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了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2.了解求一個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是互逆的運算,會利用這個互逆運算關系求某些非負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3.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性質.
(二)能力訓練要求
1.加強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2.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他們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訓練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能力.
二、教學重點
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性質,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三、教學難點
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性質.
四、教學方法
導學法.
五、教具準備
投影片兩張:
第一張:例題(記作§2.2.1A);
第二張:補充練習(記作§2.2.1B).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無理數(shù)、了解到無理數(shù)產(chǎn)生的實際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掌握了無理數(shù)的概念,知道有理數(shù)和無理數(shù)的區(qū)別是:有理數(shù)是有限小數(shù)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shù),無理數(shù)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比如在a2=2中,2是有理數(shù),而a是無理數(shù).在前面我們學過若x2=a,則a叫x的.平方,反過來x叫a的什么呢?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講授新課
。蹘煟菰谥v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勾股定理,請同學們回答.
。凵莨垂啥ɡ砭褪窃谥苯侨切沃袃蓷l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師]下面請大家根據(jù)勾股定量,結合圖形完成填空.
投影片:(§2.2.1A)
根據(jù)下圖填空
x2=_________
y2=_________
z2=_________
w2=_________
[師]請大家思考后回答.
[生]x2=2,y2=3,z2=4,w2=5.
[師]請大家再分析一下,x,y,z,w中哪些是有理數(shù)?哪些是無理數(shù)?
。凵輝,y,w是無理數(shù),z是有理數(shù).
[師]為什么呢?
。凵菀驗闆]有任何整數(shù)或分數(shù)的平方等于2,3,5,所以x,y,z不是有理數(shù),而22=4,所以z=2.
。蹘煟葸@位同學分析得非常正確,那么大家能不能把上圖中的x,y,z,w表示出來呢?請大家仔細看書后回答.
。凵輝=,y=,z=,w=.
。蹘煟萑粢粋正數(shù)x的平方等于a,即x2=a,則這個正數(shù)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記為“”讀作“根號a”.這就是算術平方根的定義.特別地規(guī)定0的算術平方根是0,即=0.
。蹘煟菹旅嫖覀兏鶕(jù)算術平方根的定義求一些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例1]求下列各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1)900;(2)1;(3);(4)14.
解:(1)因為302=900,所以900的算術平方根是30,即=30;
(2)因為12=1,所以1的算術平方根是1,即=1;
(3)因為所以的算術平方根是,即;
(4)14的算術平方根是.
通過上面的例題,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在求算術平方根時是借助于哪一種運算來求的?
[生]是通過平方來求的
[師]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和求算術平方根是互為逆運算.而且我們在例題中的步驟采取語言敘述和符號表示互相補充的做法,目的是讓大家明白算術平方根的概念,以及從計算中進一步體會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和求算術平方根是互為逆運算.在以后的步驟中可以簡化.
[例2]自由下落的物體的高度h(米)與下落時間t(秒)的關系為h=4.9t2.有一鐵球從19.6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達地面需要多長時間?
解:將h=19.6代入公式h=4.9t2得
t2=4,所以t==2(秒)
即鐵球到達地面需要2秒.
[師]下面大家再觀察一下剛才咱們求出的算術平方根有什么特點.
。凵祝菟阈g平方根是整數(shù)或分數(shù),即為有理數(shù).
[生乙]不對,那是不是有理數(shù)?若是則是,分數(shù)還是整數(shù)?
。凵菀驗闆]有任何一個整數(shù)或分數(shù)的平方等于14,所以不是有理數(shù),而是無理數(shù).
[師]大家的分析都有道理,我提示一下從符號方面考慮.
。凵祝萼,算術平方根是正數(shù),如,2.
[生乙]不對,還有零呢.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是正數(shù),零的算術平方根為零.
[師]非常正確,那負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是否為負數(shù)呢?若(-2)2=4.則=-2對嗎?或者=-2對嗎?
[生甲]不對.因為算術平方根的定義是一個正數(shù)的x的平方等于a,這個正數(shù)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所以算術平方根不可能是負數(shù).
[師]由此看來,定義中的a和x都為正數(shù),即算術平方根是非負數(shù),負數(shù)沒有算術平方根.用式子表示為(a≥0)為非負數(shù),這是算術平方根的性質.
Ⅲ.課堂練習
(一)P32隨堂練習1、2題.
(二)補充練習.
