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設計(合集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jīng)典的古詩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讀讀背背唐詩,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2、閱讀短文,理解文章內容。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口語交際。
4、把搜集到的材料進行刪減后,抓住重點,寫家鄉(xiāng)的變化。
學習重點:
1.閱讀,理解文章內容。
2.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習時間:5課時
課前準備: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古詩《終南望余雪》。
1.自由讀,互相交流理解古詩。
2.練習背誦。
二、朗讀《霧凇》,理解內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1、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著解決問題。
2、討論交流:
。1)說說作者是從那幾方面描寫霧凇的?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三、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境
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養(yǎng)育了我們,根據(jù)你的調查,家鄉(xiāng)有了哪些變化,哪些變化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要求:
1、注意禮貌用語,敘述有順序、有重點。
2、語言簡單、明白、生動。
三、小組匯報
說:每組向全班匯報。
說說你印象最深的一兩個方面。
聽:同學們認真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問。
談:如何努力,將來建設可愛的家鄉(xiāng)。
四、總結:
表揚積極參與的同學。
第三、四課時
運用搜集到的`有關家鄉(xiāng)變化的資料寫作文。
一、指名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作文內容。
二、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利用學積累運用七時搜集的有關資料。
2、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刪減,按一定的順序、有重點地敘述。
3、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不寫錯別字。
4、寫完后讀給別人聽,再自己修改。
二、學生作文,教師巡視指導。
第五課時
作文講評:
古詩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古詩。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jié)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lián)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全班齊讀。
、取⒊鍪旧5個,(開火車讀)
爆 屠 曈 換 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 屠殺 蘇醒 交換 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學生自由讀詩句。
、啤⑿〗M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恰⒅付▽W生說詩意。
、取⑷帻R讀全詩。
、、分組接背詩句。
、省⒅付▽W生背誦。
、、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獭⑼阑ハ啾。
三、作業(yè)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五、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其情感,把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xiàn)。
3.課后作業(yè)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
一、談雪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怎樣的雪景?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里釣魚的情景嗎?詩人柳宗元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出示雪景圖)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盡可能在腦海中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像畫面。
3.指生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么,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說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只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里,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chuàng)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補充的?
**畫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xiàn)出來的?
**讀
(1)抽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jié)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抽生背誦。
四、課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優(yōu)秀詩文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從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歡的詩。
古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通過對范本的解讀與欣賞,培養(yǎng)學生為古詩配畫的繪畫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及藝術情感。
讓學生了解文學語言與繪畫之間的聯(lián)系。
用單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給古詩配畫,結合學校或者班級活動開展“古詩配畫展”,或者“看畫背古詩”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步掌握傳統(tǒng)造型方法的同時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給古詩配畫的基本步驟、方法和技巧,學習添畫、改畫及創(chuàng)作。
教學難點:詩所配畫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蘇東坡曾稱贊畫家、詩人為一身的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當你讀一首好詩,眼前,常常會浮現(xiàn)動人的畫面。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詩的意境。也就是詩中有畫。畫家和詩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尋找生活中的素材,創(chuàng)造出難忘的意境。
二、欣賞感知
這是明代畫家畫得蘇東坡題詩圖。畫中描繪了詩人蘇東坡與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雞寶寺,在竹上題詩!耙皇自姟边@就是詩人和畫家的情懷。蘇東坡不僅是一位詩人,他還是一位書法家和畫家,這就是蘇東坡抄寫的李白詩的書法作品。這是蘇東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懷古》的圖,刻印在明代的書籍中。
這是近代畫家傅抱石畫的《赤壁圖》,這兩幅圖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這首詞的意境。
這是宋代詞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楊柳岸,曉風殘月,知己的離別之情,躍然紙上。
這是清代畫家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又是別樣的一番風景,這也是這首詞的詞意圖。這是詞特有的離別氣氛烘托表現(xiàn)的非常充分。
這是近代畫家陸儼少畫得唐詩千秋雪,文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傅抱石畫得松下問童子。
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畫的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青蒼的柳葉帶著濃濃的雨意。把詩中離別的氣氛表現(xiàn)了出來。
三、教師示范
同學們,鄭板橋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這也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詩人。他的竹石圖大家都念過,今天,老師就用他的.竹石圖來畫一張畫。
同學們,請看,板橋的竹石圖畫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而東南西北風。
四、學生操作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已經(jīng)學過的唐詩或者是宋詞來畫一張詩意畫。
好詩總是充滿了畫意,好畫常常洋溢著詩情。同學們各自將自己對詩的感受表現(xiàn)在了紙上?催@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又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又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剛才,同學們將自己對詩的理解,畫入了畫中。真是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本課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
1、欣賞畫家們的作品,參考其中一幅,畫出自己的同題詩意畫。
2、一百個人畫同一首詩,會有一百幅不同的詩意畫出現(xiàn),因為每一個人對詩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現(xiàn)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將畫出怎樣的同題詩意畫來呢?
