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鯨的大小、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有關知識。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懂得說明事物要抓住特點發(fā)及說明事物的常用方法,還要注意用詞造句的準確性。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5.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學習用打比方、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2.鯨的進化過程。
課前準備:
1. 搜集有關鯨的資料。
2.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么了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fā)言。
2.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1.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1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市”,右半邊的筆順是一、廣、斤、市。
2.認識生字后再讀一遍課文。看看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3.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么?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后讀一讀。指名匯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2.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fā)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3.自己試著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4.你還從哪兒看出鯨很大,把有關語句讀一讀。自由讀第1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
5.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舉數字的方法把鯨的大描寫得非常具體。
6.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舉數字的方法。
五、作業(yè)
1.試著用舉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事物。
2.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匯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并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2.快速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匯報,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3.鯨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么特點呢?默讀4~7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4.鯨分為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么不同嗎?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須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后在小組內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點)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點 都吃魚蝦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須鯨 小魚小蝦吞進吃的多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大魚海獸咬住兇猛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5.鯨在睡覺時是什么樣呢?學習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鯨睡覺的樣子,并把它畫下來。
6.輕聲讀一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
二、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三、出示資料,延伸擴展
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指導叢書。
2.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布置同學搜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一(1)大
二(2)哺乳動物
三(3)種類
9、鯨
吃食
四(4-7)生活習性 呼吸
睡覺
生長
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認“壁、虎”等9個字,會寫“和、姐”等6個字。
2、運用猜讀等方法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教學重點: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課前準備:
1、課件、生字卡片、動物頭飾。
2、學生搜集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猜謎語。出示謎語:活動地盤在墻壁,專門收拾飛蚊蟲,尾斷無礙會再生,醫(yī)學名稱是守宮。
2、復習導入。你還記得《比尾巴》這篇課文嗎?指名拍手背誦。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動物尾巴的童話故事。
對話平臺
自學(學生自己想辦法掃除字音障礙,利于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能力)
1、課文沒有注音,怎樣才能讀懂這個故事呢?學生聯系以前的經驗自己想辦法。(看圖、查生字表、猜讀或請教別人)
2、同桌互相檢查讀文,重點看字音是否讀準確,句子是否讀通順。
識字(有創(chuàng)意的識字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名當小老師領讀讀得準的詞語,并提醒大家應注意的地方:蛇是翹舌音。虎的聲母是“h”,不是f.
。◣熒巧Q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和成功體驗中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讀文(舉一反三,讓學生感悟對話的不同語氣,提高朗讀水平)
1、圖文對照讀課文,思考: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借到了嗎?
2、重點指導第三自然段,讀好小壁虎和小魚對話的語氣。
。1)出示句子: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小魚,把尾巴借給我。
通過比較朗讀,學生體會出小壁虎說話很有禮貌,語氣略帶請求。
。2)小魚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學生做動作理解“撥水”,體會小魚的心情。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對話。
3、方法遷移,學生練習分角色讀好小壁虎和黃牛、燕子的對話。
評價(自評和互評結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和評價能力)
學生帶頭飾分角色表演對話,先自評然后請大家評價。
寫字(有針對性的指導,利于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
1、重點指導“有、在、什、么”四個字。
2、學生書寫,教師及時展示寫得好的字。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讀說結合,再次感知讀文)
回憶: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為什么沒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說說,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讀文(感悟讀文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學習6、7自然段,自讀討論: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只好爬回家里找媽媽,結果怎么樣?為什么?
2、指導朗讀:小壁虎這時的心情可高興了,它的話該怎么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評讀、齊讀)
表演(童話表演不僅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讀全文。
2、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分配角色,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動作練習排練。)
3、分組表演,全班評議改進。
(評議標準:表演的連貫性;角色的表情語氣是否恰當。)
拓展(多種形式的練習設計,激發(fā)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
1、書后練習“讀讀說說”。
2、小壁虎還會向誰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說法結合查找的資料,再續(xù)說一兩個自然段。
3、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寫字(延時評價寫字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學寫“變、條”兩個字,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如果不滿意可重新申請。
教學建議:
一年級學生排演課本劇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時可示范引導。另外,教師可在學生搜集動物尾巴資料的基礎上,開展“動物尾巴介紹會”。
教學反思:首先,我先復習了上節(jié)課的內容,用板書示圖來表示小壁虎的借尾過程,并讓學生根據示圖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這種簡易的示圖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課文的內容,也可是讓學生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鍛煉了口語交際的能力。在指導朗讀方面,我讓學生假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當自己的心情高興時是怎樣的語氣,當自己的心情悲傷時又該是怎樣的語氣,這樣學生會感同身受,讀的.效果也自然好一些。
教學反思:
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后講解壁虎的相關知識,后出示“尾巴”這個詞語,引導學生復習上個學期學過的課文《比尾巴》,學生在舊知識的啟發(fā)下能很快地進入情景,在播放錄音之前,我給學生一些學習要求:一、標上小節(jié)號;二、將課后的生字在課文中標出來。課文的動畫課件學生看起來特別的感興趣,所以對于文章所講的內容記憶也就特別深刻,而在第二次播放錄音的時候,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想一想在這篇課文中小壁虎先后向哪幾種小動物借用了尾巴?都是怎么借的?結果怎樣?學生有了明確的目的,自然在聽課文的時候便能注意到這些問題。
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2、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二、能力訓練目標:
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三、德育教育目標: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設想
一、本文是針砭時弊的作品,因而教師應對寫作緣由作簡單介紹,可用柳宗元當時說的話來說明。同時本單元有兩篇“說”文體的課文,因而就要聯系初中學過的課文,歸納“說”的文體知識。
二、明確本文的教學重點:第二段用三種人進行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三、教給學習方法。除有關字詞句的學法外,把本文與《捕蛇者說》作比較,教給比較閱讀方法。
四、引導學生注意文言實詞的單音詞和雙音詞、古今異義等現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本文的教學目的;二、作者介紹、解題;三、有關詞的讀音、單音詞和雙音詞、古今異義、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四、分段;五、意動用法。
教學過程
一、討論本文的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從師的風尚,但是唐朝時候,人們卻以從師為恥。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界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可用投影形式將其原文介紹給學生)韓愈倡言師道,觸犯流俗、勇氣可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著名的文章《師說》。(板書題目)
四、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四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首。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界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庇纱丝梢,《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五、解題.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與“論”相比,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師說》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蟋,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六、指導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讀懂課文。學生自學、質疑,老師點撥指正。
1.讀準下列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讀音:
句讀dòu——讀書dú或不焉fǒu——不能bù
經傳zhuàn——傳道chuán聃dān——冉rǎn
2.找出課文中合成的雙音詞:
學者句讀百工六藝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古之學者古:求學的人今:有專門學問的人
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fā)出聲音
小學而大遺古:小的方面學習今:小學校
4.討論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26次,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僮髅~,有三種情況
A.作“老師”講古之學者必有師
B.作“專門技藝人”講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C.作“姓”講孔子師郯子……師襄
、谧鲃釉~,有三種情況
A.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B.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
C.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兩種情況
A.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
B.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谧髦~,有四種情況
A.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
B.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C.表示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
D.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jié),無意義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垡郧皩W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A.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
B.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
C.作動詞,“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三種情況
A.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B.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C.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
、谧髡Z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A.表猜測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B.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欽(多么)
七、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代漢語,基本格式是:
名、形(動)+賓=以+賓+為+名、形(動),例如:
吾從而師之名詞以……為師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以……為奇異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形容詞以相師為恥
八、布置作業(yè)。
1.結合注釋理解詞句,讀懂課文。
2.書面作業(yè):“練習”二——四題。
3.預習思考題:
(1)本文是怎樣論述中心論點的?
