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 推薦度:
- 浙江高考作文 推薦度:
- 新高考作文 推薦度:
- 高考作文 推薦度:
- 高考作文好詞好句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高考作文集錦八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作文 篇1
離高考越來越近了,雖然內(nèi)心沒有緊張,但面對試卷,面對試題,內(nèi)心還是有一絲不情愿。
到今天,真的發(fā)現(xiàn)人都是一樣的,一個又一個翻版,鼻子、眼睛、嘴巴,不論是什么事,眾口難調(diào)的結(jié)果只能是悻悻而終。
都說人在痛苦的時候會想家,但我告訴自己,不要想更不能想。家人只會羈絆你前行的腳步,催促你的成長,又充滿矛盾地想讓你留下,F(xiàn)在了,對自己誠實一點,不論是做題,還是別的。
你的不計較并不一定是寬容,你的冷淡并非是厭惡。讓心靜下來,遠離喧囂,把心放大,裝下萬物,不美好是前進的動力。妒忌的結(jié)果只能是覆滅,你要的是認清自己的目標。真正地無怨無悔想必是做不到的,但我也要盡吾所能,少有怨恨。
咒罵只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而贊美也不過是過眼云煙。真正屬于你的,永遠是你的,你的追求,并不一定都會有結(jié)果。評論并不是講給自己聽的,評論是要留給廣大人群的。如果你只是一粒塵埃,又有何評論之需,如果你只是一只飛蟲,撲火將是你的未來。
付出努力,才會有回報,不要只在心中想象。
高考作文 篇2
(一)路燈下的高考
“十年寒窗,擠過了獨木橋。橋頭,望盡天涯路,依舊風寒,迷茫的細雨……”
掀開卷曲箱底13年的日記本,高考戰(zhàn)火的硝煙,仍然彌漫;路燈下,那個修長的身影,相伴星辰,依然誦讀著七月的華章!
我是x屆的高考生,也是國家實行大學擴招前的最后一屆高中畢業(yè)生。那時的高考,千軍橫闖獨木橋,殘酷無情,波譎詭密。作為農(nóng)村孩子,高考是一次鯉魚躍龍門。我們都深知:十年學習塵與土,就等這次壯士行。
高三那年,我?guī)缀跏强嘈猩粋!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古語,鐫刻在書桌的抽屜,時刻鞭策自己。課室、飯?zhí)、宿舍三點一線、枯燥乏味的生活,給我萌動浪漫情懷的花樣年華,貼上了一紙封條。一日一測試、兩日一小考、三日一模擬的槍林彈雨,演繹我生活的全部元素。
課間十分,見縫插針,匆匆背兩個數(shù)學公式;午休棄憩,埋頭墻角,開展考點大閱兵,地氈式查漏補缺。深夜,蟋蟀蟬鳴,梳理學子的讀書聲。宿舍的同學經(jīng)常汗流浹背,蜷曲幾乎窒息的被窩里,借手電筒微弱的燈光苦讀,但還是逃不過老師的火眼,電筒充公了。為了逃避查夜,我們擺起了空城計,把蚊帳放好,被子疊成人形,制造假象,讓老師從窗戶借且電筒查看時,以我們都乖乖睡了。其實我們早已身在曹營了,在校園偏僻的路燈下,任憑蚊蟲的蹂躪,在浩瀚書海中遨游了幾個鐘。那時,路燈把夜幕下的溫柔與明亮給了我們,她妙曼的身姿和美麗的容顏,時常激起我們早已埋藏深夜的青春騷動。看著被樹葉撕碎的月光,拍打淺草的晨露,不知濺漫了書的哪一頁,只知是濕了黎明。
記得高考的前夕,周邊的人和物,似乎云煙過眼,激起不一絲的圍觀欲望。爛漫鮮花沒有戀蝶翩躚;草長鶯飛,沒有燕舞相伴,七月的季節(jié)褪卻了色彩。只有課室那塊高考倒計時牌,分分秒秒跳動的指針,才能觸動心靈,頓感時光在流,時不我待。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知過了多少個日夜,身上的塵埃和軀體的疲憊,銹黃了路燈曾有過的美麗容顏,乳白的外衣銹跡斑斑。歲月的風雨也礪粗了我細膩的肌膚,可是我依然載滿希望——擠過了高考的那根木橋。
幾家歡喜幾家愁。高考是一條洶涌波濤的大江,我雖然沖破浪尖,卻跌落在波谷。那年的高考我失敗了,失敗得沒有準備。在六年的中學生活里,一直名列年級前十名的我,高考卻掉到了班級的三十名。還在埋怨老天的不公時,更沉重的打擊又當頭一捧,我從入圍本科的分數(shù),退檔到了市大專學院錄取。拿通知的那晚,我再次來到熟悉的校園,冷冷的`雨夜,曾支撐我無數(shù)黑夜的路燈,投下修長憂傷的身影。倚望,遠處路燈照亮的星星,等待天明后陽光的手來拭干那行淚,繼續(xù)上路。
云卷云舒,時光如一川逝水,把高考的那杯濁酒沖洗得淡如水,暴風暴雨的黑色七月,已是西風調(diào)碧樹的時節(jié)。記得高三的班主任曾為我們鼓勁加油時曾說,“沒有經(jīng)歷高三生活、沒有經(jīng)歷黑色七月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是的,那段刻骨銘心的寒窗生活,是一次人生孤寂、更是一次人生勵志。
(二)高考生跳的“龍門”在哪?
