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設計 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潮教學設計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潮教學設計 1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一方面為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繼續(xù)練習抓住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jù)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xiàn)、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分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繪聲繪色繪形的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從遠到近,寫得有序。
學法指導:自讀自悟,合作學習,討論探究。
教學用具:錄像、投影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學生
教師
1、齊讀“天下奇觀”;
可能談:錢塘江所處的位置;有關潮汐潮水的知識;對一些詞語的理解;課文順序等。
2、潮來時的樣子;課文如何描寫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1、出示自學提示:
a、 劃出描寫錢塘江大潮聲音與樣子的語句;
b、 品詞析句,想象畫面;
c、 有感情朗讀課文。
2、交流討論匯報
a、把描寫錢塘江大潮聲音與樣子的語句讀一讀
比賽讀——自由讀——師讀生想象畫面;互相評價(師讀描寫錢塘江大潮聲音與樣子的語句生質疑:為什么其他句子不讀?)
c、想一想描寫的順序。
e、生讀: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比較句子:
從遠處傳來響聲。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想象:“悶雷”常在什么時候響起來?
好處:把遠處江潮的聲音比作悶雷滾動,形象地寫出江潮巨大,沉悶的聲音。
原因:音速快于聲速。
f讀“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評議——質疑——聯(lián)系實際談——有感情朗讀
生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方法:讀一讀,談一談,議一議,評一評。
重點理解: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lián)系實際談)
3、師生觀錄像,生想:如果你在觀潮的人群中,你的心情怎樣?會說什么?會怎樣做?
4、生談感受:當你第一次來到這里看到這壯麗的景象會說什么?假如你是一位外國游客看到這壯麗的景象又會說什么?
學習方法:
讀中品奇——談自己的想法——抓重點詞理解——概括特點(音大,勢猛,水位高)
問題:正月十五不能去觀看,因為觀潮日是在農歷八月十八。
質疑:為什么觀潮日是在農歷八月十八?
生答師補充:引力的因素;地理因素;氣候因素。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么你還知道哪些方面的內容請談一談。
2、你們現(xiàn)在最渴望的是什么?提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
二、主體探究
(一)合作探究學習“潮來時”
1、同學們,請你們先去飽覽一下壯麗、奇特的大潮景觀,一會兒我們交流心得體會。
2、交流討論匯報
b、描寫錢塘江大潮聲音與樣子的語句如此之美,那么課文是如何描寫大潮聲音、樣子的變化呢?
d、課文首先描寫的是什么?
f緊接著,人們又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根據(jù)這種方法繼續(xù)談大潮的變化。
看幻燈理解:移、逐漸、橫貫江面、白色城墻、二丈多高。
g師談:課文中最能體現(xiàn)大潮雄偉壯觀的句子是哪一句?
師談: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一定與老師一樣心潮澎湃,百聞不如一見,現(xiàn)在我們就一睹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師:看完錄像,我無法壓抑激動的心情,我很想背誦課文來表達我的心情,同學們也可以參加。(師生齊背)
過渡:潮來之時聲勢浩大,潮過之后又是怎樣奇特的景象呢?
。ǘ┨接憣W習“潮過之后”
過渡:同學們,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名副其實,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將在正月十五去觀賞這壯景,有愿意去的同學可與我同行。
學生的質疑再次突出錢塘江大潮的奇。
三、導學達標
同學們,作者用心觀察,敘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tài)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人數(shù)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xiàn)了大潮奇特,使我們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四、應用創(chuàng)新
老師送大家一句話:珍惜你現(xiàn)在所擁有的,作生活中的有心人,成功定會屬于你。
作業(yè):設計導游語或寫一首小詩;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誦讀積累。
觀潮教學設計 2
一、指導思想:
《觀潮》(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十三課)是一篇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本課的設計旨在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觀看錄像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四、教學準備:自制課件、錄像機、鵬博士教學軟件、液晶投影儀、大屏幕、錄像帶、多媒體電子教室。
五、課堂教學設計:
。ㄒ唬⿲胄抡n: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觀潮》。(齊讀課題)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么潮呢?(板書:錢塘江潮)
教師介紹: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么不同)。
。ǘ﹨R報交流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通過預習對這“天下奇觀”有何初步的了解?
2.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本,說說預習時你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能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嗎?(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
。ㄈ┓配浵瘢ǔ眮頃r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氣勢非凡,那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讓人驚心動魄。難怪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鹽官鎮(zhèn)的海塘大堤上匯集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們爭先恐后地早早趕到,盼望一度錢塘江大潮的風采。同學們,你們見過那種景象嗎?想不想親眼看一看?老師這里有一段錄像,請同學們戴上耳機,看看畫面,聽聽聲音,來初步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ㄋ模├斫庹n文內容
過渡:剛才我們在錄像上看到的景象書上也有,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
(學生通過看書找出是3、4自然段)
1.學生自讀3、4自然段。劃出能寫出潮來時氣勢的語句,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問號標出,對特別喜歡的句子就努力讀精彩些。
2.學生質疑。(根據(jù)學生的提問隨即板書關鍵詞語)
。1)教師通過視聽教學幫助學生解疑。
課件出示:①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b.怎么會出現(xiàn)“一條白線”?看到白線人們怎樣沸騰的,學學看,就這種場面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
c.齊讀這句話,讀出那種沸騰的場面。
、谠俳,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a.怎么會形成“白色城墻”呢?
因為大潮由遠而近,遠看像白線的白浪越變越大,越漲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墻。)
3.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jù)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課件出示:
、傥绾笠稽c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潮來時是什么樣的聲音?誰能學學看?
b.就這種聲音作者用什么詞來形容的?
