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種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種子》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以生為本,以讀為主”,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和有效合作學習,使學生了解種子的成長過程,感受種子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偉大力量。同時,適時引導學生談談這粒種子出土后的所見所聞,體會種子看到光明世界的激動與興奮。
教材分析:
《一粒種子》是一篇說明科學知識的童話故事,以擬人的手法寫在春風吹拂下,地里的種子蘇醒過來,又寫了種子與蚯蚓的關于泥土外面世界的談話,最后寫種子終于勇敢地沖破土層,躍出地面,歡快地迎接光明世界。文中表現(xiàn)了種子生命的偉大和對光明的追求,同時也說明了種子發(fā)芽的條件:合適的溫度,土壤,水分,空氣。
學情分析:
1.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學生讀起來較困難。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充分使用所有識字方法識字,多采用集體讀的方式,讓學生盡快熟悉課文,然后在采用自讀、同桌和小組合作讀的方式讀準、讀通課文。
2.課文重難點突破:讓學生通過讀文知道種子生長發(fā)育的過程和條件是重點,結(jié)合課后問題來牽引,通過讀書、探究、找關鍵詞句的.方法突破。感受種子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為本課教學的難點,可以讓學生多讀、多思考、多感悟來突破,教師注意恰當?shù)匾龑А?/p>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的詞語。
2.了解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種子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鉆出地面的所見所聞,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表達能力。
重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感受種子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偉大力量,了解種子發(fā)芽的過程。
難點: 感受種子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偉大力量,了解種子發(fā)芽的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 手作教具(種子的頭飾、蚯蚓的頭飾)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鞏固、引入新知
1. 同學們唱的《春天在哪里》真好聽,我想:種子也一定很想聽一聽。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一粒種子》。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好嗎?師板書,生書空。
2.老師今天給大家請來了詞語寶寶,一起看大屏幕。
、劈c名讀⑵開火車讀⑶引導學生區(qū)別渴、喝
、冉處煂W生的回答及時評價。
二、 精讀理解、感悟主旨
1. 出示問題及學習要求
種子是怎樣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要求: (1)認真讀問題。
。2)帶著問題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最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教師點名回答。
2. 引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種子挺了幾次才破土而出?
指導學生讀“挺一挺”的句子。出示句子。
一粒種子睡在泥土里。它醒過來,覺得很暖和,
就把身子挺一挺。
師:要讀好這句話,就要抓住關鍵詞語來讀好,就能把句子讀好。不信,你試試。
師:出示第二句話,引導學生讀好紅色的詞語。
它有點渴,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
挺一挺。
種子聽了很高興,又把身子挺一挺。
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它高聲
喊道:“啊,好一個光明的世界!”
過渡語:同學們讀句子很厲害,老師有一個難題要考考大家,請看要求。
3.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1.組長分配任務。
2.組員有序完成任務,記錄員作好記錄。
3.全組完成表格。
一
粒
種
子
原因
挺一挺
我的感受
、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 小組匯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時,教師適時引導:
①種子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問?說明了什么?
②外面有多熱鬧,你從哪兒知道的?
、侵笇W生在讀種子第三次、第四次“挺一挺”的句子,感悟種子對外面世界的強烈向往。
⑷通過學習文中“挺一挺”的句子,你知道種子發(fā)芽都需要那些條件?
學生積極回答。
師總結(jié): 種子的成長需要泥土、適宜的溫度、水分、松土、空氣。這粒種子就是這樣挺出地面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過渡語:接下來就讓我們演一演這粒快樂的可愛的種子吧!
3. 邀請同學分角色朗讀,其他同學做動作。
全班感受種子成長的過程,體會種子對光明世界的向往。
。 一位女生扮演種子,一位男生扮演蚯蚓,另一位學生扮演旁白者)
三、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過渡語:學生表演完,師隨機采訪“小種子”:
師出示:我會說
你破土而出,看到了些什么?想說些什么呢?
其他的“小種子們”你們又看到了些什么?想說些什么?
師出示:我會寫
假如這粒種子在校園的花壇里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這粒種子在城市的的花壇里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這粒種子在高山上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種子》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背誦課文。
3、會寫四個生字,打、向、沒、孩。
重點難點
背誦課文,會寫四個生字。
教法
預設
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練習鞏固法、講演結(jié)合
教學設計
一、朗讀課文,感受“種子發(fā)芽”的過程
1、學習1—2自然段。
有的小朋友看到了春天的變化:課件出示1、2自然段!皫钻嚧猴L,幾場春雨。冰雪早化成水珠,交給土地媽媽收藏去了!
春天來了,冰雪到哪兒去了?
2、學習篇3~5自然段
課件出示春天的美麗畫面,感知春天的美麗。
教師啟發(fā)學生自由發(fā)言:春天的景色多美呀,你們想出去干什么呢?
是呀,我們大家都想趁著美好的春光好好地玩一玩:放風箏、踏青?墒,種子卻還躲在地里,不出來呢!土地媽媽有些生氣了。我們一起來讀讀第3自然段吧。(師領讀)讀得真不錯,老師聽出了土地媽媽對種子的愛。就這樣輕輕的,再讀讀這句:土地媽媽有些生氣了。
你們會怎樣勸種子快出來呢?我聽到有的孩子著急的說:“種子、種子,快起床了,春光多明媚呀!咱們一起出去玩兒吧!”還有的孩子在這樣勸呢:“小種子,錯過了這大好的時節(jié),你可就沒有機會看到這美麗的'春天了!蔽蚁耄銈兊暮魡炯鼻小⒄嬲\,種子聽懂了,一定會趕快蘇醒的。
那么,土地媽媽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讀讀課文4、5自然段。(生讀)原來,土地媽媽擰著一個個小鼻子,輕輕地呼喚:“醒醒吧,我的淘氣的孩子們!”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加上了動作,讀得更投入了,你們都可以這樣試一試。好了,誰愿意扮演土地媽媽的角色,給我們讀一讀這兩個自然段。你們聽,這可真是一位愛孩子的好媽媽,生怕孩子睡過了頭,錯過了這大好時節(jié)。
孩子們,種子真的是一個貪睡的懶孩子嗎?對了,不是,那它到底在干什么呢?對了,種子睡在厚厚的雪被下,是在吸收水分,蓄勢待發(fā),等到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孩子們,你們可真會讀書。
3、指導學習第6~7自然段。
(1)在土地媽媽的催促下,種子是怎樣做的呢?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6自然段。
。2)找一找,種子發(fā)芽時做了哪些動作,用筆勾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找到了嗎?一起來看一看,有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伸、打、伸出、揉了揉、探出、瞧了瞧。
。3)再試著讀一讀,最好配上動作,孩子們一定會讀得更精彩。
。4)種子鉆出地面以后看到些什么?你們能展開想象把的句子說清楚嗎?
