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5篇[優(yōu)]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來,先掰玉米,接著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然后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最后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結果一無所獲。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小猴子的行為中得到啟示:做事情明確目標,始終如一。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體系來看,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習了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初步學習了結合詞句的理解來理解課文內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維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隨文認識“猴、結、掰、扛”等生字,讀準多音字“結”的字音;會寫“非、常”兩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詞語;了解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
3.借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古詩內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見(什么),(怎么樣)”這個句式,說說第一自然段的故事情節(jié)。
教學重點:
了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指導讀好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的欣喜之情。
教學難點: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見(什么),就(怎么樣)”這個句式,說說第一自然段的故事情節(ji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課
1.出示謎語,猜謎語,課件出示圖片。(欣賞圖片)
2.小猴子可愛嗎?跟老師叫一叫小猴子的名字。
3.學習生字“猴”!昂铩笔莿游,所以它是“反犬旁”。(帶讀、指名讀)讀好輕聲音節(jié)“猴子”!昂铩弊x得重一些,長一些,;“子”讀得輕一些,短一些。“桃子”“兔子”也要這要讀。(帶讀)這是我們今天需要認讀的一個生字。拼音節(jié)讀一讀吧。你能用猴組個詞嗎?
4.師:有一天,這只頑皮的小猴子想下山來玩耍,順便找點好吃的東西。你瞧,小猴子多開心呀,可是,回家的時候卻變得垂頭喪氣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PPT:猴子高興和垂頭喪氣的圖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童話故事---小猴子下山(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請大家跟我一起寫)生齊讀課題。
二、借助圖片,檢查預習
同學們預習課文了嗎?咱們來做游戲,考考同學們預習的好不好。接下來電腦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圖片,圖片中的事物是課文中有出現(xiàn)的。我們就豎起雙手的大拇指。如果課文中沒有出現(xiàn)的,我們就用雙手打一下×。
三、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自讀課文。
通過檢查,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預習的很好。(出示課件)課文有五個自然的,每一段都配了一幅圖片,就像連環(huán)畫一樣。這么有趣的故事,想自己讀嗎?
2.出示自讀要求一:自己大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3.出示自讀要求二:和同桌一起找,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劃出來?匆娏耸裁矗坑谩啊眲澇鰜。
4.誰來說小猴子來到哪些地方?板貼(玉米地、桃樹下、瓜地里、樹林里)
5.復習量詞“塊、棵、片、片”,重點是量詞“塊”。
6.指導書寫。
5.理清課文內容。指名讀第一段,引導學生說第一段中可以看出小猴子到了哪兒。
根據(jù)提示梳理課文(小猴子先來到……,看到了……;接著來到……,看到了……;然后來到……,看到了……;最后來到……,看到了……)完成填空。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標出這段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ㄒ唬┏鍪镜谝痪湓。
誰來說說,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小猴子來到玉米地里)
小結:我們讀書的時候就要邊讀邊想,這每句話告訴了我什么。這樣讀書就會收獲很大,記住了嗎?
。ǘ┏鍪镜诙湓挕V该x。
1.學習生字“結”。(帶讀)“結”是多音字,讀第一聲的時候,“結”組詞“結果”,表示植物長出果實。讀jié的時候,可以組詞為:結網、打結、蝴蝶結、結賬。(齊讀詞語)2.感受玉米又大又多。
。1)玉米結得怎么樣(又大又多),說明玉米長得好?磮D感受玉米結得又大又多,讀出感覺。
(2)指導讀好短語(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2.積累詞語。
。1)課文里還藏著“又()又()”這樣的詞語,你能找出來嗎?用----畫出來。
。2)除了這些,還知道別的`又()又()的詞語嗎?指名說。
同學們積累的詞語真不少。老師也找出來了。像這樣的詞語就叫做好詞語,好詞語呢,我們就把他記下來.讓我們一起讀讀吧。(齊讀)再讀讀詞語,如果能讀出詞語的美就更好了。(再讀)
4.學習生字“掰”。
。1)帶讀生字。誰有好辦法記住“掰”?掰就是用手把東西分開。小猴子用力把玉米和玉米桿分開,就是“掰玉米”。用手把面包分成兩半就是“掰面包”。用手把橙子分成兩半就是“掰橙子”。
6.學習生字“扛”。
。1)指名讀。
。2)看到提手旁,你想到了什么?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叫“扛”。
。3)怎么樣的東西扛著走比較好?(長的、重的)小猴子為什么要扛著玉米?(玉米又重又大)小猴子真聰明。 6.積累表示動作的詞語。(1)像“掰”“扛”這樣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叫動詞。課文中還有不少這樣的詞語。自己找一找,看誰完成的最快最好。
。2)和同桌對一對,是不是找到一樣。
。3)出示動詞和相對應的圖片,邊讀動詞變表演動作。體會這些詞語都和手或腳的動作有關。
7.指導朗讀句子。
。1)掰玉米,扛玉米,小猴子高興嗎?一點點高興?(非常高興)能把小猴子的高興心情讀出來嗎?
(2)課文中的小猴子滿臉都是笑容,看來小猴子特別喜歡這玉米,多開心呢。
。3)讓我們把表情寫在臉上,兩眼放光,小嘴微笑。讀讀這一段。
8.指導讀好第二自然段。
9.練習說話
10. 1.看著第一自然段的插圖,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嗎?(出示)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 。他看見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
2.先自己說一說,然后和同桌說一說,互相補充。
3.指名說。
四、寫字指導
同學們的表現(xiàn)讓老師感到非常高興,同學們的朗讀讓老師非常高興。 “非!眱蓚字在我們說話、寫話時都經常用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這兩個字。
1.讀詞語“非!。
2.仔細觀察“非!眱蓚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老師范寫,邊寫邊講解筆順,學生跟著書空。
4學生寫字,老師巡查指導。
四、總結課文
小猴子第一次下山,感覺很新鮮,也做了好多事,可他為什么會垂頭喪氣地空手回家?這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五、布置作業(yè)。
把課文大聲地、有感情地讀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桃樹下
西瓜地
樹林里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2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1)課文相關動物、事物圖片。(2)重點句段教學輔助課件。
2.學生準備:制作本課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習“猴”字。
提示:猴子屬于哺乳動物,因此“猴”字是由反犬旁構成。需要注意的是,“猴”的右側部分是“候”,與原始的“犬”字相比,少了一豎。
2.在游戲中進行復習。通過展示大量與故事相關或不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物品在故事中出現(xiàn)過。(在游戲過程中,將故事中出現(xiàn)過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物品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詞中“子”是輕聲。
設計意圖:上課剛開始時,我運用了一些多彩的圖片讓學生來判斷故事中出現(xiàn)的事物。通過這個有趣的游戲,我能夠了解學生在預習方面的情況,并且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一來,我就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這個活動也幫助我了解學生的學情,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朗讀全文。
(1)教師引言:小猴子決定從山上下來,他踏上了一番冒險之旅,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他所經過的地方。(教師畫一座山,并在圖上繪制出猴子所走的路線。)請學生們接著往下讀課文。
(2)師生聽讀課文,正音。
2.排列圖片。
