直爽卻又魯莽沖動。他喜歡喝酒,而且經(jīng)常因喝酒而誤了公事。有一回,劉備和關羽出征打仗,留張飛在城中鎮(zhèn)守徐州,并叮囑他千萬不要喝酒,免得鬧出事端。沒想到,才第一天,就出了事。晚上,張飛召集城內(nèi)官兵,大擺筵席。他說這幾天他不能飲酒,在這之前,要先痛飲一回。說罷便拿起杯,輪流向每個人敬酒。這中間還有一個小官,是呂布的侄子?伤制粫染,張飛向他敬酒時連連推辭。這激怒了張飛,張飛一氣之下打了他五十大板。這讓他也十分氣恨,對張飛懷恨在心,跑去了他叔叔呂布那里告狀,呂布不忍心看侄子受張飛欺負,便趁張飛喝醉睡熟時帶兵攻打徐州,張飛哪里料得到呂布會來,于是呂布便輕而易舉地攻占了徐州。這就是張飛為了不喝酒誤事而事先要喝個痛快所流露的真性情。
張飛雖然魯莽,雖然沖動,雖然有喝酒誤事的'壞毛病,但仍然有讓人欣賞的地方。我非常欣賞他的直爽;欣賞他的不貪心;欣賞他的忠誠。自桃園三結義以來,張飛就一直對劉備忠心耿耿,不允許任何人試圖傷害他。有一次,劉備與袁術鬧了不愉快,各自出兵攻打。呂布為了救劉備,于是請劉備、關羽、張飛和袁術的大將紀靈前來講和。張飛見敵方大將也在,以為呂布要殺劉備。他一把抓住呂布說:“你休想要哥哥性命!”,最后劉備和關羽極力勸住,他方才罷手。由此可見張飛在關鍵時刻愿意不顧一切挺身而出保護劉備,對自己的結義大哥是多么的忠心耿耿。
在生活中,我們做事不能像張飛那么莽撞,那樣惹出許多麻煩來誤了大事。但我們做人要像張飛那樣有情有義,對兄弟義薄云天,對朋友誠信豪爽。
三國演義讀后感6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述了很多斗智斗勇、驚心動魄的故事。故事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諸葛亮、還有趙云這三位人物。
關羽是五虎大將軍之首,以重達82斤的青龍偃月刀為武器,看上去就很威武!關羽的英雄事跡有很多,其中我喜愛“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這三個故事。
在“千里走單騎”這則故事中,關羽表現(xiàn)得十分忠義。曹操十分想招攬人才,關羽就立下戰(zhàn)功以報曹操的惜才之情,曹操還想用黃金、錦袍留關羽,關羽不忘與劉備的情意,孤身一人去追尋舊主。
在“過五關斬六將”這則故事中,關羽英勇無比,以一己之力殺死曹操的六名大將,十分的勇猛!
在“刮骨療毒”這則故事中,關羽中毒了,華佗用刮骨去毒的方法為他療傷,關羽談笑自如,一邊喝酒,一邊和軍師馬良下棋,十分堅忍,真是一位神人也!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寫諸葛亮的故事中,我最喜歡“七擒孟獲”這個故事。
在“七擒孟獲”中,諸葛亮以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打破了孟獲的一個個計謀,讓孟獲心服口服。每次看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讓我佩服到不得了,這也說明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的能人。
趙云,蜀國名將。我最看好“趙云單騎救主”這個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趙云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一邊找甘夫人、糜夫人還有阿斗,一邊還要勇闖殺敵。趙云在劉禪的福氣下直透重圍,后來曹操說:“趙云不減呂布當年之勇!”劉備也夸:“趙云一身是膽!”我覺得呂布比趙云差遠了,哪有趙云的有勇有謀。
《三國演義》讓我明白什么是忠義,勇猛,足智多謀;也讓我明白應聽從別人的意見,不要諱疾忌醫(yī);還明白了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也讓我更加了解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這真是一本讓人細細品味的好書啊!
