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魂》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梅花魂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梅花魂》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梅花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梅花魂》教學反思1
《梅花魂》是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了有關(guān)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現(xiàn)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體會理解外祖父的那顆愛國之心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上完這一課,我的心里涌動著一種激動,洋溢著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學的一個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研究的東西,本課我有兩個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個是第三自然段,一個是13自然段,通過對這兩段的重點分析,學生能夠體會外祖父愛梅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對梅花的贊美以及對中華民族的贊美,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穿插了一些知識性的講解,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改句子 ,以及句子在語境中的運用,文章的寫法及結(jié)構(gòu)等都自然的讓學生在理解課文中學會。課文最后再回到“魂”字上,緊扣課題,突出重點。課上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華民族的精神,作為一個中國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并在不同的語境中反復誦讀,達到理解教育的目的`。在最后我把板書的梅花和兩句話一起送給同學們,希望他們也做一個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在第三段,理解唯獨和分外的時候,應讓學生重點讀一讀”,講有氣節(jié)的人時,應提到文天祥以及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學生的感悟會更深。在設(shè)計出示兩句話時,課前的準備不充分,以至于出現(xiàn)了一點小插曲,不過這些以后我都會注意,最重要的是今后在備課中不僅要被教材還要備學生。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xù)努力,讓我的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海洋,他們在里面盡情的遨游。
《梅花魂》教學反思2
《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重點段一大段是外祖父對"我"說的話,是對梅花和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人物的贊譽,既有老人對孩子的希望和教誨,其實也是老人自己心靈的表白。
當我們談到梅花的`精神時,學生能說出"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進而從"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中,體會到梅花的堅韌不拔,遇到困難不屈服。
我順勢提出:"外祖父僅僅是在贊美梅花嗎?他的一番話還贊美了什么"他們立刻認識到:外祖父不僅僅是在贊美梅花,也在贊美我們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物。
然后讓學生回憶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物時,將梅花和民族精神聯(lián)系起來認真體會,對于理解老人的愛國心是水到渠成。
《梅花魂》教學反思3
《梅花魂》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wù)教育小學實驗課本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我通過回憶,敘述漂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幾件事:教我讀唐詩宋詞,珍愛一幅墨梅圖,送給我墨梅圖和墨梅手絹。表達了這位華僑老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熟讀課文,自主探究老華僑的愛國情懷,找出疑問,交流問答。
通過反復讀文,我發(fā)現(xiàn)課文中幾次寫到祖父的眼淚,而且每次流淚的含義都是更進一層,試想一下,一個年邁的老人讀著唐詩宋詞竟然會流淚,一個年邁的老人竟然會因為不能回國而嗚嗚哭泣,這多么不合情理呀,祖父那么珍愛墨梅圖,在我回國之際,居然又送墨梅圖,又送梅花手絹,這不是前后矛盾嗎?通過這些不合情理的前后矛盾之處,去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很到位?粗鴮W生們爭先恐后地和我交流他們的發(fā)現(xiàn)和體會,我感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道理。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shè)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由此可見,學生能否進行自主探究,關(guān)鍵在于教師有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種探究的氛圍、一種探究的情境。而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是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們常說:授人以漁,終身受用,面對這個知識爆炸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今天的知識明天就不夠用的現(xiàn)實,我們不能只注重教給學生如何捕魚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告訴學生捕魚的場所,告訴學生學習的.多種渠道和多種方法。