是啊,它們看到了萬里藍天,看到了一片陽光,還看到了廣闊的田野。
(5)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師激情引入:破土的種子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讓我們一起讀讀第8、9自然段吧。
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種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是呀,種子也認識到自己錯了,起來得太遲了。那么,他以后會怎么做呢?
是啊,春天的陽光,春天的雨露最適宜種子生長。種子們會爭先恐后的發(fā)芽,一個勁兒地往上長。
。6)再讀課文第3~7自然段,進一步體會種子的勃勃生機。
孩子們,你們覺得種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我們一起把3—7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吧。
。7)種子發(fā)芽到底需要哪些條件呢?再讀讀課文1~2自然段。
對,種子發(fā)芽需要適當?shù)臏囟、充足的水分和陽光。不信,你們也可以試一試,在泥土里撒下一粒種子,去觀察它的發(fā)芽過程吧。
二、、個性練習
1、自己選擇幾粒種子,親手種一種,并做好記錄,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上網(wǎng)查一查種子發(fā)芽的相關資料,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5種子
打、伸、揉、探
瞧鉆出地面,看到春天
三、指導書寫:
讀一讀要求寫的字,教師重點指導寫好“沒、孩”,(“沒”左窄右寬,第五筆沒有鉤,“孩”左窄右寬,“亥”的兩撇的起筆上下對齊,最后一筆是點)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示范書寫,學生練寫。
四、完成堂清:
五、課堂總結(jié):
春天到了,種子起晚了,但在媽媽的催促下,它們鉆出地面,努力地向上長。老師也希望你們像種子一樣早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種子》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 1.看繪本、聽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xiàn)種子的成長過程。
● 2.感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 重點:大膽表現(xiàn)種子的成長過程。
● 難點:能夠與同伴進行合作表演。
活動準備:
● 《活動名》課件:故事圖片1~10,故事音頻等。
● 紙面教具: 種子、太陽、春雨、小花、各種蔬菜、小草、大樹的頭飾。
活動過程:
嘟嘟的夢想。
· 出示故事圖片(圖1、圖2),請幼兒進行想象。
—— 種子嘟嘟是一顆愛幻想的種子,它總是想象著自己長大以后會變成很多東西。
—— 你們看,種子嘟嘟想變成什么?(花、大樹。)
—— 你們覺得種子嘟嘟能變成花和大樹嗎?如果不能變,那它能變成什么?
嘟嘟的成長。
· 出示故事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 種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誰的幫助? (春雨、太陽。)
—— 它們是怎么幫助種子的?
—— 種子在春雨和太陽的幫助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一一 種子嘟嘟最后變成了什么?
·打亂故事圖片(圖3~圖10),請幼兒重新排列順序。
—— 請你按嘟嘟成長的過程把這幾張圖片排一排隊。
· 幼兒戴頭飾,扮角色,學表演。
一一 種子嘟嘟從一顆種子最后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我們也來學一學嘟嘟的 成長好嗎?
一一 請幾個小朋友來表演種子發(fā)芽、長根、長成小苗、開花、結(jié)果的過程。
一一 再請其他小朋友來演一演春雨、太陽是怎么幫助嘟嘟的。
尋找嘟嘟的.夢。
· 看故事圖片,再次講述故事。
一一 還有很多像嘟嘟一樣的種子,它們也有很多的夢想。
一一 種子除了能長成花,還能長成什么?
一一 請你回家去找一找,哪些植物是有種子的,它們的種子是怎么樣的。
活動提示:
●在表演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以動作來表現(xiàn)種子成長的每個階段,不求動作優(yōu)美,只 要能夠表達幼兒的理解即可。
●在合作表演的過程中,要適當?shù)剡\用旁白引導幼兒與其他同伴合作表演,培養(yǎng)幼兒表演的興趣。
活動延伸:
回家繼續(xù)尋找資料,看看種子和它們長大以后的樣子。
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哪些植物是有種子的,哪些是沒有種子的。
將《種子嘟嘟的夢想》故事圖片彩打后制作成圖書投放在語言區(qū),請幼兒嘗試看圖講述故事。
在益智區(qū)投放一些種子和種子長大以后的圖片,讓幼兒進行配對練習。
附【故事】
《種子嘟嘟的夢想》
種子嘟嘟有很多夢想,它想變成美麗的花朵,還想變成挺拔的大樹?墒撬降啄茏兂墒裁茨兀糠N子嘟嘟自己也不知道。寒冷的冬天,種子嘟嘟被泥土哥哥包里起來,保護它不被小鳥吃掉,也不被蟲子咬傷。春天來了,春雨姐姐給嘟嘟送來了雨水,嘟嘟歡快地喝了很多水,肚子鼓鼓的。太陽公公給嘟嘟送來了溫暖的陽光,嘟嘟在殼里不停地長啊長。幾天后,外殼突然“咔”的一聲裂開了。原來是嘟嘟長出了白色的根,把外殼頂破了。嘟嘟強壯的根使勁地鉆進堅硬的泥土里,越鉆越深。它想出去看看,就使勁抬起頭,用力往上頂,終于從泥土里冒出了嫩綠色的小腦袋,這就是小苗。嘟嘟不停地長啊長,終于開出了美麗的花朵。花朵凋謝又結(jié)出了果實,果實里躲藏著無數(shù)顆像嘟嘟一樣的種子。
《種子》教學設計4
一、 教學目標:
1、 理解詩歌內(nèi)容,知道種子的夢是什么,它是怎么樣實現(xiàn)夢想的。
2、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感悟,感受詩歌語言美。
3、 通過理解種子的成長歷程,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有夢想就會有追求,有努力就會有希望,就會有成功”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重難點:
1、 種子的夢是什么?如何實現(xiàn)它的夢的。
2、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感受詩歌的藝術構(gòu)思。
三、 教學過程:
1、 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一首詩歌,齊讀課題《種子的夢》,我們再次走近這顆小小的種子,感受它的夢想,請聽(老師范讀)
2、聽了種子的訴說,你能用自己的話談談種子的夢想是什么嗎?