3、蘇東坡曾經(jīng)稱贊集詩人、畫家于一身的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小竅門:在未干或已干的墨塊上,加上有一定覆蓋力的顏色,會產(chǎn)生對比鮮明的墨色效果。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學生對古詩的積累太少了,我認為這可能是學生一下子想不出的緣故,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做好收集故事的工作,或者是翻閱以前的語文書,或者是網(wǎng)上查找等。還有一部分不了解古詩的含義?梢越档妥鳂I(yè)的難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詩句來表現(xiàn)。提款有些不美觀,學生可以從欣賞中了解幾種提款的形式,教師提醒學生落款是要字跡端正。
古詩教學設計4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題目點名了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么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chuàng)作有什么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做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
《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搜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漁歌子》
一、創(chuàng)設意境,理解課題
1、老師范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詩在表達上不太一樣)
2、你們了解詞嗎?試著說一說。
3、簡介詞的相關內容。(略)
4、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xiàn)漁夫生活來再現(xiàn)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白鷺;閑適的象征。它能襯托出漁夫的生活環(huán)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須歸:樂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范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體會《國殤》通過塑造和歌頌為國犧牲的英雄,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敘和贊相結合的寫法。
3.背誦這首詩,并能正確解釋重點字詞。
教學重點
詩中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描寫古代戰(zhàn)爭的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介紹屈原及《楚辭》
導語:今天我們學習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一首詩《國殤》。屈原,這個偉大的名字我們一定不陌生。
(1)誰能說說你了解的屈原?(什么時代的人?哪國人?有哪些作品?有關他的.傳說故事)(2)自讀注釋①畫出有關屈原的介紹,(3)題解!秶鴼憽肥恰毒鸥琛分械囊黄!冻o》是很具有楚國的地方特點的詩歌。在詩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詩行中大量使用“兮”字!熬鸥琛笔菓(zhàn)國時楚國的民間祭歌,屈原將其加工后,改造用來祭悼為國捐驅的楚國將士,“殤”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國的年輕戰(zhàn)土們?yōu)楸Pl(wèi)祖國死在野外,所以稱之為“國殤”。
二、朗讀
1.教師范讀全詩并用《十面埋伏》配樂。(教師范讀時要富于激情,使學生受到感染。)
2.學生自讀,要求在文中標出生字的字音,讀準字音。請學生分別讀,看看誰讀錯的字音最少,齊讀,要求放開音量,大聲朗讀。
三、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1.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先自學前10句。
要求:認真看注釋后,把重點詞標在書上的空隙處,每標一句,都要自己試著串講一句。
教師可對學生認為較難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如“車錯轂兮短兵接”(車:戰(zhàn)車,兵:兵器)等,還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在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讓學生自己試著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自己思考,逐步鍛煉概括能力。)
教師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用富于激情的語言,把這部分內容串講一下,讓學生對這前10句詩有較為完整、全面、生動的印象。(可參考《教參》。)學習“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這兩句時,可結合已學過的課文《鄧稼先》中的一段《吊古戰(zhàn)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zhàn)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讓學生對照詩句學習,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通過對《吊古戰(zhàn)場文》這段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使學生更體會到精練詩句中的豐富內蘊。
2.繼續(xù)學習這首詩的11~18句。其方法可以和學習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學,自己串講,概括后8句主要內容。)
在了解了這幾句詩的內容后,教師可提出幾個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①“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這兩句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路超遠指的是離哪里遠從這兩句可看出戰(zhàn)土們怎樣的心理
