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作文集合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 篇1
北宋碩儒張載有“四言”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庇帧抖Y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庇谒箍筛Q一斑。
作為參加秋闈之高考生,作文之寫作當思有三:
作文之立意當有益于世,可資一社會現(xiàn)狀、問題之解決;其二便在于作文寫作之立意應該為當下生活指出向上一路;其三在對于生活乃至對于存在本身的哲思。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以學生要有如此之立意,當須有相應之素材為承載與支撐。作文寫作之素材歷來是學生寫作之“北門鎖鑰”(《宋史·寇準傳》),因之,素材的掌握是學生成敗之關鍵,若素材泛善可陳,可能因此而滿盤皆輸,若素材有精金良玉,則會柳暗花明,枯木逢春。素材的粗泛與精益關系寫作之成敗,因此,將素材例為高考作文寫作提分之樞紐。
畫龍需要點睛,而點睛之筆墨為學生之所難。而高分學員之提分尤為老師之所難。因茲,高分學員作文素材之提分為此次論文之要。高分學員多出自重點高校,學校老師只教導亦可謂循循善誘,而其語文之基礎較好,各版塊平分秋色。
然而,他們的.成績有時只能在山重水復中彷彷惶惶,止步不前,而大多學生之瓶頸在于其素材之缺乏及素材之陳舊、單調等,筆者于下將高分學員之作文素材問題予以分類解析:
當今學生素材運用之弊不可謂不多,然而其首要者在于素材的“舊與立”,“舊”在于其素材的司空見慣,“立”便是孤立之意,在于其素材在文章當中可謂一單一個體,學生作文素材之儲存不是網絡狀的積累,不能順蔓摸瓜,而是七零八落,不成體系,面對恒河沙數(shù)的素材量,不能滄海拾貝,易遺忘且不知何義用。因此,此文重點在于如何就學生作文的“舊”與“立”匡扶時弊,為學生能再作文素材的運用中棋高一著謀一策略。
高考作文 篇2
不少同學拿到作文題,常常大腦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來。這是沒有打開作文思路所致。其實,只要我們講究方法,審題立意關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寫作材料也就會紛至沓來,如此,又怎么會寫不好作文呢?
這里,我送給大家迅速打開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鑰匙。為說明這些方法的適用性,我結合過去的高考題作一解說。
一、置換法。
1.如果所給的作文題目、話題或材料是借喻性質的,那么這時就可使用本體去置換喻體。如山東高考作文題:
請以春來草自青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命題人給了我們比喻的喻體,本體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體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機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誼,是愛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誠信,等等。草自青的本體可以是欣欣向榮的局面,可以是輝煌的成功,也可以是雙贏的結果,等等。我們展開聯(lián)想,用一個又一個的本體去置換喻體,寫什么的問題也就立馬解決了。
2.如果所給的作文題目或話題中的相關詞語具有多義性,那么這時可用具有單一語義的詞語置換具有多義的詞語。例如重慶高考作文題: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自然的釋義有:①自然界。②自由發(fā)展;不經人力干預。③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
請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自然怎么理解?這是立意的關鍵。命題人想我們之所想,給了我們三個義項進行詮釋。我們只要用其中的一個義項去置換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開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這樣我們可以談環(huán)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發(fā)展,不經人力干預,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發(fā)展中生活,這樣我們可以談教育中的張揚、發(fā)展個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該如何理解呢?我們可以通過造句的方式來看一看:態(tài)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這么說來,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夠深入進去融入其中。明白了這些,我們談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給的作文題中含有代詞,那么這時可用代詞所代的事物去置換作文題中的代詞。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題:
平常大家關注更多的也許是我們,如果把視線轉向他們,你會看到什么,又會想到什么?請以他們?yōu)轭},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們與他們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們,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遺憾的是,現(xiàn)在只關注自己的人太多了,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哪里還有他人?這樣的世界,又怎么會是一個和諧的世界。我們把視線轉向他們,會看到什么?會看到貧窮,會看到富貴,會看到不公,會看到進步,會看到文明,等等。會想到什么?會想到共同富裕,會想到平等,會想到感恩,會想到正義等。他們是誰?可以是農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崗工人,可以是一擲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討的老人,等等。這么一置換,自然也就打開了思路。