投影片:(§2.2.1B)
填空題
1.若一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是,則這個數(shù)是_________.
2.的算術平方根是_________.
3.正數(shù)_________的平方為的算術平方根為_________.
4.(-1.44)2的算術平方根為_________.
5.的算術平方根為_________,=_________.
求下列各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并用符號表示出來:
(1)(7.4)2;
(2)(-3.9)2;
(3)2.25;
(4)2.
答案:一、1.52.3.4.1.445.30.2.
、.課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算術平方根的概念,理解了求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和求算術平方根是互為逆運算,求一個非零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以及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即算術平方根是非負數(shù).
、.課后作業(yè)
P33習題1、3.
、.活動與探究
1.一個正方形的面積變?yōu)樵瓉淼膎倍時,它的邊長變?yōu)樵瓉淼亩嗌俦叮?/p>
2.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為原來的100倍時,它的邊長變?yōu)樵瓉淼亩嗌俦叮?/p>
解:設原來的正方形邊長為a,面積為S1,后來的正方形面積為S2.
1.S1=a2,S2=na2(a)2
∴后來的邊長(a)為原來邊長的倍.
2.S1=a2,S2=100a2=(10a)2
∴后來的邊長10a為原來邊長的10倍.
七、板書設計
算術平方根的定義算術平方根的性質
舉例
練習
作業(yè)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噸的認識。(教材第31-3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通過積極的探索活動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方法:展示,講授,交流。
教學時間:一課時
學情分析: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克和千克。“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問題導入:
一、復習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一筐蘋果約重20()小蘭體重約25()
一個雞蛋約重50()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獨立填空,指名回答。
2.稱一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
自由匯報。給予鼓勵。
3.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二、探究體驗
。ㄒ唬、初步認識“噸”
1.噸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漸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板書:1噸= 1000千克,1t= 1000kg。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yōu)樗麄冞x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2.教學例7.
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圖。
師: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用噸作單位的情況?
生1:集裝箱的質量一般用噸作單位。
生2:汽車的車廂的載重量用噸作單位。
……
你知道一袋大米的質量是多少嗎?
生:100千克。
師:每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生:10袋大米就是10個100千克,也就是1000千克。
師:1000千克=1噸,也可以說1噸=1000千克。
……
(二)、千克與噸的換算。
1.教學例8: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
師:你知道4噸是多少千克嗎?說說你的想法。
生:因為1噸=1000千克,4噸就是4個1000千克,所以4噸=4000千克。
……
2.出示:3噸=()千克8000千克=()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3.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4.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b.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根據(jù)本班的人數(shù))
三、展示交流
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shù)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水泥河沙石子紅磚鋼筋
重量2500千克4噸6噸9噸2500千克
四、鞏固拓展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l噸=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 1000000克。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三:2.3
附: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梢杂米帜浮皌”來表示。
1噸= 1000千克,1t= 1000kg。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
4噸=()千克5000千克=()噸24噸=()千克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延伸閱讀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1、數(shù)軸的定義
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數(shù)軸。
2、畫數(shù)軸的步驟
⑴畫一條直線。
⑵選取原點、正方向。
⑶規(guī)定單位長度。
、葦(shù)軸上用短豎標出刻度。
、蓴(shù)軸下用標出數(shù)值。
3、數(shù)軸三要素
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
4、數(shù)軸特點
一般地,設a是一個正數(shù),則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a的點在原點的右邊,與原點的距離是a個單位長度;表示數(shù)-a的點在原點的左邊,與原點的距離是a個單位長度。
5、數(shù)軸上點與有理數(shù)關系:每一個有理數(shù)都可以用數(shù)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但數(shù)軸上的點不都表示有理數(shù)。
注意:不能出現(xiàn)相同長度表示的不等的量。數(shù)軸兩端不能畫點。
練一練
1、在數(shù)軸上,原點及原點左邊的點所表示的.數(shù)是( )
A.正數(shù)B.負數(shù)C.非負數(shù)D.非正數(shù)
2、與原點距離是2.5個單位長度的點所表示的有理數(shù)是( )
A.2.5B.-2.5C.±2.5D.這個數(shù)無法確定
3、關于-這個數(shù)在數(shù)軸上點的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在-3的左邊B.在3的右邊C.在原點與-1之間D.在-1的左邊
4、一個點從數(shù)軸的原點開始,先向左移動3個單位長度,再向右移動6個單位長度,這個點最終所對應的數(shù)是( )
A.+6B.-3C.+3D.-9
5、不小于-4的非正整數(shù)有( )
A.5個B.4個C.3個D.2個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32頁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具準備
皮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4。(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shù)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說出推想過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請學生說一說推算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條件?還需要什么條件?這個條件在哪兒?
