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故宮》紀(jì)錄片觀后感
當(dāng)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故宮》紀(jì)錄片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故宮》紀(jì)錄片觀后感1
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集,屈峰在雕刻佛像,一邊雕刻他一邊說,
每個人對佛的理解還都不一樣,這也跟人的性情有關(guān)。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還有刻得愁眉苦臉的,很難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個味道很難把握,怎么能刻出那種神秘的,純凈的微笑,那是最難的。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你看,我們從過去最早的時候說,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魚就是一塊破石頭,它有什么德行啊,但是中國人就能從上面看出德性來。所以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所以我跟你說啊,古代故宮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把自己想辦法融到里面去。人在這個世上來了,走了一趟,雖然都想在世界上留點啥,覺得這樣自己才有價值。很多人都一般認(rèn)為,文物修復(fù)工作者是因為把這個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價值,其實不見得是這么一個簡單的方面。他在修這個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上面已經(jīng)把自己也融到里頭了。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要讓它傳播文化,對吧。不是說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兒,那沒有什么價值。
我其實很怕去博物館的,所以一般不去博物館。一開始是因為深圳的博物館沒有什么可看的,之后來了紐約也極少去大都會博物館或者其他的博物館。因為自覺去了也不過是走馬觀花,看了也跟沒看一樣,這些是什么,那些又是什么,又跟我何關(guān)?
我沒去過故宮,我想,不過當(dāng)年母親去北京的時候,可能帶我去故宮轉(zhuǎn)了一圈,但是當(dāng)年實在太小,早已沒了印象,所以就還是算做沒去過吧。對于故宮的印象還停留在走在雪地里不知為何突然想故宮下小雪的模樣一定很美之上。再早一點的印象,就是《末代皇帝》里,溥儀在故宮里騎著自行車,卻不知為何和紀(jì)錄片里,那些老師傅和年輕人騎著自行車的場景重疊了。
我從未去過故宮,但自覺對故宮似乎更熟悉了一點,那些人,那些物,還有御貓的后代以及院子里的'杏樹漆樹和櫻桃樹。
我想,這就是紀(jì)錄片的魅力,它講的都是真實的人和真實的故事,人生百態(tài),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它甚至讓我生出了一種想要拍紀(jì)錄片的沖動,想要把某種生活記錄下來,想要讓很多年后的人知曉這個人和故事。
它也讓我,生出了一種去故宮的沖動,想要站在這些文物面前,仔仔細(xì)細(xì)地看上一整天,看每一個細(xì)節(jié),看所沉淀下的歲月,以及站在它們背后的,那些人的影子。
所謂格物,以我觀物,以物觀我,然后物我兩相忘也。
《故宮》紀(jì)錄片觀后感2
細(xì)想自己一直以來做的無聊的事--在學(xué)校時,很少能逮住一整個下午的空閑時間,如若有,總是很有儀式感的去看些什么東西!甘紫仁翘崆跋螺d好在我看來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睡上一個淺淺的午覺。坐起來擺好架勢開始看,好的電影總是能看它個三四小時,有些時候陷入情節(jié)不愿動一下,又遇到漂亮的構(gòu)圖。就只嘚看完這一段返回來,一點一點的截圖,一下截不到好的就倒回去重新截。看完了電影,再去微博豆瓣上翻翻別人的影評,再寫一篇不算長的評論。說起來也不能算是評論,更多的是自個對其的理解與感悟。接下來的幾天在做事情時可能也會有所回味!惯@樣看起來似乎是有些繁文縟節(jié)的啰嗦,可每次這樣有儀式感的做下來,不僅是一種放松,還有生活在生活里的'愉悅。說到這里,不禁感嘆高中時做過的傻事。戴好耳機放上喜歡的音樂,打開帖吧的旅行貼,一頁一頁的瀏覽別人出去游覽的照片,看著看著時間就過去了,簡直像是自己也去旅行了一遍一樣。
說回正題,<我在故宮修文物>這個只有三集的紀(jì)錄片,介紹了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工作,不過講的也只是匠人們平和樸實的日常生活。不像現(xiàn)在的上下級制度,他們沿用的還是古老的師徒模式,感到有種親昵,特別好。這種工作環(huán)境呆一輩子都不會心冷心煩的哪兒去。朝八晚五的工作時段;蹬著自行車在故宮里晃悠;每逢時令季節(jié),一群人去摘杏棗子無花果;修復(fù)器物與過去對話。這項工作看起來繁雜枯燥,可卻很考驗人的各項素質(zhì),審美、耐性、美術(shù)功底、文化底蘊、知識儲藏,你要是沒個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就干不了。這群不嬌躁不買弄的人,博物館展出的來之不易,這種匠人精神無一不令我肅穆敬重起來。
年少的我們少些輕狂,多些謙卑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好不容易假期,就會鉆進某些大部頭的書里,平日沒有耐性但好的有些冗長的紀(jì)錄片里。