二、補充法。
所謂補充法,是指通過給標題或話題補出相關的句子成分來打開思路的方法。例如安徽高考作文題:
請以帶著感動出發(fā)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⑤書寫規(guī)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打開思路,寫好帶著感動出發(fā),需要思考三個問題。一是誰帶著感動出發(fā)。也就是補出標題的.主語,可以是你(你們),可以是我(我們),可以是他(他們)。二是什么樣的感動,或者說是為什么感動。聯(lián)系實際,汶川大地震中,老師舍生救學生,我們?yōu)橹袆;救援人員不怕疲勞,日夜奮戰(zhàn),我們?yōu)橹袆樱蝗罕娕抨牼杩、獻血,我們?yōu)橹袆。具體到個人,溫總理第一時間在第一線指揮,我們感動;民警蔣小娟為災民的孩子喂奶,我們感動。讓人感動的原因很多,讓人感動的事例很多。三是帶著感動出發(fā)的結果。帶著感動出發(fā),其結果將產生更多的感動,從而使更多的人帶著感動出發(fā)!
再如廣東高考作文題:
請以不要輕易說不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之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過給標題補充狀語的方法來打開思路。不要輕易說不,不是不能說不,而是不要輕易說。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策略一些,這并不是要接受、認可,輕易說不的結果,往往使我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比如面對同事、同學、朋友、家人的正當請求,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不,往往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拉大了與他們的距離,使雙方變得越來越疏遠。不要輕易說不,是智慧的表現(xiàn),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這些,我們的立意、選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間,寫出與眾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都市和鄉(xiāng)村,是我們棲居的空間;都市生活和鄉(xiāng)村生活,是我們平凡的生活。當我們從平凡中回望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和期待。
請以觸摸都市或感受鄉(xiāng)村為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fā)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
無論是觸摸都市中的觸摸,還是感受鄉(xiāng)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觸摸,用心去感受。即給觸摸、感受補充狀語。也就是說,我們所寫的,應該是都市或鄉(xiāng)村中能夠在我們心靈的湖泊上激起波瀾最起碼是漣漪的人、事、物或觀點。這樣,我們所寫才可能充滿與眾不同的個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內容。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給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會讓閱卷老師喜歡!
三、擴展法。
例如湖南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唐代詩人韓愈的名句。詩句的意思是說,在滋潤如酥的初春細雨中,春草發(fā)芽,遠遠望去,一片淡淡的綠色,可是走近后,卻只見到極為稀疏的草芽,綠色反而感覺不到了。詩句的意境是美的,隱含的哲理也很豐富。它使我們領悟到: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受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系的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和現(xiàn)象都含有這兩句詩的意境與哲理,關鍵在于你的觀察和體會。
請根據自己閱讀詩句所體會到的意境與哲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不要照抄或擴寫材料。③所寫文章符合文體要求。
如何立意?命題人已經給了我們三個角度,我們可以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看哪一個認識深刻,哪一個手頭有材料,我們就用哪一個。除此之外,還可以談從全局把握問題,才能看得清,看得準;還可以談在思想上先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才能搞清事實真相,從而做一個能夠正確解決問題的參與者,等等。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個人走進商店。一個人買了一瓶果汁,說:我喜歡甜的。一個人買了一杯咖啡,說:我就喜歡這又苦又甜的滋味。還有一個人買了一瓶礦泉水后說:我喜歡淡淡的礦泉水。
高考作文 篇3
摘不到的星星總是最閃亮的,溜掉的小魚總是最美麗的,錯過的電影總是最好看的。大概所有的人都認為別人的人生多美滿自己的多殘破。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所看到的那些閃光也不過他人賴以生存的一絲希望罷了。 ——題記
家中有一個親戚的女兒在高考中失利。她的母親大為不悅,決定取消帶她游北京的暑期旅行計劃,早早為她報了一個暑期補習班,假期結束,她又要為穿過“黑六月”再復讀一年。
這個女孩子本來成績并不差,只是因為心理壓力所致,考試發(fā)揮失常。像這樣的女孩子,我覺得做父母的更應該帶她到北京來旅行,一來舒緩心情,見識一下外面多彩的世界;二來看看北大、清華,可能更容易激發(fā)她的斗志。不幸的是,母親就簡單把她趕回了高考的牢籠里了事。
之前在報紙上看到一串數(shù)據,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shù)字,參加國內高考的報名總人數(shù)是1010萬人,而全國普通高校的錄取總人數(shù)只有567萬人,這就意味著有近一半的考生會成為“落榜生”,他們絕不是邊緣人,而是另一大主流,這些人還有什么其他的人生出路嗎?