人們常說,讀書人如果可以高中狀元,就如同鯉魚跳過了龍門,從此脫離凡胎肉身,飛黃騰達。這對于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扭轉(zhuǎn)命運的學子們來說,的確是形象的比喻。那么,北京城里究竟有沒有這樣的“龍門”呢?
北京城外有城,城內(nèi)建城的建筑布局,使得連接內(nèi)外各城之間的城門成了極為重要的設(shè)施。在北京眾多的城門當中,的確存在著所謂的“龍門”,當然,這與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是分不開的。
由隋朝起創(chuàng)建的科舉制度,取代了過去一直以來的世襲制度,由此,學子們得到了通過求學考試來改變命運的機會,也就是相對公平的社會育才機會,使得封建王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保持了穩(wěn)定?婆e考試分為很多個級別,在歷經(jīng)各地區(qū)主持的考試之后,通過層層選拔的勝出者會取得到京師參加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機會。在京師的考試有兩場,會試和殿試,而最終能夠沖進殿試,并取得名次的,就拿到了進入仕途的入場券,成為國家的棟梁。也就是說,原本平凡無奇的鯉魚越過了“龍門”,晉級龍族,真可謂是“一步登天”了。
完成這一象征性加冕儀式的就是長安門。長安門分為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長安左門位于大明門(清代改大清門,辛亥革命后改中華門,1959年拆除)內(nèi)東北角(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正門前稍東),長安右門位于大明門內(nèi)西北角(今中山公園正門前稍西)。長安左門和右門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門的總門,門前均豎立有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誡語,并有禁軍站崗。平日,百官上朝都要從長安左、右門進入,并且無論官級大小、爵位高低,都要下馬下轎,步行進入長安門,經(jīng)天街(今天安門前的長安街),經(jīng)金水橋,入承天門(今天安門),繼而進午門,上朝覲見皇帝。
并非兩門都是“龍門”,只有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明初時,曾在承天門(今天安門)外金水橋畔設(shè)案舉行殿試,后來移至太和殿。清沿用了這一形式,但后將殿試的場所改在了保和殿。殿試以后,凡考中進士的人,都要在殿上廣布姓名,然后將名字寫入“皇榜”,捧出午門,在鼓樂御杖的導引下,經(jīng)承天門穿過廣場,張掛在左面的“龍棚”內(nèi)。參加殿試的貢生們在這里集結(jié)看榜,無論考中與否,都經(jīng)由長安左門離開。所以,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或是“生門”,靠中進士的人成為“登龍門”。新科狀元會披紅插花,騎著御賜的高頭大馬,經(jīng)此門出游“天街”(今長安街),以顯示“皇恩浩蕩”,當然,這也是唯一允許在“天街”上騎馬的時候。此后,金榜提名的進士們會被接到順天府衙(位于今安定門內(nèi)大街西邊的東公街)飲宴祝賀,即所謂的“金殿傳臚”的儀式。越過“龍門”的學子們最終不負多年的寒窗苦讀,一躍成為天下聞名的新權(quán)貴。
與長安左門相對的,長安右門則是刑部主持全國“秋審”、“朝審”的地方,被稱為“虎門”。每年農(nóng)歷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員會同大理寺、都察院或九卿、王公大臣,在這里設(shè)案“秋審”,聯(lián)合審理犯人。每逢此時,由東到西,橫列幾十張大八仙桌,上鋪紅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審各犯判文,然后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紅筆一勾,該犯的死刑就確定了!俺瘜彙眲t是委派兵丁,將刑部監(jiān)獄內(nèi)的死罪犯人全部提出來,押送到長安右門,排成整齊的隊列,由長安右門的南門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審”公案桌前,聽候?qū)弳枴F陂g,每個犯人不能傾訴冤情,等到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車把犯人押到刑場砍頭。犯人由長安右門提解進廣場,不免悲傷哭泣,猶如身進虎口。所以,長安右門會被稱為“虎門”。新中國成立后,為解決長安街的交通問題,遂于1952年8月將長安左、右門拆除。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長安門了,但是,同為改變?nèi)嗣\的“龍門”和“虎門”卻永遠在歷史上留下了傳奇的故事。
。ㄈ┟駠绾慰肌案呖肌
現(xiàn)如今,每年高考都牽動著天下所有父母和孩子的心,讓人神經(jīng)緊張,那么我們回過頭看看民國的高考是什么樣子的呢?