、凇吧砑人蕾馍褚造`,子魂魄兮為鬼雄!边@兩句詩可以用我們現(xiàn)在在紀念英雄人物時常說的什么話來概括(“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們有不少同學可能會背李清照的一首小詩中的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鬼雄”二字,就是來源于屈原的詩。讓我們結合這句詩再來讀讀《鄧稼先》這篇課文中引用的一首詩歌吧。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雙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從屈原的時代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幾千年了,幾千年來歷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然而屈原詩中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一直光照著現(xiàn)實,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3.《國殤》從題目看是一首悼亡詩,學習了全詩之后,同學們回味一下,這首詩給人的是一種悲哀的感覺嗎(啟發(fā)學生回答)有了感性認識后,讓學生自已總結詩的主題,教師可給出下列詞:不僅……更重要……激勵、同仇敵愾、振興等等。
四、了解《國殤》敘贊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不知同學們是否注意到這首詩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解釋敘贊相結合的寫法。
五、朗讀
播放《十面埋伏》的錄音,讓學生在錄音的伴奏下,帶著感情大聲誦讀這首詩。
古詩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分析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2、古詩鑒賞是歷年高考必考題,且要求越來越高,具體表現(xiàn)為:題型由客觀變主觀,分值由6分至8分再至現(xiàn)在的10分。20xx年江蘇《考試說明》這樣規(guī)定:“鑒賞評價D(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逼渲,景物形象是經(jīng)常考查的對象。
3、古詩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與現(xiàn)代文中景物描寫作用是一致的,因此,掌握古詩景物形象的鑒賞方法對閱讀鑒賞現(xiàn)代文如散文、小說也有幫助,同時,對提高寫作水平也會產(chǎn)生積極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了解景物形象的含義和作用
。2)了解景物形象鑒賞題的出題方式
(3)掌握景物形象鑒賞題的解題步驟,明確答題規(guī)范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歌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詩文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3、過程和方法
“先學后講,現(xiàn)講現(xiàn)練”,當堂反饋,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
如何由景物形象出發(fā)概括氣氛特點、分析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及突破辦法
如何由景物形象出發(fā)概括氣氛特點、分析思想感情
方法點撥,以及借助互動練習予以突破
教學輔助設備
多媒體投影儀
主要教學事件
一、吸引注意
二、告訴學習者目標
。1)了解景物形象的含義和作用
(2)了解景物形象鑒賞題的出題方式
。3)掌握景物形象鑒賞題的解題步驟,明確答題規(guī)范
三、預習案檢查與反饋
四、輸入與示范新授材料
景物形象的含義
景物形象的特點:
1、多樣性
例1、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一首寫景名詩,請從一個或兩個角度賞析這首詩的景物描寫。
2、與情結合
例2、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一連疊用九個意象,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情?
景物形象的作用:
景物形象鑒賞題的提問方式及答題步驟
景物形象鑒賞題答題一般表達式
例3、柳永《雨霖鈴》中“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意象”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例4、西樓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此詩描寫了什么景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五、課堂訓練
通過練習檢查理解情況
重基礎、分層次地進行有指導的訓練
鷓鴣天代人賦①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豐樂亭游春〔其三〕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這首詩寫了暮春怎樣的特征?游人對此懷有什么樣的感情?
江行[宋]嚴羽
瞑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注]: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1)詩人為什么厭聽棹歌聲?
(2)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江漢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其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六、強化重點
板書:
景境情
七、提問與答疑
八、結語與作業(yè)布置
古詩教學設計7
[情景說明]
《所見》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組“快樂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陰小道上,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是什么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而那不知禍的小東西仍在自鳴得意地“知了……”個不停!
