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設計:囚綠記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設計:囚綠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設計:囚綠記1
教學目標:
1.聯系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2.學習借物抒情的寫作特色。
3.鞏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1、3是教學的重點。教學目標2是教學的難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確“綠”的象征意義,而不只是結論的傳遞。
教學方法:
從圈劃、品味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學設計:
教學需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yōu)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譯家陸蠡。陸蠡是一位真誠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歲,堅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國家民政部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現在,讓我們一起研讀陸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綠記》,去接觸他那崇高的靈魂。
二、研讀課文
1.題為“囚綠記”,意思是記述“囚綠”的經過。
①哪幾段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后寫了什么?
請快速閱讀課文,圈劃關鍵句(即那些寫行動的句子)這樣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綠”那樣用兩個字概括更好,這是任務一。
、谀囊欢危膸锥螌懙锰啬艽騽幽悖鼓銊忧榈,做一下記號,待會兒我們要好好朗讀和品味。
、圪|疑。有疑惑的地方打個問號。
學生自讀、圈劃。
2.提問任務一
全班交流后明確:
文章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擇綠、近綠、囚綠、釋綠,這過程與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聯系呢?
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著作者對綠的愛,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一年后還在懷念并盼望再見。曲折有致地表現了愛綠色生命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愛綠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進。
3.剛才你在快速閱讀時,哪一段或哪幾段最打動你?我們來讀一下,好好品味。
個別讀(說明理由)、散讀、全讀。
4.我們在朗讀時,都被作者對綠的摯愛感動了,作者為什么對綠——一株常春藤這么愛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圈劃有關詞、短語、句子,作些批注。
、僮髡吖P下的綠有怎樣的特點呢?
②面對摯愛的綠,作者有怎樣的體驗與理性思考呢?(提示:應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烽煙四逼”。)
學生自讀、思考、圈劃、批注。
四人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每組推選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確概括綠特點的詞語,形成板書。
蓬勃
綠向陽
固執(zhí)
從作者的體驗思考中,我們感悟了作者為什么那么愛綠,那就是:
學生小結: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著陽光,固執(zhí),堅持已見;因為綠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
這就是的主旨嗎?
學生回答:不!還有更深一層的思想,綠有它的象征意義。
5.什么是象征?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綠”的象征意義。(提示:由綠的特點,作者的體驗思考聯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確,形成板書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6.小結: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征,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詩詞中就有不少寫“綠”的名句,能背幾句嗎?(學生背誦,談自己的理解。)
這些詩句中寫到綠,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傳頌。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就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寫愛綠,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征意義——(齊讀板書。)我們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確有照亮民族心靈的作用。
文章貴在立意,立意貴在真實、深刻,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囚綠記》就是這樣一篇真實、深刻,有鮮明時代氣息的優(yōu)秀散文,值得我們寫作時學習、借鑒。
7.我們從品味關鍵句入手,讀懂了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黃金的心。由此可見,我們要快速讀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從品味凝聚作者感情體驗,理情思考的語句,從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類文章,應從物的特點思考,展開聯想,聯系相似點,明確象征意義。
當我們自己寫作時,應在文章的顯要處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寫上凝聚自己感情體驗與理性思考的語句,使文章脈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布置作業(yè):
課文《囚綠記》在表現手法上有許多可供我們鑒賞學習的地方。如:
、傥恼碌慕Y構清晰,簡繁得當,各盡其妙。
、诮栉锸闱,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凵朴脭M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芪淖直磉_細膩、質樸等。
請同學們從表現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寫一段2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設計:囚綠記2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抓住重點詞句,理清文章思路,體會其間蘊含的情感;探討“綠”的深刻含義;理解“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內涵,培養(yǎng)良好的情操。
2.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探究與展示。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個人品質與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學習重點
理清文章思路,體會其間蘊含的情感;探討“綠”的深刻含義。
三、學習難點
理解“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內涵,培養(yǎng)良好的情操。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自學預習
。ㄒ唬╊A習導學案
1.通讀文章,掌握重點字音字形。
涸轍( ) 鑲嵌( ) 婆娑( ) 蕈( )菌 莖( )
蔥蘢( ) 遷徙( ) 學徒( ) 猗( )郁 瞥( )見
急不暇( )擇 了截( )爽直 揠( )苗助長
2.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生互相(或教師)糾正錯誤字音。
3.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課文中哪幾段是寫“囚綠”?“囚綠”之前、之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每一部分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完成表格)
第二課時:課堂教學
。ㄒ唬┬蕾p圖片,導入新課
幾米說:生命中不斷有人離開或進入,于是,看見的,看不見了;記住的,遺忘了。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我要問:你曾喜歡的那一片濃綠,囚住了,是不是可以算作真的擁有呢?
。ǘ┱n文研讀,品味鑒賞
1.預習檢測。
課文中哪一部分是寫“囚綠”?“囚綠”之前、之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每一部分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填寫下表)
明確:
2.重點研讀。
速讀課文,篩選出描寫常春藤(綠)的語句,說一說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
關注下面一些語句,引導學生品讀畫線的詞句:
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
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須,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折疊嫩葉,漸漸變青。
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
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
永遠向著陽光生長。
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
我望著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
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
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
植物是多固執(zhí)!