1932年清華大學的國文考試題,題目不難,但其中有一道怪題“對對子”,上聯(lián)是“孫行者”,要求考生對下聯(lián)。“孫行者”大家都熟悉,不就是保護唐僧上西天取經(jīng)的那個猴子孫悟空嗎,可讓大伙對對聯(lián),就有點難為這些莘莘學子了。據(jù)說后來只有三人答對了,他們對的是“胡適之”,“孫”對“胡”(猢猻),“行”對“適”,“者”對“之”,答案用的是時髦人物胡適的名字,十分有趣,大大出乎出題者的預(yù)料。但后來據(jù)一位考生透露,這樣答其實也不是十分準確,“胡適之”的“胡”與“孫行者”的“孫”平仄不協(xié)(都是平聲),最標準的答案應(yīng)該是“祖沖之”(南北朝數(shù)學家)。
這道怪題的“始作俑者”就是清華大學教授陳寅恪,陳寅恪(1890—1969)是江西義寧人,中國現(xiàn)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和語言學家,時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并稱清華四大國學導師。當時人們都認為“孫行者”的標準答案就是“胡適之”,而且還都以為是陳寅恪有意為之,目的就是調(diào)侃一下胡適,其實陳寅恪擬定的標準答案是“王引之”(清代學者)和“祖沖之”,也確實沒有調(diào)侃胡適的意思。
陳寅恪如此出題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但社會輿論對于這種考試形式卻很不理解,當時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已推行白話文十余年之久,盡管社會上堅持使用文言者還依然不少,但作為整體的教育體制而言,白話文已占據(jù)了主流地位,“對對子”在當時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中已銷聲匿跡多年。所以人們普遍認為陳寅恪此舉是有意復古開倒車,后來甚至還有人將這次考試當作笑談,所以以后“對對子”這種形式再沒有應(yīng)用,更沒有推廣。
還有一個是聞一多先生錄取臧克家的故事。臧克家當年報考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時,國文考試有兩個題目,一是《你為什么投考青島大學?》,一是《雜感》,兩題任選一道,但臧克家兩題都做了。他寫的《雜感》只有三句話:“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這三句雜感雖然短小卻飽含哲理,后來臧克家在回憶文章中說:“它是我嘗盡了人生的苦味,從中熔煉出來的哲理,也是我在政治大革命失敗之后,極端苦痛而又不甘心落寞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悲痛消沉心情的結(jié)晶!甭勔欢鄬Υ藰O為欣賞,從中看到了臧克家的內(nèi)心世界,于是便給判了98分的高分,將數(shù)學考試吃了“鴨蛋”的臧克家破格錄入了青島大學。據(jù)說當年聞一多報考清華時,也是其他學科成績平平,唯獨作文文才并茂而為主考老師所賞識,這次破格錄取臧克家,可能是一多先生想起了自己的經(jīng)歷,多多少少有點惺惺惜惺惺之意吧。
臧克家開始讀的是外文系,因記憶力差想轉(zhuǎn)到聞一多先生的國文系。當他走進先生的辦公室,看到不少想轉(zhuǎn)到國文系的學生全被拒絕了,不禁有些膽怯,孰料聞一多一聽到他的名字便高興地說:“你來吧!睆拇岁翱思冶愠闪寺勔欢嗟牡諅鞯茏樱c著名詩人陳夢家并稱為聞一多門下“二家”。
第三則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1946年度的聯(lián)合招生國文試題,這份試題可以說是簡單至極,讓人看了有不可思議之感。題目共兩道,一是作文:學校與社會;二是解釋成語的意義:指日可待、變本加厲、隔岸觀火、息息相關(guān)。
看著這些當年的老試題,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感慨良久,與這些簡潔、精煉的試題相比,我們今天的考試還能讓孩子領(lǐng)略到學習的快樂嗎?與如今那些動輒長達十余頁、似是而非的高考題目比照,究竟哪一種更接近我們教育的初衷呢?
眾所周知,民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但同時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那個時期學者文人的許多文章至今仍令我們懷念不已。之所以如此,我想這與當時那種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無關(guān)系。
古代也有“高考”錄取通知書
在現(xiàn)代,學生高考完畢后,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一般會通過快遞到學生的手中,而古代有專門的政府官員通知。古人科舉應(yīng)試及第之后,縣州府都會派遣特定人員前去通知報喜,這樣的報喜在古人眼里稱為捷報。所以可以這樣說,捷報就是古人現(xiàn)代版的高考錄取通知書。