(2)在第二段中作者怎樣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繼續(xù)研習課文。
1、討論分析、理解課文
、俦疚牡闹行恼擖c是什么?
討論后明確:“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句開門見山,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容、范圍。
②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中心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討論后明確:第一層:提出中心論點;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鄯治龅诙
A.說說這一段與第一段是怎樣聯系的?
討論后明確: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通過針砭時弊,從反面論證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論點。
B.這一段的分論點是什么?
討論后明確:第一句: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C.為了論證分論點,為了抨擊“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哪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
討論后明確:
a.縱比
古之圣人:從師而問
今之眾人:恥學于師
作者的議論: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對其子:擇師而教
對其身:恥學于師
作者的議論: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橫比
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觀點:師道這不復,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芊治龅谌
A.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闡述了什么觀點?作出了什么論斷?
討論后明確: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圣人無常師”的論點,最后作教師備注者從孔子的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的結論。
B.本段的分論點?所用的論證方法?
討論后明確:圣人無常師。舉例論證。
、莘治龅谒亩
提問:a.作者為什么稱贊李蟠? b.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討論后明確:a.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倡導從師。
b.說明寫作本文的原因。
2.欣賞品味
問題: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
(1)整句散句結合:整齊的排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
(2)一個意思,多種句式。第二段結語一句比一句重。
(3)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二、課堂訓練。
背誦全文
三、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師說》讀后感,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有關天氣的字詞,學會7個新生字。
2、鞏固漢字書寫規(guī)則,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3、積累有關春天的四字詞語。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 鞏固漢字書寫規(guī)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趣味識字
1、談話導入:今天的天氣是怎么樣的,誰來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我們經常還會聽到“天氣預報”,那里邊經常都會怎么來形容天氣呢?(學生討論匯報)
2、學生自由拼讀書中的詞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些與天氣有關的詞語。請大家打開課本11頁。
3、指名讀,小老師讀,齊讀。
4、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字。
5、交流識字方法。
6、游戲開火車讀,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7、拓展:你還能說出一些與天氣有關的詞語嗎?
二、書寫提示
寫字:白、回、國
1、請學生認一認這三個字,并仔細觀察字的收寫占位。
2、強調筆順規(guī)則:先外后內再封口。
3、學生做好書寫準備,自由嘗試書寫。
4、展評。
三、日積月累
1、談話導入:孩子們,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你能用一些詞語來形容一下美麗的春天嗎?(學生匯報)
2、今天我們來學習積累一些關于春天的`四字詞語。學生打開書本,小組內自由讀。
3、檢查認讀情況。小老師帶讀,批名讀,開火車讀。
4、小組內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詞,并描述一下詞中所描述的美景。
5、全班匯報。
6、再讀詞語,記住詞語,說話訓練。
四、小結
說說自己在語文園地里的收獲。
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熟讀積累詞語,達到識記書寫與理解運用的要求。
2.學習抓住重點句子閱讀理解課文。
3.熟讀積累“歇后語”,感受傳統語言形式的魅力。
4.理解《天凈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曲子。
5.寫一處自己熟悉和喜愛的景物,訓練和考察學生的閱讀積累和寫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觀察美、發(fā)現美、描寫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積累詞語和歇后語,學習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的方法。
2.理解《天凈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曲子。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課前搜集的歇后語,相關閱讀資料。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詞語超市
1.激趣入題
2.出示第一組詞語卡片,開火車認讀,同桌互讀。
質疑解疑:這些詞語你哪些地方不懂或者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嗎?
識記。
3.出示第二組詞語卡片,開火車認讀,同桌互讀。
質疑解疑。
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詞語進行說話練習。
學生上臺書寫演示,共同訂正。
書寫練習,識記。
4.你還積累到了哪些描寫景物的好詞語?向大家推薦。
二、金鑰匙
1.激趣入題:“金鑰匙”有著神奇的魔力,誰擁有它,誰就掌握了解讀課文的密碼,找到理解課文的捷徑。
2.自讀題目,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3.回讀第五課,體會題目所說的意思,說說你的看法。
4.交流,第五課《騎馬上天山》的解讀“密碼”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5.舉一反三,試著運用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的方法來讀讀本單元其他的課文,說說你的體會。
6.小結。試試“金鑰匙”的魔力,運用這種方法再讀讀課外其他文章。
第二課時
一、歇后語
1.激趣入題。(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用上一兩個歇后語。)
2.初讀感知:自由讀,指名讀歇后語。
3.你了解歇后語嗎?它有什么樣的格式與特點?