三國演義讀后感7
暑假期間,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是中國四大名字之一。這本書的內(nèi)容驚心動魄。讀完后,我覺得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這本書的內(nèi)容主要講述了蜀、魏、吳三國爭端的故事。正文第一句話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自周末七國爭端并入秦統(tǒng)一天下以來,楚漢爭端并入漢代……書中有數(shù)百個人物和無數(shù)的軍事戰(zhàn)略。此外,作者本人通過歷史人物闡述了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深入人心。羅貫中作品中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董卓,心胸狹窄的周瑜,厚厚的魯肅,機智的孔明……這些鮮明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有這些人物,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羽。文章對關羽的描述極其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燕月刀后騎紅兔馬。他降漢不降曹,秉燭夜旦,千里獨行,五關六將,古城蔡陽。后來,他在華容道義釋放了曹操。他刮骨療毒,斬顏良,殺文丑……天下幾乎無敵,他的所作所為真的值得學習。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欽佩他描繪的每一個角色。他把握了人物的個性,突出了人物的'特點,巧妙地運用了語言描述、動作描述等技巧。故事中赤壁之戰(zhàn)的描述非常逼真,讓讀者感到身臨其境,真的給作者高超的筆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形式,有長有短?偟膩碚f,讀完這本書后,我大開眼界,書中的人物也給了我深深的感受。他們值得我學習。我認為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愿意幫助他人,保衛(wèi)國家,無私奉獻,無畏精神,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8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三國演義》。
看完第一回《劉關張?zhí)覉@結義》后,就已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不再需要媽媽的監(jiān)督了,只用了三天時間一本書已經(jīng)翻過了最后一頁。書看完了,但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卻久久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寧死也不忍心拋棄百姓的劉備,足智多謀、躹躬盡粹的諸葛亮,英勇善戰(zhàn)的關羽,英勇剛正的張飛,樂不思蜀的劉蟬……
最讓我佩服和喜歡的還是諸葛亮了。在《空城計》這一章節(jié)中,當曹操15萬大軍兵臨城下,而城里只有兩千多名士兵,如何抵擋的過?情況萬名緊急,但聰明機智的諸葛亮情急之下計謀就來了:他大開城門,讓僅有的士兵都裝扮成老百姓的樣子,在城門口悠閑地掃地,而他本人則登上城墻,平靜地彈起琴來。曹軍被城里人們的`若無其事和諸葛亮的輕松悠閑給鎮(zhèn)住了,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還以為城中會有很多大軍,生怕士兵會打出來,便迅速地帶領軍隊向北撤退了……諸葛亮擦去額頭的冷汗,終于松了一口氣。一個空城計嚇退敵軍15萬大軍。那時,諸葛亮心里其實非常著急,還要裝作輕松悠閑地彈琴,不被敵軍看出破綻,這需要何等的膽識和冷靜啊!
在《草船借箭》這一回中,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指揮船只駛往曹軍水營,沒花東吳一分錢,就神奇地拿到了十幾萬支箭。他識破周瑜的想要暗害他的陰謀詭計,巧妙地與之周旋,最后安全脫身……最令人佩服的是,滿腹才華、聰明過人的他對劉備卻是忠心耿耿,最后也因勞累過度而逝世在出征途中……
書中的一個個英雄故事更是不用說的精彩了,我只后悔書看得太遲了!看來,媽媽說要讀一讀中國四大名著的話真是有道理呀,以后我一定要爭取把它們都讀完!
三國演義讀后感9
我在這個寒假期里讀了《三國演義》一書,受益匪淺!度龂萘x》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边@句話不無道理。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群雄割據(jù),逐鹿中原,三足鼎立,天下歸晉……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shù)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劉備:《三國演義》推崇的人物,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
關羽:忠肝義膽、一身正氣,是忠、勇、義的`化身。
諸葛亮:曠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魯迅的評價是“多智而近妖”。
趙云:三國中一流的武將,為人剛正耿直。
在《三國演義》里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斗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卷入了斗爭的漩渦,甚至成為斗爭的工具。他們?yōu)榱藵M足自己權利,財產(chǎn)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zhàn)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diào)中彌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讀后感10