、谀菞l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師:看到白線拉長變粗,潮水很快地占滿江面,迅速向我們奔涌而來,那氣勢越來越雄偉,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激動,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
b.指讀。
c.男女同學比賽讀。
、劾顺痹絹碓浇q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a.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如果這句話換成“浪潮越來越近,氣勢越來越雄偉,聲音越來越大!蹦阌X得怎么樣?
b.如果換成原來的內容,又覺得怎樣?怎樣才能讀出那種氣勢來?
c.指讀、師讀、齊讀
4.教師小結:作者把大潮到來時的`氣勢寫得多形象,正如預習提示中所說的,把大潮寫得有聲有色,雄偉壯觀,使人如臨其境。(板書:有聲有色、雄偉壯觀)
5.學生將3、4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得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潮來時的雄偉氣勢。
6.學生通過訪問教師計算機,調做“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教師在網(wǎng)上查看學生練習情況)
7.調一學生的練習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體訂正。
。1)作者按什么順序寫潮水變化的?(教師指屏幕啟發(fā)學生說出由遠而近)
(板書:遠近)
。2)師小結: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寫潮水變化,使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聽到聲音越來越大,看到潮水越來越近,浪頭越來越高,使我們感受到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非凡氣勢。我們?yōu)樵谧鎳蟮厣嫌腥绱藟延^的景象而自豪、而驕傲。
。3)讓學生帶著無限贊嘆之情大聲朗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一段話)。
。4)師生接讀(教師說括號中的詞,學生接讀余下的內容)
。5)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潮來時”一段,通過學習了解到錢塘江大潮來勢兇猛,氣勢非凡,那么“潮來前”、“潮過后”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8.學生自學余下的幾段。
。ㄎ澹⿲W生質疑。
(六)學生通過網(wǎng)上查閱,自己解疑。
。ㄆ撸⿲W生通過網(wǎng)上訪問教師計算機。調作鵬博士軟件中《觀潮》一課的練習,
據(jù)自己情況自由選擇,自我檢測(教師網(wǎng)上查看,個別輔導)。
。ò耍┱n堂總結。
。ň牛┓配浵瘢ㄗ寣W生整體領略“天下奇觀”的非凡氣勢)
(十)布置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觀潮遠潮來前雄偉壯觀、(錢塘江潮)潮來時近潮過后
觀潮教學設計 3
第一課時:
一、引入談話,總體把握。
緊扣“天下奇觀”。
二、檢查預習情況,指導閱讀方法。
1、多音字。(設計理念: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同時,還要與人文性完美結合,達到高度統(tǒng)一。)
2、默讀瀏覽,說說課文主要內容。(注意指導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理清文脈,按順序給課文分段。
(設計理念: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滲透寫作方法,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4、檢查學生美讀課文。
。ㄔO計理念:朗讀是理解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體會民族語言之優(yōu)美的重要途徑。漢語的特有聲調、都使?jié)h語成為一種在聲音上優(yōu)美絕倫的語言。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對母語的親近感,體驗母語的音樂美、意境美!本文描寫潮來前、潮來時的語言形象傳神,這么優(yōu)美的文段,一定要朗讀,而且是動情地朗讀,才足以盡興!才足以表達出作者和自己的澎湃激情!
另外,預習中的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手段,是學生自我成長的過程。教師檢查時,一定要注意評價語言要有激勵性!鼓勵學生熱愛朗讀,激發(fā)學生自學的興趣。
三、熟讀課文,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品味,熟讀成誦。
。ㄔO計理念:語言是傳情達意的工具。 好文章中,一詞一句,韻味悠長。要指導學生學會咬文嚼字,細細品味。)
(反思一下:我自認為設計得很不錯。又自戀了,哈。
第二課時:
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積累課文三四自然段。
一、引入談話?邸疤煜缕嬗^”
二、品讀課文。(注意:緊緊抓住課文靈魂的詞語:天下奇觀。)
1、品讀最喜歡的語段。(兩部分)
(設計理念:一堂語文課,要有整體性。前面預習時,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不少內容,再按步就班地上課,逐段講解,只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何苦?不如,在此基礎之上,直奔主題,抓重點交流體會,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然后,在教師指導下,改進提高。這樣的課堂,才是鮮活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是在生生相動,師生互動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的,合作學習,使學習效率達到最大化。教師與學生,都是課堂的主動者!學習成了一種享受進步、享受成長、享受成功的過程!
指導理解文章的方式:換詞比較法、按原文填空法、省略傳神詞句法、抓詞品讀法、拓展延伸法……
指導朗讀的方式:范讀法、多媒體創(chuàng)設意境法、引入情境法、指名朗讀評價法、直接講解法。
2、略講潮頭過后。 按原文填空。
三、回歸整體,總結提高。
1、這什么稱錢塘江大潮為“天下奇觀”?
2、編寫導游詞。
(設計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運用自己找的資料,并根據(jù)課文內容,編寫導游詞,選出優(yōu)秀的展示。學后運用,不僅是語言的積累,也是再創(chuàng)造。)
3、按一定的順序描寫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注意突出“喜歡的”,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沒有感情色彩的東西, 干巴巴的,老師不喜歡,學生更不喜歡。)
觀潮教學設計 4
一、學習目標
、边^理解錢江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擦曌髡甙错樞颉⒆ヌ攸c的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⒊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文章的語言美。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學習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四自然段,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描寫景物的方法,并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三、學習難點
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仡櫟谝徽n時內容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壯觀景象。觀看了大潮到來時的錄像資料,并寫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樣子。
。ǘ┝私鈱W情,確定學習目標
、蹦阍诰毠P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了解學情)
、泊_定學習目標:
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從而學習作者是如何將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驚心動魄的。
。ㄈ⿲W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語言,體會寫法。
⒈讀課文,想象課文是從那幾方面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的?畫出寫潮形和潮聲的語句。
、擦晫懗甭暤恼Z言。
、抛杂勺x要求:努力讀的精彩些。
⑵指讀聽他讀你有什么感受?