(1)引導學生將故事中的場景按照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順序放置在路線圖上。依次為: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小兔子。請將場景的名字和對應的圖片放入路線圖的相應位置。
(2)師生交流訂正。
3.練說量詞。
(1)排圖片后,輔助貼圖練說:小猴子下山。
(2)量詞訓練。
、俳虒W:塊。
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圖片來識別字詞,例如“一張桌子”、“一本書”,這些物體通常有一個平面。還有一些物體如“一塊黑板”、“一塊玻璃”也可以作為例子。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書寫時先看一遍,然后寫一遍,接著對照圖片來明確左右順序和大小關系。同時,老師也可以教導學生正確的書寫筆順。
②教學:存在一種事物,被稱為“一棵”。比如,我們可以說一棵樹,“一棵向日葵”,或者是一棵小苗苗。此外,一棵瓜秧也可以被歸類為“一棵”。如果一個物體具有細而長的特征,并且具備生命力,能夠向上生長,我們可以用“一棵”來形容它。
設計意圖: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后,利用排列圖片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主要內容,并降低對內容進行概括的難度。之后,教師可以提供句子填充練習,以量詞為主題,以此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學習生字和積累語言。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字”。
教師導學:我已經明白了,小猴子先到"蘋果園",然后來到"橙子樹旁",之后去了"草莓地",最后趕到了"杏樹下"。讓我們看一看課文中還有哪些字需要我們認識的,把它們圈出來,并多讀幾遍。
教師出示字卡,集體學習生字。
(1)多媒體展示了一系列的圖片,讓大家學習了一些與結有關的詞語,如“結玉米”、“領結”、“中國結”、“張燈結彩”等。
(2)學習“掰”。 用手把東西分開叫“掰”。(動作演示)
(3)扛: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叫“扛”。(動作演示)
(4)“捧”和“抱”:用雙手將東西輕輕托起放在胸前,稱之為“捧”。(動作演示)張開雙臂緊緊擁抱住某物或某人,稱之為“抱”。(對比做動作)。
(5)丟棄:不需要的物品可以選擇丟棄,即將其拋棄或放棄。(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手勢演示來幫助理解字義。)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動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圖片,用“追”字說話。
(8)蹦:
12334下一頁左右結構。編字歌:“山”下有個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導會寫的字。
(1)教師激發(fā)學生興趣:仔細觀察寫字表中的漢字,你是否有最喜歡的一個字?請簡單描述一下這個字的書寫過程。
(2)根據(jù)學生匯報,相機學習。
、賹W習“瓜”。注意第三筆是豎提,第四筆是點,一起描一描,寫一寫。
、趯W習“常”。教師范寫,學生觀察;學生描字,再寫字。
、蹖W習“空”。多音字,一聲“天空”,四聲“填空”;先書寫部首,再書寫整個字。
、軐W習“非”。掌握兩豎,一短一長;明確筆順,背口訣記憶“豎、三橫、豎、三橫”。
、輰W習“往”。擴詞:來往、往東、往事、南來北往。
、迣W習“進”。最后寫部首“辶”。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環(huán)節(jié)將以本篇文章為基礎,通過多種方法來教授學生認字和寫字的技能。我們會運用結合圖片、動作演示和口訣記憶等方法,通過調動學生的感官和身體參與,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漢字,從而克服閱讀上的困難。
四、熟讀課文,鞏固生字
1.字卡鞏固生字。
(1)同桌游戲,互考字卡并組詞。
(2)全班開火車游戲鞏固生字。教師口令:火車火車哪里開?學生對口令:火車火車這里開!
2.多種形式熟讀課文。
(1)小組推薦代表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價,評選“最佳代表”,獎勵小紅旗。
(2)指一名學生到講臺前朗讀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是語文學習的核心,而教師則扮演著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因此,在學生了解生字之后,我們應該為他們創(chuàng)建一個自主閱讀和鞏固識字的平臺,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樹立起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總體感知
1.復習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戲:給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將提手旁分別與“工”“奉”“乃”組合,學生念字組詞。
(2)請學生邊表演動作邊讀字:“捧”“扛”“扔”。
2.學生活動:請你一邊貼詞卡,一邊講故事。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將通過貼詞卡的方式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猴子,它住在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上。一天,小猴子決定下山探險。它從大樹上跳了下來,第一站來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小猴子歡快地穿越竹林,抓住一只美麗的蝴蝶,還拿到了一些新鮮的竹筍作為它的午餐。接著,小猴子繼續(xù)前行,來到了一條清澈的溪流旁。小猴子很開心地玩水,捉魚,還用石頭堆了一個小壘壩,讓水流更加緩慢。小猴子繼續(xù)向前走,來到了一座高高的山洞。它好奇地走進山洞里,發(fā)現(xiàn)了一顆閃亮的寶石。小猴子高興地將寶石裝進了它的口袋里。最后,小猴子走出山洞,一路歡跳著回到了大樹下。它把手上的竹筍、口袋里的`寶石和一些鮮花放在大樹旁邊,感謝山中的一切給予。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將小猴子經過的地方用詞卡貼在黑板上,從而更加生動地講述整個故事。
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樹林邊——一無所有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對上一課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加強他們掌握提手旁生字的能力,并通過整體梳理故事情節(jié),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圍繞“所見”,積累詞語
1.自由讀課文,找出“又.......又.......”式詞語。
(1)教師引導學生:在我們走過的這段路上,你們是否注意到了小猴子臉上那一直保持不變的表情呢?
我非常高興。是啊,因為他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小猴子看見的玉米結得像山一樣高大,而且多得數(shù)不清。(貼詞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詞語來說一說嗎?(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紅、西瓜又大又圓。)
(3)進行說話訓練。太陽____________、蘋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語)獨立用“又.......又.......”式詞語說話。
2.教師分享:色彩鮮艷,形狀圓潤,躍動蹦跳。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向大家傳遞美好的感覺!
3.拓展運用。
這些美味的食物(糖果)就像畫在畫板上的眼睛一樣,吸引了小猴子的目光!如果小猴子嘗一口(嘴巴),會品嘗到甜甜的味道,不僅如此,還能感受到脆脆的質地,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接一口。再用鼻子聞一聞,會散發(fā)出迷人的香氣,讓人覺得誘人又享受。這些美味可真是又甜又脆又香,簡直讓人愛不釋手!
如:既香且甜,又鮮并嫩,松脆可口,味甜爽脆,甘而糯滑。
設計意圖:在低年級教學中,詞語訓練是一個重要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節(jié)。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又.......又.......”式詞語,本環(huán)節(jié)采用多種形式的詞語訓練。通過創(chuàng)造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將能夠擴展詞匯,學會恰當?shù)剡\用,并且巧妙地突破詞語訓練的難點。
三、圍繞“所做”,體會動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教師導學:哇,這一路上有那么多美食和有趣的事物,還等什么呢!我們快點出發(fā)吧!看,我們來到了玉米地!(課件出示)咦,畫上怎么沒有畫小猴子呢!是這樣的,故事中描述小猴子來到了玉米地,但卻沒有相應的插圖。請小朋友們幫忙想一想,在這幅圖上應該畫一個怎樣的小猴子呢?現(xiàn)在讓我們先讀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么寫的吧!
2.你會畫一只什么樣的猴子?(提示:表情、動作。)隨機學習:掰、扛。(指導書寫:掰。)
3.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并圈一圈。
教師導學:小猴子繼續(xù)蹦蹦跳跳地前進,來到一棵桃樹下。它跳過了一個旁邊的西瓜地,還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只可愛的小兔子。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做出了哪些有趣的動作呢?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描述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吧!拿起筆,準備好了嗎?開始讀寫吧!