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綠是生命、希望、慰安、快樂的象征;綠的這一切特性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獲得了精神上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著綠。因為愛綠心切,所以“囚綠”,這體現了作者對綠的“自私之愛”。綠被囚禁之后,它的'尖端總朝著原來的方向,固執(zhí),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這使作者的心靈受到觸動,所以最后才會“珍重地開釋”“祝!,這體現了作者對綠的“敬重之愛”。
3.主題探究。
。1)作者對于“綠”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那么,從原文看,作者眼中的“綠”僅僅是“綠”么?對于作者來說,“綠”是不是還有別的寓意呢?
注意下面這些語句:
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
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結論:“綠”的寓意。
常春藤雖然被作者“囚禁”了,但是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它是這么的固執(zhí),永遠朝著陽光生長,這說明它永遠不屈服。最后作者想通了,放了綠。作者無法囚綠,恰恰說明了綠的頑強和倔強,代表著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文中提到,因為作者那時遇到了盧溝橋事變,他因由常春藤的不屈服的品質聯想到了中華民族對待外侵略者表現出來的固執(zhí)與不屈服,對勝利與光明的向往以及追求自由的精神品質。
(2)引入作者介紹和背景簡介。
陸蠡(1908-1942),現代散文家、翻譯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綠記》等,譯著有《羅亭》《魯賓遜漂流記》等。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上海淪陷后,他留滬主持該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說,被捕,刑審數月,受盡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殺害,年僅34歲。
(三)拓展延伸
“綠”本為常春藤,卻有著思想寓意,這就是“象征”或“托物言志”的寫法。
象征是一種表現手法,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概念、思想、精神品質和感情。
托物言志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畫,間接表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的抒情手法。
象征、托物言志手法在古典詩歌中最為常見。請同學們課下搜集一首運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手法的詩歌,并簡要賞析。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設計:囚綠記3
【教學設計思路】
《囚綠記》是新課程必修2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散文,教授這篇課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脈絡為“經”線,以探究文章主旨為“緯”線,在經緯線索中體會散文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的思維。
【教案】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脈絡,進而分析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來把握作者情感脈絡。
通過點撥來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主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 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導學生分析它的現實意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教具、實驗情況 多媒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課前導入
。、引用顧城的《一代人》。
。、調動學生想象題目“囚綠”的含義。
一、課前準備
。、想象題目“囚綠”的含義,為課文學習做準備。 引用《一代人》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引起學生學習探究本文的興趣二﹑閱讀課文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找出有關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
二﹑閱讀課文
學生勾畫出有關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
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課文大致意思。
。、學生探究作者喜歡綠色的原因,重點研習課文第五至七段,并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病⒁龑W生分析作者對“綠”的情感變化,重點研習課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讀體會。
。ń處燑c撥學生分析具體語句,并指導學生的朗讀。)
。ㄕ故菊n件。)
三﹑合作探究
。、明確:作者喜歡綠是因為綠是生命、希望、慰安、快樂,綠色寶貴。
示例:“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著綠的心情,而綠對作者來說猶如涸轍里的魚期盼雨水一樣,是一種生命、希望。
。▽W生朗讀,體會那樣一種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讀進而全班齊讀。)
2、明確:因為喜愛綠所以想要“囚綠”,但“囚綠”帶來的并不是歡喜,而是惱怒。
示例:“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的矛盾痛苦,“損害了我的自尊心”說明這綠的.執(zhí)著深深刺傷了作者,他的滿腔熱情化為泡影,所以喜歡變成了惱怒。
(學生朗讀,學生互評。) 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尊重個性閱讀。
重視指導學生朗讀,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通過朗讀品味散文藝術之美,全體師生共同分享其中韻味。
通過分析囚綠的過程,進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現實意義。
四、擴展延伸
學生談啟發(fā)。
示例:常春藤的執(zhí)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不要放棄。
作者“囚綠”并沒有帶來快樂,一時的自私并不能帶來長久的愉悅。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開放性的思維能力。
五、主旨探究
聯系背景,作者想要通過“囚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重點研習文章最后兩段。
。ń處燑c撥學生分析重點語句,并指導學生的朗讀。)
。ㄕn件展示。)
明確:文中提示性語句是“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因此本文寫作的大背景是在中華民族存亡的危機關頭!扒艟G”之“綠”其實寓意深刻,它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陽光的中國人。
。▽W生朗讀最后兩段。) 在擴展延伸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六、總結全文
通過這樣的思路告訴同學們,同一個人面對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啟示。背景知識對于我們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21世紀的我們從《囚綠記》中又收獲了新的啟示,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處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囚綠記》既是血淚之作,又是前行的動力所在,這是陸蠡留給后人的財富。
【板書設計】
中
綠 囚 國
人
【高一必修教學設計:囚綠記】相關文章:
《囚綠記》教學設計09-13
囚綠記教學反思09-14
《囚綠記》經典教案08-05
實用的《囚綠記》教案三篇08-20
《囚綠記》教案模板匯編8篇07-06
高一語文必修3教學計劃09-21
《綠》教學設計(通用16篇)07-22
《黃山記》教學設計08-05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07-14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