[教學過程]
第一版塊:創(chuàng)設情境,初讀古詩。
師:在夏天的時候,小朋友都喜歡玩些什么呀?
教師傾聽學生的談話,了解學生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引出古詩《所見》。
師:夏天的農(nóng)村有許多有趣的事兒,可以捉螃蟹呀,采蓮蓬呀!古時候有個大詩人叫袁枚,他特別喜歡農(nóng)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邊,眼前的情景把他給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這些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輕輕打開我們的課本,聽老師讀這首詩。(學生聽教師范讀古詩。)
師: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么?
生:他看見了一個小牧童。
生:他還看見了樹上有一只蟬。
生:他看見了一片小樹林,小牧童騎著黃牛在小樹林里唱歌。
師: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現(xiàn)在,我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好好地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后,教師了解學習情況。了解字詞的認讀情況,采用的方法是“蘋果”字卡認讀,讀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貼大黑板上的大樹上。在認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三言兩語的引導幫助學生強化認識:
所:(引導:你在生活中見過這個字嗎?)
閉:(引導:閉上我們的小眼睛。)
立:(引導:立正的立就是這個立。)
蟬:(引導:蟬是一種什么樣的小動物呀?學生暢談后出示蟬的圖片,小結:蟬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動物,夏天的時候,他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熱呀,熱呀!人們也就叫他“知了”。你看,這只蟬飛呀,飛呀,飛到了大樹上。(將圖片貼到黑板上的大樹上。))
牧童:(引導: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導:小動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們的`。)
師:現(xiàn)在,調皮的字寶寶跑回了家,躲進了課文中,但是,我們還是認識他們,我們一定會把這首詩讀好的。齊讀古詩。
第二版塊: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W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齊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他是這樣騎黃牛的。(邊說邊做動作)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么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么嘹亮。ㄍ蝗煌V挂魳罚皣u!咦?歌聲怎么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著別人了。
生:小樹林里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只蟬,他想把這只蟬捉回家。
師:你為什么這樣想?
生:因為他眼睛一直看著大樹上,大樹上有一只蟬,所以我這樣想。
生:還有詩的后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說他想住蟬。
。▽W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體驗到小牧童是想捉樹上的蟬。)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只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
。ㄗ杂衫首x)
師:誰來讀一讀?
生:(很大聲地讀)
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生:(小聲地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千萬別把蟬嚇跑了。
生:(齊讀)
師:你們說,小牧童捉到蟬了嗎?
生:(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捉到了,有的認為沒捉到。)
師:你說捉住了,怎么捉住的?來,到講臺上來試一試,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這只“蟬”的?(指大樹上的“蟬”)
生1:(上臺后沒有捉到蟬,太高了。)
師:哎呀,樹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辦那?快幫小牧童想想辦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頭來,踩在石頭上爬。
師:(向四周看)小樹林里沒有找著大石頭塊呀,再說,石頭塊也太矮了!怎么辦呀?
生3:騎到黃牛身上去,踩在黃牛的背上,就可以夠得著蟬了。
師:好辦法呀!那你來試一試!
生:(把小凳子當黃牛,踩在黃牛上捉住了“蟬”。)
。ü膭詈⒆佑歇毺氐囊庖,引導孩子幫小牧童想辦法,克服困難,把蟬捉住。讓孩子用自己想出的辦法模擬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蟬。)
師:小牧童終于捉住了這只蟬,你高興嗎?
生3:高興。
師:這只“蟬”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對待它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這個小牧童?喜歡就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呀?