3、這首詩歌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我們一起來感受。
(1)指名讀1、2小節(jié),思考:詩人用什么修辭手法?詩人把什么比喻成冰冷冰冷的世紀,把什么比喻成一條小小的沉默的魚?指導讀出詩歌的語言美。
。ǎ玻┱n件出示一粒小小的種子的生長過程,請學生談感受。齊讀種子的'生長歷程3-8小節(jié)。
(3)有了夢想就要一步一步實現(xiàn)它,種子是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夢”的?在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過程中,又發(fā)生了些什么?默讀課文。(指導學生談出種子的生長過程中有努力也有幫助)
。ǎ矗┬〗M合作學習,抓住關鍵詞,有哪些努力?哪些幫助?
。、全班交流
(1)努力:a、對困難的克服(學生找出哪些困難,師板書)
b、自己的付出(重點指導第3小節(jié)讀出情感)
結(jié)合努力,談自己的感受
。ǎ玻⿴椭
種子的生長除了有自己對困難的克服,自己的付出。還要借助許多其他事情的幫助,你找到了哪些?(水分、陽光、蜜蜂、大地……)
。怠⒉浑y看出,種子的生長是艱難的,要遭受許多困難,借助許多力量,那它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夢想呢?
。ㄒ驗榉N子有著自己的追求,有著自己美好的夢想,也有實現(xiàn)夢想的決心,只要有了這些,它就會不斷地努力,直至實現(xiàn)愿望。盡管過程是艱難的,但是它卻毫不畏懼。)
6作者寫種子的夢想想表達一種什么思想呢?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體會(可教師直接提出)
7、再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配樂)
8、一粒種子竟會有如此遠大的夢想,那你呢?你的夢想又是什么呢?動筆寫下自己的夢想吧!
板書設計:
《種子》教學設計5
教學過程:
一、亮規(guī)劃,明任務
同學們,昨天老師讓大家規(guī)劃了班級種植區(qū)并選出了大家點贊率最高的一幅設計。(出示圖片)
二、利其器,識農(nóng)具
1.認識鋤頭。一般我們都用它來干嘛?
怪不得農(nóng)民伯伯稱之為“萬能工具”。在我國,鋤頭也象征著勤勞耕作的精神。
2.認識耙。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有什么作用。請看。(播放視頻)
3.認識鐵鍬。它的作用是鏟土。
三、善思考,巧堆肥
1.了解堆肥材料
2.小組合作堆肥
3.小結(jié)
同學們剛剛堆肥的樣子真是有模有樣,我們的勞動者善于思考,總結(jié)生活經(jīng)驗,這樣生活中的垃圾在他們手里也能變廢為寶,他們可真是善思敏行啊。
四、感辛苦,親種植
1.交流種植經(jīng)驗
同學們,現(xiàn)在基礎工作我們都完成了,我們該干嘛了?老師今天請來了一個人,他可是種菜的行家。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怎么做的。(播放視頻)
2.體驗翻土辛勞
有沒有人想上來試試翻土?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嗎?周末老師也和一位同學也去我們的鋤禾園體驗了一把,我才挖了半個小時手就起繭子了。我們聽聽他的勞動感受
五、埋種子,感幸福
同學們,今天我們種下的不僅僅是農(nóng)作物的'種子,老師更希望在你們心中種下像勞動人民一樣的吃苦耐勞,善思敏行的幸福種子!
《種子》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個離、管、遇、勇、埋、努、力、助、受”10生字字音。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摹和臨寫“努、力、受、愛”。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注意多音字的字音。
3、能根據(jù)課文和圖片內(nèi)容展開想象,木棉樹長大以后,小動物們會對它說些什么。
4、懂得要勇敢、堅強、不怕困難。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10個生字,學會描摹和臨寫“努、力、受、愛”。
2、能根據(jù)課文和圖片內(nèi)容展開想象,木棉樹長大以后,小動物們會對它說些什么。
3、懂得要勇敢、堅強、不怕困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
1、 看圖導入。
師:瞧,這就是一棵多么高大、多么挺拔的木棉樹!一天,風兒把木棉樹媽媽的孩子——木棉樹種子吹走了。這顆種子在在媽媽的鼓勵下,在陽光和雨露的幫助下,最后長成了一棵枝葉茂盛的小木棉樹。
2、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過渡:木棉樹種子離開了媽媽,他遇到了什么困難呢?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插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到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輕聲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讀通句子。
2、 思考:木棉樹種子離開了媽媽,他遇到了什么困難呢?
3、學生交流。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感知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嘗試借助拼音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在讀文時,遇到生字能主動借助拼音來識記的良好學習習慣,真正地做到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鞏固拼音。)
三、細讀課文,學習生字。
1、 組織學生交流,適時出示相關語句。
讀句子,學習部分生字:
1一天,風兒把木棉樹種子吹走了。它在空中翻滾了好一會兒,才慢慢地落到山谷里。這時候,一個農(nóng)夫正在翻土,一下子就把它埋在泥土里了。
2泥土里黑洞洞的,木棉樹種子有些害怕?墒,它想起媽媽的話,便鼓起勇氣,努力向上頂,終于頂出了地面,見到了光明。
3學習生字:埋、努、力。(教師指導學生描、寫“努、力、”)
(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重視寫的指導,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提筆即練字”的習慣。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板書示范,把漢字的筆畫、筆順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都交代清楚,并讓學生當堂練習,在評議中指導,保證寫字的質(zhì)量。)
師:木棉樹種子的媽媽到底對他說了些什么呢?
2、 出示第一節(jié)內(nèi)容。
。1)自由讀第一節(jié),劃出木棉樹媽媽說的話。
。2)學習生字:離、管、遇、勇、敢。
(3)指導朗讀:
木棉樹媽媽對種子說:“孩子啊!你將要離開媽媽了(慢,深情),要記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勇敢、堅強!
。ɡ首x技巧的指導,不應該讓學生脫離對情感的體驗的朗讀,而應依附在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礎上。)
師:泥土里黑洞洞的,木棉樹種子雖然有些害怕?墒牵肫饗寢尩脑,便鼓起勇氣,努力向上頂,終于頂出了地面,見到了光明。木棉樹種子真——勇敢!