新課標指出:應努力建設(shè)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lǐng)域,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課后,學生還沉浸在求知的氛圍中,主動向我提出了許多問題,學生課后的那份高漲的學習熱情,那份敢于表達自己思想的勇氣讓我感到這堂課很成功。學生主動學習,師生共進,教學相長。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梅花魂》教學反思4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以讀為本”已成為當今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因為朗讀是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有效方法,然而課堂上學生讀書次數(shù)是多了,但總感覺讀書的味兒不濃。走進課堂去聽學生讀書,發(fā)現(xiàn)添字,掉字,顛倒順序,讀破句等現(xiàn)象依然很多。暫且不說那些正在學習的課文有些孩子讀不好,就是拿來已經(jīng)學過的課文讓有的學生去讀,結(jié)果仍不能令人滿意,那么教師究竟該如何指導,才能有效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呢?最近有幸讀了特級教師周一貫的文章《讀通課文──閱讀教學的底線》,使我豁然開朗,使我對“讀通課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白x通課文”即學生對課文在初讀階段是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之后,達到不錯不漏不添不倒(詞序不倒)和破句(讀破句),能比較順暢地讀完課文。在我的眼前展現(xiàn)了一條通往閱讀教學理想境界之路──從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做起,正所謂即積跬步方能致千里。于是我不斷地在一節(jié)節(jié)語文課堂上實踐著。課堂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在學生讀不好的地方及時引導點撥,正因“濃縮”出來了文中的“精華”進行朗讀指導,提高了朗讀效率,學生也真正能夠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學生發(fā)言明顯積極了,有了自己個性化地理解。
課堂上我就是這樣指導學生讀課文,通過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及時在學生“讀錯、讀倒、讀多、讀漏、讀破”處引導點撥。從而使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精彩的生成”。因為在學生讀出問題之處常常暴露出學生某一方面知識的缺陷,這正是最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之處。按學設(shè)教,點在學生的需要處,才能讓學生得到實實在在的發(fā)展。呂淑湘先生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活’從何處來,從一個方面說,來自于教師按學生的‘學情’施教,有的方矢,解決問題”。
周一貫老師在文中談到:含在語言里的思想感情,需要有一定的語言感受力,才能體味出來,這種語言感受力是通過作者精心遣詞組句來體現(xiàn)的。小學生讀書信口而出,讀出問題處往是言語蕪雜的流露。教師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正是發(fā)揮文本言語的示范作用,提升學生言語質(zhì)量的好時機。就是在這樣的點化中,誘發(fā)了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加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F(xiàn)在我班學生的咬文嚼字能力明顯提高,自主探究意識也明顯增強了。就拿教學本課來說吧,文本內(nèi)涵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去一定難度,尤其是文中外祖父贊美梅花和中華民族那些有氣節(jié)人物的一段話,學生更難以理解,但是因為有了第一課時扎扎實實地讀文做鋪墊,而不是一遍遍去機械重復地讀,所以第二課時學生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談體會,學生的情感在領(lǐng)悟中得到了熏陶。
“積跬步方能致千里”,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是關(guān)鍵,以學生為本,學生的讀情會因人而異,教師要有效地指導,讀通、讀透教材才是根本保證。
《梅花魂》教學反思5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為線索,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tǒng)一的。本課的難點是理解《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課是略讀課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使學生在下列幾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要讓學生弄清外祖父為什么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而且每當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就流下眼淚。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guān)系。
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得不是很到位。我要是能通過欣賞梅花圖,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層層引出。并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托著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動學生。
《梅花魂》教學反思6
今天,常老師給我們新崗教師展示了一堂扎實、樸實、真實的《梅花魂》。常老師的整個課堂激情澎湃,她始終以自己飽滿的感情感染著學生,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語非常精彩,也很有感染力,既引領(lǐng)了孩子們?nèi)ニ伎加謩?chuàng)造了新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則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才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和激情。常老師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使學生加深了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到了華僑的愛國之情。
回顧常老師的課堂,給我感觸最大的有以下兩方面:其一是對話課堂的創(chuàng)設(sh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堂不應該是一人獨白,應該是雙主體的交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睂υ捊虒W的意義就在于實現(xiàn)了這幾者相互的溝通:以文本為背景,師生、生生以及更多主體間的敞開、交融,不僅僅拘泥于知識的理解與能力的養(yǎng)成,而更在于喚起了學生的生命意識,體現(xiàn)了學生的生命價值,豐富了學生的生命世界,促進了學生生命自由活潑地生長。這節(jié)課中,常老師較好地實現(xiàn)了“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以“師生對話”為例,在課堂上,常教師的教態(tài)非常自然,語言更是簡練,她始終在做孩子們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像舊課堂的'老師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而是真切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至于“生生對話”,常老師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比如在學習梅花魂與思念祖國的聯(lián)系時,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的非常及時,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思考、交流的欲望,而且在小組共同討論交流中,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其二是對朗讀訓練的把握。