生:喜歡。
師: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練習背誦)
第三版塊:指導書寫。
一、示范指導:這節(jié)課,還有幾個生字朋友,我們要會寫。(粉筆演示,重點指導“林”,木字作為偏旁,一捺改為一點,注意點的位置。)
二、自由練習書寫。(播放音樂:《快樂的小牧童》。)
三、集體評議:引導學生觀看一個小朋友的字,觀察他哪兒寫得好?如果把哪一筆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
學生齊背古詩后教師講述:不止這一首,其實還有很多古詩是寫農(nóng)村的事兒,老師這兒有幾首,把它送給愛詩的孩子。
推薦古詩:《小兒垂釣》、《池上》、《四時田園雜興》。
[評析]
古人云:“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薄端姟分心莻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著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么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這堂課做到了: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詩重趣,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jié)課的教學,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快樂的小牧童》的笛聲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們走來,讓學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蟬的神情中,想象閃現(xiàn)于牧童腦中的念頭……于是,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我”為牧童。正所謂:“文章讀的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ㄔ瓌(chuàng)作品)
古詩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了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和安排: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xiàn)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纯催@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ǘ┏踝x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3.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ㄈ┰僮x古詩,理解詩意
。ㄋ模┫胂笤娋,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發(fā)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ㄔ娙藚螏r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fā)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ㄎ澹┛偨Y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通過初讀詩句──了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ㄔ娭袃蓚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并讓學生加以解說。
。ㄒ詡憬栾L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古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所”、“牧”、“捕”、“蟬”等生字。
2、理解古詩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在識字的基礎上朗讀并背誦古詩。教學難點:理解古詩意思。
教學準備:
課件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出示蘋果樹圖片)同學們,看到這課蘋果樹,你們想不想去摘蘋果。肯旅娲蠹遗e手來摘蘋果認字吧!
出示生字,學生舉手認讀并組詞。(所、牧、捕、蟬、閉、立、詩、林童、黃)
二、初讀詩歌
1、播放詩歌錄音,學生認真聽詩歌中每個字的讀音,并感受詩歌的韻味。
2、理解題目《所見》。
。1)見是什么意思?(看見)
。2)“所見”就是指所看見的東西。
3、介紹作者。(袁枚是我國清代詩人)
4、教師領讀古詩,學生跟讀,注意個別字的發(fā)音。
5、要求學生朗讀古詩,畫/號表示停頓。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說說圖中看到的畫面。圖中你看到了誰?他在干什么?(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這是我們看到的,想象一下,他還在干什么?(他在唱歌)
2、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振:傳遍的意思!傲珠小笔侵该艿臉淞。
師:他的歌聲怎么樣?詩人是怎么描述的?
生:他的唱歌優(yōu)美動聽、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中振蕩。
3、多可愛的`孩子啊,多美的古詩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出示古詩、請個別學生來讀一讀)
四、背誦古詩。
采用多種方法背誦這首古詩,看看誰先背會。
五、課堂小結
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大部分同學都已經(jīng)背誦下來了,大家課后再去感受古詩中描寫的美景吧!
古詩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早春》,按照古詩的節(jié)律朗誦。
2、理解古詩的基本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
活動重點:
學習古詩《早春》,按照古詩的節(jié)律朗誦。
活動難點:
理解古詩的基本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活動:回顧春天的美麗景象。
。1)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的雨是什么樣的'?樹木、小草有什么變化?
(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觀察并大膽表達出來。)
。2)仔細觀看掛圖,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師:看看畫面上有灑滿?春天是什么樣?
(引導幼兒邊看邊和同伴講一講。)
(3)激發(fā)幼兒喜愛春天的情感。
教師: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春天是一個鳥語花香、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它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2、初步欣賞古詩《早春》。
。1)幼兒傾聽配樂古詩。
教師:春天是多么美麗啊!我們來聽聽詩里是怎么說的吧。
。2)幼兒交流。
教師:詩里說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ㄔ谟變赫f出古詩里的一些字詞時,教師就把這一句完整地念一遍。)
。3)幼兒看圖欣賞古詩。
教師播放配樂古詩,請幼兒邊閱讀幼兒用書邊傾聽。
3、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1)理解故事的題目。
教師:古詩的名字叫《早春》,這是什么意思呢?