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學生把測量后所列算式寫在黑板上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yǎng)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后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三、出示學習指導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后,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體。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四、先學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認真,坐姿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五、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六、做一做
練習六第3題
要求:要看清題中黃色字體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獨立完成
七、后教
。ㄒ唬└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fā)現(xiàn)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ǘ┯懻
1、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2、評正確率、板書
3、師:對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yè),比誰的課堂作業(yè)做得又對又好。
八、當堂訓練
練習六第4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1、同學們做習題,小華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華和小明的總數(shù)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2、學校有14棵楊樹,楊樹的棵數(shù)是松樹的2倍,柳樹比松樹多4棵,有多少棵柳樹?
3、三年級(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4、公園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數(shù)比大猴多9只,公園一共養(yǎng)了多少只猴?
5、甲有140元,甲的.錢數(shù)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6、一列火車早上5時從甲地開往乙地,按原計劃每小時行駛120千米,下午3時到達乙地,但實際到達時間是下午5時整,晚點2小時、問火車實際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7、一輛汽車早上8點從甲地開往乙地,按原計劃每小時行駛60千米,下午4時到達乙地、但實際晚點2小時到達,這輛汽車實際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8、小寧、小紅、小佳去買鉛筆,小寧買了7枝,小紅買了5枝,小佳沒有買、回家后,三個人平均分鉛筆,小佳拿出8角錢,小佳應給寧多少錢?給小紅多少錢?
9、三個好朋友去買飲料,小亮買了5瓶,小華買了4瓶,陽陽沒有買、到家后,三個人平均喝完飲料,陽陽拿出6元錢,他應給小亮4元錢,給小華2元錢、
10、用一個杯子向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倒進去2杯牛奶,連瓶共重450克;如果倒進去5杯牛奶,連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個空瓶各重多少克?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nèi)容教學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這是上學期學習的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逆解題,也可以用兩中方法解決,即可以用連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問題可以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
2、能通過題中的圖或文字找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題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適的解答方法;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掌握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光盤或者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發(fā)作業(yè)本,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嗎?
為了使計算的方便,我們假設現(xiàn)在我們每組都是正好有10個同學。
。ɡ蠋熌靡化B本子,做要發(fā)的樣子),這里應該有多少本?
仔細聽老師準備這么發(fā):我先發(fā)給4個組長,再請4個組長發(fā)給每個同學。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發(fā)到幾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學生可能會說:40÷4=10(本),10÷10=1(本)
4times;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種解答方法: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發(fā)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過程,先是老師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組長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了10個學生,所以對應的我們就可以列出2個連續(xù)除的算式。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合起來寫,寫成:40÷4÷10=1(本)
學生讀一讀該算式,聯(lián)想:我們前面學習過有關連除的.計算,回憶一下,你可以想起這類算式還可以怎么變化?
交流第二種解法:指名說說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單位名稱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要正確確定單位名稱,寫錯了,也就說明你對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還不能理解。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連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當然有的時候這類題還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確寫出單位名稱。
二、學習新知:
1、出示書上的例題,請學生看題后說說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找信息的時候,要從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兩個方面找。
文字信息:224本書。圖片:有2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
注意觀察2個書架有什么特點,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書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層,每層放的書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這么整齊,才能說成是“平均分”,才能問“平均每個書架上每層放多少本?”