師生交流歇后語的相關資料。
4.熟讀成誦。
5.這些歇后語你讀懂了哪些?還有不懂的嗎?
6.創(chuàng)設情境練習用歇后語說話。
7.拓展:歇后語接力賽。
二、古詩誦讀
1.導入。
在“語文樂園”里,我們去了“詞語超市”,積累了好詞語;又拿到了一把“金鑰匙”,收獲真不小,現在我們來領略一首元曲的魅力。
2.讀題。
指名讀題:天凈沙·秋。說說對題目的理解。
這是一首元代散曲。“唐詩宋詞元曲”,散曲在元代,是成就最高的藝術形式。散曲分為小令和套數等。“天凈沙”是元代散曲小令中的曲牌名!扒铩保攀沁@首曲子吟詠的主題。
3.簡介作者。
白樸:元代著名劇作家,代表作有《墻頭馬上》《梧桐雨》。
4.指名讀這首小令,正音,理解詞語。
、贇埾迹和硐。②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
5.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作者在曲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表現了秋天的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飛鴻、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6.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
(作者描寫了十二種景物,每一句基本全由名詞構成,好像在為我們呈現一幅幅的秋景圖。)
7.讀讀想想:這首曲前后有什么變化?作者描繪了怎樣的.秋景圖?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描寫秋天蕭瑟凄冷的情景。而“一點飛鴻影下”轉出“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樣一幅活潑鮮明的圖景。)
8.一邊想象曲中描繪的圖景,一邊讀,讀出這首曲的韻味。
9.指名讀,集體試背。
第三、四課時
一、激趣導入
天山勝景令人向往,水城威尼斯讓人留戀,埃及金字塔神奇而迷人……其實,并不是名勝名景才美,美無處不在,有句話說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讓我們做一個善于觀察和發(fā)現的人,一起來感受生活中的美,描繪生活中的美。
二、明確寫作要求
1.出示寫作提示,學生邊讀邊思考,題中向我們提示了什么?并提出了哪些具體的要求?
2.交流:
。1)寫你熟悉和喜愛的一處景物。
如果你生活在鄉(xiāng)村,可以寫蒼翠的山嶺,陰涼的樹林,平靜的水庫,潺潺的溪流,一棵老槐樹,一座菜園,一個池塘,一座小橋,一個院子……
假如你生活在城市,可以寫市政廣場,街心花園,小區(qū)綠地,一個公園,一所學校,一段林蔭道,一個大院……
除了寫景物,還可以寫人們在其中的活動,還可以寫四季的變化、晴雨晨昏的不同。
。2)要求:
不要面面俱到,可以選兩三個有特點的地方來寫。
注意觀察,如果方便,習作的時候還可以專門去觀察、感受。
也可以在習作前閱讀其他寫景的文章,看別人是怎么寫的。
題目自擬。
三、交流拓展思路
哪個地方的風景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們美在哪兒?有什么樣的特點?指名說說,再在小組內交流。
四、學生醞釀寫作
1.提示:確定好自己的寫作內容,可以打腹稿,也可以列出寫作提綱。
2.選取有特色的幾點來具體詳細地描寫,不必面面俱到。
3.從以前讀到或者學過的文章中受到啟發(fā),學習把自己的文章結構處理得更好,把事物的特點刻畫得更生動,把語言寫得更美。
五、學生完成習作
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掃除障礙,熟讀課文。
2.了解魏明倫及《變臉》的劇情。
3.了解川劇的一般特點。揣摩語言,找出戲劇沖突,理解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把握戲劇情節(jié),理解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
2.了解戲曲唱詞和說白的語言特色,深刻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戲曲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我國傳統社會底層人民極其艱難的求生經歷,感受他們身上所閃耀的人性光輝,破除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與時代同步。
教學重點:
1.把握劇情,理解水上漂與狗娃之間的矛盾沖突。
2.悉心體會劇中的細節(jié)刻畫、心理刻畫,理解它們所表達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水上漂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
教學方法: 1.文獻法 2.演讀法(課本情景劇)3.討論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情境激發(fā)興趣
1、教師朗讀將學生帶入課堂情境
“我背靠傳統,面向未來,身后是川,劇眼前是未來。面向著瞧不起祖宗的愣頭青!背靠著看不慣后代的倔老太!……”同學們!剛才我朗讀的是當代著名劇作家魏明倫的散文《川劇戀》總的片段,從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作者對川劇的赤誠之心。到底川劇的魅力如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魏明倫的《變臉》,體會來自巴蜀的戲曲之美吧!
二、資料助讀
1、作者魏明倫(1941年-)四川內江人。9歲唱戲,14歲即開始發(fā)表習作,中國當代著名的劇作家,被譽為"巴山鬼才"。代表作品有《易膽大》《四姑娘》《潘金蓮》《夕照祁山》《變臉》等。
川劇劇本《變臉》是作者于1997年,根據他先前創(chuàng)作的同名電影文學劇本改編而成的。全劇共六場,本文節(jié)選的是第二場。故事的時代背景是我國上世紀20年代,人物活動的地點是當時的川江沿岸一帶。劇本寫的是:流孩狗娃被人販子裝扮成男孩,被身懷“變臉”絕技、孤身闖蕩江湖的老藝人水上漂買下,收為自己的孫子,二人之間,就此發(fā)生了富有傳奇色彩的命運糾葛。
全劇共六場,本文節(jié)選的是第二場。劇情著重描寫了一個叫狗娃的女孩的人生遭遇,同時也刻畫了心地善良而命運不幸的老藝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間藝人的苦難命運,以及官場的、軍閥橫行、匪盜為患、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從一個側面展現了舊社會的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
三、初入情境 把握情節(jié)
1.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劇情。
學生自行積累詞語。多媒體顯示:
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陰霾(mài) 鷺鷥(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悅的樣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剛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躡手躡腳(niè):輕手輕腳。
2.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句話概括劇情。
示例:
。1)本科描寫的是老藝人水上漂與女孩狗娃之間的命運沖突。
。2)這部戲曲描寫了水上漂買來狗娃、發(fā)現狗娃是女孩要將她拋棄而最終又將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提問:矛盾沖突的關鍵是什么?(所謂沖突,就是在同一件事上雙方持不同態(tài)度,有不同看法)
示例:(1)水上漂重男輕女 的思想 。(2)水上漂想要個男娃接續(xù)變臉絕活,可狗娃是女孩。
4.比較閱讀找出特點 (與《威尼斯商人》比較試找出戲曲劇本的特點。)
示例:
。1)本課既有臺詞又有唱詞,這是與話劇的不同之處。
(2)本課出現了一個幫腔人,是川劇的特色。
。ㄈ嘟涣,互相評價、補充,老師適當總結)
教師總結:我國的傳統戲劇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稱為“戲曲 .在戲曲劇本中.曲詞是戲曲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語言包括說白.唱詞和舞臺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刻畫人物形象.其中說白和唱詞.構成劇中的人物語言.而曲詞又有其獨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詞是一種用韻文寫成的歌詞.要與一定的唱腔.曲潛相配合.具有和諧的音韻美,并常用反復.排比.疊詞.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使得語言生動形象.聲情并茂.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曲詞的主要作用是抒發(fā)人物的感情.渲染環(huán)境氛圍.
