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1
縱觀整堂課的教學,對自己的表現我還是比較失望的。從初讀開始的說話題布置要求開始,我整個人已處在一個比較混亂的狀態(tài)。該說的,沒有說清楚。不該說的,反而是羅羅嗦嗦。因此整堂課的節(jié)奏令人并不是感覺很舒暢。
整堂課的很多環(huán)節(jié)也完成的十分倉促。正因為概述課文內容要求沒說清楚,以至于在初讀這個環(huán)節(jié)花掉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為了趕上原本就準備拖堂的時間,在賞讀這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就顯得過于草草了事了。直接反映在:老師的話過多,學生的'思考時間太少,朗讀的訓練不到位,學生的情更是游離在文本之外。這對于這樣一篇比較側重于人文性的課文,這是一個比較致命的失誤。
當然,對于這么一堂漏洞百出的課,對于在座各位是應該有很多意見可提的。因此,希望每位聽課老師能開誠布公地給予我批評指正。你們的真知灼見也將是我這堂課最大的收益!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2
這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整節(jié)課把時間和空間都還給學生,以讀代講,自讀自悟貫穿教學的始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上課伊始,我以“快樂”這個話題,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受到的事情,學生們激情洋溢,快樂無比,正當興趣盎然的情況下,引入了課題:給予是快樂的。接著質疑:讀了課題后想到了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質疑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做到讀正確、讀流利,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最后檢查初讀效果。
二、再讀課文體會感動
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相機質疑:默讀課文,課文的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動?學生讀后暢談了自己的體會,很快地感受到了兩次意想不到:“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和“小男孩堅定的承諾今后也送給弟弟一輛這樣的新車!边@一環(huán)節(jié)為下文體會保羅和小男孩美好的心靈做了良好的鋪墊。
三、品讀課文體會人品
課件出示:“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
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后,讓學生猜猜省略號的內容,讓后讓學生明白小男孩一心只想著給予而不是獲取的高尚品質。使學生內心受到震動。從而體會保羅的第一次感到意外。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體會第二次感到意外。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小男孩純潔無暇、美好無私的心靈和樂觀自信的性格。
小男孩的`言行不僅感動著我們,更感動著保羅,學生從保羅的行動中,感受的保羅真正體會到了“給予是快樂的真諦!
最后設計了一個拓展延伸,讓學生談生活中這樣做的例子及閱讀短文并發(fā)表想法,使得學生的感情無形得到升華,并促使其行動起來。重溫名言,讓學生體會到給予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真正明白給予的含義。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3
本組課文圍繞“人間真情”編排了四篇課文本課,本文主要講了保羅認識的一個小男孩,見到保羅的哥哥送的`圣誕禮物,很是羨慕,讀到這里,誰都會猜男孩肯定希望有這么一個哥哥?墒悄泻s是希望做這樣的哥哥!
文章不難理解,我重點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問,多數同學都會,但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卻是不容易。首先,我教給學生怎樣提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疑問詞“為什么,怎么樣、哪兒、哪里”來提問。至于怎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引導學生先找文章的關鍵部分、重點部分,針對這部分內容來提問。例如:“保羅的眼睛為什么濕潤了”“保羅為什么要帶小男孩兜一圈”“小男孩是個怎樣的哥哥”等等,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并能在文中找到答案。還要學會與同學交流,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使他們在合作中學會探究、在合作中促進學習。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4
【設計理念】
學生的語文學習內容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是具有一定價值取向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閱讀、探究與交流等學習活動。有效的語文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講解與朗讀,應讓學生在不斷地讀悟中與文本展開對話。教育資源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利用和發(fā)現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自讀、質疑與合作釋疑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過程預設】
一、課前談話,營造氛圍。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4分鐘)
讓學生說出與"高興"相近的詞語。(師板書:快樂)
在什么時候你是快樂的?(學生說)
板書完成課題,生讀課題。
導入: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最想知些什么呢?(“給予”是什么意思?)
我們都知道得到什么禮物和獲得什么東西,往往是快樂的,可付出,給別人什么又怎么會是快樂的呢?