現(xiàn)在請你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交流算法,注意要讓學生說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
2times;4=8(本),224÷8=28(本)
如果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請該學生說一說,但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學生如果能清楚地說,那就可以認可;如果說得非常的勉強,大多數(shù)同學都不為接受,那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練習
。1)(p.11第1題)讓同學分別從題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
。2)(p.11第2題)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點,學生可能讀完題后,能感覺這是一道連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加上題中出示信息的順序,估計會有學生列式為:150÷3=50,50÷2=25(天)
如果真有,要問學生第一個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沒學生能說個明白,那就要讓學生選擇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題:
商的十位可能是幾?被除數(shù)的百位可能是幾?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業(yè):
p.12第3~7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jù)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秤。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難點: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展示一些常見的物品,如蘋果、書包、文具盒等,讓學生猜一猜它們的重量。
。2)引出課題:千克和克。
認識千克
(1)介紹千克是常用的質量單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
(2)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梢詼蕚1千克的鹽、1千克的蘋果等,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受其重量。
。3)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認識秤
(1)展示各種秤,如天平、電子秤、臺秤等,介紹它們的用途。
(2)讓學生觀察秤的刻度,了解如何讀取物體的重量。
(3)用秤稱一稱一些物品的重量,讓學生實際感受秤的使用方法。
鞏固練習
。1)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鞏固對千克的認識。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讓他們估計一些物品的重量,然后用秤稱一稱,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課堂總結
。1)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強調千克是常用的質量單位,1千克有多重。
。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收獲。
四、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對千克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夠感受1千克的重量,并學會了使用秤稱物體的重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多參與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lián)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lián)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圓片數(shù)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1、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shù)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W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W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三、教學例4、例5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shù)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shù)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你是怎樣想的?/p>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guī)ё拥拈L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guī)ё舆M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腵4倍。
(4)在花帶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現(xiàn)在花帶子的長有這樣的幾份,那么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赌兀吭偬砩?段呢?
。5)在灰?guī)ё拥暮竺婕由弦欢巍?/p>
我們把現(xiàn)在灰?guī)ё拥?長看作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現(xiàn)在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你是怎樣想的?/p>
(6)我們把現(xiàn)在灰?guī)ё拥拈L看作是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叮磕阌质窃鯓酉氲模?/p>
四、應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shù)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shù)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jù)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五、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平均數(shù)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是整數(shù))
2.運用平均數(shù)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操作、交流的過程中,建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學具準備:移動學具板、作業(yè)紙教具準備:移動示范板、課件教學過程:
一、放情景錄像,預設認知沖突1.談話導入、回顧情景。2.讀懂統(tǒng)計圖,獲取相關信息從這兩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3.提出預設問題
這一組同學在套圈比賽中,誰獲得了勝利?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呢?
二、自主探索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1.引起爭議,探求公正的策略
當兩組人數(shù)不相等時,怎樣判斷哪組套的更準一些?你們有沒有公平的辦法?
2.萌發(fā)求平均數(shù)的需求,得出有效途徑求平均成績3.小組動手操作,探索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那我們應該怎樣求男生、女生各組的平均成績呢?4.全班交流,感知方法(1)移多補少(2)一般方法
男生:6+9+7+6=28(個)28 4=7(個)女生:10+4+7+5+4=30(個)30 5=6(個)男生組算式中的9、6、7、6和28各代表什么呢?為什么女生求出的總數(shù)30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5.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我們求出男生組平均每人套中7個,是不是每個男生都套中7個,女生組平均每人套中6個,是不是每個女生都套中6個呢?那7和6分別是指什么?
小結:7是男生組的平均成績,也就是6、9、7、6這組數(shù)的平均數(shù)。6是女生組的平均成績,也就是10、4、7、5、4這組數(shù)的平均數(shù)。
6.新課小結,揭示課題,體會求平均數(shù)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感受平均數(shù)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平均數(shù)的作用
平均數(shù)的用途可大了;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處處要用到平均數(shù),你們瞧!這里是有關平均數(shù)的一些資料。
1.鹽城去年全年平均氣溫在18攝氏度。
2.鹽城市某小學三年級有10個班,平均每班人數(shù)為47人。
3.小明的語、數(shù)、外,三門考試,平均成績?yōu)?2分。
4.鹽城市某小學三(5)班同學平均年齡為8歲,F(xiàn)在我們就帶著新朋友平均數(shù),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四、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移鉛筆(93頁第1題)
目的:體會移多補少的思想,加深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
2.三條絲帶的平均長度(94頁第2題)
要練說,得練看?磁c說是統(tǒng)一的,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匯、理解詞義、發(fā)展語言。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于觀察對象的選擇,著力于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于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目的:體會一般方法的優(yōu)越性,上升數(shù)學的真正特征,自主領悟平均數(shù)一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3.辨析題(第94頁第3題)目的:加深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jīng)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jīng)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jīng)籍”者,又稱“講師”!敖淌凇焙汀爸獭本瓰閷W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y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則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xié)助國子、博士培養(yǎng)生徒!爸獭痹诠糯粌H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jiān)(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綜合性訓練:
目的:進一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訓練學生根據(jù)問題收集相關信息、分析數(shù)據(jù)、有根據(jù)預測的能力。
教師范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讀,讓幼兒學習、模仿。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小聲讀,邊學邊仿;第三賞讀,我借用錄好配朗讀磁帶,一邊放錄音,一邊幼兒反復傾聽,在反復傾聽中體驗、品味。五、全課總結(略)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學習時間20x()年()月()日星期()
學習目標
1、了解因式公解、公因式的概念
2、會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了解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系
4、在探索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過程中學會逆向思維,滲透化歸的思想方法.