師:瞧!木棉樹苗在陽光和雨露的幫助下,很快就長成小木棉樹了。
3、讀句子,學習生字“助”。
。1)木棉樹苗在陽光和雨露的幫助下,很快就長成小木棉樹了。
。2)學習生字“助”。
4.是呀,最后木棉樹種子變成了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了。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的喜悅。
(1)朗讀指導:幾年以后,小木棉樹長大了,長得枝葉茂盛。它讓小鳥在樹上安家,讓蜜蜂在花朵上采蜜,為路人張著涼傘,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2)學習生字:受。
。3)指導寫字:受。
師:看到枝葉茂盛的'木棉樹,小動物們飛來后會怎么說?
5、拓展說話:
小鳥飛來說:“ xx”小蜜蜂飛來說“ xxx”
(展開想象,指導學生練習口頭表達,發(fā)展語言,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習慣。)
四、復習鞏固,總結(jié)全文
1、復習生字新詞。(游戲:木棉樹的種子在空中飄,每一顆種子里放著一個生字,讀出后,種子鉆入泥土。)
2、齊讀全文,明白道理。
(對于課文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字語句的學習上,在感受木棉樹種子這個形象的同時,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及教師的點撥指導,真正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
《種子》教學設計7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的幾種主要傳播方式。
2、對種子的傳播有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春天的旅行》故事圖片、故事音頻、故事配樂、《種子的傳播》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nèi)ヂ眯羞^嗎?去過哪些地方呢?
小結(jié):離開家到較遠的地方去走走看看,這就是旅行。旅行可以看到聽到很多有趣的`事。
結(jié)合圖片講述故事《春天的旅行》,引發(fā)幼兒對種子旅行產(chǎn)生興趣。
——蒲公英是怎么旅行的?它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最后在哪里安家了?
小結(jié):蒲公英的種子靠著風開始了它的旅行。它飛過了草地,看見小草發(fā)芽了;它飛過了小河,看見冰融化了;它飛過了果樹林,看見樹上長出了嫩芽……最后蒲公英的種子在河邊安了家。
逐幅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了解更多種子傳播的不同方法。
——剛才我們了解到蒲公英是靠風力來進行種子傳播的。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傳播方法嗎?
——小松鼠在干什么?豌豆是怎么傳播種子?椰子是怎么傳播種子的?
小結(jié):種子除了利用風力傳播,還有利用人或動物來傳播,利用彈力來傳播,利用水力來傳播。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家長利用周末的時間帶幼兒到戶外觀察了解更多植物的種子傳播方法。
附【詩歌】
春天的旅行
春天到了,蒲公英的種子被春風吹得離開了媽媽,開始了春天的旅行。它飛過了草地,看見小草發(fā)芽了;它飛過了小河,看見冰融化了;它飛過了果樹林,看見樹上長出了嫩芽……
最后蒲公英的種子在河邊安了家,享受著春天的陽光,長成了一棵小小蒲公英。
《種子》教學設計8
朗讀:讓兒童用真情去觸摸課文; 感悟:讓兒童用心靈去體認世界;
對話:讓兒童用情感去描摹詩意; 共享:讓兒童用智慧去享受語文。
案例背景:
1、 教材簡析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采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種子發(fā)芽出土的條件和過程。課文的語言淺顯易懂,富有童趣,深為兒童喜愛,學生自讀課文不會有多大的困難。但如何引領學生感悟課文生動的語言,天真的童趣,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中種子的“情感”,體會種子對春天的向往是教學難點。
2、 設計理念
“新課程”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教師要營造民主、快樂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開放、活潑、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的情境,保證學生自讀、自悟、自創(chuàng)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接觸語文材料的自主活動中,在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體驗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3、 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去做種子發(fā)芽的實驗,觀察并做好記錄;多媒體課件
教學實踐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課件演示:一粒種子發(fā)芽動作(無聲)
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導入課題:一粒種子
。塾谜n件導入,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動畫畫面,創(chuàng)設與課文相符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條件。]
二、 自主學習,讀中識字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在讀之前給自己說說應該做到什么?[學生自己提出讀書要求,有利于學生今后發(fā)展。]
2、 抽讀課文,糾正讀音,隨課文媒體出示“生字寶寶”認讀。
3、 認讀“生字寶寶”給同桌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方法
4、 全班交流識記生字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你會帶領大家學習哪個生字?
。圩R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記、寫,給他們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識字,最后再轉(zhuǎn)換角色,讓學生當小老師,不僅避免了每一個字的同一種記法,還可以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 再讀課文,了解種子發(fā)芽所需的條件
四、 讀讀演演,感悟內(nèi)化
師:現(xiàn)在我們還要當一回配音演員,給無聲動畫配音。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員,可不容易,先要反課文讀好,讀出感情來。你愿意讀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塊內(nèi)容,根據(jù)學習需要分成3塊1-2節(jié)、3-7節(jié)、8-9節(jié)順序不固定,根據(jù)學生選擇可任意調(diào)換。)學生一個個興奮地拍起手來,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搖頭晃腦地讀起來,
。郯盐諆和男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尊重學生,不以老師的喜好確定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自主選擇。]
1、 指名讀1、2兩節(jié),師生共同評議――自由練讀――齊讀。
2、 多媒體出示3-7節(jié)(蚯蚓和種子的對話)。
師:要讀好這段對話可不容易,我們先來過這一關。出示:
、倮ㄌ柪镌撎 什么?你為什么這樣填?
A、 種子()地問蚯蚓:“外面是什么聲音?”B、 蚯蚓()地說:“那是春風。春風招呼我們到外面去!盋、 種子()地問:“外面什么樣兒?也這么黑嗎?”
指導學生個性化的填寫,不求統(tǒng)一答案,允許閱讀有自己的獨特感悟。
A句:生:種子奇怪地問
師:為什么,能說說理由嗎?
生:因為他從來沒聽過,深得很奇怪。
生:種子好奇地問
生:種子小聲地問
師:為什么?能說說理由嗎?
生:因為他不知道是什么,覺得不好意思,他怕蚯蚓笑他。
生:種子不好意思地說,因為他覺得自己太沒見識了
師:你說得真棒,老師為你鼓掌……
B句:生:蚯蚓是高興地說。因為他知道外面很好玩,想到自己又要有得玩了,所以很高興
生:蚯蚓是自豪地說。因為種子不知道那是什么聲音,而他卻知道!