(讓幼兒知道這首詩寫的是春天剛剛到來時的景色。)
(2)初步理解古詩。
教師逐句念出古詩,引導幼兒理解每一句的內容:皇城下著小雨,把大地浸潤得酥軟,小草鉆出地面,遠看一片淺綠近看卻無。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遠勝過了晚春時的滿城煙柳。
。3)進一步理解古詩。
教師:為什么在遠處看一片小草的淺綠,在近處卻什么都沒有?你覺得一年之中最美的是什么時候?(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詩句的意思。)
4、幼兒朗誦古詩。
。1)教師示范用有節(jié)奏的聲音朗誦古詩。
。2)幼兒在悠揚的背景音樂聲中朗誦古詩。
古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絕句》這首古詩,讀準字音,認識“鷺、含、嶺、泊、吳”這幾個漢字,會寫八個漢字。
2.感情朗讀這首古詩,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詩人杜甫的愉悅心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背誦導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揭題:這節(jié)課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絕句,指名讀
3.理解“絕句”:詩歌的一種體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稱五言(七言)絕句。
4.了解詩人杜甫:又稱“詩圣”,在成都待過,那兒有“杜甫草堂”,此詩是戰(zhàn)爭平息后重回成都寫下的,詩人都寫了些什么呢?
二、自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同桌互相幫助糾正
2.指名展示讀,傾聽,糾正
3.齊讀
三、學習詩句,朗讀感悟
(1)
1.默讀,想想詩人在這首詩里寫了哪些景物?板書: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千秋雪、萬里船
2.邊讀邊想像:
在藍天的映襯下,黃鸝、白鷺、翠柳、青天,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想象,描述:兩個黃鸝唉翠綠的柳枝上歡快地鳴叫,一行白鷺輕盈地飛上了藍藍的天空,這一切顯得多美啊!
3.看到這樣的景色,此時詩人杜甫的心情會是什么樣?
4.是的,他被這生機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內心充滿了愉悅。
5.朗讀體現(xiàn)
。2)
1.詩人在明媚的春光里還看到了什么?千秋雪、萬里船
2、為什么會看到千秋雪?
。ㄔ娙送高^自己的窗戶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嶺雪山,山頂上的積雪長年不化,詩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開往遠方的船只,靜靜地?吭谠娙说募议T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麗的雪景圖像一幅畫一樣出現(xiàn)在詩人的窗前,即將遠航的船只靜靜地聽在門邊,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沒有戰(zhàn)爭,人們和平地生活,讓他快樂而欣慰,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內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5、朗讀體現(xiàn)
6、試著背誦
四、總結延伸: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將走進更豐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五、指導寫字
六、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一直是我的一個困惑,不知道從何下手,試著能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悟,似乎又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師的引又顯得特別束手無策,一講總是會忍不住將學生該說的也說了。本課教學下來,有這樣幾點感受:
1、適當介紹時代背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句、體會情感,但介紹過多、過細,學生易游離于書本。
2、詩句意思的理解不可過于死板,通過口述的方法將詩意、想象、語言進行有機聯(lián)系,用自己的話講通順、講明白即可。有些學生一字一句地按照詩句去理解,反而不能讓詩意明白。這點要及時地糾正和指導;
3、要引導學生多讀古詩,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新課標要求,小學古詩教學是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熱愛古代文化,學會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放開手讓學生大量閱讀和背誦經(jīng)典古詩,既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語感,又能潛移默化地進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何樂而不為呢?
古詩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詩。
2、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3、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詩歌范例。
2、人手一份紙、筆。
3、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美麗的景色圖片。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難點: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懷。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教師示范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
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
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
3、了解古詩結構。
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4、分句理解古詩。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著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3)欣賞畫
欣賞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的美景畫。
活動反思: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秋天的深夜,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聽所感。整個畫面給人孤獨、寂寞、憂愁、寂靜的感覺。教學設計中,抓住“愁眠”這個關鍵詞展開教學,讓幼兒說說這個愁眠的夜晚,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結合詩人的心境,讓幼兒展開想象,力求想象出畫面,入情入境。
古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9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场⒂斜痴b古詩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
、耪J字、寫字。
、评首x背誦古詩。
。、難點:
體會古詩蘊含的情感;“籬、疏”的識記,“追、燒”的書寫。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
。、小組合作檢查。
。、朗讀。
。、想象體會。
5、編故事。
【教學準備】
投影儀、卡片。
【教學時間】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薄煟耗阍谑裁吹胤揭娺^小草?小草在一年當中有什么變化?