三、自讀課文,提出問題:(8分鐘)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課文,看看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提醒學生注意寫上學習所得和疑難,過會兒找同伴交流。
要求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一下對課文的理解,解決、篩選同伴提出的問題,比一比誰的`問題最有價值。
四、交流討論,探究問題。(20分鐘)
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熱烈,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解決了許多自己提出的問題,對課文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那么究竟誰的問題提得最好,最有價值呢?我們來分組進行匯報,交流一下各組的想法。
小組間互提互答,教師相機引導。
投影:“保羅是錯了,還是對了?”讓學生討論。
。ㄉ簽槭裁凑f他們三個人在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投影:“保羅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過了一個夜晚,為什么‘難忘’”?
那確實是一個難忘夜晚,特殊的夜晚,在那里他們一起共同體會著給予帶來的快樂。讓我們再來找一找他們快樂的原因吧!
投影:“保羅因為( )而感到快樂,小弟弟因為( )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為( )而感到快樂!
學生把答案填上練習冊上后匯報。
五、聯系實際,深化情感。(5分鐘)
那么你有過幫助別人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歷嗎?
。ㄍ队啊拔----------,我快樂!”)
推薦3篇相關的文章,課后去閱讀體會。(推薦篇目)
六、課末小結,布置作業(yè)。(3分鐘)
同學們,快樂的時光是短暫的,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jié)課你的學習表現得怎樣?
回去把這課的練習冊做完,學有余力的同學從課外書搜集一些有關“快樂”我名人名言及古詩。
【課后反思】
上完這一課,我覺得教學目標基本達到,能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具體表現在:
1、能利用學生這一寶貴的學習資源。根據學生在自讀中提出的問題捕捉教學資源,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達到心靈的共鳴。
2、能指導學生對所提的問題進行篩選。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梳理能力,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老師的教學統(tǒng)一起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性。
3、能對學生充分信任,讓他們自主探究。能放手讓學生去自讀、去質疑、去交流、去解惑,有效地培養(yǎng)了同學間合作能力,達到師生、生生之間和諧共享共進。
但因為本人很少上過公開課,課堂應變能力較差,加之學生課前預習沒到位,一開課就遇到“難路虎”(“給予”的解釋查不到)時,使孩子缺乏學習的信心,加之教者評價語言貧乏,過渡語言平淡,因此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得不夠。在教學中對反映人物品質特點的詞、句、段沒指導到位,學生理解文體還不夠透徹;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形式沒什么變化,基本上是分組討論;沒有用板書來統(tǒng)領全文,原來設計的板書卻忘了寫?傊,這節(jié)課缺陷較多,敬請各位老師給以批評指正,讓我在今后的課堂改革中更加規(guī)范、有效。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5
《給予是快樂的》《卡羅納》這兩篇課文是人教版四年級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可是根據口語交際和作文的要求來看,我覺得這兩篇課文承載著“寫作方法”的指導作用,又因為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很類似,于是我采用了一課帶一課的方法來講授。
上課伊始,我以《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來導入,這首小兒歌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也是最快能夠挑起孩子們情緒的歌。孩子們唱完后,我接下來很順利的走入了課文,卡羅納失去了母親,心情一定很悲痛,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寫出體會。接下來小組交流,帶著體會讀。孩子們都讀得入情入境。像這樣,我又讓學生畫出面對卡羅納的不幸,大家都是如何做的,孩子們畫的很快,也分析的很到位。那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呢?孩子們紛紛舉手,有的說動作,有的說語言,有的`說神態(tài),有理有據,很順利,這出乎了我的意料,讓我整堂課都很開心。
我順勢總結寫作方法,再從寫作方法上導入了《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讓學生畫出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并分析人物的內心情感。這一課,我們也學得非常的快但是很有效率。
當天下午,我們進行了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學習,孩子們在觀察上能夠加入自己的想象,運動到了上午所學的寫作方法,我想這就是學以致用吧。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6
《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偶遇一個小男孩子,在產生了兩次誤會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靈,從而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樣一個道理。全文情節(jié)一波三折,語言樸實自然,但是又極具感染力。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我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想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理解課文,并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語言,探尋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最終對“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突現學生閱讀的自主化與個性化。
一、抓住關鍵,引發(fā)探究欲望
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關鍵是學生有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所以,在課堂開始階段,讓學生針對文末的一句對課文起到總結作用的關鍵句:“從那天起,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指導學生好好讀讀,引導學生對這句話提最想知道的問題:一是保羅是怎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二是為什么給予是快樂的或給予是快樂的應該怎么理解?然后以這兩個問題為起點,引導學生再去讀書,弄清整個經過,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探究為什么給予是快樂的。