閱讀教學第一要務(wù)是讀,語文課標也曾指出各個年級段都要注重讀的訓練。在這堂課上,常老師非常注重“讀”的訓練,并且將讀貫穿到了課的始末,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表達,讀中升華。而課堂上的“讀”也采用了多中形式的讀,反復指導學生在文本語言中進行感悟,讀出文中之意,讀出文中之情。在處理重點段落時,常老師還注意引領(lǐng)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比如在指導學生研讀“弄臟墨梅圖,大發(fā)脾氣”時,給學生充分自讀時間,緊緊抓住“輕輕刮”“慢慢抹”體會外祖父對墨梅圖的喜愛。
縱觀常老師《梅花魂》,板塊分明,層層推進,形式多元。且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學生的體會深刻,常老師能將學生印象深刻的地方及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教學重點,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些都是需要我好好學習的地方。
《梅花魂》教學反思7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瑛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我將本篇課文作為自己來到工作崗位上的第一節(jié)公開課,課前做了認真鉆研教材,靜心準備課件,把備學生、備教材融合于一體,意圖上一節(jié)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的課。但基于自己經(jīng)驗缺乏,在課堂中存在一些問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里,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盡力去感染學生,課堂導入通過展示“梅花圖”,并深情朗誦王安石《梅花》一詩,一是想讓學生感受梅花品性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二是希望自己的激情朗誦能感染學生,為后面對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奠定基礎(chǔ)。只有學生被老師的情感感動,被老師的語言感染,學生就不再是被動的學,而是在課堂中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chǎn)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拔谋緦υ挕保罕热缭谶@堂課中,在最后學完課文,我問道:“對于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皫熒鷮υ挕保涸谡n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xiàn)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lǐng)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后引領(lǐng)學生朗讀了課后閱讀鏈接中的一首詩,一方面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于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
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jīng)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ㄒ唬┌炎髡叩那楦凶兂勺约旱那楦校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后,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層層引出。并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托著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作者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shù)第四段,字里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shè)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梅花魂》教學反思8
這篇文章的第一課時,我的處理方法是:1.解釋題目當中“魂”的意義,是采取在字典里的三個意思中選擇其中正確的'意思的方法。其實,選擇對意思并不難,所以我隨后又舉出孩子們學習中的例子——“我們上次的征文是什么主題系列的?”同學們都脫口而出——“中華魂”,舉一反三,也可以推斷出中華魂也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意思。這樣一來,一箭雙雕的有說清楚了征文的主題含義,又幫助理解了這一課的課名含義。2.初讀課文,勾畫生字詞,正音。3.再讀課文,想想作者回憶外祖父了的幾件事情(概括段意)。4.整理段意內(nèi)容,形成課文主要內(nèi)容。
這一次我處理教學重點的3、4兩項時,專門和同學們梳理了我們利用段意連接法形成主要內(nèi)容的具體步驟:(1)通讀課文(2)劃分段意(盡量劃分意義段,如果有困難可以由自然段段意著手)(3)概括段意(必須包含 誰 在什么情況下 干了什么)(4)利用序數(shù)詞或邏輯順序詞連接段意。
下課之后詢問個別同學,在這堂課的練習下,基本都能記住了段意連接法的運用步驟,但是還需要后面每堂課的持續(xù)練習,才能普遍掌握。我猜想之后的可能性是——我們班學生不是記不住方法,而是死記方法而不主動去用,因為都覺得做這一道題都這么麻煩,不愿意花心思去做,只要老師不逼著一步一步地去思考、答題,就不會自覺使用方法進行練習,但每當跟老師步伐一致的做題都能答對。所以,還是得克服“思想懶”這個問題。
《梅花魂》教學反思9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尤其是語文的閱讀教學,應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去探究,去創(chuàng)新,這樣不但有利于教學規(guī)律,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本節(jié)課我正是做到了這幾點,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本節(jié)課令我滿意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一、把握學習內(nèi)容,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恩德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最巧妙的方法,干巴巴的說講,不如學生一見,因此,我課前采取對話的形式讓學生說說梅花特點,并利用掛圖等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之中,學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為什么要寫梅花,本節(jié)課課堂上通過同學的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上看,也確實體現(xiàn)了學生對學習本課很感興趣,這也是我本節(jié)課成功的第一步。