學習重點會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學習難點如何確定公因式以及提出公因式后的另外一個因式
學具使用多媒體課件、小黑板、彩粉筆、三角板等
學習內(nèi)容
學習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獨立思考(課前20分鐘)
1、閱讀課本P114~115頁,思考下列問題:
。1)什么是因式公解?什么是公因式?
。2)課本P115頁例1、例2你能獨立解答嗎?
2、獨立思考后我還有以下疑惑: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約8分鐘)
甲:
乙:
丙:
。和榛ブ鹨山饣
$14.3.1提公因式法導學案
學習活動設計意圖
三、合作學習探索新知(約15分鐘)
1、小組合作分析問題
2、小組合作答疑解惑
3、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1】乘法分配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
【2】請同學們完成下列計算,看誰算得又準又快.
(1)20×(—3)2+60×(—3)
。2)1012—992
(3)572+2×57×43+432
。▽W生在運算與交流中積累解題經(jīng)驗,復習乘法公式)
解:(1)20×(—3)2+60×(—3)
=20×9+60×(—3)
=180—180=0
或20×(—3)2+60×(—3)
=20×(—3)2+20×3×(—3)
=20×(—3)(—3+3)=—60×0=0.
。2)1012—992=(101+99)(101—99)
=200×2=400
。3)572+2×57×43+432=(57+43)2=1002
=10000.
[師]在上述運算中,大家或將數(shù)字分解成兩個數(shù)的乘積,$14。3。1提公因式法導學案
學習活動設計意圖
或者逆用乘法公式使運算變得簡單易行,類似地,在式的變形中,有時也需要將一個多項式寫成幾個整式的乘積形式,這就是我們從今天開始要探究的內(nèi)容──因式分解.
【3】把下列多項式寫成整式的乘積的形式
(1)x2+x=_________
。2)x2—1=_________
(3)am+bm+cm=__________
根據(jù)整式乘法和逆向思維原理,可以做如下計算:
(1)x2+x=x(x+1)
。2)x2—1=(x+1)(x—1)
(3)am+bm+cm=m(a+b+c)
【4】可以看出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相反方向的變形,所以需要逆向思維.
【5】再觀察上面的'第(1)題和第(3)題,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特點
◆發(fā)現(xiàn)(1)中各項都有一個公共的因式x,(2)中各項都
有一個公共因式m,是不是可以叫這些公共因式為各自多項式的公因式呢?
因為ma+mb+mc=m(a+b+c).
于是就把ma+mb+mc分解成兩個因式乘積的形式,其中一個因式是各項的公因式m,另一個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14。3。1提公因式法導學案
學習活動設計意圖
四、歸納總結鞏固新知(約15分鐘)
1、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1)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的變形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也叫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2)把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提出完成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運用新知解決問題:(重點例習題的強化訓練)
[例1]把8a3b2—12ab3c分解因式.
解:8a3b2+12ab2c=4ab22a2+4ab23bc=4ab2(2a2+3bc).
[例2]把2a(b+c)—3(b+c)分解因式.
解:2a(b+c)—3(b+c)=(b+c)(2a—3).
[例3]把3x3—6xy+x分解因式.
解:3x2—6xy+x=x3x—x6y+x1=x(3x—6y+1).
[例4]把—4a3+16a2—18a分解因式.
解:—4a3+16a2—18a=—(4a3—16a2+18a)=—2a(2a2—8a+9)
[例5]把6(x—2)+x(2—x)分解因式.
解:6(x—2)+x(2—x)=6(x—2)—x(x—2)=(x—2)(6—x).