二、聯系語境,探究詞句意蘊
由于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意義,所以,應該引導學生關注到具體的語言,在對語言的'品讀中注意里面的一些關鍵詞句,在與具體語言的對話中,探究這些詞句的意蘊。如在課文第三到第五小節(jié)中,有兩個近義詞:“吃驚”和“驚訝”,在課堂中就讓學生反復地品讀,想想這里的兩個詞語分別指的是什么,意在讓學生聯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探究意思相同的詞的不同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一個部分的內容。
三、設身處地,探究人物內心
“把心放到課文中去”,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其實就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帶著自己敏銳的心,到文本中去走一個來回,獲得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本文中,雖然語言雖然平淡樸實,但如果細細品味,人物美好的內心世界就能躍然紙上。如“我希望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弟弟,你等著……一樣美!钡日Z句,我想通過學生反復品讀,與課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設身處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內心的一些想法,從而讓學生由外在的語言探究到小男孩美好的內心世界。
四、熟讀深思,探究文本內涵
由于本文思想內涵較為深刻,學生一時半會兒也不能理解“給予是快樂的”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弄清事情經過,理解有關語句,體會人物內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為什么說給予是快樂的?這樣通過一個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在頭腦中得以整合,再聯系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驗,深入思考,探究課文想要表達的主題,讓個性化的體驗在深入探究中不斷升華。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7
《給予是快樂的》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記敘文主要寫了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受到助人為樂、樂于奉獻的思想教育。
在教學中我順著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課件,特別是老師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進而引導學生透過字詞感受語言,從語言中品味出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使訓練情境的創(chuàng)設比較自然。在教學中,我給了學生較充足的時間去讀,在適當的引導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從一開始的讀全文到后來的品讀人物對話,再到讀課外資料。學生在讀中,體會語言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同時把讀書的感悟通過有聲的朗讀加以提升。
但在教學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這篇是略讀課文,而我始終還是感覺不敢放手,講的太多,讓學生自感自悟得太少。還有在課堂上很多學生都會出其不意,提出些教師課前沒有準備的問題。都說課堂生成比預設更為重要,但我想前提是教師要博學。因此,多閱讀,多積累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教完這一課,我覺得作為老師在課堂上真的要懂得利用學生這一寶貴的學習資源,根據學生的回答捕捉教學的資源,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達到心靈的共鳴。同時在備課時要下功夫,深挖教材,吃透教材,這樣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8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第六單元這組課文都是圍繞愛這一主題來寫的,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下面就《給予是快樂的》的教學,做簡單的反思。
一.談話導入,感知內容。
首先是從“快樂”一詞去導入,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什么是快樂的。過年很快樂,生日收到禮物很快樂,幫助同學很快樂,勞動很快樂……可是今天學習的課文——《給予是快樂的》“給予”是什么意思?給予為什么是快樂的呢?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了他怎樣的一件事情呢?學生在思考中學習,然后根據人物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明白我們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式,不知不覺中教會了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精讀課文,探究情感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小組讀、齊讀、分角色讀)放手讓學生找句、品句,劃出保羅兩次誤解小男孩的片段,做批注談感悟從字里行間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靈,本文中,雖然語言雖然平淡樸實,但如果細細品味,人物美好的內心世界就能躍然紙上。如“我希望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弟弟,你等著……一樣美!钡日Z句,我想通過學生反復品讀,與課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設身處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內心的一些想法,揣摩、感悟人物的內心活動。
三.拓展閱讀,感悟主題
首先學生說說身邊的“助人為樂不求回報”的人和事。然后學習閱讀鏈接《給,永遠比拿愉快》。最后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無私奉獻,愛心無價”的故事或格言名句。意在讓學生在運用語言和生活實踐中真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
當然,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閱讀課的教學,有的學生條件有限沒能搜集并整理好資料,再加上部分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完全體現出閱讀課教學“放”的特點,這是今后自己需注意的地方。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
【教學重點】
從小男孩的言語行為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理解保羅的心理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給予是快樂的》,板書課題。
2、這篇課文講了怎樣的一件事呢?