二、讀中感悟,大膽創(chuàng)新
語文閱讀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必須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多讀、多想、多感、多悟。本節(jié)課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也真正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了自己讀書,大家評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做到探究性的解決問題,課堂上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的很透徹,特別是人物的品質(zhì),學生也感悟到了課文中以物喻人的寫法和好處。
三、重視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統(tǒng)一
本節(jié)課我考慮到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聯(lián)系把學生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因此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大膽相信課堂上同學們把文章內(nèi)容改編成了課本劇,表演出來了,而且是比較投入的,尤其是我班李奇同學表演的更出色,從中反映出他真正體會到了華僑老人那顆眷戀祖國的心。
四、重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生活中的人際交流
如分角色朗讀課文,既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又讓學生反復體會,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學生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每個孩子都真正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這節(jié)語文課,我認為教師只要方法得當,課堂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梅花魂》教學反思10
《梅花魂》是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了有關(guān)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現(xiàn)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lǐng)會梅花魂的本質(zhì)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我在設(shè)計之初始終堅持以文本為依托,多次解讀文本,希望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深入學習,但是試了幾次課,總覺得內(nèi)容繁多,還要兼顧表達方式的學習。在理解梅花魂和外祖父的“三次落淚”上幾次糾結(jié),一次重點放在梅花魂上,一次重點放在“三次落淚”上,可是無論把誰作為重點教學任務(wù)都大,甚至我都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學習“梅花”部分還是“落淚”部分,試課中雖然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課文,但是總覺得還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教學效果還不太理想。
經(jīng)過幾次三番地思考,反復的推敲,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的“高年級學段閱讀課的教學要突出表達方法,學生要做到讀寫結(jié)合”,我最終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領(lǐng)悟梅花“魂”,體會“魂”的三層含義上,借此來學習“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有這些成功之處:
一、本課設(shè)計的思路很清晰,通過學習梅花魂的三層含義來學習本文的表達方式。在學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這一教學上,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讀中悟”“同桌交流”“自我總結(jié)”等形式理解梅花魂的三層含義。
二、在教學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時,我特別總結(jié)了“托物言志三步曲”,利于學生識記和掌握。由本課的寫法學習延伸到課外選段,最后讓學生運用學會的表達方法自己當堂習作,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這節(jié)課,我很欣慰終于做到了課標的要求:“凸顯教學方法,讀寫結(jié)合!蔽易龅搅苏Z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而且事實證明我們的孩子你只要明確的教會他們方法,他們能像學數(shù)學一樣運用所學,切身體會到運用的`快樂,最后分享小習作部分,孩子在短時間運用新知的能力讓我由衷的感到欣慰。
當然,這節(jié)課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諸多不足之處:
一、在“三品梅花魂”的環(huán)節(jié)我過于著急,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學習體驗,只照顧了部分學生。第一次錄課總擔心孩子們的錯誤回答延誤了時間,總是急于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忽視了一些學生,這樣就削弱了部分孩子們學習的效果。課堂就是孩子們的課堂,要教給孩子們來演繹。
二、由于孩子們的感悟能力不一,聽說讀寫也存在差異,未能充分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我需要在“怎樣才能讓不同的孩子都有所提高”這方面更加注意。
總之,通過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也許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設(shè)計很精巧,手段很先進,但我們的教學過程總會有許多不足,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就必須時時從細處著眼,從小事著手,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才能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更加完美的境界。謝謝大家。