【練習1】課本P115頁練習(寫在書上)
【練習2】課本P119頁習題14。3第1題(寫在書上)
五、課堂小測(約5分鐘)
六、獨立作業(yè)我能行
$14。3。1提公因式法導學案
學習活動設計意圖
1、獨立思考$14。3。2公式法(一)工具單
2、練習篇(獨立作業(yè))
七、課后反思:
1、學習目標完成情況反思:
2、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情況反思:
3、錯題記錄及原因分析:
自我評價
課上1、本節(jié)課我對自己最滿意的一件事是:
2、本節(jié)課我對自己最不滿意的一件事是:
作業(yè)獨立完成()求助后獨立完成()
未及時完成()未完成()
五、課堂小測(約5分鐘)
。1)=
。2)=
(3)=
。4)=
(5)=
。6)=
五、獨立作業(yè)(約5分鐘)
1、下列代數(shù)式變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為什么?
。1)x2—3x+1=x(x—3)+1;()
。2)(m+n)(a+b)+(m+n)(x+y)=(m+n)(a+b+x+y);()
(3)2m(m—n)=2m2—2mn;()(4)4x2—4x+1=(2x—1)2;()
。5)3a2+6a=3a(a+2);()(6)()
(7);()(8)18a3bc=3a2b6ac()
2、分解因式
。4)3mx—6my
。5)x2y+xy2
(6)12a2b3-8a3b2-16ab4
。7)3x2—6xy+x
。8)—24x3–12x2+28x
(9)8m2n+2mn
。10)12xyz—9x2y2
(11)2a(y—z)—3b(z—y)
。12)計算5×34+24×32+63×32
3、先分解因式,再求值:4a2(x+7)—3(x+7),其中a=—5,x=3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教學方法:觀察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出示第4頁彩圖。
6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nèi)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76--77頁。
教學目標:
1.復習和鞏固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使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系統(tǒng)化。
2.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分析、綜合和善于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規(guī)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增強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根據(jù)條件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能選擇正確合理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能熟練運用所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回憶一下我們之前學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練習十”。(板書課題:練習十)
二、基礎知識訓練
1、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第6題。
指名學生口算。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第1題。
出示條件,讓學生說說可以提出哪些不同的問題,并說說怎樣解答。
3、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第2題。
出示題目,從圖中我們可以先求誰的身高?(小英)再求誰的身高?(小軍)
4、完成教材的77頁“練習十”第3題。
學生讀題,前兩項費用總和怎樣算?怎樣算食宿費?
5、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第4題。
學生理解題意,算一算,填表。
6、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第5題。
出示題目,根據(jù)條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解決問題
1、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第7題。
出示情境圖,說說你準備怎樣求梨的'重量,怎樣求蘋果的重量,方法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第8、9、10題。
學生讀題,小組交流討論,獨立列式計算。
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的11題。
出示題目,怎樣理解“一律半價”,半價后花生、開心果、香瓜子各是多少元?
獨立完成下面兩個問題。
4、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思考題”。
學生獨立思考,集體交流。
教師在學生表達不清的情況下,適當補充。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練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二、基礎知識訓練
1. 26 48 16 21 45 56 15 13
2.(1)拔河的有多少人?5×12=60(人) 60-16=44(人)答案不唯一
(2)合唱組有多少人?26+8=34(人) 34×3=102(人)答案不唯一
3. 136-15=121(厘米) 121+21=142(厘米)
4. 540+380=920(元) 920-130=790(元)
5. 24 31 35 34
6. 60÷5=12(元) 12+4=16(元)
三、解決問題
1.梨:280×2=560(千克)蘋果:280×2+70=630(千克)
2.(8).12×3+7=43(輛)
(9).48+50+54+49=201(毫米)
。10).鴨:(54-20)÷2=17(只)雞:17+20=37(只)
3.(1)26×3=78(元) 78÷2=39(元)
(2)72÷(12÷2)=12(袋)
4.思考題
(73-49)÷2=12(元) 73-12×4=25(元)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一、內(nèi)容分析:
《噸》是小學人教版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上冊P31的內(nèi)容。學生在學習了克、千克,對重量有一定感知認識,符合年齡的生活會經(jīng)驗基礎上來學習更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教學目標:
1.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知道理解:1噸=1000千克。
3.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形成表象。
四、課前準備:
1、學生:和家長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例子;
彩色筆一支。
2、老師:PPT;白紙(50張:1噸=( )千克)
五、教學過程:
。ㄒ唬﹫D片導入,揭示課題:(5分)
老師引導:大熊、老馬、小牛、小鹿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
走到一座小橋邊,看,發(fā)生了什么呢?(引導學生觀察,自由發(fā)言)
學生:四只小動物,準備過河,但是,遇到了點小問題
。ㄕ埶奈煌瑢W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示圖片中的情景)
需要孩子們思考:
①圖中小動物的重量分別是多少?