2.教師故意打亂順序貼動詞。
3.學生評價,并談理解。
討論要點:
(1)區(qū)別:捧、抱。(指兩名學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需要扔掉的三樣物品很明顯,老師直接將它們拋棄。(當所有的東西都被丟棄后,兔子并沒有被追上,小猴子只好空手而歸。趁機把另一只失望的猴子貼圖粘在上面。)。
4.指導朗讀。
(1)他發(fā)現(xiàn)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開心,就迫不及待地掰了一個下來,激動地扛著往前走去。
(2)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心里高興極了,于是毫不猶豫地丟掉手中的玉米,迫不及待地去摘桃子。
(3)他發(fā)現(xiàn)草地上滿是又大又圓的西瓜,簡直樂壞了,于是毫不猶豫地扔掉了手中的桃子,跑過去摘西瓜。
誰來試試,指名讀。
(4)他看見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愛!但是小猴子卻太不理智了,竟然一把扔掉手中的西瓜,匆匆追趕小兔子。
(5)小猴子黯然失望地離開,手中一片空。
(6)指名讀、齊讀、練習有表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朗讀,理解小猴子見異思遷的特點。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幫助學生積累有關小猴子行為的詞匯,并通過情感化的朗讀加深對小猴子性格特點的理解。
四、想象創(chuàng)造,續(xù)編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媽媽的一段對話。
提示:①猴媽媽的問題可能是:“孩子,你為什么又跑上山了?”②小猴子可能回答:“媽媽,我上山是為了尋找更多好吃的果子!雹勐犕晷『镒拥脑捄,猴媽媽可能會教育他說:“孩子,我們已經告訴過你不要再隨意上山了,那里很危險。你應該聽從我們的建議。”④小猴子可能回答:“媽媽,我知道山上有危險,但我真的無法抗拒那些美味的果子。”⑤小猴子下山后,他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吸取教訓。他決定更加謹慎,不再冒險上山,并且遵守猴媽媽的建議,以確保自己的安全。
2.同桌復述;連貫復述;全班展示。
設計意圖: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想象力,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力。因此,在學習完故事之后,我們應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為故事編寫一個結尾,并用自己的話來完整地復述故事。這樣做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又可以啟發(fā)他們從小猴子身上領悟到做事情要全心全意投入的道理。以下是對前面內容的修改:《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我們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在學習完一篇故事后,我們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并為這個故事編寫一個結尾。同時,他們需要用自己的話來完整地復述這個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能夠啟發(fā)他們從小猴子身上學到做事情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復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漢字,做一做這樣的動作。
2.根據(jù)故事先后順序,把故事完整地復述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積累和閱讀的良好習慣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通過鼓勵他們向家人復述課文的內容來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并豐富對故事內涵的理解。這樣做有助于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能促進與家人的交流。
板書設計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樹下又大又紅扔 摘 空著手
西瓜地又大又圓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認并能夠正確區(qū)別“摘、扛、捧、抱、追”等動詞。會寫“空”。
2、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線。以此為線索學習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
3、能正確朗讀故事,并能結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
4、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啟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像小猴子那樣犯些錯做些傻事,而事后難過后悔是無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訓為基礎,用積極的心態(tài)展望明天。
教學過程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猴”的書寫。
2、游戲中復習回顧。出現(xiàn)大量故事中曾出現(xiàn)或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事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復習故事中的要點。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帶“子”的輕聲。
二、整體讀文,明確路線
1、自讀全文。
小猴子下山來(板畫:山),它先后走過了哪些地方?
2、排列圖片。
讀完故事,你能把這些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順序放進這幅路線圖里嗎?
3、練說路線圖。
排圖片后,輔助貼圖練說: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塊(),再走到一棵(),接著走過一片(),最后看見了一只()。
三、以小猴子所見為線索,積累并學會運用“又()又()”的詞語
1、找出課文中“又()又()”的詞語。
這一路走來,不知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小猴子臉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興)。是啊,因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東西呢!,故事告訴我們啊,小猴子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貼詞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說說嗎?
貼: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
2、練讀詞語。我們來讀讀這些詞語,要讓大家感覺到是好東西哦!
3、拓展運用
這些好東西光是看看,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嘗一嘗的話,也許還會品嘗到怎樣的好味道?選一種說說:(甜除了品嘗到甜,吃起來還有怎樣的感覺?(脆、鮮、嫩、糯、松、爽、軟……)如果用鼻子聞一聞呢?還會覺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樣,用又()又()把這些好味道連起來說一說嗎?
如:又香又甜又鮮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點: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來連接的)
那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這樣的“又()又()”方式來說一說它嗎?
四、以“小猴子所做”為線索,積累并學會精確地使用動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認讀并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哇,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還等什么呢!我們趕快一起出發(fā)吧!看,玉米地到了!咦,畫上怎么沒畫小猴子呢!是這樣的,課文中寫小猴子來到玉米這部分沒有配插圖,我想請小朋友幫我想想,這幅圖上該畫一只怎樣的猴子呢?別急哦!還是先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么寫的吧!
2、你會畫一只怎么的'猴子?隨機學習:掰、扛。
3、練讀第一自然段。
。ǘ⿲W習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繼續(xù)走啊走,來到桃樹下,走過西瓜、還看見了一只小兔子,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去讀讀課文2、3、4段!拿起筆,邊讀邊圈一圈像這樣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
2、匯報。
3、學生評價,并談理解。
4、練讀2、3、4段。
(三)學習第五段,得到啟示
1、所有的好東西都被扔了,小兔子也沒有追上,你想想現(xiàn)在小猴子的表情?
2、為什么會這樣呢?
五、指導書寫,布置作業(yè)
1、指導書寫“空”。
2、今天,太陽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可太陽下山還會升起,瞧,新的一天又來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會發(fā)生怎么的故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編一編吧!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會寫“塊、非”2個生字。
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并通過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請你
教學重難點:了解表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
教學過程:
今天我們的教室里迎來了許多尊敬的老師們,大家一起學習。讓我們向這些辛勤付出的老師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吧!四班的孩子們都懂得待人有禮,老師向你們致以贊揚和鼓勵。愿你們接受這份大拇指的夸贊,繼續(xù)保持優(yōu)秀的表現(xiàn)!
一、導入
大家聚在課堂上,歡迎可愛的小猴子來到我們中間。我們一起大聲喊他的名字吧!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小猴子下山》這首精彩的歌曲,跟隨老師一起書寫我們的課題——《小猴子下山》。
二、初讀課文
請大家小心地翻開語文書的`第94頁,我們希望大家速度快、聲音靜。請大家安靜地聆聽故事,要求小手用力指著字詞認真傾聽,并確保聽清字音。
我想邀請姿勢優(yōu)雅的同學與我一起朗讀課文。(左手輕輕托住書本,右手指著文字讀出聲音。)(請確保準確發(fā)音)(特別強調結、常、摘、追)。
請大家自己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請大家獨立讀一遍(請確保正確發(fā)音、流暢朗讀,對不認識的字應多加讀幾遍)。
三、識字
1·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進入漢字世界,來結識可愛的字寶寶們吧!快來一起拼讀吧!
2·我請坐姿端正,張大嘴巴認真讀的來當小老師領讀。
鐘時間把不認識的字再拼讀幾遍。
四個拼音寶寶躲起來了,你還能認出他們嗎?咱們一起坐上火車來試試吧。ǹ磥碓~語對你們來說不是難題,那就加大難度吧)
5·生字寶寶的好朋友也藏起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同桌互相拼讀一遍吧!
6·紅色的結字中藏著一個小秘密,誰發(fā)現(xiàn)了你真是一個善于積累的孩子·7·在這么多字寶寶中,老師發(fā)現(xiàn)“掰”字可不好記了,我邀請小老師來幫大家認識這個字。小老師幫通過字意幫我們來識字,我們還可以通過圖片來識字呢。ǔ鍪究赣衩讏D片)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字就藏在圖片里,誰能把他找出來?小猴子把玉米放在哪兒了?讓我們學著小猴子扛起玉米吧
小猴子非常想要吃一個又大又紅的桃子,于是它用雙手把桃子捧在胸口。我們一起把這個情景插入到句子中來讀一讀吧!
9·大家快來看,這個西瓜真是又大又圓啊,感覺好沉!我們一起親手觸摸一下吧。原來我們還可以通過動作來感受事物呢。
10·你還有什么辦法幫我們認識這些字?(我們能通過組詞的方法認識滿字,滿意,滿足)
小猴子帶領著我們去采摘蘋果,大家都很興奮。小火車蓬勃開動,我們的技巧真是了不起。最終,我們滿載而歸,收獲了一整籃新鮮的蘋果。讓我們?yōu)樽约旱呐恼瓢桑?/p>
請大家起立,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個生字律動操。跟著視頻動起來吧!