故事起源于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終止于三國歸晉,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現(xiàn)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度龂萘x》主要是講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于是開始了三國之爭。這三國分別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劉備的蜀國。天下形成三國,因為蜀國有了曠世奇才諸葛亮,吳國有能文能武指揮千軍萬馬的.周瑜,而魏國君主曹操更是一代梟雄,雖是狡詐多端,卻是治國有方。劉備原來是皇家子孫卻流落到街頭以賣草鞋為生,又因他胸懷大志,寬厚待人,廣交天下朋友,最后建立起蜀國。孫權也因才能過人,把吳國治理的很富強。曹操本是漢室的驍騎校尉因文武雙全,智謀過人,成就了魏國。最終因魏國君太子劉禪昏暈無道,治國無方,在魏國大軍逼近時投降了魏。吳國國君孫皓也是整天花天酒地,不理國事于是也被魏國消滅了。不想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司馬家族,取而代之魏國爭取來的天下,最終司馬稱帝統(tǒng)一了三國,建立了歷史上的晉朝。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亂世出英雄的時代,沒有哪個時代能如三國時期涌現(xiàn)出如此之多的經(jīng)典人物。也是因為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不論是人事還是故事,都令人拍案叫絕。還是因為它有我喜歡的佩服的人物在里面。我佩服在長板坡大戰(zhàn)時亂軍之中救出阿斗的武功與謀略過人的趙子龍;我也佩服忠肝義膽,人在曹營心在漢的關云長;我還佩服年輕有為的帥才姜維;我更佩服足智多謀,學識淵博的諸葛孔明先生;他的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七擒孟獲等故事讓我看傻了眼。尤其是在空城計時真佩服他大敵當前,臨危不亂的風度。還有很多很多,我得慢慢品味。
《三國演義》這本書帶給我極大的樂趣。我喜歡它,因為它講的不僅是故事,還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書中我學到了一些歷史知識,而且我也學了一些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諸葛為什么不出戶而知天下,那是因為博覽群書的知識積累,我也要學習他,多學習多看書,以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11
今天,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從《三國演義》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而今天,我要著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后,但結局卻大不相同。
曹操心胸狹窄,甚至于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里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
在生活中,不要為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為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nèi)部,不要為了沒選上干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里能撐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12
《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經(jīng)過多年的戰(zhàn)斗,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后卻因為魏國的司馬家族中的一位人——司馬炎取代曹魏,而統(tǒng)一三國城建立了西晉。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形色鮮明,各式各樣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諸葛亮的關羽,文武雙全的曹操……在這幾十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三大國中的蜀國君主劉備和魏國君主曹操,他們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劉備從一開始賣草鞋,不知受了多少白眼與恥笑,再到后來,在諸侯混戰(zhàn)過程中,先后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直到最后,因他始終以德服人,收獲許多人才,成為了蜀國開國君王,稱霸一方。
而曹操雖然被恥笑為白臉奸臣,而且刺殺董卓、二打張繡、官渡之戰(zhàn)都險失性命,更是在赤壁之戰(zhàn)中被孫劉聯(lián)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墒撬麍猿植恍,最后也是成了三國鼎立中魏國的`開國君主。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英雄……”歷史已經(jīng)過去,只留下后人在笑談古今,批評前人的過錯,表揚古人的功勞和聰慧,去吸取前人的教訓,增強自己的技巧。與曹操與劉備雖然受到了不少恥辱,是他們海闊天空,遇到困難不退縮、不屈服,他們堅持不懈、有智慧、識人才,才能成為一方君主。相反,如果一個人昏庸無能、膽小如鼠、善惡不分,怎么可能成為一方霸主呢?我們要學習劉備與曹操的這種精神,我們也要堅持不懈、受到恥辱不退縮,要海闊天空、堅強、努力下去,我們就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讀了《三國演義》后,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因為一時之恥而憤怒,要海闊天空,把一次次的失敗當作磨練,堅持努力,等待天高鳥飛的出頭之日。
三國演義讀后感13
劉備此人,在這個故事中的表現(xiàn),分明看得出,是個很能把我局勢的人,他很想擁有徐州,但是徐州不是個安全的地方,袁術,袁紹,曹操,呂布等等,各路人馬都想吃掉這塊肉。所以劉備的拒絕也是有些道理的,特別是第一次的拒絕,可能是真的不敢要這個地方,因為曹操還沒走,正興師問罪而來。第二次的的拒絕,應該是因為劉備還要收買人心,人心不向,則難以讓老百姓心悅誠服,畢竟陶謙在徐州經(jīng)營了那么多年,來個外人,說拿走就拿走是不合適的。那么在第三次讓徐州中,我們看到劉備提出應該讓陶謙之子階梯徐州牧,這說明劉備還存在接手徐州的大問題,那就是名正言順,古代,是非常講究這一點的,地方諸侯的'交替和天子一樣,也有很多類似正統(tǒng)的觀念。那么在陶謙要求親口要求不傳位給其子的時候,劉備恐怕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此時,劉備是民心所向,言正名順了。
那么曹操在這個故事中的表現(xiàn)又如何呢?曹操在起義之前,是因為孟德獻刀的事情而不得不走的。那時候,我們對曹操的看法是具備英雄俠義之氣,有膽有識,敢為人所不為,替天行道。然后,在其家人被陶謙手下殺害之后,曹操變得很不理智了,似乎看到了他的血腥殘忍的一面,張闿一人之過,怎么能殃及老百姓呢?這一路,曹操所到之處,都是兇殘殺戮,連百姓都不放過。這就太說不過去了,好像從曹操到徐州之間的路上,所有的百姓都是曹操的殺父仇人似的,這種做法,讓曹操失去了民心,也為劉備的取代徐州打下了基礎,何況后來曹操又不得不撤并,等于又賣了一個極大的人情給劉備,所以,曹操所為,得罪了部分百姓,但是結交了諸侯(劉備),也算是有利有弊了。
曹操和劉備在三讓徐州的故事中,曹操沒有因為一時的沖動而貽誤大事,最終選擇離開,劉備因為解圍也得到了民心和徐州。也正是如此,最后曹操回到自己的大本營,得到了天子的請求,帶兵進京,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如果曹操屠戮了徐州百姓,那么以后會不會讓他帶兵進京,還是個大問號呢?
