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的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桂林山水》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桂林山水》的教案1
一、審題聽讀,初步把握整體
揭示課題后,稍作討論,讓學生審題得知:本文要描寫“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緊接著便可以情境化語言“帶領”學生閉目靜聽課文錄音,借此“游賞”桂林山水,聽讀“游賞”完畢,讓學生稍作回味后,教者歸納:
①跟隨導游——課文錄音,我們觀賞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態(tài),由衷產生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趯в巍n文先總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們的游賞興致;接著分別讓我們“看”了瑰麗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從而使我們具體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最后將山水相融,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山水畫卷。
這便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了課文內容和段落結構。
二、看圖自讀,具體探索內容
首先出示掛圖(或揭示課本中的彩圖)。
然后讓學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題)邊看圖邊讀文:
、僮屑毧磮D,觀察發(fā)現桂林山水的特點;
、趫D文對照,找出文中與畫面直接對應的語句;
、圩屑氉x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字詞以及具體描繪這些特點的語句;
、苜p圖品文,體味這些語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點上的精妙貼切。
這樣圖文對照,看圖幫助了讀文,讀文引導了看圖,促進了觀察力與理解力的相輔相成、同步發(fā)展,而一些富有表達力的重點字、記號、句等“雙基”因素也在學生自品和教者點撥中得到落實。
三、擇要引讀,深入理解重點
此前,學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點,這里專將直接描寫這些特點的語句提取,引讀欣賞,強化重點:
引:(身臨其境般讀第一節(jié)后)啊,果然名不虛傳!看,漓江的.水真靜啊——
齊:靜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齊: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綠啊——
齊:綠得……
引:(讀完該節(jié)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齊:(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齊:(略)
引:桂林的山真險啊——
齊:(略)
至此,教者再以導游身份深情贊美地誦讀末節(jié)。
以上引讀過程還可以由男生引讀、女生齊讀和女生引讀、男生齊讀的方式重復進行。
四、辨析分讀,直觀發(fā)現寫法
首先略作啟發(fā),讓學生把第二、第三節(jié)都分為兩層。
接著指名兩學生(或指兩組、或分男女)對每節(jié)都各讀一層,有意識地顯示出漓江水與大海、西湖的對比關系以及桂林山與泰山、香山的對比關系。
然后讓學生從分組朗讀中直觀發(fā)現這一對比手法對桂林山水美景的襯托作用,體現了“甲”字。
最后仍以對應分讀方式,將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揭示出來,體會它們的形象性、生動性,從而理解“畫卷”的深刻含義。
五、回味賞讀,全面升華情感
在以上內容、結構、語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緒的基礎上,根據已形成的整體板書指點學生全面回顧課文,然后身臨其境,以真切的情感進行欣賞性的朗讀,寄贊美之情、愛戀之心于每詞每句之中。
《桂林山水》的教案2
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再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入手”學課文。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關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著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最后總結總體感受。
三、熟讀課文
1。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內容引入新課
學生自由談上節(jié)課的收獲
二、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1。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文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運用多種方式,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學第三節(jié)
思考: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并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習重點句,領會意思和作用。
1。生讀第四節(jié)找出重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開朗讀比賽,再次領略意境,領會作者的情感。
《桂林山水》的教案3
【教學內容】
教學課文的2、3、4節(jié),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并能背誦這3小節(jié)。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桂林山與水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將山與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2、能夠背誦課文的2、3節(jié)。
3、積累有關描寫桂林的好詞、好句、好段。
4、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能抒發(fā)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理解桂林山與水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將山與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2、能夠背誦課文的2、3節(jié)。
3、積累有關描寫桂林的佳句。
【教學難點】
怎樣將桂林山與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教學課時】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回憶一下,甲是什么意思?
二、新課傳授
過渡:
人們?yōu)槭裁催@樣說呢?我們來看課文。
(打開書,看第二節(jié))
1、學第2節(jié):
、 桂林有一條玉帶似的漓江環(huán)繞其間,它有些什么特點呢?請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漓江的特點是什么?請各用一個字概括出來。
(聽錄音、看錄像)
看錄象時配上理查德的鋼琴曲,讓學生從音樂與畫面中感受桂林之美。
真美啊!它有些什么特點呢?
(靜、清、綠)
⑵ 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句子,老師讀前半句,全班一起讀后半句。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翡翠。
① 作者為什么要在靜、清、綠前加上真字呢?
、 比較句子。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③ 用贊美的語氣讀第二句。
⑶ 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將這些特點寫具體的呢?那么文中將什么比作了什么?
(出示翡翠,介紹光澤,顏色)
這樣比有什么好處?
⑷ 這句話除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還運用了什么方法?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能使人加深印象,讀起來郎郎上口。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分句,有感情地讀。
、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分句,讀一讀:
、 水真靜啊,想一想哪些詞應該讀輕點?再讀一遍。
、 讀得真好,將江底的沙石讀成重音,還有哪個字應該讀得拖一點?