[不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而此步正是課程標準 “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的最好詮釋。]
、诟鶕(jù)你的理解試著讀讀看――評議――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
、蹘熜〗Y(jié):是呀,同一段對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讀起來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覺。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讀出來,都是可以的。
3、 媒體出示:8-9節(jié)課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圖。
、僦该x這兩段。
②看圖,想像,重點感受“熱鬧”。
春風怎樣只聽唱歌的?(大家輕聲呼一呼)
泉水怎樣唱歌的?(試著唱一唱)
小鳥怎樣唱歌的?(叫一叫)
小朋友會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
、郾硌荨昂铣,理解“熱鬧”。
、芡饷婕热贿@么熱鬧,泥土里的種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試讀――抽小組讀――齊讀。
⑤再看圖。種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終于鉆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樣的一個光明世界?看圖說說。
⑥指名讀最后一段――評議――齊讀。
。鄢浞滞诰蚪滩目梢岳玫牟糠郑谟^察、想象、說話、表演的基礎上理解“熱鬧”,同時教給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通過想像,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義的方法,并在情景的體驗中得到人文的熏陶。]
五、 演讀課文,享受美文
多媒體放無聲動畫,要求二人一組分工合作,給無聲動畫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動作)
1、 二人一組自由練習。
2、 抽學生來配音演讀――師生評議。(學生一個個漲紅了小臉,興奮不已。)
3、 全班表演讀讀課文。
。墼谇榫持幸龑W生繪聲繪色地演讀,學生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種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演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文中豐富的科學知識,感受到語言的優(yōu)美。]
六、 給畫添話,創(chuàng)造想像
1、 種子從睡在泥土里到發(fā)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話吧!請你在每幅圖下寫幾句。
2、 交流欣賞。
。蹫閷W生創(chuàng)造地學提供一個空間,將課文內(nèi)容延伸,并展開豐富的想像以寫促思,讓孩子的個性在寫寫和說說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實踐反思:
反思本課教學,課堂氛圍民主輕松,學生濱興味盎然,思維活躍,較好地體現(xiàn)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分析如下:
1、 營造開放的、浸潤性的積極互動的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樂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大在呼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表現(xiàn)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讓學生填寫種子和蚯蚓對話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獨特感受去填,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而這正是課程標準 “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的最好詮釋。
2、 喚發(fā)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間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上態(tài)度上產(chǎn)生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如在對于熱鬧一詞的理解時,老師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導學生在觀察、想象、說話、表演的基礎上理解“熱鬧”,同時教給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通過想像,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義的方法,并在情景的體驗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并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演讀,學生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種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演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文中豐富的科學知識,感受到語言的優(yōu)美,并享受著自己獲取知識的成功喜悅。
《種子》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自主認識本課的生字幾、陣、場、被、沒、輕、打、欠、掌、向、空、外。正確、工整地書寫幾、地。有、空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種子發(fā)芽出土與適當?shù)臏囟、充足的水分和陽光有著密切的關系。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在朗讀與表演的過程中感受種子破土發(fā)芽的情景。
教法預設
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練習鞏固法、講演結(jié)合
教 學 設 計
教 學 內(nèi)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一、談話引入新課:
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溫暖的春天來到了。小朋友們,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嗎?是呀,春天到了,雪化了,草綠了,花開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睡了一冬的種子也該發(fā)芽了。和種子娃娃打個招呼吧。ㄉx“種子”)小朋友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種”是一個多音字,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種”,是四聲,“種花”、“種樹”,在這些詞兒里面就念“種’。注意了,這還是是一個輕聲詞呢,跟著老師讀一讀吧——種子。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種子娃娃跑進課文里去了,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遇到戴紅拼音帽子的生字娃娃,請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孩子們讀得可真認真,生字娃娃迫不及待地從課文里跑出來了,和它們打打招呼吧!
3、會讀了嗎?和老師一起來拼一拼,讀一讀吧。
4、淘氣的生字娃娃重新站了隊,看清楚了,你們還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這些生字娃娃還藏著小秘密呢(課件出示翹舌音生字:陣場 掌 )
。ê蟊琼嵣郑狠p 空 場 掌)請注意:場、掌既是翹舌音,又是后鼻韻) 和剩下的生字娃娃也打打招呼吧。(課件出示:幾 被 打 欠 外)
在拼音娃娃的幫助下,我們能讀準字音,如果沒有拼音娃娃的幫忙,你還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請孩子們開動腦筋,想想辦法記住這些新朋友吧, 是啊,記字的方法可多了。
。1) 你瞧,加一加是個老辦法,可它的確很有用——部首加上熟字記住“陣、場、被、沒、輕、外”。
(2) 用換一換的方法可以記住“掌”
。3) 用數(shù)筆畫的方法記住“幾、欠、掌、向”
5、用生字組詞 ,說話。
6、瞧,現(xiàn)在啊,生字娃娃在課文里把它的好朋友叫來了,它們正手牽著手站在我們的面前呢!讀詞語。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會寫的字:幾、地、有、空。
2、指導書寫“幾”,“幾”字要和兒字分清。風字無心就是幾。“地”土也就是地,寫時左窄右寬,左讓右,寫緊湊!坝小弊值南旅娴脑碌谝还P變成豎。“空”字上寬下扁,點在豎中線上,工字第一橫短,豎在豎中線上。
3、學生數(shù)筆順,教師在黑板上示范寫,學生書空寫生字。
四、完成堂清:組詞,說話。
五、課堂總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12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種子是怎樣發(fā)芽的?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種子》教學設計10
【課標解讀與教材處理】
“觀察種子”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材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中“種子植物”一節(jié)中的主要內(nèi)容,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第八個主題“生物的多樣性”要求學生能概述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而關于種子的結(jié)構(gòu)是課程標準未作要求的。但課程標準第四個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要求學生能描述種子萌發(fā)的過程,因而認識種子的結(jié)構(gòu)成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將人教版“種子植物”設計為兩個課時,“觀察種子”為一節(jié),課型為實驗課,重點認識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的結(jié)構(gòu)和各個部分的功能,為能描述種子萌發(fā)的過程奠定知識基礎。
【教學目標確定】