古 人參加科考可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他牽扯到整個家族甚至整個村莊。據(jù)說古代參加科舉應(yīng)試,中秀才舉人或者進士及第希望比較大的人家都會在煎熬中苦苦等待著喜 報的到來。也有比較聰明的人專門等候在門口,一旦報喜的人到了,就前去向這家人報喜,碰到富裕的人家能得到點碎銀花花,稍微窮點的人家也能沾上點酒喝。這 樣的等待在古代稱之為候榜。這些場面在《儒林外史》里有過詳細的描述。
從鄉(xiāng)試到會試,再到殿試,每個級別的考試都有捷報,只要你合格了被錄取了,就有人來專門為你報喜。捷報的格式大都比較簡單,除了寫有應(yīng)試考取功名者的名字以及考試的名次,此外就是某某縣府的名稱了。
浙江仙居縣皤灘鎮(zhèn)有一個始建于南宋時期的何氏里大學士府在國內(nèi)頗為著名,何氏家族在歷代歷史上出過許多達官貴人以及文人學士?滴鯐r期的帖學四大家之一何焯就隸屬這個大家族。何焯25歲時以拔貢生的身份進京,后因直言耿直的性格而受到排擠,以致六次應(yīng)考不第,直到四十一歲時,康熙南巡,后因朋友推薦為官,而后參加考試才成為舉人,不然又要遭到他人的陷害。何焯次年參加考試,順利考取為進士。何氏里大學士府有關(guān)于何焯的捷報。
官 報廳在學士府的正南面,兩邊的木板墻上就貼滿了當時的捷報,有中舉人的捷報,有中得頭等狀元的,也有中進士第四名的捷報。這些捷報上端印有一條欲飛的騰 龍,下面是云山霧海,捷報正中央寫有某某年高中鄉(xiāng)試或者殿試第幾名。捷報的樣式因朝代的不同而略有異同,但總體而言是差不多的。
古人收到捷報之后,一般要把它張貼在廳堂里最顯眼的位置,一來可以光宗耀祖,二來可以讓來訪的客人一眼就能目睹到,如同現(xiàn)在的獎狀一般。從這個細小的細節(jié)同樣可以看出古人如何重視科舉考試,科舉幾乎成了古代讀書人的唯一出路。
唐代高考移民 白居易參加宣城州試
(四)“高考移民”白居易
古時士子參加考試,必歸于本籍,也可在本籍與寄籍中做一選擇,投考不得越籍赴試,但有的士子為了取巧投機,假冒他省之籍投考,稱之“冒籍”。
隋文帝開創(chuàng)科舉,唐代有發(fā)展,并完善了科舉制度。唐朝科舉,報名后,先要在縣府進行考試,然后再到州府考試,合格者送至尚書省。因為長安、同州、華州錄取比例最大,名單上列為前十名的,有時全部及第,一般也十得七八,而兩廣等地的錄取率正好相反,十之能中一二就不錯了。錄取率如此的懸殊,出現(xiàn)“冒籍”也就不奇怪了。
對于“冒籍”現(xiàn)象,朝廷有對策。《新唐書·選舉志》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jiān)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而舉選不繇館學者,謂之鄉(xiāng)貢,皆懷牒自列于州、縣……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結(jié)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戶部集閱……”在這種嚴格的管理下,士子一般應(yīng)在家鄉(xiāng)報名應(yīng)試,以進入本地的縣學或府學,而縣學、府學的生員都有確定的名額限制。
有個叫白居易的考生寫了一篇叫做《送侯權(quán)秀才序》的文章,以和侯權(quán)秀才同在一個叫“宣城”的地方考上進士為由頭,套了一番近乎,惺惺相惜,以敘同窗之情:“貞元十五年初,予始舉進士。與侯生俱為宣城守所貢,明年春,予中春官第!
只是,這個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即今天的陜西渭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今河南鞏義)縣令,與河南新鄭縣令交好,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便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
白居易原籍是山西太原,曾寄居河南下邽、鞏縣、新鄭、洛陽,但白居易沒有選擇在這幾個地方參加“高考”,而是通過私人關(guān)系,在大哥幼文和叔父季康引介下來到宣城,拜見了宣城觀察使崔衍,走了后門,當年秋天參加了宣城州試,被選為應(yīng)貢進士。
到這里,不難看出,白居易“冒籍”了。最為有趣的是,這竟然是史上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一次“高考移民”事件。
古代科舉并非高考
很多人將高考比為古代的“科舉”,民間乃至媒體也將各地各中學高考的第一名譽為“文科狀元”“理科狀元”,既不倫,也不類。科舉不是考學,而是考官,是古代國家的文官考試,更類似今天的公務(wù)員考試,而不是高考。