③ 很好,將一塊翡翠讀成重音,突出了真綠。
、 連起來讀,喜歡哪一部分就站起來讀哪一部分,如全喜歡就一直站著。配樂朗讀,使學生沿著音樂的情緒處理課文的朗讀。
、 學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這是寫漓江的水,為什么開頭要寫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呢?
⑺ 漓江的水確實美極了,想不想再次蕩舟漓江。放錄像,師配樂背誦,使學生受音樂的'感染,老師在音樂的襯托下飽含感情地背誦,為學生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 誰也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根據這道填空題試著背一下這一節(jié)呢?配樂背誦,讓學生對老師進行模仿,可以降低背誦的難度。
2、學第3節(jié):
⑴ 游覽了漓江的水,我們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桂林的山。輕聲讀課文,找出桂林山的特點。
、 你最喜歡作者寫的哪一個特點呢:
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你能在說完后發(fā)出邀請,請一些同學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嗎?在討論時配以古箏彈奏的音樂,讓學生放松心情,仿佛走進桂林如詩如畫的意境中。
、 把山比作老人、巨象、駱駝寫出了山的形狀千奇百怪。
② 把山比作屏障,寫出山的顏色秀麗多姿
、 通過危峰,寫出險,通過自己的感覺寫出險。
、 你們一定已經對桂林山充滿了好奇,讓我一起去領略一下桂林山的美景。
(請一位同學配一下音,讀一讀課文的第3節(jié))
朗讀時配以音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陶冶學生的情操。
、 真美!讓我再來試著背背這一節(jié)。
(小組合作,上講臺背)
背誦課文時配以音樂,使學生能背誦的有感情,得到美的享受。
3、第4節(jié):
這樣的美的山圍繞著這樣美的水,這樣美的水倒映這樣美的山,使你有什么感覺?(齊讀第4節(jié))配樂背誦,讓學生受情緒感染。
三、總結
1、我們隨著作者一起游覽了桂林,欣賞了那里的美麗風光,會不會唱《讓我》?
老師將歌詞改編了一下,大家跟著音樂唱。
用《讓我們蕩起雙漿》為背景音樂進行填詞創(chuàng)作,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又能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2、桂林山水歷來為文人所青睞,留下許多著名作品,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課外書籍,請同學們兩人一本,找到有關描寫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句子,讀一讀,愿意讀的,一個接一個自己站起來讀,好嗎?
3、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有著許多象桂林一樣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如杭州西湖(幻)、長江三峽、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等等。今天老師布置一個回家作業(yè),去收集寫著名景點的文章下節(jié)課交流。
希望我們今后有機會一起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游覽。
【板書板書】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的教案4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美;二是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二、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怎樣引導呢?
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詞句的含義。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兩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們各自的特點。這兩句話的意思,不是說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說,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們擁有的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詞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無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羅列、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最好是播放能形象地展示這些詞語的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地領悟到:“這就是奇峰羅列”、“這就是危峰兀立”……如不具備上述條件,可找一些圖片展示給學生,或者畫一些簡筆畫,還可以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根據想象自己畫一畫。
第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詞句所描述的情境。
2.指導學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必須聯系全文的內容!斑@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币馑际钦f: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這里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這幅圖畫點綴得更美了。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縣,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的美景,所以說“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正是由于這樣,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來概括他觀賞桂林山水的整體感受。
3.這篇課文,寫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語言也是美的,而貫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激蕩起來的情感。因此,本課的教學應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學生聲情并茂地讀好課文,主要方法是引導學生多讀,并在讀的過程中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進而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隨作者游覽,一起觀賞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學生自己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教師要給以必要的指導,可展示畫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文中展現的情境,誘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或用悠揚舒緩的音樂渲染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心中的美感,還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范讀,把學生帶入作者描繪的美景之中。
當學生已經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讀技巧而不能充分表達出來時,教師可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做一些必要的指點。比如,講漓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幾個句子,如果把“真靜、真清、真綠、真奇、真秀、真險”等加以強調,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4.本課適合背誦。指導背誦應注意兩點:一是要引導學生先把課文讀熟,在學生基本讀熟的基礎上再提出背誦的要求,達到“熟讀成誦”。二是指點一下背誦的方法。根據本課的特點,應引導學生一邊想象一邊背誦,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結構相似的句子。
5.課后“思考練習”第二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并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導學生完成這個練習,可先讓學生反復讀讀最后一段,然后聯系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體說說“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的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再說說“這樣的山”和“這樣的水”怎樣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第三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表達自己學了本課后的感受。可以寫幾句話,也可以吟一首小詩,不拘形式,不論長短,寫一句可以,寫幾句也可以。教師可選寫得較有特色的讀給大家聽。
至于選做題,目的是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一次練筆的機會。可鼓勵學生做,但不作為統一要求。
6.本課生詞較多,大多數生詞,只要讓學生反復誦讀,并聯系上下文去思考、體會,就可基本理解;個別詞語,可在引導學生查閱字典、詞典之后,稍作一些指點。下面的解釋僅供教師參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動地講給學生。
觀賞:觀看欣賞。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拔地而起:從地面高出。一般的山脈都是從地面逐漸高上去,而且連綿不斷,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連,都是平地崛起的。