根據(jù)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內(nèi)容是為學生能描述種子萌發(fā)過程服務的,因而認識兩類不同種子的結(jié)構(gòu)及功能成為本課重要內(nèi)容,其他方面教材所編寫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有較大的處理空間。本課具體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知識目標
1、能運用觀察法識別種子的結(jié)構(gòu)。
2、能說出種子的主要結(jié)構(gòu)及其功能。
3、能描述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能力目標
4、學會用肉眼觀察種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提高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5、通過對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jié)構(gòu)特點的比較,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形成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歸納、得出結(jié)論的習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6、通過觀察種子的結(jié)構(gòu),初步樹立結(jié)構(gòu)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辯證觀點。
7、通過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部分種子,教師準備浸軟的蠶豆種子,浸軟的玉米種子,刀片,鑷子、牙簽、放大鏡,碘液,培養(yǎng)皿,一次性塑料盒碗、淀粉,滴管,藥匙,創(chuàng)可貼,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實施】
一、情景引入
由學生所帶種子入手,播放一段種子萌發(fā)的視頻資料。
提問:種子為什么能萌發(fā)為幼苗呢?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蠶豆種子的結(jié)構(gòu)
。1)教師提示由表及里、先形態(tài)后結(jié)構(gòu)、先客觀后微觀的觀察順序,借助放大鏡認識各部分的'名稱。
。2)學生借助多媒體出示的蠶豆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平面圖,逐一說出各部分名稱,教師給予及時地點評。
(3)教師出示蠶豆種子萌發(fā)的視頻資料,學生說出蠶豆各部分結(jié)構(gòu)的功能。
2、探究玉米種子的結(jié)構(gòu)
讓學生先觀察外形,試著觀察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1)教師提示要借助刀片方可打開玉米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注意強調(diào)安全。
。2)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玉米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平面圖,學生認識玉米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3)教師可提示胚乳和胚的觀察方法。
(4)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玉米果實萌發(fā)過程,學生說出玉米各部分功能。
3、比較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歸納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兩類種子的類型。
4、拓展“種子的力”
讓學生認識種子萌發(fā)產(chǎn)生的力量,從而感受種子不屈向上的精神。
三、小結(jié)
總結(jié)復習雙子葉植物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形成生物結(jié)構(gòu)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種子》教學設計11
知識與能力:
1、知道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結(jié)構(gòu)及其功能。
2、知道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結(jié)構(gòu)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
1、學會簡單的肉眼觀察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通過解剖觀察種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通過玉米、菜豆種子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養(yǎng)成分析、歸納,得出結(jié)論的習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種子的結(jié)構(gòu),形成結(jié)構(gòu)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念。
教學重點:
1、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jié)構(gòu)及各部分結(jié)構(gòu)的作用。
2、解剖觀察種子結(jié)構(gòu)的方法。
教學難點:
1、胚的結(jié)構(gòu)。
2、玉米種子的子葉、種皮、果皮的觀察。
教法:學生觀察、討論、探究實驗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菜豆和玉米種子,放大鏡,培養(yǎng)皿,刀片,滴管,碘液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都不結(jié)種子,而我們常見的花草樹木、瓜果蔬菜、糧食,絕大多數(shù)都結(jié)種子,故統(tǒng)稱種子植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我們都是以種子植物為食的。不同的植物種子其大小,形狀各異,如:海椰子的種子,大到1. 5 kg左右,而斑葉蘭的種子,小到1億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種子其結(jié)構(gòu)是否也迥異呢?下面我們來觀察種子的結(jié)構(gòu):
。壑v授新課]
觀察種子
(一)、實驗: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jié)構(gòu)。
小組長分發(fā)吸漲的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
1、強調(diào)注意事項及要求。
2、要求學生在按課本方法完成玉米種子觀察的基礎上,仔細地剝掉果皮,種皮,以便觀察完整的胚。
師:通過實驗大家已經(jīng)認識了種子的基本結(jié)構(gòu)。請問種皮有什么作用?豆類植物的子葉有什么作用?
生:種皮具有保護種子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作用。豆類植物的子葉有營養(yǎng)物質(zhì)。
師:非常正確。豆類植物的子葉中貯存了許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是胚發(fā)育成幼苗時的營
生:胚最重要。
師:對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將來能發(fā)育成一個植物體。我們在觀察玉米的種子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貯存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肥厚的子葉,那么玉米種子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貯存在哪里呢?
生:我們在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玉米的胚乳遇碘變藍,說明胚乳中含有營養(yǎng)物質(zhì)。
師:非常好。說明大家不僅認真動手做實驗,還積極動腦思考問題。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jié)構(gòu)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二、種子的重要意義
師:種子的大小和形狀千差萬別,但是它們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相同的:種子的表面有一層種皮,里面是胚。胚實際上就是幼小的生命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有的種子還有胚乳。種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保護。子葉或胚乳里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大家討論: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么?
生:討論后回答:種子的生命力更強。因為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才能萌發(fā),否則很快失去生命力。
師:正確。種子則不同,在比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發(fā);如果遇到過于干燥或寒冷的環(huán)境,它可以待到氣候適宜時再萌發(fā)。
課件展示:
(二)單、雙子葉植物種子比較得出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名稱概念。
課堂練習:多媒體展示習題
課堂小結(jié):出示多種種子、果實實物,讓學生判斷屬于單子葉還是雙子葉植物。
《種子》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小詩,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會認讀“蒲公英、種子、毛茸茸、微風、飛”這五個詞語。
3、學會“公、種、朵、到”這四個字。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多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小詩。
2、學會本課4個生字,能正確認讀文中5個新詞。
三、教學難點:
1、理解“毛茸茸、微風”的.詞義。
2、體會“飛呀,飛呀,飛到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睆南胂缶氄f中理解本句中“哪兒”的意思。
四、教學時間:
1.5課時
五、教學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小詩,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會認讀“蒲公英、種子、毛茸茸、微風、飛”這五個詞語。
二、教學過程
。ㄒ唬┱n前聊天
。ǘ┮胄抡n
(三)解析小詩:
1、反饋交流問題(1):植物媽媽是誰?
2、反饋交流問題(2):蒲公英的種子寶寶告訴我們,它是怎么離開媽媽的呢?