、蔷毩曌x表現(xiàn)聲音的變化與氣勢
⑷匯報讀學生評價
、衫蠋煼蹲x
、数R讀大地真的在顫動嗎?還有那些詞語用的.好?
⑺分工讀把你的感受寫在臉上。
同學們讀起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感受呢?(感悟寫法)
。ㄔ谧x中品味語言,感悟作者按順序、抓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描寫聲音變化的方法。)
、尺\用所學知識,學習寫潮形的語言。
、沤M學習交流,根據(jù)所學潮聲的寫法,說說作者是怎樣寫潮形的?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做些批注。(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a、白線城墻戰(zhàn)馬(形狀變化)
b、只見很快地再近些越來越近(由遠而近變化之快)
c、出現(xiàn)移來形成飛奔(變化之多動態(tài)之美)
⑵練習朗讀寫潮形的語言,想想應該怎樣讀?
、菂R報讀,評讀。
(感悟語言,進一步體會寫法)
2、聲形交織,領略潮來之勢,回歸整體。
看錄像并感情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ū磉_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積累語言。
。ㄎ澹⿲W習第五自然段。(略讀)
。┱劯惺埽\用語言,修改課前練筆。
(七)作業(yè):
1、繼續(xù)修改練筆
2、推薦相關網(wǎng)站,搜集、積累古今名人詠潮的詩、詞、篇章。
。ò耍┌鍟O計:
觀潮
潮來前
聲
悶雷
滾動
山崩地裂
按順序
天下奇觀
潮來時
抓特點
形
白線
城墻
戰(zhàn)馬
詞語準
潮過后
觀潮教學設計 5
一、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明代詩人曾經(jīng)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涌來時的雄偉狀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捌妗,作為主線始終統(tǒng)領全文。潮水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水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xiàn)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
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精彩詞句,提高學生品讀詞句的能力。
一、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明代詩人曾經(jīng)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队^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涌來時的雄偉狀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捌妗,作為主線始終統(tǒng)領全文。潮水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水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xiàn)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
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精彩詞句,提高學生品讀詞句的能力。
2、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講述描寫“潮水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讀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據(jù)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學生裝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學《觀潮》這一課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課文。
2、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重點講述課文最扣人心弦的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受到感染和熏陶,這樣教學抓住了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3、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教學中,我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讓學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
三、建構過程,感悟“天下奇觀”
1、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課伊始,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聽到什么聲音了?說說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聽到波濤洶涌的潮水聲后不斷地贊嘆,我順勢引導學生:“這節(jié)課,教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錢塘江觀潮!蓖ㄟ^創(chuàng)設情景,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2、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潮來時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遇到困難的地方,我適當?shù)攸c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tài)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⑴ 聽“潮聲”體會聲音之奇:
“潮來時的聲音很大,哪些詞最能表現(xiàn)潮水涌來時的聲音?”我引導學生思考!皭灷诐L動、山崩地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很快地抓住了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我再借助課件,讓學生感受“悶雷滾動”、“山崩地裂”的聲音,使學生逐步感受到大潮越來越強的聲勢。這時,學生讀著文本上的文字,耳邊回響著悶雷滾動、山崩地裂的聲音、情寓其中,體會到潮來時聲音之奇。
、 觀“潮形”感受形態(tài)之奇: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重點體會“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等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大潮的雄偉氣勢。特別是在感悟“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边@句話時,有學生提問:“老師,作者為什么把潮水比作戰(zhàn)馬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先表揚了學生。接著,我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么作用?同時進行一些小鏡頭“精彩回放”。
①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
②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
、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觀看了視頻后,我反問學生:“作者為什么把潮水比作戰(zhàn)馬呢?千萬匹、齊頭并進、浩浩蕩蕩有什么作用?”此時學生已經(jīng)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潮來時的形態(tài)和戰(zhàn)馬向前奔很像。戰(zhàn)馬馬不停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后浪推著前浪,前浪引著后浪,鋪天蓋地地涌來。通過形象直觀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魅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教學抓住了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3、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指導和訓練,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這一段,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進行精彩部分的`鞏固。通過學生試讀、教師導讀,師生評價讀、多樣的朗讀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一背,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xiàn)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四、直觀形象,再現(xiàn)“天下奇觀”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 江面很平靜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長──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狀:一條白色──白色城墻──白色地裂
潮來后 依舊風號浪吼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按照觀察的順序,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了教學的實施。
五、小結
1、“為學生營造充滿詩意的課堂”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面對《觀潮》這樣一篇大氣磅礴,詩意十足的課文,我們更應該以強烈的人文意識、多樣的學習方式、豐富的讀書實踐催生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上與文本實現(xiàn)心靈的悟對,享受閱讀的快樂!