四、回文讀
大家都認真學習,克服了生詞阻礙,相信讀課文時會更加流暢動聽,F(xiàn)在,讓我們將這些生詞融入到文中,再次進行閱讀吧。
大家都專注地聽著,老師希望能夠聽到你們美妙的朗讀。小火車輕輕地開動了起來,其他同學開始思考,小猴子究竟去了哪些地方呢?請用橫線將它們畫出來。
五、寫字
塊往
觀察塊:
1·什么結構?哪邊窄哪邊寬,那邊高哪邊低。2·關鍵筆?
(1)蜿蜒的竹筆畫:起筆自竹的中部,隨著身姿的起伏,徐徐向下,婉轉地穿插至泥土的旁邊。
。2)橫:橫穿插到提的下面,左低右高壓橫中線
3·金手指,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
4·筆畫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寫2個,師巡視。
往:1·什么結構?哪邊窄哪邊寬。2·關鍵筆?
(1)穿插筆畫:長長的橫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橫間的距離要相等,中間最短,下面最長。
3·金手指,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
4·筆畫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寫2個,師巡視。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這也是一篇動物故事,通過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經歷和結果,說明一個道理:目標不明確,做事不專心,是不會有收獲的。課文語言通俗淺顯,故事情節(jié)單純明白。易于被少兒讀懂。但應假設對立的.情況, 使 學生明白:只有鞏固成果,才能不虛此行的道理。
本課計劃兩課時
二、學習目標 :
1、熟記和認識本課詞語,注意動詞的運用,積累語言;
2、朗讀理解,從故事中體會道理
3、假設相反情況,拓展課文寓意
三、重難點:
重點:熟識詞語,朗讀課文
難點:拓展認識,鞏固理解
四、學情分析 :
動物故事貼近兒童心理,內容又貼近生活實際,啟發(fā)假設,對比課文,可益智怡情。
五、教學策略:
在朗讀中感知內容,在假設中對照課文,交流成果,同步提高
六、教學資 源:
錄像碟片、ppt
七、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2、熟記詞語,學會運用
重點 :熟記詞語,學會愚弄
難點 :學習運用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6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嗎?
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發(fā)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節(jié),我們就來學習第13《小猴子下山》。
二、新:、請同學們把書翻到3頁,教師范讀文。學生想:這篇文主要講了一什么事?
2、學生自由朗讀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3、指名認讀生字。
4、分段指名朗讀文,糾正生字的讀音。
三、分段學習
、學習第一自然段
、、小猴子下山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動作演示“掰、扛、扔、捧、摘”這些動作。
③、為什么要掰玉米?又為什么要扛著走?
④、這一段中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應該重讀的詞語,自己試著讀讀看。邊讀邊用動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師剛才提出了哪些問題?
學生自學文的.2、3、4自然段。、讀一讀: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
2、議一議: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認為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重讀的詞。
3、演一演:請你邊有感情的朗讀邊表演這一段文。
、、喜歡學哪一段就學習哪一段;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小組討論學習。
②、學生匯報學習結果。
3、我們一起學習文的第五自然段,齊讀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見那么多的好東西,最后的結果怎么樣?它為什么會空著手回家?
4、填空練習。填空后任選括號里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指1、2名學生看投影復述文內容。
6、聯(lián)系學生實際,說說自己平時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
學生檢查自己平時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確。
7、表演文內容。
8、想象擴展:討論小猴子空手回家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猴媽媽會對他說什么?
9、續(xù)編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節(jié)評一評,講一講看誰編得精彩。
四、板書: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樹下又大又紅扔摘空著手
西瓜地又大又圓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課文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像小猴子這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東西,最后會一無所獲。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動作詞。
教具準備:
課件、小猴子的頭飾。
一、以圖導言激趣: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教師: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小動物,瞧,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就來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貼上一只小猴子圖片)。
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呢?(學生自由)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
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二?、講授新課
(一)感知課文
1、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情況。
課件出示的生字詞有:玉米地?桃樹底下?西瓜地
掰?扛?扔?摘?捧?抱?追
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
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ǘ⿲W習第一節(jié)(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來了,他首先來到玉米地里。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怎么做的`呢?(板書:玉米地)
電腦出示:
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見__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
板?書(掰?扛)
2、理解“掰?扛”兩個詞語。
。1)指名上臺做“掰扛”的動作。(2)讓學生說說小猴子為什么用掰”、“扛”這樣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導表情朗讀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猶豫地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甭提有多高興了!現(xiàn)在同學們請戴上小猴子的頭飾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有表情地朗讀第一段。
。2)指名上臺表演讀。
4、小結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出學習第一段的方法。
1、小猴子來到哪里,怎么做的?
2、理解小猴子的動作詞。
3、表情朗讀課文。
過渡:小朋友,課文1、2、3、4自然段結構類似,下面,四人小組選擇二、三、四自然段中你們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嘗試用老師剛才使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三)利用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段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一段學習。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學習向導:
、僮x一讀:把課文讀通順,爭取讀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小猴子是怎樣做的?
、圩h一議:找出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學著做一做。
、苎菀谎荩河懈星榈乩首x并表演。
2、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板書:?桃樹底下?(扔?摘?捧)
西瓜地?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ㄋ模⿲W習第五自然段
師過渡:小朋友們,小猴子下山來,它掰到過又打又多的玉米,摘到過——又大又紅的桃子,摘到過——又大又圓的西瓜,追過——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這次下山來看到了那么多的好東西,最后卻——空著手回家。這是為什么呢?(板書:空著手回家?)