(圣誕節(jié)前夜,保羅與一個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車旁相遇,并與小男孩共度了一個美好的夜晚,領悟到了給予是快樂的這個人生道理。)
板書:
保羅、小男孩
二、學習課文1~5小節(jié)
過渡:保羅與小男孩在他的新轎車旁相遇后,進行了一系列的對話。
(教學伊始遵循文本的特點,從整體入手,自然過段,注意了文章情節(jié)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之間的關系,大處著眼,符合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
1、講讀小男孩說的話:
、 自由讀小男孩說的話,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 學生交流。
⑶ 隨機練讀。
2、體會保羅的驚訝:
過渡:聽了小男孩的.話,保羅有什么感受?
、 讀有關句子。
、 談談你從中感悟到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當然一詞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這樣的指送他小汽車的哥哥。)
⑶ 隨機練讀。
4、小結:
真沒想到,小男孩居然不是希望有這樣一個哥哥,而是希望成為這樣一個哥哥;不是想獲取,而是想給予。這使保羅十分驚訝。(同時板書。)
5、分角色朗讀課文1~5小節(jié)。
(教學中緊緊抓住人物的對話展開語言文字訓練,并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的朗讀水平很高,體現了平時教學的扎實有效。)
三、學習課文6~11小節(jié)
過渡:出人意料的回答使保羅非常驚訝,他吃驚地看著這個小男孩,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引讀到課文第9小節(jié)。)
1、自由讀課文6~11小節(jié),思考:
為什么保羅又錯了。
2、交流:
聯系上下文內容來回答。
(保羅本以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卻指著新車對他那腳有殘疾的弟弟許下了一個堅定的承諾。)
3、品讀欣賞:
、 再讀課文6~11小節(jié),想一想這一過程中最令人感動的是什么?
⑵ 組織交流,并相機練讀。
4、小結:
小男孩對腳有殘疾的弟弟許下了一個堅定的承諾,也是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奮斗的目標。多么了不起的小男孩啊!
5、指名有感情地讀一讀這段話。
(現在講返樸歸真,但我們也要從實際出發(fā),因文而異,正確把握理解和感悟的度。這段教學讓學生在大量的言語實踐活動和個性化的解讀中品味課文的語言,對我們很有啟發(fā)。)
四、學習課文12、13小節(jié)
過渡:保羅看到小男孩背著腳有殘疾的小弟弟出來,聽著小男孩那充滿深情的話語,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錯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保羅情不自禁地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車里,他要和小男孩兄弟倆共度這不尋常的夜晚。
1、聽配樂朗讀。
2、想象練說:
看著車窗外的一切,車內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看著這一切,保羅會想些什么呢?
3、小結:
這確實是一個難忘圣誕之夜啊,也許保羅為此取消了一個重要的約會,也許他錯過了一場精彩的球賽,但是,凝望著兄弟倆如花朵般綻放的笑臉,保羅覺得從兄弟倆幸福的臉龐上,保羅真正懂得了
(現代信息技術的恰當運用,師生之間的真誠互動,使整個課堂與課文特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情由境生,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總結全文
1、難忘這一夜的僅僅是保羅嗎?為什么?