2、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觀潮教學設計 6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yōu)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ㄒ唬┱n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為了充分發(fā)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準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托人們觀潮的喜悅心情;以“雄壯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氣勢。
。ǘ┱n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jīng)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感知,發(fā)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jù)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里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墻”;更近,猶如“戰(zhàn)馬飛奔”的順序組接。錄制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墻”、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并將實際景象與課文里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fā)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ㄈ┮浴白x”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贊美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于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jù)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shù)淖x法。默讀,利于思考;朗讀,助于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于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采用下列讀法:
課始:教師范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后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四)優(yōu)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xiàn)“教為主導、生為主體、學為基礎、思為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yōu)化結構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著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贊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情感。放錄像—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yōu)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說”、“讀”、“思”互促。
2.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等不易理解,易產生疑惑: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真是這樣嗎?因而對于作者基于真實,富于生動的表現(xiàn)方法也不易體會。因此只有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xiàn)力。
突破難點的方法:
(1)借助錄像,提供感性材料,幫助理解內容,釋疑解難。
(2)朗讀和品味詞句相結合,朗讀中品味,品味后朗讀。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正確概括段意。
3.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促進朗讀。
4.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教學用具:
錢塘江大潮錄像帶(3分鐘)音樂錄音帶(2.5分鐘)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ㄒ唬┘とめ岊},教師朗誦課文。
目的: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入境,讓作品感染學生,訓練聽、思、說能力。教學手段:用音樂伴朗誦。
用談話法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還有由于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fā)生定時漲落的現(xiàn)象,這就叫作“潮”。
板書“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范讀課文。聽讀思考。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xiàn)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后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jù)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么講?什么叫“天下奇觀”?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讀。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時間順序寫的,并按照這一順序正確地給文章劃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內容,并能抓住要點準確概括段意。
步驟:
1.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默讀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2.分段細讀,學習第一段。
方法:默讀。
要求:邊默讀邊思考:作者在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寫了什么?
學生應弄懂,交代了觀潮的時間——農歷八月十八日早晨;觀潮地點——海寧縣鹽官鎮(zhèn)的海塘大堤上,描寫了觀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觀潮的場面——人山人海;潮來前江面的景象——平靜、霧蒙蒙。(這是主要的)
要求學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學習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遠及近,從聲、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力,激發(fā)學生贊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錄像
教學方法:質疑探索法、組織討論法、總結歸納法和邊議邊讀。
教學形式:學生自學、小組議論、全班討論三種教學形式相結合。
、僦该麑W生讀第二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的?又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
讀后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a.作者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寫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趩l(fā)質疑。
讓學生提出初讀時不懂的問題。
、垡龑W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④導入學生自學。
剛才你們看了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現(xiàn)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生動、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來的,請你們仔細地閱讀,很好地體會一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議論。
⑤組織學生討論。
邊討論邊自由讀。
需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a.大潮從遠處出現(xiàn),人們看到了什么?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
b.“橫貫”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墻”是什么景象?這樣比,說明了什么?
d.“千軍萬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是怎樣的景象?
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比,表現(xiàn)出什么?
e.大潮由遠及近,從聲音、形狀上的發(fā)展是怎樣的?
f.剛聽到大潮的聲音時人們是什么心情?剛看到大潮的樣子時,人們是什么心情?大潮越來越近時,人們聞其聲、見其形后心情又怎樣?
⑥理解后朗讀。
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看錄像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誰能用一句話把潮來時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發(fā)展表述出來。
學習第三段。
、僦该麑W生讀。
②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的意義。
、圩プ≈饕獌热莞爬ǘ我狻
④小結
如果你是一個觀潮者,面對如此壯觀的景象,你會感到怎樣?
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小結: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四)再讀全文。
方式:指兩名學生讀第一、三段,全班齊讀第二段。
觀潮教學設計 7
【教學目的】
。薄⒘私忮X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起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病⑵纷x賞析,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研讀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設想】
。、安排一課時。
。、方法:朗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靥四锛遥貋頃r,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為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F(xiàn)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今天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這番盛況吧。
二、朗讀課文、感知大意
1、朗讀課文。
。病⒗斫庾衷~,領會課文大意。
望是古人對陰歷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jīng)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歷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歷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歷每月的初一)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濕()
雖:雖席地不容閑也()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發(fā)文身()
皆出酒食()
而:既而漸近()
倏而黃煙四起()
三、研讀理解課文
。、《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于首句。
。、古人說:富于萬篇,貧于一字。這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么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shù)脑~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xiàn)了水軍動作神速。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蟬聯(lián)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xiàn)了動態(tài)美。雖席地不容閑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3、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
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zhàn)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水戰(zhàn)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發(fā)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于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xiàn)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長表現(xiàn)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作者如此著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xiàn)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無畏精神。
。怠(jù)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涌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于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這種斗志了?
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zhàn)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像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神舟6號飛天都能表明現(xiàn)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zhàn)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
。病⒂心芰Φ耐瑢W課后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觀潮教學設計 8
【設計意圖】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關情境,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所見、所聞、所感,這種實踐,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感悟文本語言的生動和優(yōu)美。
【學習目標】
。薄⒅R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橫貫、浩浩蕩蕩、猶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促進朗讀。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薄⑹箤W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病⒗斫獠⒅鲃臃e累課文中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并讀出感情。
【教學難點】
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錢塘江大潮的圖片、資料,教師制作大潮景象的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課題
。、老師前幾天讓你們去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你們收集的結果怎樣?
學生匯報結果。
2、師: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都會到來的。那為什么這錢塘江大潮會吸引那么多人來觀看呢?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到錢塘江大堤上一睹為快。
。ò鍟海、觀潮)
二、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大潮的到來
。、課件播放錢塘江大潮剛來時的情景一: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學生暢談所見、所聞。
2、出示句子: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墒墙嫔线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
⑴指名朗讀。
⑵說說為什么把潮水來時的聲音比作悶雷?
。、繼續(xù)播放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情景二:
此時,你們又看到了怎樣的一幅景象?
指名說。
出示句子: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ㄖ攸c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與潮水來時的關系。明白白線指的就是潮水。)
4、播放大潮來時的情景三:
這時,江面上又是怎樣的情景呢?你能用語言來表達一下嗎?
指名說。
那課文中又是怎樣來描寫的呢?
出示句子:
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自由讀讀這個句子,體會體會,注意橫貫的.意思。
學生自由讀自己感悟。
指名說感受。
5、大潮在向我們慢慢地*近,此時此刻,你又看到了什么?請仔細看錄像。
(播放大潮來時的情景四。)
指名說。
師總結。
出示句子: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師:兩丈多高該是多少呢?能不能拿身邊的事物作一下比較。那這句話應該怎樣來讀呢?