1、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送詞:喜新厭舊)喜新厭舊導致的結果是什么?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一無所獲)
2、聯(lián)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說說自己有沒有做過象小猴子一樣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準備怎樣做?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趣味濃厚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時,看見許多可愛的東西,它看見什么都喜歡,但抓到這個丟了那個,結果一無所獲,只好空手而歸。本文圖文并茂,語言簡潔生動,五個自然段分別對應五幅插圖,如同連環(huán)畫一般使小猴的動作、形象更加直觀化。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快兩個學期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識字教學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動作表演自主識字。但他們在認知方面比較直觀,有意注意還未形成,學生對猴子的接觸又少,對猴子的動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難度,因而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源和生動形象的插圖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學習目標
結合本階段識字和閱讀的重點,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認讀“猴、結、掰”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只、空”。會寫“瓜、非、常,”等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動作演示等方式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并能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
3、借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寫字,教學難點是讀準后鼻音。
四、教法學法
依據(jù)本課故事性強,畫面豐富,結構類似的特點,我將教學定為:圖文結合,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直觀教學法,字理識字法,歸類識字法。低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由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學法我采用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法。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所謂“萬事開頭難”,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我采用情境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先拿出一只小猴子的手偶,并說:“今天老師給你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使孩子在輕松的談話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再讓學生親切的叫叫它的名字,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所謂“萬事開頭難”,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我采用情境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先拿出一只小猴子的手偶,并說:“今天老師給你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使孩子在輕松的談話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再讓學生親切的叫叫它的名字,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猴子的距離,重點強調“猴子”的“子”要讀輕聲。并引導學生通過與熟字時候的“候”字進行比較記住“猴”字。隨即繼續(xù)追問小朋友是否愿意和小猴子做朋友,再用小猴子要下山的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小猴子下山。并指導學生讀好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1、根據(jù)課文信息作簡單推斷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重點,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出示插圖,把文本故事像連環(huán)畫一樣學習,讓學生根據(jù)插圖說出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小猴子心情變化引入課文,“小猴子心情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去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么寫的吧!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讓學生根據(jù)要求讀課文,學習更有目的性,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然后小組合作再讀課文,通過小組之間合作讓學生自主學習,互相糾正字音,接著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然后檢查學生字詞學習,課前己經布置了預習,由課件集中呈現(xiàn)課中的.生字,反復拼讀。
3、指導學寫“瓜”!肮稀笔仟汅w字,也是象形字。我利用字理識字法出示瓜的象形圖片,不僅增加趣味,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然后運用編口訣的方式讓學生記住瓜的筆順規(guī)則和重點筆順在田字格的位置。
4、因為讀準后鼻音是個難點,出示:“捧,扔,蹦,”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這些字在字音上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指導學生讀準后鼻音。
5、將帶有提手旁的字全部提取出來,引導學生觀察,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漢字的共同之處,感受漢字的構字特點。然后通過游戲你說我做,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在表演中正確理解詞義,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對這些詞的準確理解,接著讓學生帶上詞語讀,并選幾個動詞說話,最后把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編入兒歌中,采取這些反復與生字見面的方式識字。因為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離不開具體環(huán)境和反復接觸,反復實踐,也就是字不離作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通過反復誦讀生字詞及時復習鞏固。通過反復的訓練之后,學生不僅能夠熟練認讀這些生字,對識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靈活。
(三)讀文感悟,明確路線。
首先聽老師講故事,學生邊聽邊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到了哪些地方?引導學生借助插圖,帶著問題從文中尋找并提取明顯信息。然后師生交流也為下一課體會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專一的態(tài)度做鋪墊。
(四)指導寫字,練習反饋。
1、指導學寫“非,常,”兩個生字。首先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位置、占格以及字形結構特點,師生交流總結,然后教師范寫,點撥要點。
2、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過程中要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并予以鼓勵和肯定。激發(fā)學生寫好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體現(xiàn),我的板書設計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順序,以小猴子下山的路線為線索,重點板書動詞。既體現(xiàn)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學生對故事的復述。
(六)教學反思。
由于本人從教時間不長,經驗有限,在許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課堂的調控能力不強,對于學生突發(fā)狀況的隨機應變做得不夠好;我的字也寫得不太好,導致在生字教學的過程中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將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同時也歡迎大家對我提出寶貴意見。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做事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
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重點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簡筆畫猜課題。
2.生讀課題回答問題(讀懂什么?還想懂什么?)。
二、整體感知課文
1.音樂起,師朗誦第一,第二自然段,接著問:小猴子扛著玉米會去哪?會干什么呢?然后用手勢提示學生讀課文。
2.問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師根據(jù)生的回答貼出掛圖)
三、學第一自然段
1.讀課文。
2.品“又大又多”。
3.品“非!。
4.品“掰”字。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跟小猴子去玉米地的時候,我們先是通讀課文知道小猴子在玉米地里干什么?接著想象小猴子見到的玉米是怎樣的?然后模仿小猴子的動作和表情,體會它當時的心情;最后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法:通讀—想象—模仿—朗讀)
五、自學
請同學們用剛才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跟小猴子繼續(xù)往前走,自由組成學習小組自學余下的課文。自學完后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朗讀的形式或講故事的形式來匯報學習情況。
六、悟課文寓意
小猴子這次下山一無所獲,空著手回家啦!你知道它為什么只能空著手回家嗎?
七、鞏固
學生根據(jù)這一課的內容演課本劇。
八、拓展思維
1.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它會去哪,會怎樣做?(同桌討論,再指名說)
2.請大家把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發(fā)生的事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
3.指名讀自己寫的小故事。
九、小結下課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0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昨天我們和小猴子一起游覽了美麗的水簾洞,在游玩的過程中還學習了知識,小朋友們玩的開心嗎?可是,今天調皮的小猴子又不見了,那它究竟去哪兒了呢?我們不妨來猜猜看吧!那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39頁。
二、引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先看第一、第二幅圖:桃子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你能提什么問題?
生答。
師板書:樹上還剩幾個桃子?
你會解決嗎?學生試做。
匯報交流,板書:9—4=5
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嗎?
生匯報:1、我是一個一個的減得。2、我是想9的組成,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3、我是想因為4+5=9,所以9—4=5、
肯定學生的各種做法。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做。
2、繼續(xù)觀察第三、第三幅圖,你還能想剛才一樣提出問題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師板書:籃子里還剩幾個桃子?
花上還剩幾只蝴蝶?
岸上還有幾只青蛙?
以小組為單位,解決這些問題。小組長做好分工。同學們接到任務后,馬上動手做,然后再吧自己的算式匯報給組長。
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解答方案?師板書算式:
4—4=0
8—5=3
2—0=2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4—4=0,思考:為什么等于0呢?
那你會算5—5=?嗎,你還能像老師這樣也說一道這樣的題目嗎?
我們再來一起看2—0=2,思考:為什么還是原數(shù)2呢?
步驟同上。
三、編故事。
小朋友,你能把這四幅圖連起來,并且開動你的'小腦筋,充分發(fā)揮你的想象力,變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嗎?
誰想試一試?你可真勇敢!
請大家想一下:小猴子最后得到了什么?為什么它兩手空空,什么都沒有得到呢?
對學生進行端正學習態(tài)度的思想教育: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四、鞏固練習。
伸手指和數(shù)卡片的游戲。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的怎么樣?打算以后怎么做?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的道理。
2.理解“只好,空著手……”辟詞的意思,會看圖正確選用動詞“扛、捧、抱、扔、檢、摘”,會用“又……又……”的句式說話。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暀z查
。1)認讀生字卡片,并組詞讀。
。2)看了課題《小猴子下山》,你有什么想問的?(小猴子下山干什么?最后結果怎樣了?)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9課,學完了課文你就找到了答案。
。ǘ┲v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小猴子下山路過哪些地方?看見了什么?(讀后討論,師貼板書)
小猴子圖
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
玉米圖桃子圖西瓜圖
白兔圖
。ㄖ笀D)又()又()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特點,前后調一調意思不變。
出示課文作業(yè)4,誰能很快填一填。
地里的玉米又()又()。
樹上的桃子又()又()。(指名回答,填在作業(yè)本上。)
地里的西瓜又()又()。
。2)小朋友們,小猴子下山來,看見這些東西是怎么做的呢?請看(出示圖1)
、僮屑毧磮D,說說圖上畫著誰?在于什么?(指名回答)
②找找,寫小猴子掰玉米的`是課文的哪一段?(第1段)
、壑该首x第一段,其他同學想一想:小猴子先來到什么地方?心里覺得怎么樣?(高興)從哪句話中看出來?(非常高興)該怎樣朗讀?(指名朗讀)小猴子是怎樣做的?(板書:掰)“掰”什么意思?(兩手把東西分開)出示青菜,演示“掰”原意是把東西分開,也可以是把東西折斷,課文中指小猴子把玉米從玉米稈上折斷。(插圖)
、苄〗Y:小朋友們,第1段告訴我們什么?(出示黑板)
猴子走到(),看見(),就()。
什么地方什么怎么做
。ㄖ该卮穑
。3)①剛才學習第一段時,老師先請小朋友們(板書:看圖),說說圖上畫著什么?再請你們(板書:找節(jié)),找一找在課文的第幾小節(jié),最后請小朋友們學文(板書:學文)想想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看見什么,怎么做?磮D——找節(jié)——文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根據(jù)這個方法學習第二段。(出示圖畫)要求學生照學法自學第二段。
、趲熒懻摚盒『镒佑肿叩剑ǎ,看見(),就()。(板書:摘—扔一)
這時候的小猴子會說些什么?