四、品味情境體會人物 1、小組合作組揣摩人物表情、語氣、心理。
2、組內分角色朗讀 相互糾錯、點評、完善。(老師適時指導:臺詞可生活化一點,唱詞要讀出節(jié)奏感)
重點研讀:
1、“船上晚飯”一幕,水上漂一臉慈祥,甚至有些“得意洋洋”,有孫足矣,心滿意足,在他苦難的生活中,這是多么難得的一瞬間幸福啊!狗娃也興高采烈,與爺爺應和,對這個苦難的孩子來說,這也是難得的一瞬間幸福。
2、“真相暴露”一幕,水上漂怒氣沖沖,痛苦萬分,狠心拋棄又心存不忍。狗娃驚恐不已,苦苦哀求。
五、布置作業(yè) 1.把劇中的幾段唱詞找出來,體會一下它們在形式上具有怎樣的特點,在劇中分別起什么作用。
2、小組排練課本劇,力求做到脫稿表演。
3、將排練中對人物的揣摩、理解、賞析寫到書上相應的句子旁邊。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本劇表演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戲曲表演難度很大,我們表演不要求過高,我們排練的目的是了解戲曲劇本的.特點,把自己對劇中人物的認識表現出來,下面請各組一展風采吧!
二、體會人物 再現情境
小組表演師生點評:
1、每組表演完后,大家說說最欣賞誰的表演,為什么;誰的表演需要改進,為什么。
教師指導:
。1)對人物形象是否把握準確。
。2)是否體現出了“變臉”----水上漂和狗娃的面部表情的變化、語氣、語調的變化。
。3)象征性的舞臺動作是否能讓大家看明白。
。4)能否區(qū)別說白與唱詞。
三、挖掘內涵 與作者對話
精讀課文,自由發(fā)言,探討以下問題:
1、“變臉”表現的只是表面的變化嗎?人物內心情感有怎樣的變化?
。ňo緊抓住“變”這個關鍵詞,引導學生由表及里認識劇本內涵)
示例:唱詞、動作、表情的變化,都是為了表現人物內心思想感情變化服務的。也可以說,人物內心的變化,反應在表面上,就是“變臉”。
2、怎樣看待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
(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文學作品,結合歷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水上漂的生活年代、環(huán)境、他自己的悲慘遭遇使得他有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我們理解但不贊同。狗娃擔心女孩身份被發(fā)現的大段唱詞、水上漂最后在危急之中救起狗娃,都表現了作者否定“重男輕女”世俗思想的立場。
四、課堂拓展
1、媒體展示本地戲曲,欣賞了解當地戲曲特點。
2、課堂小結:
《變臉》是非常有名的川劇作品,情節(jié)美、形象美、語言美、手法美,美不勝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建議同學們課余時間觀看戲曲,閱讀戲曲劇本,慢慢地,你就會發(fā)現你已經成為一個準戲迷了。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整閱讀《變臉》全劇劇本。
2、寫一篇學習體會:“淺談我對川劇的認識”
【板書設計】 變臉(節(jié)選)
船上晚飯,其樂融融—真相暴露,震驚絕望—危急救難,無奈收留
喜 (變) 怒 (變) 哀
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積累生字詞。
2.通過反復朗讀,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習圍繞松鼠的基本特征進行有序說明;體會文章準確生動地說明語言。
3.激發(fā)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以及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學會抓住特點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確定依據:作者抓住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說明它不但討人喜歡而且很有用,使讀者對小松鼠這種動物獲得清晰的印象。
教學難點:
2、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突破依據: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說明語言的準確和生動,結合內容通過討論、比較等方式加深理解。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在初中教材上第一次學習科學小品文,比較有興趣,但缺少說明文的有關知識,缺少學習這樣的說明文的方法和經驗。教師要注意指導方法,由淺入深逐漸引導。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熟悉哪些小動物呢?請猜一個謎語,看看你是否見過它?“像鼠不是鼠,尾巴像掃帚。喜歡樹上住,松果當食物。”(打一動物)
[學生:是松鼠。老師及時播放幾張松樹漂亮的生活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你們想不想進一步了解這種可愛的小動物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布豐的《松鼠》去獲取更多關于松鼠的知識吧。
二、朗讀課文,質疑自探
1.走近作者: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他利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類史》等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本課布豐所著的《布豐文選》中《松鼠》一文改寫而成的。
2.朗讀課文,自探下列問題:
①借助工具書批注生字的讀音
、谖闹械乃墒笥惺裁刺攸c?請用一句話概括。
③課文是在哪些段落從哪些方面分別闡述這些特點的?