當然有。高考按照分數(shù)來評定學生的好壞,這應該只是整體社會的評價系統(tǒng)之一,而不是全部。高考成績好,一定程度上證明你的考試水平高,書本學習能力強,但是這種評定方式實在太過單一,不足以囊括一個開放社會需求的更加多元的精彩要素。每一個高考落榜生要想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所要關注的根本應該是,我既然不擅長書本學習,應付考試,我的比較優(yōu)勢到底在哪里?我怎么跟哪些名校的畢業(yè)生競爭?或者,我怎么樣找到一個他們根本無法跟我想比的領域?
這些決定了你未來事業(yè)成就的高度,你必須得去找。成功的人有成功的規(guī)律,失敗的人有失敗的規(guī)律;幸福的人有幸福的規(guī)律,不幸的人有不幸的規(guī)律——而在這些規(guī)律里,學歷只是一個非常渺小的要素。
比如,你可以選擇去踢球,你可以選擇去彈琴,你可以選擇去寫作,你可以選擇去做銷售,你可以選擇去做程序開發(fā),你可以選擇去到培訓中心教課,你也可以選擇去創(chuàng)立一家企業(yè),許多比較成功的人,他們并沒有大學的學歷證書。趙柏聞曾在記者的提問中回答:“我不反對高考,只是覺得高考很無聊。因為高考那些東西頂多準備3個月就夠了,要拿出來一年準備是一件很無聊的事。高三那一年我干了很多比準備高考有意思的事。別人參加高考是他的自由,我不參加高考是我的自由!
延參法師說:人生的道路千千萬,哪一條都可以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不要讓這一場高考決定自己一生的命運。延參法師講的話很實在。生活的無奈,有時并不源于自我,別人無心的筑就,那是一種陰差陽錯。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與黑夜間的距離,春夏秋冬之間的輪回,于是有了挑剔的喜愛,讓無奈加上了喜悅的等待。
我們存在于高考的世界,而高考之外的世界更加的美好。這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高考,而是想告訴大家在為著高考而努力的'閑暇之余也要注重于其他方面的發(fā)展。不要只顧著刻苦學習而冷淡了德智體美的,否則它們會在冷淡中死去,不再復存。若是你還未注意到高考之外的重要,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培養(yǎng)吧。高考之外的天空,更加美麗。
我喜愛茶。茶,是無聲的,于無聲之中勝似有聲,于靜默之中給人以強大的力量。
茶,是感性的,在你孤獨無助時,像母親般溫柔,撫慰你所有的感官,愉悅你的靈魂,鼓舞你奮發(fā)前進。
茶,是理性的,像導師一般,讓你在安靜的氛圍中沉著思考,理清思路,不被外界所侵擾。
茶,世間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的變數(shù)盡收納于它的浮浮沉沉之中,如明鏡般洞悉世間萬事萬物,每一次都能傾聽你的內心獨白,與你進行一場心靈對話。
擁有的時候,便細細品味,好好珍惜。愿自己是一盞茶,安然地品,安靜的想,用一生換得茶客一種緩慢的享受。
高考之外的人生并不枯燥,反而走出高考看高考之外的人生會更加有意義。高考之外,世界更加精彩。
高考作文 篇4
孫水林、孫東林兄弟當然是誠信和道義的象征,但光“信義”兩字還無法詮釋他們價值的全部。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元素,“偽誠信”、“偽道義”在我們國家比比皆是。我記得大名鼎鼎的史玉柱“重出江湖”做腦白金時,第一件事情就是還債,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誠信典型”,其實目的還是獲得銀行的信任。所以,其后來被曝出的“漏稅”丑聞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孫水林、孫東林兄弟不同,他們的信義行為因為哥哥一家五口的災難而凸顯出來,更因為弟弟的主動接力而得到彰顯。中國人講究“人死賬消”,但孫水林一家五口都死了,但他的賬不但沒有消,而且在沒有賬目的.情況下由民工憑良心領工錢。這說明孫水林、孫東林兄弟的行為是發(fā)自內心的主動行為,而不是為了信義而信義。這種內心的信義之心、責任之心和良善之心,才是我們社會的最珍貴寶藏。
高考作文 篇5
遠方,這樣一個充滿神秘、充滿向往的地方,那里面有我們的夢想、我們的信仰以及我們深愛的一切,遠方,到底有多遠?