② “限重1噸”。這是什么意思?
學生:不可以超過一噸的重量。
老師:我們看到的是千克,要知道與噸有怎么樣的關系呢?
(板書:千克噸)
它們能不能一起過橋呢?答案就在接下來的學習里。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新朋友吧
。ò鍟n題----噸的認識)
讀一讀,生:鯨約一頭重50000千克/一只恐龍約重12000千克。
。◣煟鹤x起數(shù)來怎么樣?如果讀數(shù)變得簡單,重量的大小又不變多好,對吧?請你再讀一讀這些數(shù)。)
生:2噸,60噸
師: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噸”我們一般用字母“t”表示
(二)設問解答,新知探討:(10分)
老師:一噸到底有多重呢?請你認真看一看每一袋大米的重量,仔細數(shù)一數(shù)有幾袋大米。
學生:每袋有100千克;有10袋大米;
老師:動筆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千克呢?
學生:1000千克。(就是10個100相加的和。)
老師:1000千克就是一噸,所以,1000千克=1噸,即板書:
1噸=1000千克
1 t =1000 kg
。ǜx一次,再像這樣請你自己把它讀兩遍)
老師:生活中你可以找到用噸做單位的地方嗎?(5分)
同桌互相說一說,每組一個舉例的'機會
小組匯報情況。超載了,不可以四個小動物一起過橋,否則很危險。
。ㄈ┥钊肜斫猓侠磉\用:(15分)
1、在圖中填上合適的數(shù);
25千克一袋的面粉需要(40袋),50千克每袋的水泥需要(20袋),100千克一桶的植物油需要(10桶),200千克一箱的貨物需要(5箱)。
2、體重的計算。
一個小朋友的體重是25千克,10個這樣的小朋友呢?(250千克)
那么,40個這樣的小朋友呢?(1000千克也就是一噸)
3、解決小動物問題。
四個小動物的體重是: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1000千克-- 1300千克>1噸
超載了,不可以四個小動物一起過橋,否則很危險。
所有,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可以超載,知道嗎?
4、談談收獲,小結知識:(2分)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做單位。
1噸=1000千克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經(jīng)常用到數(shù)學知識。
5、拓展知識:
認識地秤
六、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質量單位:噸(t)
1000千克= 1噸
1噸=1000千克
1t=1000kg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1000千克=1噸
所以,四個小動物不可以同時過橋。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除法知識經(jīng)驗,自主探索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學生理解并掌握該方法。
2、把2種方法加以比較,從而對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有個比較清晰的整體把握,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百位不夠除,要把前兩位合起來再除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光盤或者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我們來估計一下這幾題的'商應該是幾百多,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如:984÷2984÷3984÷4984÷5
問:是不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都會是幾百多呢?說一說理由。
結合學生回答指出: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百位夠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學習另一種情況,也就是百位不夠除該怎么辦?
板書課題: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百位不夠除)
二、出示例題:
1、光盤演示例題。問:把你看到的信息讀一讀,說一說。
要求“賣了多少千克雞蛋?”要怎么列式?為什么?
板書:312÷4(學生說,教師寫)
2、估算:
它的得數(shù)大約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老師注意及時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別是要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百位上的3不夠除,要看前兩位即要用31個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幾個十。
3、豎式計算:
寫完后問:這第一步計算就有挑戰(zhàn),你說應該怎么辦?為什么?
老師隨學生的回答適當板書。強調:7要寫在十位上
多問幾個學生:為什么這個7要寫在十位上?
接下去的你會算了嗎?請大家繼續(xù)算,寫在書上。
4、驗算。
學生自己驗算,完成一開始的橫式。
指出:這才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解題過程。
小結:這也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但它的得數(shù)就是一個兩位數(shù)。請大家和同桌簡單交流一下,同樣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什么時候商還是三位數(shù)?什么時候商就是兩位數(shù)了?
三、練習:
1、學生自己完成書上第3頁的第1題。
完成后請同桌互相交流:算對了嗎?寫得規(guī)范嗎?
全班交流: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想提醒大家?
四、作業(yè):p.4第2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9-01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28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9-24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3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15篇08-19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篇10-18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05-2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3篇09-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15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