。ńo學生時間讓學生自學,圈畫不出來的同學可以找組長幫忙)
三、學生展示,整體把握。
1、讀準以下生字:
馴(xùn)良矯(jiǎo)健帽纓(yīng)榛(zhēn)子
櫸(jǔ)實蟄(zhé)伏編扎(zā)苔蘚(táixiǎn)
2、學生展示自探問題②問題③,教師結合課件上的幻燈片內容引導學生梳理出課文的結構。
總漂亮馴良乖巧(第1段)
外形與坐姿——漂亮(第2段)
生活習性——馴良(第3段)
分過水與搭窩——乖巧(第4、5段)
補充:用途(第6段)
四、合作交流,精講點撥
1、有感情朗讀課文,看誰讀得好。
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先在小組里朗讀比賽,再推選優(yōu)秀在班上展示。老師引導學生品味本文準確生動活潑的語言,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打基礎。
2、合作探究,把握重點。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問題:
1、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請從課文中舉例說明;
2、《辭!分兴墒蟮臈l目是:松鼠亦稱灰鼠。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年產1—4窩,每窩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與本文對比一下,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3、“松鼠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它們的`肉可以吃,尾巴可以制成畫筆,皮可以制成皮衣。”讀到此處時,讓人感到很別扭,如果我們真心喜歡一個小動物,比如說小狗,我們會在夸獎一番后告訴別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襖”嗎?所以,課文結尾是全文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對于上述觀點,你們是怎樣看的?
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后,在班上展示,教師適時點撥,精講重難點。
針對第1個問題,課件上準備兩個典型句子,學生展示時也找出來的話,老師就勢精講;學生找不出來,教師補充出來。
例句: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
2、“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說松鼠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船”中的“有人說”能刪去嗎?
[精講點撥]對事物作出準確的說明與描寫,選取準確有分寸的語言是一個方面,主要的,是要對事物作出細致入微的觀察,這就需要具備嚴謹求實的精神。
針對第2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生動活潑的說明語言,并借此了解生動說明與平實說明。
[精講點撥]說明文的語言風格分為平實和生動兩種。平實說明,常常是直截了當地說明對象,不描寫,不夸張,不使用修辭手法;生動說明,常常用較形象的手法(如擬人、比喻、敘述、描寫等)來說明事物,使被說明的事物具有生動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讀者的興趣。
本文的語言生動、活潑。作者大量運用了擬人化的說明方法,把松鼠人格化,使松鼠可親可愛,作者的喜愛之情也融入其間。
針對第3個問題,老師讓學生各小組發(fā)表意見后引導:要保護動物,創(chuàng)造和諧家園。播放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幻燈片渲染情感。
五、檢測反饋,拓展運用
1.發(fā)放課堂檢測活頁題(針對基礎知識當堂檢測);
2、文中寫到:松鼠不敢下水?晌覀儼鄰埰G飛同學讀完這課后告訴我,她親眼看見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欄目播放松鼠在水里游泳的片段。艷飛同學做得很對,學習就要有敢于懷疑的精神。如果有幾只哪怕一只松鼠敢游泳,文章中的這個句子就應該改為“大多數松鼠不敢下水”或“松鼠通常是不敢下水的”。課外查查資料,為這個問題尋求科學的答案。還可以對布豐的觀察提出別的質疑或補充,但要找到科學依據,并用準確的語言記錄下來。
這也是我們本課的一項作業(yè)題。
六、課堂小結
本文的說明語言準確生動,這得力于細致的觀察和精心的選擇。作者用文學筆調向我們勾勒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特別是突出了它令人喜愛的特點。
七、作業(yè)設計
1、學習了本文后,寫一個說明文片斷: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動物,抓住它的一兩個特點,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調查尋找“拓展運用”題答案。
板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一、提問導入
1、同學們,你去過什么地方游玩嗎?
2、學生交流。
師:老師去過北京,那里風景優(yōu)美、歷史悠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今天我們一起去那看看,去領略那里的美。
3、板書課題《北京》。學生齊讀,讀準“京”字。
[設計意圖:北京,多么熟悉的名字,然而卻有那么陌生。充分利用學生的“已知”,引出學生的“未知”、“想知”,為學生順利進入課文的學習鋪墊。]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艑W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
、普n件出示詞語:
中央、城市、旁邊、花壇、祖國、莊嚴、圖案、立交橋
風景優(yōu)美、綠樹成陰、高樓大廈、名勝古跡
。1)學生自讀;出示生字卡片,集體拼讀。
對照書上的生字,自己拼讀,同桌之間互讀。
。2)小老師領讀;
。3)開火車讀。
檢測: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讀。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正音。
。5)師生評價。
3、把含有新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出示句子: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
學生自由讀后,指導朗讀: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
出示句子: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
學生嘗試斷句后,指導朗讀: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
出示句子: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跡和風景優(yōu)美的公園,還有許多新建的高樓大廈。
學生自由讀后,指名讀,指導朗讀。
4、你認為哪些字最難認,你是怎么記住的?
5、重點指導。
矗、似、廈的`讀音。
6、你認為哪字最難寫?
生:(讀字檢測后記字形)我記住了“莊”,它是“廣”字里面有個“土”。
師:你真會想辦法,你看,它還有個好朋友呢,讀一讀:“莊嚴”。
生:我記住了“周”,它的框框里是一個“土”加個“口”。
生:我記住了“廈”,它是“廠”字里面一個夏天的“夏”。
生:我認識了“闊”,它是大門框里一個“活”。
生:我記住了“案”,上面一個“安”,下面一個“木”。
……
7、指導寫字。
。╨)看清每個字的結構及它們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重點指導:
央:第三筆為長橫。
優(yōu):右半部分為尤。
城:左半部分為土字旁。
。2)練習寫字,完成“我會寫”。
。3)師生評價。
8、給生字找朋友。
[設計意圖:識字是學習課文的基礎。從生字入手,通過生字——詞語——詞組這樣的教學程序,逐步增長學生識字識詞讀句的長度單位,從而讀流利。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書寫的正確、工整程度及速度亦隨機評價,以保證學習的效果。]
三、朗讀欣賞,悟情
。、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讀課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2、讀讀想想說說:哪些地方寫出了北京的美,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把你覺得最想讀的地方劃出來,再讀給你的同桌聽,并和他說與說你為什么想讀。
4、指名朗讀課文,大家評議,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5、你覺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北京的事情?