有些文字是難懂的。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大部頭的書,讀第一遍的時候,自然有許多讀不懂的地方?僧吘惯是讀懂了些什么,比買回來放在那里,除了書名外一無所知要強得多。然后讀第二遍,第三遍。寫很多很多的筆記,遇到頂困難的地方就停下來思考;蛘吒纱嗖蝗ス芰。休息一會兒再接著讀--總有累的時候,只不過這個極限隨著面對困難的經(jīng)驗增多而拉長。- -勺布斯
你問時間是不是變快了?時間沒有變快,只是被我們過快了.交往一天便想知道是否合適,努力三天沒有希望就徹底認(rèn)輸,一周沒有答案就認(rèn)定這是人生死局.生活開始像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快速方便,但熱量和水分也消失得迅速,過時就被扔進垃圾桶.凡事若少了走心的過程,告別都開始索然無味.
《故宮》紀(jì)錄片觀后感3
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紫禁城,現(xiàn)在人們叫它故宮。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有五百多年歷史。今年暑假,我有幸參觀了這座氣勢宏大的古代建筑。
從酒店出發(fā)經(jīng)過了幾十分鐘的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故宮。抬頭一看,呵!那高高的城墻把故宮緊緊圍住,為這座雍容華貴的宮殿增添了幾分別致。那朱紅的大門,以及大門兩旁的石獅子,顯得那么古香古色,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御花園里,古柏參天,每一棵都長得十分茂盛。各式各樣的怪石異花坐落在園內(nèi)。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我這兒摸摸,那兒瞧瞧,看得不亦樂乎。
走進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一條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上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的大圓珠,建在高約五米的漢白玉臺基上,上掛"光明正大"匾。前后各有三座石階,襯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其圖雕刻活靈活現(xiàn),足以反映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與精湛的工藝,閱覽之后不得不讓人為之驚嘆,贊不絕口。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一座宮殿,又稱為"金鑾殿"這座大殿在陽光下金碧輝煌,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筑,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gòu)宮殿。
走出太和殿,走過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門,就來到乾清宮。這是皇帝的寢宮,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乾清宮既然是皇帝住的地方,就一定不會比其它的宮殿差了。乾清宮是故宮內(nèi)廷正殿,內(nèi)廷后三宮之一。乾清宮為黃琉璃瓦殿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殿內(nèi)也鋪滿了金磚,讓殿內(nèi)顯得更加金碧輝煌。在殿內(nèi)的`正中央,有一個金色的寶座,寶座后面有屏,而在屏的兩邊,設(shè)有兩根粗粗的金柱。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也不低,寶座兩頭還有暖閣。乾清宮的確很酷吧?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御花園。園內(nèi)建筑多數(shù)倚靠著圍墻,只有少數(shù)精美造型的亭臺搭建在園中。其古柏藤蘿,皆數(shù)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鋪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圖案,沿路欣賞,趣味無窮。在古代,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這里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園以它古木繁花、亭臺樓閣、嶙峋山石……的美麗而聞名。
故宮還有許多許多的宮殿閣樓,如:儲秀宮,咸福宮,永壽宮,鐘粹宮,千秋亭,萬春亭。走進故宮,你就已經(jīng)置身于她最宏偉,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宮殿群中。
故宮博物院已經(jīng)打開了塵封已久的門窗,讓我們來觀看她壯麗的色彩,來傾聽紫禁城的聲音,來呼吸歷史的氣息,來感知中華文化!
【《故宮》紀(jì)錄片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鏡子的紀(jì)錄片觀后感11-12
故宮觀后感05-21
大國工匠紀(jì)錄片觀后感11-26
大國工匠紀(jì)錄片觀后感06-04
紀(jì)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3-13
紀(jì)錄片《幼兒園》觀后感11-24
故宮教學(xué)設(shè)計05-27
故宮心得體會06-18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