③這一段該怎么讀?(指名朗讀一評讀一齊讀)
。4)小猴子捧著又紅又大的桃子高高興興地向前走,你看,它又于了些什么?(出示圖三。四)
、傥覀円呀泴W會了一種學習方法,首先干什么?(看圖)指名說說圖上畫著什么?接著怎樣?(找節(jié))指名回答畫的是課文中的哪幾節(jié)?(第三、四節(jié))最后怎樣?(學文)
②請小朋友同桌之間一起讀讀這二節(jié),再按剛才小黑板的問題進行討論,請學得最認真的小老師來教。(學生同桌學文)
、鄣谌(jié)請小老師提問,(內容見小黑板)指名學生回答,(板書:摘—扔)齊讀這一節(jié)。
、艿谒墓(jié)通過提問朗讀教學: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讀文回答)看見什么?(讀文回答)它怎么做?(讀文回答)在“小猴子怎么做”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動作的詞,(板書:追)齊讀這句話。(評讀)
(5)小結板書。
從小猴這“三扔”中可以看出什么?(小猴子見一樣愛一樣,做事有始無終。)(板書:有始無終)
(6)①我們看見小猴這樣做結果怎樣?(一無所獲)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板書:空著手)
比較句子: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去。
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兩句話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加上“只好”?
②這時候的小猴子心情怎樣?(板書:難過)看圖五,從圖上什么地方看出來?(齊讀最后一節(jié))
。7)你看(指圖)小猴子下山時高高興興,課文中還一連用了四個“非常高興”,回去的時候卻那么難過。這時候,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小猴,你會怎么對他說?
。ㄈ┛偨Y談話
小朋友們,小猴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有始無終,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我們可不能像j、猴那樣,老師多么希望你們在學習、生括中能夠有始有終,做任何事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把事做好。
。ㄋ模┱n堂練習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課堂作業(yè)本第三題:看圖選字
扛、抱、扔、撿、摘
、僬f說這些字有什么特點?
②誰能表演一下這些動作?
、厶钤谧鳂I(yè)本上。
。3)做個摘桃游戲:
教師板畫:長滿桃子的桃樹
老師這里有許多又大又紅的桃子,可是每個桃干都有一個秘密,誰能開動腦筋,解答問題,就能摘到桃子。
題1,葡萄又()又(),梨又()又()。
題2:小猴子下山走過哪些地方?
題3:小猴子下山做了些什么事?
題4:想象填空。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一路上,一邊走一邊。
。ò鍟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2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由此,本課設計力爭突出隨文識字策略,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建語言訓練平臺。借助本文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識字與閱讀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自主理清故事順序,在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下,習得識字方法,豐富語言積累,感悟文章說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1)課文相關動物、事物圖片。(2)重點句段教學輔助課件。
2.學生準備:制作本課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習“猴”字。
提示:猴子屬于哺乳動物,因此“猴”字是由反犬旁構成。需要注意的是,“猴”的右側部分是“候”,與原始的“犬”字相比,少了一豎。
2.在游戲中進行復習。通過展示大量與故事相關或不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物品在故事中出現(xiàn)過。(在游戲過程中,將故事中出現(xiàn)過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物品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詞中“子”是輕聲。
設計意圖:課堂開始時,我運用了一些多彩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故事中出現(xiàn)的物品。通過這個有趣的游戲,我了解到學生在預習方面的情況。這種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為他們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我也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情,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朗讀全文。
(1)教師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師畫一座山,并板畫路線。)指學生接讀課文。
(2)師生聽讀課文,正音。
2.排列圖片。
(1)引導學生將故事中的場景按照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順序放置在路線圖上。依次為: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小兔子。請將場景的名字和對應的圖片放入路線圖的相應位置。
(2)師生交流訂正。
3.練說量詞。
(1)小猴子悠閑地漫步在山間,它先路過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眼前一片郁郁蔥蔥。接著,它來到了一棵掛滿鮮嫩桃子的桃樹下,香氣撲鼻而來。繼續(xù)向前走,它穿過一片長勢喜人的西瓜地,遠處可以看見成熟甜美的西瓜掛在藤上。最后,小猴子的目光落在一個可愛的小兔子身上,它安靜地坐在草叢中,兩只大眼睛閃爍著機靈的光芒。
(2)量詞訓練。
、俳虒W:塊。
學生在觀察圖片中的物體并辨認它們的名稱時,可以引入數(shù)量詞。比如說,“一顆蘋果”、“一條魚”,這些物體通常都有一個平面形狀;而“一本書”、“一張紙”則是平面物體中的例外情況。為了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字詞,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觀察物體,然后進行書寫,接著對照確認左邊小、右邊大的原則,并注意書寫的筆順。
、诮虒W:一棵樹,還有什么也可以稱之為“一棵”呢?有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和一棵瓜秧。指點:細而長的,而且有生命力,能夠向上生長的事物可以用“一棵”。
設計意圖: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后,利用排列圖片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主要內容,并降低對內容進行概括的難度。之后,教師可以提供句子填充練習,以量詞為主題,以此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學習生字和積累語言。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字”。
教師導學: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著來到“桃樹下”,而后又來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樹林邊”。看看課文中還有哪些需要我們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教師出示字卡,集體學習生字。
(1)多媒體展示了一系列的圖片,讓大家學習了一些與結有關的詞語,如“結玉米”、“領結”、“中國結”、“張燈結彩”等。
(2)學習“掰”。 用手把東西分開叫“掰”。(動作演示)
(3)扛: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叫“扛”。(動作演示)
(4)“捧”和“抱”:用雙手將東西輕輕托起放在胸前,稱之為“捧”。(動作演示)張開雙臂緊緊擁抱住某物或某人,稱之為“抱”。(對比做動作)。
(5)丟棄:不需要的物品可以選擇丟棄,即將其拋棄或放棄。(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手勢演示來幫助理解字義。)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動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圖片,用“追”字說話。
(8)蹦:左右結構。編字歌:“山”下有個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導會寫的字。
(1)教師啟發(fā)學生:看一看寫字表中的漢字,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字?來描述一下這個字的組成結構和書寫方法吧。請
(2)根據(jù)學生匯報,相機學習。
①學習“瓜”。注意第三筆是豎提,第四筆是點,一起描一描,寫一寫。
、趯W習“常”。教師范寫,學生觀察;學生描字,再寫字。
③學習“空”。多音字,一聲“天空”,四聲“填空”;先書寫部首“ ”,再書寫整個字。
、軐W習“非”。記住兩個豎,一個短的,一個長的;要明確筆順,可以用口訣來記憶:“豎、三橫、豎、三橫”。
、輰W習“往”。擴詞:來往、往東、往事、南來北往。
⑥學習“進”。最后寫部首“辶”。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環(huán)節(jié)將以本篇文章為基礎,通過多種方法來教授學生認字和寫字的技能。我們會運用結合圖片、動作演示和口訣記憶等方法,通過調動學生的感官和身體參與,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漢字,從而克服閱讀上的困難。
四、熟讀課文,鞏固生字
1.字卡鞏固生字。
(1)同桌游戲,互考字卡并組詞。
(2)教師口令: 飛機飛機哪里起飛? 學生對口令:飛機飛機這里起飛!
