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平均數”教學設計及案例反思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均數”教學設計及案例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僬莆账阈g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概念。
②會求一組數據的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
2、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通過小組合作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4、數學思考:能通過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進而作出評判。
二、教材分析
“平均數”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八章《數據的代表》的第一節(jié)內容,教學安排兩個課時,本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
設計意圖:
①讓學生在小學已學過的算術平均數的基礎上復習鞏固,總結出算術平均數的概念,并從求算術平均數的簡便算法中滲透加權平均數的意識。
、谕ㄟ^例題講解引出加權平均數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到由于工作不同,對各方面的要求就不同,哪一方比較重要,權就比較大。
③通過幫助學生解決有關問題,總結出對概念的理解,得出兩種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教學設計
。ㄒ唬⿲胄抡n
1、一個尋寶者尋寶的途中被一條河攔住了去路,沒有橋也沒有小船可以過河,他又不會游泳。一位過路人告訴他這條河的平均深度1.5米。尋寶者的身高是1.75米。你認為尋寶人可以安全度過這條河嗎?為什么?
2、在每次考試結束后,我們都想知道班級成績和個人成績在年級中的排名如何,那么必須收集哪些數據才能得出結論呢?
。ǘ┲v授新課
1、打籃球是大家喜歡的一種運動項目,請問同學們影響比賽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心理因素、配合程度、技術成份、身高和年齡等。)
2、小組分工:第一組計算“八一雙鹿隊”的平均身高;第二組計算“東方大鯊魚隊”的平均身高;第三組計算“八一雙鹿隊”的平均年齡;第四組計算“東方大鯊魚隊”的平均年齡。
3、小組里選出代表公布算法與結果。
。ò艘浑p鹿隊的平均身高為1.99米,平均年齡為25.3歲;東方大鯊魚隊的平均身高為1.98米,平均年齡為23.3歲。所以這兩支籃球隊中,八一雙鹿隊隊員的身材更為高大,上海東方大鯊魚隊隊員更為年輕。)在此,出現了兩種算法:一是逐個相加法,二是加、乘法結合的簡便算法。在小組計算后,教師請同學們對上述的兩種算法發(fā)表看法。師生歸納得出求平均數的簡便算法。
4、總結出算術平均數的定義:
5、例1(課本218頁)講解:出示題目讓學生討論后解答。師問:計算(1)與(2)的結果不一樣,說明了什么?同學交流之后發(fā)表看法。教師總結。
6、總結出加權平均數的概念。
。ㄈ┱n堂練習
1、隨堂練習(見課本);
2、補充練習:
。1)上學期期末考試后,某同學數學科的期考成績?yōu)?6分,但他平時數學測試的成績?yōu)?0分,期中數學考試成績?yōu)?0分。
、僬垎査粚W期的數學平均成績是多少?
、谌绻谀┛傇u成績按:平時成績占30%,期中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40%計算,那么該同學期末總評數學成績是多少?
。2)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1978~1996年的18年間,我國有13。5萬學生留學美國,請計算這18年間平均每年留學美國的人數。
。ㄋ模┱n堂小結平均數具有怎樣的意義?如何計算平均數?說說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四、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大部分學生表現積極,熱情高、興趣高,分組計算平均身高和年齡學生們有興趣,很快就能算出來,并且會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同學還能把不同意見發(fā)表出來,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活躍,在這種前提下,簡便算法的推出就水到渠成了。
【“平均數”教學設計及案例反思】相關文章: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01-20
平均數教學設計01-21
《平均數》教學反思03-13
《平均數》教學反思04-08
平均數教學反思12-21
人教版平均數的教學設計08-01
求平均數教學反思09-05
教學案例反思03-26
《平均數》教學反思15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