三國演義讀后感14
我讀了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三國演義》,受益匪淺。
這本書是元末明初羅貫中寫的。它主要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互相爭斗,最后卻被接受為晉國的'故事。
三國之爭總會有很多英雄和一些“反派”!度龂萘x》中有很多人物,但是羅燦先生寫得很好!度龂萘x》能成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它的結構清晰,完全遵循事物的發(fā)展順序,上下貫通的性質(zhì);二是人物多,但不明顯。里面人物很多,但主要描寫的只有幾個,人物突出,不像隋唐演義。
這本書里有些人有“義”“智”之類的綽號,其中曹操被稱為“奸”。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就聽我爸媽說曹操太狡猾多疑,很多人都不喜歡他。但是我自己看完這本書,突然發(fā)現(xiàn)曹操其實有很多優(yōu)點,其中我最欣賞的是他愛才。其實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他珍惜人才,比如溫酒斬華雄。關羽被袁紹看不起,曹操站出來為關羽爭取機會;再比如史燚華容道,從側(cè)面說明曹操愛才愛才,對關羽很好。關曾立下字據(jù),要活捉曹操,卻饒了他一命。
在這里,我想想我這輩子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在一次演出中,我被選為“導演”。我安排角色的時候,一個同學說他想當男主角。我沒同意,但我覺得他不合適。他只是演了一個配角,而且他演的很好。后來我讓他演主角,發(fā)現(xiàn)他真的很好。如果是現(xiàn)在,我不會再做了,因為我讀了三國演義,因為我從曹操那里學會了觀察身邊的人,學會了看別人的優(yōu)點。同時,在我們這個階段,要多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道理和知識,值得學習和欣賞。《好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推薦大家讀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15
《三國演義》原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后來的《三國演義》是后人的簡寫!度龂萘x》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主要說了三國時期的魏國,蜀國,吳國三個國家的互相斗爭,為搶奪地盤,爭當國家霸主,作者用了非常詳細的描述三國大開殺戒的'一場場惡仗。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兩百多個人物,其中作為成功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孔明;詭計多端的無恥小人----曹操;威風凜凜的關云長;智勇雙全的劉備等大小將領。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還是關云長,他身長九尺,聲若巨雷,丹鳳眼,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刮骨療箭毒不怕一點疼。
在《三國演義》里,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長板橋等一系列的生動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一次吳國缺箭,周瑜讓孔明三天之內(nèi)造上十萬枝箭,還立下軍令狀。孔明掐指一算,算到第三天必有大霧,他向魯肅借草船。到了水寨前,曹兵箭如雨下。諸葛亮帶著插滿了箭的草船,就順著急水回寨;卣篝斆C向周瑜把事說了一遍,周瑜只能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知道了打勝仗不僅需要勇氣,力氣,武功,還要智慧,我們還不能像曹操一樣做人太狡詐。也不能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縱然很有才干,可還是被氣死了。要像劉備一樣,仁義當先。
《三國演義》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yǎng)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06-12
三國演義讀后感06-13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05-11
《三國演義》讀后感(薦)07-15
三國演義小學讀后感02-24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01-24
《三國演義》讀后感[優(yōu)秀]07-30
(精)三國演義讀后感07-25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15篇11-10
三國演義讀后感(合集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