。病⒔裉煳覀兙蛠韺W習一首草的古詩。
。ò鍟n題)
。R讀課題,介紹作者。)
。、看古詩課件,初步感知。
二、自主學習
。、按照自學方法四步驟預習古詩。
。、檢查自學情況:
、艂別讀:
正音。
、苽別讀:
比比誰讀準、讀通、讀順了。
、驱R讀。
、冉M內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
三、朗讀感悟
1、全班交流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當引導點撥:
、拧半x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指草長得很茂盛。
、啤皻q”: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xiàn)在幾年就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恰翱荸ぉs”是一對反義詞,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⑷“盡”可用箭筆畫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朗讀指導。
。、情境背誦:
我們來做個游戲:
你放學回家把這首古詩背給家人聽,我們一起來演一演。
、艓熒榫潮硌。
、粕g互演。
、驱R背古詩
4、小結。
四、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認讀詞語:枯木逢春枯樹光榮
。病⒙爩懀何磥碜汾s枯樹燒火光榮洗菜青菜店門
。场⒈痴b古詩《草》。
。础⑽覀兘又鴣韺W習另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介紹楊萬里。
二、自由朗讀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病⑷Τ霾欢脑~語,試著自讀自悟。
三、詩配畫感悟古詩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種古詩的新方法,那就是給古詩配一幅畫。同學們你覺得這幅畫應該畫什么,談談自己的看法,說自己的看法時要有理有據(jù),補充和反駁時也要有根據(jù)。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相應做簡筆畫和引導點撥。
四、美讀
。薄⒉シ殴旁娬n件,提出給畫面配上古詩的`要求。
。▽W生自由準備)
2、個別學生配畫面配樂朗誦,評價。
。、男女生分句朗誦,注意節(jié)奏、韻律。
4、齊誦。
。、背誦。
五、暢談發(fā)現(xiàn)
1、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象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你對春天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场⑿〗Y:春光無限好,春天具有無窮的樂趣!
六、比賽背誦
七、指導書寫
。、觀察字型及結構特點。
。、教師指導書寫“徐、宿”。
。、學生抄寫生字。
八、遷移使用
拓展想象讀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圖,我能編個故事。
教師作業(yè)布置: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
古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隨詩句認識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積累詩詞。
3、指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隨詩句認識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積累詩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出示掛圖)。
1、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山行》。板書課題,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2、介紹詩人杜牧。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并將生字讀三遍。
。3)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注意把句子讀連貫。
。4)同桌互讀課文。
2、檢查自讀。
(1)抽讀生字卡(指名、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3)教師示范讀課文。
。4)齊讀課文。
三、導讀,初步理解詩意。
1、學習第一、二行。
。1)師范讀。
。2)生自由讀。說說你想知道些什么?
。3)教師講解:
“寒”寒冷,點明季節(jié)是深秋。
“石徑斜”高而緩的山勢,坡度不大,所以可以乘車游山。 “生”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的種種動態(tài),說明山很高。
。4)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里描繪的景象。
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在白云繚繞的`地方有一處人家,炊煙裊裊。
。5)指名讀、齊讀。
2、學習第三、四行。
。1)指名讀。
(2)生自由讀。說說又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jīng)]有讀懂?
。3)教師講解:
“坐”因為。
。4)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里描繪的景象。
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是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3、分組讀第三、四行詩。
4、指導朗讀。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女生讀。
。4)男生讀。
。5)齊讀。
四、指導背誦全詩。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試背。
。3)指名背。
。4)對不準確的地方教師進行指導。
。5)男女生背誦比賽。
。6)齊背。
五、作業(yè)設計。
背誦全詩。
古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歌曲《游子吟》,并從中感受母子情,得到愛的教育。
2、認識前倚音,并學會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感受、體驗、表現(xiàn)母子情。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其實自古以來媽媽給予自己孩子的都是無私的愛。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以為古代的媽媽,請大家看課本22頁的圖片(,清同學們告訴老師,在這幅圖片上描繪了什么?