2、讀著這個故事,老師和同學們一樣地感動,感動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動于小男孩的無私,也感動于保羅的思想升華。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一讀:給予是快樂的。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尋找身邊能體現給予是快樂的的故事。
(董老師的課較好地體現了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趨勢。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訓練扎實,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tǒng)一,既有溫度,也有深度。)
【板書】
24、給予是快樂的
保羅 小男孩
驚訝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錯了
【教學反思】
在區(qū)教研室專家領導的指點下,《給予是快樂的》第二課時教學順利完成,課后,心情比較激動,反思這次教學的過程,我收獲頗多:
課前精心充分的預設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回歸造就了課堂細節(jié)的精彩。課前,我對整個教學過程作了精心設計,每一個過渡、小結,每一個問題的呈現,每一次板書都進行了反復的斟酌,并且設想了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以及老師的應對。課上,我則放開教學設計,充分地關注學生,靈活調整,努力使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一個細節(jié)都成為規(guī)范的語文訓練。
1、尊重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感悟文本:
我順著故事的情節(jié),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了什么后,再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進而學生透過字詞感受語言,品味小男孩和保羅的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質,懂得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因而,課堂教學的展開比較順暢。
2、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的教學方式使課堂的語言訓練扎實有效:
如學習課文6~11小節(jié)時,我組織學生以各種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讀課文:引讀課文,讓學生進入情境;再自由讀課文,使學生理解內容保羅為什么想錯了;默讀課文,體會語言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同時把讀書的感悟通過有聲的朗讀加以提升。
3、音樂渲染,使學生、教師、文本緊緊相連,使情由境生:
在保羅親眼看到小男孩背著腳有殘疾的小弟弟出來,親耳聽到小男孩那充滿深情的話語時,保羅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錯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車里,和小男孩兄弟倆共度這不尋常的夜晚。這時,我播放一曲馬斯奈的《沉思曲》,那沉靜而又悠遠、舒緩又不失激昂的旋律伴著老師的深情朗讀,無需更多的語言,學生的思緒已跟隨著保羅的心理一起在升華。這時,再讓學生說說保羅會想寫什么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那段節(jié)奏明快、愉悅的曲子似乎正訴說著保羅在那個難忘的圣誕之夜的心情,同時也正把這給予的快樂輕輕地傳遞給每一個學生。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指導上我時刻以學生為主體,重點著眼學習方法──自獨自悟。全文以“為什么保羅從內心感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貫穿始終。
本課教學沒有熱鬧的場面,時髦的方式,有的只是多種形式的讀書,對重難句的品析。讓學生親歷閱讀過程,感悟作者的心靈,體驗人文情懷。通過質疑、交流、解疑,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課堂上師生、生生合作,聽、說、讀、寫活動始終沒有脫離文本。當談到小弟弟可以親眼看到圣誕禮物時,及時引導學生把文種三個人的情感跟大環(huán)境下歡樂的慶祝氛圍聯系起來,對促進學生情感的提升肯定有幫助的。學生通過朗讀品味到了給予時快樂的。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11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古今中外流傳著無數頌揚人間真情的故事。在第六單元,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展開了一趟愛的旅行,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既體會到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摯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而《給予是快樂的》以其新穎的故事和獨特的觀點感染了每一個人,這個外國文學作品有很強的人文性,在謀篇布局上也很有特點。
在導入部分,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你曾經因為什么而獲得過快樂?”大部分同學都會因為獲得了別人的給予而快樂,這和我要上的《給予是快樂的》的觀點剛好相反,但沒關系,因為他們將會因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而知道,不僅僅被給予是快樂的,給予同樣是快樂的。
接著,我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弄清一個問題“文章中都有誰在給予?”學生邊回答我邊板書,然后讓學生根據人物示意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明白我們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式,不知不覺中教會了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學,看看文章哪個部分最讓自己感動?說說讓自己感動的原因。在交流的時候,有的同學抓住了人物的對話來感悟,如從“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中感悟小男孩一心只為弟弟著想的美好心靈。有的同學抓住小男孩和保羅的動作來感悟人物的心靈……課堂上,同學們暢所欲言,圍繞著“給予”,談論著感動,教室里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最后,我照應開頭,問了同學們另一個問題“學了本文,你還會因為什么而快樂呢?”現在同學們都能圍繞“給予”來說,有的說會因為幫助同學搞衛(wèi)生而快樂,有的說會因為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快樂,有的說會因為不讓老師操心而快樂……此時此刻,看著學生的回答,不得不夸獎他們長大了。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指導上我時刻以學生為主體,重點著眼學習方法──自讀自悟。全文以“給予是令人快樂的”貫穿始終。本課教學沒有華麗的課件展示,有的只是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重點句子的賞析,但卻讓學生感悟到了人物的美好心靈,上了人生美好的一課。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12
【教學片斷】
師:那確實是一個難忘的夜晚,在那里保羅、小男孩及弟弟一起共同體會著給予帶來的快樂。讓我們再來找一找他們快樂的原因吧!