自隋唐以來,科舉考試的科目、內(nèi)容、形式等,歷代有所不同,所同者,考試面前人人平等。此前朝廷選官,實行“九品中正制”,各地負責考察發(fā)現(xiàn)人才的“中正官”,將本地人才分為九個品級,向朝廷推薦,朝廷量才錄用。這種選官制度,貌似很全面很客觀,但在重門第講關(guān)系的中國,只要是地方推薦,就會逐漸演變?yōu)榧易鍎萘Φ妮^量,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格局。科舉這一制度創(chuàng)新,打破了這一格局,為平民子弟進入主流社會提供了機會,古諺有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彪m然夸張,卻非虛語!度辶滞馐贰分杏袀廣東窮秀才范進,住茅草房,吃了上頓愁下頓,卻通過科舉考試,而舉人而進士,最后做了朝廷高官。范進是被小說諷刺挖苦的人物,呆頭呆腦,不學無術(shù),完全是憑“狗屎運”考上的;但從另一角度說,范進沒有富爸爸官爸爸,也沒找關(guān)系通關(guān)節(jié)勾兌考官,而是自己考上的,F(xiàn)實生活中,更多如范進那樣貧困低賤卻有真才實學的平民子弟,正是通過科舉考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盡管科舉制度弊端叢生,但從隋唐至明清,歷經(jīng)千余年而不能廢。明太祖和清康熙,鑒于一考定終身選拔的人才有不少是“高分低能”者,曾一度中止科舉考試,但旋即恢復。這不是古代中國人因循守舊,不思變革,而是實在找不出比考試更公正的方法。
科舉是國家大典,以明清兩朝為例,三年一考,考試分三級:第一級,省級,分省考試,叫“鄉(xiāng)試”,錄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級,部級,全國統(tǒng)考,叫“會試”,錄取的叫“貢士”,第一名叫“會元”;第三級,國家級,皇帝親自主考,叫“殿試”,錄取的叫“進士”,第一名叫“狀元”。麻將游戲中的“三元會”,牌中極品,可遇而不可求,就來自科舉考試的名目:解元、會元、狀元,“三連冠”?婆e考試連中“三元”,更是珍稀動物,明朝僅兩人,清朝僅三人。
舉人和進士都不是官,古人叫“功名”,今人叫“文憑”,不僅是做官的資格,而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學位。晚清留洋的“海歸派”,無論學什么專業(yè),必須通過“學部”的分科考試,獲得“工科進士”、“法學進士”、“醫(yī)學舉人”、“農(nóng)學舉人”等資格,才能在國家部門任職。今人也許覺得好笑,其實這只是名詞翻譯問題。假設(shè)最早就將洋學位doctor譯為“進士”,master譯為“舉人”,現(xiàn)在也就習以為常了。
有些讀書人生性恬淡,家境富足,不想做官,但也非要考個舉人文憑進士學位。據(jù)錢泳《履園叢話》記載,道光年間,有個103歲的廣東老大爺,都快考成“烈士”了,還去參加鄉(xiāng)試;实勐犝f,破格授予他“欽賜舉人”。老大爺不服老,又去參加全國會試,把北京城轟動了,全城人扶老攜幼,爭相目睹這位科舉史上“最?忌钡娘L采;实厶氐厥谟杷熬窆膭瞠劇,“欽賜國子司業(yè)”,也就是“太學榮譽副校長”,當時傳為美談。
為什么古代讀書人這么迷戀科舉,迷戀舉人進士學位?看看今天公務(wù)員考試之火爆,公務(wù)員爭戴碩士帽博士帽之蔚然成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盡在不言中。
高考作文 篇3
有人說,痛而不言是人性堅強的體現(xiàn)。痛了、受挫了、跌到了,不說出來,自己扛著,挺起胸膛,體現(xiàn)人性的毅力與堅強。因此,人要痛而不言。
痛而不言是指當你受困受挫時,不到處宣傳“自己失敗的理由”,以此獲得人們的憐憫;是指當你跌倒在地時,不怨天尤人,立刻爬起,不畏困難繼續(xù)進發(fā);是指當你失足受傷時,不埋怨不言痛,堅持到底,直至成功。默默承受痛苦煎熬的霍金仍能寫出《時間簡史》,開啟浩瀚的宇宙大門,是痛而不言。從小聾啞的邰麗華練習舞蹈時無數(shù)次摔倒在地,但最終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也是痛而不言。
痛而不言是堅強是毅力,只有有痛而不言的精神與信念,才會成功。“刀鋒戰(zhàn)士”皮斯托瑞斯天生沒有腓骨,十一個月大時膝蓋以下被截去。他痛嗎?他痛!但是他痛而不言。他需要的不是人們的同情與憐憫,他追求的是勝利的喜悅!他懷著痛而不言的信念進行康復訓練,并以小組第二的成績從男子 400米首輪預(yù)賽中晉級時,獲得現(xiàn)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他痛而不言,迎來黑暗過后燦爛的陽光。
痛而不言,如積蓄力量的河水,從高處躍下,銳不可當。做到痛而不言就要像謝坤山一樣,盡管被截去左腿、雙臂,失去右眼仍然痛而不言,堅持作畫,最后得到了世人的欽佩;就要像劉偉一樣盡管失去雙臂,但他依然痛而不言,克服大腳趾按雙音的困難,堅持走到成功;就像霍英東小時后生活極其艱苦,但他仍能痛而不言,堅持到底不放棄,最終成為億萬富翁。要做到痛而不言,一定要有巖石般堅強的內(nèi)心,要有松樹般頑強的意志,要有能承受千斤重擔的肩膀,堅持不懈,那么就能撐起一片藍天。
當然,痛而不言不是情緒壓抑在心,不是完全封閉自己。想不開又不想與別人說,最終選擇輕生的人不是痛而不言,而是莽夫。困惑積在心上,不想向別人請教,最終不得進步的人不是痛而不言,而是頑固。煩悶困在心里,不適當抒發(fā),最終得了抑郁癥或精神分裂,不是痛而不言,而是愚昧。
痛而不言是一種智慧;痛而不言是一種堅韌,痛而不言是一種能力,使你通往成功。人要痛而不言。
痛不需言
花開花落,一幕幕悲歡離合,一幕幕成敗榮辱時時刻刻在人間上演。你說人如何能不痛?但痛,并不需言!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沒錯,魚之樂僅有魚自知,而你的痛也僅有你通曉。當你言痛于他人時,正如許嵩的一句歌詞:“聽的`人不一定懂,聽的人或許對你嘲弄。”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言痛于他人?