《梅花魂》教學反思11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指導學生爭取地理結(jié)合運用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學活動,學生應能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寫作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課文主要講述了身在異國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課文敘述的順序是: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過吟詩落淚、珍愛梅圖、贈送梅圖、贈送梅絹這四件事,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這部分是全文的重點,難點體現(xiàn)在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第十三自然段)上。最后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十分嚴謹。
一、優(yōu)點
根據(jù)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采取在讀中感悟、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重難點的基本要求,從而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落實課題思想。
。、設(shè)計思路新穎,層次清楚,抓住了重、難點進行感悟:
課堂上以背誦歌頌梅花的古詩入課,使學生感受到歷代文人墨客都很喜愛梅花,歌頌梅花。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人們那么喜愛梅花呢。帶著好奇心進入課文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整體感知課文,說說課文都寫了哪些事情,認識到這些事都和梅花有關(guān),為重點感悟做了鋪墊。再直插重點段(第十三自然段),讓學生進行畫批,讀一讀,滲透學習方法,對文字進行深刻感悟,找到人們喜愛梅花的理由是:喜愛梅花那不畏嚴寒、不怕困難的精神、品格,認識到梅花的氣節(jié)與品格,就象我們有骨氣的中國人一樣。先舉例說說有骨氣的中國人,再做四個愈的填空,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人,為此而感到驕傲,產(chǎn)生熱愛祖國的榮譽感,進而感悟到外祖父是想念祖國、熱愛祖國。通過有語氣地朗讀表達情感。再由重點段擴展到其內(nèi)容,找一找哪還能看出外祖父熱愛祖國的,讓學生結(jié)合找到的句子,談理解,有語氣朗讀,體會到外祖父把愛國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梅花上。真正明白課題的含義,明白海外游子的中國心。
。病(chuàng)設(shè)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習情境:
教師的語言力圖感染學生,將學生帶入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入課時,背誦學過的關(guān)于梅花的古詩,使學生感受到人們都很喜愛梅花,課文中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講課過程中出示祖國名山大川和具有北京特色的圖片,配著一首《我的中國心》的音樂,伴著老師的語言,使學生產(chǎn)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自豪。結(jié)尾又以《我的中國心》來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體會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不足
教師自身在課堂上的狀態(tài)不夠好,情感不夠投入,沒能真正放開,沒有能通過自身感染學生,使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好。
處理隨機情況的能力有待于提高。有一個學生找到答案,我先處理前這一段,說一會兒再解決她那個問題,結(jié)果由于緊張給忘了,忽視了學生的學習。
教學機智少,駕御課堂的地方需要提高。當學生舉例說知道的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的事例時,學生說得的很舉例,隨后老師的梳理不夠明確,沒能與中心聯(lián)系起來歸納,顯的這個環(huán)節(jié)有些偏題了。
這種教學模式有很多優(yōu)勢,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用,以提高學生的能力,自己的教學水平。
《梅花魂》教學反思12
本課是講讀課文,怎樣指導學生自學理解體會梅花的品格;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托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shè)計了三段錄像和一張圖文片的課件,在教學中分以下幾步實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錄像突出教學重點: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學中當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師適時地放第一段錄像:畫面上,一朵朵梅花在嚴寒中相競開放,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chǔ)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著教師再出示圖文片(圖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寫品格的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播放《江姐》的主題曲,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品格,領(lǐng)悟梅花的品格與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間的聯(lián)系。在播放歌曲后,讓學生說出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物,自然而然地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頂天立地。
3、利用“我的中國心”錄像鞏固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深入了解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后,教師再播放第三段錄像:“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著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在歌曲的播放中,發(fā)揮想象,寫下外祖父分別時對鶯兒所說的話。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又加深了對外祖父愛國情懷的理解。
在本文的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之外:例如在復習導入的生字的默寫部分要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解讀“梅花魂”部分,老師講得多,學生討論得少。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體現(xiàn)不夠。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營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不斷提高自己學習語文的能力,還得到情感的熏陶。作為教師本人,還要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學他人之長,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設(shè)計出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案。