[設計意圖:在引領學生扎實的識字和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巧妙創(chuàng)設意境和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為下一節(jié)的學習作鋪墊。]
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僖龑W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設想解決
問題的辦法。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②通過練習編童話故事來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垡龑W生在讀讀、認認、背背中發(fā)現反義詞現象,積累語言。
、芡ㄟ^連連認認的方法,認識“謊、笛”等8個生字。
教學重點
讀成語故事,聯系本組教材的專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偈吕龑,引出話題。
a.課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同學想到用圓規(guī)畫圓,把賀規(guī)的筆尖改裝為小刀片,則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具的“缺點”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標,但在不同使用場合,有些缺點有可能成為“優(yōu)點”。德國一工廠生產的一種紙因嚴重化水無法使用,按常規(guī)只能打漿返工。有個工程師考慮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強,能否專門用這種紙來吸水呢?經過進一步“擴大缺點”制成了專用吸水紙,并申請了國家專利,增加了工廠收益。像這種“缺點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維的成果。
一般的門鎖鎖舌有斜口,這樣關門比較方便,但如果朝門縫中塞入硬片等卻容易把門撬開,防盜功能差,有個同學發(fā)明了“簡易防盜鎖”把門框上鎖孔內側焊個斜片,而鎖舌卻改成方形,這樣從結構上與原鎖反轉,關門照樣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門,由于鎖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開了,從而使防盜性能大大增加。
b.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fā)明、小竅門的資料。
c.教師小結,引出話題。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我們同學在生活中可能也會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開燈,摸來摸去找不到開關;擦高樓上的玻璃,又麻煩又不安全??。大家仔細想一想,你曾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在小組里把問題提出來,請組長做好記錄。選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討論可以怎樣改進,然后推舉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討論時要暢所欲言,盡量從不同角度想辦法。最后我們要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小組。
、谛〗M交流,教師巡視。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了解每組學生的合作情況,隨機給予點撥指導。
、廴嘟涣,師生互動。
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話通順、連貫。說的同學要大方自然,口齒清楚。聽的同學要專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沒聽清楚的地方。
、茉u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頒發(fā)獎狀。
第二課時
習作
一、想一想:“我們”來干什么了?
為學生出示一幅眾多小動物在森林間的草地上活動的圖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動物?(對,是在一塊草地上。有小花貓、長鼻子狗、流著口水的小狐貍、小鴨、小雞、小鳥,呵呵,還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還有什么動物在這里?
啟發(fā)學生想象:小組同學圍坐在一起,想一想,你們這幾個可愛的小動物到這里干什么來了?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你們做了些什么?
二:把小組的“童話游戲”講給大家聽。
口語交際課上,班上召開一次“我們小組的童話游戲”信息發(fā)布會。各小組選一個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游戲是怎么玩的,其他同學作補充。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童話游戲最有趣、最吸引人?
然后,請同學思考一下:假設你們小組的游戲再修改一下,故事情節(jié)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每個角色在游戲中說的、做的會有怎樣的改變?
三:寫一個童話游戲“劇本”。
習作課上,布置學生按照交流討論的情況和自己的游戲修改設想,寫一個“童話游戲劇本”。教師提示學生:所謂劇本,只要寫一個故事就行。然后,以一個小組的想象為例給學生作示范:
──讓學生想象后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動物,你們到了哪里?發(fā)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呢?
告訴學生:把每一個小動物怎么說、怎么做的,包括你自己怎么想的,都寫進去,寫的通順、明白就可以了。
寫完了,讓學生自己先讀一讀,看看自己寫的是不是很有趣,有沒有什么問題需要修改?再給小組的同學讀一讀,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歡,讓大家提點建議,修改一下。
第三課時
、俳涣鞴适,激發(fā)興趣。
a.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童話故事,課前我們請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個童話故事。請你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簡要地說說大概,然后選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講。
b.小組交流。
c.全班交流。
看作者抓住了童話的什么特點展開想象的,拓展學生思路。
b.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動物圖片和資料。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聯想。
③選擇動物,編寫故事。
a.學生選擇幾種動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們之間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
b.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寫下來。
④交流展示,互相學習。
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故事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要善于發(fā)現、吸取別人的長處,并能根據別人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教師批閱學生習作,對學生的“劇本”提出好的建議。教師批閱的重點是學生的“劇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是否完整、故事情節(jié)是否明白具體,角色對話標點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等。教師批閱后請學生再按照老師的意見改一下。
第四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
、俳處熀蛯W生玩“對相反詞”游戲。教師說:“我說黑!睂W生回答:“我說白!??
、诮處煶鍪拘『诎澹喊谅t虛 懦弱—勇敢 丑陋—美麗 愚蠢—聰明
、蹖W生小聲讀一讀,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
、芡懻搹倪@兩行詞語中發(fā)現了什么。(發(fā)現上下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
、菅由焱卣。請學生再說一些意思相反的詞。
二、讀讀背背
、俳處煶鍪緦懹小白x讀背背”的小黑板,明確題目要求,看誰能很快地背下這些句子。
、趯W生自由地小聲讀讀、背背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讀讀背背,也可以“對口令”似的讀讀背背,如,一個人背“千里之行”,另一個背“始于足下”。
、廴嘟涣鲗W習成果,學習可以自由選擇匯報形式,可以獨自背,可以與人合作背。
、芗w讀、背。
三、成語故事
、俳處熡新曈猩刂v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趯W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個故事。
、壅垖W生自己畫畫簡筆畫來想一想:那個人最后能不能撈到寶劍?為什么?