2.多種形式熟讀課文。
(1)小組推薦代表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價,評選“代表”,獎勵小紅旗。
(2)指一名學生到講臺前朗讀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是語文學習的核心,而教師則扮演著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因此,在學生了解生字之后,我們應該為他們創(chuàng)建一個自主閱讀和鞏固識字的平臺,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樹立起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總體感知
1.復習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戲:給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將提手旁分別與“工”“奉”“乃”組合,學生念字組詞。
(2)請學生邊表演動作邊讀字:“捧”“扛”“扔”。
2.學生活動:請你一邊貼詞卡,一邊講故事。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將通過貼詞卡的方式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猴子,它住在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上。一天,小猴子決定下山探險。它從大樹上跳了下來,第一站來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小猴子歡快地穿越竹林,抓住一只美麗的蝴蝶,還拿到了一些新鮮的竹筍作為它的午餐。接著,小猴子繼續(xù)前行,來到了一條清澈的溪流旁。小猴子很開心地玩水,捉魚,還用石頭堆了一個小壘壩,讓水流更加緩慢。小猴子繼續(xù)向前走,來到了一座高高的山洞。它好奇地走進山洞里,發(fā)現(xiàn)了一顆閃亮的寶石。小猴子高興地將寶石裝進了它的口袋里。最后,小猴子走出山洞,一路歡跳著回到了大樹下。它把手上的竹筍、口袋里的寶石和一些鮮花放在大樹旁邊,感謝山中的一切給予。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將小猴子經過的地方用詞卡貼在黑板上,從而更加生動地講述整個故事。
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樹林邊——一無所有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對上一課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加強他們掌握提手旁生字的能力,并通過整體梳理故事情節(jié),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圍繞“所見”,積累詞語
1.自由讀課文,找出 “又~又~”式詞語。
(1)教師引導學生:在我們走過的這段路上,你們是否注意到了小猴子臉上那一直保持不變的表情呢?
我感到非常高興。是的,因為他看見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小猴子發(fā)現(xiàn)了一片長滿豐盛又多的玉米。(貼詞卡)
(2)我也能用“既~又~”式的詞語來說一說。比如:夏天既炎熱又潮濕,冬天既寒冷又干燥,春天既溫暖又花香。
(3)進行說話訓練。太陽____________、蘋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語)獨立用“又~又~”式詞語說話。
2.教師貼:紅彤彤的、翹翹的、歡快跳躍。一起練習讀這些詞語,讓大家感受到它們的美好!
3.拓展運用。
這些好東西光是看看(板畫: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嘗一嘗的話(板畫:嘴巴),還會品嘗到怎樣的好味道選一種說說:除了品嘗到甜,吃起來還有怎樣的'感覺(脆、鮮、嫩、糯、松、爽、軟……)如果用鼻子聞一聞呢還會覺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樣,用“又~又~”式詞語把這些好味道連起來說一說嗎
如:又香又甜、又鮮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點: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式詞語來連接的。)
設計意圖:在低年級教學中,詞語訓練一直被認為是非常重要也比較難的一部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又~又~”式的詞語,我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詞語訓練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將能夠在實際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并掌握這類詞語,并且能夠拓展他們的詞匯量,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通過這樣巧妙的設計,我們成功地突破了詞語訓練的難點。
三、圍繞“所做”,體會動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教師導學:哇,這一路上景色美麗,誘人的美食和有趣的活動不勝枚舉,我們?yōu)槭裁催要等待呢?讓我們立即出發(fā)吧!看,玉米地就在眼前。ㄕ故菊n件)咦,圖中為什么沒有畫上小猴子呢?原來是這樣的,課文中描述了小猴子來到玉米地的情節(jié),但是卻沒有相應的插圖,F(xiàn)在請大家?guī)兔ο胂,在這幅圖上應該畫一只怎樣的小猴子呢?或許我們可以先讀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么寫的吧!
2.你會畫一只什么樣的猴子(提示:表情、動作。)隨機學習:掰、扛。(指導書寫:掰。)
3.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并圈一圈。
教師導學:小猴子繼續(xù)蹦蹦跳跳地前進,來到一棵梨樹下,穿過一個草莓園,還發(fā)現(xiàn)了一只可愛的小松鼠。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如何行動的呢?我們一起來閱讀并記錄下小猴子的動作詞吧!拿起筆,在閱讀過程中圈出并寫下小猴子的動作詞匯。
2.教師故意打亂順序貼動詞。
3.學生評價,并談理解。
討論要點:
(1)區(qū)別:捧、抱。(指兩名學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需要扔掉的三樣物品很明顯,老師直接將它們拋棄。(當所有的東西都被丟棄后,兔子并沒有被追上,小猴子只好空手而歸。趁機把另一只失望的猴子貼圖粘在上面。)。
4.指導朗讀。
(1)他發(fā)現(xiàn)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開心,就迫不及待地掰了一個下來,激動地扛著往前走去。
(2)“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蹦銈冇袥]有想到他會把玉米扔了(指導:覺得猴子可笑的口氣。)
(3)他發(fā)現(xiàn)草地上滿是又大又圓的西瓜,簡直樂壞了,于是毫不猶豫地扔掉了手中的桃子,跑過去摘西瓜。
誰來試試,指名讀。
(4)他看見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愛!但是小猴子卻太不理智了,竟然一把扔掉手中的西瓜,匆匆追趕小兔子。
(5)小猴子黯然失望地離開,手中一片空。
(6)指名讀、齊讀、練習有表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朗讀,理解小猴子見異思遷的特點。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幫助學生積累有關小猴子行為的詞匯,并通過情感化的朗讀加深對小猴子性格特點的理解。
四、想象創(chuàng)造,續(xù)編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媽媽的一段對話。
提示:①猴媽媽會怎么問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聽完了小猴子的話,猴媽媽又可能怎樣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會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這一次他可能是怎樣吸取教訓的
2.同桌復述;連貫復述;全班展示。
設計意圖: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想象力,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力。因此,在學習完故事之后,我們應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為故事編寫一個結尾,并用自己的話來完整地復述故事。這樣做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又可以啟發(fā)他們從小猴子身上領悟到做事情要全心全意投入的道理。以下是對前面內容的修改:《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我們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在學習完一篇故事后,我們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并為這個故事編寫一個結尾。同時,他們需要用自己的話來完整地復述這個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能夠啟發(fā)他們從小猴子身上學到做事情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復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漢字,做一做這樣的動作。
2.根據(jù)故事先后順序,把故事完整地復述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閱讀的好習慣;通過給家人復述課文的內容,深化所學的故事情節(jié),升華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板書設計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樹下又大又紅扔摘空著手
西瓜地又大又圓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10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課文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像小猴子這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好東西,最后會一無所獲。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棵、蹦、跳”等生字形與義的聯(lián)系;注意量詞詞組及“又X又X”詞組的積累掌握。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2.抄有第一段課文的小黑板。
3.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在一座山上住著一只小猴子。有一天,小猴子跑下山來,它下山以后發(fā)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13課:小猴子下山。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要求學生手拿好書,眼睛看著書,耳朵聽錄音。一邊聽,一邊想:小猴子下山都到過哪些地方?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音。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齊讀生字,注意糾正字音。
4.再次自由讀課文的提問:小猴子下山都到過哪些地方?板書:一塊玉米地一棵桃下一片瓜地往回走)
三、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1.指導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人注意看課文及標點,聽清停頓。(出示第一段課文)
(2)有一天,小猴子下山來,先來到什么地方?請學生用讀的方式告訴大家。
。3)它看見什么就怎么做了?指名讀第二句。
(板書:又大又多掰扛)教師用雙手掰一塊餅干,讓學生通過動作了解“掰”字義。
請學生連起來讀讀第一段,可邊讀邊做動作。
2.半扶半放學習第二段。
。1)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底下。指導學習“棵”,看掛圖上的桃樹,告訴學生“棵”的“木”表示這個字與樹林木有關。
。2)它看見什么就怎么做了呢?學生讀句子,教師(板書:又大又紅扔摘)看掛圖上的桃子,引導讀好“又大又紅”。讓學生通過做“扔、摘”的動作,知道它們都與手有關,所以都是提手旁。
(3)練習表演朗讀第二段。
3.組織自學三-五段。
。1)小猴子后來到什么地方?它看見什么就怎么做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三-五段。
(2)請同學表演朗讀課文,大家評議。在表演朗讀、評議過程中,相機板書(又大又圓扔摘一只小兔蹦蹦跳跳扔追),還要幫助學生明確:“捧、抱”都與手有關,所以都有提手旁。
四、回顧全文,表演朗讀
1.學生自由表演朗讀全文。
2.匯報表演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先自由讀,再齊讀、指名讀。
二、復習鞏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包括認識的字)第一遍讀可帶拼音,第一遍讀可去拼音。
1.自己描描生字,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描、記完后,重點討論“著、蹦、跳”等字怎么記!爸笨陕(lián)系“看”來記,“蹦、跳”可借助熟字“山、朋、桃”記字形。
2.指導寫字。注意提醒學生把握整個字的.總體形狀,寫每一筆時注意與橫中線、豎中線的相互關系。要由描到仿,加強個別指導。
要注意指導寫好下面幾個字。
非:兩邊的橫要對稱。
圓:方框不要寫得太大,也不要寫得太小。
蹦:筆畫多,要寫緊湊。
跳:不要把最后兩筆“撇、點”,連成一筆。
四、詞句訓練
1.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帶有“又X又X”的詞組讀一讀。
2.聯(lián)系課文,看看這幾個詞組分別用在什么事物后面,體會詞語搭配的準確性。
3.練習用“又X又X”說詞語,說句子。
五、課堂練習
1.默寫本課生字。
2.寫出帶有木字旁的字。
3.完成課后練習3。
板書設計:
一塊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一棵桃樹
又大又紅
扔
摘
一片瓜地
又大又圓
扔
摘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一只小兔)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會寫“塊、非”2個生字。
2·正確流利讀課文。通過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
教學重難點:了解表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
教學過程:
今天我們的教室里來了許多老師們和大家一起學習,給老師們打個招呼吧!四班的孩子們都非常懂禮貌,老師把大拇哥送給你們。
一、導入
大家看這個字讀什么?老師把可愛的小猴子請到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大家一起叫叫他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猴子下山》金手指,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輕輕地打開語文書94頁,我們的要求是快、靜。請大家靜靜地聽故事,(要求小手點著認真聽,聽清字音)。
2·我想邀請坐姿端正的.同學跟我讀課文。(左手按書,右手點讀。)(注意讀準字音)(強調結,常,摘,追)
3·請大家自己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三、識字
1·現(xiàn)在請大家一起走進漢字王國,和字寶寶們交個朋友吧!自己拼讀一遍!