再者,泰戈爾曾說:“只有經(jīng)歷過地獄的磨煉,才能彈出驚世的絕唱。”想必成功者無時無刻經(jīng)歷著痛,平凡人亦如是。
看南非前總統(tǒng)“南非國父”曼德拉,他長達十多年為牢獄所苦。在獄中,看守們苛待犯人,讓他們一直做苦力,給很少的食物。但曼德拉從不言苦,用他的樂觀,用他的善意感化看守。在南非共和國立國之日,曼德拉還邀請了三位看守參加,他向世人親身講述了愛、寬容與和平。他不在南非這個被侵略、有著多民族的國家里言痛,讓南非成為少數(shù)復國而不爆發(fā)大規(guī)模復仇的國家。
再看發(fā)現(xiàn)綠色熒光蛋白的諾貝爾獎得主下村修,他在海岸收集水母,剪傘邊20余年,被水母刺的痛,他一句未提,世人看見的是他的成果在各領(lǐng)域中閃光!
就連酒入愁腸,七分釀成月光,余下三分嘯為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他也有深深的痛,痛在官場,痛在離傷。杜甫言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但李白不言痛,把痛化作“且放白鹿青崖間”的豁達!
你我也有痛,痛在典當了青春,也買不了通往無憂島的船票。但萬不可抱著自己蛻下的蟬衣痛哭不已。正如老子所言:“自古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痛與快樂總是辯證的共存,無痛何來樂。愿你感到痛,正如冰心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就一個美麗的黃昏!
所以,痛不需言!讓我們在痛中沉默,在沉默中爆發(fā),為世人留下驚艷的一筆!
況時光似箭,日月如梭,與其在一旁言痛不如奮起!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高考作文 篇4
古人每每登山臨水,便常常涌起情思!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嘩嘩流淌的水是李后主的哀愁;“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是王勃的懷古與感今;“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是西方圣哲對自然的哲思……孔夫子每臨大水必駐足而觀之,只因,水是自然中一本給人啟迪的“無字書”。
水教會我們珍惜時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苯又腥找共幌⒈简v的水,幾千年來就這么流淌,給人以時光流淌光陰逝去的直觀感受,讓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古人以水為滴漏,那滴答的聲音無疑更證明了時光的流逝。既然時光匆匆,何不收拾好行囊,趕快上路?休要負了那“造物者之無盡藏”的美好大千世界。
水是地球的血液,澤被萬物,教會人奉獻!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贝河昃d綿,甘露四下,以自我之軀體使萬物復蘇、百草抽芽,這何不是一種奉獻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告訴我們,水不僅僅滋潤萬物、奉獻自己,還具有一種無私的“不爭”精神,惠澤萬物卻不矜不伐,使人敬仰。
水帶給人小大之辨的哲學思考。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諸崖不辨牛馬。
河伯沾沾自喜,直到行至東海方才“望洋興嘆”、幡然醒悟,小與大是相對的,心有敬畏,不至淪落為“蜩與學鳩”。
水教會了我們“志”與“遠方”。王開嶺在一文中寫道:一個朋友畫了一條絕美的'江河,我問曰何以畫成,答曰,想象這是一條有遠方的水。流水方能不腐!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有生命力的水,是“有遠方的”,是流動的。孔子評價水“萬折也必東,故有志”。不朽之水,從不停下腳步,始終堅韌地向東流去,即使途中彎路重重,最終也不改其“志”。
知者樂水。水,是我們維持生命的必需品。閱讀“水”這本“無字書”后會發(fā)現(xiàn),它更是古今中外人們的精神領(lǐng)航者。
高考作文 篇5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如是說。
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藍色的星球,球則是圓,而我們在生活中就是處理圓與缺的哲學。缺之于圓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正如道爾頓,色覺的缺給了他醫(yī)學理論上的圓;安藤百福破產(chǎn)的缺讓他有了一個新產(chǎn)業(yè)的圓;家務(wù)雜工喬利的缺,讓洗衣技術(shù)得到了一個圓。
而今的我們,對于祖先圓與缺的哲學,應(yīng)當重新審視。老子的“福”與“禍”就是一種意義上的圓與缺,禍兮福之所倚告訴我們那缺憾的一面仍可以帶來全的完美。
蘇軾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同的經(jīng)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缺和國的對比才讓我們既發(fā)現(xiàn)缺的美也發(fā)現(xiàn)圓的美。
圓與缺的哲學是什么,也許就是那些偉大的人能夠用一種缺憾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精神。黑格爾曾對此這樣評價:“人的靈魂一定到過至善至美之境,否則怎么會不停地追求完美。”的確是這樣,人因為有缺憾,所以才追求全。不得不說,道爾頓、安藤百福、喬利都是偉大的人,他們用自身的缺憾成就了人類社會一個完美的圓。
人生中的缺值得我們贊美,它帶給我們的是人類精神的食糧。