指名讀。
評議。
出示句子: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這里把浪潮比作白色戰(zhàn)馬,有什么意義?這就是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欣賞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
。丁⒅笇W生背誦:
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三、轉變角色,拓展總結
1、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深深地把我們吸引住了,難怪有那么多人來觀看。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江大潮呢?
。、(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
。ǹ梢约由献约菏占牟牧蟽热。)
。场⑿〗Y: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物產豐富地西沙群島;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R讀全文。)
四、作業(yè)
可以為錢塘江大潮設計一份現(xiàn)場解說詞或者為錢塘江大潮設計一份廣告語,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來觀賞。
【板書設計】
觀潮
像悶雷一條白線
長粗橫貫白色城墻天下奇觀
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
觀潮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5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這“天下奇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4、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潮來之時”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特別細致!袄顺痹絹碓浇潉悠饋怼,是全文的重點句,充分表現(xiàn)了大潮非凡的氣勢。
2、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動畫面,從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學的難點,同時要注重感情朗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講講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哪些內容?
二、講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讀兩遍后告訴老師大潮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師適時發(fā)問:你們從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偉、美麗、壯觀呢?
引導學生說,同時指導朗讀。
3、師小結:這些語句都從聲音方面寫出了潮的.壯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讀出潮的壯觀來。
4、師啟發(fā):課文除了從聲音方面寫潮的壯觀,還從哪些方面寫?怎么寫?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說一說,讀一讀,可以小組討論。(生自學)
5、學生交流學習情況。
6、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找的這些句子從顏色、形狀兩方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這樣寫使我們很真實、具體、生動地認識了大潮的壯觀。
7、怎樣讀好這些句子呢?請同學們試著讀讀,特別要讀好你喜歡的句子。(學生試讀后指名讀,并交流。)
三、講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寫潮壯觀的詞語,要求標上“”。
2、交流并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丈來高。
3、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寫作方法指導,習慣培養(yǎng)。
1、學完課文,你覺得文章寫得怎樣?
2、知道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樣好嗎?
3、師小結:是呀,正是因為作者細致地觀察了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到來之時、到來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樣子,又留心了江潮發(fā)出的聲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觀潮人群情緒的變化,因此,讀了這篇課文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有如置身與觀潮人群中間一樣。
五、總結。
1、錢塘江大潮真是雄偉壯觀,難怪作者在文章一開始就說“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相機板書“天下奇觀”)
2、觀看錄象,領略大潮雄偉壯觀的氣勢。
六、練習。(略)
板書設計:
13
觀潮
聲音
潮來之時
顏色
形狀
天下奇觀
漫天卷地
潮來之后
風號浪吼
兩丈來高
觀潮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
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jù)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教學設計
1、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shù)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jù)、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jù)、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3、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4、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jīng)過。
5、總結寫作方法
1)在寫作方法上,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作|潮過后”的順序記敘,層次清楚,條理分明。對潮水到來時的景象,課文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具體地描寫了大潮的樣子、聲音、顏色。從多方面展示了這一“天下奇觀”。
2)恰當?shù)厥褂眠B環(huán)比喻:連環(huán)比喻是指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相接描寫事物,使之更加生動形象。本文作者就巧妙地使用了連環(huán)比喻。如:“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形成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六、寫作小練筆
仿照《觀潮》的寫作順序描寫下雨的情景。
觀潮教學設計 11
教學設計意圖
本設計力求跳出傳統(tǒng)的講讀法這一思維定勢,突出朗讀技巧功效,將點撥教學、情境教學與朗讀教學相結合,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設計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朗讀要求,激發(fā)學生在讀中思考探求文章之美的情趣,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語感,旨在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素質。
[設計提要]
本設計以朗讀為主線,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分別從不同層次上的要求來由淺入深的感知、理解、欣賞,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理念。
[教學目標 ]
1、 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起積極向上、勇于拼搏 的思想情感。
2、 品讀賞析,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3、 研讀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用具]錄象機、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初步感知形象美
[導語 ]同學們,大自然奧妙無窮,她可以點悟人的靈性,激發(fā)人的活力。同學們想不想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咳伺c自然親近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臨其境,與之同呼吸共命運,這種方式叫旅游;另一種是通過閱讀名人大家的文章間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導游指點下把江山美景盡收眼底,這種方式叫神游。不知同學們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說)神游過什么名勝?可否去過錢塘江看到錢江涌潮?沒去過的同學別遺憾,老師把這一奇觀錄了下來,想不想先睹為快?現(xiàn)在就讓我們與錢塘江大潮來一次親密接觸,感受一下號稱“壯觀天下無”錢江涌潮吧!下面請同學們眼觀耳聽心悟,之后請同學們談談你的感受。我可不能白給你們看啊。
{放錄象}生看后談感受,師給以評價
可以將作者及錢塘江大潮的歷史講一下。
[說明]這一激情導語 及錢塘涌潮的錄象放映,目的在于創(chuàng)設吸引、感染學生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感情,使其產生對美好境界的向往,激起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二、初讀感知大意,掃清障礙
1、[點撥]同學們,眼見了實際的大潮算是我們去旅游了一次,下面再讓我們走進南宋詞人周密的《觀潮》中去神游這一“天下之偉觀也”的錢塘江大潮,感受周密那筆卷驚濤,墨瀉江潮的杰作。請同學們先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2、品讀課文,結合注釋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3、小組合作質疑問難
4、師點撥,考查,出示投影上的內容
[教師導學]
1、從“既望”看古人對某些日子的特殊稱謂。
“望”是古人對陰歷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jīng)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歷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歷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歷每月的初一)
2、同義詞釋義聯(lián)讀。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濕( )
雖: 雖席地不容閑也( )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發(fā)文身( ) 皆出酒食( )
3、解釋劃線的詞語。
既而漸近( )倏而黃煙四起( )
[說明]作為文言文這一板塊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弄懂文言大意,掌握文言知識點,同時通過朗讀初步感知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
三、研讀理解構思,欣賞語言美,感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特點。
1、生研讀課文,設計問題,質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附可能會探究的問題}
A、《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边@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探究學習]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于首句。
B、古人說:“富于萬篇,貧于一字!边@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么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shù)脑~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探究學習]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百繝枴币辉~表現(xiàn)了水軍動作神速。 “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蟬聯(lián)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xiàn)了動態(tài)美。“雖席地不容閑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C、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 “觀潮”的?