師:同學們都回答的非常棒,這幅圖片啊,主要描繪的是一位母親為自己的孩子縫衣服的場景,圖片上的兒子就是我國唐朝的著名詩人孟郊,他為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感激之情,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游子吟》。了解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歲任粟陽時寫的,詩人此時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親,回想自己20年來為謀求出路而顛沛流離四處漫游,如今雖結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親同享天倫之樂,但母親一生操勞、養(yǎng)育和教導之恩,豈能報答得了!于是詩人吟唱了這首送給慈母的頌歌。
二、吟讀古詩,體驗母子情。
1、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
2 、 同學們有感情地吟誦《游子吟》。
、 “誰來說說看,你最喜歡哪一句?它表達了什么意思?”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詩句,更深入地體會古詩的含義。
師:慈愛的母親一針一線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她擔心兒子遲遲難歸,因此,細針密線把衣服縫的結實耐穿,但心里卻盼著兒子早些平安回來。象小草似的的兒女,怎么也報答不了春天陽光般偉大的母愛。(誰說做兒子的這顆象小草一樣稚弱的孝心, 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一樣的慈愛呢?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暉”指春天的陽光,象征母親的慈愛。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難以報答。)
4、師:“大家對這首古詩都有著深刻的理解,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將它吟誦!痹俅紊钋榈乩收b《游子吟》。
三、 導學訓練,唱出母子情
1 、范唱歌曲
師:看來大家被詩歌深深的打動了,其實被打動的'不光是你們,還有許許多多的兒女們也同樣被打動。有一位作曲家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表達這種情感,為這首詩配上了優(yōu)美的旋律,使它成為一首動聽的歌曲。請聽…….(課件出示歌譜,范唱)。
2 、 再聽歌曲,用哼鳴跟唱。
3 、 用wu輕聲哼唱歌曲。
4、 前倚音教學
、佟煟涸谶@首歌的學習中,出現(xiàn)了哪些我們之前很少見到的音符呢?(引出前倚音) ②、師:前倚音像什么?它應該怎么唱?(教師示范)
師:像是媽媽牽著自己的孩子,緊緊挨在一起時的樣子。
、、師:讓我們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來吧。(學生用圓圈圈出所有前倚音)我們把它們唱一唱,唱時要注意,兩個音應該緊緊相連。
④、師:誰來說說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的前倚音呢?(因為要體現(xiàn)母子情)
師:既然前倚音在我們這首歌曲里起到了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們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對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唱唱前倚音。
、荨W唱歌詞
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詞。
b演唱歌曲。
、蕖⒂懈星榈匮莩枨
師:這是一首表達母子深情的歌曲,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情緒來唱呢?(深情地) 師:那就請大家?guī)е鴮δ赣H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這首歌。
四、 為歌曲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1、師示范,全體同學一起跟著老師有加上優(yōu)美的動作,有感情的演唱唱歌曲。
2、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根據(jù)對媽媽的感情,還有什么更加好呃舞蹈動作能夠融入歌曲之中,讓學生自由發(fā)揮。
五、歌曲拓展。
學唱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媽媽都為你做過什么?你為媽媽又做過些什么?媽媽是怎樣愛你?你又是怎樣愛媽媽的呢?你能為媽媽做些什么?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不僅學習了《游子吟》這首歌,并且還為它編上了舞蹈。老師希望同學們在母親節(jié)的時候能夠為自己的母親獻上這個節(jié)目,表達一下你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15篇)12-23
古詩教學設計 15篇03-16
古詩清明教學設計12-10
古詩教學設計15篇11-17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03-17
古詩教學設計通用15篇03-15
蜂古詩教學反思12-22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古詩詞》教學反思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