也許林黛玉的缺是對愛情過分的執(zhí)著以及悲觀的人生態(tài)度,但成就愛情刻骨銘心的圓是她缺陷后的完美追求。三毛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但她人生的缺憾給了她困惑,但同樣由于對完美的追求,她奮斗,她努力,而最終的完美在于她千回百轉(zhuǎn)后那一瞬間的徹悟。
同樣震撼著我們的是梵高的人生,他的缺憾是用金黃色的刀,用陽光般鋒利的光澤切割出的人生濃墨重彩的畫卷。而我們所敬仰的.貝多芬,則是用自身的缺陷在靈性至極的黑白鍵上敲擊出壯麗的生命樂章。
這些偉大的人用缺憾成就了靈魂以及人生的完美。他們的缺憾以及對完美的追求是人類天空中綻放的銀白禮花。
對于我們,這圓與缺的哲學依然要研究下去。我們的人生本是一片荒漠,充滿缺憾,而我們一生的工作就是要讓這片荒漠開出完美的花朵。
莊子自比一尾陋魚而依然追求夢蝶的境界,我們同樣應(yīng)當守望著心中的月亮樹。用缺憾去成就圓的傳奇。
不要哀嘆缺憾的不美,就像葉子一樣用一生綠著去成就一個金色的夢。
這就是圓與缺的哲學。
高考作文 篇6
思維辯證,是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深刻”一項的重要指標之一。辯證的思維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態(tài),辯證能力的強弱直接反映著思維認識水平的高低。善于寫作的學生,往往不是因為他們詞匯豐富或技巧嫻熟,而是因為他們能夠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一個材料,如果從一個角度去思考,往往會妨礙我們對事物全面的理解,但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不同層次去思考,便可獲得豐富、深刻的認識,這就如古人所說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了。思維辯證在作文中的體現(xiàn)是,寫作者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掌握科學的方法論,能夠領(lǐng)會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哲學原理( 實踐認識、內(nèi)因外因、量變質(zhì)變、發(fā)展變化、局部整體),運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和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看問題一分為二,分清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從而避免觀點的偏激或偏頗。
可以說,辯證思維能力是一種重要的、高層次的思維能力,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銳利武器,是一種真正的“聰明術(shù)”。雨果在談到莎士比亞的天才時說:“天才與凡人不同的一點,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雙重的返光!彼^“雙重返光”,從實質(zhì)上來說,正是指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贏得閱卷老師青睞的,不是思維辯證的作文,而是寫作者在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成熟睿智的思想。
教育不以分數(shù)論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生活教育”,提倡“平等教育”。正如木有高矮,玉有瑕疵,人亦有強弱之項、長短之處。而巨樹可謂棟梁,矮木可成家具,人亦如此。教育使之成才,然才亦有不同,可為政以安一方,為商以濟一地,為師以育一儕等。故教育不能唯以分論。
漫畫中僅以分數(shù)高低而對孩子或獎或罰實為不智,學業(yè)成績固然能反映孩子某一方面的強弱,但我們更應(yīng)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不只是學業(yè),還有身體、素質(zhì)、思想等。我們需要的不是埋頭書海的書蟲、呆子,而是真正將知識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學習者、實踐者。所以,成績固然重要,可我們的眼光卻不能著眼于此一隅。要能縱觀孩子們各方面能力的強弱、素質(zhì)的高低。
古有徐霞客屢試不第,仕途無望,轉(zhuǎn)而游遍江山池沼,歷覽名川大河,寫出《徐霞客游記》,成為不世出之地理大家。今有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高考多次失意,勉強入學,繼而開拓電商,掌舵商業(yè)巨輪。我并不是提倡諸位學子放棄學業(yè),只是告訴大家,學業(yè)成績不是一個人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誰言“學渣”就不能逆襲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所以成績差沒有什么,關(guān)鍵在于發(fā)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
成績固然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標準,但這并不代表你我可以放棄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如今人們常陷于兩種極端,要么信奉讀書至上,要么鼓吹讀書無用。我只想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多不是累贅,我們必須積極努力學習,積累足夠的科學文化知識。但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尋找研究探索的途徑,要捕得了“魚”,學得會“漁”。