、苋嘟涣。先讀一讀這個故事,再說一說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學生練習講個成語故事。
、藿處煿膭顚W生講講自己知道的別的成語故事,課后還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
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為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豐功偉績。
2、引導學生認識“礎、虐、毅、擒、妄、伐、緬”7個字。
積累“奠基、暴虐、慘烈、討伐、豐功偉績”等詞語。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為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豐功偉績。
教學準備:
課前引導學生查找關于黃帝的生平資料以及相關神話小故事,作為拓展性學習的閱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1、在遠古時代,有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zhàn),為了天下安定,黃帝攜炎帝與蚩尤大戰(zhàn)于涿鹿,這場大戰(zhàn)殺得天昏地暗,異常慘烈,最終黃帝勝利,成為天下的共主。作為中華兒女,作為炎黃子孫,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這位中華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預習效果
1)出示一組詞語,請同學認讀
A組,基礎、暴虐、毅然、妄動、擒獲討伐、緬懷
B組,異常聰慧,敦厚能干、聰明堅毅、人文始祖、豐功偉績
二、初讀全文,感知內容
1、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試用小標題概括每個自然段的重要內容。
1)中華文明創(chuàng)始奠基
2)姓氏稱號
3)大戰(zhàn)蚩尤被稱黃帝
4)壯大力量文化搖籃
5)人文始祖公祭緬懷
2、交流討論,理清脈絡。
1)這篇課文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黃帝的?
一、1)歷史地位二、2)姓氏稱號
三、3、4)傳奇經歷四、5)陵墓廟宇
※(引導學生理清脈絡的同時,要注意每部分的內在聯系)。
三、深入品讀,感悟探究
1、為什么說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
學習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畫下來,再細細感悟。
要點:
1)黃帝時代一系列的'燦爛制作、發(fā)明、為古代中國悠久文明和傳統文化奠定了基礎。
2)統一各部落,被擁戴為天子。
3)壯大力量繁衍生息,黃河流域成為中華文明的搖監(jiān)。
4)堯、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為他的后裔。
5)帶領中華民族從蠻荒時代進入文明時代。
6)幾千年來,被后人公認為“人文始祖”。
2、為什么幾千年來,中華兒女都公認黃帝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這個“人文”?
。ㄌ崾荆嚎陕撓等膬热,也可結合資料)
要點:(最重要的是他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貢獻,使黃河流域成為中華文明的搖籃,帶領人民告別蠻荒。)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師總結: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會忘記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那個時代的燦爛發(fā)明和悠久文化,歷經幾千年,依然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折射著今天的中華兒女,讓我們秉承祖先的聰慧與堅毅,為中華之騰飛而努力。
2)出示黃帝陵圖片,全班齊讀最后一段。
作業(yè):1、課后第二題,寫在書上。
2、根據課文內容搜集有關文字資料和圖畫照片,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期介紹黃帝或黃帝陵的小報。
板書:
黃帝
人文始祖
歷史地位姓氏稱號傳奇經歷陵墓廟宇
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有關春天的詞語,增強識字、學詞的能力。
2、借助拼音,朗讀背誦兒歌,積累評議,培養(yǎng)語感。
3、培養(yǎng)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提高識字、學詞的能力。
2、培養(yǎng)說詞、造句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勗捈と,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艘晃黄量蓯鄣男屡笥,你們想認識她嗎?
2、課件出示春姑娘,畫外音: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春姑娘,聽說大家都很喜歡我,今天我特地起來和大家一起活動活動,相信我們一定會玩得開心。
3、出示課題。
。ǘ┤f花筒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詞語。
2、認讀詞語。
。1)大家快試一試,借助拼音讀讀花兒上的詞語吧。
(2)指名讀詞語,大家評,正音,小組開火車讀。
。3)去掉拼音還能讀準嗎?指名讀,齊讀。
3、自主發(fā)現:寫春天的詞語。
。1)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聽聽春姑娘的評價吧。
。2)春天來了,你有什么新發(fā)現呀,請你們像小鳥一樣把自己發(fā)現的春天寫在杯子上吧。
。3)分組比賽匯報詞語,寫得好的鼓勵。
(三)百寶箱——讀讀背背兒歌
1、小朋友們真會用心觀察,有這么多的新發(fā)現,春姑娘又有話要對大家說呢。
課件演示,出示兒歌《春天來啦》。
2、讀讀背背兒歌。
。1)春姑娘的禮物真特別,你們能讀好兒歌嗎?快試試吧,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
。2)指名讀。
。3)師生合作輪流讀,同桌合作讀,表演讀。
。4)試背兒歌。
語文教學設計12
一、議題:
詩人如何表達送別時的離情別緒
二、選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淮上與友人別》,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和《唐詩三百首》。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并運用古詩閱讀的方法學習五首古詩,為學生古詩閱讀奠定基礎。
2、能說出詩人是抓住哪些景象來表達情感的,并體會送別詩的意境美。
四、教學重點:
學會古詩閱讀的方法,感受送別詩的意境美。
五、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1、回憶春節(jié)過后,與外出務工的父母分別時的情景。
2、是啊,分別時總有那么多的話要叮嚀、囑咐,分別時也總是那么的難舍難分。古時候交通不便,人們一旦分別更是難以見面,那么他們會用什么樣的方式與親朋好友送別?又會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呢?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組“送別詩”,去感受詩人們送別時的情懷。
。ǘ⿲W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解詩題
讀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2.讀詩文
師:誰能說一下,我們要學習詩文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相機板書:讀詩文)請大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3、明詩意
師:讀準了字音,讀出了節(jié)奏,這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出詩的韻味,要想讀出詩歌的韻味,那就要先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相機板書:明詩意。)
。1)下面就請利用書中的注釋,手中的工具書自學,看看每句詩講什么?
(2)師:誰來和我們交流一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的意思?
師:這么多復雜的情緒,真可以說是“百感交集”。然而多情自古傷離別,所以他在黃鶴樓前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播放動畫)出示后兩行,你從詩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師:班級匯報,并填寫表格
4.悟詩情
師:李白在黃鶴樓上送孟浩然送了多長時間?理由是什么?你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師:你是從詩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填寫表格)
師:誰來和我們交流一下?