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兩岸。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四、參考資料
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海水深達 2000米。今天遍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后來,經過地殼運動,到距今幾百萬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陸形勢。堅硬的石灰?guī)r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突兀奇峰,流經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這樣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為天下少有的奇觀。
從桂林市區(qū)南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頭伸長鼻子在江邊吸水的“大象”,現在一般都稱它為象山、象鼻山。課文中說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只是舉例說明桂林的山形態(tài)各異。實際上,在漓江兩岸,獨秀峰、疊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蘆笛巖、七星巖等都很有名。
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勢被古人列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多來泰山祭天地。名勝古跡眾多,有古建筑群2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2000余處,是我國著名風景區(qū)。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此地重巒疊嶂,景色清幽,故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在此營建離宮別苑,為各朝皇家游幸駐蹕之所。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興土木增建亭臺樓閣,共成28景。香山秋來漫山紅遍,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勝景。雙清別墅因毛 東同志從西柏坡進城前曾住這里指揮全國解放戰(zhàn)爭和籌建新中國,這給香山更加增添了光彩。
《桂林山水》的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2.基礎知識: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寫法。
3.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學習在默讀中邊讀邊想像。
三、教學難點:
理解排比句。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教——扶——放”相結合等方法。
2.學法:“總——分——總”的寫作結構方式和抓住特點先概括后具體描述的方法。
五、教學輔助手段 電腦課件
學習第二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作者的感受和我們一樣不一樣呢?他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水有什么特點?課文用了什么句式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的?邊讀邊想象,在你腦海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默讀課文十二分鐘
體會對比描寫的特點。
問:第一句話寫了哪幾個地方的水?重點寫哪個地方的水?為什么要寫大海和西湖水呢?(讀第一句話) 學生回答問題(通過與大海和西湖水的比較,強調漓江水的獨特美)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問:漓江水的獨特美體現在哪兒?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第二句話)總結: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點,具體描寫靜清綠。學生回答(靜、清、綠)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通過比較讓學生學習抓住特點,先概括后具體描述的方法,以及學習排比句。問: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如果把這句話換個寫法,同學們比一比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用原句比較:
1.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2.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綠得很,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學生回答:
1.不具體,使人對漓江水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而感覺不到漓江水的具體美。
2.感情不強烈,原句運用感嘆句,語氣強烈,抒發(fā)了作者對漓江水的贊美之情,也讓我們強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3.讀起來感覺亂,不如原句的排比句讀起來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讓我們能深切地體會到漓江水的美。
這一段的最后一句,再次突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點?學生回答(靜)
六、教學步驟與教學活動設計(見下表)
教學步驟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
導入新課用談話方式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談話:同學們,放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你們去旅游過嗎?都去過什么地方?你們去過桂林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介紹桂林山水的。 學生回答問題。二分鐘
學習第一自然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概括能力。齊讀這一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誰、在哪里、做什么)作者為什么要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問題。二分鐘
體會文章內容,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所起到的總領全文的作用。本段一共兩個句子,寫作者蕩舟漓江去觀賞桂林山水,既是受桂林山水的吸引,又是想驗證“甲天下”,因此,“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全文起著總領的作用。那桂林的山水到底有沒有“甲天下”這樣美?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吧。(放錄像)看完錄像請學生談桂林山水給自己的最深的感受。 學生看錄像,然后說自己的感受。(美麗、秀美)四分鐘
學習第三自然段 培養(yǎng)學生的的自學能力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比較和第二段寫法有什么相同,歸納出桂林的山的特點。
學生回答問題。十二分鐘
通過讀,引導學生學語言,體會感情。我們再來回味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放幻燈片)邊看錄像邊讀課文中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體會文中的感情。學生看幻燈讀句子。
學習第四自然段 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問:“這樣的山”“這樣的水”分別指什么樣的山和水?為什么是“連綿不斷的畫卷”?請在這一段中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受的一句話。 學生回答問題。四分鐘
理解重點句含義。出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齊讀。
1.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這保存話與開頭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進一步深化感情,總結學法。這篇文章不僅描寫了桂林山水的奇麗景象,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感情,同時又使我們從中學會了抓住特點,先概括后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大家可以以此為例,把自己平時觀察到的景物寫成作文。學生做課堂練習。
《桂林山水》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桂林山水的美麗、整潔,受到熱愛祖國山河的教育。
2.學習作者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3.練習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體會桂林山水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誘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優(yōu)美。我們欣賞過奇麗的五彩池,今天老師又要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這具有南國風光的美麗的桂林山水。(出示CAI
課件:桂林山水全景圖)大家想去嗎?(拿出寫有桂林之旅字樣的導游旗)
生:想!
師:(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樣?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樣?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默讀、輕聲讀、大聲讀,也可以站起來讀。讀完之后,再說說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樣。
師:讀了課文誰想告訴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樣?