遠方,是巴黎到南部的阿爾德距離,梵高在寄予弟弟的信中說到:“不要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浪費時間了,到南部的阿爾去吧!”于是只身一個人的梵高前往到遠方的阿爾,在那里讓油墨盡情揮灑,讓靈感噴薄而出。遠方的距離,是藝術家靈感與現(xiàn)實的距離,現(xiàn)實在近、靈感在遠,對遠方的追逐,實則是對夢想、對靈感的追逐,遠方自由、充滿活力的藝術色彩喚醒他們心中的火焰,他們奔向遠方,去展現(xiàn)、迸發(fā)創(chuàng)作的激情。
遠方,是大唐到印度的'距離。秉持著取回真經普度眾生信仰的玄奘,目光透著堅毅,他要到遠方,到西邊的圣地擷取那能夠滋潤眾生的真經,信仰的驅使使他的腳步愈發(fā)堅定,更讓那通向遠方的路顯得更加清晰。遠方有一個人的信仰,有一個人愿意為之而獻出自己一生的終極目標所在,為了這信仰,玄奘選擇了“寧可向西而死、決不向東而生”的生命姿態(tài),為了這信仰,遠方不再遙遠,生命也有了更大的價值。
遠方,更是從自我的內心,到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任何一個人的內心的距離。那是魯迅,用犀利的筆鋒寫下“遠方的無數(shù)人都與我有關”。面對著國家的破敗、敵人的入侵,魯迅決定用文字感化每一個國民的心,用自己深刻而又飽含著濃濃的愛的心靈去觸碰遠方無數(shù)人的心。地理上的距離讓所有人成為了遠方,這片大地上的任何一個體內流淌著中華民族血液的人民,他們的心靈都能夠毫無距離的連結在一起,一起肩負起振興中華的使命。
遠方,有的遠到遙不可及,真的那么遠么?那么梵高為何能輕松地去到遠方的阿爾、玄奘為何能永不停步,直到取回真經,魯迅又為何能直至人民的內心,用自己的吶喊喚醒這鐵屋中沉睡的人呢?不錯,遠方其實并不遙遠,他其實是我們與夢想的距離、我們與信仰的距離、我們與博愛的距離,這些無形的距離才是我們需要縮短、乃至解決的目標。
切·格瓦拉說:“讓我們面對現(xiàn)實,讓我們忠于理想!痹谡湎КF(xiàn)在的基礎上,倘若我們忠于自己的理想、信仰,忠于自己深愛的一切,那么邁向遠方的路就已鋪設完好,前進吧,相信自己,更要相信遠方,其實并不遙遠。
【高考作文】相關文章:
高考作文05-15
高考作文結尾07-28
高考作文素材05-22
全國高考作文08-28
我的高考作文07-04
高考作文素材07-12
父親高考作文07-17
高考作文滿分06-13
英語高考作文01-17
面對高考作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