你從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
朗讀訓練。
3、演示課件,學生練說:飛呀,飛呀,飛到(),()就是我的家。
老師小結(jié):“哪兒”的意思。
朗讀訓練。
4、齊讀小詩。
(四)背誦小詩
(五)積累詞語
1、老師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劃出新詞。
2、認讀新詞。
。┥终
(七)課堂小結(jié):
1、采用交流形式進行互動小結(jié)。
2、老師小結(jié)。
板書:(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復習鞏固并學會正確書寫“公、種、朵、到”四個生字。
二、教學過程:(略)
《種子》教學設計13
活動背景:
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和生活,利用幼兒平常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來設計數(shù)學活動,是解決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基本方法,我們投放幼兒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種子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種子排隊、球排隊、游戲“走鋼絲”,三個層層遞進的環(huán)節(jié),感知物體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一種互逆關系。本次活動,發(fā)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幼兒的學習習慣。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對種子進行分類和按規(guī)律排序。
2、通過學習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判斷力。
活動重點:
學習對種子進行分類、排序。
活動難點:
數(shù)量相同時為什么排列長短不一樣,長短一樣時為什么數(shù)量不一樣。
活動特點:
操作性強、存在于實際生活并廣泛運用與實際生活。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紅豆、黃豆、綠豆若干)
2、紙板人手兩張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
活動方法:操作法、觀察法和游戲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聽音樂進教室)
。1)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nèi)ザ棺油鯂∨笥褌兏吲d嗎?下面我們出發(fā)吧,幼兒聽著歡快的音樂進教室。
。2)豆子王國里都有那些豆子呀?( 紅豆,黃豆,綠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種子)
。3)小老鼠太調(diào)皮了,把種子弄亂了,請小朋友將這些種子進行分類,看都有幾顆,并提問幼兒是怎么分得。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探索規(guī)律,并找出規(guī)律)
。ㄒ唬┑谝淮翁剿骰顒樱海ǜ兄獢(shù)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2) “現(xiàn)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
。t)大圓( )
(黃)中圓( )
。ňG)小圓 ( )
“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綠豆)
教師示范排,告訴幼兒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數(shù)一數(shù),把數(shù)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 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 請幼兒講述排列結(jié)果。
“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綠豆呢?”(十顆)“它們都是十顆。磕撬鼈兣诺年犖橐粯娱L嗎?”(不一樣)
(4) 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因為綠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紅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 小結(jié):相同數(shù)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ǘ、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shù)量不同。)
(1) 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紅)小圓 ( )
。S)中圓( )
(綠)大圓 ( )
“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 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shù)量會不會一樣多?”(A:一樣,B、不一樣)
(3) 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shù)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 講述操作結(jié)果。
。ú灰粯佣啵t豆用得最少,綠豆最多)
(5) 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少,綠豆用得最少呢?”
(6) 小結(jié):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三、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 接下來老師要帶領你們?nèi)ノ木叩,小朋友要開著小汽車去,文具店到了,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shù)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么?”(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 游戲:走鋼絲。
“請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玩走鋼絲的游戲。自己找一段距離,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shù)數(shù)你用了幾步?你的爸爸媽媽用了幾步?”
“想一想,為什么爸爸媽媽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四、結(jié)束教學。
《種子》教學設計14
活動目標
1.感受本、靜、安的態(tài)度與種子的關系,享受自主閱讀和集體閱讀的樂趣。
2.能細致地觀察畫面中本、靜、安的狀態(tài),并流暢地說出其內(nèi)容,提高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結(jié)合本、靜、安對待種子的態(tài)度,了解種子成長需要的條件。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狀態(tài)。
物質(zhì)準備:《安的種子》18本、PPT、圖片。
活動重點
細致地觀察畫面中本、靜、安的狀態(tài),了解種子成長需要的條件。
活動難點
完整、流暢地說出畫面中本、靜的狀態(tài)。
活動過程
一、出示第一幅寺廟的圖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題
師:這是什么地方?(寺廟)寺廟里有誰?
師:猜猜他們在干什么?看看他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師: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們之間會說什么?
二、觀察本種蓮子的過程
師:拿到種子后本是什么樣的?他要去干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請大家找一找書中的本,說一說他種出蓮花了嗎?為什么?
小結(jié):本是個急躁的小和尚,只是一心想著“我要第一個種出來”,他沒有考慮種子發(fā)芽生長所需要的季節(jié)、環(huán)境等條件,在冬天的雪地里就著急地種下種子,最終本因等不來種子的.發(fā)芽而氣急敗壞。原來蓮花種子需要合適的季節(jié)、適宜的環(huán)境才能發(fā)芽。
三、觀察靜種蓮子的過程
師:再來看看靜是怎么種的呢?靜拿到種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靜種出來了嗎?為什么?