生:桂林山水很美麗。
師: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
生: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
師:這些內容,哪些是寫山的,哪些內容又是寫水的?
生:第二段是寫水的,第三段是寫山的。
三、導游介紹,導學山水
師:現在我們就隨作者一起走進這美麗、整潔的桂林山水,去盡情游覽、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ㄒ唬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自學提示的要求,自學描寫桂林山水美麗景色的內容。(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讀、自學)
師:老師現在來檢查一下同學們自學的情況。這部分描寫了漓江的哪些特點?
生:靜。
生:清。
生:秀。
師: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生:比喻、擬人、排比。
師:(出示CAI課件:漓江圖)看,這就是美麗的漓江。
師:這部分描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
生:奇。
生:秀。
生:險。
師: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生:比喻、擬人、排比。
師:(出示CAI課件:漓江圖)看,這就是桂林的山。
師:下面請同學們隨著音樂,有感情地輕聲朗讀課文,來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ǘ
師:這美麗的桂林山水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也生活在這座桂林山水,你怎樣向大家介紹它景色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美麗的畫面,給我們當一回小導游。好,同桌先互相練習說一說,馬上看誰能當小導游。(學生互相當導游練說)
師:(出示CAI課件:桂林山水美景圖)(揮動著導游旗)誰愿意給我們當導游?(學生紛紛舉手)
師:好,你來。(生解說略)
生:(一學生剛說完,有位女生立即舉手)老師,他導游得不錯,但沒我導游得好。因為我能抓住景物的特點用自己的話導游。
師:那行!你給我們導游。(生解說略)
師:這位同學還真像一位專業(yè)導游員。你去旅游見過導游解說吧?
生:我爸爸就是導游,我去桂林導過游。
師:你真棒!這面導游旗就送給你了,希望你以后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導游小姐。(生笑,鼓掌)
。ㄈ
師:美麗的桂林山水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么,作者為什么能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難忘呢?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三個問題。(屏顯:1.作者觀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的?2.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點觀察的?)
師:現在請同學們先自己思考,然后分組討論、交流,互相評議。
師:請各組匯報討論情況。
生:我們組認為作者是在船上來觀察的。
師:請說說理由。
生:因為課文中說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生:我們組認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順序觀察的。因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
生:我們組認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這個特點來寫的。因為作者在寫桂林的景物時都加上了表示形狀的詞語。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作者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呢?
生:因為作者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師:對,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并抓住了景物的外形進行描寫,所以桂林山水的美麗才給我們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我們要注意學習作者這種觀察、描寫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讀一遍學法指導。(屏幕:學法指導:觀察、描寫一處景物要注意三要:1.要確定觀察點。2.要按一定順序。3.要抓景物特點。)
四、游客拍照,導學山水相映
師:剛才我們游覽了美麗的桂林山水,現在我們再到山水中去看一看,去欣賞這山水相映的風光。
師: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后最后一個自然段寫山水相映的這部分內容?凑l能準確找出概括桂林山水景物特點的一句話。(生讀書、勾畫、交流)
師:同學們都是游客。現在我們到山水中去逛逛,請用你隨身攜帶的照相機,拍下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下面開始互相交流、評議。(生交流、評議)
師:誰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處景物介紹給大家?我們共同來欣賞欣賞。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山。有象鼻山、有老人峰······真美啊。(出示CAI課件:山圖)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水。清澈見底,秀美絕倫。(出示CAI課件:水圖)
生:我拍的是山水相映。(出示CAI課件:山水相映圖〕
師:同學們拍攝的桂林的這幾處景物,分別抓住了山、水、山水相映的特點,充分體現了桂林所特有的美麗。[點評]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拍照,也就是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習,選擇自己欣賞的語言文字品味,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欲望,誘發(fā)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
師:現在,請同學們用贊美的語氣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齊讀)
師: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請大家自由朗讀這后四個自然段,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生自讀課文)
五、質疑釋疑,深化理解
師:課文我們學完了,同學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若有可以提出來討論。
生:老師,課文中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哪位同學理解,請幫幫忙。
生:甲的意思是第一。
生:課文中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什么意思?
生:小舟和人行走在畫中。
師:誰還有不同的見解?舟在哪里行走?