投影:
保羅的哥哥因為( )而感到快樂,保羅因為( )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為( )而感到快樂。
生:保羅的哥哥因為送給弟弟一輛汽車作為圣誕禮物而感到快樂。
生:保羅因為和兄弟兩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而感到快樂。
生:保羅因為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而感到快樂。
生:小男孩因為幫助弟弟實現了美好的心愿而感到快樂。
師:同學們,你們理解得非常精彩。那么你有過幫助別人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歷嗎?
投影:
我也曾因為( )而感到快樂!
生:我曾因為在雨天里幫助一個沒有帶雨具的同學回家而感到快樂!
生:我曾因為在汽車上為帶小孩的阿姨讓座而感到快樂!
生:我曾因為在放學路上幫一位老爺爺推車而感到快樂!
生:我曾因為幫媽媽干家務活而感到快樂!
師:看到同學們有這么多的感想,老師感到很高興,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同時,也發(fā)生在我們的身上。有句話叫作: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是一種高尚的快樂,希望同學們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給予別人一絲關懷,一份幫助,同時也獲取一份真正的快樂。
【案例反思】
從學生的發(fā)言中不難看出,在學生的心中,原本就有著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而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喚醒這種沉睡的人性,使之慢慢滋生起來,強壯起來。在語文教材中有多少閃耀著人性光芒的文章,如《搭石》、《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等等。它們不僅陶冶著孩子,也凈化著我們的靈魂。
語文,就是要關注和挖掘課程中的美好人性;語文,就是要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語文,就是要用教師自身的美好人性去熏陶和感染學生。“唯有用靈魂才能塑造靈魂。”我很欣賞一位老師教學《說一說〈西游記〉》中的課堂評價:
生:我喜歡孫悟空是因為他專門打妖怪。
師:真好,有了本領應該為民除害,做有意義的事情!
生:老師,我喜歡沙和尚,因為他很老實,不像孫悟空和豬八戒那樣調皮。
師:看來人忠厚老實也是一種品質,我們這個社會就需要一批勤勤懇懇工作的人!
生:老師,我知道。因為白龍馬原來是條小龍,他把唐僧的馬給吃了,后來知道錯了,就變成了馬給唐僧騎。
師:哦,知錯就改,將功補過,多么好的一種品質!”
這位老師做的不正是喚醒、培植美好人性的工作嗎?課程中蘊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為喚醒學生心靈的源泉和動力,才能實現其育人的價值。西方哲人說得好,“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靈魂深處,就不能在靈魂中生根成長!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13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編了不少外國的文學作品。《高尚的行為》《全神貫注》《給予是快樂的》等都是外國非常有名的文學作品。這些文章不僅有很強的人文性,而且在謀篇布局上也很有特點。如何教好外國文學作品,很有研究。下面就《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整體感知,抓住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了他怎樣的一件事情呢?