2·我請坐姿端正,張大嘴巴認真讀的來當小老師領讀。
鐘時間把不認識的字再拼讀幾遍。
4·拼音寶寶藏起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我們開火車試一試。(看來詞語是難不倒你們了,加大難度)
5·生字寶寶的好朋友也藏起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同桌互相拼讀一遍吧!
6·紅色的結字中藏著一個小秘密,誰發(fā)現(xiàn)了你真是一個善于積累的孩子·7·在這么多字寶寶中,老師發(fā)現(xiàn)“掰”字可不好記了,我邀請小老師XXX來幫大家認識這個字。小老師幫通過字意幫我們來識字,我們還可以通過圖片來識字呢。ǔ鍪究赣衩讏D片)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字就藏在圖片里,誰能把他找出來?小猴子把玉米放在哪兒了?讓我們學著小猴子扛起玉米吧
8·小猴子想吃又大又紅的桃子,它用雙手把桃子捧到了胸口。捧,我們把捧送回句子中在讀一讀吧!
9·你們看看這個大西瓜又大又圓,好沉啊,我們來抱抱它吧!原來我們還能通過動作來識字呢
10·你還有什么辦法幫我們認識這些字?(我們能通過組詞的方法認識滿字,滿意,滿足)
11·小猴子要帶我們去摘蘋果,誰想去小火車開起來,大家真厲害,收獲了滿滿一籃子生字蘋果。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吧。
12·下面我們來一段生字律動操。全體起立,請大家跟著視頻動起來吧。
四、回文讀
1·大家掃除了生字障礙,相信課文讀得就更美了,那讓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文中,自己再讀一遍吧。
2·大家讀得真認真,老師想聽你們開火車展示美美的朗讀,小火車開起來,其他同學思考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用橫線畫出來。
五、寫字
塊往
觀察塊:
1·什么結構?哪邊窄哪邊寬,那邊高哪邊低。2·關鍵筆?
(1)穿插筆畫:長長的豎撇,從豎中線起筆穿插到提土旁提的下面。
。2)橫:橫穿插到提的下面,左低右高壓橫中線
3·金手指,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
4·筆畫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寫2個,師巡視。
往:1·什么結構?哪邊窄哪邊寬。2·關鍵筆?
(1)穿插筆畫:長長的橫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橫間的距離要相等,中間最短,下面最長。
3·金手指,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
4·筆畫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寫2個,師巡視。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5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們,這一堂課,我特地邀請了一位朋友前來與大家見面。大家快看,他已經到了!(展示小猴子圖片)
對,就是這只調皮的小猴哥,看到調皮的小猴哥,我們就能想到他特別愛吃什么(對,桃子)這不,王母娘娘又要開潘桃大會了,小猴哥趕緊拿起籃子下山摘桃。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猴哥摘桃的路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故事等著我們。(板書)
二、探究新知
1、發(fā)現(xiàn)信息
師:小朋友們,快來看呀!小猴哥準備出發(fā)了哦!(展示情景圖)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畫面,看看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吧!
學生交流。
2、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信息,分享了這么多的知識,而問題總是與信息息息相關的。那么,你們有什么問題想要向老師和同學們提出來呢?請寫下你們的'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索。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集體思考并討論,幫助他們找到答案。對于與本課知識有關的問題,老師可以先將相關內容板書出來,并做好標記,然后引導學生一起回答。
當學生們交流信息的時候,老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相關的圖像,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課堂中,一些問題可能會有一定難度,老師可以直接重述相關信息,然后鼓勵學生自己提問。
3、解決問題
可以在學生提出問題后立即鼓勵他們進行解決。例如,當學生提出“小猴子摘走了幾個桃子”這個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將問題寫在練習紙上,并通過思考、計算或使用其他解決方法找到答案。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交流想法,師板書算式。)
解決一個問題后,我們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另一個問題,然后一起找出解決方案。這樣的做法有助于幫助學生克服識字困難,同時也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4、延伸鞏固
師:小朋友們,活潑調皮的小猴哥忙著采摘桃子時不小心把它們弄丟了,還嚇跑了可愛的小青蛙。現(xiàn)在沒有桃子,也沒有小動物了,潘桃大會怎么能開呢?你看,小猴哥都因此傷心地哭了起來。但是,小猴哥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小朋友們,我們能不能原諒它,并幫助它讓潘桃大會重新開起來。請內容,(學生交流,對學生想出的方法,師都要給予表揚性評價。)
若學生能說出送桃子給小猴,師:我這準備了幾個桃子送給小猴哥,每個桃子上都有一個算式,讓我們幫小猴子算出得數(shù)。
學生交流,師貼圖片:減數(shù)是0的放在一起,得數(shù)是0的放在一起。
學生觀察,交流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得出:一個數(shù)減0還是等于這個數(shù),兩個相同的數(shù)相減得數(shù)是0。
然后讓學生自己再說幾個這種類型的算式。
三、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一些有關數(shù)學運算的規(guī)律。例如,任何一個數(shù)減0的結果仍然是它本身,而相同的兩個數(shù)相減得到的結果是0。我可以在課后把我想到的這方面的算式寫下來給爸爸媽媽看。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一些數(shù)學運算的規(guī)律。舉例來說,任何數(shù)減去0的差仍然等于這個數(shù)本身,而兩個相同的數(shù)相減的結果總是0。課后,我可以把我想到的相關算式寫下來給爸爸媽媽看。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07-06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01-03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0篇02-27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04-20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教學設計01-14
中學教學設計11-09
學校教學設計12-20
《雪兒》教學設計12-03
蝸牛教學設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