生:小舟行駛在碧綠的水波上,人好象是在畫中游覽。
六、總結全文,欣賞體會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游覽了桂林山水,領略了這里的美麗風光,體會到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還懂得了觀察景物的一般方法。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欣賞這迷人的桂林山水(出示CAI課件:根據課文所描寫的景物制作的數幅美景圖,動感顯示,音樂伴奏。)
師:最后,請同學們隨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麗。
七、自選練習,積累運用
師:請同學們看今天的自選作業(yè)。(屏顯: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找出描寫桂林山水景物特點的詞句,讀一讀,把你認為描寫得好的詞句抄寫下來。3.學習本課觀察景物的方法,課后選擇一處你喜愛的景物進行觀察。)
好,下課。
《桂林山水》的教案7
設計理念: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設計特色: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中入境,讀中悟境”是本堂課的主要特色。就教學而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師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形式多樣;就目的而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積累---頓悟”的教學思想。
設計意圖: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游玩。那里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絕作,就連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課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
齊讀課題《桂林山水》
二、整體感知,
帶入情境帶著愉悅的心情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和詞語。讀了課文,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整體感知,提煉評價)能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桂林山水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釋“甲天下”)有句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的美景能與天堂相媲美, 而桂林的山水敢稱天下第一。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麗嗎?就讓我們坐上木船,趕快去欣賞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緩緩地行駛著,一江碧水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便是美麗的漓江水。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讀一讀,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現出來。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注意三個“啊”的變調,教師指導朗讀)
2、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點呢?(靜、清、綠)
3、同樣是寫漓江水的靜、清、綠,如果老師把這三句話變一變,變成: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你看看是哪種寫法好,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寫作中要求生動、具體、形象。)
4、如此美麗的漓江水,真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透過清澈的漓江水,你還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魚、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拓展練習: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5、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課文中說它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解釋翡翠:翡翠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個斑,我們就稱之為“瑕”。漓江的水像一塊翡翠,并且是一塊沒有斑點的翡翠。(幻燈出示翡翠與漓江水的對比圖片)
6、漓江的水就是這么美,一起再來讀一讀。(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靜、清、綠”,美得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眾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邊,欣賞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遷移:
(同學們可以借鑒學習漓江水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為美的句子劃出來,好好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對比本地的山:
我們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連著一座,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連綿不斷)
3、桂林的山——奇.再來看看桂林的山,好像從地里拔出來高高地挺立著,可以用什么詞來說(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連在一起嗎?(沒有),這個就叫做(各不相連)。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拓展練習: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 )、像( ),像( )…….
對,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課文中用哪個字來概括桂林山的這一特點?(奇),這個奇是奇怪嗎?(理解“奇”的意思,解釋為奇特,樣子很少見。)的確,這樣的山,在別處很少見,所以說是(奇峰羅列)。讀出奇特的感覺來。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讀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險
圖文結合,理解“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還聳立著又高又陡的山峰,我們稱之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的怪石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疊的?(怪石嶙峋)
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險)
(指導朗讀,誰來念念這種山勢險峻的感覺?)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險之外,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秀)
“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秀麗、秀美),由此可見,“秀”就是指“美”,你們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帶著贊嘆的語氣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品位語言,感悟美景
木船漸漸劃遠了,看來大家的心中都充滿了難舍。老師也曾用相機捕捉了這最后的迷人一刻,一起來看看吧!
(幻燈出示桂林美景)
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們的腦海中,你能來稱贊一番這迷人的山水嗎?
桂林山水( )! 六、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這美妙的仙境讓我們如癡如醉,難怪歷來的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筆墨地大加贊賞,我們來聽聽著名詩人賀敬之是怎樣稱贊桂林山水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欣賞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們不由得為它的美景所折服。用“人面桃花相映紅,樹陰照水愛晴柔。楓葉紅于二月花,紅妝素裹更妖嬈。”來形容桂林山水是再合適不過了。難怪乎,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書設計
桂 林 山 水
贊賞——描述
總述: 甲天下?——觀 賞 先看圖,進入佳景;
水(靜、清、綠)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賞佳景。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的教案8
一、教學目標
。保ㄟ^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玻畬W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矗懈星榈乩首x、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保私夤鹆稚剿奶攸c,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掛圖
四、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前提測評
讓了解桂林的學生說說桂林山水的情況。
二、出示本課時目標三、導學達標
1、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同時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2、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3、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ǎ保┯^察圖畫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ǎ玻w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ㄌ攸c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ㄌ攸c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ㄌ攸c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ǎ常w會最后一句
。ǎ矗┚毩暲首x,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4、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ǎ保┯^察圖畫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ǎ玻w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ㄌ攸c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5、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ǎ保磮D,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ǎ常嫵龈惺茏钌畹木渥樱合袷亲哌M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ǎ矗斫猱嬀磉B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ǎ担毩暲首x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讀全文
四、達標測評
。保首x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口述本課時目標
二、導學達標
。1)指名讀課文
(2)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4)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5)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6)全班背誦課文
(7)作業(yè)
三、達標測評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桂林山水》的教案9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ǘ┱n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ㄌ攸c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ㄌ攸c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ㄌ攸c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ㄌ攸c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ā爱嬀怼崩L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首x全文
(七)作業(yè)
1、朗讀課文;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ǖ谝欢慰偟'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ㄈ┳R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ㄋ模┲笇П痴b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ㄎ澹┩瓿伞八伎肌ぞ毩暎场背瓕懢渥樱⒁夥痔柕挠梅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啾痴b課文
(七)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桂林山水》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獨特的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桂林山水的相關圖片、投影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探究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1、桂林山水
2、提問:你知道桂林嗎?