這篇課文,是以保羅為主要的人物,主要記敘他所經歷的事情。只有用這個問題,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題目,點明了文章的中心,但含義很深,教學不能從題目入手。
課文主要講的是: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前夜”和“前夕”的概念是不同的),用哥哥送給他的一輛新轎車,載著一位小男孩和他腳有殘疾的'弟弟兜了一圈,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保羅從那天也才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
二、弄清思路,分好段落結構。
課文沒有寫保羅怎么載著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兜圈的情景,而是詳細地敘述了原因。保羅怎么會用新轎車載著他們兜圈的呢?情節(jié)曲折的,敘述也是很生動的。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對于劃分課文的段落,記住情節(jié),理解內容非常重要。
在圣誕節(jié)前夜,保羅用轎車載著小男孩和弟弟兜了圈。再讀一讀課文,保羅的轎車經過了哪幾個地方?(辦公室前、途中、小男孩家門前、“街道上”)
學生根據轎車停放的地點,可以把課文分為四段:第一段(1—7節(jié));第二段(8—9節(jié)),第三段(10—11節(jié)),第四段(12—13節(jié))。
段落的大意,很難概括。因此,在這時不必要學生說得很清楚,不說也不要緊。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給學生真正上了一堂教育課,很多學生在沒學這篇課文之前都認為得到才是真正的快樂,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文中小男孩的舉止卻出乎我們每個人的意料,讓學生知道了比得到更重要的不是得到,而是給予,是讓別人得到,這樣的精神境界是何等的高尚,但這讓人驚訝的舉止又是出自一個小男孩之手,這對學生是一個好的教育機會,比比自己,想想生活中有他這樣的想法嗎?有他這樣的活動嗎?
不過在課堂中有幾個不足之處,在整節(jié)課中,沒有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上的一個提升過程,整節(jié)課缺少厚度。在導課時,一開始可以讓學生什么事情讓你快樂,學生一般都會說到一些收獲讓自己獲得快樂,那么教師就可以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種快樂,出示課題,讓學生說說什么是給予。為什么說給予是快樂的,相信大家在學了課文之后,會有更深的體會。
在教學中,僅僅停留在如何讓我們出乎意料,而這一部分的教學更應該關注的是為什么給予是快樂的。對于孩子們平常的感受來說,收獲、獲取是快樂的,而在小男孩眼里,他認為給予是快樂的,所以,應該讓學生通過兩者的比較來感受到給予是快樂的。我想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出乎意料的情節(jié),抓住為什么會出乎意料來展開,讓學生深入到字里行間去感受小男孩給弟弟的關愛。正因為小男孩的這些出乎意料的舉動,才讓保羅深深地感動,從而也改變了自己的做法,主動下車抱起小弟弟帶他們去看看美麗的圣誕禮物。在此,讓學生感受一種愛傳遞著另一種愛,一種快樂生長著另一種快樂。
讓學生談談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哪些人,也讓你感受到了給予是快樂的,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來體會給予是快樂的。以“給予是快樂的”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的感受有一個質的提升過程。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15
《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偶遇一個小男孩子,在產生了兩次誤會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靈,從而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樣一個道理。全文情節(jié)一波三折,語言樸實自然,但是又極具感染力。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我以“自主學習,小組探究”為主線,想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小組交流來理解課文,并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語言,探尋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最終對“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
課堂開始,我先讓學生預習匯報,把握好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學案自學,讀懂課文內容,理清課文順序,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抓住兩個讓人感到意外的地方,體會保羅內心受到的震撼。在體會感悟之后再讓學生說一說對“給予的理解”,并聯系生活實際來體會。在教學的最后,我向學生推薦了巴金的名言以及書后的相關的閱讀課文,為學生積累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真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遺憾,那就是由于以上的環(huán)節(jié)花費的時間較多,以致原來設想的“拓展延伸,升華主題”:讀《給,永遠比拿愉快》及有關“給予”名言名句,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落實好。有人說教育永遠是一項遺憾的藝術,的確這樣,正因為有遺憾,我們才會積極地尋求對策,意圖消除遺憾。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給予樹教學反思12-29
《給予樹》教學反思04-06
《給予是快樂的 》教學設計04-05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02-07
語文給予樹教學反思12-16
給予樹教學設計06-12
《快樂的節(jié)日》教學反思04-11
《快樂王子》教學反思11-17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yōu)秀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