師:學生填寫表格
。3)想象表達:相聚時難別亦難,詩人佇立岸邊,不忍離去,這時候的李白,心中會默念什么?((播放《送別》學生說話)
(三)閱讀概覽
1、回顧《黃鶴樓送孟浩然》的學習方法: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小組合作學習《贈汪倫》、《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淮上與友人別》四首古詩,再完成表格。(先把這四首詩讀一讀,再完成表格)
2、匯報交流。
預設問題:用什么方式送的?抓住了哪些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ㄉ饋斫涣鲿r,先把古詩讀一讀)
《贈汪倫》:以歌相送;踏歌聲,桃花潭水。
《別董大》:以話相送;黃云、白日曛、北風、雁、雪。
《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朝雨、客舍、柳色。
《淮上與友人別》:以柳相送;揚子江、楊柳,楊花,笛子
3、討論:這些送別詩有哪些不同點?又有哪些相同點?(可以看表格)
不同點:送別的對象、方式、所抓景象都不同。
相同點:都抓住景象來表達情感;送別時的真情相同。
4、我們就把詩人送別友人時這一份依依不舍之情讀出來。(課件出示詩歌)
男生讀第一、三兩首,女生讀第二、四首,全班齊讀《送孟浩然之廣陵》
5、小結:
詩人們在送別時,雖然送別的方式不同,所抓的景象不同,但詩歌所傳遞的情感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對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結課
1、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便成為一種習俗,送別也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與“送別”相關的詩或詞,進一步學習。
2、最后,讓我們伴著優(yōu)揚的樂曲一齊來唱一唱清代大師李叔同的《送別》,讓這份送別的真情永駐心田!
語文教學設計13
一、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趣味性較強,通過比眼力,交流觀察感受,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到觀察帶來的樂趣。
二、習作
本組習作的內容和要求與剛剛學過的課文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寫下平時觀察中新的發(fā)現,或是觀察中發(fā)生的事。有兩種習作的形式供學生選擇,一是自己擬題目,寫一篇記敘文;二是用《觀察日記×則》為題,把自己對某一事物進行連續(xù)觀察的情況以日記的形式整理出來。
三、“我的發(fā)現”
通過三個例句和一組對話,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正是因為觀察得認真、細致,正是因為經歷了長期的觀察,本組課文的幾位作者才有可能把文章寫得那么具體,那么準確。
四、日積月累
內容是一首花名歌謠,按一年12個月的順序排列,易讀易記。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行試讀,提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給予幫助。
五、“胸有成竹”的典故
交流:文與可的筆下為什么能出現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畫的竹子“生動傳神”?你能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胸有成竹”的意思,并練習運用這個成語。
老師們,《課標》的“教學建議”部分指出:教學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努力,改變學習過程,加強語文實踐,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構建快樂的語文課堂,快樂的語文學習生活。謝謝!
語文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薄J譴、惰、俗等七個字,會寫洪、暴、猛等11個字。
。病⒎e累文中喜歡的句子。
。场⒏星槔首x課文,感受文中體現出的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體會鄉(xiāng)親們的美好心靈。
【教學準備】
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
。玻、搭石,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可能會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頭?為什么要搭石頭等相關問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出幾個主要問題。
二、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且在自己讀明白的地方或者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1、指名讀課文,相機出示譴責、俗語、協調有序、人影綽約等詞,指導讀準字音。
。、誰來讀一讀你已經讀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學生讀到一自然段,相機指導學生勾畫并讀一讀寫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掛圖
看,這就是人們過小溪時踩踏的`搭石。就是這一塊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卻聯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請大家再讀一讀課文,看看哪些詞語或者句子能讓你體會到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把他們劃出來。
小黑板相機出示幾個重點句。上了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上了年歲的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說感受抓住重點詞語無論 只要 一定 踏幾個來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讀出自己的體會來。)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什么是理所當然的事?舉幾個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說一說。師歸納:對,像同學們剛才所說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事,都是我們每個人不講任何條件都應該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報的事。那么課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當然的?說說你的感受,再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和小組同學演一演。
四、鄉(xiāng)親們有什么樣的美好情感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8個:竿、葡、萄、紗、藤、獎、勤、爽;積累詞語6個:爬竿、葡萄架、綠藤、勤勞、涼爽;能正確書寫5個漢字:竿、葡、萄、獎、勤,并記住字形。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嘗試讀出人們對夏天的喜愛之情;能背誦全文。
3、能了解詩歌內容,從詩的字里行間中體會人們對夏天的喜愛。
重點和難點:
1、獨立認識8個生字,用有效的方法識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中透露出的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比較組詞:復—夏
2、直接出示課題:夏天
3、指名讀,齊讀。
4、師:在你的眼中,夏天是什么樣的?請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你眼中的夏天。
5、課文是一首兒童詩,采用擬人化的寫法。這樣的夏天又是怎樣的呢?
二、感知課文
1、聽課文錄音,你見到夏天了嗎?它到底在哪里?
2、交流、板書:樹上、葡萄架上、墻上、小山坡上
3、學習生字:葡萄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有能力的同學,試著讀流利。
2、學習生字:竿藤獎爽勤。
注意:勤,前鼻音;
爽,知道筆順;
比較:藤——騰。
3、把詞語送入課文,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4、讀了課文,你找到夏天了嗎?它到底什么樣?
5、交流:我像一個活潑的愛爬竿的綠孩子。
6、我愛爬竿,爬到了哪兒?發(fā)生什么變化?
。1)輕聲讀2、3小節(jié),注意讀出活潑的語氣
爬呀,爬呀,
給樹添上綠葉,
給葡萄架披上綠紗。
爬呀,爬呀,
給墻繞上綠藤,
爬呀,爬呀,
給小山坡穿上綠衣。
說明:
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很重要。目前,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拖音。而本篇課文的文字瑯瑯上口,又都是簡單句,充滿童趣的`場景非常適合朗讀。所以,圍繞“活潑”兩字,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指導。
7、你喜歡這個活潑的孩子嗎?為什么?
8、大家都喜歡這個活潑的孩子,都在夸獎他。學習第4節(jié)。
注意朗讀指導:我們看她不見,摸她不著。
四、復習與拓展
1、再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背一背。
2、在你的眼中,夏天像什么?它給你帶來了什么?
【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1-10
《語文園地》教學設計07-21
語文教學設計02-04
語文復習教學設計04-01
語文練習教學設計12-27
語文影子教學設計06-14
語文教學設計06-15
語文教學設計06-19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12-20
語文園地語文教學設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