教育不當以分數(shù)論,不可帶有如此重的功利色彩。僅因成績高低而賞罰,此乃“教”先“育”后。必以思想為基,再輔以文化傳承。我們不能只看重孩子的學業(yè)成績,應(yīng)當幫助和引導孩子自我發(fā)現(xiàn),進而自我實現(xiàn)。以基礎(chǔ)的科學知識為磚,為孩子鋪就通往不同方向的成才之路。
教育不應(yīng)是鞭策,不該是樊籠,不應(yīng)是枷鎖,教育應(yīng)該是指路明燈,是指南針,是北極星,讓孩子找到前行的方向。教育不能以分數(shù)為唯一標準,要關(guān)注孩子的志勇力、精氣神,當以教育之甘露鋪灑人間,助祖國未來之花朵茁壯成長。
閱卷組意見
面對家長對孩子成績的過分關(guān)注,該考生進行了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的批評,被高考閱卷專家組推薦為最佳立意的高考滿分作文之一,推薦理由具體有三:其一,哲理思辨,厚重典雅。文章的標題即彰顯觀點,論證部分談了“僅以分數(shù)高低而對孩子或獎或罰實為不智”之后,也說及不能“放棄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辯證說理,給人以大氣厚重之感。其二,內(nèi)容豐實,條理清晰。文章以理論說理為主,輔之以徐霞客、馬云等典型人物,理論論證與事實材料融合在一起,內(nèi)容豐實,說理充分!奥嫿沂颈锥恕薄艾F(xiàn)今社會表現(xiàn)”“具體應(yīng)對策略”,依次展開,條理清晰,語言鮮活,典雅靈韻。其三,語言詩化,靈韻畢具。“為政以安一方,為商以濟一地,為師以育一儕”“教育不應(yīng)是鞭策,不該是樊籠,不應(yīng)是枷鎖,教育應(yīng)該是指路明燈,是指南針,是北極星”等語句,鮮活靈動。
高考作文 篇7
生命就像一株野花,嬌小柔弱,危險就像一把無處不在的利刃,在我們不經(jīng)意間,威脅著我們寶貴的生命。
夜幕降臨,天空籠罩上了一層烏云,下起了傾盆大雨,隆隆的雷聲滾滾而來。我因爸爸媽媽上班而獨自在家,“噼噼啪啪”豆大的雨點落在了窗臺上,吵醒了剛進入夢鄉(xiāng)的我。這時,隔壁忽然傳來一陣陣“呃呃哎呦!”我心里一驚,難道隔壁的張大伯感冒了嗎?糟糕,我推門來到張大伯家,張大伯的老伴早已不在世,他女兒又到外地出差了,這幾天沒人照顧他呀!這可把我急壞了。突然,我瞥見了床頭柜上的藥罐沒藥。我看了看窗外,傾盆大雨仍不見小。大伯痛苦不堪的表情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便拿了一把大傘轉(zhuǎn)身走進大雨中,在雨中奔跑著。
終于來到了藥店,我在藥店“售藥處”,拿起手中的空瓶子讓店員給我一罐相同的藥,店員那奇怪的眼神和動作,總使我感到怪怪的。拿到藥后,我朝著大伯家奔去,剛打開蓋子,就發(fā)現(xiàn)這瓶藥不對勁,這時,大伯喘著粗氣對我說:“我記得那些好像是膏狀的',怎么這瓶是液體的呢?”。突然,樓下傳來了熟悉的腳步聲,好像是爸爸的聲音,我打開門,向樓下跑去,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立馬對我說:“這是過期的!一定是老板看見你小小年紀,所以就趁機……”回想起剛剛店員奇怪的舉動,我想也是,該死的不良商販!可是這瓶藥水是喝還是不喝?驀然,爸爸從老伯家又找出一模一樣的藥,喂大伯吃下。望著老伯逐漸好轉(zhuǎn)的跡象,爸爸趁機教育我:“小涵,以后買藥時,一定要看生產(chǎn)日期,買到過期的藥,會使人產(chǎn)生副作用的,會產(chǎn)生許多不良的反應(yīng),從而危害到人的生命。”我不禁感嘆道:“一顆小小的藥丸,竟有這么嚴重的危害。”大概就是民以食為本,食以安為先這句話的意思了。我打開窗戶,天空中的雨停了,月亮照著大地。
遠離危險,才能讓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攜手做食品、藥品安全的小衛(wèi)士,共同打造安全、衛(wèi)生有質(zhì)量的生活,讓“生命之花”綻放,使人生更加輝煌。
高考作文 篇8
看了作文要求,不得出現(xiàn)真實人名校名。那好,來個不真實的吧。我叫孫悟空,來自江蘇省101中學。
――題記
好奇心,拿到這個題目我就笑翻了(害得監(jiān)考老師拿鞭子抽了我?guī)紫拢└陕镆泻闷嫘,神在?chuàng)世之初就為這個世界定下了它的歸宿,萬事萬物都按其發(fā)展規(guī)律生長、變化著,有啥好奇的,所以我根本沒有好奇心。命題人非要出這種題目讓我湊800字,不是強人所難嗎?干脆不寫了。
算了,時間還早,還是再寫點兒吧。對了,其實有一件事我對它還是有點好奇心的。就是我這篇文章能得多少分。我是很謙虛的.,所以我覺得70分還是可能性不大的(閱卷老師,我知道你想打我,但是你打不著),但我絕非口出狂言,如果你有一顆好奇心的話,請往后看。
魯迅說過: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我是人,
我沒有好奇心,
因此,魯迅的話是錯的。
司馬遷說:我同意魯迅先生的觀點。
因此,司馬遷在說謊。
但是,司馬遷是不會說謊的(人們都稱贊他不虛美,不隱惡)那么,矛盾的根源在哪兒?我說過我對這篇文章的分數(shù)感到好奇,因此我是有好奇心的,魯迅的話也就對了,而司馬遷也沒有說謊。怎么樣,被我嚴密的推理折服了吧。那么,請打70分,您還猶豫什么呢?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撥打搶購熱1388888xxxx,500萬大獎等著你!
哎呀,瞧我前面說的什么東西。對不起,老師。剛才我的大腦被外星人控制了。其實我是一個好學生,想上清華大學,但如果作文得分太低的話,考400分就危險了,求求你好歹給個切入分,好嗎?
看到這兒,你一定對我這篇文章感到很好奇把!想繼續(xù)看吧!對不起,我不寫了,因為題目叫好奇心。
【高考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高考作文05-15
高考作文結(jié)尾07-28
高考作文素材05-22
全國高考作文08-28
我的高考作文07-04
高考作文素材07-12
父親高考作文07-17
高考作文滿分06-13
英語高考作文01-17
面對高考作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