3、提出自學要求:(投影)
。1)、自由輕聲讀課文,認識生字,初步理解生詞語。
。2)、默讀課文,想想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點?用筆畫出重點句子。
。3)、找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同位試著說一說好在哪里。
(4)、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同位討論一下。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15分鐘左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共同糾正讀音。
2、提問: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讀出相關句子。
板書:山的特點:奇、秀、險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讀出相關句子。
板書:水的特點:靜、清、綠。
3、學生交流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說說好在哪里?梢哉f語言美,也可以說景色美。
教師適時加以肯定,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加以引導。
四、教師小結。
五、作業(yè)。抄寫本課生字。
《桂林山水》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會認8個生字,會寫6個字。體會“波瀾壯闊、水光瀲滟、無瑕、翡翠、峰巒雄偉、山脈逶迤、奇峰羅列、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陸離”等詞語的意思,自主積累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課文中一些詞語和引用的詩句較難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
2.桂林山水的課件、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搜集有關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現在,把你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學生交流資料,教師簡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堅硬的石灰?guī)r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突兀奇峰,流經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在不懂的詞語下做個標記,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指導讀準加點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樣記住這些字。
漓lí江擴kuò散峰巒luán雄偉山脈mài比擬nǐ重巒疊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詞語,大家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說說詞語的意思。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如: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重巒疊嶂:山連綿不斷,山峰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在課文的語言和寫法上你想說些什么?
討論:課文的語言很美,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課文按“總——分——總”的方式寫。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然后同桌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發(fā)言,引導感悟課文的語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觀察圖畫或讀一讀這些資料。課件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光瀲滟的西湖和漓江。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2)指名朗讀,討論:
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得純凈可愛。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指導朗讀:“真”字可讀重些,表達作者驚喜贊嘆的語氣。
試背這一段。
五、學習遷移,自學第三自然段。
1.啟發(fā)自學方法:剛才我們學習了寫漓江水的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學習的?(看圖畫、讀課文、想象、體會)按上面的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峰巒雄偉的千山、山脈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看畫面時可以形象體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翠屏”“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討論桂林的山的特點:奇、秀、險。
(3)自由練習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
。4)試背這一自然段。
六、指導寫字。
1.自學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擴、羅”較容易寫!皫n、碧、綿”可以用部件組合的方法來記!氨獭弊⒁馍厦娴摹巴、白”和下面的“石”,寫得一樣寬!熬d”在“連綿”中是“綿延、連續(xù)不斷”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與木字旁的“棉”混淆!熬怼弊值淖詈髢晒P分別是“”和“乚”,不要寫錯。
2.每個字寫兩遍。
七、作業(yè)。
繼續(xù)搜集有關桂林風光的圖片資料,特別是關于桂林山洞的圖片資料,自學課文余下部分。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說說自己學了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語言的美。
二、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回憶學法。(看圖畫、讀課文、想象情境、體會語句。)
2.用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3.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師簡介:桂林是石灰?guī)r地形,所以山上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guī)r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fā),碳酸鹽類沉淀結晶,逐漸堆積成的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等。看課件體會石鐘乳“千奇百怪的形狀”,在燈光的照耀下在洞內“光華閃爍、色彩變幻”的樣子。
學生說說自己看課件和讀課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對這一段的理解,著重討論兩處引用的詩句的意思。
交流討論:你怎么體會“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引導看課件、讀全文體會詩句描繪的情境,感悟詩句含義:
(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說江水像青綠的絲綢飄帶,山如碧玉做的發(fā)簪。
(2)“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意思是說: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教師簡介: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看課件感受“空中云霧迷蒙,岸邊花紅樹綠,江面上白鷺低飛,竹筏徐行”。
正是因為這樣,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總結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總結全文,遷移訓練。
1.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啟發(fā):同學們,現在,你一定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話都說出來吧!