[探究學習]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zhàn)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八畱(zhàn)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芭敝肌备層^眾大開眼界!芭l(fā)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于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xiàn)“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弊髡咭浴笆嗬铩钡穆吠局L表現(xiàn)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D.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探究學習]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 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xiàn),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后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是說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越是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xiàn)力。
2、班上答疑,品詞析句,感悟語言美
3、有感情的朗讀,把通過品讀、研讀感悟的東西,再通過朗讀讀出美感來。{師要適當指導朗讀}
[說明]本文的重點就在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大膽質疑問難,如何與同學合作交流,就需要教師調控好,把握好。
四、師提問題,生思考,升華情感
1、針對學生提的問題,老師提出學生沒有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交流
[問題] 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明確]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作者如此著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xiàn)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無畏精神。
[問題]據(jù)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涌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于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這種斗志了?(同學爭論)
[明確]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zhàn)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生爭先恐后的說,象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今年的10月15日的神舟5號飛天都能表明現(xiàn)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zhàn)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目標上設計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時別忘了人是萬物的主宰者,宇宙的精靈,我們要有飽滿的激情和昂揚的斗志,勇于拼搏。這無疑是人格美的一大體現(xiàn)。
五、拓展思維,遷移延伸
觀潮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
知識: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儆眯@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絡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 、物產豐富的特點。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谂囵B(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③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難點:學習作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2課《觀潮》。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異景象。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
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網(wǎng)絡探究、協(xié)作商量
(一)老師歸納出幾個問題:
1、課文從那幾個方面寫潮水的特點?
2、課文怎樣寫大潮聲音,形態(tài)的變化。
3、課文按什么順序來描寫大潮的。
(二)分小組協(xié)作學習(重點為第二個問題),給出學習方法:
1。讀:找出描寫大潮的優(yōu)美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2。看:利用校園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查看相關圖片、錄象、文字資料。
3。做:小組協(xié)作制作電子作品。
4。講:自己來作導游按江面平靜潮水涌動潮頭西去順序描述出來。
四、匯報表演,解決問題
1、教師指導制作步驟:
網(wǎng)絡瀏覽查尋相關資料。復制圖片摘抄文本。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制作演示文稿。
2、小組匯報。
五、網(wǎng)絡閱讀、拓寬知識。
觀潮教學設計 13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說出段意。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屹立、橫貫、恢復、奇觀、浩浩蕩蕩、若隱若現(xiàn)、山崩地裂、風號浪吼、人聲鼎沸、漫天卷地、齊頭并進等,比較沸騰、奔騰的含義,并積累這些詞語。
二、教學重點
課文中“潮來時”這一部分。
三、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學生字、給課文分段(略)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
四、教具準備
1、電視機一臺、錄像機一臺。
2、自制錢塘大潮錄像片。
五、教學過程
。ㄒ唬c撥“潮來前”,學習課文1—3節(jié)。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一節(jié),點撥學生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
。1)師引生答。
當教師說出因為“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之后引導學生說出:所以吸引了許多人到這里來觀潮。
。2)教師再三誘導提問,讓學生理解“觀”在不同的詞語中,表達的意思不同。
“觀潮”中的“觀”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意思一樣嗎?
在教師的再三提問中讓學生講出“觀潮”中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中的觀是景象的意思,在這里是指潮來時的景象。進而理解課題《觀潮》即觀天下奇觀。
2、讓學生了解“潮來前”錢塘江面的景象及觀潮人的心情。
(1)讀中找。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問題,找出寫潮來之前江面景象及人們心情的句子。
。2)讀中聽。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平靜的江面,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秋陽下,籠罩著一層白蒙蒙的薄霧!本渥又,讓其他學生在聽讀中,說出潮來前江面上很平靜。
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本渥又,讓其他學生說出:觀潮人的心情急切。
。ǘ┚珜W“潮來時”,學習課文4—5節(jié)。
1、看錄像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
教師可提出:“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中,你們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師找來了大潮到來時的錄像帶你們想不想看呢?”在師生的問答中,教師讓學生帶著“潮來時有哪兩點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問題看錄像。
2、學生看完錄像,回答出“潮的聲大,浪高”,這兩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讀4—5節(jié),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三處“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四處“寫潮的樣子”。