小結(jié):靜是個細致的小和尚,他想要種出最好的蓮花。于是他認真查書籍,忙著挑選花盆、水和土,甚至用金罩子罩住了新芽,對種子呵護備至。但是正是由于靜的過分呵護,致使種子得不到生長所需要的陽光、雨露、空氣而早早枯萎了。原來蓮花種子的成長還需要陽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潤和充足的氧氣才能發(fā)芽。
四、觀察安種蓮子的過程
五、了解種子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明白生命生長應順其自然
師:我們閱讀了本和靜種蓮花的過程,種子發(fā)芽需要合適的季節(jié)、適宜的環(huán)境、陽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潤和充足的氧氣,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因此,種蓮花不能著急,急于求成就會適得其反,順應自然就會讓蓮花盛開。
活動延伸:
1.嘗試復述故事。
2.嘗試用表格記錄三個小和尚種植蓮子的過程。
活動反思:
問題一:關注單一,閱讀故事缺乏連貫性
《安的種子》屬于故事類型的圖畫書,這類圖畫書的故事有明顯的線索,情節(jié)涉及很多方面,內(nèi)容十分廣泛。在整個集體教學活動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幼兒能大致說出故事畫面的大概,但是對細節(jié)的關注有些卻缺乏,活動中教師運用提問策略引導幼兒對畫面進行細節(jié)的觀察。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觀察到畫面上的細節(jié)部分,包括人物的服飾、表情動作變化、四周景物的變化等等,但是這些變化代表了什么,對下面的情節(jié)有什么影響或者暗示,他們還不能主動去挖掘。
策略:運用提問策略和預測策略,引導幼兒探索頁與頁之間的關聯(lián)。
活動中運用提問和預測的方法進行指導。先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再讓幼兒根據(jù)畫面?zhèn)鬟f的信息預測故事內(nèi)容的發(fā)展,接著展示下一頁正是幼兒的預測,并繼續(xù)觀察故事的發(fā)展。通過這樣的方式,故事的連貫性加強了,幼兒不僅注意到畫面的細節(jié)而且還注意到了頁與頁之間的關系。
問題二:對故事內(nèi)容不熟悉,不能深入了解三個和尚的心理變化。
由于第一次集體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對圖畫書中的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介于對圖畫書的細節(jié)閱讀及聯(lián)想頁面間的聯(lián)系還不是那么細致的基礎上,嘗試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策略:情景游戲、情境表演促進幼兒閱讀的發(fā)展。
在閱讀中,加入情景游戲和情境表演,它可以較好地讓幼兒理解圖畫書所表達的內(nèi)容。從再次進行集體教學活動的時候,通過讓幼兒模仿三個小和尚的動作,創(chuàng)設當時的情景,讓幼兒設身處地地了解當時的情景及小和尚的心理變化。
問題三:能看懂故事情節(jié),但不了解故事涵義。
根據(jù)圖畫書的對幼兒的發(fā)展,不僅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言語能力、閱讀習慣,《安的種子》還關注到了幼兒的理解力和情感體驗活動目標中提出 “結(jié)合本、靜、安對待種子的態(tài)度,了解種子成長需要的條件!边@就要求幼兒不僅要看懂故事情節(jié),更要領會故事的涵義。但是在實踐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第一課時結(jié)束后,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已經(jīng)有了大致的印象,但是對故事的復述和種子與三個小和尚的關系卻沒有非常熟悉。
措施:進行第二次集體教學,利用分線索閱讀和表格記錄的策略,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
活動依然根據(jù)三個和尚為線索進行線索閱讀根據(jù)目標和故事內(nèi)容將故事的重點部分分為三段,逐一閱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語言教學應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它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表格記錄則是從書本中提取主要人物、種植條件、種植方法、結(jié)果如何放入同一表格中。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明確故事中的時間、條件、人物、事件關系,使幼兒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結(jié)構(gòu)。兩種方式結(jié)合,便能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進展,層次間的關系
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jù)以上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尋找的策略,對大部分幼兒實施第二次集體教學,目的放在幼兒對故事的深入理解及關注到頁與頁之間的關聯(lián)。
《種子》教學設計15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各種種子的基礎上知道種子的用處,了解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并能進行簡單分類。
2、初步了解種子的形態(tài)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能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學會從別人的談話中積累有關種子傳播的經(jīng)驗。
3、萌發(fā)探索植物種子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搜集關于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豐富幼兒的前期經(jīng)驗。(如各種帶毛的、長刺的、帶鉤的、有豆莢的、色彩鮮艷的種子。)
2、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種子的旅行》:幻燈、各種種子、圖片;分類表,錄像。
活動重點:了解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并能進行簡單分類;顒与y點:初步了解種子的形態(tài)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發(fā)幼兒對種子傳播方式的興趣。
。1)出示常見種子圖片,討論種子的用處。
教師: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種子圖片,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種子?
教師小結(jié):這些種子都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能見到的種子。
提問:這些種子有什么用處?
教師小結(jié):這些種子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種植,種子在泥土里吸收陽光、雨露,生根發(fā)芽又會長出新的植物。
這些植物的種子是誰播種的?
(2)出示大森林、山里的圖片,引發(fā)幼兒對種子傳播方式的興趣。
提問:在大森林里、山里也有許多的植物,這些植物的種子是誰播種的?也是農(nóng)民嗎?你覺得會是誰?
教師:小種子沒有手也沒有腳,是誰幫助他們?nèi)ニ拿姘朔铰眯械模磕兀埿∨笥崖犚粋故事,我們再來找找答案。
2.通過故事,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1)播放幻燈,講故事《種子的旅行》
提問:小螞蟻都遇到了哪些種子?
是誰幫助這些種子去旅行的?
為什么風能幫助蒲公英的種子去旅行?
教師小結(jié):蒲公英的種子很輕,并且有絨毛,像一個個的小降落傘,風一吹就能飄到四面八方,風能幫助浦公英的種子旅行。
提問:為什么水能幫助蓮子去旅行?
教師小結(jié):原來蓮蓬像小船一樣能浮在水上,蓮子落入水中,順著水流到別處去安家,,水能幫助蓮子的種子旅行。
提問:為什么小動物能幫助蒼耳去旅行?
教師小結(jié):蒼耳渾身長刺,容易沾到動物的皮毛上,動物走到哪兒,就把它帶到哪兒,所以動物能幫助蒼耳去旅行。
教師:大自然非常有趣,原來許多種子都由它們的好朋友來幫忙去旅行的。還有一種種子,它沒有好朋友幫忙也能去旅行,它是誰?
提問:鳳仙花的種子是怎樣旅行的?
教師小結(jié):鳳仙花就是靠自己的種子成熟后果殼裂開的力量,把自己的種子彈出去旅行的。
教師小結(jié):種子娃娃的辦法可真多呀,有的靠風去旅行,有的靠水去旅行,有的靠動物去旅行,還有的靠自身彈射的力量去旅行。
(2)通過談話,交流已有知識經(jīng)驗
小朋友,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種子是靠這些方法去旅行的?同伴間交流集體交流
3.游戲《幫助種子寶寶旅行》,引導幼兒分組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
教師:小朋友真棒,用了這么多的好辦法知道了種子的秘密,今天老師帶來了我們一起收集的`種子圖片,你們愿意幫助這些種子找到能幫他們旅行的好朋友嗎?
要求:老師在每組放了一張表,上面有好朋友的圖片,請小朋友將種子送到帶它去旅行的好朋友身邊。
小結(jié):我們來看一看每組的答案,大家分的對嗎?有沒有不一樣的?再改一改
4.播放視頻拓展知識,了解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
。1)教師: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原來有這么多的種子都由它們的好朋友來幫忙傳播的,當然也有的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傳播。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大自然中種子旅行的有趣畫面。
。2)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植物的奧秘沒有被發(fā)現(xiàn)呢,它們呀都等待著我們小朋友們用心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
【《種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種子》教學設計09-14
種子的結(jié)構(gòu)教學設計09-24
果實和種子教學反思01-10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教學設計01-14
教學設計08-23
乞巧教學設計 乞巧教學設計優(yōu)秀09-22
《母雞》教學設計01-31
片段教學設計02-03