2.練寫、練說: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也就是批注;喜歡說的同學可以選擇我們看到的圖上的景點,如象鼻山,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顒雍笤u議。
五、作業(yè)。
談話:桂林山水這樣美,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同學們,我們家鄉(xiāng)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啊,也有獨特的風景啊!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大家想不想把我們的家鄉(xiāng)美景寫下來,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時間可以當場練筆。
備課參考
《桂林山水》詞語解釋
。1)甲天下:天下第一!凹住敝妇拥谝晃。
。2)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3)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4)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5)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6)翠屏:翠綠的屏障。
(7)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8)重巒疊嶂:山峰連綿不斷,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11)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桂林簡介 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后來,經過地殼運動,到距今幾百萬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陸形勢。堅硬的石灰?guī)r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突兀奇峰,流經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這樣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為天下少有的奇觀。
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縣約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條青絲帶,蜿蜒于萬點奇峰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詩人韓愈贊美漓江的詩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車出游時的快感,你知道嗎?你走到臺階上!罨疑奶炜罩杏袔滋庨W耀著星星;滋潤的風時時像微波一般飄過來;聽得見夜的隱秘而模糊的私語聲;陰暗的樹木發(fā)出微弱的喧噪聲!愠酥R車,經過教堂,下山向右轉,駛過堤壩!靥辽蟿傞_始升起煙霧。你覺得有點兒冷,就用大衣領子遮住了臉,你打瞌睡了。馬蹄踏在水洼(w。├锇l(fā)出很響的聲音;馬車夫吹著口哨。但是這時候你已經走了約莫4俄里,……天邊發(fā)紅了;唐鴉在白樺樹叢中醒過來,笨拙地飛來飛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圍吱吱喳喳地叫?諝馇謇柿,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凈起來,云發(fā)白了,田野顯出綠色。農舍里點著松明,發(fā)出紅色的火光。這期間朝霞發(fā)紅了;已經有金黃色的光帶擴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繚繞地升起一團團煙霧來,云雀嘹亮地歌唱著,黎明前的風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紅色的太陽來。陽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鳥兒一般振奮起來。一切都新鮮、愉快而可愛!四周遠處都看得清楚了。……太陽很快地升起來;天空明凈!裉焯鞖庖欢ê艹錾。一群家畜從村子里向我們迎面而來。你的車子登上山頂!L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霧色中隱隱地發(fā)藍,河那邊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邊有幾個平坦的丘陵;遠處有幾只野鴨在沼澤地上空飛鳴;通過了散布在空氣中的滋潤的陽光,遠處的景色顯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樣。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動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氣息籠罩著,感到多么健壯!……
石鐘乳的形成 石鐘乳的形成石灰?guī)r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fā),碳酸鹽類沉淀結晶,逐漸堆積成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游人進入溶洞,只見石鐘乳千態(tài)萬狀,琳瑯滿目,在彩色燈光的照耀下更顯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溝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縣交界的萬山叢中,有幾條神奇的山溝,因為周圍散布著九個藏族村寨,所以人們稱它九寨溝。
從南坪西行40公里,就來到九寨溝。一進入景區(qū),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從河谷至山坡,遍布著原始森林。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構成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畫,難怪人們把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與湖泊之間恰似一級級天然的臺階。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
繼續(xù)向縱深行進,四處林深葉茂,游人逐漸稀少。注意,這時你已經走到珍稀動物經常出沒的地區(qū)。有時,就在不遠處,有一只體態(tài)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看著你。有時,會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竄出來,還沒等你看清它們,就又消失在前方的叢林中。有時,你的運氣好,會在遠處密密的竹叢中,發(fā)現一只憨(h。)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正若無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鮮嫩的竹葉。有時,你還會看見一只行動敏捷的小熊貓,從山坡跑下谷底,對著湖面美滋滋地照鏡子。
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
《桂林山水》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保ㄟ^看錄像、學文,了解桂林山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玻畬W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重點:
。保私夤鹆稚降奶攸c,想象其美景。
。玻畬W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錄像、收集有關桂林山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啟發(fā)情感。
1、見過山嗎?能用詞語概括其特點嗎?
二、潛心會文,領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板書:山
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3、朗讀指導描寫奇的語句。
。1)這段話該怎樣讀?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2)誰來讀讀描寫奇的語句?(指名讀)
(3)找到奇的感覺了嗎?從哪兒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僅此而已嗎?
。5)生:不是的。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6)完成練習紙上的作業(yè)
。能干的可以嘗試寫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組交流,推薦最優(yōu)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挥械南瘢
。。(
。。
。7)老師也寫了一首詩。師朗誦詩歌。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織布,有山似耕作的老農。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8)你再試試,能不能讀得更奇呢?自由讀后齊讀。
4、朗讀指導描寫秀的語句。
(1)描寫山秀的語句誰來試試?
(2)聽了你的朗讀,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種清新的感覺。這是為什么呀?
(3)還有別的理解嗎?
。4)看,桂林的山多秀。。ɑ脽簦
。5)齊讀。
5、讀指導描寫險的.語句。
(1)現在,誰愿意來動手畫一畫山的險?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2)感覺險嗎?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讀有關句子
。3)學著他的樣子讀。
6、錄像。讓我們隨著錄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獨特之美吧!