(1)知潮聲。在學生讀出三處寫潮聲的句子之后,指導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其聲的方法:“聲像什么?響聲怎么樣?千百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的響聲像什么?”在學生回答出來之后,讓回答最確切的學生將“悶雷”,“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寫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讓概括最全面又準確的學生將“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書寫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讓學生觀察黑板上板書的潮之聲和形的詞語,并讓學生回答出:從潮聲與形的變化中可知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
再讓學生從4—5節(jié)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
。4)訓其說。訓練學生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先讓全體學生按板書內容練習說,再讓學生加上表示觀察順序的詞練習說,然后請一個學生有條理地說出以下內容: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在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白線向前移動變粗拉長,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墻。那浪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發(fā)出山崩地裂的響聲。
。5)解其聲。讓學生從遠聽如“悶雷”,近聞如“山崩地裂”使人聽到“千萬輛坦克同時發(fā)動”,感覺到“大地好像顫動”這些詞語中,理解錢塘大潮其震耳欲聾,聲勢之大動人心魄。
。6)解其形。讓學生逐句分析:
先認清比喻句:“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
再理解其義:“一條白線”遠看潮細、長的樣子;“白色城墻”說明浪高(六米),潮頭直立向前推動,可見潮水是洶涌而來;“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說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剛過另一排浪緊跟,可見水勢既大,速度之快,給人以勢不可擋之感。這不是一般的浪,罕見的浪,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見的潮。
(7)解其情。教師可先發(fā)問:“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之中,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看錄像。
鏡頭之一:聞其聲不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觀潮者是“人聲鼎沸”,到處都在喊著“潮來了!”的.聲音。
鏡頭之二:聞其聲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觀潮聲是“人群沸騰”,比剛才的喊聲更高,情緒更高漲。
鏡頭之三;聲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此時教師問為什么書中不寫人的聲音了呢?讓學生理解水勢浩大勝過人聲而人聞此聲見此形張口咋舌,驚而無語。
三個鏡頭,在形象與語言的結合中,讓學生理解觀潮人的“喜”、“驚”之情。
。8)表其情。教師先小結:錢塘大潮聲巨大、浪罕見令人又驚又喜,使人驚心動魄。然后讓學生用這樣的感情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
。ㄈ┳晕觥俺边^后”學習課文第六節(jié)。
知其余威,進一步理解潮勢。
教師讓學生帶著“潮過江面景象會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自學、自析。
學生從潮頭“奔騰而去”、“余波還在漫天卷地涌來”分析中理解了潮頭洶涌,余威猶在。
學生從“霎時”一詞的分析中,理解了潮頭一眨眼就過,進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學生從“水位上漲六米”的分析中進一步理解錢塘大潮之奇。
學生從“依舊”一詞的分析中,聯(lián)系前文進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靜”——“潮來之動”——“潮過之靜”的變化。
學生從平時是江水流向大海,現(xiàn)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這一罕見的奇景中,分析出觀潮人對錢塘大潮壯麗、奇觀的自然現(xiàn)象的贊美之情。
。ㄋ模┰賾洝俺眮砬啊,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下奇觀”。
1、在教師提出的“潮過后”江水突漲,高出六米;“潮來時”聲勢浩大、浪高罕見都是說明大潮之奇,而“潮來前”是不是也能說奇這一問題后,讓學生再讀“潮來前”這一段。
學生從“八月十八”時間上找出大潮時間上與平時的潮不同,從時間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說明“奇”。
學生從時間的“奇”中聯(lián)系學過的地理知識:海上刮東南風,從東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時涌來說明“奇”。
學生從錢塘江出海口外寬內窄成喇叭形狀說明“奇”。
學生從錢塘江底從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這一特殊地形,說明“奇”。
2、教師從這些奇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點左右”才到,而清早觀潮者已“人山人!钡拿枋鲋校寣W生理解以人潮襯海潮——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特殊的潮引人入勝。
3、在教師小結學生的發(fā)言之后,以古詩“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引導學生理解“天下”一詞的意思,理解“天下無”詞語的意思。
學生理解“天下”可以認為是中國,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學生理解“天下無”為中國之最,也可以理解為“世界皆無,唯中國獨有”,這說明錢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ㄎ澹⿴熒鷼w納板書。
1、從“思路線”的歸納中教給學生解詞的方法,“天下奇觀”中的“奇”是指特殊,聲形巨大,海水倒灌異于一般。
2、從潮的“形、聲、線”的歸納中讓學生理解“靜——動——靜”的寫法以及以靜襯動的描寫手法。
3、請三個同學有感情朗讀“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其他同學聽讀中再次觀錄像。讓學生的心情與作者同“急”、同“喜”、同“驚”,同“贊”。變作者贊美錢塘大潮天下奇觀、熱愛祖國山河的筆下之情,為學生的心中之情。
觀潮教學設計 14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人教版)《語文》第九冊。
【教學設計理念】
“教師應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和諧、生動、活潑、健康自主的發(fā)展”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打開語文課堂的天窗,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利用語文學習的資源,結合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特點。通過課前觀察。課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指導朗讀。課后實踐延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材分析】
《夕照》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本冊第一組課文的第二課。同第一課《海上日出》一樣。都是描寫大自然美麗壯觀的景象。文章通過對夕陽西下整個過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夕照熱愛、贊美的思想感情。選編這篇課文,一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想象,感受自然景觀的秀麗,體會作者tf.發(fā)的情感;二是學習按照事物發(fā)展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教學重點應放在感受日落的景象上。難點是理解最后兩段中關鍵句子的含義。
主要通過對比討論的方式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這是本組第二篇寫景的課文。學生己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即“借助讀課文,想象畫面”和“了解敘述的順序”。學習本篇課文是在此基礎上的鞏固延仲。夕照的景觀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是現(xiàn)成的語文學習的資源,學生通過觀察即可獲得,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是滲透于課文的字里行間的,要使學生入情入境,情景交融,有一定的難度,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多讀、美讀。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學習按照事物發(fā)展順序觀察的方法;通過各種方式的讀,感受夕照的秀麗壯美;通過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文錄音、夕照的系列圖片、抒情音樂。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觀察夕照。
【教學過程】
一、自主預習觀夕照課前布置學生自主預習。觀察夕照的景色。
課上教師提問:“你是怎樣預習《夕照》一課的。觀察到了日落時怎樣的景象?”