《梅花魂》教學反思13
梅花經(jīng)霜傲放,被人們賦予堅強的品格,為人們所贊頌,成為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征。課文由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梅花年年開,“我”的記憶之門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開,而這梅花引發(fā)的回憶都跟外祖父有關(guān)。外祖父愛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他把愛祖國的情懷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也一如梅花,堅貞不移,雖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不變的時中國心。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能通過事例去感悟梅花的精神,效果好。
《梅花魂》教學反思14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講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本課是閱讀課文,怎樣指導學生自學理解體會梅花的品格;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托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shè)計了三段錄像和一張圖文片的課件,在教學中分以下幾步實施。
。、利用“梅花傲放”的錄像突出教學重點:
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學中當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師適時地放第一段錄像:畫面上,一朵朵梅花在嚴寒中相競開放,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chǔ)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著教師再出示圖文片(圖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寫品格的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圖”的錄像突破難點:
在送梅花圖中寄托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當學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點后,教師再播放第二段錄像,讓學生親眼目睹外祖父鄭重地送給“我”墨梅圖的動人情景,親耳聽到外祖父對小外孫女說的話,并配上適當?shù)囊魳,圖、聲、樂并茂,學生心中洋溢著對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外祖父說的話,深入體會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利用“我的中國心”
錄像鞏固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深入了解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后,教師再播放第三段錄像:“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著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多媒體技術(shù)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輔助語文閱讀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梅花魂》教學反思15
今天是家長開放日,為了自己不在家長面前丟面子,給他們留個好印象。周末哪里也沒有去,在家好好備了今天的課《梅花魂》。
由于備課下了一定的功夫,所以自己感覺講的還可以。下課家長也說講的不錯,說我激情滿懷的,還說一大堆恭維的話。其實我知道家長只是看看熱鬧而已。
這節(jié)課,我放手讓學生在5件事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外祖父愛梅的語句,然后,自己探究外祖父喜歡梅花的原因,學生匯報有理有據(jù),分析透徹。最后,學生從老人的梅花情結(jié)中,體會到了,老人愛梅,是對祖國愛的表達。對于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我是讓孩子通過找外祖父的3次落淚的語句,分析原因后,體會出感情這樣的思路講的。這節(jié)課,學生發(fā)言很積極,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有些學生,課上沒有交流夠,課后,許多學生圍在我身邊,似乎比剛才課堂上的那股熱情更高了。一個學生問到:“老師,為什么外祖父年紀大了就不能回國”另一個:學生說:“我們中國有氣節(jié)的人物還有很多,我還知道……”還有學生說:“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也看出外祖父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其他的學生也你一句,我一句,討論的'氛圍越來越濃。一點也不亞于課堂上的匯報。
雖然學生擠在我身邊,占有了我休息的時間,但我卻從來沒有這么開心、激動過!因為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的結(jié)果不是冷場,學習的熱情不僅僅只有40分鐘,更多的是學生課后的那份高漲的學習熱情,那份敢于表達自己思想的喜悅感!突然,我有一種想法,作為教師在埋頭苦干的同時,不妨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坐下來和學生平等交流、談心,向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學習,以求師生共進,教學相長。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今天我“放手”了,雖然課談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實!“放手”的課堂,真實的學生;真實的老師,真實的課!
【《梅花魂》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梅花魂教學反思04-15
《梅花魂》教學反思06-12
梅花魂教學設(shè)計03-23
《梅花魂》教學設(shè)計06-16
梅花魂教學設(shè)計09-25
梅花魂教學設(shè)計15篇04-19
《梅花魂》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模板通用10-10
《梅花魂》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09-29
《梅花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2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