7、配樂朗誦。配樂朗誦有興趣嗎?不過,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這幾句話記住,然后再充滿激情地演講。有信心嗎?(生準備)
。1)指名背。
。2)全體有感情地背誦。
三、延伸表達,抒發(fā)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國美麗河山的一小部分,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閱讀。
(1)類似優(yōu)美的文章,還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
。2)摘錄課內外優(yōu)美語句,也可嘗試寫讀書筆記。
板書: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險
香山
《桂林山水》的教案13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敘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后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和“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眱删渥鹘Y,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贊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并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后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tài)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后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著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著木船,蕩舟漓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敘的構思方法。
。场W會生字新詞。
二、說教法
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豆鹆稚剿非苍~造句嚴謹,語言優(yōu)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復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采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的:A、范讀課文激發(fā)感情。揭示課題后,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范讀課文感染學生并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醞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后,通過自由朗讀醞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jié)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漓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ga),清。╪ga),綠。╝ )]和三個并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漓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wěn)。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著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fā)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后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jié)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采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guī)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jié)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4)反復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后,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學生并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tài),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tài)、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后半句用述敘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復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過程
。、揭題談話:
讓學生說說桂林的地理位置,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病⒓で槿刖常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后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入境動情:
自由讀后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jié)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jié)運用第二小節(jié)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
全文板書:(略)
《桂林山水》的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情感目標: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培養(yǎng)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陶冶愛美情趣。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教法、學法的設想:
1.誦讀法:體會詩歌優(yōu)美、深情的語言,精彩的語句和段落可作背誦要求,從而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
2.研討探究法:對文章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可鼓勵學生結合以往經驗,研討交流。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霧,桂林的綠樹紅花優(yōu)美如畫,山水如歌,讓我們共同欣賞、聆聽
2、整體感知:這既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詩,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國頌。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
。1)初讀詩歌,體會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評價。)
提示:桂林山水如詩如畫、美不勝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諧;山環(huán)水繞,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
。2)梳理詩歌結構:(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教師給予指正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從開頭至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是對桂林山水和城市特點的概括。
第二部分:從招手相問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聯系個人感受以抒發(fā)對桂林山水的摯情。
第三部分:從七星巖去赴神仙會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從歷史到現實的巨大變化,表達了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歌頌。
3.探究賞析:
(1)觀賞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觀賞漓江的水:
。2)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桂林水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
4.積累遷移:默讀詩歌,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提示: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布置作業(yè):
。1)這首詩從桂林山水甲天下寫起,結束于桂林山水--滿天下。兩句詩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卻大不相同。作者為什么用滿字替換甲字呢?談談你的理解?
。2)積累詩歌中的優(yōu)美句子,并加以背誦。
六、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歌
賀敬之
山:奇、秀、險
甲天下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的教案15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誘發(fā)美
1、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國的東西南北中,處處都有迷人的景色。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處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學生介紹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ㄔO計意圖: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親可近,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2、師: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板書課題: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給你怎樣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錄像片)
學生欣賞,然后談感受。
。ㄔO計意圖:有聲有色的錄像是真實的生活情景的再現,給了學生直觀形象的情景,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美
1、師:這么美的景,怎能讓人不喜歡呢?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從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學們能讀得好!遇到難讀的地方,向同桌請教,并多讀幾遍。(此遍朗讀,目的在于讓學生讀正確、讀流暢)
2、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學生: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小組的同學聽。
4、回答: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ㄔO計意圖:1、學生邊讀邊感知課文,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
2、“讓學生把自己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這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享受激勵、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探究課文,品味美
(一)、讀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體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學生憑借感官從畫面比較中感受漓江水的獨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讀出來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
(3)、說一說: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漓江的水靜、清、綠。)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體課件先后展示: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學生憑借感官從畫面比較中感受桂林山的獨特美。)
(2)、你打算怎樣來讀桂林的山呢?(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文)
(3)、播放課文配樂(學生配樂讀文)
。4)、說一說: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險。)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錄像片斷:游客成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學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著竹筏蕩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時,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嗎?請帶著你的感情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W生配樂朗讀)
。3)、說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談)
(設計意圖: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課件和錄像,給了他們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學生就產生
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點讓學生讀課文,而且是讓學生自己揣摩著讀,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在讀中和作者的心靈對話,不僅能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到語言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文氣美。在讀中,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課文的語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探究文本之美。)
(二)畫中親歷美
師:通過同學們對桂林山水畫面的感受,對描寫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讀,在你們的頭腦中,一定有了許多美好的畫面,那就動手畫一畫吧!畫完后交流一下。(學生自由作畫并交流)
。ㄔO計意圖:通過作畫,學生又一次親歷語言文字,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進,對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進一步的感受。)
(三)、說中體會美
1、師:同學們,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勝收,大家都很喜歡吧?你們也想贊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請同學們?yōu)楣鹆稚剿姥詭拙浒!可以是自己?chuàng)作的小詩,可以是幾句發(fā)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詩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桂林山水。
。ㄔO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贊美桂林,不僅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更是在組織表達情感的語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
四、啟發(fā)想像,創(chuàng)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導游,你怎樣想游客介紹桂林山水的美?
2、學生自主組織導游詞并進行交流
。ㄔO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進行轉換角色、運用語言的訓練,從而為將來走向生活進行的一次很好的鍛煉,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活躍了學生思維,啟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
五、欣賞詩歌,升華情感
師:桂林山水是一副奇麗的畫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詩篇,是一處溫柔的仙境,讓我們一起欣賞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師朗誦,并配以畫面展示)
學生欣賞詩歌
。ㄔO計意圖:深化主題,升華情感)
六、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學了課文,你還有什么問題?
2、觀察一處風景,并用生動的語言描述。
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組內還未解決的問題,并全班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和身邊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使學生的探究得以擴展
【《桂林山水》的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桂林山水 教案模板5篇04-15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8-10
《桂林山水》說課稿范文09-08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1-03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04-22
《桂林山水》的教學反思07-02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優(yōu)選]07-16
優(yōu)秀《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9-04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06-10
《窮人》教案 窮人教案課件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