學生談自己的預習方法、收獲以及觀察到的日落時的景象。
學生的預習方法、觀察所得因人而異,不應千篇一律,教師應根據(jù)情況及時表揚鼓勵。
【設計意圖:交流生活中觀察所得。將學生的生活與課堂緊密相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現(xiàn)了教學的開放性。同時。有助于學生掌握好的預習方法!
二、初讀質疑感夕照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小組內交流讀課文后的感受,并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組內其他同學聽。教師隨時了解情況。
3.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作者描寫了夕照的哪些景色?從而整體感悟夕照的迷人。
4.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方案一:學生可能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詞語的意思,“為什么說夕陽像石榴”等。這時可請其他同學幫忙解答。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其他深層次的問題。
方案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涉及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如“我為什么感慨和激動”、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含義等?闪舸旅娼虒W環(huán)節(jié)進行。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不同層次的讀,使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悟夕照的美麗。通過質疑,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探究的能力。同時便于“以學定教”!
三、細讀解疑賞夕照
1.怎樣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慷呢?請學生商議可行辦法。學生提出建議:可以讀課文,可以討論。可以聽錄音··…2.播放配樂課文錄音。
3.請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反復地有滋有味地讀讀。拿起筆畫畫?纯聪﹃柮涝谀膬骸⑸衿嬖谀膬。
4.在引導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解決不明白的問題。如!盀槭裁凑f夕陽調皮”、“我為什么會有一種感慨和激動”等。
5.欣賞夕照的系列圖片(配樂),進一步欣賞夕照的輝煌。
【設計意圖: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意見、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互幫互學,集思廣益,取長補短!耙宰x代講”、‘。聽中想象”、“讀議結合”,將語言文字和生活觀察相結合,巧妙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夕照的美,避免了教師串講串問!
四、實踐體驗
畫夕陽對課文中把“夕陽化作什么”的理解可作這樣的指導: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寫得如詩如畫?纯醋髡甙严﹃柖急茸髁耸裁?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說一說。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想象一下畫出來,然后在全班內評一評:好在哪里。為什么?
3.積累句子:把自己認為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或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到積累詞句的本子上。
【設計意圖:動口、動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作畫表達自己真切感受。潛移默化地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五、朗讀成誦贊夕照
。ㄒ唬┡錁防首x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讀出夕照的美景?梢允潜硌葑x?梢允切〗M、同位、班級讀。
。ǘ┵澝老﹃枌W生說幾句話或作幾句詩。也可以是搜集到的有關描寫夕陽的詞語、詩句。
【設計意圖:反復加強讀。采取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以聲傳情。以情感人。通過贊美夕陽。進一步明白“如詩、迷人的夕照”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這樣把語言教育和情感教育巧妙地融為一體!
六、對比讀書談感受
靈活運用課文思考題:“讀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各組推薦代表匯報(學生的感受可以是對景色的感受?梢允亲髡叩母星椤R部梢允瞧渌矫娴母惺埽。
七、遷移運用寫夕照
。ㄒ唬┬蕾p寫法之妙投影出示三個思考題:作者站在什么地方觀察夕陽?是按什么順序觀察?是抓住夕陽的什么特點觀察?
學生默默讀課文后。同位討論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二)體驗寫作之樂1.用一個片斷描寫一處景物?梢杂脛倢W到的寫法寫。也可用其他方法寫。
2.寫完后互相欣賞交流。
。ㄈ┱n后練習課后繼續(xù)搜集閱讀描寫夕照的文章圖片。
【設計意圖:一環(huán)節(jié)是課內學習的延仲,引導學生在練筆的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表達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反思】
在《夕照》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效果比較好。但在合作交流時。因學生以前對這樣的學習方式不熟悉,小組交流流于形式。預期效果不明顯。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的基礎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
觀潮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能順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本文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摹狀的寫景方法。
3.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教學重點】
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摹狀的寫景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錢江涌潮”(課件展示“錢江涌潮”及觀潮盛況)。同學們,錢江涌潮從海寧角度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jié)前后,海寧涌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勢如萬馬奔騰;云移至岸,浪卷轟雷,卷起“千堆雪”。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江“一線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數(shù)海內外游客。讓我們去感受錢江涌潮吧!
二、介紹作者和背景
1.請學生介紹作者,教師補充。
周密(1232—約1298)南宋文學家。家公謹,號草窗、四水潛夫等,原籍濟南,后為吳興(今屬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義烏令等職,宋亡不仕,以歌詠著述自娛。其詞講求格律,與吳文英(夢窗)并稱“二窗”。他工詩能文,亦善書畫。著有《草窗韻語》、《草窗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等。此篇選自《武林舊事》!段淞峙f事》一書寫于宋亡之后,書中緬懷先朝舊事,感慨世事盛衰無常,記載南宋歲時風俗、市井娛樂與游觀之盛。
2.介紹背景。
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國都。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人們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
三、初讀,整體感知,通文意
1.請同學聽配樂朗讀。聽準字音和節(jié)奏,初步感知語言美,感受錢塘江大潮的氣勢。
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勾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3.四人一小組,將自己不會翻譯的詞、句在小組內討論、探究,仍解決不了的可等會兒再提出。
4.全班范圍內提出在翻譯課文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5.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繪了什么畫面?給它們起個名字。
明確:作者描繪的四幅畫面分別是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
四、研讀,合作探究,知內涵
1.課件展示研讀目標。
(1)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
(2)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形、繪色地描寫了這一壯美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觀潮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設計12-04
《觀潮》教學設計02-18
《觀潮》教學設計11-11
觀潮教學設計01-22
《觀潮》優(yōu)秀教學設計01-25
《觀潮》教學設計優(yōu)秀06-14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02-23
《觀潮》教學設計新版02-26
觀潮教學設計15篇05-27
《觀潮》教學設計1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